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齿与唇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齿与唇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齿与唇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齿与唇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唇齿相依的意思
唇齿相依,汉语成语,拼音是chún chǐ xiāng yī,意思是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出自《三国志·魏书·鲍勋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唇齿相依的意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唇齿相依 [chún chǐ xiāng yī]
解释: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义词:势不两立、休戚相关、唇亡齿寒、巢倾卵破、不共戴天、巢毁卵破、
反义词:不共戴天
1、地形炯异的灵龙大陆,九宗九族分隔而踞,正魔两道唇齿相依,各自修炼生命真本。
2、唇齿相依,鱼水相恋,我将陪你在身边;两手相牵,誓言不变,幸福就在不经意间;爱你无言,宠你无怨,一生相恋直到永远。七夕到了,愿我们幸福美满,爱你之心永不改变。
3、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给客户利益自己才能有最大利益。
4、如果说它们价值目标的同一性、调整对象的重合性说明了两法存在协调的可能性的话,那么,相辅相成、唇齿相依的互补关系则暗示着两法之间存在协调的必要性。
5、父母与子女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6、我们积极地联合所有邻邦从事改良一个唇齿相依的社会。
7、服务供应商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使网络服务的可用性甚具风险,系统失灵的.机会也大增。
8、公营及私营机构就如飞机的两翼一样,唇齿相依。
9、唇齿相依关共运,戚欣与共胜天伦。
10、留学和移民,看似是两个毫不相关的概念,实际上,留学和移民唇齿相依。
11、动漫产业与玩具产业唇齿相依,而在我国两者的互动远未形成。
12、俩人在一起就是唇齿相依,牙它碰舌头了,明天舌头又碰牙了,男人太强了,早晚要把女人吓跑的。
13、这二者的关系唇齿相依,不可分割。
14、道兄已经知道我们山南道派与神目道派至上古便有交谊,其实这两派关系极其紧密,可以说是唇齿相依,一藤双瓜而已。
15、老师生动地讲述了当时我国人民抗美援朝的历史,使我们深深地理解了唇齿相依的道理。
16、字状银带,锁系着中朝两国领土,致使中朝两国成为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
17、林肯之党几乎完全失去了在黑人社区中的地位,历史上的那种唇齿相依的理由现在看来已是如同浮灰,全然不相干了。
18、每个人生来就是独立的个体,所以离的太*就会有摩擦,痛了,流血了,结痂了,然后慢慢的契合,才可以越走越*,直到唇齿相依。
19、尽管加拿大和美国唇齿相依,但加拿大经济仅受轻微衰退影响,且现在正强劲复苏。
20、*是亚洲最大的国家,邻国众多,相互间山水相连、唇齿相依。
21、水陆交通便捷,与上海的关系更是唇齿相依。
22、花儿再红也需树叶的绿,鸟的翅膀再有力也要借助空气,牙齿再白也需唇齿相依,哪怕鲜花插在牛粪上也在所不惜。我说,没你当肥料,我的花草怎么活下去?
23、他俩关系密切如唇齿相依。
24、梅子爱上了竹子叫青梅竹马,桃子恋上了李子叫桃李满天,胶水爱上了油漆叫如胶似漆,嘴唇爱上了牙齿叫唇齿相依,蜘蛛爱上了壁虎叫珠联璧合。
唇亡齿寒的典故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唇亡齿寒的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亡: 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暴露于外,就会感到寒冷。谓失去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威胁损害。语出《左传·僖公五年》。
公元前655年,晋国想消灭虢(guó)国。但到虢国中间必须经过虞国,晋国于是派使者向虞国借道。虞国大夫宫之奇极力反对。他对虞公说:“虢国和虞国是互相依存的*邻,如果虢国亡了,虞国也就难以自保。晋国是不可相信的,过去我们吃过借路的苦头,现在可不能再上当了。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虢国和虞国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但是虞公不听,说晋侯不会伤害虞国,最后借道给晋。
晋国军队顺利通过虞国后,很快便将虢国消灭。晋军在回师途中,即赖在虞国驻下不走。不久,晋军袭击虞国,虞公被俘,虞国便告灭亡。
现“唇亡齿寒”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典源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 (颊骨) 车 (牙床) 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而虞公“弗听,许晋使。”后晋先借道灭虢,返回时再灭虞。杨伯峻注:“唇亡齿寒,《赵策》、《齐策》 皆云‘唇亡则齿寒’,《韩非子·存韩篇》、《庄子·胠箧篇》、《吕氏春秋·权勋篇》、《淮南子·说林篇》作‘唇竭则齿寒’,《韩策》作‘唇揭者,则齿寒’。竭与揭皆反举之意,此盖当时俗语,各人所道微异耳。”后人用“唇亡齿寒”,多指虞、虢一事。
释义用法
虞国臣子宫之奇说,虞、虢两国相邻,相互依存,就像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一样,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会随之灭亡。后用此典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用典形式
【唇亡】 清·黄遵宪:“岂有行人真坐罪,忍看邻国到唇亡。”
【唇齿】 唐·高适:“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
【辅车】 宋·刘筠:“处末加骈拇,于中或辅车。”
【忌唇齿】 宋·张孝祥:“比邻寒亡忌唇齿,君但勤渠送川纸。”
【唇齿国】 唐·杜甫:“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唇齿累】 明·李东阳:“惜哉鹬蚌功,误为唇齿累。”
【唇亡齿枯】 唐·白居易:“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
【暮虢朝虞】 金·元好问:“洛阳城阙变灰烟,暮虢朝虞只眼前。”
韩楚交战,韩国为小国,急谴使者外出求救,来到秦国的这个使者叫做尚靳,当时秦国的国君是昭公,但是真正把持国政的却是穰侯魏冉和昭公的母亲宣太后,无论尚靳说的天花乱坠,秦国就是不愿意出兵(具体原因,大概与秦国正在进行西进战略不愿意与楚国正面交锋有关)后来尚靳急了,居然就在咸阳著书立说指斥秦国不义。
秦国脸面上也不好看,见打发不走这个牛皮糖,干脆来了个更绝的,由宣太后召见使者尚靳。
宣太后是战国时期乃至我国古代的著名美女之一,青年丧夫,风韵尤存,见到尚靳进殿一双脉脉含情的眼睛在尚靳身上上下扫来扫去。
尚靳本来以为宣太后召见事情大有转机,没想到一个成熟MM与自己对上了眼,被电的不知所以,所幸,国家大事在身不可耽误,当堂慷慨承词,洋洋洒洒把唇亡齿寒的道理说了个通彻,自以为可以打动这个在宫中没有见识过什么大世面的未亡妙人。
宣太后终于开口了:“尚帅哥讲的好有道理哦,不过以我妇人之见……”
下面就是载于历史当庭史官记录下的话语“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尚靳哭了,是的,尚靳真的哭了
他被耍了个通透,秦国根本没有出兵的意思,宣太后出面不过是把无赖嘴脸摆到了及至——我们就是妇人之见,你们爱说什么说什么去吧,我们根本不在乎。
秦国并非不想和楚国作战,不过确实是时机未到,没有任何的好处,后来宣MM(嗯宣其实是尊号不是名字)任用武安君白起,千古杀神,打的楚国赵国屁滚尿流的时候却一点也没有迟疑。
那么宣MM当初到底说了些什么啊?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
“帅哥啊,美女我当时侍奉死老公的时候,他坐在人家身上,人家就会觉得好累的耶。可是他整个身子趴在人家身上的时候,人家却一点也不累的吗!这个是为什么呀,帅哥应该知道的'咩,因为后面那个姿势人家舒服啦。那么帅哥你要我们去帮韩国,发兵少了没用,发兵多了日费千金,你们韩国又能给我们什么好处呢?喏,帅哥你说对不啊。”
两千年后,清朝的王士桢对宣太后这段语录唉声叹气,说:“此等话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
所以说王士桢永远都登不上朝堂之高,你管它说的都是些啥呢,只要达到了国家目的,就都是管用的话。
尚靳拿嘴唇牙齿来打比方,谁知道宣太后水准更高,全身都上阵了,区区唇齿部分岂能敌得过全身乎哉?再说宣太后的道理浅显易懂,只要是正常人就不敢说自己听不明白。于是尚靳不得不败下阵来。
妇人之见远比唇亡齿寒更寒。
亡: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假:借复:再次表:外围
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清·梁启超《论*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诚所谓自撤藩篱,招~之戚而已。
唇齿相依、息息相关休戚相关
隔岸观火、素昧*生
口无遮挡
春秋时期,晋国为攻打虢国,晋王采纳大将荀息的建议,送晋王的玉石与宝马给虞王,向虞国借道攻虢。虞王不接受宫之奇邻国之间就是嘴唇与牙齿的关系的观点,允许晋国借道攻虢,结果晋灭虢后三年就消灭虞国,夺回宝物。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样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彼此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那位西方的霸主比齐桓公还有两招儿,气量大,毅力强,什么事都沉得住气。他就是秦国的国君秦穆公。秦穆公一向低着头苦干,也不跟中原诸侯争地盘。他认为要做大事得有人才,单凭一两个人是不顶事的。他就想尽办法搜罗天下人才。还真给他找到了好些个。第一个人物叫百里奚。他和宁戚一样,也是给人家看牛的,秦穆公可请他来当相国。
百里奚是虞国人[虞国,在山西省*陆县东北,在三门峡附*]。三十多岁才娶了个媳妇儿杜氏,生个儿子叫孟明视[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所以叫孟明视;*历史上有不少人就这么连字带名地叫,而不提姓,例如下文有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等]。两口子恩恩爱爱,就是家里贫寒。他打算出去找点事做,可又舍不得媳妇儿和孩子。有一天,杜氏对他说:“大丈夫志在四方,怎么能老呆在家里呐?你现在年富力强,不出去做事,难道赶到老了才出去吗?家里的事你放心,我也有一双手呐!”百里奚听了他媳妇儿的话,决定第二天就出门。当天晚上,两口子直聊了大半夜。第二天杜氏预备些酒菜,替男人送行。家里还有一只老母鸡,杜氏把它宰了。可是灶底下连劈柴也没有,杜氏就把破门的门闩当柴火烧。又煮了些小米饭,熬点儿白菜,叫他阔阔气气地吃一顿饱饭。他临走的时候,杜氏抱着小孩儿,拉住男人的袖子,眼泪是再也忍不住了,就抽抽啼啼地说:“你要是富贵了,千万别忘了我们娘儿俩。”百里奚也眼泪汪汪地劝了她一番。他离开家乡,到了齐国,想去求见齐襄公,可是没有人给他引见,只好流落他乡,过着困苦的日子。后来他什么都没有了,又害了病,只好要饭过日子。等到他到了宋国,已经四十多岁了。在那边他碰见个隐士叫蹇叔[蹇ji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n三声]。两个人一聊,挺对劲儿,就成了知己朋友。可是蹇叔也不是挺有钱的,百里奚不能跟着他过活,只好在乡下给人家看牛。
后来这两个好朋友跑了好几个地方,想找一条出路,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个适当的主人。蹇叔说:“大丈夫宁可没有事干,可不能投错了主人,失了节操。要是投靠个坏主人,半途而废,这就是不忠;跟着他一块儿受罪,又是不智。做不成大事,落个不忠不智的名儿,何苦呐?还是回去吧!”百里奚想着他的媳妇儿,打算回到虞国去。蹇叔说:“也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是我的朋友。我也想瞧瞧他去。”他们俩就到了虞国。蹇叔去看他朋友,百里奚去瞧他媳妇儿。百里奚到了本乡,找到了以前的住处。可是他的媳妇儿和孩子哪儿去了呐?问问街坊四邻,全说不知道。也许改嫁了,也许死了。百里奚好像掉了魂似地在门口愣了半天,想起他媳妇儿劈门闩炖母鸡的情形,不由得直掉眼泪。他媳妇儿的声音还挂在他耳朵边:“你要是富贵了,千万别忘了我们娘儿俩!”他鼻子里哼哼地苦笑了一声,说:“还说富贵呐!”他不能老在那儿站着,就很伤心地走了。他去瞧蹇叔。蹇叔带着他去见大夫宫之奇。宫之奇请他们留在虞国,还说他一定引他们去见虞君。蹇叔播了摇头,说:“虞君爱小便宜,不像个大人物。”百里奚说:“我已经奔忙了这么些年了,就留在这儿吧。”蹇叔叹了一口气,说:“这也难怪你,不过我还是回去。以后您要瞧瞧我,就上鸣鹿村好了。”打这儿起,百里奚跟着宫之奇在虞国做大夫。哪儿知道果然不出蹇叔所料,虞君为了爱小便宜,连国也亡了。
公元前655年(就是齐桓公会合诸侯在首止开会那一年),晋献公派大夫荀息到了虞国,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对最名贵的玉璧,说:“虢国[又叫北虢,在山西省*陆县,在三门峡附*]老侵犯我们,我们打算跟他们打一阵。贵国可以不可以借给我们一条道儿让我们过去?”虞公只顾玩着玉璧,一会儿又瞧瞧千里马,说:“可以,可以!”宫之奇拦住他,说:“不行,不行!虢国跟咱们贴得那么*,好像嘴唇跟牙齿一样。俗话说‘唇亡齿寒’,就因为两个小国相帮相助,还不至于给人家灭了,万一虢国给人家灭了,虞国一定也保不住。”虞公说:“人家晋国送来这无价之宝跟咱们交好,难道咱们连一条道儿都不准人家走走?再说晋国比虢国强上十倍,就算失了一个小国,可是交上了一个大国,还不好吗?”宫之奇还想再说几句,倒给百里奚拉住了。宫之奇退了出来,对百里奚说:“你不帮我说话也就罢了,怎么还拦着我呐?”百里奚说:“跟糊涂人说好话就好像把珍珠扔在道儿上。”宫之奇知道虞国一定灭亡,就偷偷地带着家小跑了。
晋献公派大将里克带领大军经过虞国灭了虢国,回头一顺手把虞国也灭了,取回了千里马和玉璧。虞公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虏。虞公后悔万分,对百里奚说:“当初你为什么不拦拦我呐?”百里奚说:“宫之奇说的您都不听,难道您能听我的?那时候我不说什么,就为的是今天可以跟着您呐!”
点绛唇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点绛唇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译文】
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
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则不起调”。但亦有作*起调者。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等异名。
绝顶亭:在吴兴西北弁山峰顶。
缥缈:隐隐约约,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见似不可见,应题目中的“小亭”。
危亭:《说文》:“危,高而惧也。”此言亭之高,应题目的“绝顶”,绝顶亭就是因所位置之高而命名。
烟浪:烟云如浪,即云海。
天涯想:指恢复中原万里河山的梦想。
衰翁:衰老之人。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去任隐居吴兴卞山时,为作者登临卞山绝顶亭有感而发之作。诗人叶梦得当时为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大宋南渡八年,仍未能收复中原大片失地,而朝廷却又一味向敌妥协求和,使爱国志士不能为国效力,英雄豪杰也无用武之地。诗人虚年59岁时,闲居卞山,登亭述怀,写下了这首词,以抒写自己复杂的情怀和对时局的慨叹。
【赏析】
起首一句径直点题。“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形容亭在绝顶,既高且小,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中“绝顶小亭”来写的。危,高也;危亭即高亭,因为亭基在弁山绝顶,这是吴兴地区的最高峰。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故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独登小亭,无人共赏,只有万里横江而过的波浪,渺茫无边无际。
上片末两句倒装,一则说北方大片失地,山河破碎,不堪赏玩;二则说因主战派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已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把失地收回,重建共赏的人。“万里”,喻其广远,指吴兴以北直至沦陷了的中原地区,此时宋室南渡已八个年头了。“烟浪”形容烟云如浪,与“万里”相应。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恢复何日。“赏”字不只为了协韵,还含有预想失土恢复后登临赏览的意思内。“与谁同赏”即没有谁与之同赏,回应“独”字。“独”而推及“同赏”,“同赏”又感叹“与谁”;欢快味的“赏”字与压抑感的“独”字连翩而来,表现了作者心中此时的复杂情绪。
过片两句“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说自己人虽老了,情怀不变,还是以天下为己任,把国事放在心上,总在作着恢复中原那万里山河的计虑和打算,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这两句可联系词人身世来理解。“天涯想”,指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年龄虽老,壮志未衰,“犹作”二字流露出“天涯想”的强烈感情。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复出不知何日,独自登临送目,纵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惆怅”。“空惆怅”三个字收住了“天涯想”。一个“空”字把前面的一切想望都钩销掉了,又回到了无可奈何、孤独寂寞的境界,不免要表现出某些颓丧情绪。而胸中热情,又不甘心熄灭,便吩咐随侍的儿辈“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衰老之人的模样。是示人,也是律己。这里的“衰翁样”指的是“空惆怅”,借“少年豪放”借回复到“天涯想”的豪情壮志上去。“少年豪放”一句与第二句的“笑谈”二字相呼应,针线绵密。
这是一首小令词,篇幅不长,可是翻波作浪,曲折回旋地抒写了词人十分矛盾复杂的心绪。
【作者简介】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清代:陈维崧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译文
晴日丘峦历历在目,就像美人的发髻。远望蜿蜒曲折的太行山如同蝌蝌。稗花开满田中,像浓重的霜雪落了一寸多厚。
昔日赵魏燕韩古国,往事历历在目,令人不堪回首。悲风凄厉地吼着,中原大地枯枝败叶到处飞舞。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双调,仄韵。
临洺(míng):县名,在今河北省永年县西。
驿:驿站。
晴髻:晴空中山峰如女子的发髻。髻:本指妇女的发式,此处比喻山峰。
离离:分明可见的样子。
稗(bài):一种稻田中的害草,其花色白。
一寸霜皮厚:指稗花堆积如凝霜一寸。
赵魏燕韩:战国时的四个国家。此指作者曾经游历的地方。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创作背景
“临洺驿”即古时临洺关,位于今河北省永年县境内,地处邢台之南,邯郸之北,为交通要道,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原是个古战场。陈维崧在康熙七年(1668年)结束了“如皋八载”的冒襄水绘园托庇生涯后,第一次北游进京,途中经过临洺驿,锐感北地荒寒,俯仰今昔,触绪百端,奋笔作此词。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赏析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是一首纪游怀古词。“临洺驿”在今河北省永年县,离邯郸市很*,是“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燕赵之地。上阕写登览所见。首二句当是傍晚斜日下远眺太行山的情景一峰峦攒聚。峰如髻,在晴日光照下清晰入目,这是凝视的感觉。当视线扫射呈散点横延时只觉山势起伏蜿蜒,游移如蝌蚪。几句粗笔点画,境界阔大而苍凉。动静相合,以动写静。词一起首就出气势,正好向怀古之情过渡。“稗花”二句是*看,视线下沉。稗花指杂草,望中犹若一层厚霜铺在地面。“盈亩”,意思是一片片有广度感;“一寸”是泛言厚度。田野本应是庄稼物,而今却是“稗花”一片,秋色原应呈绚烂状,可现在灰白迷蒙眼帘映入的是如此单调的色彩。这是写眼前景,但此景呈现的是萧瑟悲凉之感,同时勾出的也是心中情远山雄峙,绵延成势,乃自然之景,山河依然,并不随沧桑剧变而减其势;田亩破败稗花遍地是社会之貌,山河易主,一切都没有从战乱中苏复。
下阕写登临怀古,只用二句略透心绪。“堪回首”三字,当作反诘语气读,即不堪回首。细味又并非历史岁月的不堪回首而是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令人觉得不堪回首。两句表达的是一种失落惆怅的情怀。“悲风吼”三句则紧扣北地霜风,因其风向南故云“黄叶中原走”。这“吼”既是西风怒吼,更是词人心里的悲吼。作者把千头万绪、百折千绕的郁闷、慨叹、愤怨、怅惘、困惑、迷茫等等全都裹进了这一“吼”中。结句“黄叶中原走”所构成的境界更是呈现出大地茫茫、寥阔迷离、一切都在黄叶乱舞随风旋走的色调中。这是景色,也是心态。词人的怀古,似已通感于自然一时“狂飙为我从天落”,令结拍极具神韵。
从全词来看,上阕全着墨于写现实之景,下阕首句写过去之景,结句写现实之景,一古一今。以过去来映衬现实,加强了词的苍凉深沉感,体现了陈维崧词的豪放特色。全词以写景为主,但抒情渗透于写景中,具有十分强烈的抒情性。词中未提到任何具体的历史事件,也没有明言任何具体的历史鉴戒。内容相当含混,同时也留下了很多想像的空间。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古诗原文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佚名《硕人》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叶绍翁《游园不值》
*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增广贤文·上集》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杜甫《哀江头》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曹雪芹《咏菊》
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甘言夺志,糖食坏齿。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僖公五年》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警世通言·卷八》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苏轼《浣溪沙·咏橘》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墨子·48章 公孟》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李白《公无渡河》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文天祥《正气歌》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曹植《洛神赋》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佚名《国风·鄘风·相鼠》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苏轼《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后夜尝醉诟狭邪间,为逻卒折齿,诉不得理。——《唐才子传·卷八》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崔珏《哭李商隐》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李白《白纻辞三首》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李白《于阗采花》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李白《西施 / 咏苎萝山》
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李涛《春昼回文》
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左丘明《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羊肠白道穿云出,雁齿红桥亚水低。——许德溥《西桥柳色》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李贺《将进酒》
行吟屐齿肥,树色丽四野。——元鹏《山中四咏》
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官,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枚乘《七发》
樱唇玉齿。——欧阳修《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丘明《宫之奇谏假道》
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柳宗元《觉衰》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陆游《书愤二首》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张衡《同声歌》
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陆机《门有车马客行》
旧欢新梦,雁齿小红桥。——纳兰性德《东风齐着力·电急流光》
明眸皓齿今何在?——杜甫《哀江头》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韩愈《落齿》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韩愈《落齿》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柳宗元《捕蛇者说》
齿软怕尝酸。——周邦彦《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辛弃疾《卜算子·齿落》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辛弃疾《卜算子·齿落》
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邵缉《满庭芳·落日旌旗》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魏夫人《点绛唇·波上清风》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感兴》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秦观《点绛唇·桃源》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秦观《点绛唇·桃源》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杜甫《曲江二首》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与谁同坐。——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曾允元《点绛唇·一夜东风》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秦观《点绛唇·醉漾轻舟》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凌廷堪《点绛唇·春眺》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赵彦端《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曾允元《点绛唇·一夜东风》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屏却相思,*来知道都无益。——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晏几道《点绛唇·花信来时》
山无数,乱红如雨。——秦观《点绛唇·醉漾轻舟》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
商略黄昏雨。——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数峰清苦。——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言出唇六月寒。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苏轼《西江月·梅花》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秦观《点绛唇·醉漾轻舟》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少年豪放。——叶梦得《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吴文英《点绛唇·越山见梅》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僖公五年》
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江湖上,遮回疏放。——陆游《点绛唇·采药归来》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吴大有《点绛唇·送李琴泉》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晏几道《点绛唇·花信来时》
唇齿音,就是利用上齿与下唇相接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你知道唇齿音绕口令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唇齿音绕口令,欢迎大家阅读。
傅虎虎、胡福福两人种葫芦。傅虎虎会种长葫芦不会种瓢葫芦,
胡福福会种瓢葫芦不会种长葫芦,傅虎虎帮助胡福福种长葫芦,胡福
福帮助傅虎虎种瓢葫芦。
我们要学理化,他们要学理发。理化不是理发,理发也不是理化,
理化理发要分清。学会理化却不会理发,学会理发却不会理化。
风吹灰飞堆灰乱,灰飞花上花堆灰。风吹花灰灰飞去,灰在风里
灰飞灰。
方辉、黄飞学画凤凰,方辉画了红凤凰、黄凤凰、灰凤凰。黄飞
画了粉红凤凰、花凤凰。方辉、黄飞画的凤凰像活凤凰。
黄瓦房、灰瓦房、粉瓦房,瓦匠瓦房顶上刷瓦房。冯瓦匠刷黄瓦
房、粉瓦房,黄瓦匠刷灰瓦房、黄瓦房。黄、冯瓦匠刷好黄瓦房、灰
瓦房、粉瓦房。
f-h 凤凰 繁华 附和 防护 发挥 返回 妨害 放火 符号 愤恨 风寒 绯红 腐化 负荷 饭盒 发昏 防洪 分化 防寒
h-f恢复 舍费 活佛 荒废 划分 换防 豪放 合法 黄蜂 混纺 护法
焕发 和服 海防 挥发 花粉 后方 伙夫
有关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
成语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词语】:
唇亡齿寒
【拼音】:
[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释】:
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
宋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 , 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
【造句】:
1、唇亡齿寒,谓彼此之失依;足上首下,谓尊卑之颠倒。
2、他们开始唇亡齿寒,失去了安全感,觉得不但自己财务不能得到保障,家庭成员的安全也难以保障。
3、你要不救他的公司,少了屏障,唇亡齿寒,下一次的风暴就轮到你了。
4、我们两厂关系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
5、同一栋大楼的居民,只要一户人家不小心,唇亡齿寒,必定波及其他住户。
6、水和鱼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7、朝鲜是我国的邻邦,两国唇亡齿寒,因此我们要全民动员,抗美援朝。
8、两国辅车相依,如有一邦被吞,则唇亡齿寒。
9、这两家公司依存度很高,只要有一家出问题,唇亡齿寒,另外一家也就麻烦了。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的晋国是周朝初立时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地,晋国的南面有两个小国,一个叫虞,一个叫虢(guó)。这两个国家山水相连,祖先又都姓姬,所以世代以来和睦相处。但是虢国的国君是个狂妄自大的人,经常到晋国边界闹事,袭扰晋国。晋献公觉得虢国是心腹之患,却一直没找到机会来解决这件事。有一天,晋献公问大夫荀息:“我们现在攻打虢国可以吗?”荀息说:“现在可不行。现在虞、虢两国关系很好,要是攻打虢国,虞国一定来援助。他们力量强大,我看咱们恐怕没有把握取得胜利。”献公说:“照你这么说,只好眼看着咱们被虢国欺负。”荀息说:“那也不是,虢国国君喜欢玩乐,我们送些美女给他,让他不理政事,尽情享乐,我们就可以趁机去攻打虢国了。”晋献公依计而行。虢公见了晋国送来的美女,果然沉迷其中,什么正事都不干了,整日吃喝玩乐,花天酒地。晋献公见时机成熟,就准备举兵进攻虢国。
大臣荀息又献计说:“咱们去攻打虢国,最好能阻止虞国对它的救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您可以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向他借路攻打虢国,他不会不答应的。这样一来,虢国就会猜疑虞国,虞国也就不会帮助虢国了。”献公说:“我们刚刚给虢国国君送去美女,现在又要去讨伐他,虞国国君怎么会相信我们呢?”荀息说:“这容易,您派一些人去虢国北部边界捣乱,虢国一定会派人来责备咱们,咱们来个不认账,讨伐虢国的理由不就找到了吗?”晋献公依计行事,虢国守边的官吏果然派人来兴师问罪。晋献公看第一步成功了,就派大夫荀息出使虞国。
荀息见了虞国国君,先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双名贵的玉璧。虞国国君贪心很重,见了礼物眉开眼笑,手里把玩着玉璧,眼睛盯着千里马,生怕荀息再要回去似的。他问荀息:“这些东西是贵国的国宝,天下无双,你们国君怎么会舍得送给我呢?”荀息说:“敝国国君一向仰慕您的大名,很想和您结交,这点薄礼只是表示一点心意。顺便有点小事求您帮忙,虢国国君多次侵犯我国边界,我们打算惩罚他们,贵国可不可以借一条道,让我们过去?如果侥幸打赢了,所有缴获都送给您。”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阻止道:“这样绝对不行,虢、虞两国的关系就好比嘴唇和牙齿,俗话说‘唇亡齿寒’,如果没了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虢国被灭了,咱们虞国还能生存吗?”虞国国君说:“晋国连这么贵重的宝贝都送给我了,咱们连条道都舍不得借给他,未免太说不过去了。而且晋国比虢国强大十倍,就算失去虢国,有更强大的晋国做朋友,有什么不好呢?”宫之奇再想劝他几句,但是虞国国君一点也听不进去,还待荀息如上宾。宫之奇料到虞国一定会灭亡,便带着全家老小悄悄地逃离了虞国。
晋献公在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派里克和荀息去讨伐虢国,虢国终于在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被灭了。晋国将抢来的财宝和俘获的美女分了一些给虞国国君,然后晋国就将大军驻扎在虞国的都城外,说休息几日再回去,虞国国君也不以为意。
忽然有一天守卫宫门的人进来报告:“晋国的大军到了。”虞国国君才如梦初醒。最后虞国国君被俘,虞国灭亡。
点绛唇·雪后湖东回望,调寄点绛唇
王照〔宋代〕
春雪初晴,远峰头戴斑斑白。云山开廓。高柳摇城郭。
移棹东西,一曲穿溪彴。环湖宅。水天不隔。一点尘无著。
点绛唇(重九日寄怀嗣直弟,时再涪陵。用东坡余九日点绛唇旧韵)
黄庭坚〔宋代〕
浊酒黄花,画檐十日无秋燕。梦中相见。起作南柯观。镜里朱颜,又减年时半。江山远。登高人健。应问西来雁。
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宋代〕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闺思
李清照〔宋代〕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衰 一作:芳)
点绛唇·桃源
秦观〔宋代〕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宋代〕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宋代〕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栏 通:阑)
点绛唇·醉漾轻舟
秦观〔宋代〕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点绛唇·闲倚胡床
苏轼〔宋代〕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分破。
点绛唇·花信来时
晏几道〔宋代〕
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
1.命运不渡你,天地不渡你,江海不渡你,我渡。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3.于青萍之末,风露更婆娑,还以为此刻,与你恰逢因果。
4.想让你变成印章,沾上三分朱红、七分情意,盖在我的手心里。
5.你说,黛茗青颜,湖光潋滟;后来,画堂春晚,雾满山岚。
6.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7.纵然相思入骨,纵然万劫不复,我只愿你眉眼如初,风华如故。
8.*生一顾,至此终年,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与君一握手,衣袖三年香。
9.余光三寸,落于眉梢,两目相对,只道是欢喜,明月,日出,此后常相伴。
10.在下冒昧问姑娘一句,赶路是否疲惫,不如停下来,到在下的心里落下脚可好。
11.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伊人误终生。
12.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
13.君之我所系,卿之我所意。
14.所爱未隔山海,幸得唇齿留香。
★1☆ 我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要,遇到你,我已满心欢喜。
★2☆ 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
★3☆ 知道何时止步,何时放手,何时前行,但是,我知道不代表我能够。
★4☆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你所要遇见的人,
★5☆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6☆ 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很多时候,你以为那个人对你有情,其实,你永远也不懂他的心。
★7☆ 以忘记,但绝不会是你。
★8☆ 想找个保鲜盒,把你给我的那些感动都装起来,当我不那么喜欢你的时候,就拿出来回味一下。
★9☆ 妈妈说:人最好不要错过两样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一个深爱你的人。
★10☆ 巧赶上了……
★11☆ 有些爱,只能止步于唇齿,掩于岁月。
★12☆ 爱他需要勇气,被他爱需要运气,我有那个勇气,可是我没有那个运气。
★13☆ 你会找到一个比我更好的人,而我,不会再对一个人这么好了。
齿与唇的古诗
描写唇齿的古诗
唇齿留香的诗句
夸人唇红齿白的古诗
唇齿生香的古诗词
唇红齿白的古诗词
十一尤的古诗词对唇对齿
含唇音和齿音的古诗词
牙齿白红唇的古诗词
形容唇齿留香的诗词
形容两个人唇亡齿寒的古诗
唇齿掩于岁月同类句子
齿的古诗
齿字的古诗
有齿字的古诗
带齿的古诗
唇红的古诗
点绛唇古诗讲的啥
牙齿的古诗
智齿的古诗
马齿的古诗
画朱唇的古诗
绛唇飞歌的古诗
锯齿鲨的古诗
爱牙齿的古诗
有关齿落的古诗
形容唇珠的古诗
宋词点唇的古诗
有关牙齿的古诗
牙齿仙女的古诗
感慨生死的古诗
类似虞美人的古诗
与常山有关的古诗词
走马西来欲到风的古诗
描述农业文化的古诗
给新生儿的祝福语古诗
持戒的古诗
关于谷雨的古诗幼儿园
信守承诺的古诗词名言
表达人和事的古诗
按题材分边塞的古诗
破竹之势的古诗
悯农古诗锄禾的时间
一首古诗给我的启迪400
半夜做噩梦惊醒的古诗
古诗关于各种花的开放季节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冬至
青蛙和乌龟的古诗
开头有叶的古诗
表达受到挫折的古诗
乞巧古诗的诗意诗情
带歌字的五言古诗
写一首赞美雪的古诗
单开头的古诗词
含有云字的和天的古诗词
关于足球的古诗大全
山村古诗带拼音的版本
有牧童和黄牛的古诗
描写乡村生活的优美古诗
观雪后的古诗
关于祝福大家玩的开心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