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一上册要背的语文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高一上册要背的语文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高一上册要背的语文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高一上册要背的语文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高一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个学期一次的期中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正在进行紧张的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I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颓圮(pǐ) 漫溯(sù) 菲(fēi)薄 掐(qiā)死
B、团箕(jī) 步履(lǚ) 窒(zhì)息 饲(cí)养
C、撰(zhuàn)写 执拗(niù) 籼(xiān)米 秩(zhì)序
D、包身契(qì) 敛裾(jū)一椽(yuán) 蕈菌 (qín )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书生意气 惩诫 中流砥柱 凄婉迷茫
B、风华正茂 谄媚 屏息以待 陨身不恤
C、桀骜锋利 焦灼 短小精悍 胆颤心惊
D、屠戮妇婴 斑斓 睡眼惺忪 颓废色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默不一定是金,我们要充分显露自己的才华,增强自信,韬光养晦。
B、在医患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今天,如果没有更多医生从良心与行动上给予揭发,患者也许将永远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C、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D、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的条件。
B、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能不能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切实加以改正。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从《忏悔录》的作者这里得到安慰,学到了说真话。(巴金《再访巴黎》)
B、“不要灰心嘛,”张老师安慰她:“谁没遇到过挫折和失败?”
C、接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D、人们按照托尔斯泰的遗愿,在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在他亲手种植的小树林里埋葬了他,他的墓“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漫说姓名文化
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这就是姓名文化。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省籍、家乡不能替代的。在我们的5000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人千里之外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姓氏文化浓浓的熏陶下,不管走在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也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和旨趣。
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可以改字、空字、缺笔、换音。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
(选自《文汇报》2008年2月12日,有删改)
6.下列对“姓名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姓名文化是一种经过数千年积累和演变,蕴涵着丰富内容的独特的文化系统。
B.姓名文化是一笔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其他民族和周边地区都产生了影响。
C.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姓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
D.姓名文化是一种活的传承,我们每个人都是它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负责。
7.下列对“人名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也更为丰富,商代天干地支可以入名。
B.春秋战国时期好以贱丑隐疾为名,西汉以**名以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
C.南北朝就盛行二字人名,说明二字人名历史悠久,一直备受古人推祟。
D.我们现在流行的以辈次命名的传统,在唐宋时代就已经形成了。
8.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我们源于上古的5000多个姓氏中,几乎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写意插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aí)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学好物理,有利于你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大自然,更好地生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定义: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地找出来,并画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图。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2、相对合理的顺序:先找场力(电场力、磁场力、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
3、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
①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②次画已知力
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④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基本特征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4)力的独立性:力具有独立作用性,用牛顿第二定律表示时,则有合力产生的加速度等于几个分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2.力的分类:
(1)按力的性质分类: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核力等。
(2)按力的效果分类:如拉力、推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等.
(二)常见的三类力。
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等于g,g是常数,通常等于9.8N/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总是作用在物体的各个点上,但为了研究问题简单,我们认为一个物体的重力集中作用在物体的一点上,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悬线法求出重心位置.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1)弹力产生的条件:
①物体直接相互接触;
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跟物体恢复形状的方向相同.
1一般情况: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2一般情况:凡是一根线(或绳)对物体的拉力,都是这根线(或绳)因为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线(或绳)的方向.
3弹力方向的特点:由于弹力(支持力、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面面结触、点面结触时弹力的方向都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3)弹力的大小:
①与形变大小有关,弹簧的弹力F=x②可由力的*衡条件求得.
3.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存在相对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
②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即fμ=μFN
4.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的;
②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③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2)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大小:由受力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根据*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
高一上数学练*册答案
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争分夺秒,顽强拼搏脚踏实地,不骄不躁,长风破浪,直济沧海,我们,注定成功!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高一上数学练*册答案,供参考阅读!
高一上数学练*册答案1
一、选择题
1.下列八个关系式①{0}= ② =0 ③ { } ④ { } ⑤{0} ⑥0 ⑦ {0} ⑧ { }其中正确的个数( )
(A)4 (B)5 (C)6 (D)7
2.集合{1,2,3}的真子集共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3.集合A={x } B={ } C={ }又 则有( )
(A)(a+b) A (B) (a+b) B (C)(a+b) C (D) (a+b) A、B、C任一个
4.设A、B是全集U的两个子集,且A B,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CUA CUB (B)CUA CUB=U
(C)A CUB= (D)CUA B=
5.已知集合A={ } B={ }则A =( )
(A)R (B){ }
(C){ } (D){ }
6.下列语句:
(1)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
(2)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3)方程(x-1)2(x-2)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4)集合{ }是有限集,正确的是( )
(A)只有(1)和(4) (B)只有(2)和(3)
(C)只有(2) (D)以上语句都不对
7.已知A={1,2,a2-3a-1},B={1,3},A {3,1}则a等于( )
(A)-4或1 (B)-1或4 (C)-1 (D)4
8.设U={0,1,2,3,4},A={0,1,2,3},B={2,3,4},则(CUA) (CUB)=( )
(A){0} (B){0,1}
(C){0,1,4} (D){0,1,2,3,4}
9.设S、T是两个非空集合,且S T,T S,令X=S 那么S X=( )
(A)X (B)T (C) (D)S
10.设A={x },B={x },若A B={2,3,5},A、B分别为( )
(A){3,5}、{2,3} (B){2,3}、{3,5}
(C){2,5}、{3,5} (D){3,5}、{2,5}
11.设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 ,则不等式ax2+bx+c 0的解集为( )
(A)R (B)
(C){ } (D){ }
(A)P Q
(B)Q P
(C)P=Q (D)P Q=
12.已知P={ },Q={ ,对于一切 R成立},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
13.若M={ },N={ Z},则M N等于( )
(A) (B){ } (C){0} (D)Z
14.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2
(B){ }
(C){ }
(D){ }={ }
15.设U={1,2,3,4,5},A,B为U的子集,若A B={2},(CUA) B={4},(CUA) (CUB)={1,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3 (B)3
(C)3 (D)3
16.若U、 分别表示全集和空集,且(CUA) A,则集合A与B必须满足( )
(A) (B)
(C)B= (D)A=U且A B
初一上语文必背古诗整理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上语文必背古诗整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zaī),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古诗词背诵,共十首。。
【龟虽寿·步出夏门行】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初一上册语文古诗十首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音:黍(shǔ),斜(xiá)。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猎猎的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奔腾的黄河水流入大*原仍闲拘束,秦岭山脉至潼关(以西)再也不知何谓*坦。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多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经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的风景所震撼,欣然命笔。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下一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坦。都在写山水,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把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力,能让人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的少年意气。
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10首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10首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族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是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月夜 刘方*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3、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6、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通假字)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7、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9、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旁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0、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而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翻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古诗填空
1.《沁园春》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有关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
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李白.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独立阅读文言文古诗】
1、大道之行也
孔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语文课本初一上册课文
语文课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兴趣,好的学**惯等都是很重要的。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语文课本初一上册课文,欢迎查看!
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二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形容人瘦削。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下去。”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
在我们的学*时代,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就是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与朱元思书》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鸣叫)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马说》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才干)
4、其真*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送东阳马生序》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课外古诗
1、最喜小儿亡赖(“亡”通“无”,没有)
2、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摘取)
《岳阳楼记》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瞩”,嘱托)
《诗五首》
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与朱元思书》
1、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
2、作者写富春江水之美,先写“水皆缥碧”,这是写水之清;次写“千丈见底”写水之深;接着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写水之清;最后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写水之急。作者将富春江水写得有静有动,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3、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本文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4、文中采用以声衬静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表达了作者蔑视功名利禄,表现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写山音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嗡嗡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五柳先生传》
1、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年、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3、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的句子是: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4、全文的中心句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不慕荣利相照应。
6、表现五柳先生总体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7、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8、表现五柳先生对理想社会向往的句子是:无怀氏之民与?葛天氏之民与?
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1、比喻:化*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阅读理解技巧顺口溜
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高一上册要背的语文古诗
高一上册语文带秋的古诗
高一上册语文的古诗词
高一上册必背的古诗
高一上册语文书中的古诗
高一上册的古诗
高一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
给我背一首高一上册的古诗
高一上册描写春的古诗
甘谷职高一上册的古诗
高一上册要求背诵的古诗词
高一上册最后的古诗词
高一上期语文要背的古诗文
播放高一上册的一首古诗
高一上册月考的古诗填写题
高一上必背的古诗
高一语文书上要背的古诗上册
语文初一上册的古诗
初一上册语文要背的古诗文
高一上常考的古诗文
语文初一上册要背的古诗词
语文必修一上册的古诗
高一上学期要背的古诗
初一上册语文63页的古诗
初一上册语文书的古诗
初一上册语文要学的古诗
初一上册语文的所有古诗
高一上必背的古诗文和文言文
深圳语文初一上册的古诗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