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的古诗大全

关于黄牛的古诗大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黄牛的古诗大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黄牛的古诗大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黄牛的古诗大全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9) 语录(2k+) 说说(2) 名言(527) 诗词(259) 祝福(1k+) 心语(54)

  • 关于黄牛峡的诗句

  • 烟外黄牛峡,云中白帝城。——赵孟*《巫山一段云·翠屏峰》

    白帝城头烽火急,黄牛峡里战旗殷。——边贡《留别诸友联句二首·其二》

    地入黄牛峡,江连白帝城。——谢榛《送吕试官宗夔入蜀》

    落日黄牛峡,秋风白帝城。——赵秉文《仿老杜无家》

    昔泝黄牛峡,曾经白鹭洲。——陆游《王成之给事挽歌辞·昔泝黄牛峡》

    我去黄牛峡,遥愁白帝猿。——李白《留别龚处士》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祠。——杜甫《奉使崔都水翁下峡》

    青女霜枫重,黄牛峡水喧。——杜甫《东屯月夜》

    永无金马门边梦,岂有黄牛峡里滩。——方回《孚舟亭新成赋十绝·南北东西四面看》

    神女庙前秋月明,黄牛峡里暮猿声。——陆游《三峡歌·神女庙前秋月明》

    闻上巴江峡,黄牛峡最迟。——徐祯卿《送范静之迁威州·闻上巴江峡》

    柁工鸣板避漩涡,橹声摇上黄牛峡。——孙蕡《次归州》

    黄牛峡口经新岁,白玉京中梦旧游。——欧阳修《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江声直下黄牛峡,河势遥分白马津。——韩元吉《次韵子云盱眙道中三首·桑间无褐半饥人》

    出入黄牛峡,江声书夜腾。——张孝忠《过峡》

    波撼黄牛峡,天连*关。——郑善夫《送林以乘谪夷陵二首·其二》

    凄风夜雨黄牛峡,爱日寒云白狗岍。——邓深《即事六绝·凄风夜雨黄牛峡》

    送风使过黄牛峡,不问瞿塘滟澦堆。——释慧空《颂古·大食波斯饮百杯》

    滩下黄牛峡,江回白鹭沙。——陆深《送顾颐斋进表》

    黄牛峡口滩声急,楚女传芭水庙秋。——陈旅《申屠子迪为山南宪掾白部使者毁夷陵曹操庙》

    昔年沈没黄牛峡,今日漂零季子家。——吴俨《士修惠左传一部已为峡水所坏后加装潢又几为风雨所漂因成一绝》

    黄牛峡口不曾来,亦有巴人建祠宇。——成廷圭《延祐三年东*申屠先生掾山南宪司行部夷陵毁曹操祠为孔子庙歌颂赋论者夥矣后四十年余亦赋一首》

    君不见东南群盗方驰突,黄牛峡西更仓卒。——*《鬼首法刀歌》

    白帝城边春草生,黄牛峡里水波清。——何公《绝句》

    猿啼谩想黄牛峡,凤去空传白鹭洲。——陆佃《依韵和毅夫即事五首·其五》

    黄牛峡简介

    黄牛岩 在漓江西岸,磨盘山南,与碧崖隔江相峙,距桂林约30千米。峡上多奇石,如碧莲、狮虎、蝙蝠、黄牛群,因得名。漓江清流至此,急转90度大弯,水流分为二,拍击3个洲渚,滚滚南去,民谣谓“九牛对三洲,河水两连流;五马拦江过,双狮滚绣球”。

    [阅读全文]...

2021-12-30 12:55:44
  • 用老黄牛造句,用老黄牛写一句话

  • 经典
  • 1、一天,牛郎的老黄牛对他说:“天上的织女要来河里洗澡,你把她的衣服拿走,她就能做你的妻子。”

    2、这名男孩国有老黄牛。

    3、也有吃苦在前、勤勤恳恳、数十年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4、他是我们单位典型的老黄牛。

    5、一天,杰克牵着他的老黄牛区集市,他想把牛卖了买些食物。

    6、我在春天和夏天,割了青草,或劈了高粱叶,背到二大爷家里,喂他的老黄牛。

    7、我们要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8、一对小儿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

    9、乡村里还有*整的稻田,老黄牛在田里干活。这黄牛虽然没有荷兰牧场的黑白花牛漂亮,但是它却很勤劳,和家乡里的人一样。

    10、严格要求自己,公公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默默无闻奉献,集中体现了一个地税干部爱岗敬业、甘愿奉献的“老黄牛”精神,向全社会展示了一名执法人员廉洁为民、公正执法的“铁税官”形象,是新时期基层地税干部的优秀代表,

    11、有一天,老黄牛是死于告诉牛仔,他应该保持他的隐藏的紧急用途。

    12、去往博乐市第二中学的巴士上,昂熙大哥哥给羽晨和昀玲介绍了“老黄牛”的历史典故

    13、他像一头人民的老黄牛,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默默地跋涉在那“满山黑石头,遍地黄土岗”的100多*方公里的邮路上。

    14、第二天,二小见老黄牛死了,不吃也不喝,手摸着它光啼哭。

    15、———人民警察的天职”报告会,利用当地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了“山城警魂”专栏,宣传了30多名老黄牛式的敬业爱岗好民警的动人事迹。

    16、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滴滴汗水洒落在绿绿的原野上

    17、说实话,机关枪我不在乎,这个‘老黄牛’①我倒真有点心跳得慌!

    18、青年农民情急无路,就从一个高坎上跳了下去,跌得眼冒金星,抬头一看,黄牛正在坎下的士壕里,腹下正有一只紫红皮毛的小牛犊橛看尻子在吮奶,老黄牛悠然舔看牛犊。

    19、要发扬老黄牛精神,在落实上下功夫。

    20、也许有人会说,高树槐好是好,但是他的“老黄牛”精神太“传统”了,缺少现代意识。

    21、于是,唐三将爸妈包在被子里,安放到老黄牛背上,带着一袋嫂嫂烙的麦饼,往深山老林里找独角犀牛坟地去了。

    22、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坚持原则,身先士卒,被称为忘我的“老黄牛”。

    23、他们家只有一头老黄牛。

    24、一个是“老黄牛”,一个是“九头鸟”,一对巧搭档。

    25、蒙城县发展了一大批类似郑小庄的养牛典型,全县农民纯收入的三成来自老黄牛,被誉为“全国养牛第一大县”。

    26、协会副*、著名书法家佟韦等一行5人深入总参某部偏僻军营,为一批立足本职、奉献深山、奉献基层的“军中老黄牛”题字。

    27、苹果树下的老黄牛一边乘凉一边吃草,仿佛回到了童年。

    28、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29、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天对着牛角发楞。

    30、党的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不能贪图享受,追求安逸,要讲实干、比贡献,甘当人民的老黄牛,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的生活。

    31、骂那个劳动模范老黄牛不善于讲话和交际,有口吃的毛病,思维反应迟钝,只认干活不看路;

    32、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

    33、这是一部为大银幕而生的纪录片,它使我们不得不进入由片中一头老黄牛所支配的生活节奏。

    34、苗让是全团公认的“老黄牛”,能吃苦、人厚道,但办事不太灵活。

    35、转年,许老汉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老黄牛还下了一头小牛犊。

    36、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在艺术的田野中辛勤地耕耘,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开拓,去追求。

    37、但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刺激物少,因美国谈判代表在显示韩国人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购买多少肉老黄牛统计看看。

    38、母亲是默默的老黄牛,忍辱负重,从不叫苦。

    39、专业军士李其梦,人称新时代的“老黄牛”。

    40、高扬属于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老黄牛”式的那种人,极不愿宣传自己,因此,在接受采访时,她对所做过的那些善举总是轻描淡写。

    41、讲团结首先要讲风格,讲奉献,讲责任,“老黄牛”越多,我们这个民族就越充满希望。

    42、看,老黄牛边拉车边朝我们笑呢!

    43、述她8岁那年如何勇敢地从城西换一趟车走到城东,我忽然想到,我8岁的时候独自翻过几座大山,把我养的一头老黄牛从深山里找回来,从此我不再羡慕丽娜。

    44、王老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大家称他是人民的老黄牛。

    45、童年中,岸上的那只老黄牛散漫的咀嚼夕阳,在村口母亲的叫唤声中,蹒跚着步履将夕阳下的剪影拉长。时过境迁,梦境与现实对视,我用一段韶光,苍老了一段年华。

    [阅读全文]...

2022-05-25 22:53:35
  • 黄牛滩文言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 古诗文
  • 黄牛滩文言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黄牛滩》选自《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黄牛滩文言文翻译注释和赏析,希望大家多多阅读!

      文言文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江水又东,经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俊俏,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嵌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翻译

      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本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迂回曲折,即使路上过了两夜,还能望见这东西。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步:古时长度单位)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注释

      (1)径:经过。

      (2)既:极,很。

      (3)信宿:连宿两夜,两个晚上。

      (4)信:再宿叫信,住两夜。

      (5)宿:停止,留住,住下。

      (6)纡:弯曲,绕弯。

      (7)负:背。

      (8)东:向东。

      (9)朝:早晨。

      (10)遥:歌谣。

      赏析

      1、歌谣中的三个“黄牛”分别指代什么?

      答:第一个和第三个“黄牛”指代“高崖间石”。第二个“黄牛”指代黄牛滩。

      2、本文文字围绕哪两个来写的'?

      答:作者在写南岸山石时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绘的?写出原文中的语句。本文文字围绕黄牛滩和南岸山石来写的。从形状(如人负刀牵牛)和颜色(人黑牛黄)两方面进行描绘。

      3、本段文字对奇形山石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增加文章趣味性,另外使人们对三峡的景物产生向往之情。

      4、篇末引用歌谣是为了说明文中的哪句话?

      答:为了说明“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

      5、作者写水抓住了什么特点?

      答:抓住了水流湍急这一特征。正面描写:“江湍纡回”,“水路纡深”。侧面描写:“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回望如一矣”。

      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阅读全文]...

2022-01-13 14:24:56
2022-07-26 05:41:25
  • 写黄河的古诗

  • 黄河
  • 写黄河的古诗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黄河的古诗,一起来看看吧。

      《过黄河》

      清口驿前初放船,长淮东下水如弦。

      劲催双橹渡河急,一夜狂风到海边。

      《黄河夜泊》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渡黄河》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咏史诗·黄河》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阅读全文]...

2022-06-22 06:57:44
  • 黄鹤楼的古诗

  • 黄鹤楼的古诗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黄鹤楼的古诗,欢迎阅读。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简介

      崔颢(hào)(约704—约754),汉族,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然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遂为口实。天宝十三年卒。有诗一卷,今行。(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

      他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现存诗仅四十几首。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

      原诗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七律约略的可分成前后两层,前四句讲仙人已去的寂寥,后四句说俗人眼下的惆怅。我只是说因这首诗传下来的神道的故事。唐人以后盛传此诗,认为它是七律的最优范式。其实这诗照七律的戒律来比对,它的拗句和重字都是大忌。无奈这个崔颢造境、造意上乃是大家能手,那付仙人乘鹤悠然不返的寂寥引起的失意和失落让你有道不清的感怀和情怀,你还能顾得上什么拗不拗啊?接下来的就是眼前晴川历历在目、芳草萋萋可见,更增添了仙人何在的悠思。于是,接踵而来的便是思仙引发的思乡之情,真真的烟波江上愁不断了。撇开后来李白评价的因素,你说这诗读了是不是要叫好?真正的好,好就好在它的意境之妙上。后来有了李白评价的传说,更使本是上品之优的诗篇优而优之了。照《唐才子传》的说法,崔颢诗成且提之于黄鹤楼上后,某次李白亦赴彼游,“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崔颢的这首诗竟然把个诗仙给羞走了,并且日后人人到此罢手,可见是诗之魅力!后人考证,认为这件事好象是想象杜撰而来。我们也就相信这个“考证”,姑且算为想象杜撰而来的吧。但有两点是真实的:其一,李白真的是游过黄鹤楼,有诗为证:“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且另有一首《望黄鹤楼》的五言十韵长律亦可为佐证。其二,李白真的是羡慕崔颢的此诗,因为李白的诗作中至少有两首七律是仿效《黄鹤楼》的。一首是《鹦鹉洲》,诗云“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另一首是《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想一下,李白为什么要仿崔颢的模式来这么两首呢?一定是他真的是羡慕已极,定要找个题材试试身手,于是就选中了“鹦鹉洲和凤凰台”这两个所在作诗题比划这么一把。结果如何呢?我想,这应该是两种评价,一个是李白自己,他一定认为,象崔颢那样写出来不成问题,更不成难题,崔的成功意境而已。我若有他种境界,会强于他的。所以李白的诗在其后的.时光中总是以意领先而必胜。外人的评价呢,觉得这李白之仿作实在是不如崔颢的好,应警告后代们,仿写为一大禁忌。但也总觉得这崔颢除此诗外它诗已真的不是绝佳了,哪能比之于李白呢?后来的不如李白,是崔颢傲了呢,还是灵感不常在了?其实,崔颢之一诗仅是瞬间一感的“偶悟”,李白之一生则是通达坦荡的“彻悟”,二人的区别不过如此。所以,我就想起僧道界常有的一种称之为“慧根”的说法,认为慧根是先天所赋,但经后天的修炼方可得到激发而生成慧智———这是我说的。我就琢磨这个慧智的生成条件:初生的孩子们彼此相差不多,应该说是都有着不错的慧根,余下来的问题就是以怎样的激发方式来出现慧智。宗教界的方法有二,一是专注式修炼,二是气功式修炼。前者在于静思凝思后的感悟生慧,后者在于沉思静守后的智慧升华。可能有人问,如此烦难,怎能修持,难道还要出家不成?非也!不知你留心过书、画家们的入态情形没有,那种专注与气功的静守是相差不多的,所以,他们在为书作画时就有灵感相伴,于是,不但是生灵感,且长寿。我们所说的来于慧根的慧智就是这种灵感,只不过气功下生发的慧智是个相对持续的过程,而专注于某事件生发的灵感是个短暂闪现的过程,区别仅此而已。到此大概算是说得清楚了,作任一种学问、写任一种东西,是要有慧智或灵感相伴的,有了这种东西才能出凡入圣,在为诗上才有可能达到李白、杜甫的那种境界,而在诗歌界具有此种内功的诗人,以序还应有王维、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陆游、辛弃疾、李清照,还可以加上元好问。所谓功夫在诗外,此为又一解。这种分析和理解贴不贴切、合不合理,还要靠读者自己的思索和领悟,就不再多絮叨了。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楼头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阳光,给人家的温暖。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诗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诗作的前两句民歌风味浓郁,景到言到,语如联珠;后两句则对仗工整,音律谐美,文采飞扬。特别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无穷之感。诗人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使得本篇的韵味和风骨跨上了同类诗作的最高峰巅。诗人的风采与秉性亦随诗篇的展开跃然纸上:他才华横溢,如晴川东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节,似芳草萋萋,峥嵘不已。没有自恋自迷之颓废,也无自私自利之狭隘,乡愁情怀的抒发也同样波澜壮阔、豪迈昂扬,不愧为是被后人推为唐朝七律诗中的第一佳作。

    [阅读全文]...

2021-12-04 05:23:56
  • 黄河的古诗

  • 黄河
  • 黄河的古诗

      1、《过黄河》

      明李东阳

      清口驿前初放船,长淮东下水如弦。

      劲催双橹渡河急,一夜狂风到海边。

      2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渡黄河》

      明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4 、《咏史诗黄河》

      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古诗原文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

      译文翻译

      不要把阿胶向黄河里倾倒,这里上天的意思难以明了。

      黄河能曲曲弯弯上通银河,刚从昆仑发源便不再清澈。

      高祖*定天下时宣誓好听,严君*占卜张骞乘槎上天。

      三千年后黄河才澄清一次,你又何必着急报告好消息。

      注释解释

      莫把阿胶向此倾:语出庾信《哀江南赋》。阿胶,药名,据说将其投入浊水,可使浊水变清。

      解(jiě):能。

      通银汉:古人说黄河的上游叫通天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连。银汉,银河。

      应须曲:双关语,既是说黄河的曲曲弯弯上通天河,也是说人们只有逢迎拍马不走正道,才能混进朝廷,谋取高位。汉代民谣有“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即是此意。

      出昆仑:先秦人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至张骞上考河源才知不是。这里仍是姑妄言之。

      高祖誓功衣带小:典出《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汉高祖*定天下,分封群臣时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意思是无论今后出现什么事情,你们的领地也将世世代代传下去。与汉乐府中的所谓“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意思相同。

      仙人占斗:意指*把持朝政。占斗,指严君*观测星象。

      客槎(chá):指张骞乘槎上天。槎,木筏。

      三千年:旧说黄河五百年清一次,河清是圣人出现、天下太*的征兆。

      创作背景

      罗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中小地主家庭,在讲求出身门第、奥援引托、贿赂趋奉的科举制度下,他摆脱不了“十试不第”的命运,故而其诗歌颇多感时伤事、讽刺怒张之作,《黄河》即为其抒泄心中愤懑不*之气的杰作。

    [阅读全文]...

2022-03-07 12:44:34
  • 渡黄河古诗

  • 黄河
  • 渡黄河古诗

      古诗原文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译文翻译

      常听说银河倒泻,这事真假难辨,如今见到的黄河,一下子浊浪掀天。

      人世间的风波,不知比这险恶多少,可人们反说,险途只在这黄河中间。

      注释解释

      倒泻银河:银河里的水倾倒下来。

      须臾:一下子。

      翻说:反而说。

      创作背景

      宋琬曾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为族人诬告他与起义军首领于七有联系,被满门抄系,槛车押赴北京。三年后才出狱,又放废了八年。在这期间,他对于人情的反复,世途的险恶,有深刻的体会。此诗即写于宋琬释归之后,他晚年遭到人生大挫折,故亦借渡黄河而慷慨悲歌。

      诗文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将黄河的浊浪排天,以天上盼银河倒泻陪衬,极力描写它的险恶。说人们一旦来到那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黄河岸边时,就不免被它那“倒泻银河”的神秘传说吓住。对这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人,诗人是非常蔑视的。自然,横渡黄河是有一定危险的,但也只不过是承受“须臾”的“掀天浊浪”而已。在永恒的时间和空同里,人的生命也正如激流险峰中的一叶小舟:当生活的巨浪铺天盖地砸下来时,没人能够事先预见,也没人能知道这灾难会延续到何时。宋琬曾是位少有方名的诗人,早年便高中进士,为官时也颇多惠政,深得人民爱戴。却不想被人诬陷,以至于“立逮下狱”,“并系妻子”,在拘囚的.三年中,又险遭不测之祸。这就难怪他会借“渡黄河”之题,发出“人间更有风涛险”的沉重叹息了。

      后两句写黄河汹涌奔腾,古人不知其发源地,认为是天上的银河倒翻下来的,故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说。它有掀天的浪涛,但是要渡过去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惊涛骇浪的风险很短暂,一般都能渡过。真正的风险却是在人间。一般人在险恶的人间,*惯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豺狼横行、暗无天日、伤天害理、良心灭绝的生活,还不曾觉察到它的险恶,反而说黄河的险风恶浪才是最可怕的,不敢渡过。

      宋琬认为诗人处穷困之境,心怀“幽忧”之情,自易“悲歌慷慨”。(《董阆石诗序》)黄河本是自然界之险途,但无论其“倒泻银河”也好,“掀天浊浪”也罢,在诗人眼中,与人生道路之充满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相比,都微不足道。诗人以反衬的手法极写其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十分深刻,含感时伤世之情,发穷愁孤愤之音,诗格老成,笔力劲健,可见其诗风之一个侧面。

    [阅读全文]...

2022-06-19 04:31:57
当前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