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现代人作的古诗

关于卜算子现代人作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卜算子现代人作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卜算子现代人作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卜算子现代人作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61) 说说(48) 名言(32) 诗词(3k+) 祝福(17) 心语(2)

  • 卜算子古诗意思(卜算子古诗全文)

  •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片片蝶衣轻【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宋】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间再作【宋】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

    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

    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明】夏完淳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卜算子·咏梅【*代】*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阅读全文]...

2022-02-23 04:05:23
  • 李之仪:卜算子

  •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

      1、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2、思:想念,思念。

      3、休:停止。

      4、已:完结,停止。

      5、定:此处为衬字。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翻译: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

      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

      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

      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赏析:

      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意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末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挚着恋情,倾口而出。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热烈而直露,很具乐府民歌风味。

    [阅读全文]...

2022-02-19 10:37:45
  • 徐俯:卜算子

  •   《卜算子》

      宋·徐俯

      胸月千种愁,

      插在斜阳树。

      绿叶阴阴自得春,

      草满莺啼处。

      不见凌波步,

      空想如簧语。

      柳外重重叠叠山,

      遮不断愁来路。

      注释:

      1、凌波:形容美人步履轻逸。

      2、如簧语:形容语音美妙动听。

      3、簧:乐器。

      赏析:

      此词抒写春愁。上片信景抒情。斜阳烟树,绿叶得春,草满莺啼,引起了千种愁思。下片怀人。凌波微步,如簧话语,已被群山隔断,却隔不断“愁来路”。全词婉丽柔媚,愁思绵绵。

      薛砺若《宋词通论》:其艳冶新倩,实兼少游、方回二家之长。

    [阅读全文]...

2022-05-10 11:38:33
  • 卜算子的诗词

  • 卜算子的诗词

      1.新韵

      卜算子·梦梅(2011年11月18日沈阳初雪后)

      瑞雪漫天飞,梦里梅花笑。

      浣尽尘埃大气新,趁早吉祥兆。

      白锦暖辽宁,灿烂阳光耀。

      健步流连不欲归,犹见春熙到。

      2.咏松

      峭壁硬扎根,四季青葱驻。

      一任风霜雪侵,笑傲峥嵘路。

      无意去争雄,正气压群树。

      万载千秋挺凛然,昂首云霄处。

      卜算子词谱:上下片同。

      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仄**仄。

    [阅读全文]...

2022-03-19 14:32:39
  • 《卜算子》原文赏析

  • 诗人,苏轼
  • 《卜算子》原文赏析

      《卜算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展现了不肯攀高结贵的品格。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的《卜算子》原文赏析,欢迎阅读!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翻译: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

      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

      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

      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

      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卜算子》原文赏析篇一:

      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高妙,前人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词中所写的孤鸿,正是他自己的写照。这首咏物词句句写雁,但同时又象征着某种高洁的人格。上片第一句写环境,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树顶,滴漏声断了,显得一片寂静。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缈高飞的孤雁的身影。下片接着写鸿雁。在江边沙洲,鸿雁刚刚睡去,却又惊醒,回头看看,并没有别的大雁来伴,它满怀幽怨,但无人能理解。为什么睡下了又常常惊醒呢?并不是什么声响动静,而是心里不宁静。它渴望理解,不希望孤独。但它因为不拣高枝,不愿栖息在梧桐上,只能孤独地、高傲地在冰冷寂寞的沙洲上过夜。本词托鸿以见人,自标清高,寄意深远,风格清奇冷隽。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

      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鉴赏:

      朱敦儒的这首咏物词,以南飞失群的孤雁,来象征靖康之变中包括自己内的广大人民流离艰辛的景况。词中情景交融,处处写雁,又处处写词人自身的身世感慨。

      全词一开篇即摄取与作者的遭遇、心境有着某种联系并引发作者感情共鸣的客观物象来为词人写照,抒发词人的心声。“旅雁向南飞”,词的首句写冬天雁由北向南迁徙。巧合的是,词人由洛阳南逃也正是这个时候。也许是他逃亡路上,见雁南飞,有所感发,“情沿物应”,才发而为词,“道寄人知”,借以表达因雁而兴起的伤感。“风雨群相失”的“风雨”,表面是指自然的风雨,骨子里却是喻指人世社会的风雨,是骤然袭来的战祸。接下去便以雁之饥渴辛劳、无力续飞与孤宿寒汀的情景,来比喻人们逃难途中忍饥受寒、疲惫不堪和孤苦无依的惨状。

      下片以雁之孤危、哀怨、忧惧和无所依托,象征他与广大人民当时类似的处境与心情。“鸥鹭苦难亲”一句,承上句“寒汀立”而有所深入。鸥、鹭与雁,都是栖宿于沙洲汀渚之间的鸟类,而说“难亲”,便有地下亦难宁处之苦:“矰缴忧相逼”,则天空中更怕有性命之忧。“矰”是射鸟的短箭,“缴”是系短箭上的丝绳。《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虽有矰缴,尚安所施!”而这里的鸿雁苦于身心交瘁,无力高飞,便易被猎人所射杀。如此借旅雁的困厄以写人间的忧患,可谓入木三分。结尾续写旅雁之苦。“云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流落安归?哀鸿谁问?一语双关,余悲不尽。

      这首咏雁词,无论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堪称上乘之作。作品艺术上的魅力,印证了“悲愤出诗人”的道理。

      原文: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诗词赏析:

      *文学上,歌咏梅花的诗词作品难以计数。上自帝王贵族,下至*民文士,咏梅之作层出不穷。咏梅者或倾心于梅花之香艳,着力刻画摹写其绰约风姿;或倾慕其高洁的品质,于描写之中注入作者个人的某种情怀。富贵显达之人可咏梅以示其安逸优雅,或雕章琢句以逞才学,穷苦不遇之士亦多藉梅以寄托情怀,或抒不*之感,或表脱俗之志。梅花,因此也就以其丰富多彩的面目出现在*古代诗词作品中,或风神绰约,动人心魄,或顾影自怜,凄清抑郁,或傲然,或妩媚,或清雅,或禾农艳,总之,因作者创作环境与意图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形态和人格情趣,*的这首《咏梅》词写于1961年月12月,词前作者自序云“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因此,在分析这首词前,就很有必要先了解陆游原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他的诗词作品有不少表达了爱国情感,同时,由于他的爱国主张始终遭到压制,因而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得志的悲愤抑郁。这首《卜算子·咏梅》词便是一例。词中,陆游以梅花自比,表现出孤芳自赏的凄凉情调。词中的梅花虽然清香无比,但为“群芳”所妒,更兼“风”“雨”的摧残,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清香依旧。这里的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的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遇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全词悲剧气氛浓重,“断桥”、“黄昏”、“风”、“雨”,一片落寞孤寂,凄凉压抑,读之使人感到阴郁低沉。时代的悲剧,个人的不幸,使陆游《咏梅》词蒙上了深重的阴影。

      *的这首《卜算子·咏梅》词是读了陆游作品后写的,用了陆词的原调原题。同样是咏梅,正如作者自序所云,是“反其意而用之”,词中梅花的形象及词之格调情趣与陆游原词完全相反,在咏梅词中,*这首词可谓别具一格。

      开首两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点明梅花开放的时节,此时严冬即将过去,春之神正翩翩来临。句中虽有“风雨”、“飞雪”,但给人的感觉迥异于陆词的阴冷压抑,而是欣喜舒朗,尤其是“飞雪迎春到”,为全词定下了明快而富有生机的基调。“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大地仍银装素裹,严冬的痕迹尚未消退,悬崖上有百丈坚冰尚未融化,可春的气息却已早早地透露了,那便是冰雪中傲然绽开的梅花。这两句将梅花放在严寒的环境中去表现,有力地衬出了梅花不畏寒冷的特性。皑皑白雪将梅花俏丽的形象衬托得更加鲜艳夺目,同时,坚冰百丈的环境也点出了梅花开放之“早”,为下面写梅花的报春作了铺垫。

      梅花先于百花而将春回大地的信息传播给了人们,所以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想见,经历了寒冬之后的人们,猛然间看到这冰雪中俏丽的梅花时,将会多么的惊喜振奋啊。这“花枝俏”无疑是春的使者,是生命的象征,是春之女神所到之处最先撒下的花瓣,与群芳相比,她是最得风气之先的,因而也引人注目,可她却是那么谦逊,不急于要供,却默默、谦逊的的“丛中笑”,没有一丝一毫的骄矜自得,这是何等的气度!作者这里将梅花充分地人格化了,并且赋予了她以崇高的品格,读之使人倍感亲切。“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最后两句将梅花的形象表现得更臻完美。春之女神的足迹终于遍布大地,所到之处,鲜花烂漫,姹紫嫣红,分外绚丽。先于百花而发的梅花此刻却只是和众多的山花一样在春风中欢笑,她无意计较得失,也不追逐名利,更不愿出人头地、独占春色,这是胸襟坦荡者的豁达大度,是无私奉献者的真实写照。作者从梅花的特性中发掘出了这种高贵的品质。

      全词格调明朗轻快,拟人化的写法突出了梅花鲜明生动的品性。语言也*易流畅,显得清丽自然,毫无雕琢禾农艳之气,意境高远,耐人寻味,使人在赞赏梅花的同时,感悟到高尚的情操。在历代众多的咏梅词中,这首词立意新颖,别出机杼,独标高格,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原文: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捻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诗词赏析:

      此是秦湛仅存的一首词,词题“春情”,全篇写春日对所恋之人的拳拳思慕之情。开头两句写春水、春花,词人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勾勒,描绘了一幅春波荡漾、清澈潋滟,春寒料峭、花枝俏丽的早春图。“透”、“明”二字极写春水清澈见底。“瘦”字描绘了早春花枝嫩条、含苞欲放的倩姿。开章紧扣词题,并以景托情,表现了对春天降临的欣喜,还为所思之女子作了铺垫。

      “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二句写词人所见所感。“百尺楼”是意中人所居的闺楼,这一句颇精妙。“极目”写尽目远望,可见思之殷切,盼之专注,爱之真挚。“烟中”写百尺楼在烟雾缭绕之中,似隐似现,若即若离,看不分明,此意象中隐含着一丝惆怅与失望。“人在楼中否?”以问句作结,进一步展示了思念伊人之情深。

      过片后,继写对伊人的思慕之情,然笔法变之。上片以景抒情,景是现实的;下片所写之景是想象的,是因情设景。“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二句,想像伊人在熏风和煦之时,乘一叶精美的凫舟,荡漾在碧波之中,那倩姿与涟涟绿水相融;多么渴望在春风吹拂中与佳人在柳下做双陆游戏,那该多么惬意呀!(双陆,古代博戏。相传由天竺传入,盛于南北朝、隋唐之时。因局如棋盘,左右各有六路,故名。棋子为马,作椎形,黑白各十五枚,两人相博,掷骰子行马,先出完者为胜。)然而伊人未来,此情何寄?这惆怅,这渴望,顿化作“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从胸中迸出。要将东风请来,把自己深深恋情洗涤得更清纯,使它比酒还醇香,比酒更浓酽。这里以直抒胸臆作结,表达感情更强烈感人。“拟”字揭示了仍是想象。东风洗情,情浓于酒,这设想奇特,而语言*易。

      此词风格颇似乃父。其一,善于选取典型景物,以景托情。秦观的“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水龙吟》),几笔勾出清明时节的特点;这首词以“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二句勾出早春风光。其二,抒情真挚、深沉,而且出语自然。秦观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这首词道:“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董士锡说:“少游(秦观)正以*易*人。”冯煦曰:淮海词“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秦湛之词亦以*易、淡语、浅语见长。总之,全词具有以委婉含蓄手法抒哀怨之情的婉约特点。

    [阅读全文]...

2022-04-11 09:50:52
  •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

  • 咏梅,诗意
  •   《卜算子·咏梅》

      作者:陆游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1、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着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2、驿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3、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4、寂寞:孤单冷清。

      5、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6、更:副词,又,再。着:同“着”,遭受,承受。更着:又遭到。

      7、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8、苦:尽力,竭力。

      9、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10、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11、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12、妒:嫉妒。

      13、零落:凋谢,陨落。

      14、碾:轧烂,压碎。

      15、作尘:化作灰土。

      16、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翻译: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着”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着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作者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m.ju.51tietu.net)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已经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想见”,正是由于该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阅读全文]...

2021-12-10 23:38:13
  • 卜算子.春韵吟笺间

  •   1、卜算子.春雪    秦岭飞雪漫,城郭银波旋。  玉袖空盈香万缕,梅赴千年眷。  浮云染青衫,帘卷思归雁。  寂寞庭乡谁怜惜,剪韵吟笺间。    2、卜算子.春归    春归柳絮飞,草茂花千朵。  一缕幽香潜入梦,更漏谁怜我?  独步灞柳旁,痴念心儿锁。  千里烟波归何处?寂寞长亭左。    3、卜算子.春柳    风吹冰雪融,河岸观春柳。  陌野柔枝吐嫩绿,袂舞嫣红候。  长安话同游,岁逝情如旧。  弹破琵琶君莫问,独饮相思酒。    4、卜算子.春梅    雪霁恋梅芳,枝漫香轻蕾。  寻梦山川春欲览,话旧溪头汇。  风吹草木青,锦景吟无悔。  醉听林中谁横笛,灞柳盈丝翠。    5、卜算子.春思    风拨九州弦,千岭嫣红漫。  桃灼蜂鸣翠妆园,樱舞娇姿灿。  轻折柳丝扇,心醉松林间。  莫叹春花易凋谢,寂等明年见。

      编辑点评:

      一组古韵,卜算子—春韵吟笺间,(共五首)。(注:本文已在别处发表了。)1、《卜算子…春雪》;2、《卜算子……春归》;3、《卜算子…春柳》;4、《卜算子…春梅》;5、《卜算子…春思》。作者词填春景几多叙述,情怀几缕表达。皆以卜算子的词牌填写,情调忧伤略带,词言仄韵尚好。总之,笔触细腻,意味深隽,春景在作者的笔下绚丽,春韵在词言中漫弥。欣赏了,推荐共赏,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

    [阅读全文]...

2022-04-04 02:11:34
卜算子现代人作的古诗 - 句子
卜算子现代人作的古诗 - 语录
卜算子现代人作的古诗 - 说说
卜算子现代人作的古诗 - 名言
卜算子现代人作的古诗 - 诗词
卜算子现代人作的古诗 - 祝福
卜算子现代人作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