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狄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狄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狄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狄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摩挲铜狄的诗词典故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摩挲铜狄的诗词典故,欢迎大家参考。
典源出处
《后汉书·方术列传·蓟子训传》:“蓟子训者,不知所由来也。建安中,客在济阴宛句。有神异之道。”“时有百岁翁,自说童儿时见子训卖药于会稽市,颜色不异于今。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五百岁矣。’”《水经注·渭水注下》:“魏文帝黄初元年,徙长安金狄,重不可致,因留霸城南,人有见蓟子训与父*摩铜人曰:正见铸此。时计其日,似*五百年矣。”《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ju),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天戒若曰,勿大为夷狄之行,将受其祸。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
释义用法
仙人蓟子训据说已寿几百岁,曾于霸城摩挲铜人(即铜狄),说当年曾亲见铸它,至今已*五百年了。后以此典慨叹时光消逝,世事变迁,回首悲感。
用典形式
【铜狄】宋·苏轼:“五百年间谁复在,会看铜狄两咨嗟。”清·钱谦益:“鸱夷尽日尝盛酒,铜狄他时几问年。”
【蓟叟】宋·陆游:“灞城逢蓟叟,共语莫匆匆。”
【摩狄】明·高启:“摩狄年空老,求仙事亦虚。”
【几摩挲】明·徐谓:“惟余铜狄在,曾受几摩挲。”
【公摩挲】宋·陈与义:“题诗素壁蛇蚓集,五百年后公摩挲。”
【抚铜狄】清·黄遵宪:“坐观桑田几兴废,如抚铜狄三摩挲。”
【看铜狄】清·王士禛:“仙人有恨看铜狄,羌笛何心度玉门。”
【逢蓟子】清·钱谦益:“五百年前逢蓟子,三层阁上礼茅君。”
【铸狄年】清·钱谦益:“周郊昔叹为牺地,蓟子今论铸狄年。”
【摩铜人】宋·陆游:“世间万变更故新,会当太息摩铜人。”
【摩铜狄】宋·陆游:“惊人亦莫摩铜狄,泰华松风足昼眠。”清·钱谦益:“空传老父摩铜狄,无复宫人记铜箫。”
【灞城翁】宋·陆游:“早岁知闻久已空,岿然犹有灞城翁。”
【见铜人制】清·钱谦益:“暂看杯度别,瞥见铜人制。”
【金狄摩挲】清·黄遵宪:“金狄摩挲事如昨,铅水清泪流已枯。”
【咸阳铜狄】宋·陆游:“世上年光东逝波,咸阳铜狄几摩挲?”
【铜狄重摩】清·丘逢甲:“铜狄重摩定惘然,春明旧梦岁周天。”
【铜狄摩挲】清·王士禛:“颍滨老去东坡死,铜狄摩挲五百年。”清·钱谦益:“情知五百年间事,铜狄摩挲不忍看。”
【摩挲金狄】宋·苏轼:“流落天涯先有谶,摩挲金狄会当同。”
【摩挲铜人】宋·苏轼:“摩挲古铜人,岁月不可计。”宋·陆游:“摩挲金铜人,千载寄悠悠。”
【摩挲铜狄】宋·陆游:“会与高人期物外,摩挲铜狄霸陵秋。”清·丘逢甲:“忏悔金经千劫佛,摩挲铜狄两顽仙。”
【光阴蓟子训】唐·高适:“光阴蓟子训,才术褚先生。”
【金狄手摩挲】宋·苏轼:“采药壶公处处过,笑看金狄手摩挲。”
【铜人话畴昔】宋·苏轼:“每向铜人话畴昔,故教铁杖斗清坚。”
狄金森的诗译文及练*
原文:
Success is counted sweetest
By those who ne’er succeed.
To comprehend a nectar
Requires sorest need.
Not one of all the purple Host
Who took the Flag today
Can tell the definition
So clear of victory.
As the defeated-dying—
On whose forbidden ear
The distant strains of
Burst agonized triumph and clear!
译文:
紫袍华衰的诸公
如今执掌着大旗
他们谁也说不清
胜利的'确切含义—
只有垂死的战败者
失去听觉的耳朵里
才迸出遥远的凯旋歌
如此痛切而清晰
注解:
狄金森(1830---1886)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女诗人。她的诗通常短小精悍,简洁明快,善用具体而独特的意向,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在*易自然中见出她对人生的思考,她与惠特曼一道成为现当代美国诗歌的开拓者。
练*:
翻译句子:
Success is counted sweetest
By those who ne’er succeed.
To comprehend a nectar
Requires sorest need.
答案:
从未成功的人们
认为成功最甜蜜
要领略仙酒的滋味
须经最痛楚的寻觅
狄金森的诗的自读重点
自读重点:
1、理解本诗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体内容及诗歌蕴涵的寓意。
2、扩展阅读:赏析芒克的诗《阳光中的向日葵》,理解诗中蕴涵的寓意。
自读程序:
一、总体把握,理清思路
讨论:这首诗从表层意象看,写了哪几个层面?
明确:两个。一是小孩子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顾忌,另一个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会爬过篱笆去摘草莓。
二、研读全诗,讨论以下问题
1、诗中的草莓指什么。
明确:草莓指代世间美好的事物。思考这一问题应从草莓的特点入手。草莓色泽鲜艳,圆润可爱,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水果。
2、“我”想不想爬过篱笆?为什么?
明确:想。因为那儿“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
3、“我”能不能爬过?为什么?
明确:能。因为“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
4、那么,“我”愿不愿爬过?为什么?
明确:不愿。因为“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
5、上帝又指代什么?
明确:上帝号令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权威的代表,又是正统思想上的化身。思考这一问题应从上帝特殊的身份入手。
6、如何理解“我”“想爬过”“能爬过”却又因为怕脏了围裙挨上帝的骂而不愿爬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想爬过”“能爬过”,是“我”有追求最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怕脏了围裙挨骂则说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有种种顾虑,担心会遭受责备。归根到底,这一切是“上帝”的行为约束、思想禁锢造成的。
联系实际示例:
孩子本是纯真无邪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其中蕴藏着多少创造的萌芽啊。但我们现存的教育制度,不允许孩子有任何不合常规的行为,用很多清规戒律来束缚他们的思想,压制他们的个性,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7、作者安排“上帝”这个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
明确:由上面分析可知,“上帝”是权威的代表,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是别人思想的禁锢者;其实“上帝”又何尝不是被禁锢者呢?只要他愿意并且有决心抛开一切束缚,走下神坛,重新捡拾起纯真,他也会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东西。
背景资料:
狄金森的短诗,风格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她极其看重自己的诗歌创作,尊崇诗人为世界的“一切”。她忠实于自己诗性的思维和感觉,在几乎足不出户的日子里,她用自己与花草小鸟的对话、与自我内心情感的对话,用童心童趣、用爱的期待和绝望,构筑起一个诗歌的王国。
她的诗如同她的生活,只在于追逐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在她的诗作中,你甚至读不到任何的时代背景,比如说在很多作家笔下得到反映的南北战争、欧洲革命运动、以及社会变革、文坛论争。因而,有的评论家这样论及狄金森的创作:“只有时间,而没有时代;只有空间,而没有世界;只有上帝和死神,而没有人群。”
在形式上,她的诗作并不固守传统格律,用语简练,明白如话,*惯用破折号形成诗句的起伏跳动。
她可以用最最寻常的意象、最最*实的语句造就一种独特惊人的意境,具有令人倾心的创造性。像她的'《等待一小时太久》现在已成为被人屡屡借用的构思方式。其他如《上帝真是个嫉妒的上帝》、《我为美而死》、《因为我不能停步等死神》等都是隽永、灵动的。
读狄金森的诗,永远不会感到乏味。因为心里总是充盈了感动,为她心思的精巧、为她情怀的执著。因为一草一木,甚至上帝、甚至抽象的名词在她笔下都丰满而富有动感,蹦跳的文字轻易地就攫住了我们的视线和感觉。
读狄金森的诗,我们会觉得她在期待与绝望、挽留与失去、执著与永无可能中淡泊地追求着。她的诗让我们感到真善、真爱在心灵角落的熠熠闪光,同时又走不出那个角落。于是,身着一袭白衣的作者形象跃出了文本,忧郁而坚强地站在我们面前。
读狄金森的诗,我们的心灵也会像得到清泉的洗涤一样,变得空灵,变得洒脱。自然、生死、瞬间与永恒、感伤与喜悦、痛苦与满足,在她的笔下,那么轻描淡写又是如此深刻丰富。这是一个女性的感悟与智慧。
【精选】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诗歌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赏析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国传奇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共创作诗稿一千七百余篇,生前仅发表诗文七篇,去世后深锁在箱子中的大量创作被看做是她留给后世的厚礼。在她描写爱情与死亡的诗篇中常给人孤独昏暗消极之感,而本文赏析的作品展现作者生活的充实饱满和对爱情的坦然与决绝。
1.引言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 1830~1886)出生于美国马塞诸塞州的埃默斯特镇,1858后足不出户,被称作“阿姆斯特的女尼”。狄金森自小受父亲宗教的影响,在其作品中明显体现清教思想。虽然她从二十多岁起就过着孤寂隐居的生活,然而她并不孤独,她强大的精神世界让她在自己的空间里独立,简单,充实的生活。
狄金森的创作被世人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1861年以前,作品传统、感情清新自然;第二时期是1861~1865年,是狄金森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高产期。她在1862一年就创作诗歌366首,是最多作品的年份,本文此诗即为此阶段作品之一;1866年之后被视为第三时期。
据记载,狄金森的生命中出现过两次朦胧的浪漫情愫。一次是与已婚的塞缪尔·鲍尔斯相恋,但由于他已婚,爱情还未开始就已然结束;一次是与她父亲的朋友,年长于她18岁的洛德法官。本文赏析的诗歌是诗人为第一次恋爱所作。
2.诗歌赏析
Ourselves were wed one summer-dear- Emily Dickinson
Ourselves were wed one summer-dear-/You Vision-was in June-/And when Your little Lifetime failed,/I wearied-too-of mine-
And overtaken in the Dark-/Where You had put me down-/By Some one carrying a Light-/I-too-received the Sign.
‘Tis true-Our Futures different lay-/Your Cottage-faced the sun-/While Oceans-and the North must be-/On every side of mine
‘Tis true, Your Garden led the Bloom,/For mine- in Frosts- were sown-/And yet, one Summer, we were Queens-/But You- were crowned in June-
《我们曾在一个夏季结婚—亲爱的》
我们曾在一个夏季结婚,亲爱的—/你最美的时刻,在六月—/在你短促的寿命结束以后—/我对我的,也感到厌倦—
在黑夜里被你赶上—/你让我躺下—/一旁有人手持烛火—/我,也接受超度亡魂的祝福—
是的,我们的未来不同—/你的茅屋面向太阳—/我的四周,必然是—/海洋,和北方—
是的,你的园花首先开放—/而我的,播种在严寒—/然而有一个夏季我们曾是女王——/但是你,在六月加冕
2.1内容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温婉动人,仿佛带领读者步入一段美好的回忆之中。“Dear”作为称呼语,像是作者在与爱人娓娓道来,开始一同回忆以往的甜蜜故事。“were”一词表达出事情发生在过去;而“summer”表现了火热的季节,预示了热烈和充满激情的`爱情。首句以题目开始,接着提出 “your vision-was in June”,针对“vision”的不同翻译,无论是“美景”还是“幻想”,都表达出六月的美妙、惬意和甜蜜。然而接下来作者话题转向死亡,表现出“当你脆弱的生命凋零,我也开始厌倦我的生命”,表现了爱人之前致死的追随。第二节将第一节内容细化,具体表达诗人已经随爱人而去,“overtaken in the Dark”中“Dark”暗指死亡,“You had put me Down”表示死后*躺在那,也接受持烛火人(Some one carrying a Light)的叹息和祈祷(sign)。
前两节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至死不渝,而后两段中却大相径庭。作者仿佛把死亡看作是另一个旅程的开始。第三节从宏观上表达,我们旅途的方向不同,你面向太阳,而我的方向却是海洋和北方。虽然双方背道而驰,但诗文中我们读不出离别与哀伤。“Cottage-faced the sun”当茅舍面向太阳,感受的是重生和希望;“Oceans-and the North/On every side of mine”我面向海洋和北方,感受的是*和和安详。作者将分离写的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样*静。第四节是从具体的角度出发,来详细解释第三节中我们的不同方向。首先是园林的花未开在同季,冬季你的花已经绽放“Bloom”,我的花刚刚播种“sown”;其次是身份已然错位,夏季我早已成为王后,你却刚刚加冕。后两节内容所表达的与前两节的至死不离截然相反,出现了极强的对比效果。
狄金森在用诗歌抒**感的过程中,大自然已经成为她的得力助手。无论是夏天还是黑夜,无论是海洋还是北方,无论是花开还是播种,她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过程中,读者自然而然忽略了诗中分别与死亡的昏暗,感受的是重生的喜悦和挥手的洒脱。
2.2形式赏析
此诗与狄金森的大部分诗歌相同,篇幅较短,以首句为题,诗歌中用破折号代替标点,强调的词语采用大写的形式。作者以死亡贯穿全文,前两节是一段生命,后两节是又一次重生。诗歌看似简单,但韵味深厚。首位都提到“summer”和“June”,形成呼应。后两段中重复使用“Tis true”前后呼应,加深感情,增强韵律,强调后文内容。诗人更大量使用象征手法,用“bloom garden”和“sown in frosts”; “queen”和“crowned”等意向象征两人去世后所走的路不同,大有*古代“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的感觉。整个诗歌像是诗人给爱人的一封离别信。
3.总结
此诗前后的思想转变较大,从开始的美好回忆到中间发展部分的生死相随,而当真的死亡来临后,发现两个人并不是去往一个方向。就是这种情感的反差带给人无限的反思,结果往往不是如开始预想的那样美好。狄金森一向善于描写自然、永恒、爱情和死亡,这首诗将自然细腻地融合在爱情和死亡之中。作者作品的特点大多是*淡与超脱,而作者认为此诗中,她更多展现了在与塞缪尔·鲍尔斯这场没有结局的感情中,她的立场和理智。她用死亡这种结束代表另一个开始。而恰恰是这种重生让她发掘到曾经的爱情,婚姻和陪伴都在不断沉淀中看得更清晰。这首诗有淡淡的忧伤,有错过的失望,但更多的是狄金森在爱情里的决绝。
夏是四季中最鼎盛的时期,他热情奔放,轰轰冽冽,显示着生命的力量与魅力。
纳凉
宋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夜追凉
宋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幽居初夏
南宋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池上早夏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初夏戏题
徐夤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初夏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怀古诗大全》,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怀古诗大全
1、《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2、《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6、《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7、《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8、《君山》
唐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
9、《春草官》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10、《易水》
唐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11、《姑苏台》
唐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12、《景阳台》
宋徐铉
后主忘家不悔,江南异代长春。
13、《阊门》
唐韦应物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14、《吴宫》
唐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15、《桃叶渡怀古》
清曹雪芹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1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17、《马嵬怀古》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3、《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7、《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6、《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8、《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9、《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春天是美好的,看那便把春天的时光写进了诗中。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泊船瓜洲
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月夜 / 夜月
唐代:刘方*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春雪
唐代:韩愈
狄字的古诗
带狄字的古诗
有关狄青的古诗
关于狄字的古诗
写狄仁杰的古诗
美国狄金森的古诗
狄更斯的古诗200字
带狄的诗句古诗大全
形容狄仁杰的古诗
古诗送狄宗亨的注解
米莱狄的台词
狄仁杰钓鱼的做的古诗
狄德罗名言
米莱狄台词
狄仁杰语录
狄更斯名句
狄仁杰名言
狄更斯的名言
狄仁杰的名言
神探狄仁杰语录
狄更新的名言
狄更斯名言
狄仁杰台词
狄更斯名言英文
奥古斯狄尼斯的名言
我姓狄的专属句子
狄仁杰经典语录
查尔斯狄更斯名言
英雄杀狄仁杰台词
米莱狄隐藏台词
枫叶做的树叶贴画古诗
岁日的古诗词
爱古诗喜欢穿少女范的衣服
关于节约古诗的书签
古诗里面含戏蝶的
端午节的古诗二十首
题目是五个字的古诗五言
古诗演变成的网名男生
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古诗词
有写银杏树的古诗吗
不为世俗所扰的古诗
剑客的古诗全文意思
古诗十七日观潮的诗意
画立冬的古诗的诗配画图片
我要搜索谐音的古诗
孤烟与鸡的古诗
祝福老师新年的古诗词
辛弃疾的五首著名古诗
描写思乡的诗古诗词
关于白头霜的古诗
古诗里猪的雅称
192字以内的古诗
含有辰和硕的古诗词
带有牢记使命的古诗词
有关梦境的古诗词
高考必背的古诗文篇目
自己写一篇主题为雪的古诗
喜欢古诗词的男人很墨迹
知识和勇气兼具的古诗
港剧中的古诗
有26个字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