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阵的古诗

关于含有阵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阵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阵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有阵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1) 诗词(12) 祝福(1k+) 心语(52)

  • 诗名含有阵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阵字的诗词

  • 和崔象之颍桥观赠阵清臣太丞兼简阵

    韩维〔宋代〕

    崔侯朝从西邑归,面有矜色口且咨。云得高士阵其姓,非向可见所庶几。尝登于朝最吏课,一旦去之心甚怡。颍阳古观三日语,坐见月出青松枝。深穷性命识原本,论议纯一无瑕疵。周通旁畅未始极,曾不与道相乖违。阵虽*生所未识,以子而誉信不疑。向风长想日复夜,膏车秣马吾其西。

    八阵图

    杜甫〔唐代〕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 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破阵乐·露花倒影

    柳永〔宋代〕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元好问〔金朝〕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霜有信。琵琶肠断塞门秋,却望紫台知远*。

    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

    破阵乐

    张祜〔唐代〕

    秋风四面足风沙,塞外征人暂别家。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蝶恋花·南雁依稀回侧阵

    晏殊〔宋代〕

    南雁依稀回侧阵,雪霁墙阴,偏觉兰芽嫩。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腊后花期知渐*,东风已作寒梅信。

    木兰花·风帘向晓寒成阵

    晏几道〔宋代〕

    风帘向晓寒成阵。来报东风消息*。试从梅蒂紫边寻,更绕柳枝柔处问。

    来迟不是春无信。开晚却疑花有恨。又应添得几分愁,二十五弦弹未尽。

    杂曲歌辞。破阵乐

    佚名〔唐代〕

    秋来四面足风沙,塞外征人暂别家。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汉兵出顿金微,照日明光铁衣。百里火幡焰焰,

    千行云骑騑騑.蹙踏辽河自竭,鼓噪燕山可飞。

    正属四方朝贺,端知万舞皇威。

    少年胆气凌云,共许骁雄出群。匹马城南挑战,

    单刀蓟北从军。一鼓鲜卑送款,五饵单于解纷。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观八阵图

    刘禹锡〔唐代〕

    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水落龙蛇出,沙*鹅鹳飞。

    波涛无动势,鳞介避馀威。会有知兵者,临流指是非。

    舞曲歌辞。凯乐歌辞。破阵乐

    佚名〔唐代〕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人。

    [阅读全文]...

2022-04-26 05:26:04
  • 含有阵字的古诗词 带阵字的诗词名句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查德卿《蟾宫曲·怀古》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王安石《春夜》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晏殊《破阵子·春景》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晏殊《破阵子·春景》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马致远《蟾宫曲·叹世》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韩非子·难一》

    凡兵之道四:曰阵,曰势,曰变,曰权。察此四者,所以破强敌,取猛将也。——《孙膑兵法·势备》

    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司马槱《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春景》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李清照《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凡与敌战,若敌人初来,阵势未定,行阵未整,先以兵急击之,则胜。——《百战奇略·第四卷·先战》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李清照《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王维《老将行》

    凡与敌战,若便利之地,敌先结阵而据之,我后去趋战,则我劳而为敌所胜。——《百战奇略·第六卷·劳战》

    君王三百州。——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曹雪芹《残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顾德辉《青玉案·春寒恻恻春阴薄》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阅读全文]...

2022-05-01 05:04:43
  • 八阵图杜甫古诗欣赏(八阵图古诗诗意)

  • 杜甫,诗意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是杜甫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公元766年。夔州江边有八阵图。

    八阵图传说是由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由八种阵势组成。主要是用来操练军队和作战的。八阵分别是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作者初到夔州,观赏遗址后想起诸葛亮,作此咏怀,赞扬诸葛亮的卓越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对诸葛亮丰功伟绩高度概括,反映真实的历史。

    “名成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声誉卓著,赞扬诸葛亮的军事业绩,为下面凭吊遗迹作铺垫。

    “江流石不转”——是说八阵图的石堆,六百年来岿然不动。“石不转”不但写出遗迹的神奇特征,更赞扬了诸葛亮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渝,磐石不动,

    “遗恨失东吴”——是说刘备吞吴是完全失算的计谋,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国之大计,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遗恨”不仅是对诸葛亮的惋惜,更是对自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抒*彩丰富,怀古和抒怀融为一体,给人此恨绵绵,寓意不尽的感觉。

    [阅读全文]...

2022-03-31 00:59:52
  • 杜甫《八阵图》古诗原文及鉴赏

  • 杜甫
  • 杜甫《八阵图》古诗原文及鉴赏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八阵图》古诗原文及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句】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出处】唐·杜甫《八阵图》。

      【译注】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鉴赏】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杜甫以此诗极力赞美诸葛亮的功业。功盖:功业盖世。八阵图: 诸葛亮曾排下一座有名的八阵图。诸葛亮的盖事功业,远超过三国时代的任何人; 他所排下的八阵图,也因此而大为有名。

      【全诗】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全诗鉴赏】

      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作品。

      首二句系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功盖三分国”是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越,起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功劳盖世,无与伦比。“名成八阵图”是写诸葛亮军事方面卓越的`才能,说他创制的八阵图成就了他世代不朽的名声。“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这是诸葛亮在作战布阵上的一种创造,在战争实践中取得了屡战屡胜的奇迹。这二句对仗工稳,言简意赅,乃警辟、凝练之笔。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是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的*沙上。据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5尺,60围,纵横棋布,排列为64堆,始终保持原样不变,即使夏季被洪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石出,八阵图之石堆依然如故,600年来岿然不动。这两句诗的前一句,首先是写出了八阵图遗迹这一具有神奇色彩的特征;其次“石不转”三字也是诸葛亮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坚如磐石之心的象征。最后一句“遗恨失吞吴”正道出这终天之恨的具体指向,其意是说先主刘备失策于吞吴,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方使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此诗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色,但未流于抽象,不仅语言形象生动,而且感情色彩浓郁,诗人将“伤己垂暮无成”之情渗入,使怀古与述怀相融为一,在对古人的吟叹中震颤着自己壮志未酬的余音。

      八阵图古诗词原文

      八阵图

      宋代喻汝砺

      鱼复江边春事起,万点红旗飏清泚。主人元是刘梦得,载酒娱宾水光里。

      酒阑放脚步涉碛,细石作行相靡迤。卧龙起佐赤龙子,天地风云入鞭箠。

      蛇盘虎翼飞鸟翔,四正四奇公所垒。当时二十四万师,开门阖门随臂指。

      几回嚇杀生仲达,往往宵遁常骑豕。海中仙人丈二履,相与往来迂玉趾。

      笑云此公大肚皮,龙拿虎掷堆胸胃。江头风波几劘荡,断岸奔峰俱披靡。

      阳侯鏖战三峡怒,祇此细石吹不起。晋大司马宣武公,常山之蛇中首尾。

      幕中矹矹何物客,未有一客能解此。千年独有老奇癫,见之敛袂三叹喟。

      颇知此法自玄女,细与诸公剖根柢。君不见风后英谋尽奇诡,龛定蚩尤等蜉蚁。

      汉大将军亲阅试,四夷闻风皆褫气。马隆三千相角掎,西羌茸茸落牙嘴。

      而公于此出新意,盖世功名无第二。不知何处著双手,建立乃与天地比。

      河图洛书亦如此,堂堂孔明今未死。我门生人如死人,老了不作一件事。

      却被狝猴坐御床,孰视天王出居汜。既不能蹠穿膝暴秦王庭,放声七日哭不已。

      又不能断脰决腹死社稷,满地淋漓流脑髓。羡它安晋温太真,壮它霸越会稽蠡。

      八年嫪恋饱妻子,洒涕东风肉生髀。斑斑犹在杲卿发,离离未落张巡齿。

      爱惜微躯欲安用,有臣如此难准拟。虽然爱国心尚在,左角右角颇谙委。

      二广二矩及甄,春秋所书晋所纪。况乃东厢与洞当,复有青龙洎旬始。

      淫淫陈法有如许,智者舍是愚者蔽。此图昔人之刍狗,参以古法行以已。

      偏为前距狄笑之,制胜于兹亮其岂。尔朱十万破百万,第顾方略何如耳。

      嗟我去国岁月老,渺渺赤心驰玉扆。可怜阿伾财女子,而我未刷邦家耻。

      属者买舟泸川县,扣船欲泛吴江水。赤甲山前春雪深,白帝城下扁舟舣。

      胡为于此久留滞,细雨打篷愁不睡。剽闻逆雏犯淮泗,陛下自将诛陈豨。

      六师如龙贼如鼠,杀回屋瓦皆蜚坠。距黍直射六百步,虏尸蔽江一千里。

      哀哉狝猴太痴绝,垂死尚持虞帝匕。那知光武定中兴,要把中原通爬洗。

      君不见陛下神武如太宗,万全制陈将*戎。倚闻献馘*江宫,坐使四海开春容。

      六騑还自江之东,光复旧京如转蓬。蜀花千枝万枝红,辄莫取次随东风。

      奇癫眼脑醉冬烘,东向舞蹈寿乃翁。醉醒聊作竹枝曲,乞与欸乃歌巴童。

    [阅读全文]...

2022-03-08 00:32:03
  • 八阵图古诗的意思(八阵图原文赏析和诗意解说)

  • 诗意
  • 杜甫,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今天复*杜甫的《八阵图》,原文如下: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的大意是:诸葛亮的功劳,是建立魏、蜀、吴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诸葛亮的名声,是创造了用来指挥军队作战的八阵图。江水日夜流逝,但镌刻着八阵图的石块屹立不动,此功名永存。唯一的遗憾,就是在吞并东吴方面严重失策,不应急于求成。

    杜甫在54岁那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怀。这首《八阵图》便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是其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

    杜甫的这首《八阵图》,融凭吊古迹与咏史抒怀为一体,看似在凭吊,实则写人,在写人中寄托自己的认识、评价、抱负和人生的感慨。全首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语言生动形象,抒*彩浓厚,给人一种余韵未尽的感觉,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整体来看,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同样,这首《八阵图》与其前期创作的《蜀相》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与此同时,也对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而深感遗憾。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他本人“伤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杜甫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阅读全文]...

2021-12-17 03:18:40
  • 古诗八阵图的诗意(一首好背又很短的古诗)

  • 诗意
  •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译文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2注释

    ⑴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⑵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⑶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⑷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3赏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阅读全文]...

2022-01-30 11:23:09
  • 破阵子辛弃疾翻译及赏析(南乡子辛弃疾词古诗)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诚勇猛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形象。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看剑说明要收复失地,直接参与战争的决心。但是为何要喝醉,因为现实有人阻挠他抗金和收复失地,所以统一国家的抱负无法实现,才饮酒消愁。看剑说明剑已经被放了很长时间了,喝了酒所以又产生了激情。不久就进入了梦乡。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到处都是一个又一个兵营。

      第二、三两句,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五十弦像塞外的声音。五十弦这里应该是瑟。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锦瑟奏出的是悲凉的声音。五十弦,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后常用以称瑟。亦指悲哀的乐曲。秋天属金,主刀兵,正好是讨伐叛逆的最好时机。所以古人说秋后问斩,秋后算账,就是这个意思。一方面是粮草充足,马匹强壮,一方面秋天的悲凉,更容易引发士兵的保家卫国的士气。沙场秋点兵,这个“点”字是点兵。大将点兵,战争马上要展开。“点”字体现士兵多,将军认真,精挑细选,所以战斗力很强,这样为后面写战争的胜利作铺垫。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同是南宋作家,情怀何等一致。朝廷中的反对抗金的守旧贵族对辛弃疾的阻挠,让他终生郁郁不得志。这种心酸的遭遇怎么不让我们产生千古之后的共鸣。英雄在时代面前是那么弱小无力,无可奈何。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时代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这是他精忠爱国,永不言弃的精神折射。

    另外,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些值得读者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这样设计好像电影特写镜头。现实,梦境,回到现实,前面让人产生悬念,然后进入紧张激烈的战争准备,火热的战斗经历,功成名就,无比欢悦,但是就在此时,突然从梦中醒来,回到残酷的现实之中,最后一句陡然下落,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慨叹和想象空间。这样采取以记叙为主的铺叙手法是一种继柳永之后的发展,它采用电影镜头一样的转换,场景不断变化,冲击读者的视听,读者的感情也随着作者的笔触起起伏伏。可是现实终究是现实,不是那美好的大梦。梦醒之后,作者只能用文字表达这种强烈的愤激之情。

    这种写法实际是作者现实生活的折射,如实地勾勒作家炽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无门的无奈伤心。但其中在梦里能大战一场,可谓酣畅淋漓。

    这首词语句通俗,表达情感含蓄委婉,却写得大气豪放,是为悲壮。悲凉与豪壮并存,通俗与委婉兼有,真是词中写战争的优秀佳品。

    [阅读全文]...

2022-03-09 05:03:59
含有阵的古诗 - 句子
含有阵的古诗 - 语录
含有阵的古诗 - 说说
含有阵的古诗 - 名言
含有阵的古诗 - 诗词
含有阵的古诗 - 祝福
含有阵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