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农耕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农耕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农耕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农耕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描写农耕生活的古诗
描写农村生活中的场景,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农耕生活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渭川田家【唐】作者: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东坡
作者: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2、田舍
作者: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3、答陆澧
作者:张九龄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4、田园乐七首·其五
作者: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5、初秋行圃
作者: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6、陆浑山庄
作者:宋之问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八首关于农耕的诗歌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耕的诗歌,欢迎大家分享。
农耕的诗歌
【亲农】
不喜袍靴爱庶黎,
莫愁农父一身泥。
粗茶淡饭无寒色,
晨做西归弄圃畦。
【乐农】
草鞋蓑笠沐晨晖,
斜径泉流不用归。
春播秋成冬九陌,
常年四季缺心机。
【怜农】
自古良民唱苦经,
花言巧语不钟听。
王孙公子歌*稳,
谁问贫家酒味青。
【啖农】
春种稻粮度日安,
难挨风雨忍饥寒。
猛禽一口千千万,
蝇虎蚊魔嗜血残。
【轻农】
去历润农渺邈声,
人情赏赐舅姑甥。
皇恩国税曾经免,
敲诈贫民不用名。
【扶农】
扶贫攻苦万村喧,
政绩敷宣庶易烦。
想让三农皆拥护,
脚踪实地洗心源。
【贴农】
痛排庶苦着农荒,
国泽衰微力尽祥。
天下之灾成己任,
神州华夏惠民倡。
【联农】
李自立
神州龙有九安祥,
万户心诚救弱伤。
纵使天公随意覆,
何愁列狗自呈狂。
拓展阅读:农耕生活的古诗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关于立夏的农耕谚语(精选170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用到谚语的地方还是很多的,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都有哪些朗朗上口的经典谚语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立夏的农耕谚语(精选170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2、立夏见夏,立秋见秋。
3、棉花不要多,三千六百棵。
4、丰产不丰产,全靠掏垄眼。
5、草荒荒一时,苗荒荒一季。
6、喂豆饼,两得利,肥了牲口壮了地。
7、棉花听着人的脚步长。
8、留苗过稀,后悔莫及。
9、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10、立夏晴,雨淋淋。
11、能驮千斤,不驮偏沉。
12、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
13、不稀不稠,才能丰收。
14、饲料多样,定时定量。
15、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壮的。
16、夏日下雨,夏至少雨。
17、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18、勤添少给,无料也肥。
19、猪喂一盆食,牛喂一把草。
20、同样草,同样料,不同喂法不同膘。
21、不稀不稠庄稼旺,秋收到来粮满仓。
22、苗过稀长草,苗过密易倒。
23、地边锄杂草,病虫都减少。
24、马无夜草不胖,牛不足饮不壮。
25、垄里有根草,好似毒蛇咬。
26、苗要好,除虫早。
27、节气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28、立夏不热,五谷不结。
29、草夹苗,不长苗;苗接苗,不长桃。
30、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
31、棉花勤锄草,秋后拾花早。
32、种地要三壮:人壮、地壮、牲口壮。
33、牛要喂饱,马要夜草。
34、少了不治虫,多了治不净。
35、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36、忙时喂嘴,闲时喂腿。
37、有了水浮莲,养猪不赔钱。
38、一个猪娃不吃糠,两个猪娃吃得香。
39、勤刷毛,膘头好,舒筋活血疾病少。
40、锄草不论遍,越锄越好看。
41、年驴月马十天看老牛。
42、麦秀风摇,稻秀雨浇。
43、苹果梨子早疏果,密度适当产果多。
44、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
45、护根草,长到老。
46、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
47、立夏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48、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49、糟糠出猪,粪草出鱼。
1.农业品质放心,格云美味贴心。
2.生态休闲新名片,农耕旅游示范园。
3.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
4.低碳农业,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5.生态农业大本营,格云食品新天地。
6.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7.农耕文化传雅韵,生态佐村聚知音。
8.投稿作品以电子稿形式提交,jpg格式文件,设计稿颜色模式必须是RGB,图案尺寸控制在×像素内,大小控制KB以下,作者保留高精度的设计原图(如AICDRPSDPNG等格式
9.农耕文化园,生态休闲地——佐村镇欢迎您 (刘秋文)
10.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
11.格云健康品位,绿色全程农产。
12.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都享有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13.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利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4.口号标语需体现园区*台的价值:开发农业功能,促进三产融合,传承中华农耕文化的新载体新舞台新梦想;全心致力于为参展企业搭建培育宣传推介提升拓展的大*台大商机大发展
15.塞外现代生态农业典范,京北绿色有机产品之都。
16.凡获奖作品在支付奖金后,其著作权所有权修改权使用权归上海农业旅游经济协会所有,双方签订版权转让协议。作者不得将入选作品在其它任何地方使用,也不得向其它机构或个人转让,否则,全部经济法律等责任均由应征者承担。
17.传承农耕文明,弘扬民俗文化,发展现代农业。
18.消费绿色食品,体现健康人生。
19.吉祥物应构思精巧主题鲜明寓意贴切创意独特图形完美,能充分体现上农嘉年华休闲农业乐园(生态创新欢乐合作分享共赢)之特色
20.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在于行动。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赞美教师的诗句大全,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在这世上,最美的职位就是教师了。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篇赞美教师的诗句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远师》
唐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3、《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寻雍尊师隐居》
唐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冰心》
佚名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
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
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
7、《师蚕》
佚名
教子教女,辛勤半辈。
满头白发,甘乳一生。
8、《天净沙六首管仲图》
佚名
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光明。
汇集四方英雄,师出有名,
天下任我纵横。
9、《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10、《天净沙六首回澜阁》
佚名
为国为家为民,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日月星辰,
和*时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关系初探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时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关系初探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历史上出现了数次大一统的王朝统治时期。在此时期,两大民族之间关系总而观之是友好和*相处的时期,当然也不乏战争的阴影,但是,主流是和*共处、友好往来。一般来说,和*时期,即中原王朝处于大一统时期,二者关系在不同时段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本部分分阶段以个案的方式予以分析。
关键词:游牧;民族关系;朝贡;农耕
一、农耕民族所建立的中原王朝处于初定时期的关系及原因
南方农耕民族处于大一统王朝初建时期,往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处于凋敝时期。即是在经历了战争创伤之后的恢复期,各方面均处于脆弱阶段,而此时的北方游牧民族则往往处于强大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为了扩大自己的游牧领域或是掳掠人口及财产,便会发动对南方农耕民族所建中原王朝的掠夺战争。战争之后,中原王朝往往以“和亲”、贡献财物等方式缓解双方的矛盾,赢得发展的空间。
以汉朝为例。西汉立国初年,到处一片荒凉残破的景象,“自天子不能具钧,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的状况。而与此并存的北方游牧民族是统治北方大漠多年的典型游牧民族――匈奴。此时期,二者关系,既是日益接*和密切,又存在着矛盾和斗争。而且每一次矛盾和斗争之后,又使他们的关系发展一步或深化一步。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击灭项羽,即皇帝位。时匈奴冒顿为单于,东破服东胡,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使蒙恬所夺匈奴地,与汉关故河南为塞……进入了它的极盛时期。冒顿利用汉室对韩王信的不信任之际,引兵南向,逾句注山,攻太原至晋阳。七年(前200年),高祖自将兵击之,冒顿诱之,遂有*城之役。刘邦率轻骑至*成白登,冒顿以精骑30万围之,使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于是乎,汉派使厚遗单于阏氏使说冒顿,乃解围一角,高帝因得而出。
*成役后,汉鉴于秦末和楚汉之战,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声未绝,伤痍者未起”,“米至石万千,马一匹则百金”,便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对外也采取了比较和*的方针,对当时游牧于北方的匈奴族采取了和亲政策,即汉以宗室女为公主嫁与单于为阏氏,岁奉匈奴絮缯米等实物各有数,约为兄弟,匈奴不犯汉边。自汉高祖至武帝初即位,都遵循和亲政策和与匈奴的约定。岁中间发生过匈奴犯边的重大事件多达10余次,皆因汉朝执行的和亲政策二未发生大的战争。
概而言之,在南方农耕民族所建立的中原王朝处于初定时期,而此时的北方游牧民族却是势力异常的强大,二者之间为争夺人口、土地、资源等,北方游牧民族往往以强硬的态势,主动出击南方农耕王朝,并取得胜利。然而南方的农耕民族则因巩固边防的需要亦会主动迎战,以赢取主动权,但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以失败告终。南方农耕民族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采取种种措施应对,比如自战国以来便开始修筑长城以致明代仍在修长城抵御游牧民族进攻;在初定时期,还会采取“和亲政策”以结成甥舅关系;再有就是送给北方游牧民族各种岁赐,并开边贸易。
二、农耕民族所建立之中原王朝处于鼎盛时期的关系及原因
在农耕民族处于强盛时期,农耕民族往往建立起强大的中原王朝,而此时的,游牧民族势力也是异常之强大。比如在两汉时期,北方有强大的匈奴帝国与之抗争;而到盛唐时期,北方则先后有游牧民族突厥、回纥建立的游牧王朝与之分庭抗礼;到了明朝,曾一度统治全国的蒙古族势力仍然北方安定,成为北方的边患。
1、农耕民族所建立之中原王朝处于鼎盛时期的关系
概而言之,在农耕民族所里王朝强盛时期,两者关系呈现如下特点:政治上,相互对立,战争偶发;经济上,相互补充、相互依赖、将往频繁;文化上,相会吸引、相会融合。
(1)政治上,相互对立,战争偶发
在中原农耕民族所建立的农耕王朝处于强盛时期,往往南北形成一种南北对立的局面。然而,这种对立之中,农耕民族所建立的*在政治上处于优势地位,经济、军事实力是日益强大,拥有先进的政治体制。北方的游牧民族则多处于奴隶社会,政治体制较之较差。南方农耕王朝为了维持这种优势,在政治手段上也会采取相对积极的政策。这使得二者政治关系上有以下几个表现:战争、和亲、册封、修筑长城。
南方农耕民族在自己势力强盛时期,往往对北方游牧民族采取积极的政策,进行积极进攻,以争取各方面的主动,比如在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对匈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使得匈奴远遁西迁。在隋唐时期,中原农耕王朝趁突厥分裂之际,亦通过战争的形式将突厥势力征服,使之称臣。明代,明成祖朱棣更是多次亲征蒙古。这些战争,都是农耕民族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的稳定采取的一种积极的进攻策略,当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农耕民族所建立的中原王朝在主动进攻取胜之后,亦会对游牧民族采取一些统治策略,进行安抚统治,比如册封、和亲等形式,均经常使用。在唐开元时期,便对北方游牧民族――回鹘进行册封,封骨力裴罗为骨咄禄毗伽阙怀仁可汗,简称怀仁可汗。自此之后,有12名可汗曾13次接受了唐王室封号。除了册封之外,中原王朝还往往将宗室女以公主身份嫁给北方游牧王朝单于首领。比如,昭君出塞,唐室公主与回鹘的和亲等等,这种和亲在双方政治关系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页。
为了维持自己统治的稳定,南方农耕民族为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往往修筑长城,以防止其进攻。比如,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相继又有汉长城、明长城的修建,以维护其边疆的稳定。
(2)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在农耕民族强盛时期,两种民族经济类型间互补关系是该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在一般情况下,取决于两种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不同的生计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地产品以交换为主的经济上的互补关系。*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产品交换的发生是相当早的。就产品交换的基本形式而言,主要有两种即历史上的朝贡、互市。
朝贡贸易的主要内容之一就在于获得中原王朝统治者的赏赐,因此,朝贡贸易实际上是一种不同经济文化类型之间的产品交换关系的实现形式。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朝贡关系主要是指*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周边各民族地方之间在和*状态下的经济贸易往来关系。周边各民族的朝贡一般都会得到大致上价值相当的中原王朝的赏赐。在历史上,这种贡与赐的关系格局,实际上反映了二者之间友好关系的存在与发展。二者间保持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关系或联系。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贡赐关系的存在,也并不意味着二者间必然的臣服关系,如唐王朝与吐蕃间的关系就如此,虽然存在着贡赐关系,但是二者间并没有臣服关系,二者间基本上是一种*等的友好关系。当然,贡赐关系中也确实存在有臣服关系,如唐王朝与当时的西域各国、北方回鹘等的关系就如此。这也是两种经济文化类型间建立互补关系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这种贡赐关系,古代中原农耕民族与边疆游牧民族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各自经济文化类型的不足之处,即农耕经济的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被突破,而游牧畜牧业经济的非自足性则得到了程度不同的弥补。
互市贸易是古代中原王朝许可的一种与边疆各民族的经济交流形式,有“互市”、“关市”、“官市”、“交市”、“马市”、“茶市”、“茶马互市”、“绢马互市”、“木市”等称呼。这种由官方许可的经济交流形式的产生可能很早,但是,有确切史料记载的互市大概是西汉对匈奴的“关市”,史载汉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夏,汉遣公主嫁单于,通关市,给遗匈奴,如故约”。明王朝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民族间的互市贸易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状态,在西北西南和南方的许多地方都设立了“茶马司”。开设“马市”、“木市”与蒙古族、女真族进行互市贸易,设立茶市与藏族及西北各民族进行互市贸易。由于互市贸易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和*环境下进行的,因此,它对促进*历史上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3)文化上,相互吸引,相互融合
从文化角度审视,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始终是在相互交汇*同向前发展的。历史上赵武灵王提出的“胡服骑射”战略思想并成功付诸实施,就极为有力地说明两种文化的吸纳过程就是主动的、自觉的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和民族的文化艺术是纯而又纯的。一个不会吸收或拒绝吸取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民族,注定是原始的、落后的。*北方游牧民族在思想文化上,有它自己的体系,在其产生和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共性,在相互交流中融合、渗透、影响、发展和继承,进而形成了独特的北方草原文化。这种北方草原文化,在碰撞、交流、融合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层次,并在与农业文化的碰撞、交流中,给古老的农耕民族文化不断地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中华文化更为丰富多彩。
比如,在文化*俗方面,匈奴受汉德影响是很明显的。匈奴没有文字,它却与汉经常来往书信,这些书信显然是用汉文书写的。匈奴用汉文书写的书信,不管它出自什么人之手,却表明匈奴借用了汉字。后汉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北匈奴遣使乞和亲,并请求音乐。光武虽没有应其所请再给匈奴竽、瑟、空侯等乐器,但说明过去曾给过这些乐器。
再如,回鹘与唐王朝之间文化交往也是日益加强。汉地文化对回鹘产生巨大影响,回鹘首领和人民“慕朝廷之礼”。唐公主和亲回鹘,带去了大量丝织品、金银器和各种工匠,汉族文化、技艺也随之传入回鹘。交往是双方的,影响必然是相互的。回鹘文化对汉族文化发展也有影响,当时的回鹘服饰传入唐朝,如唐诗中描述:“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2、和战并存,以和为主局面出现的原因
在双方强盛时期,出现和战并存、以和为主局面的原因是多样的,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概而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类型不同,从而导致其经济上的互不需求,不弥补需求,北方游牧民族往往采取主动进行战争的方式,从而以抄略的方式,掠夺所需物资、劳动力等。北方游牧民族属游牧经济类型,对农耕民族富裕的农业经济常常表现出强烈的好战性。而南方农耕民族属于农耕经济类型,既容易产生一种认同感,也容易产生对先进汉族经济产生一种敬佩和归化的心里。
(2)自然地理环境不同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两者始终保持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无决定性作用,但当人类社会活动与之发生联系时,自然环境的优劣就会加速或减缓社会发展的进程。当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是不同的,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摆脱了不了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民族战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游牧民族居住区多一马*川,游牧的少数民族或部族呼之而聚,容易形成政治军事中心。而南方农耕区,开发较早,基础良好,多险阻阻挡,加之长城修筑,农业生产可以稳定进行。
参考文献:
[1]范晔《后汉书》卷89《南匈奴传》,中华书局,19年版,第2950页.
[2]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780《宫词》,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3](西汉)司马迁:《史记》卷110《匈奴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894页.
[4](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卷217上《回鹘传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114页.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赞美桃花的优美诗句!
1、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张说《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2、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
3、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韩愈《题百叶桃花》
4、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5、桃花流出武陵洞,梦想仙家云树春。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刘商《题水洞二首》
6、桃花流水须长信,不学刘郎去又来。——李建勋《南唐*事(句)》
7、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元稹《桃花》
8、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刘宪《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9、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陆游《泛舟观桃花》
10、魏帝宫人舞*,隋家天子泛龙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顾况《桃花曲》
11、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12、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
13、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风头阻归棹,坐睡倚蓑衣。——韩偓《野钓》
14、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15、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刘敞《桃花》
16、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17、崦合桃花水,窗鸣柳谷泉。——顾况《题柳谷泉(句)》
18、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张祜《胡渭州》
19、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却忆卧柴扉。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刘长卿《时*后春日思归》
20、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21、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元稹《樱桃花》
22、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萝枝,半摇青天月。——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23、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周朴《桃花》
24、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25、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顾况《听山鹧鸪》
26、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一百首》
27、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城南庄》
28、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晚驻年华。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杨凭《千叶桃花》
29、蕲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尽柳花残。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戴叔伦《蕲州行营作》
30、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31、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聂夷中《杂曲歌辞。起夜半》
32、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刘禹锡《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33、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吴融《桃花》
34、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35、扣舷得新诗,茶煮桃花水。礕礕数片帆,去去殊未已。——贯休《上冯使君五首》
36、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春耕备耕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耕备耕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忆*泉杂咏—忆春耕
唐李德裕
郊外杏花坼,林间布谷鸣。
原田春雨后,溪水夕流*。
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
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2、南溪春耕
唐钱起
荷蓑趣南径,戴胜鸣条枚。
溪雨有馀润,土膏宁厌开。
沟塍落花尽,耒耜度云回。
谁道耦耕倦,仍兼胜赏催。
日长农有暇,悔不带经来。
3、卜居
唐杜甫
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珪。
未成游碧海,著处觅丹梯。
云障宽江左,春耕破瀼西。
桃红客若至,定似昔人迷。
4、张舍人南溪别业
唐法振
新田绕屋半春耕,藜杖闲门引客行。
山翠自成微雨色,溪花不隐乱泉声。
渔家远到堪留兴,公府悬知欲厌名。
入夜更宜明月满,双童唤出解吹笙。
5、新城道中二首
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6、春耕
宋陆游
去蜀归吴会,真成万里行。
穷通竟安在,恩怨两皆*。
文字妨求道,杯觞害养生。
余年犹有几?买犊事春耕。
7、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二月春耕昌杏密。百花次第争先出。
惟有海棠梨第一。深浅拂。
天生红粉真无匹。
画栋归来巢未失。双双款语怜飞乙。
留客醉花迎晓日。金盏溢。
却忧风雨飘零疾。
与农耕的古诗
颂农耕的古诗
古诗里的农耕
农耕的诗词
农耕的诗句
有关农耕的古诗
农耕诗句
农耕名句
有关农耕的诗句
写农耕文化的古诗
赞农耕的古诗王维
农耕繁忙的古诗
农耕相关的古诗
农耕的古诗词
描写农耕的古诗
描写农民农耕的古诗
描写农耕忙的古诗
关于农耕的古诗完整
自编关于农耕的古诗
关于农耕劳作的古诗
形容农耕的诗句
描写农耕的诗词
关于农耕的唯美古诗
赞美农耕诗句
关于农耕的古诗手势
与农耕时节有关的古诗
农耕文化诗句
田园农耕的诗句
和农耕文化有关的古诗
农耕文化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