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望古诗的停顿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春望古诗的停顿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春望古诗的停顿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春望古诗的停顿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木兰诗停顿划分
木兰诗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木兰诗停顿划分,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木兰诗停顿划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⒀,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2、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老师明确: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板书课题。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竞相开放的两朵鲜花。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疏通大意)
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2、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解决生字词。教师重点强调:(课件展示)
“十二转”的“转”读zhuàn 。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中的“裳”读“cháng ”,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可汗”,读ke hán,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3、学生分组朗读比赛。
四、整体感悟,走*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填空:
理清情节:
木兰停机(叹息)决心(替父从军)从军(准备)奔赴(战场)十年(征战)拒赏(*厚禄)与亲人(团聚)。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木兰诗停顿划分
木兰诗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木兰诗停顿划分,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木兰诗停顿划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⒀,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2、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老师明确: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板书课题。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竞相开放的两朵鲜花。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疏通大意)
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2、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解决生字词。教师重点强调:(课件展示)
“十二转”的“转”读zhuàn 。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中的“裳”读“cháng ”,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可汗”,读ke hán,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3、学生分组朗读比赛。
四、整体感悟,走*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填空:
理清情节:
木兰停机(叹息)决心(替父从军)从军(准备)奔赴(战场)十年(征战)拒赏(*厚禄)与亲人(团聚)。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木兰诗的读诵停顿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木兰诗的读诵停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木兰诗
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全文的`朗读节奏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文言常识
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ù〕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鸣溅溅〔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
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文章修辞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普通话指导吐字和停顿技巧
如何在普通话考试中取得高分,一定要注意细节。只有细节部分抓好了,才能够让整体显得更加完美。中公教师考试网提醒大家在普通话考试中一定要注意吐字和停顿问题。那么在这两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赶快来看一下吧。
1、吐字
吐字的技巧不仅关系到音节的清晰度,而且关系到声音的圆润、饱满。要吐字清楚,首先要熟练地掌握常用词语的标准音。朗读时,要熟悉每个音节声母、韵母、声调,按照它们的标准音来发音。其次,要力求克服发音含糊、吐词不清的毛病,一是在声母的成阻阶段比较马虎,不大注意发音器官的准确部位,二是在韵母阶段不大注意口形和舌位,三是发音吐字速度太快,没有足够的时值。朗读跟*时说话不同,要使每个音节都让听众或考官听清楚,发音就要有一定力度和时值,每个音素都要到位。*时多练*绕口令就是为了练好吐字的基本功。
2、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有些句子较长,结构比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格外注意。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标点符号停顿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冒号的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以上停顿,也不是的。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心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②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学*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③感情停顿
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学好普通话,不能盲目地练*,要注意一定的技巧,才会让你事半功倍。找出普通话和自己方言中的`对应规律,加强规律、加强记忆。各种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上,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差异较小。
语音的差异主要表现有:多数地区*翘舌音不分,n、l不辨、缺少eng、ing、e、uo等韵母,没有轻声以及儿化音乱用,还有多数人的韵母圆唇度不够等。
常听多练反复练*
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听力”或“练耳力”,良好的听力是学好普通话的基础,所以多听是初学者要注重的一个方面。听的素材可以选择*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看电视时应注意播音员的口形,可以边听边模仿。也可把普通话标准者的录音和自己的录音的比较,找出差异。加以改进。
多动口,说是重点
说好普通话应以字音准确为前提,所以在学员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的步骤,否则本末倒置多费气力而仍改不掉语音的错误。
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打好基础,打好了基础等字音比较标准了,可以试着练*有针对性的绕口令,以便提高发音器官的协调的发音的能力。等字音掌握准确了,再演绎作品,多加练*,培养良好的语感。
吐字归音
吐字归音的要求是:字头弹出、部位准确、气息饱满、结实有力;字腹拉开立起、气息均匀;字尾完整自如、归音到位、干净利索、趋向干净。
其实一个汉字的音程很短,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兼顾声韵调和吐字归音,所以必须从日常训练开始严格要求:出字要求声音的发音部位准确、弹发有力。立字要求韵腹拉开立起,做到“开口稍闭,闭音稍开”。归音收音时要干净利索不可拖泥带水。
尤其是“i、u、n、ng”等做韵母时,要注意口型的变化。注意克服韵尾不到位、归音不到位以及调值不准确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轻音、儿化、重中格式以及音调的发音特点。
绕口令
首先绕口令的作用是促使头脑反应灵活、用气自如、口齿伶俐、吐字清晰。针对绕口令,学生在绕口令练*中不要过急过快,先要按照普通话正确的发音方法发音,练*应做到速度有慢到快。声音有小到大,段子由易到难。否则不科学的训练导致发音不准、吐字含糊,念的越快错误发音重复的次数越多,离正确的发音标准越远!
演绎朗读
在读作品时,要注意停连、重音、语气、节奏。也就是一句话里,哪里该停,停多久;哪里是重音,哪里该轻读;一段话中,哪几句该连,那几句不连,哪几句是重点;整个句子的声音形式是升还是降,是强还是弱,是急是缓这些都要细细品味,多多练*;告诉你一个朗读文章的方法:快看快想稳出口、少停多连。把握好气息的调整和文章的整体性。
播音朗诵时停顿的四大技巧
无论是在日常说话时还是在播音朗诵时,我们的表达都不可能一字一停或断断续续地去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地去叙述。所以无论是出于客观的生理需求,还是主观的情感需要,停顿都是我们讲话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播音朗诵时停顿的四大技巧,欢迎参考~
生理停顿
生理停顿是指表达者根据自身气息的需要,在表达过程中,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做一个短暂的停歇或换气。需要注意的是: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也不可割裂语法结构。
例如:“在建设工作中,犯一些错误,有一些缺点,是难免的。问题在于/对待缺点/错误的态度。”(选自吴晗《论谦虚》)。
这句话中,除了标点处明显的停顿需要,“问题在于……”这半句话较长,我们便可根据气息需求将其再次划分,进行适当的停顿,以便表达时的气息顺畅自如。
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用来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的`含义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就要比分号、冒号长;而分号、冒号后的停顿,则要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要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要长于句子间停顿的时间。
例如:“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选自*《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这段话中,凡是有标点的地方,播音时都必须停顿,而且要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实行长短不同的停顿。其中第一个“/”就要比第二个“/”停顿时间要长。
表达音节的停顿
表达音节的停顿,通常会用在播读诗词时进行,这时要用停顿来表达音节,以加强诗词的节奏感。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首诗就是用停顿来体现其是二三式的朗诵节奏。)
再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则是用停顿来体现其是二二三式的朗诵节奏。)
强调停顿
强调停顿,就是有时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需要,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就是强调停顿。强调停顿的把握主要是靠我们对句段的揣摩,体会了其内在含义后再来安排的。
例如:“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这段话中,“遵义会议”之后没有标点符号,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强调“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伟大意义,就应有一个停顿,而且比下面的其它强调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我们用“║”来表示。“纠正了”“团结了”“使得”“转到了”“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但为清楚显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都应使用停顿加以强调。
停顿是普通话应用里较为重要的表达技巧之一,它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受众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在实践中我们要结合以上的停顿技巧来进行表达,但不能简单地套用这些方法。一定要根据文章具体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灵活、准确、恰当地处理表达中的停顿。
播音朗诵发声技巧
1.准确规范,清晰流畅
就是说播音主持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必须力求准确规范。朗诵吐字的清晰度要高,但不能有“垒块”,不能“蹦字”字音要流畅过渡,让人挺起来像“潺潺流水”迂回向前,生动活泼。
2.圆润集中,不是明朗
这是对声音基本色彩的要求。发音与吐字两方面都包括在内了。要求声音要润泽,不干涩;吐字要“玉润珠圆”,颗粒饱满;声音不散,字音不扁——这就是“圆润集中”的含义。朗诵,是一种积极健康的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是激励鼓舞人、丰富和愉悦身心的一项活动,因此,我们的声音不仅要不是,而且要明朗,听后能使人产生快感。
3.刚柔并济,虚实结合
这句话的要求就是,发音吐字要有韧性、有弹性,能刚能柔,有实有虚。由于性格和性别的不同,一般的说,男声偏刚健,女声偏柔美。如果颠倒了,就让人听着感觉不舒服,这是就男女生比较而言。但是,无论是男声女声,都不能一味的刚或者一味的柔,都要求在自身声音条件基础上的能刚能柔,刚柔并济。要知道,“过刚则直,过柔则靡”,一味的刚挺起来呆板生硬,一味的柔听起来萎靡不振,这都是我们播音主持用声所不取的。声音还要虚实结合,有人追求声音“亮”,或者说“金属声”,过多的用实声,听起来显得“拙”,不能够很好的表达细腻的情感;还有人追求声音“柔美”,“有感情”,而过多的用气声,听起来显得“假”。用声只有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刚柔并济、虚实结合,随着意义和感情表达的要求而灵活运用,才是正确的方法。
虚实与刚柔是两对不同性质的矛盾,但它们之间也有着联系。一般地说,是实声偏刚,虚声偏柔,但也不完全是这样,这个不能机械地来理解:比如说,孩子的金铃般的声音是实声,但不刚;我们有时候的一声概叹,用的是虚声,但是也不柔。大家可以体会一会,看是不是这样。在实际运用中,刚柔虚实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多种多样的。
4.色彩丰富,变化自如
声音色彩,是播音员支持人随着稿件内容发展而运动变化着的感情外衣。人的感情是随着作品不断变化运动着的,声音色彩也是在对比变化中体现出来的。声音色彩,就象画家的调色板,越丰富细致就越能传情、越有表现力。感情色彩的变化是丰富无穷的,声音色彩的变化也是这样。我们学*发音吐字得到基本方法,是为了有利于声音的变化,而不是为了追求固定不变的音色。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在明朝的时候,徐州有位大才子叫徐文长。一年冬天,他去爬雪山,走到山上的放鹤亭中,看见一群年轻人正在亭子里边喝酒边欣赏梅花。
放鹤亭在江苏省徐州市的云龙山上,它是北宋时候在山里隐居的一位叫张天骥的人修建的。张天骥养了两只仙鹤,他每天清晨都会到这个亭子来放仙鹤,于是就给这个亭子取了个名字叫放鹤亭。大文学家苏轼在徐州当官的时候和张天骥结交成了好朋友,俩人常常一起在放鹤亭里喝酒聊天,苏轼还为这个亭子写了一篇文章叫《放鹤亭记》。
因为大文学家苏轼都曾来过这里,还写下了文章,所以这里很快就出名了。明朝的文人们常常来这里聚会,他们还私下规定说,不会写诗的人就不能来这里喝酒。
所以当那些年轻人看见徐文长走过来想与他们一起喝酒聊天时,便对徐文长说:“你要先作一首诗才行。”
徐文长看着漫天大雪,开口就说道“一片一片又一片”,准备写一首咏雪的诗来,他接着说:“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
这前三句诗还没有念完,旁边的人全都笑出声来了,纷纷嘲笑他说:“这哪里叫作诗啊!”“你是不是就只认得数字和‘片’这个字啊?”
徐文长不以为然地接着说道:“飞入梅花都不见。”当这最后一句诗一念出来,大家却都不笑了。白色的雪花飞入孤山的梅林之中,当然是看不见了,这最后一句精妙的构思把前面简单的数字联系在了一起,化*淡为神奇。
这只是这首有名的《咏雪》诗流传下来的故事之一,至于他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定论。有人说是徐文长写的,有人说是郑板桥写的,还有人说这是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合写的戏作。因为这首诗巧妙地把*淡无奇的数字与其他文字融合在了一起,趣味十足,于是就被*改编出了好几个版本,人们依据自己的喜好把作诗者拟到各种人物的身上,来说明自己喜欢的文人多么机趣、有才智。
历史上有一首最有名而且流传最广的数字诗。这首诗是宋朝的邵雍写的,邵雍是什么人啊?他是一个特别有名的数学家,他自己创造了一种算命方法叫作“梅花易数”。相传,有一次他去梅花园里赏花,结果看见两只小鸟为了争一只花枝争吵,后来两只鸟全都摔到了地上。邵雍觉得这件事很奇怪,就开始算命,他算出第二天肯定会有一个小姑娘来赏花,看见美丽的梅花想上去摘一枝下来,但是被看守梅花园的园丁发现了,小姑娘一害怕就从梅花树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结果,第二天像邵雍预测的一样,这件事情果真发生了。他就给自己的这种算命方法起了个名字叫“梅花易数”。
他有一次去乡下看朋友,路上就碰见一位妈妈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也去乡下看亲戚。他就跟着母子俩一同走路,小孩子蹦蹦跳跳特别高兴,一走就走了两三里的路程。沿途他们路过了村庄,还看到了很多小亭子,还有路边开着的漂亮的花朵,邵雍就写了一首《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他在短短的四句诗中,依次嵌入了从“一”到“十”十个数字,巧妙地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在诗里填入从一到十十个数字的数字诗叫作“十字令”,很多文人都写过这样风趣的十字令。因为邵雍这首朗朗上口,尤为出名,就被古代人当成了教小孩子学*数数、数字时候的启蒙诗。
旧顿(顿,宿食处也。天子行幸住宿处,亦曰顿)
李商隐〔唐代〕
东人望幸久咨嗟,四海于今是一家。
犹锁*时旧行殿,尽无宫户有宫鸦。
赠顿昂伯高兼简王丈公瑞顿尝识先君
周孚〔宋代〕
凄凉元祐几遗民,邂逅京江两病身。阮籍莫年唯可醉,扬雄*日固当贫。
久知丘壑须吾党,晚喜箪瓢有若人。同识嵇公更谁在,仲任虽健鬓如银。
和銮舆顿戏下(一作追从銮舆夕顿戏下应令)
虞世南〔唐代〕
重轮依紫极,前耀奉丹霄。天经恋宸扆,帝命扈仙镳。
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银书含晓色,金辂转晨飙。
雾澈轩营*,尘暗苑城遥。莲花分秀萼,竹箭下惊潮。
抚己惭龙干,承恩集凤条。瑶山盛风乐,抽简荐徒谣。
送顿起
苏轼〔宋代〕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
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
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
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
惟有黄楼诗,千古配淇澳。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
苏曼殊〔清代〕
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揽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秋分後顿凄冷有感
陆游〔宋代〕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我床。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思贤顿(即望贤宫也)
李商隐〔唐代〕
内殿张弦管,中原绝鼓鼙。舞成青海马,斗杀汝南鸡。
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宸襟他日泪,薄暮望贤西。
行香子·顿脱尘羁
明本〔元代〕
顿脱尘羁。深处幽栖。兀腾腾、绝处忘机。绳床石枕,竹榻柴扉。却也无忧,也无喜,也无非。淡饭黄齑。寂寞相宜。类孤云、野鹤无疑。策筇峰顶,岩洞闲嬉。但看青山,看绿水,看云飞。
秋前风雨顿凉
范成大〔宋代〕
秋期如约不须催,雨脚风声两快哉。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辞老景似潮来。酒杯触拨诗情动,书卷招邀病眼开。明日更凉吾已卜,暮云浑作乱峰堆。
秋雨顿寒偶书
陆游〔宋代〕
羁怀不醉自昏昏,卧对青灯独掩门。沙雁带寒来古泽,林鸠催雨暗孤村。数椽蟹舍偿初志,九陌尘衣洗旧痕。自叹一生书里活,暮年无力济黎元。
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辛弃疾《沁园春·和吴尉子似》
行有素履,事有成迹,一人之毁未必可信,积年之行不应顿亏。——《新唐书·列传·卷二十二》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沁园春·雪》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答李淑一》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苏轼《送顿起》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苏轼《送顿起》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佚名《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弟子规·谨》
莲渚收香,兰皋浮爽,凉思顿欺班扇。——王月山《齐天乐·夜来疏雨鸣金井》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张炎《清*乐·采芳人杳》
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贺铸《石州慢·薄雨收寒》
降魔蜜顿金刚杵,说法偶成舍利堆。——俞益谟《咏百八塔》
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苏轼《送顿起》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苏轼《送顿起》
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王沂孙《齐天乐·蝉》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纳兰性德《点绛唇·小院新凉》
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苏轼《送顿起》
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戴复古《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龚自珍《湘月·天风吹我》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王沂孙《天香·咏龙涎香》
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杜甫《洗兵马》
吴天雁晓云飞后,百感情怀顿疏酒。——吴文英《青玉案·新腔一唱双金斗》
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陈允*《唐多令·秋暮有感》
丘迟顿首。——丘迟《与陈伯之书》
向因涉顿,凭观川陆;遨神清渚,流睇方曛;东顾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景物关情,川途换目,顿来催老。——周邦彦《氐州第一·波落寒汀》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佚名《氓》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陆机《赴洛道中作》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曹植《送应氏二首》
言不尽,观顿首。——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苏轼《送顿起》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苏轼《送顿起》
罗带鸳鸯尘暗澹,更须整顿风流。——史达祖《临江仙·闺思》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高适《入昌松东界山行》
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柳永《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
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柳永《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赵鼎《点绛唇·春愁》
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辛弃疾《千秋岁·为金陵史致道留守寿》
失却翁白髯,顿觉翁少年。——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城之役。——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
待把柔情轻放下,不唱柳边风月;且整顿、铜琶铁拨。——吴藻《金缕曲·闷欲呼天说》
如从地府到人间,顿觉时清天地闲。——韦庄《秦妇吟》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与陈伯之书》
光入,免冠军顿首谢,上曰:将军冠。——班固《霍光传(节选)》
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佚名《桑中生李》
曳犀犛,顿象罴。——班固《西都赋》
赏读杜甫的诗文时,评者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沉郁顿挫”。那么什么是“沉郁顿挫”呢?今天小楼就在精读杜甫经典五律《春望》的基础上,分析什么是“沉郁顿挫”,以及杜甫的诗是怎样体现“沉郁顿挫”的。
一切分析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上,所以小楼先通释《春望》全诗。
春望诗意图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的这首《春望》,写于至德二年(757)三月。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之乱的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至蜀地,长安沦陷。杜甫带着妻小逃离他居住了十年之久的长安,到鄜(fū)州羌村亲戚家避难。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属宁夏)继位,杜甫心系家国,便欲赶往灵武,为*判贼乱效力。
岂知,当时叛军的势力已经扩张到了鄜州以北,杜甫刚启程不久,就被判军抓住,送到了沦陷后的长安。不过杜甫官小,没被囚禁。次年三月,被困在长安的杜甫,见国破家亡,感时势动乱,于是写下了这首《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指国都。国破指长安陷落。
国都陷落,山河依旧历历在目,春天到来,城中草木繁深。
首联写景,妙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山河在,实际上就是说,只有山河还在,其它都不在了;草木深,因为战乱,人或死或逃,城中无人,所以草木就长得特别繁盛。两句虽是写景,背后却暗含了一个动乱的时代,隐藏着诗人内心巨大的悲恸。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时,时局,时势。
感时与恨别是互文,指诗人因为时局动乱、亲人别离而感伤忧恨。
这一联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诗人因感时恨别,看到花不觉得赏心,反而溅泪,听到鸟鸣不觉悦耳,反而心惊。另一种解释是这一联纯为拟人,指花鸟亦感到了时势的动乱,感受到了人间的别离,所以花也流泪(花上沾露,仿佛流泪),鸟也悲鸣。
小楼觉得,第二种解释更好,花鸟的形象更为鲜明,诗人的情感表达也更为含蓄,而且,从草木到花鸟,主体的顺承更流畅,这一联恰好在律诗“起承转合”中起“承”的作用,所以小楼觉得,这一联的主体是花鸟,而不是诗人。
其实这两种解释虽然有别,但情感是相通的,花溅泪的背后,亦是诗人在流泪,鸟惊心悲鸣的背后,也是诗人内心的惊惶。花鸟与诗人在情感上是融为一体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借指战争,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家书,家信。
抵万金,因为战*通阻隔,难以收到家信,故云。
战火已经连续三月不曾信息,家人的书信珍贵得能抵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将要,就要。
不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我头上的白发,越掻越短,都快要插不上簪子了。
杜甫画像
理解了诗意,我们就来分析杜甫的这首《春望》是怎样体现他“沉郁顿挫”的风格的。
“沉郁顿挫”本是杜甫评扬雄、枚皋辞赋用的词语,杜甫在《进雕赋表》中云:“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隨時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可跋及也。”*便以“沉郁顿挫”为指杜甫的诗文风格。
清人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即沉郁和顿挫分别是指杜诗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两方面的特色。
1)沉郁是指杜甫诗中情感的深沉蕴藉。
杜甫的诗歌中,鲜有个人的小情小爱,并不是说他没有个人情感,而是他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融合在了一起,使得他情感更为深厚。
《春望》一诗中,“感时”便是对家国时局的担忧,“恨别”就是对家人分离的忧愤。家国之忧与个人之恨交织在一起,便郁结为深沉巨大的悲恸。
杜甫所处的时代,国家动乱不安,人民流离失所,他有经世治国理想,却一生不得施展抱负,相反他一生坎坷,生活困窘。杜甫的诗中,往往将个人的悲惨境遇与时代的动乱不安结合在一起,无论写什么,都有一种深沉阔大的情感力量。
但是,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将这喷薄欲出的情感力量抑制住,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于是形成了“沉郁”的风格。
《春望》诗意图
2)顿挫是指杜甫诗歌韵律的抑扬顿挫,表现手法的含蓄曲折。
首先是韵律的抑扬顿挫。《春望》中,首联上联“破”、“在”,“春”、“深”,*仄相对,读起来声声金石,有极强的顿挫之感。全诗以“en”为韵尾,读来如同人的呜咽,光从音调上就能感受到那种悲凉的情感。
其次是情感表达的含蓄曲折。《春望》中,情感是极其悲慨而明显的,但杜甫的表达并不浅显。
首联以“山河在”与”余物”不在,以“草木深”写无“余人”,就曲折而深沉,因为看到山河历历在目,才能感受到国都沦陷的悲愤,看到草木繁盛而荒凉,才能感受到人民流离失所的悲伤。
接着,诗人内心的悲恸已经难以自抑,于是诗人借花之溅泪,鸟之惊心,来写自身无法抑制的情感,仍然以曲折的方式来表达。
然后,诗人转笔,去写战火不息,家信难得。以家信这个具体事物,来承载诗人对这个时代的悲愤。
最后,诗人只说自己头发越掻越短,已经快插不上簪子了。诗人为什么掻头呀,还不是因为担任时局担忧家人呀。
你看,杜甫在《春望》中,不断用迂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自己的情感不断郁积,郁积到让人难以承受的程度,当读者读懂了诗中的情感,就会被这难以承受的情感击倒。
3)沉郁的情感必须用顿挫的手法来表达
沉郁顿挫是不可分的一体,杜甫一生的境遇,形成了他深沉阔大的情感,但要在诗中表达出来,就必须用顿挫迂回的方式来表达。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注释: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春望古诗的停顿
野望古诗的停顿
春望的古诗的朗诵停顿划分
春雪古诗的停顿
春宵古诗的停顿
春日古诗读的停顿
苔古诗的停顿
画的古诗停顿
春日偶成古诗的停顿
古诗江南春的停顿
读古诗的停顿
《风》的古诗的停顿
古诗春夜洛城闻笛的停顿
夏意古诗的停顿
喜晴古诗的停顿
学弈古诗的停顿
句子停顿
古诗出塞的停顿
初秋古诗的停顿
古诗鹿寨的停顿
古诗停顿的原则
停顿节奏的古诗
鹅鹅鹅古诗的停顿
古诗中的停顿符
寒菊古诗的停顿
古诗江雪的停顿
江雪古诗的停顿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停顿
说说停顿
古诗停顿的诗词
关于送别诗的古诗5首
关于永久的生命的古诗
少年行其二的古诗
含赊的古诗
写一首与牛和鹅有关的古诗
现代爱情故事的古诗
露似珍珠月似钩的古诗
搜集体现汉文汉字特点的古诗
说人成熟的古诗
古诗是中国人的本能
形容不断探索和研究的古诗词
72个字的小学生古诗词
李商隐跟王氏的古诗
赞美逝去青春的古诗
写夕阳下划船的古诗词
有月光意境的古诗
自己骂自己的古诗
描述冬兰的古诗
春殇的古诗
拱桥的古诗词
乞巧古诗的诗意状元大课堂
蕴含哲理的五言古诗
只要有心处处是美景的古诗词
学好古诗文的体会
喻田野秋色的古诗词
狐狸和兔子的古诗词
古诗的小故事
鼓励程序员的古诗词
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完整
名字里具体带楼的古诗
古诗兴趣培养的活动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