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的古诗

关于江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江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江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江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7) 语录(3) 说说(12) 名言(537) 诗词(626) 祝福(2) 心语(298)

  • 江南古诗

  • 江南
  • 江南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暮春增岁自题》

      乌飞兔走添新岁,镜染秋霜鬓成灰。

      性如流水赋常形,心比丘山藏翠微。

      偏爱新词搜枯肠,喜把旧文酌浅杯。

      闲来也好少年事,不画丹青画蛾眉。

      《游璧山三担湖湿地公园》

      (前言:2018戊戌暮春,偕妻游重庆璧山三担湖湿地公园。其中山如黛,水如蓝;花田如海,彩带似练;枯荷如戟,睡莲似梦。茅草以结凉亭,竹木以建曲廊;鸳鸯戏水,白鹭翔空。间遇春雨潇潇,凉风**,池面如烟如雾,花瓣垂玉含珠,别有韵味。真的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古诗二首记之。)

      (一)

      谁引虹霓染彩练,赤橙黄绿满人间。

      璧山碧空映碧水,红叶红花羞红颜。

      蝶逐暗香新蕊嫩,鱼戏浅影枯荷残。

      风生绿萝满池塘,一枕春梦遗清涟。

      (二)

      雨满青山水满塘,一夜碧芜换彩裳。

      清漪漾漾三担湖,春水滟滟两重光。

      花开幽谷引蝶舞,柳织淡烟惹莺藏。

      人间四月竞芳菲,满园春色满园香。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澡兰香淮安重午》

      宋·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箬。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沈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翦菖浦自酌。但怅望、一屡新蟾,随人天角。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

      宋·陆游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江南》

      汉·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赠范晔》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阅读全文]...

2022-06-07 16:08:57
  • 古诗江南

  • 江南
  •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称为乐府诗。

      2、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3、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阅读全文]...

2022-02-21 03:26:01
  • 江南古诗

  • 江南
  •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称为乐府诗。

      2、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3、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阅读全文]...

2021-12-11 16:56:20
  • 江南雪古诗

  • 江南,文学
  • 江南雪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雪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七律《江南雪》

      (*水韵)

      寒宵塞北行云去,晓色江南雪景栽。

      但觉朱楼更旧貌,忽闻紫陌建瑶台。

      飞檐点笔银花现,望眼倾心玉魄开。

      落笔携梅香一缕,诗风共缀雅频来。

      五律《冬雪》

      (*水韵)

      腊月芳游尽,开轩羽翼飞。

      凉亭铺锦被,玉粉叠罗帏。

      柳色身姿弱,农家巷陌稀。

      天工生妙笔,风雪故思归。

      七律《咏雪》

      (*水韵)

      亭际嫣红别玉台,万朵银花一夜开。

      满枝频借寒风舞,小径寒欺粉蝶来。

      缓缓峰前雕素景,茫茫陌上砌云腮。

      山阴绝地神飞笔,漏境寻幽醉欲徊。

      五律《雪仙子》

      (*水韵)

      道是天宫粉,人间水国铺。

      疑春飞柳絮,醉意捧花奴。

      抱去娇娘软,飘来玉骨酥。

      窗开临入寝,切切正相扶。

      五律《迎雪》

      (*水韵)

      梨花临别院,入牖舞悠哉。

      落砚香池染,飞檐玉榻来。

      亭楼移画栋,水国砌云腮。

      远*茫茫白,梦倾诗泄台。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夜雪

      唐代: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望雪

      唐代:李世民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阅读全文]...

2022-07-27 16:30:19
  • 夕阳晚霞诗句满江红(描写夕阳晚霞的古诗词)

  • 夕阳,晚霞
  • 退休以后,我突然爱上了染红西山,红透江面的晚霞,我突然感觉她是世间的一道壮美景观,她是那么的迷人,那么的暖心,那么的令人惦记,究其原因,也许是我认识的老人大多数都希望自己的晚年如落日般娇艳,似晚霞样火辣,积蓄力量,等待成为明日又一轮新的朝阳。在我身边的这些老年人中,有工人、农民;有男的、女的;有专家、教授;而要说具有我党优良传统代表性的人物,周崇先老师可算较为出色的一位。

    周崇先教授,是一位典型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老人。他是黔东南州委党校的退休教师,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员,在*百年大庆之际,他虽然算不上有突出贡献的伟人,但却称得上是千千万万颗*凡沙石中撑起祖国大梁的基材。讲述他们的故事,就是传承身边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使社风、民风、党风,更加清纯。

    周崇先老师是1940年3月出生,1971年5月入党,至今已退休20个年头,在党50年,是年过80岁的耄耋老人,然而在我看来好像他人老心不老,越活越年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退休后成功由原来的按时上下班,转型到一个时间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生活,为党为人民更发奋的开心工作。无论春去冬来,还是刮风下雨,他都雷打不动地早晨5点起床写作,至今已写了100余万字的著作、论文和调研报告的文字,公开出版的独著和合著书籍10余部。退休前是贵州省党校系统的优秀教师,退休后仍然是原单位的优秀党员。这样身教胜于言教的优秀老同志,在当下一些退休在家无所适从,对人生理想、家庭教育模糊不清的老人来说,的确具有潜移默化的示范带动作用。

    *些年来,周崇先教授更是“老骥已知黄昏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抢抓时间,加紧创作,且成果不断,年年有佳作问世。无论是前年参加他执行主偏的《*黔东南州委党校志》一书定稿会,或是上前年参加他与周鸿静先生合著的《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创新治理研究》一书研讨会,还是去年参加他独著的《创业他为什么成功》一书发行会,都一次次使我感动得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不由而然的想写点有关周崇先先生思想、精神、人格和作风个性特点的一些文字,一点感想,以激活自己“老有所为”的热情,不至于因老年痴呆而颓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和累赘。

    周崇先老师于我之励志、我之崇拜,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耳闻,但真正得到他耳提面令的教诲,是2005年我任黄*县委宣传部长时到州委党校进修学*开始的,那时他给我们上马列,讲党史,授课言简意骇、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给人予知识,启人予智慧,增人予信心,有些如“爱国由爱家开始,爱党以爱业增光”的话,深深的影响着我,以至于后来我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多选择的是马列和党性教育的课程,让我受益终身。

    但我与周崇先老师的进一步接触,是在他退休8年后的2009年我调入党校工作期间,经常向他请教黔东南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问题,然他也总是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查阅资料,甚至毫无保留的将他原创课件复印于我们,让我们走上了一条讲课方法的捷径,较快的成熟了起来。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一些年轻教师很快就成了党校红色教育培训主阵地的主讲人,周教授自然也就成为了大家尊重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好老师,堪称于老师中德艺双馨的传、帮、带楷模。

    周崇先老师让我最为感动的一件事,是2016年已上76岁高龄的他,正在贵阳城市学院集中精力、坐阵调查、采访、撰写学院董事长、贵州省改革开放40年100位风云人物之一的周鸿静先生的书,且准备突击一年,完成书名叫《创业他为什么成功》的书稿时,因我校校委决定要编写一本《*黔东南党校志》的书,请他出来帮忙撰写,任执行主编,他接到通知后顾全大局,以党的利益为重,以学校的事情为重,珍惜情缘,不计报酬,不讲条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单位的邀请,且一写就是4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废寝忘食、不辞劳苦,于2019年才以高质量的书稿,交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当赞语和荣誉向他涌来的时候,他却谦虚的说:成就归功于历届校委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而他原手头正在撰写中的《创业他为什么成功》的励志书,却因此整整耽误了5年,直到2020年才得以写完、出版。可见,周崇先老师是一位大公无私、重情重义、轻重分明的老人,是一位党性强、作风硬的老人,是一位爱校如家、值得尊重和大力点赞的老人。

    无可否认由周崇先教授执行主编的《*黔东南党校志》,填补了我校1950年建校,5易校址,现座落于州会凯里长达70年无正规校史的空白,抢救了大量可能消失的档案资料,走访了上100位知情人士,于他原工作过的单位,发挥了特长,发挥了余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贡献,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方式与方法有效结合的典范。由于他以完美人格、坚强党性在为单位、为社会、为友人、为党和国家做事,身心得到了愉悦、人格得到了升华,80岁高龄的他比我60岁刚退休的后生,还要精神焕发、耳聪目明,容光满面。

    我们所处的时代,进入了一个物质、精神、文化、信息和科学高度发达的社会,无须太多的豪言壮语,只需实实在在的行动,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周崇先老师与我们交谈常说“我的成长党培养,我把一生献给党”的话。实践证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并且用一生的精力与年华,践行着自己的誓言,彰显着一个普通*员的高风亮节情怀。他年*80而为单位写校志的事,细小而崇高,*凡而伟大,若如每一个老年人都像他这样有一点或全部地为单位和为社会自觉的投入,这个社会的老人就会变得无比的幸福!

    不要说写一部校志有什么了不起,不要说带几个年轻教师出来又怎么样,相比于功成名就的英雄,我更乐于发现和欣赏泥土中闪光发亮的沙金,这个社会从来不缺才人,但需要的是付出,关键的是行动,难得的是坚持!周老先生80岁能持之以恒的每天坚持写《创业他为什么成功》励志类的书,我们60岁为什么就不能照顾好自已、带好孙子、建好和谐家庭。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现在的好事,没有几个人愿意做了,不信,我们可以一试,能坚持10天半月,甚至10年20年做好事的人,肯定不多了。因此,我们才需要更多地宣扬好人好事,更多地发挥老年人的聪明才智。我崇敬周崇先教授,崇敬的是他退休不褪色,人老心不老的精神;我崇敬周崇先教授,崇敬的是他为人正派,乐于施教的品格;我崇敬周崇先教授,崇敬的是他博览群书,透彻入木的学识;我崇敬周崇先教授,崇敬的是他言传身教,春风化雨的传带;我崇敬周崇先教授,崇敬的是他八十写志,公而忘私的高尚。

    当下我们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的社会,老年人自有老年人的特点、规律、生活方式和活法,我们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培养新的兴趣与爱好,从而使自己活得更加潇洒、自如和从容。在周崇先老师的影响和带动下,2020年1月刚退休的我,也试着从4月份开始走出家庭,走进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先后与州委党校彭老师到了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榕江县古州、仁里等乡镇调研了8个月,写出了万余字的《榕江县“社社联建”模式探讨》调研文章,为榕江县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献计出力、发挥余热,从而使自己在再参与社会的实践中,获得另一种乐趣,体验可以调剂、增色的多姿多彩老年生活。

    由此可见,周崇先老人退休后,坚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获得新的生活乐趣,其经验是可以学*和借鉴的。人老尽管如夕阳,但却生活越亮堂,退休征程刚起步,百岁人生还漫长。只要老年人调整好心态,早起早睡,需要就出;戒烟戎酒,吃谈吃素;每天泡脚,日行万步;茶当酒饮,就会幸福。只要老年人能像周崇先老师那样淡定*和,精神保持;修身养性,奋斗不止;人民需要,初心不移;乐于助人,就会寿禄。只要老年人“西山落日又明东,夕阳晚照满江红,一生感恩跟党走,做个世间不老翁”,就会迈入幸福美好的新未来!

    [阅读全文]...

2021-12-30 02:47:36
  • 长江的古诗2017

  • 长江
  •   长江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明·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魏晋·阮籍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唐·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唐·窦巩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唐·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

      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

      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阅读全文]...

2022-03-28 10:55:30
  •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古诗词翻译赏析

  • 文学
  •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古诗词翻译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古诗词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

      唐朝·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前言】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注释】

      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⑷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翻译】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赏析】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线以下了。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曾祖父白温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所以他是下邽人。白居易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五六岁时便学作诗,九岁通晓音律,十五六岁时,就能写出很好的诗篇。唐贞元时的进士,曾在朝中任左拾遗等职,后因得罪权相,贬为江州司马,以后累任杭州、苏州刺史等职,晚年曾任刑部尚书。他的诗题材广泛,描写细致动人,语言生动、通俗,主要作品有《卖炭翁》《观刈麦》《长恨歌》等。

      拓展阅读:暮江吟阅读答案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意对即可)

    [阅读全文]...

2022-03-17 10:03:21
  • 忆江南古诗

  •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2、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3、江花:江边的花。

      4、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题解: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赏析: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阅读全文]...

2022-04-17 23:04:05
  • 古诗《江南春》

  •   《江南春》这首绝句写春日即目所见的江南景色,全诗只用淡淡几笔点拨,就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韵译

      辽阔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

      注释

      ⑴莺啼:即莺啼燕语。

      ⑵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⑶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⑷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江南春》诗意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人。(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唐代家,*称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

      杰出的诗人、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与杜牧即“小李杜”。

    [阅读全文]...

2021-12-01 17:37:11
  • 《江南春》 古诗

  •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江南春》就是在此背景下所作。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阅读全文]...

2022-01-25 05:49:10
江阳的古诗 - 句子
江阳的古诗 - 语录
江阳的古诗 - 说说
江阳的古诗 - 名言
江阳的古诗 - 诗词
江阳的古诗 - 祝福
江阳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