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之前的注解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之前的注解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之前的注解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之前的注解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春日拼音注解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下面是关于古诗春日拼音注解的内容,欢迎阅读!
《春 日》
朱 熹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Děng xián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注解
1、题、春日:即春天。
2、胜日:即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3、寻芳:指的是游春,踏青。
4、泗水:是河名,在山东省。
5、滨:即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河边,只看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 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译文】 如今的人一心想要做到心中没有杂念,知始终做不到。其实只要使以前的旧念头不存心中,对于未来的事情也不必去忧虑,而正确把握现实做好目 前的事,自然就会使杂念慢慢消除。
【注解】 随缘:佛家语,佛教认为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使身心受到感触叫缘,因其缘而发生动作称随缘。例如水因风而起,佛为众生而施教化等都叫随缘。
【抨语】 做事抱什么态度才能无烦恼呢?某些人一旦生活不如意就怨天尤人,悔恨过去,不满现实,梦想将来。这种人的眼光总放在对以后的憧惯上,而把 握不了眼前。其实过去的永远过去了,对未来固然需要策划以至憧憬,关键 还是从眼前做起。随缘打发,把握机会,从头开始,才能使过去的辉煌依旧 或者让过去的失败作为教训鞭策今后。满脑子都是沮丧、懊悔和不满的念头, 心不静、气不宁,六神无主,待人做事没了主张,又何谈事业。
[文注解]
《望岳》全诗及注解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岳》全诗及注解,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望岳》全诗及注解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决:张大。眦:眼眶。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一定要。凌:登上。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二、《望岳》赏析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第一次游齐赵时,诗人当时是二十五岁。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景诗,展示巍峨秀丽的泰山景观。诗中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前人于此诗评赞颇多,"齐鲁青未了"一句,众口称道,刘辰翁称此"五字雄盖一世";郭濬曰:"他人游泰山记,千言不了,被老杜数语说尽"(上二人语均见《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诗别裁》云:"五字已尽太山。"此诗最后两句也颇得佳评,浦起龙《读杜心解》云:"末联则以将来之凌眺,剔现在之遥观,是透过一层收也……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五岳之首得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得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天地间得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得点点归鸟。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得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评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得。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得高峻伟大,先写对它得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得壮伟。三、四句写*望,所见泰山得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得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得性格和远大得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得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得绝顶,把周围矮小得群山们,一览无遗!
【注解】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希望通过这篇翻译,能是同学们更加深刻得体会到作者当时得心情。
【注释】
①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②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③青:山色。未:不尽。青未: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④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⑤阴阳: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割:划分。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宜阳,县名,在今河南省西部,洛河中游,即唐代福昌县城。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座落在这里。境内女几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山上有兰香神女庙,山中古木流泉,鸟语花香,景色妍丽,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园。它年年都吸引着皇室、贵族、墨客、游人前来观赏。然而,在安史之乱中,这里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息后不久。
“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涧水东流复向西。”太*时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可以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现在,这里清冷冷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昔日,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苍松,无处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说那些,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傅经顺)
2020年4月4日,我们迎来“清明”。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三候有三候。
一候桐始华。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鹌。鹌,是指鹌鹑类的小鸟。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
三候虹始见。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说明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1.扫墓祭祀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清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俗由来已久。
2.踏春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3.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4.插柳
明素有折柳、插柳的*俗。“柳”与“留”同音,杨柳飘悠,表达了人们的依恋之情、挽留之意。
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
这春日如许
你又在思念着谁?
祖逖原文及注解翻译
文言文是我们需要学*的,各位同学们,大家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祖逖原文及注解翻译,欢迎各位借鉴哦!
原文:
初,范阳祖逖(1),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2),同寝(3),中夜(4)闻鸡鸣,蹴琨觉(5),曰:“此非恶(6)声也!”因起舞(7)。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8)。逖居京口(9),纠合骁健(10),言于睿曰:“晋室(11)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12)也,由宗室(13)争权,自相鱼肉(14),遂使戎狄(15)乘隙,毒流中土(16),今遗民既遭残贼(17),人思自奋(18),大王诚能命将出师(19),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20),群国(21)豪杰,必有望风响应(22)者矣。”睿素(23)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24),给千人廪(25),布三千匹,不给铠仗(26),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27)百余家渡江,中流(28)击楫(29)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30)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31),起冶铸兵(32),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33)。
注释
(1)祖逖(tì):(266—321)东晋名将。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
(2)与刘琨俱为主簿:和刘琨一起做司州主簿。刘琨(271—318),东晋将领,诗人。字越石,中山魏县(今河北无极)人。司州,地名,今河南洛阳。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
(3)寝:睡。
(4)中夜:半夜。
(5)蹴琨觉:踢醒刘琨。蹴(cù),踢,蹬。
(6)恶(è):不好。恶声,传说半夜鸡叫是不吉之兆。
(7)因起舞:于是起床舞剑。因,于是。舞,指舞剑。
(8)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睿,即司马睿(276—323),东晋元帝,当时为琅琊王,任做丞相。以为,即“以之为”,派他做。军谘(zī)祭酒,军事顾问一类的官。
(9)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
(10)纠合骁健:集合勇猛健壮的人。纠合,集合。骁(xiāo)健,指勇猛健壮的人。
(11)晋室:晋王朝。
(12)怨叛:怨恨反叛。
(13)宗室:皇帝的宗族。
(14)鱼肉:比喻残杀、残害。
(15)戎狄:我国古代称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16)中土:指中原地区。
(17)遗民既遭残贼: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残贼,残害,伤害。
(18)自奋:自己奋起(反抗)。
(19)大王诚能命将出师: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部队。大王,指司马睿。诚,假如。命将出师,任命将领,派出部队。
(20)统之以复中原: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复,收复。中原,当时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21)群国:指全国各地。
(22)望风响应: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望风,这里是听到消息的意思。
(23)素:*素,向来。
(24)豫州刺史:豫州长官。豫州,地名,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一带。刺史,州的长官。
(25)廪(lǐn):官府发的粮米,这里指军粮。
(26)铠仗:铠甲武器。铠(kǎi),铠甲。仗,刀戟等兵器的'总称。
(27)将其部曲:统率他的部下。部曲,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部队。
(28)中流:江心。
(29)击楫:敲打船桨。
(30)济:渡。
(31)屯淮阴:驻扎在淮阴。屯,部队驻扎。淮阴,地名,今江苏淮阴。
(32)起冶铸兵:起炉炼铁,铸造兵器。
(33)进:进发。
翻译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部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部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左宗棠名言与注解
左宗棠是晚清一代名将,一生有过许多的功绩,他*定了太*天国运动,他收复了新疆,也参与了洋务运动,戎马一生为祖国做到诸多贡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左宗棠名言与注解,欢迎阅读!
一,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多狐疑着,不可与其谋事。
观点解析:爱贪小便宜的人,绝不能和他有钱财上的来往。因为这样的人往往都是私心很重,占有欲太强,对财务看的比命还金贵。在和其相处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你根本不在意的一点钱财和物品,而对你耿耿于怀,健生怨恨。
然后你就一脸懵逼:我靠,这家伙怎么不理我了?我哪里得罪他了?所以对于这样的人,不仅不要有钱财上的来往,最好连朋友也别做,点赞之交到顶了。
疑心太重的人太可怕了。夫妻之间因为多疑而吵架、打架、找私人的侦探跟踪偷拍、到最后说拜拜的大有人在,既然不信,何必苟且?既然相爱,何必怀疑?朋友之间不信任,千万别一起共事、创业。否则就会两人各执一词,总认为自己更厉害,谁也不服谁。一件事情拖了很久也找不着落地。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双方都死的妥妥的。
第二,身心半亩,心忧天下;读破千卷,神交古人。
观点解析:这是左宗棠二十三岁结婚时,挂于婚房的一副自勉联,也是其一生的信条与写照。前半句讲励志,虽无半亩地,却能心怀天下,可谓是大气磅礴、气壮山河堪比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年轻人就有此志向,真是难能可贵。
画风一转,到了现代,我们的上联是:”没钱没房,心疼自己“!
后半句讲读书,即使和古人不曾见面,却可以通过读万卷书,达到与古代智者精神相通的境界。正如高尔基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交谈“!可这样的境界又有几人达到呢?
第三,无事时不可或倦,人贤者视其自修。
观点解析:没有事的时候不可偷懒倦怠,要珍惜时光多读好书,贤人能士,主要靠自修自学,并非天生或老师教导。不是有句话说:”业余时间决定人的差别么“?
上课、上班时,大家接触到的知识和内容都差不多,如果能好好利用业余时间补脑,笨鸟也会变成凤凰。拿个奖学金,优秀员工什么的也不在话下。
第四,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
观点解析:即使处于逆境,无钱无势,也要保持最起码的人格尊严。也就是所谓的”人穷志不穷“!如果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总为自己的贫穷和逆境而感到自卑,你又如何能指望别人能高看你?相反,这只能助长他人的嚣张气焰。不管别人地位多高,多富有,你并不求他,你就是你,不一样的烟火。所以,请果断、勇敢的`对羞辱你,看不起你的人说”狗带“!
飞黄腾达的时候,也要时刻保持低调,谦和待人。一个处处逞强好胜、傲慢无礼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即使赢得了事业也失去了民心。简单来讲,你期望高高在上的人怎样对你、怎样处世,当你变成高高在上的人时,你就应当遵循同样的方式。
第五,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观点解析:人生总要面对和经历很多的磨难,这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面对困境时的心态,努力越过山丘的都是好汉子;自怨自艾,动不动就来个葛优躺的都是娘炮!
取得成就时,遭人妒忌,甚至背后捅刀子,也都是情理之中,在所难免。若是没人嫉妒你,你能说明你是一个*庸的人。所以不怕嫉妒,你怕你没有让你嫉妒的资本。
第六,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风故人。
观点解析:读到不曾读过的书,就像得到了良师益友一样一见如故;读到自己曾经见过的、倾心的书,就像在他乡遇到了故人。读书还要来个比喻,分门类别,可见左宗棠对读书的态度多么端正,字里行间也体现出其对书如饥似渴的喜爱。
第七,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一切均从简省,断不可浪用。此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
观点解析:宁愿对自己狠{节省}一点,也要对别人厚道{大方}一点,{自己的}一切都要从简,切不可随意浪费。这是珍惜福泽,保持家业不败的方法。这也是左宗棠的持家之道。
在风气污浊的晚清官场之重,左宗棠也确实这么做的。他当了二十多年总督,每年仅养廉银一项就有两万两之多,可他临终时的全部家产只有两万五千两。其中百分十90的财产,都被他“化私为公”了,捐献给灾区、教育、甚至用于军饷了。与他地位相当的李鸿章,”绝世时有四千万两,期间的差距之大耐人寻味。
第八,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处坐,向宽处行。
观点解析:这是左宗棠的一副对联。也是李嘉诚最喜欢的一幅对联,挂于其办公室。这24个字,浓缩了最高名的中庸之道的人生处世哲学。
所谓”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胸怀远大抱负、志存高远;不攀求*利禄,随缘就好;不求生活奢侈,但求*淡是真;
”向高处立,就*处坐,向宽处行“,则是说,看问题要高瞻远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做人应低调处事,高处不胜寒,枪打出头鸟;做是该留有余地,多结善缘,路才能越走越宽!
拓展阅读:
左宗棠的故事
左宗棠为晚晴四大名臣之一,与曾国潘、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晴四大名臣”。他在世时,是颓弊的大清帝国的顶梁柱,梁启超评论左宗棠是“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左宗棠一生少时读书,青年的时候希望通过科举有所成就,但久试不中。也许这正是老天爷的安排,才有了后来的左宗棠。他科举不中之后,便开始转而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他镇压太*天国运动,终止内乱,让积弊的大清得以喘息。后奉命督办新疆军务,制定严密的军事计划,驱除了外患,收复了祖国领土,为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左宗棠此人,历史书上,及各类历史文化类节目上都多有记载,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可是左宗棠的妻子是谁,大家可能就要蒙圈了。更为让人惊异的是,左宗棠还是入赘。
左宗棠的妻子周诒端,字筠心,湘潭县人。父系舆早卒,母王慈云工诗,著有《慈云阁诗》。周诒端在母亲的教导下,熟读经史,同样善于吟诗,曾作“十二金牌日夜催,诸军回首事堪哀。君王自有南中乐,宰相原从北渡来。一死恨难邀马革,千秋名在胜云台。当年岂昧书生论,不肯谋身避草莱。”。你且看此诗,如何像是闺中女子所作,其中磅礴的爱国热情,倒像是一个忧国为民的书生。由此可见,其不同常人的气质。周诒端写的诗可不止这一首,她由其擅长古*体诗,有《饰性斋遗稿》,存诗139首。
说起来,左宗棠和周诒端的婚事,还带着一点传奇色彩。据传左宗棠降世不久,其祖母请来当地著名的算命先生为其批命,算命先生道:此儿乃天上“牵牛星”“投胎下凡”,“日后定合才女美妻”,“不受父荫,不得母爱”,“须离乡成家,入赘他乡”。“只要夫妻配合得宜,卧龙出山,光宗耀祖。”“命中有天乙、日刃两个特星相助,外缘美厚,可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先贫后富,出道较晚,三十六岁后一飞冲天。”“劫煞人命,申寅相冲,丙克庚辛,须防杀戳过甚。”一心中正,反遭含冤怨仇;百事辛勤,也带官刑口舌。“虽不知这传说是否正确,但左宗棠在书院读书时,正逢周家要”比诗招亲“,为闺女觅得良配。
这消息一传出来,同院的同学们,都在一旁笑说,你左宗棠才高八斗,自负才名,正好可以去试一试。听说那周家大小姐,才名远扬,贤良淑德,正与你相配。左宗棠认为他堂堂一个七尺男儿,如何能入赘他家,因此严词相拒。可与他交好的友人却在一旁极力相劝,你道他们为何如此着急左宗棠的婚事?那是因为左宗棠虽然有些才华,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是很难娶到妻子的。首先他家中长辈相继去世,只留得他孤身一人,其次他家里实在很穷。据说左宗棠幼时,曾很多次前往当铺典当东西,以维持生活。最后他虽然有才名,但到底没有考上进士,因此条件不怎么好。
被身旁友人再三劝告,左宗棠不好推辞,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去招亲现场。这一去,可不就娶得了贤妻,交上了一生的知己。
左宗棠和周诒端成亲之后,夫妻和睦,举案齐眉,周诒端不仅是左宗棠的妻子,更是难得的红颜知己。左宗棠三次不中,决心放弃科举,作《自题二十九岁小像》八章。周诒端题诗相和,云:”轩轩眉宇孤霞举,矫矫精神海鹤翔。蠖屈几曾舒素志,凤鸣应欲起朝阳。清时贤俊无遗逸,此目溪山好退藏。树艺养蚕皆远略,由来王道本农桑。“左宗棠后面屡立奇功,节节高升,周诒端便安心作他背后的女子,支持他的事业,照顾他的生活。想来若真算起来,绝不是周诒端离不开李鸿章,而是李鸿章离不开周诒端。
左宗棠一生共有八个子女,四个男孩,四个女孩。长子左孝威,字子重,次子左孝宽,三子左孝勋,四子左孝同,字子异。长女左孝瑜,字慎娟,适陶澍之子陶桄,著有《小石屋诗草》。次女左孝琪,字静斋,著有《猗兰室诗草》。三女左孝琳,字湘郏适湘潭黎福昌,著有《琼华阁诗草》。四女左孝,字少华,适湘潭周翼标,著有《淡如斋遗诗》。
大悲咒全文及注解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如来所说, 功德威力无与伦比, 是所有法会佛事上必备之品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悲咒全文及注解,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ná mó ·hé là dá nā ·duō là yà yē。 ná mó ·ā lì yē。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1)南无·阿唎耶。(2)
pó lú jié dì ·shuò bō là yē。pú tí sà duǒ pó yē。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3)菩提萨埵婆耶。(4)
mó hē sà duǒ pó yē。mó hē jiā lú ní jiā yē。
摩诃萨埵婆耶。(5)摩诃迦卢尼迦耶。(6) ōng。唵。(7)
sà pó là fá yì。萨皤啰罚曳。(8)
shù dá nā dá xià。数怛那怛写。(9)
ná mó xī jí lì duǒ·yī méng ā lì yē。南无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10)
pó lú jí dì·shì fó là léng tuó pó。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11)
ná mó·nā là jǐn chí。南无· 那啰谨墀。(12)
xī lì mó hē pó duō shā miē。醯唎摩诃皤哆沙咩。(13)
sà pó ā tuō·dòu shū péng。萨婆阿他·豆输朋。(14)
ā shì yùn。阿逝孕。(15)
sà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qié。
萨婆萨哆· 那摩婆萨多· 那摩婆伽。(16)
mó fá tè dòu。dá zhí tuō。
摩罚特豆。(17)怛侄他。(18)
ōng。·ā pó lú xī。唵·阿婆卢醯。(19)
lú jiā dì。卢迦帝。(20)
jiā luó dì迦罗帝。(21)
yí xī lì。夷醯唎。(22)
mó hē pú tí sà duǒ摩诃菩提萨埵。(23)
sà pó sà pó。萨婆萨婆。(24)
mó là mó là。摩啰摩啰。(25)
mó xī mó xī·lì tuó yùn。摩醯摩醯·唎驮孕。(26)
jù lú jù lú·jié méng。俱卢俱卢·羯蒙。(27)
dù lú dù lú·fá shé yē dì。度卢度卢·罚阇耶帝。(28)
mó hē fá shé yē dì。摩诃罚阇耶帝。(29)
tuó là tuó là。陀啰陀啰。(30)
dì lì ní。地唎尼。(31)
shì fó là yē。室佛啰耶。(32)
zhē là zhē là。遮啰遮啰。(33)
mó mó·fá mó là。么么·罚摩啰。(34)
mù dì lì。穆帝隶。(35)
yī xī yī xī。伊醯伊醯。(36)
shì nā shì nā。室那室那。(37)
ā là shēn·fó là shě lì。阿啰嘇·佛啰舍利。(38)
fá shā fá shēn。罚沙罚嘇。(39)
fó là shě yē。佛啰舍耶。(40)
hū lú hū lú mó là。呼卢呼卢摩啰。(41)
hū lú hū lú xī lì。呼卢呼卢醯利。(42)
suō là suō là。娑啰娑啰。(43)
xī lì xī lì。悉唎悉唎。(44)
sū lú sū lú。苏嚧苏嚧。(45)
pú tí yè· pú tí yè。菩提夜·菩提夜。(46)
pú tuó yè·pú tuó yè。菩驮夜·菩驮夜。(47)
王维《田园乐》(七首)注解
王维的《田园乐》这七首诗歌善于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来表现主题,用典自然,善出新意,是六言诗歌中的佳作。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维《田园乐》(七首)注解,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一
出入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蹀躞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一、注解:
(1)千门万户:形容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
(2)北里南邻:泛指上层社会。
(3)小步行走。这里形容骑马慢行。
(4)鸣珂:装饰精美的马,这里暗指追名逐禄者。
(5)有底:常去。“底”同“抵”,到。
(6)崆峒:山名,这里泛指隐居的地方。
(7)散发:披散头发,形容避世归隐。
二、说明:
这首诗流露出作者对仕途的厌恶,对追名逐利的讥讽及避世思想。诗中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的处世态度恶劣:一类是趋炎附势以求功名者,一类是散发归隐山林者。
其二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一、注解:
(1)再见:比喻有人人很快地就得到荣升。语自《史记*原君虞卿列传》“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又,再见为上卿”。
(2)万户:指*厚禄。
(3)立谈:在交谈的当时。语自扬雄《解嘲》“或立谈而封侯”。
(4)讵(jù)胜:岂能胜过。耦耕:两人并排而耕。这里指归隐躬耕。南亩:指田地。
(5)何如:那能比过。
(6)高卧东窗:比喻隐者的闲适生活。语自陶渊明《与子俨等疏》“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二、说明:
这首诗用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作对比,指明了作者的所厌所爱,何去何从。
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一、注解:
(1)采菱:采菱须乘舟,此处含有泛舟怡悦之意。
(2)渡头:渡口。
(3)策杖:拄杖。
(4)日斜:日暮。
(5)杏树一句:语自《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奏曲未半,有渔父者,须眉交白,披发揄袂(扬袖)……左手据膝,右手持颐(托住下巴)以听。”这里“渔父”是作者自比。
(6)桃花源一句也是作者自指。
二、说明:
这首诗前两句概写诗人的隐居生活,后两句运用典故比喻,自然贴切。全诗情景交融,刻画细腻,把作者怡然自乐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四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一、注解:
(1)萋萋:春草茂盛。
(2)落落:高耸的样子。
(3)夏寒:松树荫下十分凉爽。语自孙绰《游天台山赋》“荫落落之长松。”
(4)自归:不用人赶,自动归回。
(5)衣冠:古代士以上的服装。这里借指官人。
二、说明: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远离尘嚣,不为世事所羁的超然心态。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一、注解:
(1)孤烟:升起来的一缕炊烟。语自陶渊明《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2)独树:独立的大树。
古诗之前的注解
古诗带注解的
古诗雪的注解
古诗梅的注解
风古诗的注解
古诗注解的书
写雪的古诗注解
古诗村晚的注解
古诗风的注解
古诗雪梅的注解
咏鹅古诗的注解
牛星注解的古诗
独钓古诗的注解
古诗秋夕的注解
古诗客至的注解
思乡的古诗并注解
惜时古诗的注解
寒食古诗的注解是
暮江吟的古诗注解
元旦古诗的注解
古诗词有注解的
古诗春雨的注解
古诗注解的格式
古诗晚春的注解
小年的古诗及注解
古诗《中秋》的注解
恒字带注解的古诗
清明的古诗及注解
加注音注解的古诗
古诗竹里馆的注解
启功楷书字帖60字的古诗
盗用古诗词的玄幻小说
有关国庆的古诗英语版
元稹的古诗小学
古诗里面带有金的
含枯的古诗词
四十个字的古诗词
关于知荣辱树新风的古诗
赞美评委公正的古诗词
播放太上瘾者写的古诗达人
表达法治的古诗
鹿寨古诗的手指操
一首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古诗
关于古诗的一些积累
过灵石三峰的古诗
王一博学*的古诗
表达已经到了危急存亡时刻的古诗
季节花的寓意古诗词
形容难受想哭的古诗
含冬的古诗大全300首
古诗过过人张的主题曲
我的家乡在龙岩古诗
小学古诗春晓的解读
有寓意的毛笔古诗
关于汉剧的古诗词
有书有古诗的成语
考试必考的古诗词语
包含宿的古诗词
含代字的五言古诗
表达追求美女的古诗
雪中寻梅的古诗拼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