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对老年人的尊称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对老年人的尊称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对老年人的尊称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对老年人的尊称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其实孟子和孔子的生*也是很相似,也是同样是*民出身,却是贵族的后裔。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孟子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孟子被后人尊称亚圣。
被加封为“亚圣公”
后世称为“亚圣”
孟子(约公元前390年—约公元前305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周朝诸侯国邹国(今山东省邹城)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一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了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很可能是孟子。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拓展: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后裔。*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又字子车、子居(待证实)。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批驳杨朱,墨翟。
父名激,母仉氏。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有关老年的古诗词摘抄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老年的古诗词摘抄,希望大家喜欢。
闲暇无事,在书籍、报刊中看到有关老年的诗词,不少内容涉及到人生中的生、老、病、死,以及历经人世沧桑后的感悟。这些诗词里,消极、悲观的少,豁达、自律的多。
如苏东坡一首诗中提到:“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陆游82岁时,在《戏遣老怀》诗中有:“花前骑竹强名马,阶下埋盆便作池”这样的调侃句。还在《看镜》中写道:“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白居易在《达哉乐天行》中更写到:“死生无可无不可,达哉达哉白乐天。”这些词句表达了诗人们多么可贵的达观心态啊!
一个人历经风雨坎坷,逐步悟出人生真諦,才能够做到豁达、超脱,处乱不惊,保持一颗“顺乎自然”的*常心,享受快乐的人生。
自己认为有关老年的诗词,对如何正确对待人生,理解人生的哲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是有帮助的。还有一些诗词内容包括养生之道、读书心得等,也对自己有所帮助和启发。因此将已经收集到的有关老年诗词,挑选了100首汇集在一起,以便进一步品味和欣赏。也是在我编辑的2012年《老年诗作摘抄》基础上,修改和增添的新版。包括当代(民国以来)学者或名人的诗词18首,诗词基本是按照历史年代的'前后,依次排列.
在有些诗词后面,还附上<解释>和<品读>,前者主要出处是《现代汉语词典》,后者是在参阅和摘录了有关评论的基础上,也包括了自己的感悟,从新撰写而成。水*不高,但确实是自己发自内心的一点体会。因此不揣冒昧,发送给大家,并期望得到指教。
一、《龟虽寿》(魏)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释:“永年”,长寿.“神龟”,传说其寿命可以达到三千年.
“腾蛇”,传说中的一种神蛇,可以腾云驾雾。
品读: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军事家,建安12年5月,他大败袁绍,并怀着统一北方的大志,来到河北昌黎,眺望大海,心潮起伏,久久不能*静,写下了著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这年他53岁,诗句里充分表现了他老当益壮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诗人以豪放的心情,深刻的哲理,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头四句提出,一切生命现象都是一个过程,有始有终。第二个四句表达了他的伟大胸怀,即使进入老年,也要继续保持朝气。第三个四句是讲养生之道,“怡”是愉快,高兴,有好心情,尽管生命规律是客观存在,但经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关注"养"和"怡",也可以做到延年益寿。
二、《神释》(东晋)陶渊明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解释:“钧”,敬词,对尊长用。“森著”,众多、显著。
“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三才”,指天、地、人。
“彭祖”,养生家,以长寿闻名。
品读:这是陶渊明所著《形影神》三首诗中的一首,诗前写到: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辩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诗人模拟与神的对话,阐明了自己对生死观的看法。
“甚念伤吾身,正宜委运去。”一个人多思多虑,过分地追求计较名利得失,肯定会伤身伤神,因此要会超脱。放下不适当的追求,适应事务发展的规律,才能从烦恼中得到解脱。
这首诗,深为季羡林大师所喜爱,在他的《八十述怀》等文章中,多次提及,特别是诗中最后的四句。只要拥有时曾经珍惜过,生命到完结时就完结吧!也不必再自寻烦恼。这首诗所涉及到生死观,有一种淡泊人生,返璞归真的感受,我们不妨仔细玩味。
三、《饮酒》(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品读;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的诗人和文学家,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怀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归隐山林,寻找自己新的生命价值。著有多篇归隐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这是一种多么好的心态?即使在车马喧嚣的地方,也充耳不闻,因为心态*静,放的远了,好像居处也偏离了闹市。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和大自然和*共处,达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自然才是真正的人间,才是诗人心中的仙境。这种悠然心情,只能自己去品味。
四、《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品读:这是诗人归隐初期的作品,当时他深感自己所处环境中充满物欲和名利之争,为了保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他归隐山林,寻找自己新的生命价值。诗中流露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淳朴的复归自然的生活乐趣。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安宁祥和下来。冲破藩篱,回归自我。诗中“一去三十年”可能有误,他离开官职彭泽令归田时,在官场工作一共有十三年。
老年人晚年恩爱的古诗句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年人晚年恩爱的古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3、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4、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5、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7、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9、取第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0、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11、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2、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3、地生连理枝,水出并头莲。
1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5、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16、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1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8、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9、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2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2、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3、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24、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25、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7、天上有月月月缺,人间有情情情残
28、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29、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3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2、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3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4、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
3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3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37、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3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0、一枝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41、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
42、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4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4、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45、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
46、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7、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9、执子之手,与子共著。执子之手,与子同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微信昵称中老年男人大全
微信昵称中老年男人大全(精选300个)
名字的意义在于它可以用来代表一个人,区别于别的人,名字让人们认识一个人,纪念一个人。除此之外,名字还可以用来代表一种事物,区别于某种事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微信昵称中老年男人大全(精选300个),欢迎大家分享。
1、舞灵族
2、夜场、燕子
3、漫步
4、雄霸天下
5、疯狂家族
6、斗龙战士
7、急速传说
8、逆战
9、团魂!
10、死神意志彡
11、神武大帝
12、龙腾战火
13、情癫大圣
14、勇士
15、提莫队长
16、幻χυé凰
17、舉火焚天
18、爆風
19、诡使
20、鬼魅家族
21、英雄
22、玄冰之光
23、雅典娜神话
24、讨伐者
25、唯影
26、苏烟
27、末世岛域
28、皇帝成长计划
29、烽火丶傻瓜
30、☆浩劫
31、深蓝北斗星
32、火影世界
33、傲尊℡
34、血月※魂
35、黑暗之光
36、精灵
37、小小帝国
38、迷你西游
39、王牌
40、暮光小偷
41、水浒
42、十年百纳衣
43、眼中的余光
44、树上的妖怪
45、乡村非主流
46、农村卡哇伊
47、杯中白浊酒
48、那片海很蓝
尊敬母亲的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尊敬母亲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2、《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5、《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6、《豫章行》
唐·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7、《送母回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赞美老年公寓的诗句
(第一首)
养儿防老剩虚名,不孝有三无晚晴。
零落空巢缺对语,蹒跚伉俪断支撑。
忽闻松鹤东山聚,又见夕阳紫气升。
戏彩娱亲民政演,人间温暖可融冰。
------
(第二首)
气爽景幽浮瑞香,老人心里喜洋洋。
情浓仙馆三冬暖,意送清风四夏凉。
漫步广场迎日月,聊天小院话沧桑。
若非时下逢*世,安得余年享乐康。
------
(第三首)
无悔耕耘数十年,不沾水酒不抽烟。
家和万日身趋弱,儿别几冬眼欲穿。
伸颈颤攀书桌上,披衣滞踞灶炉边。
老人公寓居坪屋,守我窗前一片天。
------
(第四首)
今生入住度春秋,世外难捱老迈愁。
卧褥知亲离此远,嚼食叹齿已经丢。
楼前落雪心灰冷,寓内悬蚊苦恼纠。
病患时常拂皓首,黄泉总把耄耋收。
------
(第五首)
时序循环丁酉年,悠然回首似云烟。
栽花结果身添力,盼树成材眼欲穿。
研墨书诗图案上,携妻散步柳湖边。
入居公寓妇随唱,以沫相濡乐满天。
------
(第六首)
泼墨挥毫韵味芳,温泉公寓誉名扬。
情浓意厚贴心袄, 烹饪得宜饭菜香。
品质清新长寿乐,栖居笑语若华堂。
琴棋书画逐花影,无限生机在北汤。
古诗文中古代年龄的代称
阅读古诗文,经常会遇到总角豆蔻而立古稀等称代年龄的词语。弄清这些词语的出处、称代的年龄及其含义,对增强我们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和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下是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古代年龄的代称。一起来看看吧!
一、幼年、童年:孩提、总角、垂髫、成童、束发
孩提指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赵岐(东汉经学家)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可抱也。也作孩抱。《后汉书·李善传》:续(李续)虽在孩抱,奉之不异长君。
总角指童年。总,聚束;角,小髻。《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东汉经学家)注:总角,收发结之。也作总丱(guàn)总发(fà)。《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丱,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潘岳(西晋文学家)《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垂髫即小孩垂下来的头发,借指童年或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古时认为黄发是长寿的特征,因此指老人)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童古代一般称男子十五岁为成童。《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但成童究竟指多大,古代说法不一。《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东晋经学家)注:成童,八岁以上。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用束发指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二、青少年:豆蔻、及笄、弱冠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龄。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此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也称笄年。笄,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另外,《礼记·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因此,及笄也指女子已经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弱冠(guàn)弱,年少;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又《礼记·内则》:二十而冠,始学礼。《后汉书·胡广传》:终、贾扬声,亦在弱冠。终军(人名)年十八请缨(指投军报国),贾谊十八岁为博士,都未满二十岁。
三、青年、中年:而立、不惑、知命
《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而立不惑知命,分别指代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
而立立,本指站立、成立,这里是自立的意思,即在人生追求上开始获得自我,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不惑指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遇事能明辨不疑,有自己的主见,不被外物所迷惑。
知命上文中天命并不是上天的旨意和命令及自然的`禀赋的意思,而是指人生应当履行的道义和职责,也即人生的价值。知天命,也就是说人到中年,已经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四、老年:花甲、耳顺、耆艾、古稀、耄耋、期颐
花甲指六十花甲子。在干支纪年法中,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错综参互,构成六十甲子,所以称为花甲。计有功(南宋文学家)《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挼(nuó,揉搓)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后世即称年满六十为花甲。
耳顺即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郑玄语)也就是对外界五花八门、相反相异的现象、言论,不迷惑,不动摇,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明白其旨趣、根源及产生的必然性,从而听之泰然。因为六十而耳顺,所以,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耆艾古代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荀子》:耆艾而信,可以为师。也泛指老年。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出自杜甫《曲江》诗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ào﹒dié)耄,指八九十岁的年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加劳,赐一级,无下拜。杜预(西晋名将、学者)注:七十曰耋。耄耋,指高龄、高寿,如耄耋之年,寿登耄耋等。
期(jī)颐代指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意思是说,人活到百岁,饮食起居都需要别人照顾抚养了。
【拓展知识】
古代年龄的代称礼仪
古时候,人们总是以人的头发长短、发式及头发的颜色变化来称代人的年龄,例如:
总角:婴幼儿时代。古人不剃头。他们视毛发为父母精血所成,不能任意丢弃。因此,古时候的儿童不分男女,都把头发扎成抓髻,像两个羊角一样。如今不同了,但还有些小姑娘喜欢扎羊角辫子,又叫“翘翘辫”。
垂髫:少年时代。从婴幼儿到少年时代,人长高了,头发也长长了。把儿童与少年的长发扎成一束下垂的式样,称作“垂髫”。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 岁左右的少年,这时用发带把头发束扎起来。
及笄:又称“待年”。指女孩长到15 岁时,可以待嫁了。这时女子一般把头发用簪子盘于头顶。(笄:即簪子)。
弱冠:20 岁左右的男子,古代20
岁的男子要行“冠礼”。自此之后外出要戴帽子或系头巾。因为才行冠礼,表示刚刚成年,但还不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即而立之年,指30 岁,此说出自《论语·为政》中的“三十而立”。指人到了30 岁时应立身处世了。
不惑:即不惑之年,指40 岁。此说应见于《论语—为政》中的“四十不惑”。指人到了40
岁时各方面都有经验,性格稳定,办事精明能干,不易受外界的干扰了。
半百:即50 岁,百岁的一半。又称“知命之年”。因活到50 岁的人命运大致定局了,该认命知命了。
花甲:60 年为一甲子,且人到60 岁时头发也变得花白了。故称60 岁的老人为花甲老人。
古稀:即70 岁。取自杜甫《曲江》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古代那种劳动生活环境条件下有人活到70岁或以上者,实属少见。
耄耋:即指80,90 岁。《说文》里载有:“年八十曰耄”。“年九十曰耋”。
期颐:指一百岁。“期”指一个完整的时间单位。“颐”即颐养天年的意思。
皓首:指头上的头发全白了。用其特征来泛指“老年人”群体。
黄发:乏指高寿老人。有特别寿长的老人,白发有返黄复青的现象。
陶渊明在《桃花渊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的词句,词中的“黄发”、“垂髫”分别是指老人与小孩子。
适合老年人朗诵的诗歌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适合老年人朗诵的诗歌,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2、《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日者列传》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墨子·01章 亲士》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张祜《集灵台·其二》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老子·德经·第六十二章》
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墨子·01章 亲士》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第二十七章》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修身以敬,勿托以尊。——《晋书·列传·第八章》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尊贤而不退不肖。——《晏子春秋·卷四·内篇·篇二十四》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后汉书·列传·张衡列传》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中庸·第二十章》
尊卑失序,如冠履倒置;富贵不归,如锦衣夜行。——《幼学琼林·卷二·衣服》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荀子·致士》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一节见则百节知矣。——《说苑·尊贤》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温庭筠《送人东游》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众人助之以力,*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韩非子·功名》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易传·彖传上·谦》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欧阳修《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古诗对老年人的尊称
古诗对老人的尊称
古诗人的尊称
古诗中你们的尊称
古诗文你的尊称
古诗对对方的尊称
古诗文中常见的尊称和谦称
绝句这首古诗的诗人被后人尊称为
古诗文中对他人母亲的尊称
老年失意的古诗
老年自省的古诗
描写老年的古诗
老年享福的古诗
老年壮志的古诗
老年恩爱的古诗
赞美老年的古诗
告别老年的古诗
老年安逸的古诗
老年回家的古诗
老年回乡的古诗
老年聚会难的古诗
写老年回家的古诗
老年得子的诗句
形容老年的古诗句
关于写老年人的古诗
关于老年的诗句
老年人的诗句
老年人健身的古诗
老年人积极的古诗
描述老年人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