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秦观的古诗

关于春日秦观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春日秦观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春日秦观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春日秦观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63) 语录(2) 说说(8) 名言(2) 诗词(978) 祝福(6) 心语(1k+)

  • 春日秦观的诗意

  • 诗意,春日,诗人
  • 春日秦观的诗意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日秦观的诗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日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

      1、选自《淮海集》。秦观(1049~1100),宋代文学家,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2、丝,喻雨。

      3、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4、、霁(ji)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霁:雨后放晴。

      5、参差:高低错落的样子。

      6、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7、春泪,雨点。

      诗意

      昨夜里轻轻的雷声携带来了一夜的绵绵细雨,晨光里琉璃绿瓦上反射的浮光阴暗不一。多情的芍药上雨珠点点似春天在含泪欲滴,经历了雨的蔷薇花在朝阳中躺在嫩枝上。

      赏析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景。

      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与杜甫的春望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雨后的芍药,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这醉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作者介绍/春日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经史兵书。

      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佑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绍圣初(1094)坐元佑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熙宁十一年(1078)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20岁,作《浮山堰赋》。24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气格较弱。

      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作“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详见《宋史》卷四。着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着。又善书法,小楷学钟、王,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真、行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高邮文游台、秦观读书台、《秦邮帖》石刻、扬州云山图、“淮东第一观”石刻,保存至今。

      易安居士说,秦观的词像贫家的美女,“虽极妍丽丰仪,而终乏富贵态”。即所谓缺乏高贵的气质。如果这个评价,也包括秦观那些纤丽清新,情词并美的雅词,似欠公允;如仅指秦观的俚词,则很精当。

      秦观被誉为宋朝婉约派词宗、纵观秦观的全部诗作,不难看出,秦观的诗歌风格并不是单一的,“女郎诗”的评价不能代表它的全貌。评价秦观诗歌的风格,应顾及诗人的全部诗作及其创作背景。秦观现存诗歌共400余首,其中真正有“女郎诗”味的,也不过占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吕本中《紫微诗话》云:“少游过岭后诗严重高古,自成一家,与旧作不同。”在《淮海集》中,《泊吴兴西观音院》(卷二)、《答朱广微》(卷二)、《蓬莱阁》(卷八)、《寄少仪弟》(卷九)等诗作,就表现出“严重高古”的一面。如“所遇信悠然,此生如寄耳。志士耻沟渎,征夫念桑梓。揽衣轩楹间,啸歌何穷已”(《泊吴兴西观音院》)。这些诗歌或用典,或自抒,寄托着深沉的人生感慨,颇有旷达疏放之气,岂能以“女郎诗”一语以蔽之。(寒砧:“渠”也可以是指《春日》这首诗,不一定就是指秦观这个人啊!说《春日》是首女郎诗是没错的)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在这位“伤心人”的诗集里,贯串着一种深广莫名的悲哀和抑郁。这种风格特征与他一生中的不幸遭遇分不开。秦观生长在江苏高邮的一个寒士之家,少年丧父,借书苦读,“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神宗熙宁十年(1077),初见苏轼,作《黄楼赋》,苏轼誉为“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苏轼特荐其诗与王安石,安石以为“清新似鲍谢”。青年时期的秦观已是闻名于世的才子,黄庭坚称赞他“国士无双”。元丰八年(1085)登进士第后,历仕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但不久(绍圣六年,1094),即因与苏轼的关系牵连党籍,列名《元佑党人碑》“余官”第一,一再遭贬,远谪南荒,身心受到双重折磨。1100年,徽宗即位后,始得复职北还;不幸中途逝世于藤州。仕途上的坎坷遭遇,理想抱负的一再受挫,使秦观的诗歌染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和凄凉哀怨的情调,透露出对整个人生的绝望与究诘。

      秦观学识渊博,“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叶梦得《避暑录话》)。其词“专主情致”,辞情并茂,尤以写情细腻、音韵和美着称,堪称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一流作家。秦观的诗歌也自有他的特色。据说,苏轼曾向门生晁补之、张耒问及自己的词作比之秦观如何,“二人皆对云: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引《王直方诗话》)。《后山诗话》也记载时人的话说:“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上述评价表明了同时代人对于苏秦作品的艺术感觉,也从侧面反映出秦观的诗歌在某些方面有别于宋诗的一般风貌。

      秦观的“诗如词”主要表现在,他的诗作与词作一样,无论是早年那些惜春赏景、怀才不遇之作,还是贬谪以后抒写飘泊潦倒、困顿穷愁的篇什,主旋律都是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并且辞情相称,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

      秦观早期诗歌每多惜春赏景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不过,他笔下的春日景象,不是浩瀚澎湃的春潮,百花争妍的春光,万紫千红的春景,却多为败絮残花,弱柳轻风,水光树影,夕阳暮蔼等缺乏力度的小巧纤弱的景色。其佳句如:“雨砌堕晚芳,风轩纳飞絮。”(《春日杂兴十首其四》)“乱絮迷春阔,嫣花困日长。”(《辇下春晴》)“清渭日长游女困,武陵春去落花迟。”(《燕觞亭》)连最著名的《春日》一诗:“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阅读全文]...

2022-03-02 16:42:47
  • 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

  •   《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

      作者: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

      1、霁光:雨后的日光。

      翻译:

      轻雷响过,

      春雨淅沥而下。

      雨后初晴,

      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

      春雨过后,

      药含泪,

      情意脉脉;

      蔷薇横卧,

      娇态可掬,

      惹人怜爱。

      赏析: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景。

      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雨后的牡丹,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这醉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阅读全文]...

2022-02-09 21:48:56
  • 秦观《春日》原文及译文

  • 秦观《春日》原文及译文

      《春日》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秦观《春日》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春日

      秦观〔宋代〕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译文:

      一声春雷,落下绵绵细雨。雨后初晴,阳光投射在刚刚被雨洗过的苍翠碧瓦上。

      经历春雨的芍药花上饱含雨露,仿佛含泪的少女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好似无力低垂,惹人怜爱。

      赏析: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

      最“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雨后的牡丹,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这醉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隐晦的反映了诗人由于对宦途命运艰险的恐惧,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心理。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阅读全文]...

2022-04-09 08:39:47
  • 秦观 鹊桥仙_七夕古诗秦观

  • 七夕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秦观 鹊桥仙》,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主旨为赞美传说中牛郎与织女的真纯爱情。汉魏以来,咏牛郎织女故事的诗词很多,要数秦观此作最见性灵、最为脍炙人口。起首三句,由云、星、银汉等物景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迢迢暗度,写牛郎织女渡过银河相会的情节,字字传神。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描述与议论结合,十分艺术地评价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胜过千百万人间夫妻的终日厮守。一相逢与无数的比,造成无穷大的反差,是对牛郎织女爱情价值的高度肯定,语言既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思想亦明晰透辟、高屋建瓴。换头三句,写牛郎织女相逢时的缠绵柔情,以及如胶似漆仿佛梦境的陶醉;佳期则逆回尚未相逢时二人的相依相恋及美好期待;语少情多,今昔交织,韵味无穷。尤其忍顾的细节,将二人相聚而害怕立即要分别的复杂心绪刻画入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结得最有境界。这两句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既指出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同时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典范性的爱情价值标准。这首词的意义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永恒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小编推荐

    《鹊桥仙七夕》

    作者:苏轼

    原文: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

    注释:

    1、缑山: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四十里,《列仙传》王子晋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巅,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而去。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

    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

    《鹊桥仙华灯纵博》

    作者:陆游

    原文: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

    翻译: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棋戏,

    八尺轻舟,三扇的乌篷船,

    赏析: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此时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谓为悲壮*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静,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

    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作者: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

    赏析:

    与上首《西江月》一样,这首词也是辛弃疾罢官后居于江西上饶时所作: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的一首抒情小词。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当时他已五十岁了。

    辛弃疾的上饶新居,筑于城西北一里许的带湖之滨,登楼可以远眺灵山一带的山冈,所以他把自己的楼屋起名为集山楼(后改名雪楼)。这首词的开头三句: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写的是他*时在带湖附*山冈上游览、栖息的生活。词中的松冈、茅檐、避暑、避雨,简练地概括了他在这里生活的种种生活场景。在这里,这样的日子他不知已经经历过多少次了,所以要问问几度句中特别点出一个闲字,实际上,不是作者闲情逸致的闲,对作者来说,是很可伤的。我们知道,辛弃疾决不是贪闲而是怕闲的人,闲是被迫的。他总希望有早一日能回到疆场,为国效力,可现实生活又是他不能有所作为。正如陆游《病起》诗所说的:志士凄凉闲处老,他自己的《临江仙》词说的:老去浑身无着处,天教只住山林。接下来,作者写道: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具体写了当天发生的事情。作者抱负难以施展,心情抑郁,只好以酒浇愁。他酒醉未醒,走路时身体摇晃不支,只好扶着一块怪石,停在那里看飞泉,朦胧中以为这是新停留的地方,可酒醒后,发现还是前回酒醒之处,也还是经常止息的地方。这两句特写,从怪石、飞泉表现作者的热爱自然,更主要的是表现他的醉酒。所以要写他的闲和醉,着力点正在于表达他那无奈之情,他对朝政的失望。

    不过,作者寓居乡下,鸿图难展,心情沉重,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从他在上饶所作的一些词看,他谪居乡下的生活中,也有亮丽的一面,而这两者都是真诚的,都是来自他的高尚性格的。由于后者,使得他在农村中,不但有热爱自然的感情,而且也有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农民的感情。这首词的下片,正是表现了这种感情。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写农民婚娶的欢乐、热闹情况。这和作者孤独地停留在山石旁的寂寞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足以令他格外感到寂寞的。但作者的心情并非如此,他分享了农民的欢乐,冲淡了自己的感慨,使词出现了和农民感情打成一片的热闹气氛。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作者以这两句结尾,写出了为农民的稻谷丰收在望而喜慰,代农民感谢夜里风露对于稻谷的滋润。这样,他就把自己的整个心情投入到对农民的爱和关心。

    总之,这首词在描写闲散生活时透露身世之痛,在描写农民的纯朴生活中,反映了作者的超脱、美好的感情;情境交融,相互衬托,使词的意境显得十分的清新、旷逸。

    《鹊桥仙七夕》

    作者:范成大

    原文: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

    注释:

    1、传说牛郎耕田,织女纺织。今以七夕良会,故工作都懒了。卢仝《月蚀》:痴牛与騃女,不肯勤农桑,徒劳含淫思,旦夕遥相望。

    赏析:

    [阅读全文]...

2021-12-07 23:25:42
  • 秦观的诗有哪些(关于秦观的古诗大全)

  • 秦观是宋代重要的一位词人,

    他擅于描摹清幽冷寂的情境,

    表达凄凉孤寂的情感。

    不论是“漠漠清寒上小楼”

    还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都能体现这个特点。

    今天,我们来读秦观的十首诗词,

    感受他的孤寂与悲伤。

    《鹊桥仙》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隐娘说:这首词诵出了古今爱情之绝唱:两个人若是彼此相爱至死不渝,又何必奢求朝朝暮暮的庸俗相伴呢?语言上自然流畅通俗易懂,感情上又含蓄深沉余味无穷。

    最重要的是,他为时人与*提供了对爱情的全新阐释,亦即不但在意境上令爱情格局更阔达、深远,而且将精神恋爱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八六子·倚危亭》

    【宋】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

    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

    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隐娘说:此词表达作者与他曾经爱恋的一位歌女之间的离别相思之情。全词由情切入,突兀而起,其间绘景叙事,或回溯别前之欢,或追忆离后之苦,或感叹现实之悲,委婉曲折,道尽心中一个“恨”字。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隐娘说:这首《踏莎行》是秦观的名作。“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互文生义,历来为人赞誉。绍圣四年,秦观因党争被贬谪,远走郴州,精神上十分痛苦。

    这首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隐娘说:这首小词清新温软,似一个温柔的女子,在诉说那淡淡的忧愁,美感十足。“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宁静、幽迷的气氛让人着迷。

    《满庭芳·山抹微云》

    【宋】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阅读全文]...

2022-06-07 09:55:10
  • 秦观的诗词20首

  • 诗人
  • 秦观的诗词20首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观的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秦观的诗词

      1、《奉和莘老》

      童子何知幸最深,父班籍湜奉登临。

      挟经屡造芝兰室,挥尘常聆金玉音。

      黄卷香焚春晼晚,绛纱人散夜萧森。

      明朝只死丝纶下,回首青云万里心。

      2、《和虚飘飘》

      虚飘飘,虚飘飘。

      风寒飘絮浪,春暖履冰桥。

      势缓霜垂霰,声乾叶下条。

      雨中沤点没流水,风里彩云铺远霄。

      虚飘飘,比时光影犹坚牢。

      3、《和王通叟琵琶梦》

      鶗鴃鸣时众芳歇,华堂梦断音容绝。

      风惊玉露不成圆,不夜芙蕖泣秋月。

      金纹捍面紫檀槽,曾抱花前送酒舠。

      庾郎江令费珠璧,小砑红牋挥兔毫。

      风流云散令人瘦,忍看麴尘昏锦绶。

      楚水悠悠更不西,上天破监空依旧。

      4、《会蓬莱阁》

      冠裳艺座洒清凡,轩外时闻韵箨龙。

      人面春生红玉液,银盘烟覆紫驼峰。

      天涵秋色山山共,树搅乡思叶叶重。

      便欲买船江北去,为怀明德更从容。

      5、《寄陈季常》

      一钩五十犗,始具任公钓。

      揭竿趣灌渎,与尔不同调。

      先生本西蜀,侠气见英妙。

      哀怜世间儿,细黠似黄鹞。

      侍童双擢玉,鬓发光可照。

      骏马锦障泥,相随穷海峤。

      *生携手好,十七登廊庙。

      小生相吏耶,徒枉尺书召。

      暮年更折节,学佛得心要。

      鬻马放阿樊,幅巾对沉燎。

      泠泠屋外泉,兀兀原头烧。

      欲知山中乐,万古同一笑。

      6、《寄李公择郎中》

      节旄淮畔脱秋风,忽跨鲸鱼上碧空。

      华秀两跗当重露,文成五色在高桐。

      江南又说衣冠盛,廷右仍瞻礼乐隆。

      朝睍既升淮海见,瀌瀌雨雪自消融。

      7、《寄题傅钦之草堂》

      河阳有洑流,经营太行根。

      盛德不终晦,发为清济源。

      斯堂济源上,太行正当门。

      仰视浮云作,俯窥流水奔。

      修竹带藩篱,百禽鸣朝暾。

      相望有盘谷,李愿故居存。

    [阅读全文]...

2022-06-19 08:04:07
  • 鹊桥仙秦观赏析(鹊桥仙秦观古诗的意思和赏析)

  • ​今天是七夕节,一定要读七夕的诗词。

    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诵千年,吟咏七夕的诗词数不胜数,《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唐代李商隐的《辛末七夕》、晏几道的《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都是其中的名作。

    但是,最经典、流传最广的当属北宋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那么,凭什么秦观的《鹊桥仙》能成为最好的七夕词呢?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读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七夕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

    相传古代天帝有一个孙女,心灵手巧,擅长织布,长年织造云锦,每天任劳任怨,忙得连梳妆打扮的时间都没有。

    天帝可怜她一个人生活孤独,于是把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可织女嫁人后,就荒废了纺织的工作。

    天帝非常生气,他责令织女回到天河的东边,只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见一次面。

    于是,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役使喜鹊给他们搭桥相会。

    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诵了千年,文人墨客也吟咏了千年。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是最早写牛郎织女的五言诗,约作于东汉年间,诗云: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写牛郎织女的离别之苦。“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道出织女的现状,她虽然每天都在织布,可是却织不成匹,因为她的心里太过悲伤。

    牵牛星和织女星相隔并不远,只隔着一条天河,两人却也只能默默相视而不能言语。从“泪如雨”到“不得语”,两人分离的悲伤让人动容。

    从此,写七夕的诗文,多伤离别,感慨欢情太短,如欧阳修的“别恨长长欢计短,疏钟促漏真堪怨”,晏几道的“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诗人们感慨牛郎织女的苦别离恨,继而感慨人间男女的爱恨别离,每每读起这类诗文,都充满了悲伤的情绪,直到秦观《鹊桥仙》的横空出世。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全词用情深挚,立意高远,语言优美,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而词牌《鹊桥仙》更是暗合牛郎织女的主题。

    更重要的是,秦观的词一扫七夕诗文悲伤的离恨之情,只有热情的赞颂和豁达的爱情观。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振聋发聩,秦观热情的赞颂牛郎织女的爱情超过了世间千千万万的爱情。

    他说: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

    牛郎织女相会,如梦似幻,等到鹊桥相别,依依不舍,此时定是悲伤的,可秦观又一改悲伤的情调,吟出一句千古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两句揭示了秦观与其他人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如果两个人感情恒久不变,又何必要朝朝暮暮的在一起呢?

    这一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写七夕的诗作,在秦观这里,一改离愁别恨,转为对爱情的旷达。

    是啊,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为秦观传颂最广的千古名句,无数异地相恋的情侣们,无不吟唱这一句,互相安慰。

    明人沈际飞《草堂诗余四集·正集》:(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臭腐为神奇!

    将牛郎织女故事的基调,从悲情转为了旷达,立意高远,语言优美,于是秦观的《鹊桥仙》成为七夕词之最。

    从此,人们说起七夕,不再只是泪水涟涟的别愁,更有旷达的宽慰,这种宽慰让无数有情人在爱情别离时,依然心怀对爱情的希望。

    [阅读全文]...

2022-01-25 07:09:56
  • 秦观《画堂春·春情》

  • 画堂春·春情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原文: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鉴赏

      杨湜《古今词话》云:“少游《画堂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善于状景物。至于‘香篆暗消鸾凤,画屏萦绕潇湘’二句,便含蓄无限思量意思,此其有感而作也。”至于因何有感,从词中所写,美人生活规律颠倒,白天红窗稳睡,夜里枕畔难安的情状,显然是描写女子思人难眠、春情难耐的情思。

      词一开始“东风”二句,为春睡渲染气氛,写东风吹拂柳条,春日渐长,雨后斜阳映照芳草,正是人困春睡时光。接着“杏花”两句,枝头的杏花零落入泥,燕子衔沾花的泥土筑巢,犹自散发着微微的香气。由景而人,美人面对花落春去之景,青春难再,自然无心红妆,不得不陷于春困矣。这两句与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句颇有相似之处,但写得更为隽永。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说:“温飞卿《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少游之‘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

      词的下片写女子枕畔难眠所见到的景象。“宝篆”二句写她长时间失眠,直到篆香销尽,不眠的原因,是因所思念的人在潇湘所致。“宝篆”,盖今之盘香。秦观《减字木兰花》曾有“断尽金炉小篆香”句。“云锁”,指屏风上所画的云雾潇湘图,云锁,则迷不可见。词的歇拍“夜寒”二句,具体描写夜深寒气袭人,女子无法再进入甜蜜的梦乡,只有思前想后,辗转反侧。

    [阅读全文]...

2022-01-31 11:24:26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 三月
  • 三月晦日偶题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赏析

      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

      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呢!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阅读全文]...

2022-04-06 14:38:14
春日秦观的古诗 - 句子
春日秦观的古诗 - 语录
春日秦观的古诗 - 说说
春日秦观的古诗 - 名言
春日秦观的古诗 - 诗词
春日秦观的古诗 - 祝福
春日秦观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