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善恶黑白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善恶黑白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善恶黑白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善恶黑白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石湖范至能尝作姑恶词以为妇怨非天下之为妇者所愿闻故作续姑恶词以广之
戴表元〔宋代〕
姑恶姑不恶,人言姑恶人岂知,为姑作妇百不辞。
妇在姑尚可,妇死姑方悲。恐伤姑意不敢违,化作异物鸣无时。
姑不恶,姑不恶,怨姑还当被姑责。但愿生身复作妇,死别不如生见乐。
官军破苏村,恶其与贼通。贼兵破白沙,恶民之不相随
刘鹗〔清代〕
苍生果何辜?十载堕涂炭。天心不可知,令我重悲惋。
自从丧乱来,盗贼苦搆患。有田不能耕,有园不能灌。
牛羊被虏掠,妻子各分散。穷冬尚无衣,日午犹未饭。
官府不我恤,沈浮等鸥雁。胁从姑偷生,纵死冀少缓。
昨夜官军来,又复诛反叛。粗豪甚豺狼,猛毒如狴犴。
一槩尽杀掠,去贼才一间。玉石俱不分,生民重糜烂。
纵贼官府嗔,为民贼杂乱。左右将安归?泛若无畔岸。
新春雨潇潇,何忍听悲叹。愿言忍须臾,维持夜将旦。
天可度-恶诈人也
白居易〔唐代〕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
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
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
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
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瞋。
定风波 恶梦
顾太清〔清代〕
事事思量竟有因,半生尝尽苦酸辛。望断雁行无定处,日暮,鹡鸰原上泪沾巾。
欲写愁怀心已醉,憔悴,昏昏不似少年身。恶梦醒来情更怯,愁绝,花飞叶落总惊人。
贺新郎·世路风波恶
辛弃疾〔宋代〕
世路风波恶。喜清时、边夫袖手,□将帷幄。正值春光二三月,两两燕穿帘幕。又怕个、江南花落。与客携壶连夜饮,任蟾光、飞上阑干角。何时唱,从军乐。归欤已赋居岩壑。悟人世、正类春蚕,自相缠缚。眼畔昏鸦千万点,□欠归来野鹤。都不恋、黑头黄阁。一咏一觞成底事,庆康宁、天赋何须药。金盏大,为君酌。
善恶吟
邵雍〔宋代〕
君子学道则务本,小人见利则忘生。务本则非礼不动,见利则非贿不行。
恶树
杜甫〔唐代〕
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柯。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
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
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
白居易〔唐代〕
五弦弹,五弦弹,听者倾耳心寥寥。赵璧知君入骨爱,
五弦一一为君调。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
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第五弦声最掩抑,
陇水冻咽流不得。五弦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复铮铮。
铁击珊瑚一两曲,冰泻玉盘千万声。铁声杀,冰声寒。
杀声入耳肤血憯,寒气中人肌骨酸。曲终声尽欲半日,
四坐相对愁无言。座中有一远方士,唧唧咨咨声不已。
自叹今朝初得闻,始知孤负*生耳。唯忧赵璧白发生,
老死人间无此声。远方士,尔听五弦信为美,
吾闻正始之音不如是。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庙歌。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
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篇》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菜根谭·概论》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增广贤文·上集》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荀子·乐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经·第二章》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史记·七十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菜根谭·概论》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
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庄子·内篇·人间世》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帝纪·第一章》
东风恶,欢情薄。——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楚一·江乙为魏使于楚》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增广贤文·上集》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小窗幽记·集灵篇》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素书·安礼》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格言联璧·接物类》
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三略·下略》
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史记七十列传·吴王濞列传》
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荀子·性恶》
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将苑·卷一·知人性》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汉书·传·董仲舒传》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菜根谭·概论》
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菜根谭·概论》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尚书·周书·泰誓》
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后汉书·列传·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言吾善者,不足为喜;道吾恶者,不足为怒。——《警世通言·卷四》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淮南子·说山训》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菜根谭·概论》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朱子家训·全文》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格言联璧·接物类》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格言联璧·持躬类》
天有阴阳风雨晦明之气,人有喜怒哀 乐好恶之情。——《隋书·志·卷二十九》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论衡·卷二十·佚文篇》
善化不足,恶化有余。——《增广贤文·上集》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盼来早与来迟。——《增广贤文·上集》
从善如顺流,去恶如探汤。——《晋书·列传·第五十七章》
*见善则安于为 善,*见恶则安于为恶。——《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三十九》
见善思齐,足以扬名不朽;闻恶能改,庶得免乎大过。——《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盼来早与来迟。——《增广贤文》
史以明善恶,示训戒。——王守仁《传*录》
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之理,则善恶之机,真妄之辨,不能自觉,任情恣意。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王守仁《传*录》
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苏轼《三槐堂铭》
善恶有惩劝,刚柔无吐茹。——白居易《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今人咏古书,善恶宜自分。——孟郊《秋怀十五首》
无是非之别,无善恶之异。——阮籍《大人先生传》
古来尧孔与桀跖,善恶何补如今人。——卢仝《冬行三首》
当为感麟翁,善恶分锱铢。——苏轼《刘壮舆长官是是堂》
旷观伊古来,善恶常相倾。——*《告少年》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屈原《离骚》
休论身善恶,佛眼重金玉。——李覯《丐僧》
休论身善恶,佛眼重金玉。——李觏《丐僧》
实非吾心之不仁惠也,岂耻夫善恶之相纷。——元结《演兴四首·讼木魅》
顺性诲善恶,不离义与仁。——梅尧臣《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
所适昧善恶,几溺彼功利。——刘学箕《余少日不能持养志气所暴多矣迩来方喜问学之》
守谦寡欲,善善恶恶,不得不作。——贯休《续姚梁公坐右铭》
省与不省,善恶关系。——包恢《临江合皂李仲章以省轩求诗》
从今遇明代,善恶亦须论。——王建《寄崔列中丞》
正邪眸子见,善恶眉间分。——魏了翁《赠画工王三锡传神》
覆载无巨细,善恶皆生成。——欧阳修《和圣俞聚蚊》
酒到忘醇醨,客来无善恶。——苏籀《次韵范氏子园居即事三首·花开且复谢》
谁言三岁童,还能分善恶。——王建《励学》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经·第八章》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篇》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篇》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增广贤文·上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第一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史记·外戚世家》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经·第二章》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宣公二年》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八章》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菜根谭·概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戴圣《虽有嘉肴》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史记·佞幸列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德经·第七十九章》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生不解*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赠项斯》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帝纪·第一章》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佚名《伯牙绝弦》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篇》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楚一·江乙为魏使于楚》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孙子兵法·兵势篇》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小窗幽记·集灵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德经·第七十九章》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孙子兵法·军形篇》
上善若水。——佚名《老子·八章》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所好反自为祸。——《文子·卷四·符言》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素书·安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三字经·全文》
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三略·下略》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围炉夜话·第十五则》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白莲古诗词
古诗原文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真合 一作:端合)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翻译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注释解释
蘤(huā):“花”的古体字。
此花:指白莲。端合:真应该。端,一作“真”。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话。
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诗文赏析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白莲》这首诗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诗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别艳欺”便明显地指向人事。有不少人轻视乃至鄙弃素色的花卉,而专门喜欢那些妖艳的花朵。封建社会的上层社会也是这样,一些朴实无华,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妹忽视,被埋没,被欺凌,而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则往往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欣赏与重用。这句诗明显地指向了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诗的第二句就更明显了,瑶池是传说中的神仙世界,是无比高雅神圣的地方。诗人说白莲应该在这样的地方占据一个位置,这明显地是在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该在人类社会上得到自已应得到的地位。这里当然也不能排除诗人有自况的意思。可是,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使诗人感到愤怒,也使诗人感到悲哀,因此在此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塑造了在晓月清风之中即将凋谢的白莲这一形象,让人们注意,向人们提出了问题。这就又一次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社会,控诉封建统治者摧残与埋没人才。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对白莲的'吟咏,揭露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合理现象,为被埋没、被摧残的人才鸣不*,为他们发出呼呼的。这首诗诗主要运用象征的手法,议论与描写结合得十分巧妙,语言也通俗易懂,概括力强。
《白莲》一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这样的想象和描写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因为有诗的感觉和想象的诗人写诗,并不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牢骚,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总是感到了诗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写出可以打动人的真正的诗来。最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1.《寄题杜尊师白云庵琼秀亭·其二》宋朝
赵孟頫
琼山发天秀,珠泉表地灵。柔荑吐丹葩,乔林标绛英。酌醴吸冲和,汲涧漱甘清。石门开洞府,木龙走岩扃。清飙一时至,四座浮幽馨。阆风何必远,世尘空自冥。从游当有期,淹留…
2.《和王元渤留题松寿岩白云庵寄郑顾道二首·日影曈曨霁晓雰》宋朝
王之道
日影曈曨霁晓雰,几声幽鸟隔窗闻。谢安盍为苍生起,休恋青山卧白云。
3.《题白云庵》宋朝
柴随亨
荼策入禅扉,愁城酒解围。泥黄肥客屦,云淡护僧衣。心事溪相照,吟情雨带归。未盟泉石隐,林鹤背人飞。 …
4.《白云庵访张瑶星道士》清朝
孔尚任
淙淙历冷泉,乱石路频转。久之见白云,云中吠黄犬。篱门呼始开,此时主人膳。我入拜其床,倒屣意颇善。著书充屋梁,欲读从何展。数语发精微,所得已不浅。先生忧世肠,意…
5.《和白云庵七首·醒石》宋朝
黄庶
老僧拂拭待游者,云骨一片莓苔青。尘埃万事心若醉,到此不觉令人醒。
6.《小霁过枫木岭至白云庵雨作观刘子参新亭纹石留五宿刘云亭下石门石座似端州醉石遂有次作二首·其二》明朝
王夫之
三岁度岭行,薄言观世枢。壮心销流丸,林泉聊据梧。归心存醉石,取似在枌榆。江湖忧已亟,神尻梦可趋。漆吏称昔至,周臣怀旧都。流止互相笑,外身理不殊。委形凭大化,中…
7.《白云庵四首·山居常与白云俱》宋朝
逍遥子
山居常与白云俱,小筑东轩著药炉。消遣客魔须底物,竹间叶叶有灵符。
8.《宿友人白云庵三首·城里锹犹热》宋朝
释圆悟
城里锹犹热,山中寒已浓。紫檀时小炷,危坐听晨钟。
9.《度黄叶岭怀寄清凉白云庵》宋朝
贺铸
黄叶岭头黄叶飞,白云庵畔白云归。叶随游子终相失,云伴禅翁得所依。会解腰间斩马剑,肯寻江上钓鱼矶。焚香扫地双林下,愿赎今生种种非。
10.《宿白云庵》明朝
王猷定
寒镫寂照梦难成,但觉逢僧尚有情。关外客船喧野岸,枕边官马踏残更。两淮烽火人初静,千里星霜雁独征。为吊汉家辛苦月,夜深犹傍钓台明。
11.《白云庵》宋朝
刘克庄
太行以北海丰南,我与梁公各有惭。儿五十馀亲八十,可堪来宿白云庵。
12.《寄题杜尊师白云庵琼秀亭·其一》宋朝
赵孟頫
白云从何来,乃在计筹山。山中古仙伯,翱翔白云间。城市多嚣尘,山林幽且闲。结屋松竹里,开窗泉石边。清斋诵道德,焚香降神仙。俯仰皆自得,洗心游泰玄。税驾往从之,规买…
13.《和白云庵七首·明月台》宋朝
黄庶
老僧山中嫌月窄,夜夜独上高高台。四边不肯着闲树,故要满坐清光来。
14.《宿友人白云庵三首·不到岁时久》宋朝
释圆悟
不到岁时久,生来人事疏。扫云僧亦去,谁伴主翁居。
15.《和王元渤留题松寿岩白云庵寄郑顾道二首·流水泠泠浸稻田》宋朝
王之道
流水泠泠浸稻田,岩耕应费买山钱。风梢雨盖摩霄汉,个里高人即地仙。
16.《癸已元日左素公邹大系期同刘子参过白云庵茶话二首·其二》明朝
王夫之
昨夜梅边约,春情悄不禁。刀环光阵阵,佛火照心心。箕颍徐生拙,江湖魏子深。南阳凭羽翼,恩泽放山林。
17.《宿钟山白云庵》清朝
朱福田
晴看日向海中出,雨觉云从足底生。唤起江城六朝梦,天风吹下木鱼声。
白露节气的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露节气的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秋风白露晞,从是尔啼时。——刘禹锡《鶗鴂吟》
2.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李贺《五粒小松歌》
3.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杜甫《初月》
4.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5.衣裳判白露,鞍马信清秋。——杜甫《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6.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陶渊明《闲情赋》
7.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马戴《灞上秋居》
8.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王昌龄《长信怨》
9.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李白《秋思》
10.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李白《古风其五十二·青春流惊湍》
11.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13.古树苍烟断,虚亭白露寒。——陈子昂《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
14.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陈子昂《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15.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李白《秋夕旅怀》
16.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17.白露苍苍抱枝宿。不知何事守空山,万壑千峰自愁独。——刘长卿《山鸲鹆歌》
18.是时白露三秋中,湖*月上天地空。——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19.行当白露时,眇视秋光里。——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20.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杜甫《佐还山后寄三首》
21.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杜甫《得家书》
22.清霜入晓鬓,白露生衣巾。——李白《赠崔司户文昆季》
23.夕阳飘白露,树影扫青苔。——贾岛《泥阳馆》
24.苍梧多蟋蟀,白露湿江蓠。——贾岛《送郑长史之岭南》
25.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羊士谔《寄裴校书》
26.秋风白露沾人衣,壮心凋落夺颜色。——孟郊《出门行》
27.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白居易《新秋》
28.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29.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
30.河出鸟宿后,萤火白露中。——贾岛《就峰公宿》
31.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杜甫《解闷十二首》
32.未夜青岚入,先秋白露团。——白居易《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
33.秋分雷自合收声,白露明朝忽震霆。——楼钥《八月四日晚霹雳碎大柳木》
34.白露一旬后,秋分三日前。——曾丰《韩尚书南涧公之从弟德文为东广常*上幕丙寅·白露一旬后》
35.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涛水秋风惊。——江总《宛转歌》
36.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苏轼《九日黄楼作》
37.白露下百草,萧兰共雕悴。——韩愈《秋怀诗十一首》
38.北海朱旄落,东归白露生。——陈子昂《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
39.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李白《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赠孟浩然》
40.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李白《初月》
41.相如琴罢朱弦断,双燕巢分白露秋。——鱼玄机《左名场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
42.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李白《玉阶怨》
43.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44.白露时先降,清川思不穷。——高适《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45.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高适《送别》
46.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47.白露满田风袅袅,千声万声鹖鸟鸣。——张籍《秋夜长》
48.白露鸣蛩急,晴天度雁疏。——温庭筠《登卢氏台》
49.红霞似绮河如带,白露团珠菊散金。——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楼》
关于善恶黑白的古诗词
辨黑白明善恶的古诗
有句说善恶的古诗词
善恶结果的古诗词
对善恶描述的古诗词
描写善恶的古诗词集锦
黑白颠倒的古诗词
善恶说说
人性的善恶古诗
明辨善恶的古诗
善恶短句
善恶句子
善恶终有报的古诗
含有黑白两字的古诗词
古诗词加画的图片黑白
善恶语录
善恶名言
关于善恶的诗句
善恶有报的句子
有关善恶的句子
古诗词的黑白装饰画
有关善恶的名言
描写善恶的古诗句
关于善恶的名言
关于善恶的说说
关于善恶的句子
描述黑白分明的古诗词
形容善恶有报的古诗句
有黑白的古诗
善恶一念间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