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元稹的离思

关于古诗元稹的离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元稹的离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元稹的离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元稹的离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8) 语录(3k+) 说说(19) 名言(3) 诗词(1k+) 祝福(4) 心语(119)

  • 离思元稹原文

  • 离思元稹原文

      导语:《离思》是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五首,其中《离思》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离思元稹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离思元稹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

      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作者】: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八岁丧父,少年贫贱.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背景】: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丨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元稹的悼亡诗一直以前都是传唱的经典,除此之外,其还写了悼念亡妻韦氏的《遣悲怀》三首,同样堪称*悼亡诗歌的绝唱。‘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之类的诗句已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重点字词解析】

      ①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⑦除却:除了。③取次:任意、随便,唐宋诗文中常用。④缘:因为;君;你,指亡妻韦丛。

      【赏析鉴赏】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人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丁。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枧,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活》以为,悼亡而日“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槔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叉少。

      《离思》是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五首,其中《离思》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已逝妻子韦氏的深深思念之情。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离思元稹赏析,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元稹《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1、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

      2、沧海:大海。因海水呈苍青色,故称沧海。

      3、除却:除了。

      4、取次:循序而进。

      5、半缘:一半因为。

      6、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处指的是品德学问的修养。

      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译文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

      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

      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赏析: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这首再延伸一些*一步的解释是说。痴迷在你爱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兴趣。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没心思去爱,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

      元稹爱妻的名韦,字蕙丛。比元稹小四岁,二十岁和元稹结婚,二十七岁时就不幸死去了。元稹大概是古人写给妻子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了,他的许多诗篇都不由自主的有他妻子的影子。可以想象,元稹的后半生都在怀念着自己的妻子。不知道元稹作了多少首悼念怀念妻子的诗,但现在还能看到的就有三十多首。除了这首,还有《谴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杂忆五首》等等,可以说篇篇都感人至深。我们从这些诗篇里可以想象韦丛是一个贤淑美丽的女人,还可以知道元稹是一个痴情感恩的男人。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离思:离别后的思绪。

      曾经:曾经经历过。曾,副词,曾经。经,经历。

      沧海:古人通常称渤海为沧海,这里当指浩瀚的大海。

      难为水:沧海深广,因而使别地方的水相形见绌。

    [阅读全文]...

2022-01-08 17:12:41
  • 元稹古诗离思赏析

  • 元稹古诗离思赏析

      元稹,是我们古代著名大诗人,他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元稹古诗离思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离思》赏析鉴赏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赏析鉴赏】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愛,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人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丁。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愛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枧,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愛、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活》以为,悼亡而日“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槔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叉少。

      元稹《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1、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

      2、沧海:大海。因海水呈苍青色,故称沧海。

      3、除却:除了。

      4、取次:循序而进。

      5、半缘:一半因为。

      6、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处指的是品德学问的修养。

      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译文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

      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

      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赏析: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这首再延伸一些*一步的`解释是说。痴迷在你爱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兴趣。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没心思去爱,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

      元稹爱妻的名韦,字蕙丛。比元稹小四岁,二十岁和元稹结婚,二十七岁时就不幸死去了。元稹大概是古人写给妻子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了,他的许多诗篇都不由自主的有他妻子的影子。可以想象,元稹的后半生都在怀念着自己的妻子。不知道元稹作了多少首悼念怀念妻子的诗,但现在还能看到的就有三十多首。除了这首,还有《谴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杂忆五首》等等,可以说篇篇都感人至深。我们从这些诗篇里可以想象韦丛是一个贤淑美丽的女人,还可以知道元稹是一个痴情感恩的男人。

    [阅读全文]...

2022-06-28 15:25:56
  • 元稹的古诗

  • 1、《看花》努力少年求好官,好花须是少年看。君看老大逢花树,未折一枝心已阑。

    2、《雨后》倦寝数残更,孤灯暗又明。竹梢馀雨重,时复拂帘惊。

    3、《杏花》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4、《寄乐天二首》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雷陈。唯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老逢佳景唯惆怅,两地各伤何限神。论才赋命不相干,凤有文章雉有冠。羸骨欲销犹被刻,疮痕未没又遭弹。剑头已折藏须盖,丁字虽刚屈莫难。休学州前罗刹石,一生身敌海波澜。

    5、《采珠行》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万人判死一得珠,斛量买婢人何在。年年采珠珠避人。今年采珠由海神。海神采珠珠尽死,死尽明珠空海水。珠为海物海属神,神今自采何况人。

    6、《织妇词》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7、《田家词》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蔟蔟,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雠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8、《杂忆五首》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忆得双文人静后,潜教桃叶送秋千。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山榴似火叶相兼,亚拂砖阶半拂檐。忆得双文独披掩,满头花草倚新帘。春冰消尽碧波湖,漾影残霞似有无。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褪红酥。

    9、《春蝉》我自东归日,厌苦春鸠声。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及来商山道,山深气不*。春秋两相似,虫豸百种鸣。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安得天上雨,奔浑河海倾。荡涤反时气,然后好晴明。

    10、《种竹》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9路锞共恢粒??耸苯诶弧

    [阅读全文]...

2021-12-09 03:55:17
  • 离思元稹拼音版

  • 离思元稹拼音版

      《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离思元稹拼音版,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céng jīng cāng hǎi nán wéi shuǐ ,chú què wū shān bú shì yún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qǔ cì huā cóng lǎn huí gù ,bàn yuán xiū dào bàn yuán jun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

      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作者】: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八岁丧父,少年贫贱.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 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章事。 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 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背景】: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丨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 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 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元稹的悼亡诗一直以前都是传唱的经典,除此之外,其还写了悼念亡妻韦氏的《遣悲怀》三首,同样堪称*悼亡诗歌的绝唱。‘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之类的诗句已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遣悲怀》三首如下: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生未展眉。

      【名家点评】:

      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元稹初娶京兆韦氏,字蕙丛,官未达而苦贫……韦蕙从逝,不胜其悲,为诗悼之曰:“谢家最小偏怜女……”又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宋代尤袤《全唐诗话》卷二:公先娶京兆韦氏,字蕙丛。韦逝,为诗悼之。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莺莺》、《离思》、《白衣裳》诸作,后生*之,败行丧身。诗将为人之仇,率天下之人而祸诗者,微之此类诗是也。

      清代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个中人语。

      清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于“半缘修道半缘君”句下批:“所谓盗亦有道!”

      清代秦朝钎《消寒诗话》:元微之有绝句云:“曾经沧海难为水。”或以为风情诗,或以为悼亡也。夫风情固伤雅道;悼亡而日“半缘君”,亦可见其性情之薄也。

      【作者简介】: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公元793年(唐德宗贞元九年)举明经科,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830余首。

    [阅读全文]...

2022-02-01 23:28:59
  • 元稹 《离思五首》

  • 离思五首·其四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鉴赏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阅读全文]...

2022-03-21 06:07:23
  • 元稹《离思五首》

  • 离思五首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谩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着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译文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将光斜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着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这是诗人元稹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而写的。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阅读全文]...

2021-12-13 00:24:58
  • 元稹菊花诗句的意思

  • 菊花
  • 元稹菊花诗句的意思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出自元稹《菊花》,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元稹菊花诗句的意思,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东晋陶渊明以喜爱菊花著称于世,故后世诗文中每以“陶家菊”、“陶菊”称菊花。

      菊花,历来被视作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与梅、兰、竹一起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前代诗人中吟咏赞美菊花的很多,如东晋陶渊明尤喜爱菊花,并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唐代诗人杜甫《云安九日》云:“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同时代的白居易亦有“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咏菊》)之句。这些诗句中,诗人特别歌咏赞叹菊花能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不畏严寒,傲霜怒放的勃勃生机。贞元十八年(802年),时年二十有四的元稹正在长安待选,踌躇满志的诗人面对秋冬时节却春意盎然的菊花,写下了这首咏菊诗,表达诗人对于菊花的由衷喜爱。

      一、二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诗人缠绵痴迷于菊花的“爱菊图”。语言直白浅露,*铺直叙,却充分描绘出诗人对菊花流连忘返的痴迷与喜爱。尽管只短短的十四个字,但却从三个层面表达了诗人的爱菊之心。第一个层面,“秋丛绕舍似陶家”,以“陶家”的典故说明诗人宅院周围秋菊盛开的绚丽景象;第二个层面,“遍绕篱边”四字表明诗人因陶醉于秋菊的美丽而绕篱欣赏,品头论足。第三个层面,“日渐斜”三字证明诗人欣赏菊花时间之长,尤其是一“渐”字,充分展现出时间渐渐流逝而诗人浑然不觉的精神状态,足见诗人爱菊之深。

      三、四句则为我们揭示出诗人酷爱菊花的原由。有人因菊花姹紫嫣红的色彩而爱菊,有人因菊花清隽高雅的'香气而爱菊,那么诗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呢?答案最终揭晓:原来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因为菊花的色彩与香气吸引了我,而是因为寒冬时节,除了菊花就没有其他的花可以欣赏了啊!在此,诗人紧紧抓住菊花在百花中最后凋谢这一自然现象,再一次表达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而由此延伸的,我们可以充分体味到诗人对菊花不惧严寒、不屈不挠精神的赞叹。

      同为咏菊诗,元稹这首诗却能在*常的题材中发掘诗意,看似*淡,却含蕴极深,不愧为咏菊诗中的名作。宋人王安石也曾作《菊花》诗,其诗云:“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与元稹咏菊诗相比,其高下不可同日而语。难怪此诗一出,即广为传诵,其好友白居易更是对此诗念念不忘,他在《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中写道:“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只此二句,已足见元白二人相交之深,相思之苦了。

      【阅读训练】

      1. 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 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的情态。(2分)

      2. 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2分)

      3.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4.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参考答案】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满院盛开。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入迷、留连忘返(各1分)

      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2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1分)

      3.表现作者喜爱、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4.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1、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2、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杜甫《宿赞公房》

      5、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6、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7、芙蓉金菊斗馨香。——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8、一醉莼丝脍玉,忍教菊老松深。——吴文英《木兰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

      9、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10、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题菊花》

      1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2、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3、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4、清香裛露对高斋,泛酒偏能浣旅怀。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钗。——司空图《华下对菊》

      15、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吴文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16、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17、短篱残菊一枝黄。——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8、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19、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20、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袁崧《菊》

      21、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阅读全文]...

2022-03-18 14:01:50
  • 菊花古诗元稹加拼音

  • 菊花
  • 菊花古诗元稹加拼音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菊花古诗元稹加拼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菊花古诗元稹加拼音

      jú huā

      菊 花

      táng yun zhěn

      唐 元 稹

      qiūcóng yào shè sì táo jiā

      秋 丛 绕 舍 似 陶 家,

      biān y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

      遍 绕 篱 边 日 渐 斜。

      bù shì huā zhōng ān ài jú

      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

      cǐ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

      此 花 开 尽 更 无 花。

      推荐阅读:

      【注释】:

      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篱笆。

      日渐斜: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

      尽:完。

      更:再。洛城:今河南洛阳。

      【简析】:

      最后两句说明他偏爱菊花的原因,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句子。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赏析】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拓展延续

      译文:

      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这家农舍,好像到了陶渊明先生的家。我绕着这家的篱笆墙赏菊,一圈又一圈,不知不觉中,竟已西斜。

      百花之中,不是我最菊,而是因为菊花凋零得最晚,如果它开谢了,后面也就无花可赏了。

      赏析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的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的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了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常题材,发掘出不*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用语淡雅朴素,饶有趣味。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为渲染爱菊的气氛做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转,跌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于公元807年(贞元十二年)作于长安。

    [阅读全文]...

2022-05-31 15:59:32
  • 元稹的诗句

  •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元稹《樱桃花》

    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元稹《估客乐》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

    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元稹《估客乐》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元稹《织妇词》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元稹《得乐天书》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元稹《得乐天书》

    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元稹《樱桃花》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元稹《织妇词》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元稹《织妇词》

    牛靿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元稹《田家词》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元稹《织妇词》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元稹《织妇词》

    归来不买食,父子分半菽。——元稹《竹部(石首县界)》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元稹《织妇词》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元稹《织妇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停潦鱼招獭,空仓鼠敌猫。——元稹《江边四十韵(此后并江陵时作)》

    重铸锄犁作斤,姑舂妇担去轮官,输官不足归卖屋。——元稹《田家词》

    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日月食粮车辘辘。——元稹《田家词》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不遣官军粮不足。——元稹《田家词》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元稹《田家词》

    [阅读全文]...

2022-06-12 18:56:15
  • 元稹代表作名诗有哪些?盘点元稹诗句古诗大全

  • 优美,诗歌
  •   可能好多人不知道诗人元稹,但你肯定知道白居易吧,元稹和白居易诗同一个年代的诗人,元稹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之后世人还常把元稹和白居易称之为“元白”。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元稹的古诗,一起来看看元稹的诗句都有哪些。

      【元稹诗文合集】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唐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菊花】

      元稹〔唐代〕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行宫】

      元稹〔唐代〕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遣悲怀三首·其二】

      元稹〔唐代〕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唐代〕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离思五首】

      元稹〔唐代〕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唐代〕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一七令·茶】

      元稹〔唐代〕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遣悲怀三首·其三】

      元稹〔唐代〕

    [阅读全文]...

2022-04-09 20:58:17
古诗元稹的离思 - 句子
古诗元稹的离思 - 语录
古诗元稹的离思 - 说说
古诗元稹的离思 - 名言
古诗元稹的离思 - 诗词
古诗元稹的离思 - 祝福
古诗元稹的离思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