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诗五首其二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论诗五首其二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论诗五首其二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论诗五首其二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论诗五首》原文及翻译
《论诗五首》是清代诗人赵翼所做的五首组诗。此组诗为七言绝句,诗歌语言浅*,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卓越见解。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论诗五首》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论诗五首
清代:赵翼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译文
其一
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的运动发展,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
即使能预支五百年的新意作,到了一千年又觉得陈旧了。
其二
李白和杜甫的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但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其三
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错互见,深浅不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时也五花八门。这时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
如果自己见识低下,就像矮人看戏似的,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对戏的好坏心中没有定数,只是随声附和罢了。
注释
只眼:独到的见解,眼力出众。
艺苑:艺坛,艺术领域。
雌黄:即鸡冠石,黄赤色,可作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后用信口雌黄喻随口乱说。
论诗五首·其二
赵翼〔清代〕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流传至今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历史上每一朝代都会有有才华的人出现,各自开创一代新风,领导诗坛几百年。
注释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才人:有才情的人。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风骚”注解
风骚: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史上,“风骚”是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的并称。而“风骚”传统则是在《诗经》和《楚辞》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
所谓的“风”诗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现实主义的精神。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国风》中的民歌和二雅中的卿士大夫政治讽喻诗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在内容上,它们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它们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怀,反映现实。而这也就是“风”诗传统,即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后世文学中继承发展了“风”诗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主要有:两汉乐府民歌、建安曹魏时代的文人诗歌、北朝民歌、唐代杜甫的“诗史”作品、中唐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宋代以王禹偁作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诗歌、金元之际元好问的诗歌等。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虽然不是诗歌,但是也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
所谓的“骚”诗传统则是充满激情和幻想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积极浪漫主义的原则是“力图加强人的生活意志,在他的心中唤起他对现实和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诗人屈原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集中地体现了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这表现在《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在内容上,《离骚》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以及他对进步理想九死不悔的孜孜追求。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本质。在艺术手法上,屈原一方面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来构成一个奇特的神话世界,借此表现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上天入地地求索以及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还礼利用发展了民歌的比兴手法创作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以此来象征他与楚国腐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与假恶丑之间的斗争。《离骚》这种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表现作者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特征,也就是“骚”诗传统,即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主要特征。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也在后世薪火相传,汉代的辞赋家贾谊、建安时代的曹植、正始时期的阮籍、两晋六朝时的左思、鲍照、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李贺以至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明清的小说家吴承恩、蒲松龄,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
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赏析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论诗》古诗赏析与翻译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诗》古诗赏析与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诗》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赏析】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赏析二】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清代由于大兴*,读书人不敢褒贬时政,就大量研究起古文化来。因此,读书人作诗复古成风。针对此现状,著名史学家、诗论理论家赵翼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如果一味抱残守缺,厚古薄今,那么永远只能是裹足不前。
此诗就体现了他的这一观点。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诗人认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而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一味推崇古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他的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时称“江左三大家”。诗风情晰畅达,论诗主张“独创”,反对摹拟。著有《瓯北诗集》、《瓯北诗话》。赵翼更长于史学,代表作《廿二史札记》与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列为史学三大名著。
而随着*滚滚向前,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经过唐朝的黄金年代,逐渐开始走下坡路,虽然历朝历代也不乏一些名垂青史的大诗人,但再难重现唐诗的盛况。这也让李杜的文学地位无限被拔高,后世文人鲜有质疑者。不过到了清代,却有一位大胆诗人公然叫板李白杜甫,还写了首狂傲之作以抒己见。那么他的叫板有道理吗?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首诗一探究竟。
《论诗五首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赵翼。在清代文坛他也是响当当的一位人物,和袁枚、张问陶并称为清代性灵派三大家。关于赵翼还有一件趣事,在科举考试的时候他的文章是几位阅卷考官最为看好的,本有望成为状元。不过当这些考卷送到乾隆皇帝面前时,乾隆皇帝一看第一卷的赵翼是江南人,第二卷的胡高望是浙江人,第三卷的王杰是陕西人。
于是便问了问阅卷大臣,自开朝以来陕西是否出过状元。得到否定答复的乾隆皇帝便将第一卷和第三卷的顺序作了调换,让原本应该高中状元的赵翼成了探花,而他给出的理由是,赵翼的文章是没问题的,但自古江浙多状元,少一个也没什么,但陕西一个也没有,给个状元也是应该的。虽然赵翼因此错过了状元之位,但这件事也让他声名鹊起。
我们从这个历史故事中不难发现,赵翼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所以他叫板李白杜甫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有他的道理所在。我们不妨从这首诗中找找答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这两句首先认可了李杜诗篇广为流传的事实,但却质疑这些诗篇已经不新鲜。相信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两句诗,都会觉得这个人太过狂傲,竟然质疑李杜的诗篇,但是细细品读我们就能发现,他并不是信口开河。李杜诗篇虽然口口相传,但是经历了那么多朝代的更迭,确实很难再给后世之人新鲜感。否则也不会有唐诗之后,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大行其道。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年代都会有诗歌大家出现,但是他们最多也就影响几百年。诗歌始终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在诗歌的创作上也应该推陈出新,而不是墨守成规。这两句流传到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尤其是“江山代有才人出”这7字更是成了网红诗句。
其实我们仔细品读赵翼这首诗会发现,他并不是叫板李杜,而是在阐述他对于诗歌的主张和看法。他认为诗歌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不能一味地推崇古人模仿古人,应该是在他们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写出契合于这个时代的诗歌作品。而诗歌其实也就是在这样的推陈出新中逐步发展的。
其实赵翼的这种主张其实不单单适用于诗歌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同样适用。就像齐白石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其实说到底和赵翼这首诗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管是诗歌还是绘画,它们的创作如果只是停留在单纯的模仿阶段,那基本上是钻进了死胡同,想要有出路,只有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变化,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而且赵翼主张的推陈出新,也并不是意味着对于那些传统的东西全盘否定,抵触不学*。就像他虽然说着“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但他自己却是遍阅前人经典作品,积淀了深厚的文学涵养,这才敢于论诗。所谓的“推陈出新”,首先要了解“陈”,才有可能“推陈”。
赵翼这首诗虽然狂,但却写得在理,所以问世200多年来也是备受推崇。很多文化人都受到了启迪,放弃了对前人一味地模仿。对于赵翼的诗歌主张和他的这首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二十五首思乡的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十五首思乡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迭峰远眺
听得秋声忆故乡,迭峰远眺尽苍茫。
寒来暑往凄蝉噎,风逐云飞落叶殇。
岁月如流疏屈指,人生无奈百回肠。
一壶夜醉慰寥寂,默许孤灯陪客床。
(二)几蓑烟雨
几蓑烟雨落莲塘,听得秋声忆故乡。
夜泊枫桥人是客,朝辞溆浦水犹凉。
前途莫问谁知己,足下分明有短长。
迟暮满怀萦旧梦,归根时节鬓敷霜。
(三)雁影依稀
雁影依稀关塞远,空山净野谷屯仓。
感怀枯草衰蛩唱,听得秋声忆故乡。
客店玉箫吹长夜,离人鸳梦绕孤床。
举头望月惜云掩,不见银河乌鹊忙。
(四)闲江印月
闲江印月叹无常,鬓白当休退弁裳。
高处抑扬寒不胜,蜗庐吟咏曲犹伤。
且循旧路飘征袖,听得秋声忆故乡。
淡泊红尘心入静,随波逐浪亦徜徉。
(五)一曲阳关
一曲阳关起旧疆,几多岁月几曾霜。
灞桥折柳三杯暖,塞外鸣笳四野凉。
元二安西思邑雨,昭君漠北梦宫墙。
远空离雁叫凄唳,听得秋声忆故乡。
1、《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4、《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论诗译文
论诗为清代学者赵翼的组诗名,这组诗为七言绝句,借议论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一些观点。是诗人为批驳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诗必称古”“厚古薄今”的观点而创作的。以下的论诗译文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欢迎阅读借鉴。
论诗
赵翼 (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作者介绍】
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
【鉴赏】
赏析一:
赵翼在《瓯北诗话》中对李杜的评价是很高的,而且此诗中也没有对李杜的不敬意,只是诗歌要创新,而且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诗人,不能因为有了李杜,诗歌便不再发展,只能是不断发展,才能不断创新。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文中更体现出了大家常说的一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赏析二: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作为史学家的赵翼在史学上的成就应该是高于其诗的,自45岁因官员弹劾回常州后,潜心读书作文,再不与官场沾边。起初为防懈怠,“日唯手一篇”,数年累积,这类笔记文章竟达40余卷,内容分14类,其中以论史学、论艺文、论风俗等为其精华,定书名《陔余丛考》。此后数十年,在《陔余丛考》论史部分的基础上,最终发展扩充成被誉为*史学必读书的巨著《廿二史札记》。由于书中已把《旧唐书》、《旧五代史》罗织在内,实际为廿四史。他单批阅廿四史就3200卷,加上正文和夹注中引用的稗史笔记4000多种,工作量浩瀚,从40多岁动笔,到1796年方完成,此时他已是七旬老翁。这部著作在清中期与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等史著齐名,因而三人被后世公认为乾嘉时期史学三大家。
论诗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
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
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论诗原文及翻译
赵翼,清初诗人、著名史学家,下面还是小编收集他的作品《论诗》的原文与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诗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诗》其一 赵翼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白话译文
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的运动发展,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
即使能预支五百年的新意作诗,到了一千年又觉得陈旧了。
鉴赏
说明存在决定意识。人们只有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止的眼光去看事物,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写出有时代气息有新意的好诗来。大自然是在不断变化和进步着的,“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这句诗则表达了世界上欣欣向荣,人才辈出的大好景象。
《论诗》其二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白话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如今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名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鉴赏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写作特点
诗歌语言浅*,直抒胸臆,作者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为例,评价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成就。接着笔锋一转,发表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卓越见解:随着时代发展,诗歌创作也要推陈出新,不能停滞不前。每个朝代都会有新人涌现,发展、创作是作者论诗的核心与灵魂。
作者简介
赵翼(1727~1814)清初诗人、著名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著有《瓯北诗钞》、《廿二史札记》。其中,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五言的古诗句
1、《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枫叶落纷纷。
2、《渡汉江》
唐·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4、《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5、《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6、《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7、《秋夜寄邱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8、《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9、《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0、《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1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2、《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愿对您有所启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并时常温*,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古诗元旦原文,请您欣赏。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论语公冶长第五》,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论语公冶长第五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俐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译文】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文】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17、子曰:晏*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孔子说:晏*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久了,别人仍然尊敬他。
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藏龟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译文】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2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译文】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译文】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来,有不少作者敢于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在黑板上,恭请大家评论。这个很好,我表示以十分的赞成。但是我想对大家说,我们要用怎么样的态度,去评论各位作者的作品呢?首先我们要做到,以作品为主,公*待人,不能以人为主来看待作品。我经过调查发现,当今的诗歌作品,大可分为出于上、中、下三个阶层人物之手。这些诗歌,经我仔细阅读下来,总感觉文凭与文凭之间,相反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问题就出在编辑注重于作者颜面上的关系。我是一个下层人物作者,凭着*时的良心,也不敢妄对任何一个人的作品,作些惹人笑话或忌恨的指出。只因本人之作,有幸得到有关文人雅士的好评,才权且授命我参与编务之事的。这样一来,我不得不勉强答应为之。由来虚心作事,少不得尽忠职守的我,遇到很多难题无法处理,故鼓足了勇气,把自己的作品也展现出来供大家评论。不料,效益果然不错;致使我在某些方面的思维更清晰了很多。如果说,我是一个上层人物,既不懂诗,又想效李杜留名千古,任意写出几句大套话,东扯西拉拼凑起来充之以诗,别人也会碍于我的颜面,来一个假奉承,恭维几句。说不定我也会是那翩翩然,乐不可支的样子呢!殊不知这样的作品,跟自己的愿望,恰是南辕北辙。莫说留名千古,就连遗臭万年都没那个福分。而直接是把自己的才华授人以笑柄呢!当然,这种现象,昆明读书会是没发现的;而且,好在读书会也没有我举列的上层人物,但中层人物还是有几个的,他们跟我提的就有着天壤之别了。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力度很强,且吸取他人的意见时是那样的虚心。我虽然在这里说事,恐我也难有他们的那种精神。我知道,他们就是我要学*的榜样。
我们的会长刘发义先生,不惜财力为我们兴起这个活动场所,其目的,也就是希望我们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使昆明读书会的成员互动起来,能提高文化修养和写作水*。对于互动交流的这一项办法,要肯定它是其中必不可小觑的一种动力。
要说我们怎样去品评,该作者展示在黑板上的作品,我则有一点心得。那就是沉思默吟几遍,看能不能悟出它的趣味,和写意何在。因为人各有思,只有把自己确切的判断力向作者核实无误后,方可评得出优劣来。其作究竟好在哪,次在哪,错在哪,且*仄合律与否,娓娓述说开来才是。因为别人的作品,也一样是用心血写出来的。不知者无话可说,可我是太清楚不过,真是辛苦之极。一个题目到手,心情好者,来得一句,欲把之成诗,麻烦来了。怎么办!将这句诗千吟万咏才生出下一句来。这样又累起第一句,一遍又一遍地低声吟诵,看能不能生出第三句来。就这样按*仄音律一直累读累诵。成篇后,舒了一口气,又隔时隔日细细咀嚼,慢慢吟哦。总之,不知要修改多少次,直至一气贯通,内容满足,有气魄,有情感,且音韵铿锵为止。就凭这些精神,就是我敬重他人,和知其辛苦的缘故。至于别人为我提出来的意见我是会考虑的;不过,*在我。如有人认为行不通时,我便放弃发表的希望,这是我自己的风格。也敢说各位作者,也应有这点自信。其互动学*的意义,就是在于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切忌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指示;又更不能不考虑别人的指出,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有所进步。我们大家共勉吧!
作者:白头翁
论诗五首其二的古诗
论诗其二的古诗
论诗五首其二清赵翼的古诗注音
五二班口号
五二运动会口号
五二班口号大全
论诗的古诗视频
论诗与古诗的区别
五二班押韵口号
五二班运动会口号
论诗古诗的停顿
论诗古诗的讲解
五二班班级口号
古诗的古诗论诗
论诗三十首的古诗
论诗的古诗就下一首
神评论诗句
赵翼的论诗古诗视频
论诗其六清赵翼的古诗
古诗词论诗的朗读
古诗论诗的教学设计
评论诗词的句子
孔子论诗的句子
李白的论诗古诗拼音标注版
古诗论诗的中心思想
论诗戴复古的古诗文阅读
论语二的古诗
论诗中表达创作贵在创新的诗句
论语其二的古诗
论语十二则的古诗
描写夏天雨夜的诗句
描写老同学情谊的诗句
描写悬崖陡的诗句
描写假山的好词好句
描写星星的拟人句
描写冬泳的诗句
描写山村景色的诗句
描写报效祖国的诗句
描写詹天佑的诗句
描写银杏叶的好词好句
描写书的比喻句
描写火龙果的好词好句
描写美食的诗句名句
描写*淡爱情的诗句
描写勤奋的名言警句
描写秋天离别的诗句
描写黄姚古镇的诗句
描写景色好的诗句
描写负心人的诗句
描写爱情的美好诗句
描写长白山天池的诗句
描写蚂蚱的诗句
描写心烦失眠的诗句
描写春风的古诗佳句
描写夜深人静的诗句
描写黄河的好词好句
描写渔民打鱼的诗句
描写秋天花朵的诗句
描写阳光的句段
描写天津海河的诗句
关于描写动物的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