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所有古诗原文

关于李白的所有古诗原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白的所有古诗原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白的所有古诗原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白的所有古诗原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32) 说说(36) 名言(9) 诗词(3k+) 祝福(14) 心语(861)

  • 李白《古朗月行》全诗原文

  • 李白
  • 李白《古朗月行》全诗原文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古朗月行》全诗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朗月行》为乐府旧题,鲍照有此题诗。诗前半回忆幼时观月之印象,运用丰富想象及神话传说构成瑰丽诗境,纯用童稚口吻,清浅真率。后半写月蚀,仍用神话传说,以蟾蜍蚀影喻指朝中奸佞,希望有后羿般的人射落九乌,廓清天下。意境含蓄。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于《杂曲歌辞》。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所以称《古朗月行》。这首诗共有十六句,这里只节选开头八句,这八句意思可以独立成篇,适合少年儿童阅读背诵。

      在这首小诗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全诗】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

      ①瑶台: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②仙人二句:古代传说月亮中有仙子和桂树,月初生时只见仙人两足,变圆后才能见仙人和桂树全形,见《太*御览》卷四引虞喜《安天论》。何:一作“作”。团团:圆形貌。

      ③白兔二句:传说月亮中有白兔捣药。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与谁:一作“谁与”。

      ④蟾蜍:《淮南子·精神训》:“月中有蟾蜍。”高诱注:“蟾蜍:虾蟆也。”传说月中蟾蜍食月造成月蚀。圆形,指月。

      ⑤此句谓月在夜间已是残月。大明《文选》卷十二木华《海赋》:“大明摝辔于金枢之穴。”李善注:“言月将夕也。大明,月也。”

      ⑥此句谓上古时后羿曾射落九个太阳。古代传说唐尧时十个太阳并出,草木焦枯。尧令羿射落九个太阳,其中的三足乌都被射死,羽毛纷纷掉下。后人就把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⑦此句谓月亮遭遇如此灾难,失去了光彩。**:指月亮。张衡《灵宪》:“月者,**之宗。”沦惑:灾难,蒙蔽。

      ⑧去去:催人速去之词。

      ⑨二句为月被蚀而忧伤。凄怆:一作“侧怆”。

      【赏析】

      这首诗前八句以朴素纯真的笔触描绘了童年的美好记忆,写得那么明白畅晓而又自然,一串瑰丽奇特的传说,构筑了一个优美神奇、玲珑剔透的神话世界,一个个稚气的疑问,把一个孩童对月亮的种种不解心理刻画得十分细致。五六两句形容月初升时逐渐明朗的情况。俗传月中有仙人与桂树,月初升时但见仙人的脚,渐明才能看到仙人与桂树全影。后八句写月蚀。“蟾蜍”二句,言月渐亏渐残。传说月中有蟾蜍(虾蟆)食月。大明即月。“羿昔”二句,言古代善射者羿,射落九个太阳,使天和人都免除灾难。“乌”指日。“**”二句,言月遭此劫难,失去光彩,已不能观赏。**指月。末二句写为月之被蚀而忧伤。这八句,前人以为有所讽刺,但寓意不明。

      想象的丰富与奇特是李白诗的重要艺术特色。在他的诗中,我们不仅常常看到他借助于神话和历史传说,构造幻想世界,还能看到他在现实生活的`常见事物中,以我之情夺物之情,驰骋想象,创造出人意表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形象。这首《古朗月行》可谓二者兼有。

      (“蟾蜍”句)暗指贵妃能惑主听。与《古风》中“蟾蜍薄太清”篇同意,但《古风》指武惠妃,此指杨贵妃,各有主意也。(沈德潜《唐诗别裁》)

      忧禄山将叛时作。月,后象;日,君象。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蜍蚀月明,以喻宫闱之盅惑,九乌无羿射,以见太阳之倾危,而究归诸**沦惑,则以明皇本英明之辟,若非沉溺色荒,何以安危乐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际,忧愤之词。萧士赟谓禄山叛后所作者,亦误。(陈沆《诗比兴笺》卷三)

      【鉴赏】

      诗的开头两句是说诗人幼年时分辨不清事物,见到清亮的圆月,想到家中白玉做的盘子跟它相像,就称它为白玉盘了。接着诗人又觉得对月亮称白玉盘不妥,白玉盘怎么会飞到空中去呢?因此又以为是王母娘娘的那面宝镜偷偷地飞出来在高高的云层里玩耍。这里一个“呼”字一个“疑”字准确地传达出儿童好奇和天真的心理。

      下面的四句诗中诗人又联想到古老的神话传说,并加以大胆的想像,再次向明月发问,表现出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点。

      这首小诗,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将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出了一个神奇瑰丽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

      【鉴赏要点】

      [1]名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比喻形象生动、新颖别致。

      [3]多引用神话故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阅读全文]...

2022-05-27 14:15:00
  • 李白入朝曲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李白
  • 李白入朝曲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入朝曲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入朝曲》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金陵控海浦,渌水带吴京。铙歌列骑吹,飒沓引公卿。

      槌钟速严妆,伐鼓启重城。天子凭玉几,剑履若云行。

      日出照万户,簪裾烂明星。朝罢沐浴闲,遨游阆风亭。

      济济双阙下,欢娱乐恩荣。

      作品赏析

      【注解】:

      宋国人素来不会辨认宝玉,鲁国人连本地人孔夫子都不尊重。

      我笑你呢,薛夫子,你为什么还到这两个地方游说呢?

      众口一致可以黄金消融,珍贵的白璧可向谁人推荐?

      现在梧桐下长满蒺藜,绿竹丛不结佳果。

      叫凤凰宿谁家,吃什么?只好与群鸡混在一起了。

      古有田子方可怜体衰的`老马,天下贫穷之士便投奔其门下。

      *原君家的蛾眉小妾辱笑跛脚人,*原君不予惩罚,他手下的宾客后来全部离他而去。

      后来*原君斩掉美人的首级,三千宾客又迅速回归*原君门下。

      *原君门客毛遂公在楚王面前挺剑陈述厉害,终于使楚国与赵国都生存了下来。

      孟尝君广收三教九流,他之所以能像狡兔三窟,全仗仰门客冯谖的计谋。

      信陵君听从门客侯生之言,终于夺得兵符,救了赵国。

      春申君不听门客朱英之计,终于被李园割去了脑袋,多么愚蠢。

      贤良的春秋四君子,正在黄泉里抚掌而笑呢。

      他们笑什么呢?笑谁呢?笑今人不尊重知识分子。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你静静地去吧,不必愤愤不*。

      现在已经没有古人的好风尚了,沙丘已经没有漂母了,谁肯为韩信一样的王孙供顿饭呢?

      入朝曲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朓

      原文: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译文

      江南有一块富饶美丽的地方,它曾经被很多帝王作为主要都城。

      弯弯的河道中有带着青苔的绿水流过,高峻的山峰中有红楼隐现。

      气势轩昂的屋脊夹着皇帝专用的道路,杨柳的柳荫盖住流经宫苑的河道。

      舒缓的笳声,轻而密的鼓声送着我坐的华丽车辆。

      我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功名利禄都可以得到。

      注释

      (1)金陵:东吴、东晋、刘宋都曾建都金陵,故称之为“帝王州“。金陵,又称建康、建业,今南京市。

      (2)逶迤:形容水流弯曲。带:环绕。

      (3)迢递:高峻巍峨貌。朱楼:红楼。

      (4)飞甍(蒙):凌空欲飞的屋脊。甍,屋脊。驰道: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

      (5)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崔豹《古今注》:“长安御沟谓之杨沟,谓植高杨于其上也。”

      (6)凝笳:舒缓的笳声。翼:送。高盖:高高的车盖。此指高车。

      (7)叠鼓:轻而密的鼓声。华辀(zhōu周):华丽的车辆。

      (8)“献纳”句:谓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献纳,建言以供采纳。云台,汉宫高台名。汉光武帝曾以南宫云台作为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遂用以借指朝廷。表,臣下向皇帝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阅读全文]...

2022-03-21 02:14:15
  • 玉壶吟李白古诗原文及赏析

  • 李白
  •   ——《玉壶吟》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

      【赏析】: 清代刘熙载论李白的诗说:“太白诗虽若升天乘云,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故放言实是法言。”(《艺概》卷二)所谓“不离本位”,就是指有一定的法度可寻,而不是任其横流,漫无边际。《玉壶吟》就是这样一首既有奔放的气势,又讲究法度的好诗。这首诗大约写于天宝三载(744)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全诗充满着郁勃不*之气。按气韵脉络而论,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共四句,主要写愤激的外在表现。开头两句居高临下,入手擒题,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他壮怀激烈,孤愤难*,象东晋王敦那样,敲击玉壶,诵吟曹操的名篇《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壮心”、“暮年”三个词都从曹诗中来,说明李白渴望建功立业,这一点正与曹操相同。但他想到,曹操一生毕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自己却至今未展素志,不觉悲从中来,愤气郁结。三杯浊酒,已压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剑而起,先是对着秋月,挥剑而舞,忽又高声吟咏,最后眼泪夺眶而出,涕泗涟涟。“忽然”两字把诗人心头不可自已的愤激之情写得十分传神。四句一气倾泻,至此已是盛极难继。兵家有所谓“以正合,以奇胜”的说法。这四句正面书愤,可说是“以正合”,下面别开一途,以流转之势写往事回忆,可说是“以奇胜”。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两句,如异峰突起,境界顿变。诗人一扫悲愤抑郁之气,而极写当初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隆遇。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可施展抱负,因此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输写忠才。“揄扬”两句具体描写了他在朝廷上的作为。前一句说的是“尊主”,是赞颂皇帝,后一句说的是“卑臣”,是嘲弄*。“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形象地写出了他受皇帝宠信的不同寻常。“飞龙马”是皇宫内六厩之一飞龙厩中的宝马。唐制:学士初入,例借飞龙马。但“数换飞龙马”,又赐珊瑚“白玉鞭”,则是超出常例的。以上六句字字从得意处着笔。“凤凰”两句写*步青云,“揄扬”两句写宏图初展,“朝天”两句写备受宠渥。得意之态,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人骋足笔力,极写昔日的腾踔飞扬,正是为了衬托时下的冷落可悲,故以下便作跌势。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东方朔被汉武帝视作滑稽弄臣,内心很苦闷,曾作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史记。滑稽列传》)*有“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晋王康琚《反招隐诗》)之语。李白引东方朔以自喻,又以谪仙自命,实是出于无奈。从无限得意,到大隐金门,这骤然突变,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世人不识”两句,郁郁之气,寄于言外,与开头四句的悲愤情状遥相接应。以上八句为第二段,通过正反相照,诗人暗示了在京横遭毁诬、备受打击的不幸。忠愤节气,负而未伸,这也许就是诗人所以要击壶舞剑、高咏涕涟的原因吧! 第三段四句写诗人自己坚贞傲岸的品格。“西施”两句是说自己执道若一,进退裕如,或笑或颦而处之皆宜,这种态度别人效之不得。辞气之间,隐隐流露出傲岸自信的个性特征。当然,诗人也很清楚他为什么不能施展宏图,因而对朝廷中那些妒贤害能之辈道:“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这两句化用《》旨趣,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有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的意思,蕴藉含蓄,寄慨遥深。 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说:“气本尚壮,亦忌锐逸。”(《谈艺录》)书愤之作如果一味逞雄使气,象灌夫骂座一般,便会流于粗野褊急一路。李白这首诗豪气纵横而不失之粗野,悲愤难*而不流于褊急。开头四句入手紧,起势高,抒写胸中愤激之状而不作悲酸语,故壮浪恣纵,如高山瀑流,奔泻而出,至第四句顿笔收住,如截奔马,文气陡然腾跃而起。第五句以“初”字回旋兜转,笔饱墨酣,以昂扬的格调极写得意,方以为有风云际会、鱼水顾合之美,笔势又急转直下,用“大隐金门”等语暗写遭谗之意。最后以蛾眉见妒作结,点明进谗之人,方恃宠贵盛,自己虽拂剑击壶,慷慨悲歌,终莫奈之何。诗笔擒纵结合,亦放亦收,波澜起伏,变化入神,文气浑灏流转,首尾呼应。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认为,一首好诗应该做到“气如良驷,驰而不轶”。(《谈艺灵》)李白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吴汝煜)

    [玉壶吟李白原文及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4-23 23:08:54
  • 《赠汪伦》李白古诗原文鉴赏及诗意赏析

  • 诗意,李白,阅读
  • 《赠汪伦》李白古诗原文鉴赏及诗意赏析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下面为大家带来了《赠汪伦》李白古诗原文鉴赏及诗意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鉴赏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阅读全文]...

2022-05-29 13:29:23
  • 咏萤火李白古诗译文(咏萤火古诗并翻译原文)

  • 李白
  • 每年七月开始,

    又到了萤火虫繁殖的季节,

    南京紫金山下的灵谷寺里,

    也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萤火盛会。

    ▲夜幕降临,沿着灵谷寺绿道慢慢往上走,在长达千米的静谧小道中,数以万计的萤火虫飞出草丛。图源/网络

    ▲那些从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古迹,在微光点点的灵动萤光下,也变得如仙境般,如梦似幻。图源/网络

    ▲萤火虫是一种小型甲虫,广东话称其为“打火虫”。因其尾部发荧光,又名夜光、景天等。图源/网络

    ▲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萤火虫约2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图源/网络

    ▲在我国发现的萤火虫大约有100种,各地皆有分布,尤以南部和东南沿海各省居多。图源/网络

    ▲《诗经》这样描述萤火虫:“……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图源/网络

    ▲李白的《咏萤火》:“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为人称道。图源/网络

    ▲灵谷寺,天监十三年(514年)始建于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东南坡下,初名开善寺。图源/网络

    ▲灵谷寺内有放生池、金刚殿、天王殿、无量殿、五方殿、毗卢殿、观音阁等殿堂,寺后有宝公塔。图源/网络

    ▲南京的夏日,紫金山下潮湿温润的谷地,给萤火虫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恰当的生存环境。图源/网络

    ▲蜉蝣成虫只有一个夜晚的生命,如昙花一现。与之相比,萤火虫也只是寿命略长一点的昙花而已。图源/网络

    ▲从卵—蛹—成虫,陆生萤火虫需要1年的时间。而大多数种类的萤火虫,成虫只有3-7天的寿命。图源/网络

    ▲每年夏天维持一个多月的萤火虫美景,是由成千上万短暂的小生命筑成的。图源/网络

    ▲灵谷寺的“萤火虫路”被广泛报道后,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前往参观。有人拿瓶子大量捕捉萤火虫。图源/网络

    ▲当光污染产生时,萤火虫便无法发现异性,无法进行闪光交流,很快就会死亡。图源/网络

    ▲前往灵谷寺观看萤火虫盛会时,一定要尽量把手中的光源关掉,与这群自然界的生灵不期而遇。图源/网络

    主播:敏勒

    主播简介:敏勒,本名胡建敏。朗诵艺术专业高级教师,硕士学位,全国语言艺术教师。津沽记忆博物馆副馆长,津沽记忆艺术团团长。

    [阅读全文]...

2022-03-10 22:15:28
  • 李白赠汪伦古诗图片(赠汪伦原文赏析及译文)

  • 李白
  • 李白的《赠汪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千百年来被人传颂,人们都认为它是一首赞颂友情的非常经典的送别诗: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当时,李白正好在安徽黄山一代游历,而汪伦家就在附*的泾县。汪伦素来十分仰慕李白,他听闻李白好美酒,喜美景,因此写信给李白邀他前来,他在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看到信后便欣然前往,但是到了那儿一看才知道上当了。原来十里桃花,就是他家十里外有一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就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当即就要走,但汪伦却极力留他住几日,李白只好先住下再说。

    不过汪伦对李白倒是盛情款待,而且每日陪着李白畅饮,李白也只好留下来住了几日。但是毕竟是上当受骗来到此地,李白几日后便告辞要走了。离别当日汪伦将李白送到桃花潭边上,于是李白便迫不及待地写下了这首经典的《赠汪伦》,以表达内心的不满:这真TMD太坑了。

    这首诗明着是感激汪伦,实际上是说:汪伦就是坑啊,千尺深的桃花潭都不如他坑!

    所以,汪伦可以为“天下第一神坑”矣!

    [阅读全文]...

2022-03-10 07:25:53
  • 李白《明堂赋》原文及赏析

  • 李白,学生
  • 李白《明堂赋》原文及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是编写语文教材和实施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有人称其为语文教师的“宪法”。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明堂赋》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李白《明堂赋》原文

      大哉乾象,紫微疏上帝之宫;邈矣坤舆,丹阙披圣人之宇。聿观文而听政,宜配天而宗祖;体神化以成规。

      惟圣践极,配永登枢。浃生成於大冶,销品汇於洪炉。贯星象而调七政,列山川而宅五都。开洛阳之宝籍,受河阙之祯图。总夔龙於国序,集?鹭於天衢,包壮业於元顼,笼景化於黄虞。功既成矣,道既贞矣。答后土之嘉祥,蔼上元之殊祉;望仙阁之秀出,瞻月观之宏峙;镂红玉以图芳,肃龟坛而荐祀;道不言而有洽,物无为而自致。向明南面,高居北辰。属天下之同轨,率海内以严,想台以应物,考明堂以临人。协和万,怀柔百神。降虔心,启灵术,采旧典,询故实。表至德於吹万,起宏规於太一。欣作之於有范,伫成之於不日。

      工以奔竞,人皆乐康。访子舆於前迹,揆公玉之遗芳;顺春秋之左右,法天地之圆方。成八风而统刑德,观四序而候炎凉;跨东西而作甸,掩二七以疏疆。下临星雨,傍控烟霜。翔军坠於层极,宛虹拖於游梁。昆山之玉楼偃蹇,曾何仿佛;沧海之银宫焕烂,安足翱翔?

      于是览时则,徵月令,观百王,绥万姓。肆类之典攸集,郊?之礼爰盛。衣冠肃於虔诚,礼乐崇於景令。三阳再启,百辟来朝,元?雾集,旌旆摇。湛恩毕被,元气斯调,罗九宾之玉帛,舞六代之咸韶。泽被翔泳,庆溢烟霄。穆穆焉,皇皇焉,粤自开辟,未有若斯之壮观者矣!焕乎王道,昭贲三才,远乎圣怀,周流九垓。鸿名齐於太昊,茂实光乎帝魁。浃群山於雨露,通庶品以风雷。盛矣美矣!皇哉,唐哉!

      李白《明堂赋》赏析

      《明堂赋》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词作品,唐代洛阳明堂又谓之万象神宫,是唐代最为恢宏壮丽的`建筑之一。李白均写明堂赋,是为赞美这座壮观的建筑。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阅读全文]...

2022-01-14 16:41:37
  • 李白《梁园吟》原文及赏析

  • 李白,学生
  • 李白《梁园吟》原文及赏析

      《梁园吟》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大致可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前半偏重叙事,后半偏重抒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梁园吟》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梁园吟

      李白 唐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

      访古始及*台间。*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洪波浩荡迷旧国,

      路远西归安可得。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玉盘杨梅为君设,

      吴盐如花皎白雪。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荒城虚照碧山月,

      古木尽入苍梧云。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沉吟此事泪满衣,

      黄金买醉未能归。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辉。

      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注释】:

      ①*台:春秋时*公所筑,汉梁孝王扩建,故址在今河南商丘。

      ②梁园:又名梁苑,是梁孝王在*都城郊修建的宫室和林园,供他游憩和接待宾客之用,*台即在其中。

      ③阮公:西晋诗人阮籍。

      ④枚、马:即枚乘、司马相如,汉代有名文人。

      ⑤五白、六博:古代博戏;

      ⑥曹:两人一对。分曹:分成若干对。意即众人轮流行六博之戏,赌酒为乐。

      ⑦东山:用谢安事。谢安,字安石,东晋人。曾赢得淝水之战,保全了东晋王朝。

      【赏析】:

      这首诗一名《梁苑醉酒歌》,写于天宝三载(744)诗人游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和宋州(州治在今河南商丘)的时候。梁园,一句梁苑,汉代梁孝王所建;*台,春秋时*公所建。这两个遗迹,分别在唐时的大梁和宋州。李白是离长安后来到这一带的。三年前,他得到唐玄宗的征召,满怀理想,奔向长安。结果不仅抱负落空,立脚也很艰难,终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新唐书》本传)。由希望转成失望,这在一个感情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心中所引起的波涛,是可以想见的。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是把这一转折中产生的激越而复杂的`感情,真切而又生动形象地抒发出来。我们好像被带入天宝年代,亲耳聆听诗人的倾诉。

      从开头到“路远”句为第一段,抒发作者离开长安后抑郁悲苦的情怀。离开长安,意味着政治理想的挫折,不能不使李白感到极度的苦闷和茫然。然而这种低沉迷惘的情绪,诗人不是直接叙述出来,而是融情于景,巧妙地结合登程景物的描绘,自然地流露出来。“挂*欲进波连山”,滔滔巨浪如群峰绵亘起伏,多么使人厌憎的艰难行程,然而这不也正是作者脚下坎坷不*的人生途程么!“天长水阔厌远涉”,万里长河直伸向缥缈无际的天边,多么遥远的前路,然而诗人的希望和追求不也正象这前路一样遥远和渺茫么!在这里,情即是景,景即是情,情景相生,传达出来的情绪含蓄而又强烈,一股失意厌倦的情绪扑人,我们几乎可以感觉到诗人沉重、疲惫的步履。这样的笔墨,使本属*铺直叙的开头,不仅不显得*淡,而且造成一种浓郁的气氛,笼罩全诗,奠定了基调,可谓起得有势。

      接着诗笔层折而下。诗人访古以遣愁绪,而访古徒增忧思;作歌以抒积郁,心头却又浮现阮籍的哀吟:“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渌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咏怀诗》)今人古人,后先相望,遭遇何其相似!这更加触动诗人的心事,不禁由阮诗的蓬池洪波又转向浩荡的黄河,由浩荡的黄河又引向迷茫不可见的长安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一声慨叹含着对理想破灭的无限惋惜,道出了忧思纠结的根源。短短六句诗,感情回环往复,百结千缠,表现出深沉的忧怀,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从“人生”句到“分曹”句为第二段。由感情方面说,诗人更加激昂,苦闷之极转而为狂放。由诗的径路方面说,改从排解忧怀角度着笔,由低徊掩抑一变而为旷放豪纵,境界一新,是大开大阖的章法。诗人以“达命”者自居,对不合理的人生遭遇采取藐视态度,登高楼,饮美酒,遣愁放怀,高视一切。奴子摇扇,暑热成秋,环境宜人;玉盘鲜梅,吴盐似雪,饮馔精美。对此自可开怀,而不必象伯夷、叔齐那样苦苦拘执于“高洁”。夷齐以薇代粮,不食周粟,持志高洁,士大夫们常引以为同调。这里“莫学”两字,正可看出诗人理想破灭后极度悲愤的心情,他痛苦地否定了以往的追求,这就为下文火山爆发一般的愤激之情拉开了序幕。

      “昔人”以下进入了情感上剧烈的矛盾冲突中。李白痛苦的主观根源来自对功业的执着追求,这里的诗意便象汹涌的波涛一般激愤地向功业思想冲刷过去。诗人即目抒怀,就梁园史事落墨。看一看吧,豪贵一时的魏国公子无忌,今日已经丘墓不保;一代名王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也已早作古人,不见踪影。一切都不耐时间的冲刷,烟消云散,功业又何足系恋!“荒城”二句极善造境,冷月荒城,高云古木,构成一种凄清冷寂的色调,为遗迹荒凉做了很好的烘托。“舞影”二句以蓬池、汴水较为永恒的事物,同舞影歌声人世易于消歇的事物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点染得十分浓足。如果说开始还只是开怀畅饮,那么,随着感情的激越,到这里便已*于纵酒颠狂。呼五纵六,分曹赌酒,简单几笔便勾画出酣饮豪博的形象。“酣驰晖”三字写出一似在同时间赛跑,更使汲汲如不及的狂饮情态跃然纸上。

      否定了人生积极的事物,自不免消极颓唐。但这显然是有激而然。狂放由苦闷而生,否定由执着而来,狂放和否定都是变态,而非本志。因此,愈写出狂放,愈显出痛苦之深;愈表现否定,愈见出系恋之挚。刘熙载说得好:“太白诗言侠、言仙、言女、言酒,特借用乐府形体耳。读者或认作真身,岂非皮相。”(《艺概》卷二)正因为如此,诗人感情的旋律并没有就此终结,而是继续旋转升腾,导出末段四句的高潮:总有一天会象高卧东山的谢安一样,被请出山实现济世的宏愿。多么强烈的期望,多么坚定的信心!李白的诗常夹杂一些消极成分,但总体上并不使人消沉,就在于他心中永远燃烧着一团火,始终没有丢弃追求和信心,这是十分可贵的。

      这首诗,善于形象地抒写感情。诗人利用各种表情手段,从客观景物到历史遗事以至一些生活场景,把它如触如见地勾画出来,使人感到一股强烈的感情激流。我们好像亲眼看到一个正直灵魂的苦闷挣扎,冲击抗争,从而感受到社会对他的无情摧残和压抑。

      清人潘德舆说:“长篇波澜贵层叠,尤贵陡变;贵陡变,尤贵自在。”(《养一斋诗话》卷二)这首长篇歌行体诗可说是一个典范。它随着诗人感情的自然奔泻,诗境不停地转换,一似夭矫的游龙飞腾云雾之中,不可捉摸。从抑郁忧思变而为纵酒狂放,从纵酒狂放又转而为充满信心的期望。波澜起伏,陡转奇兀,愈激愈高,好像登泰山,通过十八盘,跃出南天门,踏上最高峰头,高唱入云。

      【拓展内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诗人游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和宋州(州治在今河南商丘)之时。梁园,一作梁苑,汉代梁孝王所建;*台,春秋时*公所建。这两个遗迹,都在唐时宋州。李白是离开长安后来到这一带的。天宝元年(742年),他得到唐玄宗的征召,满怀理想,奔向长安。结果不仅抱负落空,立脚也很艰难,终于在天宝三载(744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新唐书》本传),离开长安,“浮黄河”以东行,到了梁宋之地,写下此诗。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此诗当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李白离开长安后舟行抵达梁园时所作。

    [阅读全文]...

2022-06-23 04:22:12
  • 赠李白原文鉴赏

  • 李白
  • 赠李白原文鉴赏

      《赠李白》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赠别诗,该诗热情讴歌了李白的高洁志向,表达了对污浊尘世的愤恨之情,字里行间充盈着诗人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赠李白原文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李白

      杜甫 唐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释】:

      ①飘蓬:草本植物,叶如柳叶,开白色小花,秋枯根拨,随风飘荡。故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飘忽不定。时李白杜甫二人在仕途上都失意,相偕漫游,无所归宿,故以飘蓬为喻。

      ②未就:没有成功。

      ③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

      ④葛洪: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李白好神仙,曾自炼丹药,并在齐州从道士高如贵受“道箓”(一种入教仪式)。杜甫也渡黄河登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惆怅而归。两人在学道方面都无所成就,所以说“愧葛洪”。

      ⑤飞扬跋扈:不守常规,狂放不羁。

      【赏析】: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与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一带),天宝四载(745),二人又同游齐赵,他们一同驰马射猎,赋诗论文,相爱如弟兄。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诗中慨叹二人漂泊不定,学道无成。“痛饮”二句,既是对好友的规劝,也含有自警之意,语重心长,可见二人友谊之诚挚。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绝句。《杜诗镜铨》引蒋弱六语:“是白一生小像。公赠白诗最多,此诗最简,而足以尽之。”

      胡骄马惊沙尘起,

      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酒泉,

      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

      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

      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

      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

      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

      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

      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豁方寸,

      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

      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

      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

      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

      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

      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

      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

      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

      且须歌舞宽离忧。

      李白诗鉴赏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遇大赦重获自由,在江夏(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滞留的期间,遇见了长安友人、当时任南陵(今属安徽)县令的韦冰。刚遇大赦,又骤逢故人,使他异常惊喜,满腔悲愤,不由诉向友人,成了这首沉痛激烈的政治抒情诗。

      赠李白

    [阅读全文]...

2022-06-16 05:11:25
  • 月下独酌李白原文及翻译(品读精美古诗词大全)

  • 李白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三人:指自己本身与影、月。

    2.不解:不懂,不会。

    3.将:和,共。

    4.无情游:指超乎尘世俗情的交游。

    5.邈(miǎo):遥远。云汉:天河,此指天上仙境。

    李白爱酒,爱得特别。李白爱月,也爱得特别。大概是酒的催化,使这位酒仙诗情喷薄;或许是月的神秘,诱这位诗仙奇思迸发。月下独酌,举杯浇愁愁更愁,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要它“月徘徊”、“影零乱”、“同交欢”,并发誓“永结无情游”,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孙洙评曰:“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一种巨大的孤独感使我们的诗人“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二),从而具有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阅读全文]...

2021-12-14 05:32:24
李白的所有古诗原文 - 句子
李白的所有古诗原文 - 语录
李白的所有古诗原文 - 说说
李白的所有古诗原文 - 名言
李白的所有古诗原文 - 诗词
李白的所有古诗原文 - 祝福
李白的所有古诗原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