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

关于用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用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用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用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16) 语录(19) 说说(12) 名言(1) 诗词(255) 祝福(2) 心语(84)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 文学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名氏《西洲曲》)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3、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李贺的《马诗》

      10、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11、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12、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3、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14、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阅读全文]...

2022-07-15 03:16:18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9.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1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阅读全文]...

2022-03-10 16:24:40
  • 对偶修辞手法

  • 语文
  • 对偶修辞手法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 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 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 偶

      1、定义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或相反的意思。

      2、表达效果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3、典型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4)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5)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杯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其他修辞手法】

      借 代

      1、定义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2、表达效果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典型例句

      (1)*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旌旗十万斩阎罗。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4)然而圆规很不*,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5)令人捧腹。

      设 问

      1、定义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2、表达效果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3、典型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学好考古一定要了解地理吗?一定要。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

      反 问

      1、定义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2、表达效果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3、典型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3)那怎么是一样的呢?

      (4)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5)你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会做吗?

    [阅读全文]...

2022-04-26 12:37:52
  • 对偶修辞手法的作用

  • 语文
  • 对偶修辞手法的作用

      对仗与对偶的区别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对仗: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对偶修辞手法的作用,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偶修辞手法的作用

      【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其他修辞手法及作用

      一、比喻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二、拟人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三、夸张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四、排比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五、反复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六、设问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七、反问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阅读全文]...

2022-05-19 17:28:13
  • 修辞手法

  •   楼上说的不够仔细,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修辞手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顶针、联珠)。

      下面我为楼主解释一下各类修辞手法的概念。

      比喻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强烈情感。

      反问

      又称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来的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联想

      也同想象.作用:使事物生动化。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拈连

      拈连(niān lián),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

      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并提

      并提是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又常用并提法以行文。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错综

      大意有二:1.纵横交叉;错综复杂 2. 交错配合;综合也可指一种使文句错落有致的修辞手法。

      移用

      移用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把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词语移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例 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用形容音乐的“和谐”来修饰“建筑”)

      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着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话。

      示现

      示现指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

      复迭

      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跳脱

      语言因为特殊的情景,如心思的急转,事情的突发等,有时半路断了语路,叫跳脱。

      对比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阅读全文]...

2021-12-27 18:40:47
  • 木兰诗修辞手法对偶

  • 木兰诗修辞手法对偶

      郭茂倩,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有载),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其先祖为太原阳曲人,高祖郭宁,因官始居郓州。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木兰诗修辞手法对偶,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文章修辞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阅读全文]...

2022-07-09 04:48:09
  • 11种修辞手法

  • 语文
  • 11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哦。

      11种修辞手法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推荐

      1、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

      2、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3、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4、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5、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6、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7、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8、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9、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10、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11、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12、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13、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14、*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15、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16、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17、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18、*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19、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20、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21、道旁的草地上长着一簇簇蒲公英,伞形的小白花球,随风散落。

      22、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在空中飞飞扬扬地飘着,好像是在向秋天告别。

      23、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24、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25、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26、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27、小姑娘的心灵像棉花一样纯洁。

      28、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29、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30、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31、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32、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33、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34、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

      35、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36、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阅读全文]...

2022-01-06 02:04:41
  • 移就修辞手法

  • 语文
  • 移就修辞手法

      “移就”,指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移就修辞手法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一下吧!

      《小学语文教师》1999年第3期第9页上有这样两段话:

      “听了你的供述,我心里像吃了蜜似的!看来人还是喜欢听好话。”(众大笑)

      这是“移就”的运用,把一般人的心理状态移就到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身上而产生的谐谑。

      作者说“这是‘移就’的运用”,我认为不对。这应该是“移觉(通感)”的运用,即把听觉转移到了味觉上,而“移就”只限于修饰语(定语)的移用。“心里像吃了蜜似的”中并没有把“蜜”当修饰语用,因此不存在“移就”修辞手法。我的看法对否?请指教。

      修饰手法中的“移就”和“移觉”只有一字之差,有些人常会混淆。

      据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和《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张滌华、胡裕树等先生主编),把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性状,这种修辞手法叫“移就”。这种修辞手法是把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而产生的。陈望道先生在书中画了一个示意图:(以下是图形)

      由此看来,所谓“移就”,就是把原适用于甲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性定语)移用作乙事物的修饰语。这实际上是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灵活的超常搭配运用。如下面短语中加点的词语(定语)都属于“移就”手法:

      欢乐的春节、愉快的双休日、甜蜜的事业、火红的青春、幸福的晚年、沸腾的生活、愤怒的枪口、仇恨的子弹。

      在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句:“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浓黑”即“极黑暗”,本是形容当时“非人间”的社会的,现移来形容“悲凉”(心情),就把“浓黑”的非人间与作者“悲凉”的心情联系在一起了,渲染了阴沉的气氛,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极大的哀痛。根据“移就”的定义,显然这是运用了“移就”手法。

      “移觉”即转移了人的感觉;也就是沟通了人的感觉,所以也叫“通感”。这种手法的特点是:用形象的语言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觉相通,相互映照,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和深化诗文意境的效果。

      移觉常常是通过比喻完成的,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有个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通过明喻把嗅觉转移为听觉的.。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有一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这是通过明喻把视觉转移为听觉的。“听了你的描述,我心里像吃了蜜似的”,是通过明喻把听觉转移为味觉的,可见这是典型的“移觉”手法。

      什么是移就:

      移就修辞格在作品中经常出现,能收到以少胜多、含蕴深远的表达效果。什么是移就呢?在辞海解释如下:甲乙两项关联,就把原来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乙事物,叫移就。

      唐铖《修辞格》说:“两个观念联系在一起时,一个的形容词常常移用于他一个上头。”

      移就是一种超乎常格的语言现象,也是词语搭配的创造性运用。

      通过词语的移用,将人的情绪、状态同事物联系起来,不需要耗费更多的笔墨,极简练地把人的情绪、思想、性格鲜明地表达出来,或将事物的形状、本质突出出来,而且使语言出奇制胜,富于变化,饶有情趣。

      移就的种类:移人于物和移物于物。好像有点与拟人和拟物类似。

      移人于物,就是把原来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

      如:

      郁达夫《还乡记》中:“我女人经过的悲哀的足迹,现在有我一步步的践踏过去!”“悲哀”原是表现人的心情悲凉、哀伤,这里用来修饰“足迹”。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人含情的样子,有“脉脉含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词句,这里却用来修饰“流水”。

      陆游《过采石有感》:“明日重寻石头路,醉鞍谁与共联翩。”“醉”的本是放翁,表现其情态,这里却移用于“鞍”。

      移物于物,把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用于乙事物。

      如:

      鲁迅《*》中把描摹颜色的“浓黑”用来修饰“悲凉”,表现“悲凉”的沉重浓烈: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峻青《海滨仲夏夜》中“晚霞”原不会“燃烧”,这里却把此词移用来形容“晚霞”的形态和色彩。

      “西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李瑛《一月的哀思》中把描摹颜色的“苍白”同来修饰“日子”,表现“日子”让人伤恸:

      “我不相信,一九七六年的日历,会埋藏着这样苍白的日子。”

    [阅读全文]...

2022-03-16 19:15:34
  • 修辞手法有哪些

  • 修辞手法有哪些

      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而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这几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8种修辞手法详析

      1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 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

      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

      (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表示列举)

      2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

      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⑶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阅读全文]...

2022-06-06 05:03:47
  • 修辞手法的句子

  • 经典
  • 1、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2、修辞手法的句子(反问)——地球难道不是圆的吗?

    3、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4、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5、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6、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7、在图书馆扒着睡觉的时候流口水,就像晚年石钟乳一样。

    8、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9、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如火箭有样飞翔。

    10、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11、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12、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13、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文艺句子)

    14、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镜子。——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

    15、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

    16、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17、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

    18、你觉得有问题吗?

    19、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20、在藏语中,*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21、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22、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23、有这样的可能吗?

    24、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25、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26、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27、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像放长线的风筝。

    28、道旁的草地上长着一簇簇蒲公英,伞形的小白花球,随风散落。

    29、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30、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31、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32、隆隆之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出现在头上。前身昂扬,两翼舒展,恰似一头上古鹰鹫盘旋于黛蓝长空之上。

    33、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4、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35、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36、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37、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38、*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军阀?

    39、秋,你没再在淡薄。从那一尘不染的长空,到那又有“闲逛”的白云都蕴含着秋天那独有的*淡与和谐。

    40、秋,最动人的还是她那如画般的黄昏。夕阳西下,火红的阳光照红了一切,红的使人沉醉其中而无法自拔。暮色尽头了一切,沉浸其中,似幻,似梦,展现在你面前的仿佛就是一幅画,而在你心中的荡漾的却是一种成熟的美。

    41、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4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43、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44、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45、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46、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7、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9、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50、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51、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阅读全文]...

2022-01-15 02:02:16
用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 - 句子
用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 - 语录
用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 - 说说
用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 - 名言
用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 - 诗词
用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 - 祝福
用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