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清*乐古诗节拍

关于黄庭坚的清*乐古诗节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黄庭坚的清*乐古诗节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黄庭坚的清*乐古诗节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黄庭坚的清*乐古诗节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94) 语录(7) 说说(17) 名言(3) 诗词(1k+) 祝福(237k+) 心语(699)

  • 清*乐黄庭坚原文及翻译(清*乐黄庭坚古诗诗意)

  • 诗意
  • 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唤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啭zhuàn:鸟婉转地鸣叫。

    解:懂得,理解。

    因风:借着风势。

    因:凭借。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阅读全文]...

2022-06-29 18:44:22
  • 黄庭坚清*乐古诗原文(清*乐诗文赏析及诗意)

  • 诗意
  •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清*乐·春归何处

    朝代:宋 代 ‖ 作者:黄庭坚

    原文: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

    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换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电影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赏析: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阅读全文]...

2022-07-13 09:07:33
  • 黄庭坚:清*乐

  •   《清*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赏析:

      此作以嗫嚅独语的方式,表达一种惜春恋春的真情挚意。自问自答,一往情深。在问答中,波澜回环地画出春的脚步和形神。上片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下片写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成功的奥秘。

    [阅读全文]...

2022-03-09 17:15:22
  • 清*乐黄庭坚的翻译

  • 诗人
  • 清*乐黄庭坚的翻译

      在构思上新颢、曲折。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乐黄庭坚的翻译,欢迎来参考!

      清*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

      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赏析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然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然后是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然后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然后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拓展】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然后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公元1067年(治*四年)举进士。历著作佐郎、秘书丞。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徽宗立,召知太*州,九日而罢,复除名,编管宜州。三年而徙永州,未闻命而卒。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著有《豫章集》《山谷集》。

    [阅读全文]...

2022-06-20 12:55:26
  • 清*乐黄庭坚原文及翻译(清*乐宋黄庭坚诗意)

  • 诗意
  • 清*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

    春天回到哪里?周遭一片寂寞,找不到它回去的路径。要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回来与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谁会知道呢?除非去问黄鹂。它絮絮叨叨地说着,但没人能够理解,它趁着清风飞过了蔷薇花丛。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之作。全词处处是痴语,看似无理,却将惜春恋春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达到了一种“无理而妙”的境界,构思精巧,多用曲笔,饶有变化。

    春归之际,词人深感时光易逝,心中无比落寞。在他六神无主的时候,突然异想天开道:“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知道春来去无迹,无人知道它的去向。但他仍旧抱有一丝希望,认为黄鹂也许知道。在这一句,词人又从现实跌入幻想中去了。真是百转千回,跌宕起伏。词人凝神谛听,可无论如何也听不懂黄鹂的回答。黄鹂百啭千啼后,趁着风势飞过了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英宗治*四年(1067)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后屡遭贬谪,卒于贬所。与秦观、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成就最大,与苏轼并称为“苏黄”;其词当时与秦观并称,但成就不如秦观。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阅读全文]...

2022-05-04 13:10:03
  • 清*乐村居古诗原文(清*乐村居全诗的诗意)

  • 诗意
  • 清*乐[yuè]·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wú]赖,溪头卧剥莲蓬。

    一把剑,一个信念,一个清*世界,这也许就是辛弃疾前四十年的生活,悲壮苍凉,而富有英雄气概。而这些壮士悲歌也就成了辛弃疾的创作主旋律。二十年的宦海沉浮,已经让辛弃疾心力憔悴。这次被迫退隐,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变化,也改变了辛弃疾的心态和文学创作的态度。闲适的生活让辛弃疾笔下不见了金戈铁马,生出了山水田园。

    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的带湖,辛弃疾每日酒足饭饱都要出门走走,到不远处的林间溪边,走走看看,听听鸟语,看看花香,这也许就是他一天中最为惬意的时光。

    这一日,辛弃疾酒后缘溪而行,忽见远处茅屋临溪而建,屋檐低矮。午后的阳光透过屋旁大树,斑斑驳驳的光影洒落在屋前。屋前空地上一对老年夫妇正在拌嘴,细细听来,吴侬软语,你来我往,温软和谐,似乎就是在相互打趣。

    最让这一对老夫妇值得骄傲的,恐怕还是他们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就是在溪东豆田除草的那个。二儿子就是在忙着编织鸡笼的那个;那个最得宠的小儿子,是个小顽童,此时正趴在溪头草丛中,开心地剥着刚刚采摘来的莲蓬。

    眼前这一幕其乐融融的画面,拨动着辛弃疾的心弦。这不正是四十年来追求的吗?我想让每一个幸福的人都能过上这样种一畦豆,养三两儿,喂一笼鸡,虽然清苦却也能够自食其力,每日可以享受子孙绕膝天伦之乐的生活。也包括辛弃疾自己。

    这茅檐虽然还是那么矮小简陋,此时并不感觉有丝毫的寒酸。甚至觉得他们的生活倒是一种精神的奢华,奢华到了陶渊明世外桃源的那种清明境界。这种能够冲淡物质拮据的强大、丰饶的精神世界就在那一畦豆、一笼鸡、拌几句嘴……

    辛弃疾贪婪地看着这里的一切,或许这里真的是他最好的归宿,只要他把自己交给这里的溪,这里的田,那这里就是他的桃源,在之后无涯的苍茫岁月里,伴随着自己所见的幸福慢慢终老,慢慢终老……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阅读全文]...

2022-07-07 00:48:47
  • 清*乐的诗意简短一点的(清*乐春归何处的诗意)

  • 诗意
  • 随着宋仁宗赵祯心疾加重,骤然离世,大型历史热播剧《清*乐》终于迎来大结局。

    此剧不同以往的宫廷剧,步步惊心,杀伐决断。

    而是以清新和唯美,向观众呈现了如梦似幻的大宋王朝。

    尽管现在剧情结束了,但是引发大家对于宋代美学的讨论,从未曾停止。

    宋风雅韵,诗意书香,宋代一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穿越之地。

    你听那“杨柳岸,晓风残月”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多少经典出自宋朝。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如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范仲淹、司马光……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宋代文人”。

    除了文人词作,书画经典在宋代文化中也占据着一*之地。

    你可以在千年前的“航拍中国”《千里江山图》中一窥北宋风貌,也可以在“百科全书 ”《清明上河图》中看到千年前的市井生活。

    清明上河图 局部 动态图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北宋文人安逸、崇雅,追求日常生活的文人画和精致化,更把诗酒相得、谈文论画、宴饮品茗的日常交谊视为生活基础。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之文明,历千载演进,造极于赵宋”。

    花、香、画、茶、瓷器,当然都不是宋人的创造,但却是由宋人赋予了雅的品质。

    本期,我们把宋朝的风雅、诗歌和书画卷,统统都装进这套手账里。

    《清*乐:宋代诗意生活手账》

    诗意文化原创出品

    这本手账是我们诗意文化原创出品。

    6年来我们诗意团队只做一件事,那就做诗词文化的传播、推广和教学。

    这次这本手账经我们团队用心打磨,从选题、选词、选画,再到设计装帧,由团队老编辑层层把关,样本出来后,也是团队里人手一本,每人总结使用感受,再修改,直到满意。

    全书特别按照宋代生活的大俗大雅,将宋人创造的诗意生活,按照“饮酒”“赏花”“品茶”“听风”4种生活方式成辑。

    每辑都精心撷选了与4种生活方式对应的宋词10余首。

    每一首都是你听过的词人苏轼、晏殊、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范仲淹的代表词作。

    你可以一曲新词酒一杯、且向花间留晚照,也可以睡来谁共午瓯茶、听风听雨过清明……用宋人创造的诗意生活,洗涤现实尘俗的烦忧。

    蒋勋说,“今天企业的职场人,每天回到家,应该有一个宋代的空间给他。”

    愿这本缀满诗、酒、花、茶的风雅手账,可以给你一个纸上的宋代空间,让你暂离喧嚣,尽享风雅。

    赏画,可以把宋词的雅韵美,化为眼前的惊艳。

    《清*乐:宋代诗意生活手账》共收录宋代名画53幅。

    包含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

    为了让你更清晰感受书画之美,每一幅不仅都以高清全彩呈现,我们还特别将一张画分成几张,以局部图的展示形式,让你细腻感受到画中丝丝笔触。

    翻开手账,你能尽情饱览《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歌乐图卷》等等53幅整卷,也能在若干幅局部图里尽赏大宋繁华。

    久久凝视,汴梁城的歌馆楼台、千里江山,仿佛一一环绕身边。

    纸是书本的灵魂,为了适应手账本的书写功能,团队试验多次后最终选择了100g全木浆A级纸。

    这种纸气味淡雅,有一股来自木头的纯正芬芳。

    220余页纸张,每张呈温和不伤眼的米白色,健康自然,手感柔润,书写顺滑,着色效果也非常好,可以说是为笔记本而生的一款纸了。

    预留的书写页约占据2/3,还有专门的行事页,让你有效管理自己的日计划或周计划。

    空白的纸张可以拿来自由书写、临摹绘画。

    淡雅的网格线页,可以写字,也可以留当草木标本制作页……

    总之,尽情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艺,让每一个日子,都可以和宋人一样,充满着诗情画意!

    ◎ 封面雅致、瑞鹤祥云 ◎

    好设计,才配得上大宋的雅韵气质。

    《清*乐:宋代诗意生活手账》以湖蓝暗纹为底,如同都城汴京上空云气飘浮;

    上有两只仙鹤遥相对望,袅袅婷婷。

    其中右下角那只长喙微张,打破肃静长空,让稳重端庄的画面于是气韵流转,一派天趣。

    封面上几个白底字“清*乐”简洁设计,与湖蓝刚好相衬,又与画面上两只瑞鹤形成动静结合之态,让整个画面又多了一分高洁隽雅、飘逸灵秀之气。

    对裱书页展开,恰似蝴蝶的两翼向两边张开,仿佛蝴蝶展翅飞翔,唯美尽显。

    送礼、自留两相宜。

    ◎ 古籍装帧,名画腰封 ◎

    手账采用对裱锁线精装,俗称蝴蝶装,这种装订形式在宋元两代流行了300多年。

    它持久牢固易翻页,可180°*摊,这样的话,无论是写字,还是单纯放在桌上欣赏、临摹诗画,都很方便。

    铜版纸过哑膜封腰、传统窗花图案镂空设计,透出底部瑞鹤,显得错落有致;

    [阅读全文]...

2021-11-24 21:09:01
  • 古诗改写清*乐村居作文

  • 古诗改写清*乐村居作文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改写清*乐村居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宋·辛弃疾

      夏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你瞧:郁郁葱葱的树木为大地撑开了一把把“太阳伞“,花儿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翻过一座大山,穿过几条幽深的小道,来到了一个偏僻、秀丽的江南小山村。这里很静,除了几声鸡叫*吠,再没有别的声音了。

      在山村旁边,有一条从山上流下来的清澈的泉水,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彩,像童话里的宝镜一样美丽、神奇。溪上还有些翠绿的荷叶,像使者一样保护着那娇滴滴的荷花。偶尔一阵风吹过,溪面上便荡起鱼鳞般的涟漪。走到溪边,掬起一捧清凉的泉水洗把脸,立刻感到神清气爽。

      在溪对岸,有座又低又小的茅屋,成片的荷叶为这座茅屋做了绿色的“天然屏障“。在茅屋里,有对老年夫妇,他们好像刚饮完酒,微微有些醉了,红红的脸上荡着笑意。他们用吴地方言互相逗趣、取乐。声音是那么柔美、语言是那么亲切,真幸福呀!在茅屋外面的空地上,绿草成荫。屋旁一棵大树下,坐着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那对老夫妇的二儿子,他正在给鸡编织笼子。他编的很认真,真是心灵手巧。在二儿子的左边,卧着一个两三岁的顽童,他也没闲着,瞧:一会儿逗小鱼。一会儿剥莲蓬,那调皮、稚气的样子真是人见人爱。在小溪东边的一片豆田里,有一个二十几岁的棒小伙儿,他是老夫妇的大儿子,正挥着汗在田里辛勤耕作,烈日把它晒得大汗淋漓,但他还是认真地干着……

      看着这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样的一家人,大儿子、二儿子勤劳、朴实,小儿子调皮可爱,真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农家啊!

      春,一年一度的春季又回到了神州大地。树上活泼可爱的鸟儿叽叽喳喳地说:「春天到啦,春姑娘回来啦,大地复苏啦,真好啊!真美啊!」

      是的,人间的确是很美的。看,通往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彷佛是神话里的「花花世界」。他们以迷人的芬芳,妖娆的风咨,招来了许多「小客人」——小蜜蜂呀,蝴蝶呀,飞蛾呀,甲虫呀……,他们给*坦无奇的小路带来了生机,使小路不再孤独寂寞,连过路的人都流连忘返,不愿离去了。穿著各种各样衣服的彩蝶翩翩起舞,彷佛是为了老朋友的到来而高兴。蝴蝶一会儿落在花的海洋中,和花儿谈谈心;一会儿又飞起盘旋,和花儿嬉戏。看得出蝴蝶实在不愿离去,就连大师人杜甫也徘徊流连。看到这仙境般的景色,不禁心旷神怡,怎麼还会想到要离开呢?

      花儿的能耐可真是非凡啊!不光吸引了蝴蝶和诗人,还招来了许多「歌唱家」——黄莺鸟。它们落在花丛中,「喳喳」叫了几声,彷佛是在说:「总算找到一个好地方唱歌了!」接著就放开银铃似的歌喉尽情歌唱起来。这婉

      转和谐的啼鸣,使诗人杜甫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

      一阵微风吹过,花的香气扑鼻而来。一群漂亮的蝴蝶飞了过来,在花上翩翩起舞,舍不得离开。

      小巧玲珑、漂亮的黄莺在花丛中跳来跳去,唱起了优美动听的歌。杜甫完全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中。

      杜甫赞叹道:“黄四娘家的花真是名不虚传,美不胜收。”

    [阅读全文]...

2022-06-12 12:43:42
黄庭坚的清*乐古诗节拍 - 句子
黄庭坚的清*乐古诗节拍 - 语录
黄庭坚的清*乐古诗节拍 - 说说
黄庭坚的清*乐古诗节拍 - 名言
黄庭坚的清*乐古诗节拍 - 诗词
黄庭坚的清*乐古诗节拍 - 祝福
黄庭坚的清*乐古诗节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