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北风的古诗

关于昨夜北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昨夜北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昨夜北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昨夜北风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3) 语录(3) 说说(17) 名言(583) 诗词(567) 祝福(15k+) 心语(186)

  • 小楼昨夜又东风诗句

  • 昨夜
  • 小楼昨夜又东风诗句

      “小楼昨夜又东风”出自于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下面是关于小楼昨夜又东风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 【朝代】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鉴赏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阅读全文]...

2021-12-13 03:47:46
  • 北风行古诗

  • 冬天
  • 北风行古诗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风行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李白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译文及注释】

      传说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以目光为日月,张目就是白昼而闭目就是黑夜。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燕山的雪花其大如*,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紧锁。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盼望着她丈夫的到来。她的夫君到长城打仗去了,至今未回。长城那个地方可是一个苦寒要命的地方,夫君你可要保重啊。丈夫临别时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1、北风行:乐府“时景曲”调名,内容多写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伤感之情。

      2、烛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

      3、此: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兴县。这里指当时安禄山统治北方,一片黑暗。

      4、燕山:山名,在河北*原的北侧。轩辕台,纪念黄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这两句用夸张的`语气描写北方大雪纷飞、气候严寒的景象。

      5、双蛾:女子的双眉。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悲伤、愁闷的样子。

      6、长城:古诗中常借以泛指北方前线。良,实在。

      7、鞞靫(bǐngchá):当作鞴靫。虎文鞞靫,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

      8、“焚之”句:语出古乐府《有所思》:“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9、“黄河”句:《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此反其意而用之。

      10、北风雨雪:这是化用《诗经·国风·邶风·北风》中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雾”句意,原意是指国家的危机将至而气象愁惨,这里借以衬托思妇悲惨的遭遇和凄凉的心情。裁,消除。

      【赏析】

      《北风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古诗。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诗人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全诗信笔挥洒,时有妙语惊人;自然流畅,不露斧凿痕迹。它抓住焚毁白羽箭的行动来刻划思妇睹物思人的矛盾心理状态,捧土塞黄河的比喻突出了思妇“恨难裁”的愤怒心情,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他如“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等,也历来被人们称为诗歌中夸张的典范、比喻的佳句。

    [阅读全文]...

2022-02-04 15:50:45
  •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赏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全诗赏析)

  • 星辰
  •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知实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央杂不分,令人迷乱耳。”这首诗究竟是有寄托还是写艳情呢?先看原文:在昨夜的星光和风中,在画楼的西边,桂堂的东边,想象楼中的情景。身无双翼不能飞到楼上去,心像灵犀角,有一点白纹通两头。《汉书·西域传》如淳注:“通犀谓中央色白,通两头。”当指他同楼上的那个人心心相印,是情意相通的。楼上的那个人在行酒令,作藏钩之戏,又分为两曹(队)猜谜。《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就是把守宫,即壁虎,罩在盂下,让人猜,当指猜谜。《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作者入京为秘书省正字。走马兰台,就是骑马跑到秘书省去上班。作者上一年辞弘农尉,去华州依周墀幕;这年去许州依王茂元幕,又入京为秘书省正字,像蓬草的随风飘转,所以说“类转蓬”。

    这首诗和另一首合称《无题二首》,另一首是:“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闽门在苏州,指吴王苑。萼绿华是仙人,指苑内花。昔年相隔天涯。秦楼客,萧史做秦王女弄玉的丈夫,指与王茂元女结婚,可以偷看苑内花了。后一首是点明前一首的用意的。

    对这首诗,有几种解释,不妨结合原作来考察一下。

    (一)狭斜说。纪昀批:“二首诗皆狭斜之作,无所寓意,深解之者失之。”这个说法与诗的内容不合,倘是狎妓,当然可以登楼入室,为什么说“画楼西畔桂堂东”?只在楼畔堂东,却没有进入楼内堂内呢?又说“身无彩凤双飞翼”,想望楼中人而不敢上去呢?又说“偷看吴王苑内花”,不敢正视而要“偷看”呢?既是青楼中人,又何以说是“吴王苑内花”呢?从身为“秦楼客”而不敢正视,当是贵家女子。

    (二)有寄托说。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会昌二年,《无题》二首,笺曰:“此初官正字,歆羡内省之寓言也。首句点其时其地。‘身无’二句,分隔情通,‘隔座’二句,状内省诸公联翩并进,得意情态,结则艳妒之意,恐己不能身厕其间,喜极故反言之也。次章意尤显了,萼绿华以比卫公。阊门在扬州,此指淮南,下言从前我于卫公可望而不可亲,今何幸竟有机遇耶?‘秦楼客’,自谓茂元婿也。观此则秘省一除,必李党汲引无疑。义山本长章奏,中书掌诰,固所预期。当卫公得君之时,藉党人之力,颇有立跻显要之望,而无如文人命薄,忽丁母忧也。此实一生荣枯所由判欤?自赵臣瑷谓此义山在茂元家窃窥其闺人而作,于是解者纷纷。不知是年茂元方镇陈许,即开成四年(公元839年)义山释褐校书,茂元亦在泾州,踪迹皆不相合。冯氏亦知其不通,则又创为茂元有家在京之说,更引《街西池馆》等篇实之,义山不但无特操,且从此为名教罪人矣。何其厚诬古人如是哉?”

    按张说,作者做了秘书省正字就有希望“中书掌诰”,即进入中书省知制诰,替皇帝起草文书。查《新唐书·百官志》:秘书省“掌经籍图书之事,领著作局”。“正字四人,正九品下,掌仇校典籍,刊正文章。”正字是正九品下的小官,是管校对书籍文字的。又中书省“舍人六人,正五品上。凡诏旨制教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即正字跟“中书掌诰”完全是两回事。商隐官做正字,是校对一类的小官,同起草朝廷文书完全是两回事。他同宰相李德裕地位悬殊,同李德裕又无交谊,也谈不上什么“心有灵犀一点通”。诗是指昨夜相望的意思,又是两心相印,作者与李德裕并无这种关系。当时杜牧曾经同李德裕交往,给李德裕提出了不少意见,有的意见得到了李德裕的赞赏和采纳,可说“心有灵犀一点通”,但商隐同李德裕并没有这种关系。

    “秦楼客”可以偷看“苑内花”,用来比正字同宰相的地位悬绝也不合,以正字望宰相,岂只一楼之隔。张说认为商隐本来可以靠李德裕的推荐,“立跻显要”,因母丧而失去机会。按商隐在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丧期满了,入京重做秘书省正字,当时李德裕还在做宰相,并没有提拔他,可见张说是不确的。诗中“转蓬”之叹,又与张说有“立跻显要”的机会情境悬绝,张说虽辩,其实是不符合诗的内容的。

    (三)艳情说。《李义山诗集辑评》引何焯批:“定翁云:起句妙。三四不过可望不可即之意,点化工丽如此。此句言确有定处也,冯己苍先生云:妙在首二句,次联衬贴,流丽圆美。”又说:“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自比身处卑位,不得遂其所好也。”这里引用冯班、冯舒的说法,指作者有所爱,因官小位低,不能如愿,只是可望不可亲*。定翁即冯班,字定远,己苍是冯舒的字。

    冯浩《笺注》说:“赵臣瑗《山满楼唐诗七律笺注》曰:‘此义山在王茂元家,窃窥其闺人而为之。或云在令狐相公家者,非也。观此首绝句,固自写供招矣,又何疑焉。’……此二首定属艳情,因窥见后房姬妾而作,得毋其中有吴人耶?赵笺大意良是,他人苦将上首穿凿,不知下首明道破矣。……但义山两为秘书省房中官;一在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是年即出尉弘农;一在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而王茂元于武宗即位初由泾原入朝,会昌元年出镇陈许,则踪迹皆不细合矣。或茂元在镇,更有家在京,或系王氏之亲戚,而义山居停于此,颇可与《街西池馆》及《可叹》等篇参悟,亦大伤轻薄矣,”这是说,商隐做了王茂元的女婿,就去偷看王茂元后房姬妾,所以太轻薄了。但冯浩自己提出怀疑,诗里说“走马兰台”,是商隐在京里做秘书省正字的事,即是会昌二年(公元842年)的事,王茂元在会昌元年出镇陈许,这年不在京里,那末商隐怎么去偷看王家的姬妾呢?因此他猜想或许王茂元有家在京,即使王茂元在京里还有家,那末“闻道阊门萼绿华”,是著名的美人,不可能留在京里看守房子。还有,商隐于开成三年(公元838年)在泾原与王茂元女结婚,到写这首诗时(公元842年),他在京做秘书省正字,前后已历五年,那末所谓“一夜秦楼客”,并不是一结婚就去偷看苑内花的,因为苑内花在京,不在泾原。这个“一夜”就是“一朝”,就是有一天的意思,《论语·颜渊》里的“一朝不忿”,就是有一天的意思。也是自从成了王茂元的女婿,就有机会看到苑内花了。再说“昔年相望”,可见对萼绿华在婚前就已闻名想望了,只是没有机会见面。这个萼绿华既在京里,商隐在泾原结婚,还不可能见到,直到他进京做官时才有机会见到,可能因为他是王茂元女婿的关系,在京住到唐朝宗室的街西池馆里,因为是宗室的池馆,所以称为吴王苑吧。在这个池馆里看到久已想望的美人,两人有了情慷,所以说“心有灵犀”。所谓“偷看”,当是初次会见的情形,不好正面看,只好偷偷地看,表达出“昔年相望”的感情。后来虽然“心有灵犀”,由于他官小位卑,在这个大宅子里还是很少看到她,所以有可望而不可即之感。诗里只写出了这种爱慕的感情,就不必说成“大伤轻薄”,说成“名教罪人”了。冯浩提到的《街西池馆》:“白阁他年别,朱门此夜过。疏帘留月魄,珍簟接烟波。太守三刀梦,将军一箭过。国租容客旅,香熟玉山禾。”容客旅,说明他可以借住。朱门、珍簟都说明是富贵之家。这个大官曾经做过太守将军。《可叹》说:“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梁家宅里秦宫人,赵后楼中赤凤来。冰簟且眠金缕枕,琼筵不醉玉交杯。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这是写豪贵之家的丑恶生活,末两旬同《无题》“宓妃留枕魏王才”一致。开头说“幸会东城”,可见商隐也在这个豪家宴会过。宓妃与陈王正是心有灵犀。这首诗写的大概正是他借住在这样的豪家看到他所想望的人,虽有情慷,还是可望而不可即,这样来解释这首诗,似无不合。这首该是艳情诗。

    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和艺术技巧,清代诗人黄景仁对它是有深切体会的,他在《绮怀》诗里写道:“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这首诗是仿照商隐的《无题》诗写的。“似此星辰”一联,就是从“昨夜星辰”一联里演化出来的。“入望遥”同“身无彩风”一联情意相通,都是可望而不可即,不过“银汉”就隔得更远了。“三五年时”句跟“昨夜星辰”有相通处,“三五年时”正是15岁,即写两人初恋之年。“昨夜星辰”也是写两人心心相印的时候。“杯酒不曾消”,正是“隔座送钩春酒暖”,只能在楼下相望,并不能同那人借杯酒来消愁。把这两首诗对照起来,更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情味。“昨夜星辰昨夜风”,这些星辰和风是不同于一般的星辰和风的,是突出它们属于“昨夜”的。这个“昨夜”是什么意思呢?看了《绮怀》诗就懂得,不是这个“昨夜”,“风露立中宵”就意义不大了。这个“昨夜”正是所想望的人就在画楼上的夜,这个风就是所想望的人就在附*时所吹来的风。这样的“昨夜”,就值得为她立中宵了。从《绮怀》里也可以体会到为她而风露立中宵的情意,这是在这首诗里所没有明白写出,但可以体会到的。

    这首诗里写“隔座送钩”,联系“画楼”,她当在楼上欢宴,而作者却在“画楼西畔”,“身无彩凤双飞翼”,不能飞上楼去。联系《绮怀》的“银汉红墙人望遥”,那末和她的相隔,虽只有楼上楼下之分,实在是“隔花人远天涯*”,有“银汉红墙人望遥”的感慨,所以想到彩凤了,否则楼上楼下何用彩凤呢?凤凰一举千里,从这里正感到一楼之隔,不免有天涯之遥了。这诗里只说“心有灵犀”,如何相通没有说,从“几回花下坐*”里,对心心相印作了具体描绘。本诗的作者假定借住在街西池馆里。同她怎样会心心相印呢?虽然无从知道,但花下吹箫未尝不可以供我们想象。总之,心有灵犀不会是一句空话,一定有具体的表现,花下吹箫正不妨借来作为补充。“走马兰台类转蓬”,官小位卑,迁转不定,使想望的感情终于落空,这又可以反过来说明《绮怀》的所以终成想望了。

    这首诗在抒情上的特色,在*常的词语里含有深厚的感情,像“昨夜”,像“星辰”和“风”,通过用两个“昨夜”来表达出不同寻常的星辰和风,也表达出不同寻常的感情来。在*常的词语里著上艳丽的色彩,像“楼”和“堂”,加上“画”和“桂”就色彩不同。再有奇思幻想,通过比喻和典故来表达,如“彩凤”、“灵犀”。再有描绘,如“送钩”、“射覆”,不但有色彩,如“灯红”,还写出了感觉,如“酒暖”。还写出了身世之感,“听鼓应官”,“转蓬”身世。这首诗情致缠绵,设色工丽,把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写出。形象鲜明,构思奇妙,配上首联的寓情于景,尾联的深沉感慨,加上比喻的或艳异,或突出,就成为传诵的名篇。用这样工巧富丽的词句,写出无可奈何的心情,圆转流美,精工富丽,构成了作者诗中的独特风格,丰富了唐诗在艺术上的独特成就,成为著名的《无题》诗之一。

    作者简介:周振甫 (1911~2000),浙江*湖人。1932年肄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历任上海开明书店校对、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中华书局编审。昆明第一届文论学会会员,济南文心雕龙学会会员。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词例话》《文心雕龙注释》《中国修辞学史》《*诗词欣赏》等,专著辑为《周振甫文集》。

    [阅读全文]...

2022-01-30 11:30:42
  • 昨夜星辰昨夜风

  • 星辰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赏析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营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宴*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目三分。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阅读全文]...

2022-01-02 17:21:29
  • 昨夜情外九首诗

  • 昨夜情外九首诗

      感情

      我已走向了崩溃

      一*善良的衷告

      何须看淡人生

      昨夜

      倾听你的坎坷

      我才知道

      人生艰难非一个我

      九月

      九月

      把十年的高粱酒端上

      还沾嘴唇

      就觉得心在烫

      先敬给父母

      让把辛劳品尝

      好纯净的酒

      把生活的烦恼都深沉清了

      含愁

      含着愁

      漫步在秋天

      绵绵的雨

      何日才是气爽的高天

      含着愁

      走在晚上

      月亮刚露出半边

      白云有给遮的不见

      苦思

      相依

      走过了患难的路

      有时坐下来

      还在想他

      人生忠孝难全

      他在先他在后

      患难相依有缘

      无缘只能苦思回忆

      零落

      零落

      每片叶都记着春天

      每一片叶都浓了夏

      每一片叶和我都有情感

      秋风

      只是一夜的掠过

      枝上的叶儿就没有多少

      还有几叶等待给我再见

      春江花

      春天

      小河涨满

      江水也溢上了岸

      花开满路边山坡涧塄上

      春江花

    [阅读全文]...

2022-05-03 09:58:36
  • 前尘、昨夜、此刻

  •   忆惜往日,轻卷的红幔羞遮了天空

      落日的晚霞沉醉在浩瀚的天幕里

      一种盛开的別宴晦涩了山川河流

      向着无迹可寻的时光轻声再见

      回首迷蒙的岁月,任时光流转

      纵然前尘已过——

      又是谁躲在你曼妙的诗歌里依依不舍

      昙花在午夜的案房里一笑

      言语投足在一顰一蹙之间

      灿烂的容颜流逝在寂静的黑暗里

      岁月永无止境地轮回

      离开闪耀的星辰,大地变得沉默

      昨夜的灵魂,又将在今夜安寝

      握住蓝天的碧海流云

      相守时光流逝的一刹那

      抚慰天空下游走的一片光明

      此刻,思念已化为乌有

    [阅读全文]...

2022-04-03 22:27:54
  • 昨夜霜降

  • 霜降
  • 昨夜霜降  一丝游雾,跋山涉水之后

      在一叶尖上,小憩

      

      秋风渐紧,心随寒凉

      晶莹剔透的泪珠

      一夜间

      化为一地碎银

      俗世浮云,往事随风

      从此

      偃旗息鼓。悲喜

      无可适从

      

      落叶

      如莲花碎步

      散在晚霞的金色里

      徒留一具空壳

      在冷枝

      人生况味。如盐

      寒霜,咸淡一缕如裂帛之音

      在寂夜荡漾。苦涩

      自知!

    [阅读全文]...

2022-06-06 06:48:27
  • 小楼昨夜又东风下一句

  • 小楼昨夜又东风下一句是什么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阅读全文]...

2021-11-24 18:07:57
昨夜北风的古诗 - 句子
昨夜北风的古诗 - 语录
昨夜北风的古诗 - 说说
昨夜北风的古诗 - 名言
昨夜北风的古诗 - 诗词
昨夜北风的古诗 - 祝福
昨夜北风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