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诗意境的欣赏200字

关于对古诗意境的欣赏200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对古诗意境的欣赏200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对古诗意境的欣赏200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对古诗意境的欣赏200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85) 说说(524) 名言(21) 诗词(3k+) 祝福(12) 心语(3)

  • 元旦的诗意欣赏

  • 元旦,诗意,欣赏
  • 元旦的诗意欣赏

      在古代,元旦并非是我们今天所指的一月一日,而是正月初一。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岁首,这一岁首的名字有元旦、元辰、元正,等等。盖因“元”之一字,就是开始,就是一年之首。以下是元旦的诗意欣赏,欢迎阅读。

      元的甲骨文,就好像侧视的人形,并且尤其突出头部,以表示“头”。元的本义,就是首位,也就有了开始、开端的意义。“元,始也。”(《说文解字》)

      旦的甲骨文,就好像日出的时候、太阳还没有离开地面的样子。下面的,就表示地面。本义是指早晨,日出。“旦,明也。”(《说文解字》)

      元,一岁之初,充满着新生命;旦,太阳初升,处处有光明。元旦一词,从字面上看,就闪烁着诗意的光芒:新年伊始,一轮初始的太阳从地*线缓缓升起,最初的光明撒向人间,带着蓬勃的朝气与无尽的喜悦。

      也因此,古人对于元旦这一天,总是充满着除旧迎新的欢喜。王安石的《元日》,截取了极为代表性的一幕,描绘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周围响起阵阵爆竹声,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来到,暖洋洋的春风吹过,日光倾城,家家户户齐饮屠苏、换桃符。

      陆游的《己酉元旦》,则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

      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斟。

      昨晚的雨融化了残留的积雪,新升的太阳把光明洒向每一个角落,让人不免新生喜悦。于是诗人把酒一盏,提笔写桃符。

      屠苏,也就是屠苏酒。至于此名由来,有人说屠苏一种草的.名字,有人说屠苏是一种房屋的名字,总之是一种用大黄、白术、蜀椒、桔梗等药草调制而成的酒。椒酒,则是用椒浸制的酒。这两种酒,都是正月初一元旦之时所饮之酒。在古人看来,这类酒可以辟邪、除瘟疫。更为有趣的是,无论是屠苏酒还是椒酒,当时*俗都是家人中幼者先饮,长者后饮。因为“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年纪小的人过年又长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年纪大的人后饮酒,有祝贺长寿的意思。

      成彦雄的《元日》,就写到这一*俗,读来颇觉有趣。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诗人说自己还顶着星星就拿起酒杯贺年,不料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两鬓斑白不由得大吃一惊,想想还是偷偷地笑了,哎,今年的屠苏酒我大概不能先喝一口尝尝了。

      刘禹锡和白居易在元旦这天把酒言欢相庆,一个“已喜更加年”(白居易《新岁赠梦得》),一个“喜逢新岁来”(刘禹锡《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贺》),两人同饮酒,因为年岁相当,谁先饮酒变成了个问题:一个说“与君同甲子,岁酒合谁先?”(白居易)一个说“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刘禹锡)想见此情此景,也是可爱。

      而贴桃符,也是人们在这一天的一个传统“项目”。人们在桃木板上或画神荼、郁垒的像,或写神荼、郁垒的名字,或者书写联语,分别挂在门的左右。(因此桃符也借指春联。)新的一年来临,人们就把旧的桃符换下,贴上新的桃符,以祈福灭祸。

      陆游除夕或元旦之日,常常极有兴趣地写桃符,除了上文说的“桃符呵笔写”,他还多次提及桃符。他在《除夜雪二首》(其一)中说: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一年除夕夜,已经四更天了,北风呼啸,带来一场大雪。陆游心中为这瑞雪兆丰年而欢喜,手边还有半盏屠苏酒没来得及举起,便就着昏黄的灯光草书新年的桃符。

      胡仲弓的《元日》,则颇有豪情:

      大书春帖当桃符,吟对窗前梅一株。

      湖海相逢无老少,莫分先后饮屠苏。

      他将窗前的一株梅花写进桃符之中,举杯饮酒也是笑意满满地说相逢无老少,咱们也别分先后了。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元旦作为一年之始,不仅仅是喝一杯屠苏酒、贴一副桃符,更充满着对新一年的欢喜和期待。

      陈献章就描写了当时人们欢庆佳节的场景,“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元旦试笔》)卢照邻见元旦这一天美好的风光惊动人们,许愿人生能永远像这天一样欢乐,“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元日述怀》)孟浩然和农夫一起推测今年的收成,期待新的一年喜获丰收,“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田家元日》)王迈则是乐呵呵地表示,新的一年自己写诗也应该更“有料”,“但得新年诗有料,不妨贫似去年时。”(《元旦次日立春》)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迎着新年初升的太阳,面对着盎然生机的新世界,我们欢度着这样一个朝气的节日,也期许更好的明天

    [阅读全文]...

2022-06-23 17:49:52
  • 八阵图杜甫古诗欣赏(八阵图古诗诗意)

  • 杜甫,诗意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是杜甫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公元766年。夔州江边有八阵图。

    八阵图传说是由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由八种阵势组成。主要是用来操练军队和作战的。八阵分别是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作者初到夔州,观赏遗址后想起诸葛亮,作此咏怀,赞扬诸葛亮的卓越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对诸葛亮丰功伟绩高度概括,反映真实的历史。

    “名成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声誉卓著,赞扬诸葛亮的军事业绩,为下面凭吊遗迹作铺垫。

    “江流石不转”——是说八阵图的石堆,六百年来岿然不动。“石不转”不但写出遗迹的神奇特征,更赞扬了诸葛亮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渝,磐石不动,

    “遗恨失东吴”——是说刘备吞吴是完全失算的计谋,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国之大计,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遗恨”不仅是对诸葛亮的惋惜,更是对自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抒*彩丰富,怀古和抒怀融为一体,给人此恨绵绵,寓意不尽的感觉。

    [阅读全文]...

2022-03-31 00:59:52
  • 相见欢古诗赏析(相见欢古诗意境)

  • 相见,意境
  • 李煜作亡国之词,虽大多用语浅白,但用情却至深。王国维认为他之所以用“赋体作词”直抒胸臆,是因他“阅历较浅”,于是只能夸他是“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越浅,则性情越真”。

    其实,李煜能在南唐纷乱的宫廷斗争里活下来,怎么也谈不上“阅历很浅”。他之所以把词意写得很浅,除了天性之外,也是为了摆脱了“花间词”的步调。

    在《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李煜借鉴了杜甫诗歌中的句子。这就说明了:他词风的转变,固然与个人经历有关,但也是他主动追求的结果。

    正是这种“主动”追求,使李煜摆脱了前人的束缚,最终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了与“花间派”相抗衡的“南唐派”的代表词人。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的这一首词完全不需要翻译,现代人就可以将其读懂。事实上,很多人因为不了解李煜创作这首词的背景,所以没读明白词中含义,误以为它只是一首普通的抒发亡国哀愁的词。

    周汝昌先生在讲解“林花谢了春红”的时候,说:这一句并没有说明是林中的什么花,但是所有人都看得出,李煜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

    学界公认李煜的这首诗,化用了杜甫《曲江对雨诗》中的“林花著雨胭脂湿”,周汝昌先生也同意这个观点。不过,他仍然没有解释明白,“林花”意象到底要说明什么。

    其实,如果《曲江对雨诗》说得还不够直白的话,那么在杜甫的另一首诗《别房太尉墓》最后一句中,有一句“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就讲解得很详细了。

    这里的“林花”,就是指逝者坟旁树木上开出来的红花。只要读过杜甫这两首诗就会知道,这里是很明显地发出了“亡国悲音”。

    词中的故事发生在一次凭吊事件之后,李煜很有可能是刚刚焚香祭拜过南唐将士的亡灵。“谢了春红”,指春天过去了。也就是说,不知不觉,南唐亡国又一年了。

    根据北宋王铚《默记》记载,李煜最后是有复国之心的。然而他却是有心无力,两年间南唐军节节败退,直至退无可退。自己身陷囹圄之中,也只能感叹“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明指遍地的落红,仿佛是在说美人泣血,但是事实上却是指那些为南唐作最后征战的英雄们。因为李煜投降的时候,南唐并没有全境沦陷。

    在江州,指挥使胡则与左军招讨使柯昶继续与宋军作战了四个月,最后城破殉国。根据《南唐书》记载:吉州刺史申屠令坚、袁州刺史刘茂忠二人相约,誓死以报南唐。

    后来,申屠令坚无故发狂,半夜在军帐中,不知与何人搏斗而亡。刘茂忠独力难支,为了保持袁州百姓才投降。他们二人的抗争,一直持续到李煜降宋的两年之后。

    再后来,又由卢绛接过重担,继续与宋军作战。卢绛改走山中,打算从金陵突围,未能成功。他身边的那些州县都投降了,就他依然不肯降。

    于是,卢绛就打算到转到闽中,继续和宋军战斗。但是当他路过歙州的时候,刺史龚慎义不肯出来迎接他的军队,他直接就把龚慎义杀掉了。

    在李煜降唐的前后,发生了很多类似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李煜本身也曾经努力利用长江天险,积极御敌。最后只是因为双方的力量太悬殊,为了保全城中人民,不得不投降罢了。

    所以说他后来,一心想等待一个复国的机会。而这也是他最后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宋太宗赵光义不能容忍一个还有复国之心的阶下囚活着。

    “胭脂泪,留人醉”。*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是这个意思,它是遍地“林花”陨落之后带来的感触。

    在这里,李煜并非是因为“落红”而产生的伤感。对于牺牲的英雄,任何的“同情”都是侮辱。对于南唐那些牺牲的英雄,只有尊重与赞美。

    “几时重”的“重”字,按照《相见欢》的词格,应是*声字,所以读“chóng”,意思是“几时再重现”。但是说完这一句后,李煜就知道根本“不可重见”,于是他又说“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这首《相见欢》,如果只从表面上理解,你可以将它当作一篇简单的伤春之作。读者甚至可以完全不必理会作者身份,就能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与这一首词达到最大的“共鸣”。

    假如不研究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并单纯地来看这首词的话,那么它所表达的就是一种生命易逝的伤感。

    在这里,把“胭脂泪”当成了美人泪。爱人离去了,什么时候才能重温鸳梦呢?没有办法重温了。人生的恨意,只有附着流水,滚滚向东流去了。

    因此,这一首诗表面上看着有些粗浅,但是事实上确实蕴藉隐秀,内涵和境界远胜普通的“花间词”,是一首典型的“南唐派”作品。

    李煜这首《相见欢》,拆解了杜甫《曲江对雨诗》中的“林花著雨胭脂湿”。把“林花”与“胭脂湿”的意象,分别用到了上下两阙当中,并且赋予了它们更加细腻、丰富的内涵。

    再通过长短句特有的音律之美,从艺术上实现了真正的雅俗共赏。因此,绝对不是像王国维说的那样,只是因为李煜“阅历浅”,所以才能写成这样。

    以赋的手法来写词,很显然是李煜有意而为之。看起来,他也没有少读杜甫的诗歌。

    从前看梁实秋在书中谈阅读时,有一段话大意是说:中国古代不靠阅读而能自己成书的,恐怕只有屈原一人。因为屈原写《楚辞》时,我们无法知道他当时有什么可供参考的书籍。

    李煜纵然是天才,也绝对不可能像王国维说的那样,只靠着“阅历浅”保持住了赤子之心,再凭着赤子之心去进行创作,这种说法未免把李煜看得太低了。

    事实上,李煜的确是“天才”,但是他也有努力学*前人的长处,并经过自己的摸索,才形成了后来的风格。最终,成为了与“花间派”并驾齐驱的“南唐派”的代言人。

    [阅读全文]...

2022-02-05 16:06:48
  • 春夜喜雨的诗意句解(春夜喜雨古诗意境赏析)

  • 诗意,意境
  • 最*一直在*诗词大会第四季,深深地被中国古诗词文化熏陶了一番,同时也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对古诗词的热爱。自愧不如呀。

    在中国古诗词大会里,里面有一篇唐诗名作一直被提及,那就是杜甫的《春夜喜雨》。特别是里面连续四场成为诗词大会的擂主的邓雅文,才年仅13岁,后生可畏。

    同样巧合的是,央视春节的节目《经典咏流传》最新一期有一环节就是改编演唱唐诗《春夜喜雨》,演唱者就是张靓颖。

    对唐诗名作的《春夜喜雨》,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那一句“润物细无声”了。这首诗是杜甫写于成都,是他创作的最高峰了。有人说成都成就了他,也有人说他成就了成都。

    诗中对春雨的描写,细致入微,活力生动,绘声绘色。全诗运用拟人化手法描写了活灵活现,懂人性懂自然的春雨。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下面Berlin给大家分享《春夜喜雨》原文翻译及英文翻译,看看如何用英语来描绘杜甫的《春夜喜雨》。

    杜甫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原文翻译】

    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时节变化,感应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地飘洒,轻柔滋润着万物而寂然无声。野外的小路上,天空乌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上的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清晨观赏春雨湿润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甸地开遍美丽的成都。

    【英文翻译】

    Happy Rain on a Spring Night

    Good rain knows its time right;

    It will fall when comes spring.

    With wind it steals in night;

    Mute, it moistens each thing.

    Wild lanes dark cloud spreads;

    In boat a lantern looms.

    Dawn sees saturated reds;

    The town’s he*y with blooms.

    英文注释

    1.Mute [mjut]:哑的; 无声的; 缄默的; 名词还有哑巴的意思

    2.Moisten [‘mɔɪsn]:vt. 弄湿;使…湿润

    3.lantern looms:灯笼

    4.saturated [ˈsætʃəˌretɪd] :adj.饱和的; 浸透的; (颜色)未被白色弄淡的;

    5.blooms:n.花( bloom的名词复数 ); 最佳时期的花

    以上就是关于春雨的一些学*,那其他描写雨的英文如何表达呢?哪些词汇呢?

    ★细雨/毛毛雨drizzle

    ★急雨 rapid rain

    ★猛烈的雨 driving rain

    ★大雨he*y rain/downpour

    ★茫茫大雨blinding rain

    ★瓢泼大雨soaking/drenching rain

    ★ 阵雨shower

    ★旋转的飞雨swirling rain

    ★暴风雨rainstorm/cloudburst

    ★雷暴thunderstorm

    ☻devastating typhoon强台风

    ☻issue yellow alert发布电影警报

    ☻land登陆

    ☻a fierce storm强风暴

    ☻ torrential downpours倾盆大雨

    ☻ the bluster of the wind and rain狂风暴雨

    ☻ the violent thunderstorms强烈的雷暴

    唯有经典和英语不可辜负,晚安各位。

    [阅读全文]...

2022-06-21 20:38:54
  • 描写夜景的诗句古诗(夜景的古诗意境美)

  • 夜景,意境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的明月气势磅礴,是诗人仗剑远游的壮志豪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明月雄浑阔大,是远方游子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纳兰的明月天上人间不离不弃,蕴含着他婉转哀凉的身世之感。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境由心生,原来,月亮与月亮是不同的,月光与月光自然也是不同的,它们出现的情境不同,当然就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现在就和我一起来欣赏三首关于月亮的古诗,看看哪一首能够打动你。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宋.刘子翚《绝句送巨山》

    赏析:您暂居在福建的岷山寺已经两年有余,如今忽然离开这里前往浙江了。

    山里的明月不知道您已经离去,夜深时还会悄悄地照进您书房的小窗。

    好友故作潇洒地远去了,可留给诗人的却是绵绵不尽的离愁,山高水长,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安。只是,人去楼空,每当看到那间书房,就会想起灯下读书的友人,心中徒添怅然。

    书房还是那间书房,窗子还是那扇窗子,明月还是那轮明月,只是窗下再也不见那个挑灯夜读的人了。

    这个明月夜是如此的寂寥,月夜下只有形单影只的诗人独自徘徊,默默地思念着远方的挚友。

    诗人和张巨山是相交至深的好友,张巨山曾任福建路转运判官,在悯忠寺暂居两年余,绍兴九年奉诏赴浙江杭州,这首诗就是此时诗人为送别好友而作。

    范仲淹说,明月高楼休独倚。因为,明月夜最是惹人愁绪,因为,所念都是你。

    诗人简介:刘子翚,字彦冲,号屏山,宋代理学家,有《屏山集》传世。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赏析:深夜,窗外月凉如水,诗人卧在珍贵华美的竹*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往事如潮水一般汹涌而至,心中那份悠悠的思念之情无从排遣。

    千里佳期一夕休,曾经望穿秋水苦苦等待的心上人已经离自己远去了,此后再也无缘相见。

    痴心错付,相见无期,这是一个让诗人痛苦至极的夜晚,可窗外偏偏是月朗风清的良宵。

    只是,这良辰美景对诗人来说也只不过形同虚设,因为,从此后,他再也不会对这月夜发生任何兴致了。

    哀大莫如心死。从此,月亮只是月亮,自己只是自己,两不相干,这清冷的月光只会勾起失意人的痛苦,徒增悠悠愁思罢了。

    据载,诗人早年入长安应试,与一个名叫霍小玉的女子相识相恋并私定终身,其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又为他定下了表妹为妻,诗人不敢违拗母亲,霍小玉为此抑郁而亡,诗人悔恨终生。

    如今已无从考证,李益的这首诗是否与霍小玉有关,只是,那清凉月夜里的肝肠寸断,读来依旧令人动容,爱有多深,痛就有多深,就是这样吧。

    诗人简介:李益,字君虞,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工于七绝,以边塞诗名世。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唐.李冶《明月夜留别》

    赏析:人无言,月无语,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心中即便是有千言万语,一时竟也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了。

    语已多,情未了,在这万籁俱寂的时时刻,彼此的内心就像那皎洁的月光一样充满着柔情。

    别后不知君远*,但是,这份思念却会如月光普照天南地北一样,不论是天涯海角还是海陲边塞,时刻将你追随。

    相比于上两首诗中让人怅然的月光,此首诗里的月光是那么的温暖浪漫,它柔情似水脉脉含情。

    虽是离别之作,却没有那么多的感伤,未来可期,女主人公对前途充满了希望,读来令人心生欢喜。

    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情绵绵无绝期。

    有爱不觉天涯远,两个真心相爱的人,纵使隔了山,隔了海,也总会有重逢的一天,此情天地可鉴,日月作证。

    诗人简介:李冶,字季兰,中唐颇负盛名的女诗人,擅长五言,酬赠遣怀之作居多,现仅存其诗十六首。

    圆魄上夜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唐 李峤《中秋月二首 其一》

    众人都说这个中秋夜各处的月光是一样的,可是,又有谁能知晓,此刻,千里之外不会是风雨交加呢?

    此地有月光,彼处有风雨,人生无常,世事沧桑,历尽悲欢离合,我们更要学会好好与自己相处。

    因为,人生的路那么长,只有看开看淡,才会坦然接受生命中的聚散离合,才不会在孤独的旅途中迷失自我……

    [阅读全文]...

2022-04-23 22:11:50
  • 雨的诗意和情结散文欣赏

  • 诗意
  • 雨的诗意和情结散文欣赏

      下雨的时候,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或多或少的体验:闲暇独坐,或清宵无眠,天地不期然间被一场蒙蒙细雨轻轻笼罩。那雨声滴滴落在窗外的树叶上,落在屋檐下的空阶上,一叶叶,一声声,悠长、寂寥,犹如声声敲在心上,许多无端的清愁与哀怨,会不期然间从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涌出来。

      林清玄先生曾在他的散文名篇《光之四书》里写道:“熟知中国文学的人应该发现,中国诗人词家少有写阳光下的心情,他们写到的阳光尽是日暮(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尽是黄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尽是落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尽是夕阳(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尽是斜阳(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尽是落照(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阳光的无所不在,无所不照,反而只有离去时最后的照影,才能勾起艺术家诗人的灵感,想起来真是奇怪的事。”进而,他又想到了月光与烛光,说:“一朝唐诗,一代宋词,大部分是在月下、灯烛下进行,你说奇怪不奇怪,如果是日正当午,仿佛都与情思、离愁、国仇、家恨无缘,思念故人自然是在月夜空山才有气氛,怀忧边地也只有在清风明月里才能服人,即使饮酒作乐,不在有月的晚上,难道是在白天吗?”

      林清玄先生谈到的是中国文学里自古就有的几个经典意象:日暮、黄昏、夕阳、月光、烛光。其实,先生漏举了一个同样具有普遍意义的经典意象:雨。

      雨的声色与韵味,在中国文学里营造的清新空灵、深邃隽永的意境,似乎只有柔情旖旎的“月光”可以与之相媲美。月色可以疗伤,雨声可以解忧。千古以来,又有谁能够,真正避免那种生命中的寂寞与悲愁?特别是在沐浴着夜晚月光的温柔。

      林先生可能把思绪集中在时光隧道了,对空间的佯谬,那风雨雷电、山海丘原没有聚焦。其实,自古以来,借雨来抒写自己情愫的诗词不计其数。雨的湿润缠绵,浸润了古往今来无数诗人词客的心灵,也浸透了浩繁厚重的历史诗卷。

      最早将雨声写入诗中的应该是诗经中的《风雨》了: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到了诗歌盛行的唐代,诗歌中沐浴“风雨”的景象不一而足,各臻奇妙: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寒雨连江夜人吴,*明送客楚山孤”;“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雨,成为诗人们主观情感与客观自然对象在诗中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国人自古就有的那种“静观万物,默察于心”的丰富细腻的`情感体验与感受。

      将雨声在诗中提炼为一个独特的有色有声有韵味的诗意意象的,是写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孟浩然。唐代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曾讲了这样一个诗词故事:

      “浩然尝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云‘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坐嗟其清绝,咸搁笔不复为继。”这大概是“雨滴空阶”最早在文学中出现的雏形了。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为千古警句,确是的评。“淡”、“滴”如画龙点睛,千年之后,仍令人叫绝。这两句如龙之鳞爪,在空灵中闪现光芒,深刻地影响了*。

      让雨的这个意境成功延伸的是晚唐温庭筠的《更漏子》一词: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清新蕴藉,不事雕琢,一洗花间词惯有的铅华与浓艳。尤其一个“空”字,动中显静,衬托雨声“滴到明”,显出离情之深,而在极度的清幽寂静中,无眠之意终未道破,它不同于晚唐李后主那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般的浩荡感伤,显得格外含蓄深挚,湿润缠绵。难怪清朝陈廷焯曾评曰“已臻绝诣”,“结三句开北宋之先声。”的确,温庭筠的词虽是从孟浩然的诗句中脱化而出,但却用精妙之笔点染出了另外一番幽深缠绵、清新空灵的艺术新境界。那“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雨声,自此浸润了无数人的心灵,并由此开启了宋代诗词中独有的“雨声诗意”之旅。

      有宋一代,诗词中的“雨声诗意”之境如缕不绝。例如“雨打梨花深闭门”、“细雨梦回鸡塞远”、“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等句,均意境深远,令人反复回味。而晏几道的“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黄升的“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万俟咏的“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不道愁人不许听,空阶滴到明。”周紫芝的“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蒋捷的“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周邦彦的“小帘朱户,桐阴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虞世南的“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等句,虽然沾染了各自不同的心境,但词意词境无不从温庭筠的《更漏子》中脱胎而来,真是:一枝梧叶,不知多少雨声!

      雨,其实也是一种自然的美景,启迪着诗人们去捕捉那一幅幅清丽的画卷: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小雨芊芊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欲滴”。

      雨,还可以启迪诗人们美丽的想象和别出心裁的比喻: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

      雨,寄托着诗人们人生处境中各种不同的感慨: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生”。

      大自然普通简单的雨声,有时会融入诗人们怒澜般的情海波涛。更多的时候,会伴随诗人们走过一段缠绵清寂的心路: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破萍面”;“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细听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每一个有名的词人,都在他的诗词中留下过关于雨的体会。

      《冷斋夜话》中记载了苏轼的一则故事:“东坡友爱子由,而味着清境,每诵‘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在贺铸的《半死桐》中,这种“夜雨对床”的怀念举动,上升为悼亡的绵绵悲痛:“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也许这其中包含着太多的感伤,苏轼又恨这样的“夜雨对床”,他另有词:“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这样的情景,在宋词史上与苏轼并称的辛弃疾的词中也有反映:“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夜雨对床”自此成为一个怀念亲友的“成语”。

      诗意的雨声,不但滴穿了整个宋代的词史,而且顺着历史的脉络一路湿润蔓延下来,直到清代,纳兰性德还在悼亡的哀婉中不厌其烦地化用这一意象:“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而曹雪芹则在《红楼梦》中写道:“秋风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俨然是一曲繁华谢幕时的末路悲歌了。

      在新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诗意的雨”是戴望舒的《雨巷》。这也是诗人的成名作。有意思的是,这首诗正是在借鉴“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古典意象的基础上,塑造了一个在雨巷中徘徊的女郎形象,一种寂寞惆怅的情绪在优美的旋律与流畅的节奏中反复地回荡,我们不妨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雨 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踟躇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

      走*,又投出

      叹息一般的眼光

    [阅读全文]...

2021-12-11 06:58:18
  • 秋天的古诗欣赏

  • 秋天
  • 秋天的古诗欣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天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晚秋》

      2、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3、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杨万里《秋凉晚步》

      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5、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翃《宿石邑山中》

      6、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7、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8、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程颢《秋日》

      9、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白居易《微雨夜行》

      10、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11、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12、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13、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14、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15、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元好问《秋怀》

      16、一江烟水照晴岚,*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17、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18、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19、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20、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21、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22、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3、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24、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5、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杨万里《初秋行圃》

      2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7、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28、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29、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九日水阁》

      30、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秋夜曲》

      31、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陆游《秋思》

      3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33、*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张仲素《秋夜曲·*漏水夜何长》

      34、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5、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36、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张玉娘《从军行》

      37、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38、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韦庄《长安清明》

      39、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40、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乌榜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刘基《如梦令·一抹斜阳沙觜》

      41、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42、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43、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韩偓《草书屏风》

      44、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4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6、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47、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9、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阅读全文]...

2022-01-01 20:07:50
  • 七夕古诗欣赏

  • 七夕
  •   七夕*幽情

      鹊桥烟雨落双肩

      离歌幽怨千百年

      端坐窗前空忆愿

      望穿秋水盼君还

      七夕*愚情

      仰望仙女聚佳期

      独人双肩何所依

      心慕天仙有倾诉

      感叹凡人为情愚

      七夕*亦情

      凝望银河铺天穹

      彩桥高架鸟鹊鸣

      千古佳话传今世

      烟雨过后现彩虹

      七夕﹡别情

      遥寄天穹两颗星

      鹊桥真情舞东风

      夜半骤然一阵雨

      仙子洒泪话别情

      七夕﹡珍情

      读罢春秋化作烟

      千古痴人鹊桥仙

      银河横渡真情现

      今宵雨后盼他年

      七夕﹡怨情

      守望银河天穹间

      鹊桥隐现云雾端

      停车驻足抬头望

      烟花散尽谁是仙

    [七夕欣赏]

    [阅读全文]...

2022-06-27 16:23:44
对古诗意境的欣赏200字 - 句子
对古诗意境的欣赏200字 - 语录
对古诗意境的欣赏200字 - 说说
对古诗意境的欣赏200字 - 名言
对古诗意境的欣赏200字 - 诗词
对古诗意境的欣赏200字 - 祝福
对古诗意境的欣赏200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