关于关于清净的道家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清净的道家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清净的道家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清净的道家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佛教与道教一样,十分讲究炼心修性,但是与道教又有很大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禁欲”和“来世幸福”上。
道教历来重视修心,认为“修心”乃是明道的枢纽,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由南华真人“心斋”所揭示的“修心在明道”的功夫,不仅成为道门修心澄心以体道明道的理论基础,更为后来的修道者所奉行与阐扬。
佛教认为将“心”与“性”修好了,就能得“道”成“佛”,从而健康长寿,大智大慧。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各人修行的深浅而决定其所达到境界的高低。
佛教中的“佛”,是指具有大智慧且心身自在的人,也是佛教徒修证的最终目标。
道家吐纳筑基功法 道家修性炼命,首先讲究祛病健体,其次注重延寿,最后追求长生久视。
笔者曾在东海崂山得传道家吐纳诀,属于修炼筑基之功。
因观社会上各派气功五花八门,杂而多端,颇令学*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或见异思迁,或误人旁门,或不知法度,甚至做出偏差,不可收拾,欲养生而反戕生,此气功本身存在之弊端也。
盖中华道家功法,遵循“道法自然”,依法行持,不可能出现任何偏差,且与他家气功都可相通。
故此不自保守,谨将道家吐纳功法之真正口诀,公开于世,献诸同道。
功理篇 吐纳者,呼吸也。
庄子云: “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
”意即吐出浊气,纳人人体所需之情炁,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炁,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华道家修炼,重视“炁”对人体的作用。
认为“炁聚则生,炁亡则死。
”天地万物无不需炁以生之。
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 “服药虽为长生之本, 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
若不能得药,但行炁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
”中华道家吐纳,就是一种行炁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中华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
胎儿之杰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道太和之炁。
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
及至十月胎熟,裂脑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
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闻,变成常人呼吸。
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
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
从此太空太和之系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燕,谓之先天元炁,“动而愈出” (老子语),反失于太空。
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盖人生夏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煮即保生也。
故常人不欲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
中华道家修炼,就是要返本还源,回到婴儿先天状态,以增益寿算。
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炁,痛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层修炼。
丹经谓“欲点常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功法篇 须择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湖边、田野皆 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
时间可以选择在子、午、卯、 酉四正时,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1.身法 炼功之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利气血流通。
姿势不限,行、立、坐、卧均可。
行、立、坐、卧之法则如下: 行,可缓步许行,神态自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
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好。
亦可*坐凳上,手抚两膝。
卧,可以*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上。
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两脚一伸一屈,与手相反。
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以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选择。
但求其自然安适,以利人静。
炼功时双目微闭,含光内视,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
观丹田者,观丹田之炁是也。
所以微闭者,睁开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容易昏沉入睡,皆于养炁不利。
长生清净,自然何用辟谷。——赵长卿《念奴娇·上张南丰生日》
良宵清净方高会,绣服光辉联皂盖。——储光羲《同张侍御宴北楼》
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韩愈《原道》
清净如与圣贤遇,高明屡烦神物呵。——李孝光《次三衢守马昂书垒韵》
心闲清净得禅寂,兴逸纵横问章句。——皎然《与李司直令从荻塘联句》
不知清净心,便是法王印。——寒山《诗三百三首》
已将清净安齐国,不使声名减颍川。——孙应时《送明守黄子由尚书赴召》
一领彤弓下赤墀,惟将清净作藩篱。——贯休《上卢使君二首》
善哉远公义,清净如黄金。——崔颢《赠怀一上人》
紫梨烂尽无人吃,何事韩君去不归?武帝徒劳厌暮年,不曾清净不精专。——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刺婺廉闽动帝台,唯将清净作梯媒。——贯休《送郑使君》
不知清净光明意,面色痿黄空自磨。——白玉蟾《万法归一歌》
清净之化浃百年,寡欲爱民自祖宗。——晁说之《连日与性之王君谈遽来告别因作》
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苏轼《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
佩声促诏朝帝召,清净为正裨舜聪。——曹勋《送凝神张先生还茅山》
闲心对定水,清净两无尘。——白居易《题玉泉寺》
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岑参《缑山西峰草堂作》
数刻得清净,终身欲依止。——皮日休《太湖诗·孤园寺》
暑衣清净鸳鸯喜,作浪舞花惊不起。——鲍溶《采莲曲二首》
但减荤血味,稍结清净缘。——白居易《仲夏斋戒月》
曼殊室利大智海,普贤清净行原门。——释大观《寿*章秋壑师相》
刚明济清净,锦组辉琼莹。——李廌《上姑丈闾丘通牧少卿》
扁舟如镜面,清净不可触。——张耒《道士矶》
以地清净故,献奠无荤膻。——白居易《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以地清净故,献奠无荤膻。——白居易《游悟真寺诗》
中流心清净,审思云甚要。——寒山《诗三百三首》
自为仍自爱,清净里寻思。——齐己《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
诸天清净报,可但閟重泉。——张耒《张夫人挽词》
一承微妙法,寓宿清净土。——崔曙《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
自不能清净,都无羞耻心。——释遵式《诫酒肉慈慧法门》
翠微呼处生丹障,清净封中起白云。——曹唐《三年冬大礼五首》
明月摇落夜,深堂清净弦。——鲍溶《秋夜闻郑山人弹楚妃怨》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蔡卞《楞严经偈》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住大乘者清净心,十念念彼无量寿。——释遵式《依修多罗立往生正信偈》
更宠番僧取活佛,似欲清净超西天。——韩邦靖《长安宫女行》
教闻清净萧丞相,计立安危范大夫。——鲍溶《淮南卧病闻李相夷简移军山阳以靖东寇感激之下因抒长句》
谁能以此清净心,许多悲懽相练缠。——白玉蟾《赠陈高士琴歌》
我清净、谁能婚少妻。——张继《沁园春》
忝陪申及甫,清净奉尧心。——武元衡《奉酬中书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
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白居易《赠僧五首·钵塔院如大师》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惠能《菩提偈》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惠能《菩提偈》
早知清净理,久乃机心忘。——岑参《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不戒而六和恭敬,不禅而十方清净。——黄庭坚《仰山简和尚真赞》
上界真人好清净,见此灵苗当大惊。——谢枋得《菖蒲歌》
柱史玄牝门,专气保清净。——方回《送胡子游学正》
信心清净通灵感,万病俱销释业愆。——释印肃《活人歌》
保此清净正,永离种种色。——杨循吉《送楚岩往支硎山》
佛身光明了无垢,性水清净常不浑。——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佛身光明了无垢》
陶渊明智者乐山山如画,仁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淡淡一杯茶。细雨朦胧小石桥,春风荡漾小竹筏。夜无明月花独舞,腹有诗书气自华。
形容清净的句子清净_词语解释【拼音】:qīng jìng【解释】:1.见“清浄”。【例句】:因为不堪盛名之累,他不得不隐姓埋名,暂时避居山林,图个耳根清净。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毁灭人只要句话,培植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9.情执是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10.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1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4.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5.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8.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1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1.【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2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4.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2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26.道生一,终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7.有时候,你只是需要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如果觉得生活是一种刁难,一开始就输了。如果觉得刁难是一种雕刻,迟早都会赢的。 纽扣第一颗就扣错了,可你扣到最后一颗才发现。 有些事一开始就是错的,可只(查看全文)
2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9.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30.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3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32.永远不要浪费你的分秒,去想任何你不的人。
3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6.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
3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8.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9.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40.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4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5.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4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7.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8.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直以为他是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起。当有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
4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0.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51.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母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暖。
大爱若恨,正是母亲的爱独特的表达方式。我庆幸自己被她抚养,一路走来,我越发意识到,她所给予我的,让我一生受益无穷。
母爱,人世间最无私的爱;母爱,人世间最仁慈的爱;母爱,人世间最宽容的爱;母爱,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母爱,它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能照亮儿女的心灵;母爱,它像守护神,当你害怕时,它会立刻向你跑来,赶走那令你害怕的事物;母爱,它像一艘大大的船,把儿女载向成功的彼岸。
从你呀呀学语的那一天起,她教会了你喊第一声“妈妈”!她哭了,那是激动的泪,那是骄傲的泪。
母爱就像一把大伞,在急风骤雨中为儿女撑起一个温馨的港湾;母爱就像一把扇子,在烈日炎炎下为儿女扇起一阵凉爽的清风;母爱就像一座灯塔,在人生大海中为儿女照着一束指引的光芒。
正是这样一位严厉而又慈爱的母亲教会了我什么是严谨和务实,什么是品行和礼仪,什么是快乐和温馨,什么是忠孝和诚信。
母爱是什么呢 我给不出确切的定义,我只知道出世之前她就急切的等待着我,在我成长中呵护着我,缠绕着我,这种爱甚至是渗入进我每一个毛孔,直至耗尽她自己,而我却很晚才懂得。
岁月在不经意间从身边划过,在每一个匆忙的身影背后,父亲关爱的目光越来越远,母亲熟悉的话语渐渐淡忘,在你身心疲惫的时候,驻足下来,读一读书中的温情故事,你会有感动的心跳。
妈妈用她安静的方式表达她对我们的爱,点点滴滴在儿女的心中都是感天动地。记得告诉妈妈,你爱她!
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是辽阔的海洋,袒露着宽广的胸怀;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哺育着儿女茁壮地成长。
母爱是一首田园诗,悠远清净;母爱是一幅山水画,自然清新;母爱是一首歌,婉转深情。
母爱,是天上的云,总让烈日,先从她的身驱穿过,给大地呼风换雨降祥和。母爱,是雨后的霞,总让清洗过的大地,不弃的躺在怀里,把七彩人生梦谱写在高高的天际。母爱是醉人的春风,是润物的细雨,是相伴你一生的盈盈笑语,是你飘泊天涯的缕缕思念。
母爱深明大义、柔中有刚。当你啼哭于襁褓时,母爱是温馨的怀抱,当你呀呀学语时,母爱是耐心的教导;当你熬夜备考时,母爱是暖暖的热茶;当你远行时,母爱是声声的呜咽;当你取得成绩时,母爱是Ji动的泪花;当你病卧在床时,母爱是布满血丝的双眼;当你沾染恶*时,母爱是苦口婆心的劝勉;当你如履薄冰而屡教不改时,母爱是撒在你伤口上疼在她心上的那把盐
母亲,是十月怀胎的艰辛凝成的泪;母亲,是玉不成器的愁絮集成的鬓;母亲,是临行密缝的情意交织的衣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亲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盏温柔的灯光,远远的为我亮着,轻唤我迟疑的脚步;倘若我只是自怨自艾的蹩脚演员,母亲必是那热烈的掌声,呼唤我自信,鞭策我努力;倘若我是条嬉戏的小游鱼儿,母亲必是那一汪碧绿的湖水,在包容我顽皮任任性的同时,也将我的快乐涟漪般一圈圈的扩散了去……
母爱是温暖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佛教与道教一样,十分讲究炼心修性,但是与道教又有很大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禁欲”和“来世幸福”上。
道教历来重视修心,认为“修心”乃是明道的枢纽,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由南华真人“心斋”所揭示的“修心在明道”的功夫,不仅成为道门修心澄心以体道明道的理论基础,更为后来的修道者所奉行与阐扬。
佛教认为将“心”与“性”修好了,就能得“道”成“佛”,从而健康长寿,大智大慧。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各人修行的深浅而决定其所达到境界的高低。
佛教中的“佛”,是指具有大智慧且心身自在的人,也是佛教徒修证的最终目标。
道家吐纳筑基功法 道家修性炼命,首先讲究祛病健体,其次注重延寿,最后追求长生久视。
笔者曾在东海崂山得传道家吐纳诀,属于修炼筑基之功。
因观社会上各派气功五花八门,杂而多端,颇令学*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或见异思迁,或误人旁门,或不知法度,甚至做出偏差,不可收拾,欲养生而反戕生,此气功本身存在之弊端也。
盖中华道家功法,遵循“道法自然”,依法行持,不可能出现任何偏差,且与他家气功都可相通。
故此不自保守,谨将道家吐纳功法之真正口诀,公开于世,献诸同道。
功理篇 吐纳者,呼吸也。
庄子云: “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
”意即吐出浊气,纳人*所需之情炁,以帮助培蓄*内部之真炁,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华道家修炼,重视“炁”对*的作用。
认为“炁聚则生,炁亡则死。
”天地万物无不需炁以生之。
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 “服药虽为长生之本, 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
若不能得药,但行炁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
”中华道家吐纳,就是一种行炁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中华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
胎儿之杰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道太和之炁。
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
及至十月胎熟,裂脑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
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闻,变成常人呼吸。
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
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
从此太空太和之系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燕,谓之先天元炁,“动而愈出” (老子语),反失于太空。
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盖人生夏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煮即保生也。
故常人不欲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
中华道家修炼,就是要返本还源,回到婴儿先天状态,以增益寿算。
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炁,痛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层修炼。
丹经谓“欲点常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功法篇 须择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湖边、田野皆 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
时间可以选择在子、午、卯、 酉四正时,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1.身法 炼功之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利气血流通。
姿势不限,行、立、坐、卧均可。
行、立、坐、卧之法则如下: 行,可缓步许行,神态自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
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好。
亦可*坐凳上,手抚两膝。
卧,可以*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上。
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两脚一伸一屈,与手相反。
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以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选择。
但求其自然安适,以利人静。
炼功时双目微闭,含光内视,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
观丹田者,观丹田之炁是也。
所以微闭者,睁开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容易昏沉入睡,皆于养炁不利。
道家励志语录(精选160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语录都不陌生吧,语录是*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先生的言行,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语录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道家励志语录,欢迎大家分享。
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5.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7.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3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37.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1、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4、积爱成福,积怨成祸。
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6、“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7、登山不以艰险为止,则必臻乎峻岭矣。积善不以穷否而怨,则必永其令闻矣。
8、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9、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1、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14、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8、安时处顺,哀乐不入,谓之县解。
19、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20、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23、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2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5、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2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7、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8、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29、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3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3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36、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7、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38、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9、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0、大道无多子,唯在清静一法门。
41、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4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3、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於物,恕己及人。
44、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5、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46、故人主诚明,以言取人理也,以才取人理也,以行取人理也;人主不明,以言取人乱也,以才取人乱也,以行取人乱也。
47、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4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0、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5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3、涤初玄览: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4、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和*发展)
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2、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清静为天下正。真思志道,学知清静。(韬光养晦)
13、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通玄真经·微明》
14、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5、天之道加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
1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士闻道谨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而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8、所谓无为者,非谓其引之不来,推之不去,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卷握而不散;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挂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通玄真经·自然》
关于清净的道家古诗
清净的句子
清净无为的古诗
清净的诗句
清净的古诗词
表达清净的古诗
心清净诗句
想清净的句子
打扰我清净的古诗
清净明洁的古诗
清净的说说
形容清净的诗词
表达清净的诗句
想清净的说说
形容清净小镇的古诗
有关于内心清净的古诗
喜欢清净的句子
内心清净的句子
清净自然的句子
表达清净的句子
生活清净的句子
夜晚的清净说说
表达清净的古诗句
关于清净的古诗词
清净心的句子
形容清净的诗句
难得清净诗句
心境清净的句子
道家诗句
赞美寺院清净的古诗
带帝和椒的古诗
在国外有名的中国古诗
声律启蒙是指的古诗放肆
古诗里带琪字的
古诗里的光阴
夸女孩皮肤白晰的古诗词
古诗的感情方面分类
景色与黄金台相连的古诗
古诗词唱读的方法
高中背的古诗词到大学还记得吗
有岳和周字的古诗
关于荣成的古诗
关于母爱的词或古诗
草原飞瀑的古诗词
关于水静的古诗词
描写学*奋进的古诗词
水上的风景古诗
高中语文古诗词里的素材
沁和杭开头的古诗词
屈原吃的橘子古诗
从器型上描写青花瓷的古诗词
简单的风车的古诗
适合作为新郎表达爱意的古诗词
柳宗元写春天的古诗
张良离职的古诗词
万州最有名的古诗
有姝绾的古诗词
写家鹤的古诗
我很需要你的古诗
关于高的古诗情
带凌和晓字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