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都城南庄是写春天的古诗吗

关于题都城南庄是写春天的古诗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题都城南庄是写春天的古诗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题都城南庄是写春天的古诗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题都城南庄是写春天的古诗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27) 语录(18) 说说(15) 名言(3) 诗词(5k+) 祝福(7) 心语(983)

  • 题都城南庄古诗解析(题都城南庄译文及注释)

  • 题都[1]城南庄

    崔护

    【原文】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2]桃花相映红。

    人面[3]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4]春风。

    【注释】

    [1]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2]人面:指姑娘的脸。

    [3]人面:指代姑娘。

    [4]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作者】

    崔护(?~831年),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县)人。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大和三年(829年)担任京兆尹,官至岭南节度使,其诗风清新隽永,《全唐诗》存诗六首,以《题都城南庄》最为世人称道。

    【赏析】

    此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而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广记》则记载了此诗“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此诗分为前后两个层次。前两句回忆过去情形:去年的今天,在这个院子里,看到的是一个与桃花相映生辉的美丽女子。“去年今日”是有心语,为何诗人来此的日子正好是“去年今日”?只因“今日”是一个不*常的日子,在去年的今天,诗人发现了心中的至美,而今年的今天,他也正是专程为寻找这往日的美丽而来。第二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将人与花交织在一起,因为有人,桃花更有生气,因为有花,美人更添娇艳。从这样的情景中,读者不难感受到当时作者和美人心中荡漾的情意。后两句写到的是眼下的情形:今年又到了这天,这里却是院门紧闭,去年的美人已不知所踪,留下的只是依旧鲜艳的桃花。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物是人非的沧桑。这句诗中,诗人描写的是不同的时间,同一个地点。今日重来,深院桃花仍是旧时模样,但心中最为牵挂的美人却已不再,诗人心中自有无限感慨;第二,不见美人的哀伤。若以他物写相思,未必有太多哀伤,但诗人以“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乐景作结,对比之下,自己心中的哀伤被放大了许多,使诗意更易动人。

    此诗虽然短小,但婉曲隽永,耐人回味。在内容上,“人面桃花”自此成为人们形容女性美丽容颜的丽词。在结构上,时间轮回,物是人非的写作方法对后来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诗中没有主观情感的直接抒发,只是把自己两度游春的所见集中到都城南庄一个普通的村舍门口,通过两段情景的铺叙,两相对照,喜悲相衬,一扬一抑,突出表现了风景依旧、佳人渺渺的无限惆怅之情。诗人把一块失去美好的思想重石抛压在每一位读者的心头。同时,他自己又狡黠地在诗中留下了一片片朦朦胧胧的艺术空白,让读者陷入他精心构置的令人惆怅的氛围之中无法自拔,从而去为他填补那一片片空白:“鲜花”终究何主?才子何去何从?有情人可否终成眷属……此后果真有痴情人为这一切苦心孤诣地去敷衍故事,安排结局。如《丽情集》中的“人面桃花”以及说唱艺人口中的《谒浆崔护》等。他们甚至一厢情愿地想象,崔护题诗数日后,复还“谒浆”之门,得知少女读诗后竟感动相思而病夭,崔护入见,痛哭不已,少女竟又复生,于是这对经历生生死死的爱情波折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小说家之言,当不足为凭,但是“人面桃花”、“谒浆崔护”的故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深入人心,却可见此诗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崔护名气之大,也是因为有了这首诗的缘故。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它诠释了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阅读全文]...

2022-07-24 16:42:35
  • 题都城南庄古诗(题都城南庄的诗意)

  • 诗意
  • 作者:黎遇之,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世间最美的相遇,是什么样子?

    *慕蓉说,相遇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若要换成一句诗,大概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第一次知道唐朝诗人崔护,便是因这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也因这句诗,总认为百花中,桃花之美更胜一筹。

    崔护,唐代大历——贞元年间的诗人,字殷功,唐朝博陵(今河北定州)人,贞元十二年高中进士后做过京兆尹、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等官,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婉约精炼。

    《全唐诗》中收录他的诗作有6首,最让人读过难忘的,便是这首《题都城南庄》。

    01

    崔护“高考”落榜,初次邂逅绛娘

    写《题都城南庄》时,崔护还只一个书生,虽然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俊逸,但也是一个性情清高孤傲,*日埋头寒窗苦读,独来独往的人,简单概括就是:

    长得帅,才华高,家世好,话还少

    此时的崔护,尚未考得功名,emmm……更准确的说,他去考了,但是……刚好落榜了。

    崔护到长安,是为了考进士,虽然落榜了……没考上咋办,再考一年呗!和其他落榜学子不同的是,崔护落第后还参加了一场“私试”,做了一个写判词的小官,并就此在长安住了下来,等待第二年再考。

    (私试:唐宋时聚集进士定期举行的临时考试。)

    在这一年的清明节这天,崔护独自一人到长安城南散心,他到了一个村庄,看到一片灿若朝霞的桃花林,在桃林隐约间,还有一间院子。

    他想去讨杯清水解热,便上前驻足敲门,敲了很久,门只开了一个缝隙,声音从里面传出:“谁呀?”原是一位妙龄姑娘,这是崔护与绛娘的第一次邂逅。

    他道,“我叫崔护,今日独自一人出门踏青,有些口渴,想讨杯水喝。”姑娘听后,请崔护进到院中坐下,回到里间准备茶水。

    崔护坐定后开始打量屋内四周,见其家墙壁正中悬一副对联,联文是:

    几多柳絮风翻雪,无数桃花水浸霞

    临窗的书桌上,还有有一帧墨渍未干的《咏梅》诗笺,细看才知,是一首《咏梅》:

    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

    可怜浑似我,零落此山中。

    崔护料想,此诗必定为这里的主人所书,也是一个颇有雅趣之人罢。

    正想个究竟,里间的姑娘端着茶水走了出来,递给崔护。姑娘自己则倚靠着一棵桃树,含笑不语地看着他。

    崔护看姑娘容貌清秀,难免有些心生好感,细看之下,姑娘不施粉黛的面庞,素净淡雅的布衣,都衬托着少女的灵秀,宛若这园里,在春风中灿烂绽放的桃花。

    彼时,耳边春风轻拂,眼前桃花灼灼,正衬上女子的笑颜,世间最美莫过于此。

    自古以来,才子遇佳人,总会发生点故事,可这一次,却没有。

    有点动心的崔护在喝水时,开始逗姑娘说话,问及姑娘的姓氏及家人,姑娘只说“小字绛娘,随父蛰居在此”,似有什么不便说的缘由,没有提及姓氏和家世,对此,崔护也不便多问。

    随后崔护继续和姑娘搭话,姑娘却都只羞涩地笑而不答,崔护心想,大概是唐突了吧,便不好意思多待,只得恋恋不舍地告辞离去。

    02

    爱情,有时是不经意的想起

    崔护不舍的告别,绛娘含羞的少女情怀,似乎都被悄悄掩埋在这一场桃花春风里,半是缱绻,半是矜持。

    回去之后的崔护,虽然一直难忘那个倚靠在桃花树下,含羞看着他的姑娘,但又觉得,也许姑娘对他没有爱慕之心,渐渐的,便把姑娘藏于心底,专心备考。

    也许每个人陷入爱情里的人都会这样,在没有互相表明心迹以前,内心总是忐忑又带着几分莫名的期待,希望ta喜欢自己,又怕ta不喜欢自己……于是不断安慰,没关系,喜欢是一个人的事情,如果……也能刚好互相喜欢更好……

    总觉得这世间最美的暗恋,便是我悄悄喜欢你时,你也刚好喜欢我,如果有一天我们相遇,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自崔护离开后,绛娘心中也一直对他念念不忘,翩翩俊俏的少年郎,才情四溢,相貌出众,彬彬有礼,这些都在她心中久久盘桓。

    转眼又是一年春,又是一年桃花绽放,也许正是这样灿烂的春光和桃花,崔护触景生情,想起了去岁的那场邂逅,想起了那位悄藏于心中已久的姑娘,炽热的感情让他忍不住想要去寻她。

    于是,他再次来到了城南,庄院依旧、桃花依旧,可女子却不知去往了何处。

    怅惘失落之下,他写下这首《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是多么美的相遇啊。

    在植满桃林的郊外,偶遇一个美丽的女子,一颦一笑,皆令人心动难忘,远处吹来的和煦春风,树影间的桃花灼灼其华,微风拂过,落英缤纷……美得仿佛一场幻梦。

    仿佛那一年陆游重游沈园,忆及发妻唐琬的心情: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其一》

    又有些像《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初次遇见猝不及防,离开后期待再次重逢,却难寻归路。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一个”笑”字,却道出了无限叹惋悲伤,世事多变。

    世上最悲伤的事,莫过于笑着说“我没事”,世上最遗憾的事,莫过于“我本可以……”

    有些人,千帆过尽,才开始知道回头;

    [阅读全文]...

2022-01-19 16:27:51
  • 题都城南庄的诗意

  • 诗意
  •   《题都城南庄》

      作者:崔护

      原文: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

      1、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2、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3、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4、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诗意:

      去年的今天,

      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

      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

      显得分外绯红。

      时隔一年的今天,

      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

      已不知去了哪里,

      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赏析:

      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m.ju.51tietu.net)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它诠释了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阅读全文]...

2022-05-13 06:52:04
  • 崔护唐诗《题都城南庄》

  • 唐诗,文学
  • 崔护唐诗《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八。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崔护唐诗《题都城南庄》,欢迎阅览。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言】

      《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八。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开头两句追忆“去年今日”的情景,先点出时间和地点,接着描写佳人,以“桃花”的红艳烘托“人面”之美;结尾两句写“今年今日”此时,与“去年今日”有同有异,有续有断,桃花依旧,人面不见。两个场景的映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此诗脍炙人口,尤其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流传甚广。

      【注释】

      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翻译】

      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赏析】

      《题都城南庄》此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而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广记》则记载了此诗“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它诠释了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阅读全文]...

2022-07-12 20:07:25
  • 《题都城南庄》全诗翻译赏析

  • 《题都城南庄》全诗翻译赏析

      《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八。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题都城南庄》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出自《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开头两句追忆去年今日的情景,先点出时间和地点,接着描写佳人,以“桃花”的红艳烘托“人面”之美;结尾两句写今年今日此时,与去年今天有同有异,有续有断,桃花依旧,人面不见。两个场景的映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此诗脍炙人口,尤其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流传甚广。

      全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

      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今”。

      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译文

      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

      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赏析:

      唐德宗贞元初年,博陵才子崔护科举落第,便在长安找个住处继续攻读。清明节的一天,崔护去城南领略大自然的景色。在一户农家小院前想讨碗水喝,农家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端来一碗水,崔护被姑娘的美貌深深打动了,不禁产生了爱慕之情。第二年清明节的一天,他又来到这个农家前,但大门上了锁,于是他在院门上写下了这首诗留给姑娘。

      这首诗中,诗人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两个场景的映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无限怅惘。

      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唐孟棨《本事诗·情感》有记载。是否真有此“本事”,颇可怀疑。也许竟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但有两点似可肯定:一、这诗是有情节性的;二、上述“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是有帮助的。

      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有那么一回事,就应该承认诗人确实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发起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这一点,孟棨的《本事诗》可能正是这样做的,后来的戏曲(如《人面桃花》)则作了更多的发挥。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读者不见得有过类似《本事诗》中所载的遇合故事,但却可能有过这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阅读全文]...

2022-02-11 08:17:41
  • 春天古诗

  • 春天,文学
  • 春天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天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2、《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3、《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5、《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7、《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阅读全文]...

2022-07-14 10:42:01
  • 以春天主题的古诗

  • 春天,学*,知识
  • 以春天主题的古诗

      春天,是希望纷飞的季节。大雁饱含憧憬地向着北国的乐土结对航行,一路载歌载舞,排踏出春天的`韵律,传递着春的喜讯。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以春天主题的古诗,欢迎阅读!

      1、《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4、《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1、《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2、《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春晓》

    [阅读全文]...

2022-03-03 04:01:34
  • 杨炯《战城南》全诗鉴赏

  • 杨炯《战城南》全诗鉴赏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

      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

      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

      悲风愁*。

      寸心明白日,

      千里暗黄尘。

      鉴赏

      《战城南》是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战城南》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在《雨村诗话》里评述的:“浑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读后令人神情激奋,成为诗人代表作之一。

      首联以对句开起,出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仿佛画家的笔先挥毫泼墨抹出一个塞外广袤的背景。

      对句切题,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颔联用*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排比点缀手法将作战阵式写得极有气势,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诗的主人公脉搏激剧的跳动:激动的心、自豪的情,东闯西突血肉搏杀。

      生死攸关之际,人的心境更是复杂多变、不可捉摸的,在一阵冲杀之后,感慨也随之而来。因此颈联自然地转入抒情性的叙述。“冰水寒伤马”,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饮马长城窟行》)这里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悲风愁*”,化用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句意,进一步直抒胸臆。秋风凛冽,塞外草衰,一派萧瑟之气,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

      尾联以景作结,“千里暗黄尘”,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然而战士的心中却充满了明亮的阳光。“寸心明白日”句,精微入妙,词语新颖,内涵丰富,艺术概括力强,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继续驰聘疆场,报效君王。

    [阅读全文]...

2021-12-31 19:24:13
  • 春天的古诗

  • 春天
  • 春天的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天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北宋】王令《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元】薛昂夫《楚天遥带过清江引》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 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 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 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 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王涯《春游曲》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唐】 杜甫《春运》 肃肃花絮晚, 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 春远独柴荆

      【北宋】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阅读全文]...

2022-03-16 15:30:02
题都城南庄是写春天的古诗吗 - 句子
题都城南庄是写春天的古诗吗 - 语录
题都城南庄是写春天的古诗吗 - 说说
题都城南庄是写春天的古诗吗 - 名言
题都城南庄是写春天的古诗吗 - 诗词
题都城南庄是写春天的古诗吗 - 祝福
题都城南庄是写春天的古诗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