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人性变化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人性变化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人性变化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人性变化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花儿在灿烂地微笑,鸟儿在快乐地欢叫,我的心情啊,像吃了蜜一样甜。
2、他又埋头写起作业来,屋里静悄悄的,只听到钢笔在纸上沙沙写字的声音。
3、辛辣味呛得我直翻白眼,恨得牙根直发麻,手指骨节痒,想揍他一顿。
4、她的头发颜色漆黑,带有反光,像乌鸦的翅膀一样,又黑又亮。
5、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像几十株花儿在静悄悄地承受着辛勤园丁的浇灌。
6、他勉强打起精神,翻开书,开始就觉得一行行的字在上面活动起来,像要飞;后来觉得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片,像一窝蚂蚁在纸上乱爬。
7、阳光映射在她的脸上,她原本微蹙的眉头渐渐松开,眼里有闪闪的亮光,瞬间,她扬起一抹明媚的微笑,感人至深。
8、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9、他浑身都是圆圆的,特别是肚子像酒桶一般凸起来,人没到,肚子先到了。
10、她的10个手指上长满了血泡,紫黑色圆鼓鼓的,像熟透了的山葡萄。
11、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仿佛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情似的。
12、他心情高兴,犹如北京的二月,春风吹的暖意融融!
13、她笑起来总会有两个浅浅的酒窝,像盛开的桃花一样美。
14、他说不清楚,只知自己是一只快乐的鸟儿!
15、琅琅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飞出来,像动人的童声大合唱,音符满天。
16、我的妈妈在卫生学校当老师。她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端正的鼻子下面有一张爱唠叨的嘴,胸中却有一颗关心人的心。
17、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18、建华同学身材均匀,不胖不瘦,乌黑的头发梳成两条细长的辫子,红润的瓜子脸,圆圆的大眼睛,脸颊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显得活泼可爱。
19、奔跑,奔跑,奔跑!他的心激动着,他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我们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
20、我们院里来了两个乡下小孩。一个是姐姐,梳着小辫,穿着小花褂。一个是弟弟,脑门上留的头发,就像扣了个茶壶盖。
21、娟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声音脆生生,很是好听,连阳光也听得入了迷,偷偷地从窗口钻进了教室,落在她的书上,久久不愿离开。
22、他这个调皮鬼,书念得太快了,劈劈**,像是炒花生米一样。
23、清爽而又耀眼,清新而又动人,啭命而又幸福,晶莹而又剔透,似夏有似冬。
24、她脸儿红得像熟透了的山柿子,忙低下头去,不敢再看我一眼。
25、流零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醒来,四周苍郁一片,鸟鸣蝶舞,空气清新,草香扑鼻。幽静,*和,美如圣地。
26、她是个不经夸的人,这时脸红得简直像墙上贴的对联纸。
27、她钻进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如鱼儿进入了大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28、他那两条胳膊呀,比椽子还粗,拳头有蒜钵子大!
29、看着这景象,愤怒的人群如同涨满河槽的洪水,突然崩开了堤口,咆哮着,势不可挡地涌进了大厅。
30、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31、老师看到题后,皱着眉头,*惯地把左手的大拇指放在嘴唇下面来回移动,思考着。
32、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穿着褪了色的军衣,古铜色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额角上已经有好几道皱纹了。
33、我贪婪地读着书,如同一只饥饿的小羊闯进芳草嫩绿的草地。
34、她微微一笑,白嫩的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红晕,更加娇羞可爱。
35、只见他的脸憋得通红,双眉拧成疙瘩,就连胳膊上的青筋都看得清清楚楚。
36、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37、春花秋月,是诗人们歌颂的情景,可是我对于它,却感到十分*凡。只有你嵌着梨涡的笑容,才是我眼中最美的偶象。
38、她把嘴一抿,脸上显出一种美妙而又慈爱的笑容。
39、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40、她笑了,笑得那么快活,腮帮上露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真像一朵绽开的红山茶。
41、他的手格外粗糙,像长满了刺,谁一碰上,就好像会被扎出血似的。
42、他的一对耳朵啊,活像两片神气活现地撑开着的河蚌壳儿!
43、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浩浩荡荡,哗哗啦啦地从他的心理倾泻了出来,他再也无法隐藏他的那份斯文了。
44、我的叔叔二十来岁,是个码头工人,长方脸,脸色黑里透红,个儿挺高,长得很结实,叫人一看就知道是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45、她的一头秀发是深色的,像丝质似的光润,走起路来富有弹性地飘动着。
46、他地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47、他心里高高兴兴,像有一只小鸟在那唱歌!
48、他吓得面色如土,舌头僵住了,说不出话来。
49、你笑起来的样子最为动人,两片薄薄的嘴唇在笑,长长的眼睛在笑,腮上两个陷得很举动的酒窝也在笑。
50、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举座动容。
51、她一头乌黑闪亮的秀发自然地披落下来,像黑色的锦缎一样光滑柔软。
形容变化的诗句
形容变化的.诗句有哪些呢?诗句是我们的文化,看看下面的形容变化的诗句吧!
1、物是人非空断肠,梦入芳洲路。
2、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4、闲潭云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滥外长江空自流。
5、重过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7、人生几回伤往事,台隍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潇潇芦荻秋。
8、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9、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10、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11、物是人非,山长水阔,触处思量遍。
1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15、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6、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7、空怀乡音闻笛子斧,到乡翻是烂柯人。
1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9、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0、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赠卫八处士》
21、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未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22、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形容事物变化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空怀乡音闻笛子斧,到乡翻是烂柯人。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生几回伤往事,台隍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潇潇芦荻秋。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物是人非,山长水阔,触处思量遍。
物是人非空断肠,梦入芳洲路。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闲潭云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滥外长江空自流。
重过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对科学家来说,不可逾越的原则是为人类文明而工作。
—— 李约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告戒人要诚信1.,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战国诗人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汉朝经学家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韩婴,汉朝诗论家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畅泉,晋朝隐士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宋朝哲学家9.多虚不如少实。
--陈甫,宋朝哲学家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宋朝学者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赛,英国作家12.言忠信,行笃敬。
--论语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英国学者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德国诗人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
--,英国戏剧家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18.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里,英国散文家19.诚实最好的政策。
--弗兰克林20.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静。
--(3).劝人宽容,凡事要看得开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4)坚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
拿破仑一世 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
- 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
-佚名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 名言警句(5)关于爱情真正的爱就要把疯狂的或是*于*的东西赶得远远的。
柏拉图 名言警句(6)关于修身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欧阳修 名言警句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 名言警句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法) 名言警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名言警句(7)人要时常自省——认识自己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希腊)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西班牙)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日本)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
(德国)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
()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
(日本)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
(苏联)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
(非洲)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爱尔兰)每个人都知道鞋子挤脚的地方。
()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
(西班牙)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
(苏联)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
(德国)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别人。
(美国)当面怕你的人,背后一定恨你。
(英国)[学*学*]名言警句精选(音序排列)B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空间变化表达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一 按: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笔者陆续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和台湾大学访问或作客座,教学研究之中,结识了诸多学者。其中成功大学文学院张高评教授是来往较多的一位。张教授赠送的许多著作中,有几种是他老师黄永武教授的。黄教授是敦煌学专家,在诗词理论和鉴赏上亦有独到的心得。我拜读他的《中国诗学·鉴赏篇》、《中国诗学·设计篇》,很是心仪,又觉余兴未尽,继而产生冲动写下这本小书《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其中有些见解和资料就是借鉴黄先生的。拜谢之余,特别道出,以示不敢掠美之意。
文学的表现对象是人,正是从这个几点出发,高尔基才认为“文学即人学”。当然,人并非在真空中生活,南唐李后主说“剪不断,是离愁”,其实,现实生活中剪不断的不仅仅是离愁,人与人、人与山水林泉,与天地万物皆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纠葛。中国古典诗人是相当聪明的,他们常常通过人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反差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感情。这种空间变化主要有空间的大小比衬、空间的扩展与浓缩、空间位置的转向这三种主要方式。
一、空间的大小比衬
主要是通过空间大小的比衬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这种比衬的依据主要出自一个视觉原理,即视野中的背景越是阔大,背景下的物体就显得越是渺小: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以黑板做背景,居高临下会显得很高大;如果站在操场上,以周围的四百米跑道为背景,他的形象就会缩小很多倍;如果是站在万里长城上,以蓝天白云为背景,那他就会显得十分渺小。中国古典诗人常常运用这个原理,来表现人生的孤独感,例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是初唐著名诗人,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举起反对柔弱纤细齐梁诗风,倡导汉魏风骨的大旗。他不仅在文学上开一代风气,被李白称为“公生杨马后,名与日月悬”,在政治上、军事上更想有一番作为,陈子昂在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右拾遗。为人直言敢谏,切中时弊。两次从军边塞,以博取功名。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他随建安王武攸宜攻契丹,任行军参谋。武攸宜仗着是武则天侄儿,为人霸道又轻率少谋略,不但不采纳陈子昂的分兵合击谋略,恼怒之中将陈降职为军曹,结果大败而归。陈子昂报国无门,只好怀着满腔忠愤辞官还乡,回到四川射洪县金华乡。不久就被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诬陷,死于狱中。这首《登幽州台歌》即是他武攸宜攻契丹途中在幽州台登览时所作。幽州台又称蓟丘,位于今北京市西南郊。这座古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揽贤才所筑。昭王登位之初,决心要令燕国强大起来,筑碣石馆,并置千金于台上以招揽贤才。结果各国群贤聚集燕国,史载“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国终于强大起来,一举击败宿敌齐国,占领齐国七十多城。陈子昂忠心谋国却遭到贬斥,满腹才华却得不到任用,登览蓟丘时自然会想到那位礼贤下士的燕昭王,他有首《蓟丘览古》就是直接咏歌此事:“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与《蓟丘览古》不同,同时写作的这首《登幽州台歌》并未直接咏歌此事,而是抒发登览之中的历史沧桑之感,在怀古伤今之中含蓄地倾吐不被理解的孤独情怀。应当说,比起《蓟丘览古》,它的涵盖面更加宽泛,更有种历史的沧桑感,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这个主题的凸现,主要是通过画面之中空间大小的比衬来实现的。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条上下的历史纵线,其“古人”已不限于礼贤下士的燕昭王,也许包括三顾茅庐的刘玄德,也许包括善于纳谏的唐太宗;其“来者”也不仅仅限于帝王,也应包括武攸宜这类执政为上者。“念天地之悠悠”则是一条横线,是诗人遥望悠悠的地*线而生发的无限感慨。历史纵线和地理横线构成了交汇点,交汇点上有座幽州台,台上站着一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者,他正在抚今思昔、怀古伤今,满怀感慨而怆然涕下。一面是阔大的背景,那种纵深的历史沧桑感和广漠无声的天地,一面是背景之中孤独渺小的诗人。由于背景的阔大而纵深,就更显得画面中的人物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种孤独、这种无助,这种哀苦无告,不仅通过一个“独”字点破,更多的是通过这种空间大小的比衬给人留下的深刻感受。类似的手法还有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漂泊在夔州时所作。此时安史之乱尚未*息,诗人避乱四川已经八年。由于好友成都尹严武的去世,诗人离开生活相对稳定的成都来到夔州也已经两年,但安史之乱仍无*定之象,随着严武的去世,巴蜀的州郡长官拥兵自重,相互攻城略地,本来的天府之国陷入战乱之中。杜甫本人已55岁,不但归家无望,而且身体也越来越差,在夔州时又患上肺疾,用以浇愁的酒也只好戒掉。国难、家愁,老病集于一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无处无人可倾诉的痛苦,使诗人更觉孤独和伤感,而这一切,通过深秋登台这个特定时刻、特定场景集中表现了出来。同《登幽州台歌》一样,诗人首先刻意营造一个阔大的背景,以此来反衬自己的渺小和孤独:“风急天高猿啸哀”这是画面的上部之景。高天之下,瑟瑟秋风中不时送来凄厉的猿啼,这是仰视;“渚清沙白鸟飞回”则是俯视,画面下部之景,飞鸟盘旋在洲渚的白沙之上。这两句一写高台背景的上部,一写高台背景的下部,但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景。颔联则拓展开来写远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上句是由*到远,下句是由远及*。有了这两句,画面的背景得到无限的延伸,顿时显得渺远而阔大。在这个渺远而阔大的背景下,高台上的诗人再来抒发秋风万里、年老多病、战乱不息、思亲怀乡的人生感受,就更能突显一生潦倒、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读者也更能体悟到诗人所慨叹的“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独”字。这种漂泊异乡、孤独无依的人生感受通过空间大小的比衬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这里要强调的时,杜甫非常擅长这种手法,在他的诗作中曾多处使用,如《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用一片影与万里云形成大小比衬,更显出这只雁之“孤”;《咏怀古迹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诗人称赞诸葛亮是“万古云霄一羽毛”,同样是运用空间大小的比衬,将诸葛亮“廻出尘表”(仇兆鳌《杜诗详注》)的清高风致表现的十分明晰,再加上“万古”这个历史的纵深感,更显得诸葛亮的勋业,千古以来无人出其右。
当然,擅长此法的也不仅是杜甫,中国古典诗词中许多佳作都是采用了此法,如马致远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同样是采用空间大小的比衬来达到天涯孤旅的抒情效果:倦于宦游的诗人骑着一匹瘦马在踽踽独行,背景是西下的夕阳,是衰草连天的西风古道。诗人的人生疲敝感、思念亲人的孤独感被反衬得十分明晰。诗人甚至都不如寒鸦,寒鸦在黄昏后还有老树古藤可以栖息,诗人却仍在天涯古道上踽踽独行。柳永《雨霖铃》上阙的结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也同样是把自己流浪江湖的一叶扁舟,投放到千里烟波和沉沉暮霭之中的楚天之下,形成强烈的空间大小比衬,来突显自己离别情人后的孤独和伤感,也使这几句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刘熙载曾把它作为词中“点染”的典范。王维的《送贺遂员外外甥》的前四句:“南国有归舟,荆门溯上流。苍茫蒹葭外,云水共昭丘”采用的手法与柳永《雨霖铃》的“念去去”三句几乎完全相同。
中国古代边塞诗中为了表现戍守生活的艰苦、单调,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是为国舍家的豪情,边塞诗往往以大漠雪海来反衬戍守中的孤城,如隋代杨素的《出塞》:“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范仲淹的《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唐代的边塞诗这更已成为一种定式,如王之涣:凉州词》:“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翁绶《关山月》:“笳吹远戍孤城灭,雁下*沙万里秋”;岑参《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孤城倚大碛,海气迎边空,《首秋轮台》:“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骆宾王《边城落日》:“紫塞流沙北,*灞水东..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崔湜《大漠行》:“云沙泱漭天光闭,河塞阴沉海色凝..火绝烟沉右西极,谷静山空左北*”;骆宾王《夕次蒲类津》:“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结客少年行》:“追奔瀚海咽,战罢阴山空”,《雨雪曲》:“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紫骝马》:“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杨炯《战城南》:“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王勃《陇上行》:“云黄知塞*,草白见边秋”;虞世南《从军行》之一:“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沈佺期《塞北二首》:“海气如秋雨,边峰似夏云”,“紫塞金河里,葱山铁勒隈”;袁朗《赋饮马长城窟》:“日落塞风起,惊蓬被原隰”等皆是采用这种大小比衬之法。
二、空间的扩展与浓缩
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空间变化的第二种手法,即通过空间的逐渐缩小和空间的逐渐放大来达到某种抒情效果。它同“空间大小的比衬”区别在于前者的空间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后者则是不断的放大或缩小;前者是静态的对比,后者是动态的比较;前者是利用视野中的背景越是阔大,背景下的物体就显得越是渺小这样一个视觉原理,后者则是运用另一个视觉原理,即:当人们的视野成倍缩小时,视域中的物体则成倍地放大。
首先讲空间的浓缩,我们来看柳宗元的这首《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中唐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贬在永州任司马期间。柳宗元是一个富有杰出才华又颇有抱负的人物,无论文学上还是政治上他都有革新的愿望。文学上他反对浮艳纤巧、空洞无物、一味追求形式美的骈文,主张回归文以载道的古文传统,与韩愈一起发起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和中国山水散文的开创者。与文学上的极大成功相反,他寄于更大希望的政治革新却失败了。贞元二十一年,他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等八个新锐一道推行革新,力改弊政,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但仅仅几个月时间,这场革新就在宦官和大官僚集团的联合反对下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和其它七位新锐一起贬到边远的荒州任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贞革新和八司马事件。柳宗元被贬之处是永州,即今日的湖南零陵县。零陵在唐代是个偏远的荒凉之地,司马又是个定员之外的闲官,没有任何具体职务。柳宗元在永州司马任上一呆就是十年,这对一个忠心谋国又想大有作为的政治家自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此他的心中充满孤愤:为什么一心为国却遭到贬斥,为什么绝代风华却得不到任用。在这边远的荒州,又是一个没有任何具体职务的闲员,能做些什么呢?诗人不被理解的孤愤,独处荒州凄清幽冷,通过这幅寒江独钓图含蓄地表现了出来。其手法,就是利用人们的视野成倍缩小时,视域中的物体则成倍地放大这一视觉原理,将画面成倍缩小,让这位清高又孤独的“钓翁”在画面中不断放大,凸显期孤高的人格。诗人从充斥画面的“千山”,浓缩到千山中的“万径”;再从“万径”浓缩到其中一条小径旁的江渚边,再由江畔缩至“孤舟”,由孤舟再缩至舟上披着蓑衣在寒江上独钓的老人。字面上,通过“千山鸟飞绝”的“绝”,“万径人踪灭”的“灭”,“孤舟蓑笠翁”的“孤”,已充分凸显出这是一个凄清寒荒又寂寞无声的天地,无论是人还是飞禽走兽,都噤若寒蝉,俱在躲避严寒,又都患了失语症。唯有这位老渔翁身披蓑衣,冒着风雪在寒江独钓。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浓缩,这里再用“独钓”二字,将渔翁的孤傲成百倍、成千倍的放大。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曾称赞柳宗元“虽万受摈斥,不更乎其内”,这首诗就是个明证。诗人就是要借这位“独钓寒江雪”的老渔翁形象告诉世人、也是告诉那些政敌:你可以将我放逐荒州,可以让世人噤若寒蝉,成为一个无声的中国,但并不能摧毁我的素志,更不能玷污我高洁的人格。当然,通过这幅图画,也可看出诗人无人理解的落寞幽独的情怀。不管是那种内涵,都是通过人们的视野成倍缩小时,视域中的物体则成倍地放大这一视觉原理,将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成百倍地放大了。
与柳宗元《江雪》手法类似的还有卢纶的《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是中唐诗人卢纶的六首《塞下曲》中第三首。卢纶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但其诗歌在十才子中却别具一格,比起钱起等人,他的诗作更多反映军幕生活,也更多一些豪宕雄浑之气,这可能与他多年生活在浑瑊军幕之中,熟悉边戍生活并有很深的体验有关,其代表作便是《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在这首诗中,诗人首先写天空高飞的大雁,再到地面上逃窜的单于。然后将画面浓缩到正在追赶的我军将士,最后集中到将士手中的弓刀之上,形成一个百倍放大的特写镜头:一个堆满积雪的弓刀矗立在天地之间。我军将士追击逃敌的豪气,风雪之夜战斗生活的艰辛,都通过这把堆满积雪的弓刀表现了出来。诗人不畏强敌的豪情和立功边塞的进取精神自然也从中得以流露。
中国古典诗词中类似的手法还很多,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同样是由塞外的千嶂峰峦、长烟落日,渐渐浓缩到千嶂里的孤城,再由孤城中夜不能寐的将士浓缩到他们手中的酒杯、头上的白发和泪水。词人作为军中主帅为国戍边、建功立业的气概和抱负不仅在这浓缩中得以突显,“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情”与“志”矛盾,边地之艰和思乡之苦也同时被放大,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中唐边塞诗人李益的《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也是由回乐峰逐渐浓缩到峰下的受降城,再到受降城内思亲怀乡的将士,最后浓缩到一根正在吹奏思乡曲的横笛之上,它同《江雪》中的钓竿,《塞下曲》中的弓刀,《渔家傲》中的酒杯一样,都被百倍地放大,起到突显主题的作用。
其次是空间的拓展,这是与空间的浓缩截然相反的一种空间关系处理手法。它是首先突显一个细部,然后慢慢放大,最后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全局,如卢纶的另一首《塞下曲》: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旄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此诗描绘一位将军在军前发号施令。诗人并未勾勒将军的全貌,而是特写军帅手中的一支令箭“鹫翎金仆姑”:金色的箭身,鹰鹫羽毛装饰的箭尾。强调令箭本身就是在夸饰军威。然后镜头再放大到将帅身后的帅旗“燕尾绣旄弧”:旗呈燕尾型,上部装饰着彩绣的旄头。场面再由帅旗放大至旗下的主帅一个动作:“独立扬新令”。手中令箭一挥,斩截的动作意味着此帅的刚毅和果敢;最后是一幅全景:“千营共一呼”。全军的士气和对军帅的拥戴——这样的军队自然是无往而不胜!诗人在将空间逐层推展的同时又结合动静相成:前两句是静态的写生,后两句是动态的渲染,把这位刚毅果敢有深孚众望的军帅气质、声威刻画的惟妙惟肖,尽管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
类似的还有戴叔伦的《登楼寄王卿》: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前两句是写诗人自己对友人的思念,追悔当年没有“踏阁攀林”随友人同去,以至今日隔着沧海云山留下无尽的思念。第三句则将这种思念放大至“数家”。秋天到了,很多人家都在砧上捣杵准备冬衣,这时也更容易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挂念,李白的《子夜吴歌》中就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春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最后则由“数家”拓展到“一郡”,将这种思念之情推而广之,赋予它更为广漠的涵盖。戴叔伦是唐代诗风由盛唐的雄浑浪漫向中唐的自省内敛过渡时期关键人物,一般都认为他抒写离情别绪、羁愁旅恨之作,“完全涤尽了盛唐余风,流露出低沉、苍老、暗哑的情调,在大历诗中很有代表性”(《吴庚舜等《唐代文学史》》,从这首《登楼寄王卿》来看,也不尽然,至少在手法上,对盛唐诗人的承续还是很明显的。
这类空间逐层拓展的诗作,可以举出多首名篇,如杜甫《旅夜抒怀》前四句“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原野阔,月涌大江流”,由岸边的小草到水中的孤舟,再由细草所在的江岸拓展到整个原野,江中的孤舟拓展到整个大江。诗人漂泊江湘的孤独和伤感被反衬得更加突出。王昌龄的《芦溪别人》:“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亦是由眼前的扁舟、溪水拓展至荆门和三峡,将离别的忧伤和深长的思念成百倍地放大。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由松树下面的'小童拓展到小童和松树所在的山中,直到烟云渺茫的深山之中。那渺茫的烟云,隐隐的深山与小童师傅的隐者身份非常贴切;王安石的《钟山晚步》:“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血点*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由初夏时节坠落在沙地上楝树花的点点落瓣,拓展到楝树旁的槿篱竹屋,再拓展到竹屋边的乡村小路,并一直延伸到小路尽头城郊的卖酒人家。于此手法相同的还有他的名作《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三、空间位置的回旋
空间的浓缩是由整体或全局逐层缩小,最后突显一个细部的特写;空间的拓展则是首先突显一个细部,然后慢慢放大,最后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全局。空间位置的回旋则是上述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即先由细部逐渐放大,然后在逐渐缩小回归这个细部,形成一个回环照,。如张继这首著名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首先显现的是一叶扁舟,扁舟中是位在深秋的夜晚难以入眠的诗人。寒霜之下,乌啼声中,从月出东山到玉兔西坠,他面对瑟瑟的枫叶和点点渔火,愁绪满怀,彻夜无眠。这自然会引起读者的思虑?为何彻夜无眠?贬谪路上的幽怨,还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抑或是柳永式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并未就此作出回答,仍然接着描叙:首先点出地点:“姑苏城外寒山寺”,然后点出此时此地的独特景观:“夜半钟声到客船”。直到最后两个字“客船”,我们才明白诗人此时的位置,此时的处境,才明白他要抒发的是“客愁”——一个游子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整首诗,在空间位置上绕了个大圈:由一条小船中贮满乡愁的游子,放大到附*的江枫渔火,月落乌啼,再到小船、枫树、渔火、乌啼所在的河蚌到附*的寒山寺,让寒山寺的钟声在从远处再回到客船。诗人的乡愁透过秋夜的冷月寒霜,伴着江枫渔火,掺和着阵阵乌啼和夜半钟声,更有种幽寂清冷的氛围,更突显孤孑清寥的感受。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并不仅仅是空间位置的回旋这种手法的巧妙运用,还有许多独到的手法,如典型景色的选取和布局:落月、乌啼、寒霜,最易形成一种孤寂清寥的氛围;秋江、枫叶、渔火,这又是典型的水乡秋夜景色,这对抒发羁旅和客愁自然起了很好的渲染和衬托。从布局上说,前两句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两句却特别疏朗,只写了一件事:卧听夜半钟声。前两句的密匝,突出了江南水乡秋夜的繁富,反衬诗人独处清夜的孤孑;后两句的疏朗,不仅意在显示江南秋夜的静谧,更在揭示江南秋夜的深永和清寥,他带给客中游子的感受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不过这些手法,将是我们下面讲义中所要着重谈到的。
与张继《枫桥夜泊》空间处理手法相*的还有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是个极富才情又极为坎坷的晚唐诗人,他无意在牛李党争中钻营谋利,却又偏偏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以至“一生襟抱未曾开”。他那深情绵邈、富艳精工的无题诗,不知打动过古往今来多少读者。但这首寄给妻子的小诗,却通俗浅切,既不富艳也不绵邈,但同样深情和精工,与秦观的《鹊桥仙》一样,成为天各一方夫妻之间的爱情绝唱。这个成就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取得的。从时间转换来说,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这将在下一讲提及;从空间转换来说,是巴山——西窗——巴山的回环:诗人此时在巴山写信给远方的妻子,回答她关于归期的询问。根据李商隐年谱,唐宣宗大中五年(851)至十年(856),李商隐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刺史柳仲郢处当幕僚。既然是幕僚,就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行止自然无法自己作主,所以诗人的回答是“未有期”,三字之中所蕴含的人生苦痛,自不待言。梓州秋夜那淅淅沥沥的雨水似乎就在诉说着诗人的愁绪和思念,它涨满了池塘也涨满了诗人的胸臆!接下来,诗人并没有像其它诗人那样去分写对方对自己的思念,即所谓“对面傅粉”之法,也没有像他自己的名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那样一写自己,一写对方,道出相互的思念,而是来个大幅度的时空跳跃,设想有那么一天,夫妻二人在西窗下相拥而坐,诉说自己昔日在巴山夜雨时的相思之情。如果说,由今日相思之苦设想来日的相聚之欢,这还是众多诗人都能做到的话;再跳一步,由来日的相聚再回忆今日的相别,即由巴山跳到西窗下再跳回巴山,这就是匪夷所思,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水*了。所以清人姚培谦赞叹说: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中说“料得闺中深夜坐,多应说着远行人”,“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是予飞到归家之后也,奇绝”(《李义山诗集笺》),清人桂馥也说:“眼前景反做后日怀想,此意更深”(《札朴》),都是在赞叹此诗空间跳跃的处理手法。
下面的两首诗词也都是空间位置的旋转,即由眼前所处之处,转到亲人或情人所居之地,再回到眼前之处,一首是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危阑倚。*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眼前之地是驿馆,诗人旅途上暂居之处,高楼危栏则是妻子所居之地,诗人设想她对自己的思念,这就是上面提及的对面傅粉之法。结句的“行人更在春山外”则又回到“行人”自己所处之处——“春山外”。
另一首是柳永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赞美家乡变化的现代诗
导语:流连于异地,情思总牵挂家乡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数个日日夜夜,站在寂静的夜空遥望家乡,追忆逝去的美好画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赞美家乡变化的现代诗歌,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赞美家乡的散文诗》
乡情是东港的山,风风雨雨中永远微笑着,卓立着。大孤山的千年古刹静穆庄严,佛.儒.道三教,慰藉着祈祷者的虔诚。
乡情是东港的海,浩浩荡荡的鸭绿江注入其中,孕育出鲜美的海中生灵。放眼南望,甲午风云硝烟散尽,在岁月之岸,用历史教诲后人。
乡情是东港的泉,那清澈透明的咸水,用温暖濯洗疲惫的身心,浇灌游子的梦田。
乡情是东港的岛,岛与岛相依,岛与岛相望,似一颗颗撒落在大海里的珍珠,闪烁着夺目的光芒。看云起云飞,潮涨潮落,听海鸟呢喃,鱼虾击水,沐海风,踏海浪,铺陈着海岛之恋的美丽画卷。
乡情是东港的河,纵横交错间收藏着我的童年记忆,当微风由北向南,吹响黄海的涛声,有一支遥远的童谣飘来,唤醒多少无邪的笑靥。
乡情是我们的大东港,潮汐是你的脉搏,天然不冻是你的气节,一望无际的泥滩是你的妆容,百年风雨,世纪沧桑,一部港口演变史就是一个城市发展史的重要组成。
踏着一万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前阳人”的足迹,让我们一同倾听来自远古的音符,奏起奋进的乐章,山.海.泉.岛.河.港汇聚成迷人的交响,萦绕在每个东港人的血脉里。
如果说一滴雨点是一滴相思的泪,我不知受了多少哀婉忧伤的痛;如果说雨滴是希望的音符,我不知心海里装载了多少梦想的歌谣;如果说雨点是一句赞颂的诗句;我不知用什么词语来赞美我的家乡!
我游览过水*如镜的西湖;欣赏过波澜壮阔的黄河。但是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这些*凡再也不能*凡的事物,却让我难以忘怀。她虽没有北京的壮丽;上海的繁华;桂林山水的秀丽;庐山瀑布的磅礴,可她在我的心中占据着神圣的位置,不管怎样,她还是那么的美,美得那样自然,那样淳朴,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我的家乡在食用菌之都“古田”,现在往这里一瞧,几条纵横交错的'街道,有25层高的摩天大楼,十字街中心的音乐喷泉,学生街的饰品千变万化,琳琅满目,让人看着这个,又摸着那个。
在食用菌市场里有“银耳” “金针菇”等,银耳的胶质子实体呈纯白色或淡黄色,由众多的*伏片状或浪形叶状瓣片聚生成丛,或由瓣片丛聚脑状或瘤状;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我们古田还是“水果之乡”哩!有白里透红的桃子,还有甜中带酸的油奈,看了让人垂涎三尺。
走进翠屏湖,映入眼帘的是300多个岛屿嵌在湖中,好像一个个美丽的翡翠嵌在一个大玉盘里。翠屏湖其中“鸟岛” “锁岛” “蛇岛”深受外来宾客的赞赏。鸟岛中有会说话的鹦鹉,有可爱的鸽子,还有百鸟之王——孔雀。它五颜六色的羽**么美!锁岛有各式各样的锁,心形的,方形的,菱形的,它们紧紧“锁”住了人们的心。蛇岛有让人害怕的眼镜蛇,有保护庄稼的黄风蛇,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蛇。蛇岛里有精彩的演出让游客不由自主地拿出手中的相机,拍下这美好的瞬间。
回望原来的古田,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没有现在这么壮观的大楼,小河里的水又黑又臭,边上堆满了生活垃圾,山上郁郁苍苍的树木被人们砍去,多么让人痛心啊!
咦,是什么,使落后的山村成为今天繁荣的城镇,是什么,使社会的经济发展进步得如此之快呢?是这方土地勇敢勤劳的人们!千百年的实践,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蕴藏着这伟大的力量,形成了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敢为人先的有力精神,勇敢拼搏的团结精神。古田,的家乡,我永远的梦,如果我是失根的兰花,那家乡就是我重归大地的力量,家乡装载着我的梦,即使树高千丈,叶落也将归根,时间流逝,但家乡留给我的记忆永不会风化,永永远远不会……
我的家乡,为我带来了一片栖息的园地,好让我这只受伤的鸟儿安居乐业,为我带来一
片晴朗的天空,好让我自由地飞翔,我不知如何回报这片大地,但我愿高声呼喊:古田,我爱你,永远永远地爱你!
《魅力迁西》
山在飘香,水在飘香,
滦河文化在风雨中传扬。
英勇的大刀,大刀进行曲,
灿烂的岩石闪金光,闪金光。
往昔黄花吐艳的战地,
变成流连忘返的天堂。
啊,诗意山水,画境栗乡,
你的美丽令人向往。
啊,诗意山水,画境栗乡,
你的祝福地久天长。
多少意气风发的儿女,
深情地把你歌唱。
心在飘香,梦在飘香,
绿色家园在岁月中芬芳。
迷人的黄金,黄金万两县,
多情的板栗生产乡,生产乡。
千年文明富裕的大地,
洋溢欢声笑语的海洋。
啊,诗意山水,画境栗乡,
你的美丽令人向往。
啊,诗意山水,画境栗乡,
你的祝福地久天长。
多少意气风发的儿女,
深情地把你歌唱,深情地把你歌唱。
山居
山泉水甜,小鸟歌甜,昔日荒山尽果园。
退休事闲,建房山前,夫妻山居养天年。
百花齐放,百果争香,蜂蝶飞舞采蜜忙。
树下品茶,园中赏花,外孙绕膝语牙牙。
小犬狂吠,又来宾贵,忙引宅中酒杯对。
我的家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上学的时候,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容易——不易”等字词。如:镁能燃烧,就是镁的化学性质。
二、误区扫描
1.若物质变化前后均为同一元素组成,这种变化肯定是物理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变化前后均为同一种元素的变化有两种可能:如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为金刚石,金刚石和石墨虽均由碳元素组成,但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一个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2、物质变色,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变色有两类情况,如无色的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成蓝色CuSO4.5H2O,属于化学变化。
3、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爆炸也可分为两类:如爆鸣气(H2和O2的混合物)爆炸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溶解、升华都是物理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液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之为凝固,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汽化。物质在发生这些形态变化时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
溶解可能既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如CO2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但溶于水的同时,有少量的C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H2CO3。
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如干冰的升华等。
1、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
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②管口出现小水滴
③石灰水变浑浊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描写气候变化的诗句(精选90句)
温度气候的变化自古就有,在诗人的眼中的气候变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描写气候变化的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寒雨连江夜人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6.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宋.徐俯《春游湖》)
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8.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9.山光忽西落.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1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
11.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
1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3.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14.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15.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1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18.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1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20.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陈与义《春寒》)
2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2.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23.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2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2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26.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
27.清风破暑连三日。
28.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29.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30.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31.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32.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3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3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35.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36.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37.困人天气日初长。
38.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唐.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3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4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4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4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3.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
4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45.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46.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7.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49.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元.虞集《听雨》)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基本信息【原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处】《周易·系辞下》赏析解读这句话正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源地。
其意思是指事物在时间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发生变化的。
不过,更朴实的中国老百姓从这句话中,摘出了两个字,表达了更为实用主义的意思。
那便是“变”和“通”二字,合起来,即为“变通”。
变通一词,目前仍然极具通用性。
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
[1]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苏子曰:“客亦知夫(fu)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gǒu)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ì)。
” —— 苏轼 《赤壁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子罕》
有先于死亡的死,也有超出一个人生活界限的生。
我们和虚无的真正分办界线,不是死亡,而是活动的停止。
—— 茨威格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事隔三日当刮目相看! 以不变应万变
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
作者:*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
作者:斯里兰卡《太阳报》尽早注意细小的变化,这将有助于你适应即将来临的更大的变化。
1、一切都在流动着,一切都在变化着,每一个事物都包含着自己消灭的萌芽。
——普列汉诺夫:《亨利克·易卜生》 2、科学愈不精密,它们就愈没有变动,而在精密科学中,变化是巨大无比的,而且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格拉宁 3、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
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
——亚里士多德 4、生长与变化是一切生命的法则。
——富·罗斯福:《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演说》 5、变化就是在同一事物中存在的彼此相互对立的那些决定的连接关系。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6、今日之我非昔日之我,亦非明日之我。
——约·霍姆:《道格拉斯》 7、这个世界是一个很*衡的世界,是一种动态的*衡,你会发现,所谓的善和恶只不过是两种变化的律动。
——柴静 8、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之外。
——吕公著 9、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
——* 10、在衰亡这一漫长过程中,王位化为尘土,国家毁灭消亡。
——弗·霍华德:《在帕埃斯图姆市的废墟上》 11、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在过渡,只有全体是不变的。
世界生灭不已,每一刹那它都在生都在灭,从来没有过例外,也永远不会有例外。
——狄德罗:《狄德罗哲学选集》 12、存在物就像是奔腾不息的河流,事物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马可·奥勒利乌斯:《沉思集》 13、人只有在变中求不变。
——霍·史密斯:《锡喇叭》 14、世上万物都是千变万化的,变化是大自然永恒的真理。
——亚·考利:《变化莫测》 15、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野总是不断变化的。
——雨果 16、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
——王通 17、生物的进化同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曲格* 18、变化是生命的根本所在。
形容人性变化的古诗
人的变化的古诗
表示变化快变化多的古诗
讲变化的古诗
古诗词中词性的变化
变化的古诗句
关于变化的古诗
人变化快的古诗
开合变化的古诗
变化的诗句
有关物质变化化学变化的古诗
变化的过程古诗
四季变化的古诗
视角变化的古诗
古诗带来的变化
写变化很大的古诗
时光变化的古诗
运动变化的古诗
根据变化的古诗
不断变化的古诗
光影变化的古诗
古诗的历史变化
容貌变化的古诗
十年的变化的古诗
月亮的变化古诗
疆域变化的古诗
古诗规格的变化
描写变化的古诗
风云变化的古诗
描述变化的古诗
小雪的古诗词图片
春光好的古诗视频
关于玩的主题的古诗
李白古诗的主题
家风家训家规的古诗大全
睿思的古诗
最值得积累的古诗
最早的秋季古诗
古诗画用词语形容画中的景物
名叫重阳的古诗
画的古诗全篇
古诗人自强不息的故事
雨的课外古诗
赞美梨的词古诗
含有伏笔的古诗
树从亭子里长出来的古诗
关于知音知彼的古诗
王崧舟古诗教学的文化
体现官场不得志的古诗词
昆明古诗中的景色
适合古诗咏柳的景物
形容两岁小女孩可爱的古诗
关于古诗的故事txt
古诗语音版的咏柳
祝远方亲人早日康复的古诗
继承先人精神的古诗词
田园乐的古诗配画图片
膊的古诗
杜甫含有古诗嫦娥的歌
表达怀念已故亲人的古诗
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