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海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龙海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龙海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龙海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古诗接龙》,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古诗接龙
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商歌》
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5、《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6、《新嫁娘》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7、《送灵澈》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8、《画》
唐高鼎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
9、《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10、《一去二三里》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1、《书窗即事》
宋朱淑真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
12、《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3、《风鸢图》
明徐文长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14、《咏石牛》
明侯尧封
田入乡间少,时将孟夏终。
15、《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6、《忆住一师》
唐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17、《寻隐者不遇》
2021年龙海重点高中排名
每年龙海中考前,很多家长都关心龙海所有的中考学校名单及排名,那么2021年龙海中考已经就要来了,中考填报志愿选择一所好的高中学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小编整理了关于2019年龙海重点高中排名,龙海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的相关信息,希望龙海的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参考
一、2021年龙海高中学校排名
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
漳州康桥学校
龙海市程溪中学
二、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学校简介及排名
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坐落于龙海市石码镇,创建于1925年,由一批爱国华侨和热爱乡梓的社会贤达在清末兴建的“锦江书院”基础上创办了“石溪中学”,即为现龙海一中的前身。**前后,由于社会变迁,校名数经更迭。1960年,学校被正式命名为“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学校树立牢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加强教学管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致力推行素质教育,让不同层次和不同特长的学生发挥潜能,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台阶,年年创辉煌。如1996年高考文科黄报春个人总分夺得省第4名;1999年学校上线人数居漳州市各重点中学第1名,文科周艺燕和理科林碧毅个人总分夺得漳州市第1名;2000年上省专线率高达93。41%,居漳州市各重点中学第1名,考生胡崛隽以标准分900分满分的优异成绩获得福建省理科状元。 2001年高考,该校考生上重点线人数252人,本科线442人,上本科率高达88。4%,上专科线643人,为漳州市各重点中学之首。三个科目*均居漳州市第1名,许丽萍以标准分900分居省英语科第1名。这一届文科综合*均分居省第6名,理科综合分*均分居省第7名。
三、漳州康桥学校学校简介及排名
漳州康桥学校是厦门康睿教育集团2010年创办的一所全日制寄宿民办学校。学校位于厦漳接壤的龙池开发区(圣地亚哥)文圃山麓,背靠华圃书院,文脉雅韵,英才摇篮。校园占地面积200亩,规划建筑面积15。8万*方米,总投资4。5亿元,内设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及国际五个教学部,办学规模100个班级4500多名学生,目前86个教学班3667名学生,教职工445人,其中, 227名优秀专职教师,来自全国各地。
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按省一级达标校标准建设,分运动区、教学区和生活区三大版块,学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内修感恩、责任、爱心,外行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学校以“**与成才并重、中西融合国际视野”为办学理念;学校以“培育利国利民英才的摇篮、教师员工温暖的家、品德教育的基地 、传播真理的地方、真正的家长学校”为办学目标,致力打造“漳州最好学校”品牌;学校建立完善的全面目标计划体系、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全员评价考评体系等三大管理体系,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中西融合,诵读国学经典,践行传统文化育人特色,聘请外籍教师,强化英语国际视野;学校科学设计寄宿模式,提供差异与优质教育教学,致力“尊重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潜能、多元发展”教育格局,努力推进“每天进步一点点,让优秀成为*惯”目标。
四、龙海市程溪中学学校简介及排名
程溪中学地处天下驻军最多的州里——龙海市程溪镇,始建于“*”还没有颁布发表被依法闭幕的.1969年。该校现设有初中讲授部与高中讲授部,此中,高中讲授部遵循省二级达标高中的标准扶植。 关爱门生龙海市程溪中学把对门生的关爱详细化,在细节高低工夫,想门生之所想,急门生之所急,迩来采纳以下办法,收到杰出效果,获得遍及好评:
(一)为处理门生饮用开水的题目,投资4万多元在讲授区和糊口区装置12台饮水机,全天候为门生收费供应开水;
(二)为处理门生回家乘车难的题目,与长运公司获得联络,每逢双休日、节假日,长运公司的事情职员定时定点卖票,专车接送投止生回家;
(三)展开捐帮助学活动,使贫苦生重返校园,完成学业,一学年来,共帮助贫苦生76名,助学金额达4万多元。 名誉榜1994年福建省理科状元叶水明,即毕业于龙海市程溪中学。昔日全省理科状元叶水明,现招聘于美国某贸易个人公司,是龙海市程溪镇第一名同时被制作方与制作方承认的美国华裔。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古诗接龙》,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古诗接龙
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商歌》
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5、《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6、《新嫁娘》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7、《送灵澈》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8、《画》
唐高鼎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
9、《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10、《一去二三里》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1、《书窗即事》
宋朱淑真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
12、《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3、《风鸢图》
明徐文长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14、《咏石牛》
明侯尧封
田入乡间少,时将孟夏终。
15、《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6、《忆住一师》
唐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17、《寻隐者不遇》
龙头节的古诗词
二月二,龙抬头,抬走烦恼与忧愁;二月二,龙抬头,抬来幸福与满足;二月二,龙抬头,抬走苦闷与波折;二月二,龙抬头,抬来吉祥与好运。祝你快乐!接下来小编整理了龙头节的古诗词,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
[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与尔亲。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田家以二月二日晴雨占谷价枕上口占》
年代:宋
作者:洪咨夔
葛根已尽麦方青,延颈东来米价*。
怕听三更三点雨,要占二月二朝晴。
拓展:
龙抬头为什么称为龙抬头节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线以下。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线以上,接*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有什么
实际上,之所以说“二月二,龙抬头”,是与古代观测天象的天文学有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又根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其分为四宫,并依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四种动物。
其中东宫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很像想象中的龙形星象,便称其为东方苍龙(其它为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年农历二月二傍晚,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线上显现(而整个“龙身”即其它六宿尚隐没在地*线以下),故称为“龙抬头”。
那么为什么要在“二月二”祭龙呢?这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也是农田春耕、春播季节,能否风调雨顺,这直接关系到一年庄稼的丰歉。而在古代诸神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二月二这天,人们便在龙神面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除唱大戏娱龙之外,有的地方还要舞龙、戴龙尾、开笔(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祝愿孩子长大后能断文识字)等,以求得“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在民间,则盛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赶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并立碑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一,一位中年妇女背了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第二天即二月二,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看管龙王的太白金星一看,确实是“金豆开了花”,便让龙王重返天宫。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之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祭祀龙王,还寄寓着人们“引龙伏虫,驱毒除瘟,保佑*安”的愿望。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惊蛰过,百虫苏,蝎子、蜈蚣都露头。”百虫萌动,易传疾病,易伤五谷,而“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驱毒除瘟,保佑人畜*安,五谷丰登。
明代沈榜《宛属杂记》载:“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步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撒灰十分讲究,也很有意思:用簸箕盛草木灰,从家门口撒一条龙到河边,再用谷糠撒一条龙引到家,意为送走懒(青)龙,引来钱(黄)龙,保佑人畜*安;从临街大门口一直撒到厨房灶间,并绕水缸一圈,叫做“引钱龙”;将草木灰撒于门口,镇门避灾;将草木灰呈龙蛇状撒于墙角,以招福祥避虫害。
老百姓过年,讲究个长长久久,圆圆满满。因此,从广义上讲,自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王爷开始,就算过年了,到二月二龙(王爷)抬头,才算真正结束。比如陕北乡间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一段民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初一过大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了年过完。”对老百姓而言,二月二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认为这天不仅是苍龙“登天”之日,更是新一年的开始。
因为二月二一般处在惊蛰前后,大地春回,万物复苏,春耕在即,百事开端,因此,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要举行多种纳吉活动,如舞龙灯、戴龙尾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剃龙头*俗,即二月二要理发,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一天理发呢?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而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而陕北在这天,不仅要唱大戏、舞龙灯、放烟火,十里八乡的秧歌队还要聚拢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扭一天,图个圆满。
为了纳吉,连二月二这天吃的食物也要加上“龙”的头衔。如这天吃面条叫吃“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米饭称作“龙子”、春饼称作“龙鳞”、馄饨称作“龙眼”,馄饨面条一块煮则叫做“龙拿珠”,等等。
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商歌》
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新嫁娘》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7、《送灵澈》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8、《画》
唐·高鼎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9、《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0、《一去二三里》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11、《书窗即事》
宋·朱淑真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
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
12、《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13、《风鸢图》
明·徐文长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6、《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8、《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9、《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0、《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1、《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海上日出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海上日出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七绝·观海上日出》
枫月西行叶叶红,清风卷浪辩晨钟。
雄鸡唱尽生红日,半露曚妆半梦中。
2、《七绝·海上日出》
早凉渐水冷寒心,海懒天闲绝啸音。
刹那火轮乘浪起,风翻揉碎满怀金。
3、《海上日出》
万丈光芒染海风,波涛汹涌四时同。
雄鹰展翅三千里,日月乾坤一线中。
4、《七律·盛夏观海上日出》
经夜沉浸该雪凉,龙池况接北冰洋。
朝云但薄难成抱,海水虽深岂可藏。
乍出轻烧天一半,旋行怒射热千芒。
颜容不老炎光布,谁比雄姿豪气张。
5、《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6、《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登单于台》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2、《白日不照物》
白日不照物,浮云在寥廓。
风涛吹黄昏,屋瓦更纷泊。
行观蔡河上,负土私力弱。
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
海日生残夜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日生残夜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日生残夜的下一句是什么?
海日生残夜的下一句是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与江水齐*,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阔:潮水涨满,*与江水齐*,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名句解析
潮**阔 风正一帆悬
“潮**阔”,“阔”,是表现“潮*”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取象宏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 中评这两句诗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说怎么对人说,可惜殷没有交待,但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将这两句诗“手题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因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对仗工稳且隐含哲理。“生”、“入”不仅为这联增添了动感,还使看似两对毫无关系的词有了联系。“形容景物,绝妙千古”——王夫之。这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
象征。海日:光明、残夜:黑暗、江春:新、旧年:旧。两两对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大海一望无垠,就是乎永远游不到尽头一样;大海、湛蓝湛蓝,就是乎一位生气的.老师脸色发青。
1.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9.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1.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1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13.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酒泉子》
1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17.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苏轼《望海楼观景》
1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张九龄《望月怀远》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3.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4.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2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7.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29.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酒泉子》
3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1.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32.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3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3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5.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7.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3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9.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40.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4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42.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43.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韩愈《精卫填海》
44.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梁启超《太*洋遇雨》
45.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柳永《煮海歌》
4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7.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洋舟中望月作歌》
48.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9.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50.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4、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5、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韩愈《精卫填海》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张九龄《望月怀远》
9、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0、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1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梁启超《太*洋遇雨》
13、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柳永《煮海歌》
14、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5、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6、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1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8、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钱起《送僧归日本》
1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0、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长歌行》
2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鹊楼》
23、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洋舟中望月作歌》
24、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苏轼《望海楼观景》
25、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龙海的古诗
海龙的古诗
海龙宫的古诗
描写海龙的古诗
海底有苍龙的古诗
关于蛟龙出海的古诗
描写龙门海的古诗
形容龙山竹海的古诗
形容龙归大海的古诗
蛟龙探海的诗句
描写海龙屯的城墙古诗
描写东海龙宫的古诗
海为龙世界是谁的诗句
关于北海公园五龙亭的古诗
蛟龙出海口号
全民超神李海龙的台词
似龙不是龙的古诗
龙的的古诗
化龙的古诗
虬龙的古诗
龙池的古诗
遇龙的古诗
龙铭的古诗
龙亭的古诗
还有龙的古诗
龙鸣的古诗
龙血的古诗
龙筋的古诗
龙的古诗词里的龙
胡龙龙送辛渐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