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修辞手法对偶

关于古诗的修辞手法对偶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的修辞手法对偶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的修辞手法对偶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的修辞手法对偶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16) 语录(19) 说说(12) 名言(1) 诗词(255) 祝福(2) 心语(84)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 文学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名氏《西洲曲》)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3、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李贺的《马诗》

      10、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11、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12、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3、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14、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阅读全文]...

2022-07-15 03:16:18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9.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1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阅读全文]...

2022-03-10 16:24:40
  • 对偶修辞手法

  • 语文
  • 对偶修辞手法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 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 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 偶

      1、定义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或相反的意思。

      2、表达效果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3、典型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4)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5)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杯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其他修辞手法】

      借 代

      1、定义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2、表达效果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典型例句

      (1)*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旌旗十万斩阎罗。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4)然而圆规很不*,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5)令人捧腹。

      设 问

      1、定义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2、表达效果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3、典型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学好考古一定要了解地理吗?一定要。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

      反 问

      1、定义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2、表达效果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3、典型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3)那怎么是一样的呢?

      (4)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5)你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会做吗?

    [阅读全文]...

2022-04-26 12:37:52
  • 对偶修辞手法的作用

  • 语文
  • 对偶修辞手法的作用

      对仗与对偶的区别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对仗: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对偶修辞手法的作用,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偶修辞手法的作用

      【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其他修辞手法及作用

      一、比喻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二、拟人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三、夸张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四、排比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五、反复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六、设问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七、反问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阅读全文]...

2022-05-19 17:28:13
  • 对偶是什么修辞手法

  • 语文
  • 对偶是什么修辞手法

      *常造句,写作文都要用到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重要的语文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偶是什么修辞手法,希望大家看完能够有所收获。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对偶的几种划分形式:

      1、根据内容通常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根据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3、根据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偶的作用解析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对偶句是由对偶组成的句子。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传统文化的对联,很多就是很好的对偶。严式对偶的要求极严,上下两句对应的.位置要词性相同、声调*仄相对、不能有相同的字。

      对偶句的作用:

      1、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资料,使之凝炼集中。

      2、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对偶句的'特点:

      (1)上下句字数相等。

      (2)上下句意思相*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3)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仄相对、不重复用字。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1、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到达,不那么严格。

      2、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

      3、对偶里面是两个语言单位,且字数相同。

      例句:

      1、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

      2、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载素冠。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4、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5、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6、黑发不知勤学*,白发方悔读书迟。

      7、登高极目,览水送归。

      8、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阅读全文]...

2022-02-07 21:46:21
  • 对偶是不是修辞手法

  • 语文
  • 对偶是不是修辞手法

      对偶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对偶是不是修辞手法,欢迎阅读。

      对偶也叫做对仗,是一种修辞方法。

      用对偶的修辞方法组成的两个句子叫做对子。

      使用对偶这种修辞方法,可以使句式整齐,语意清楚,音韵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就语言艺术而言,一副对子往往是一首律诗的精华,就表达功能而言,一副寥寥数字的对子常常包含着极丰富的思想内容或者揭示出很深的哲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旨甘为孺子牛这副对子十分鲜明地概括出了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子则活龙活现地勾画出了那种嘴上夸夸其谈,实际没什么真本事的人的形象。一副好的对子可以使人爱不释手,牢记多年乃至终生不忘。

      怎样才算一副好的对子呢?严格说起来,一副好的对子要满足下面的四个要求:字数相等、词性或结构相同、*仄相拗、意思相关。

      记得幼年时,我的父亲给我们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个秀才,他的门前是别人家的一片竹林。一天,他挥笔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自家的大门上。上联是门前一片竹,下联是府内万卷书。

      竹林的主人看不惯秀才的傲气,故意将竹子全部砍掉了上半截,想让秀才出丑。秀才深知其意,便在上联的后面加了一个短字,在下联的后面加了一个长字。对子便成了:门前一片竹短,府内万卷书长。竹林的主人见自己戏弄秀才不成,又羞又恼,一气之下便把竹林全部砍光了。心想,看你个秀才这回怎么对!

      秀才不慌不忙,又在上联的后面加了一个无字,在下联的后面加了一个有字。对联又成了门前一片竹短无,府内万卷书长有。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仔细琢磨,这个长字用得就未必得当。而对子本身则是相当规范的。

      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无疑的。门前对府内,都是由名词和方名词组成的方位结构;一片对万卷,都是数词后面加量训的数量结构;竹和书相对,都是名词;有对无,都是动词;短和长同是形容词。词性和结构对德都很严谨。

      再说*仄相拗。

      古代汉语中分*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声、去声、入声和起来就是仄声。与*声相对。现代汉语分成阴*、阳*、上声,去声。*仄二声中的*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阴*和阳*,仄声则相当于上声和去声。

      所谓*仄相拗,就是在一副对子里上句中的*声要对下句中的仄声,上句里的仄声要对下句里的*声;在同一句中要做到*仄相间,如**仄仄**仄,这样读起来就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为了说明对子的这个特点,下面引用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

      从前,有个卖豆芽的,清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对联的上联是七个长字,下联也是七个长字,看的人都不解其意。卖豆芽的不识字,听见别人议论,以为是写对联的人捉弄他,于是去问写对联的人。写对联的人来到他的门口,当着众人的面把对联念了一遍,众人一听都恍然大悟,伸出大拇指称赞对联写得好。他是这样念的: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

      zhang chgng zhang chang zhang zhang chang

      意思是往长里长,往长里长,长长地长;长得长,长得长,越长越长。这副对联只有一个字,两个音,可是读起来十分和谐,很有节奏,原因就是它做到了*仄相拗(*仄*仄**仄,仄*仄*仄仄*)。这不过是个文字笑话而已,但是这个笑话告诉我们,*仄相拗是对子的'一个重要特点。

      对子中的上下两句的意思要相关,绝不能把毫不相关的两句话硬凑成对子。对子的意思相关又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两句的意思相同或相*,相互间起补充作用。这种对子叫做正对。春节到了,学生给老师送了一副对联:兢兢业业今朝歌声遍校园,勤勤恳恳来日桃李满天下。这副对子就属于这一种。

      第二种是反对。反对是两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相互间从反面起衬托作用,使要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例如,春节期间有人家办喜事,贴出一副对联除旧岁又除旧*,迎春更迎新人便是反对。

      第三种是串对。前面两种对子,上下两句是并列的。串对则不是这样。串对上下旬之间是连贯,因果或递进的关系。例如前面故事中的对子门前一片竹,府内万卷书就是串对。从意思上看,两句既不相同也不相似,既不相反也不相对。它不象正对和反对那样成并列关系,而是上句只为引出下句而存在,下句才是对子所要表达的中心。

      在古律诗中对于对子的要求是很严格的,除了上面四个条件之外,还要求上下句绝不能有重复的字。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对偶就没有那么严格了,个别的字可以偶有重复,*仄关系的要求也松得多,只要字数相同,词性或结构大体一致,意思相关,读起来和谐就是了。

    [阅读全文]...

2022-04-15 03:06:46
  • 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 阅读,文学
  • 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比喻:

      (1)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2)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3)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4)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5)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6)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7)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8)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9)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10)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11)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12)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13)小姑娘的心灵像棉花一样纯洁。

      (14)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18)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19)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20)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世界充满生机;

      (21)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活力;

      (22)春天是一个优美的舞蹈,让世界充满微笑。

      (23)母亲像明亮的太阳,让我心中温暖 。

      (24)母亲像温和的阳光,让我满怀期望 。

      (25)母亲像参天的大树,让我感觉凉爽 。

      (26)母亲像鼓起航帆,让我顺利的到达彼岸。

      (27)母亲像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

      (28)母亲是大地,我就是小草。

      (29)母亲是绿叶,我就是鲜花。

      (30)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

      (31)母亲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

      (32)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

      (33)母亲是使人复苏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是前进的风帆。

      (34)母亲是天边的启明星,总是早早地起来忙碌。

      (35)母亲是我的闹钟,天天准时把我唤醒。

      (36)母亲是避风的港湾,让归航的我不再漂泊。

      (37)母亲是陈年的老酒,让我深刻感受到浓烈的甘醇。

      (38)母亲是威严的老师,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

      (39)母亲是默默的老黄牛,忍辱负重,从不叫苦。

      (40)母亲是和*的信使,给邻里之间带来了和睦。

      (41)母亲是不熄的篝火,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家。

      (42)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导着我们。

      (43)月季开花的时候很美很茂盛:有的是花骨朵,正含苞欲放,像那娇羞的新娘

      (44)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45)弯弯的小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

      (46)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47)天上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的宝石。

      (48)天冷极了,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似的。

      (49)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50)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

      拟人:

    [阅读全文]...

2022-06-05 02:42:26
  • 匆匆的修辞手法

  • 语文
  • 匆匆的修辞手法

      修辞是什么呢?是研究如何选用各种语言手段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门语言科学。小学阶段对修辞的要求是: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而在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中选入《匆匆》一文,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比如文章开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儿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排比句描写出一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反问句与前一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读后引人产生联想和想象,觉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可以。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淡淡的忧愁。

      再如这句也写得很美:“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里运用了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读到这里会有一种无奈的感觉。

      还有这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这句话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赋予时间以人的灵性、动作的快速。读后时间之快,不可挽留的感觉非常深刻。

      最后,文章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来结束全文,这个反问句既照应开头,又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构思精巧,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联结全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通篇只有六百来字,居然用了十一次问句,其中包括疑问、设问、反问句。在一连串看似不求回答的设问中,表现了一个微妙的内心世界。

      以上这些句子在整个结构中,实际上是起了个牵引情感的线头作用,通过它一层紧扣一层地点明了主题,一次一次地深化了主题。这样不落俗套的艺术构思,确是有作者独特的风格。

      《匆匆》这篇文章正是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如此优美,唤起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使我们受到感染,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重新对生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追索着生命的价值,一种对时间的来去匆匆感到惋惜的情感油然而生。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认真分析《匆匆》的修辞手法,对以后的阅读和作文都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修辞手法】

      【备考点】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应考点】

      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链接考题】

      1、*像太阳。(什么修辞手法)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么修辞手法)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什么修辞手法)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什么修辞手法)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什么修辞手法)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专项突破】

      一、将句子补充完整。

      1、春雨像()一样细。(比喻句)

      2、月亮()躲进云朵里。(拟人)

      3、蓝天、白云构成()(比喻句)

      4、高梁()脸、稻子()腰。(拟人句)

      二、判断,是夸张句的在括号里划“√”,不是的在括号里划“×”。

      1、桂花开了,十里飘香。()

      2、春雨贵如油。()

      3、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5、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例2、鸬鹚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船舷上。

      例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没有运用则在括号里划“×”。

      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2、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6、他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7、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阅读全文]...

2022-05-29 21:27:12
  • 修辞手法有哪些

  • 修辞手法有哪些

      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而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这几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8种修辞手法详析

      1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 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

      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

      (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表示列举)

      2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

      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⑶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阅读全文]...

2022-06-06 05:03:47
  • 木兰诗用修辞手法

  • 木兰诗用修辞手法

      在很多的古文中,都会用到修辞手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用修辞手法,欢迎阅读。

      互文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东市买骏马,西市……(四句)

      复沓

      “问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辞”八句(太长,懒得打了..)

      顶真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排比

      "爷娘闻女来"六句 "东市买骏马"八句

      比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设问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对偶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旦辞"四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对偶太多了。.自己看着顺眼的几乎都是..)

      反问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阅读全文]...

2022-07-25 07:25:19
古诗的修辞手法对偶 - 句子
古诗的修辞手法对偶 - 语录
古诗的修辞手法对偶 - 说说
古诗的修辞手法对偶 - 名言
古诗的修辞手法对偶 - 诗词
古诗的修辞手法对偶 - 祝福
古诗的修辞手法对偶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