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中的折花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中的折花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中的折花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中的折花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描写雪中花的古诗词
梅花是*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本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描写雪中花的'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孤瘦:指梅枝干枯,梅花稀疏. 宋·苏轼《红梅》
2、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严地:严寒的地方.宋·陆游《落梅》
3、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宋·晏几道《临江仙》
4、宋·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5、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6、唐·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7、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 浪发:滥开,开得太烂漫. 宋·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一、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白居易《新栽梅》
二、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萧德藻《古梅》
三、冰雪林中着此身,不一样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四、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薛暄《梅花落》
五、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汪士慎《题梅花》
六、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陈道复《画梅》
七、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方孝孺《画梅》
八、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好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九、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普荷《题画诗册页》
十、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十一、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苏轼《红梅》
十二、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燮《山中雪后》
十三、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冯子振《西湖梅》
十四、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赵秉文《墨梅》
十五、竹篱巴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纸张独眠春自在,漫劳车马笑人忙。——陈道复《画梅》
十六、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张道洽《瓶梅》
十七、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王冕《梅花》
十八、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段克己《忆梅》
十九、上皇朝罢酒初酣,写出梅花蕊半含。惆怅汴宫春去后,一枝流落到江南。——赵友同《宋徽宗画半开梅》
二十、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元淮《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二十一、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通润《早梅》
二十二、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恽寿*《题唐解元小景》
二十三、檀口粉肋含笑语,春风拂拂为开怀。酒人得此添狂兴,诗句从天泼下来。——李日华《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二十四、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金农《画梅》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佚名《金缕衣》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世说新语·言语》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佚名《送别诗》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杂诗》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梅尧臣《古意》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陆凯《赠范晔诗》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李白《折荷有赠》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李白《折荷有赠》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陊,谷以卑安。——《抱朴子·外篇·广譬》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佚名《西洲曲》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折花枝,恨花枝,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荀子·荣辱》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纳兰性德《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则令行如流。——《孙膑兵法·奇正》
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将苑·卷一·将刚》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孙子兵法·兵势篇》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李白《折荷有赠》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荀子·修身》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佚名《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醒世恒言·卷三》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金刚则折,革刚则裂——《说苑·敬慎》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魏书·列传·卷八十九》
双调折桂令古诗词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双调折桂令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百花洲上新台,檐吻云*①,图画天开②。鹏俯沧溟③,蜃横城市④,鳌驾蓬莱⑤,学捧心山颦翠色⑥,怅悬头土湿腥苔⑦。悼古兴怀,休*阑干,万丈尘埃。
注释
①檐吻云*:言飞檐画栋,高与云*。
②图画天开,言风景如画,自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③鹏俯沧溟 :象大鹏之俯瞰海洋。沧溟,海水弥漫的样子。
④蜃(shen)横城市:象蜃景横理成城市一样。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的密度层,把远处的景物折射在空中或地面所成的奇异幻景。《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
⑤鳌驾蓬莱:《列子·汤问》:渤海中有五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六万岁一交焉。
⑥学捧心句:《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归而捧心而膑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这是把山拟人化,言山之苍翠是在学*美人的眉黛。
⑦怅悬头句:《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这里是下文所说的悼古伤怀的主要内容。
【双调】折桂令_题情盼春来
朝代:元代
作者:任昱
题情
盼春来又见春归,弹指光阴,回首芳菲。杨柳阴浓,章台路远,汉水烟迷。彩笔谁行画眉?锦书不寄乌衣。寂寞罗帏,愁上心头,人在天涯。
湖上
望西湖绿水如云,一叶扁舟,几个佳宾。指点银屏,留连绮*,旋买金麟。不三杯桃花笑人,不多时柳絮成尘。体负良辰,抹袖凌风,玉手挨蓁。
和江头友人韵
想城南景物宜看,雪后园林,江上云山。步步帏屏,家家酒债,处处诗坛。任浊富一时眩眼,且清狂每日开颜。何必愁烦,画虎无成,倦鸟知还。
同友人联句
对他边几树梅花,映古木槎牙,疏竹交加。既有当垆,毋劳倒屣,便可投辖。爱浮蚁香能驻马,荐肥羔味胜庖蛙。低按红牙,高岸乌纱,识字渔夫,好客庄家。
吴山秀
钱塘江上嵯峨,浓淡皆宜,态度偏多。泪雨溟濛,歌云缥缈,舞雪婆娑。胜楚岫高堆翠螺,似张郎巧画青蛾。消得吟哦,欲比西施,来问东坡。
钱尹希善之宁国尹
楚天长山*青,昨日钱塘,明日宣城。子贡言辞,子瞻才思,子贱廉明。春水生琴书短艇,暖风轻花柳长亭。无限吟情,千里思君,午夜挑灯。
咏西域吉诚甫
毳袍宽两袖风烟,来自西州,游遍中原。锦句诗余,彩云花下,璧月樽前。今乐府知音状元,古词林饱记神仙。名不虚传,三峡飞泉,万籁号天。
解读古诗词中的荷花意象
莲花意象,多姿多彩,荷为人而生,文因荷而贵,人荷相映,演绎了一首首洋溢着生命情愫的华彩诗章。以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解读古诗词中的荷花意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
莲花,又名荷花、芙蕖、菡萏、水旦、草芙蓉、水芙蓉、六月春、*莲、六月花神等。荷花入诗,情彩飞扬,雅俗共赏。
1、君子之花。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清代叶申芗《荷叶杯·盆莲》:“双心千瓣斗鲜奇,出水不沾泥。试问花中何比?君子,风度胜张郎。碧纱窗下晚风凉,花叶两俱香。”这一朵并蒂莲开得鲜奇,送来花香,出水不染,它难道不是君子形象的写照?“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隋·弘执恭《秋池一株莲》),诗人笔下的莲花,独立坚强,令人钦佩。宋代诗人苏辙更为追慕莲的高洁:“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盆池白莲》),“开花油水中,抱性一何洁”(《和文与可菡萏轩》)。
2、佳人之花。用莲花代表佳人形象也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荷叶罗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她,就是诗人的梦中情人。再如宋代杜衍《莲花》:“凿破苍苔作小池,芰荷分得绿差差。晓来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写的是莲美如画,如出浴的真妃。
3、爱情之花。由于“莲”与“怜”同音,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州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虚实结合,谐音双关,表达了对所爱的男子深长的思念。孟郊的《怨诗》以痴心傻气的想象来抒发女主人公愁苦深重的相思之情:“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滴泪成池,泪淹芙蓉,见证爱情,此等痴心透骨的情语非性情中人断不能说出。
4、怀旧之花。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置身荷香美景,欲抚琴弦,却恨无知音共赏。元代王翰《题败荷》:“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诗人借败荷之声传送到旅人的手段,把怀人写得凄楚动人。
5、清闲散淡之花。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抒写诗人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一、二两句遇景入咏,融情于景。夕阳西下,素月东升,“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一快一慢凸现诗人的愉悦心理。三、四两句即事抒怀,活灵活现。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披头散发,靠窗而卧,逍遥自在,令人羡慕。五、六两句细化身心快感。清风送爽,荷花飘香,如丝如缕,沁人心脾;翠竹滴露,清脆悦耳,如丝如筝,清幽绝俗。写荷以“气”,写竹以“响”,意境幽深静谧,情调高雅别致,荷香和佳竹巧妙地烘托出诗人悠然自得,闲适自乐的素淡情怀,为下文抒发诗人渴盼知音,怀想故人创设了氛围。
6、青春意趣之花。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其二)刻绘田田荷叶之中、艳艳荷花之下采莲少女的美丽形象,意境优美,情调欢快。“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一、二两句写诗人伫立凝望,人花一体,难以分辨的情景。罗裙舒展,绿如荷叶,宛见采莲少女亭亭玉立之姿;笑脸相迎,艳若荷花,如睹采莲少女欢声笑语之态。荷叶罗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成了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精灵!三、四两句写诗人眼花缭乱之际,走神错意之时的意外发现,展示青春少女的无限活力。采莲少女与绿荷红莲融为一体,忽然不见踪影,诗人踟蹰怅惘,惊奇不已。可是,没过多久,莲塘之中歌声四起,热闹非凡,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然在这绿叶红花的荷塘之中,仿佛是和诗人这样的观望者开了个玩笑。这群江南女子啊,聪明美丽,天真活泼,出没绿波红花之中,歌唱劳动,歌唱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如荷飘香,如花美丽的青春风采。
7、相思愁苦之花。孟郊的《怨诗》以痴心傻气的想象来抒发女主人公愁苦深重的相思之情。“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两地相思的闲愁苦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是没大小,没体积,不具形象的东西,测定起来很不容易,可是诗中女主人公却异想天开:试把我们两个人的眼泪,分别滴在荷花池中,看一看今夏美丽的荷花被谁的泪水浸泡而死。显然,在她心目中看来,谁滴的泪多,谁的泪更苦涩,荷花就将为谁而“死”,那么,谁的相思之情更深,自然也就测定出来了。比试滴泪,滴泪成池,泪淹芙蓉,见证爱情,此等痴心透骨的情语非性情中人不能设想。出污泥而不染的“芙蓉花”成了男女主人公相思离情的可靠见证。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化用典故,抒写情人的离别苦情。“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一、二两句远眺*观,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和朦胧奇幻的环境氛围。三、四两句分别化用典故写行者和送者。“水仙”句暗用琴高事。《列仙传》上说,琴高是战国时赵人,行神仙道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而去,诗人此处把远行之人比着乘鲤凌波而去的水仙,化实为虚,奇幻天真。“红泪”句暗用薛灵芸事。据《拾遗记》记载,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到了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诗人此处将送行者(女主人公)暗喻为水中芙蓉,以表现了她的红润美艳;又由红色芙蓉进而想象出它的泪也应该是“红泪”。这样,一朵艳艳芙蓉勾画出了俏丽佳人泣血神伤的情景。
“芙蓉”又称为“荷”、“莲”。“芙蓉”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
8、而芙蓉作为意象,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则大体可分为三大类象征义:一是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9、王维的《山居秋暝》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全诗的精妙所在也许就是那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声、莲动、舟行,让人以为他是在为热闹作铺排,而恰恰相反,诗人妙笔生花,借“动”显“静”,着力表现幽静的意趣。正如“蝉噪林愈静”,写动态是为了更好的烘托静。这句诗中“莲”被动态化,不仅不与幽静基调抵触,还生发出摇曳生姿的美丽。周邦彦《苏幕遮》一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将雨后初晴的仲夏荷塘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怪乎五国维赞曰:“真能得荷之神理。”此句的“神”就在于一个“举”字,它使全诗富有立体感,荷花亭亭出水,迎风摆动的清新淡雅便款款而出。“故乡梦,何曰去?……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这般美景便自然地引出了思念故乡荷塘的情怀。杨万里的《昭君怨?咏荷上雨》“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蓬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珍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从整体上创造了这样一番景象:梦的氤氲带来的是泛舟西湖,荷满莲香,烟雨交加的如诗如画的仙境,觉醒后池荷跳雨,清波涟涟,美不胜收。此情此景与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又该是别有一番滋味吧!看来同样是写荷之美,不同的作者的切入点,便构造出芙蓉不同神韵。
10、与荷之姣好容貌相对,该是残荷衰败的凄凉景象。孟郊《怨诗》中的那句“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看得让人触目伤怀,撼人心魄!是啊,闺中怨妇的情思与被抛弃的痛苦尽在一看芙蓉中!“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芙蓉般的妙龄却要做垂死残荷,那满池荷花大概是用泪水浇注的吧!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则诉尽了离愁别绪、相思之苦。这与姚燧《普天乐》“芙蓉谢,冷雨清灯读书舍,待离别怎忍离别?”有相同怀念之情和凄美意境。败荷给人带来视觉上的颓废,没有美的感受,但是它若与作者心境结合,便是一种凄美,一种令人悸动的美。
11、芙蓉还有另一意象义便是高洁之志的象征,这与梅、竹、松德意义大体相同。且看李白《古风十九首》“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诗人幻想自己飘游于西岳华山的莲花峰上,碰见的玉女是“手把芙蓉,凌空而行”。这里为什么是“手把芙蓉”而不是他物呢?就是因为人们向来认为“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正好寄寓了诗人的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尚情怀。再如陆龟蒙的《白莲》,他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瑞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诗中就推崇她的品格像瑶他仙子,与一般凡花俗卉不同。即使很少人赏识它,任她自开自落,然而白莲其实是很美的,她那纯洁之色,她那婷婷之态,她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只要有晓月清风作伴,又何损于她的美丽呢?文人骚客好咏莲,贺铸的《踏莎行》则借莲感叹自己的际遇——“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莲长于偏僻柳塘,无人知道,无蜂蝶采摘,它的“芳”就在于孤芳自赏,自嗟自叹,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当年不肯嫁东风”,莲花高洁,不肯嫁春风,实是贺铸不肯阿谀权贵的写照。最后莲之“无端却被秋风误”,与贺之不为世所容,郁郁终生也是吻合的。
以上为芙蓉在古代诗歌中三大意象义,无论是咏荷之美好,还是叹荷之颓败,或是赞莲之高洁,荷花作为一种典型意象已不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一种感情的象征。鉴赏诗歌时,看到荷花,就看到了作者的感情世界。
荷花,历来为*的文人所偏爱,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荷花,又名藕花、芙蕖、芙蓉、菡萏、净友、芰荷、水芸、泽芒,原产印度,为多年水生草木。夏季开花,白色或粉红色,单瓣或重瓣。民俗以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荷花历来象征着美好与高洁,周敦颐赞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的象征意义,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高洁、坚贞、隐者的象征、祥瑞、爱情的象征、怀才不遇者的自况和美的象征等。荷花象征高洁,诗文中不胜枚举。如陆龟蒙的《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古诗词中的荷花意象荷花又称荷、莲、莲花、芙蓉、菡萏等,在传统文学中,荷花具有多方面的品质和特征:荷花作为一种典型的意象已不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一种感情的象征。
1、以荷花喻高洁的品格。如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就是以荷花的外表形态之美,象征诗人高洁的品质,以此突出诗人“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人生态度;又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李渔《芙渠》)。
2、以荷花喻女子姣好的容貌或纯洁无瑕的爱情。荷花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由于“莲”与“怜”同音,“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又如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又如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3、以荷花喻美好的人生理想。如李白《西上莲花山》:“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借荷花写幻想中的超脱,写理想中的情趣,纯洁明净。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寄托着诗人的一种生活理想。
长相思·折花枝
俞彦〔明代〕
折花枝,恨花枝,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折荷有赠
李白〔唐代〕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纳兰性德〔清代〕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折杨柳
李白〔唐代〕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折杨柳
杨巨源〔唐代〕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李商隐〔唐代〕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折杨柳歌辞五首
佚名〔南北朝〕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
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新丰折臂翁
白居易〔唐代〕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
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梅花古诗词
古诗原文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译文翻译
稀稀落落地梅树枝条歪歪轻斜地挂满那洁白如玉的雪花,使得枝条上一朵又一朵的梅花花萼泛着斑斑点点的雪花在阳光照射下闪着晶莹的光采。忽然有一朵梅花最先绽开放了,这使得想要在春天竞吐芳香的种种百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
梅花要想把春天悄然而来的信息传递出去,又怎么会害怕被厚厚的积雪所深深埋藏呢!请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令人伤感的古曲《梅花三弄》了,让主宰春天的神东君为梅花留住春天,不要让开在早春的梅花因一支悲伤曲调而过早地凋谢。
注释解释
疏:稀疏,稀落。玉瘦:点:闪着,泛着。休:莫,不要。
三弄:指古曲《梅花三弄》,全曲主调出现三次,故称三弄。
东君:司春之神。主张:当令,作主,主宰春天。
诗文赏析
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花萼上点缀着颗颗雪珠,反射出晶莹的光彩。有一朵梅花竟然先开了,竞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呀,要把春天到来的信息传递,又哪怕那雪压冰欺!玉笛呀,不要再反复吹奏《梅花落》的曲子了,因为春神正在主宰着人间。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来的脚步,深雪又怎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颂扬了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诗人以颂赞梅花的口吻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思想。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伤感的“梅花三弄”曲调了,春神就要来到人间,主宰大地。表达了诗人爱梅、惜梅之情,请东君为梅花作主,让玉笛不要再吹“三弄”了,留住春天,不要让梅花凋谢。
陈亮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梅花》一诗,表达了他的爱国之志,对抗金的胜利、国家的前途,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诗是诗人情感发展的产物,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挡不了在春天阳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壮成长,那末,投降派的种种苟且的言论又怎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呢?进一步以颂赞梅花的挺然独立来表达对投降派的强烈谴责,寄托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
【答案】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考点】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第一空: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思路分析】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思路分析】第一问: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问: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解题格式: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1. 梅仙隐去事难论,故种疏梅隐小轩。
2. 梅子垂垂傍短墙,淡烟微雨暗池塘。
3. 梅花已遂冻泥空,留得余香傲晚风。
4. 梅花玉立知何许,回首江东日暮云。
5. 梅发无衰盛,根生有瘠腴。
6. 梅山不见梅夫子,宗派仍亡宗上人。
7. 梅开在高冈,仰望不可攀。
8. 梅花当冬吐冰雪,古今已复称高洁。
9. 梅花佳处是孤影,月落参横真见之。
10. 梅从何逊骤知名,句入林逋价转增。
11. 梅句商量未隐,兰诗拥并人来。
12. 梅花照耀山下村,旧居不返伤我魂。
13. 梅兮何等花,意似幽人作。
14. 梅雨初晴绿满陂,忽然乳燕脱巢飞。
15. 梅侯三年江上居,盘羞惯饱鮆与鲈。
16. 梅花千古长如许,堪叹十年人事非。
17. 梅龙阅世今几春,皮毛剥破生苍鳞。
18. 梅花千树白,不是旧时村。
梅花的诗句古诗词
关于梅花的古诗词有哪些呢?梅花是传统的名花,诗人们争相为此作诗,因此有着许多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经典之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梅花的诗句古诗词,欢迎大家阅读。
◆白居易《新栽梅》
莫怕长洲桃李嫉,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今年好为使君开。
◆元·王冕《梅花》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李清照《玉楼春.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
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看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柳宗元《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江梅(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己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坭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己是悬崖百丈冰,
尤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咏梅(郭沫若)
晨见梅花愁,
今见梅花笑。
本有东风孕满怀,
桂花的诗句 古诗词
金黄色的`桂花每朵大约有四片花瓣一枝一枝在树上开着,盛开之时,满树披满金纱,那米粒般大小的桂花让人见了就想深呼吸。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万事相寻荣与衰,故人别来鬓成丝。
欲知岁晚在何许,唯说山中有桂枝。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岩桂》【宋】曾几
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咏桂》【南宋】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月桂》【明】李东阳
一月一花开,花开应时节。未须夸雨露,慎与藏冰雪。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增元素》【宋】苏轼
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 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清*乐 忆吴江赏木犀》【宋】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乐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凭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感遇》【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而为佳节。
谁知林楼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桂花》【元】倪瓒
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
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忽起故园想,冷然归梦长。
《木犀》【宋】朱淑真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
《桂花歌》【宋】毛滂
玉阶桂影秋绰约,天空为卷浮云幕。婵娟醉眠水晶殿,老蟾不守余花落。
苍苔忽生霜月裔,仙芬凄冷真珠萼。娟娟石畔为谁妍?香雾著人清入膜。
夜深醉月寒相就,荼縻却作伤心瘦。弄云仙女淡 衣,烟裙不著鸳鸯绣。
眼中寒香谁同惜?冷吟径召梅花魄。小蛮为洗玻璃杯,晚来秋翁蒲桃碧。
《玉山亭馆分题》【元】顾瑛
飞轩下瞰芙蓉渚,槛外幽花月中吐。天风寂寂吹古香,清露冷冷湿秋圃。
云梯万丈手可攀,居然梦落清虚府。亭中捣药玉兔愁,树下乘鸾素娥舞。
琼楼玉宇千娉婷,中有仙淡眉宇。问我西湖旧风月,何似东华软尘土?
单见山河影动摇,独有清辉照古今。觉来作诗思茫然,金粟霏霏下如雨。
中秋古诗词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荷花的古诗词名句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3、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赵汝茪《汉*·着破荷衣》
4、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5、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李商隐《荷花》
6、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7、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
8、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9、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10、酒盏旋将荷叶当。——欧阳修《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11、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辛弃疾《卜算子(荷花)》
12、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13、却是池荷跳雨。——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14、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颁《雨后池上》
15、水阔雨萧萧,风微影自摇。徐娘羞半面,楚女妒纤腰。——钱惟演《荷花》
16、茨茹荷叶认零星。——吴锡麒《临江仙·夜泊瓜洲》
17、携手藕花湖上路。——朱淑真《清*乐·夏日游湖》
18、雷雨过、半川荷气,粉融香浥。——范成大《满江红》
19、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刘商《咏双开莲花》
20、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萧纲《采莲曲》
21、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秦观《采莲》
22、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3、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沈约《咏芙蓉》
24、前后红幢绿盖随。——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25、牙床角簟藕花香。——苏庠《浣溪沙·书虞元翁书》
26、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27、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陈霆《踏莎行·晚景》
28、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李珣《南乡子》
29、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30、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王夫之《清*乐·咏雨》
31、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范成大《州宅堂前荷花》
32、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33、莲子已成荷叶老。——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34、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古风·其十九》
35、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孟郊《乐府三首》
36、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苏泂《荷花》
37、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38、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李绅《重台莲》
39、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40、蕊中千点泪,心里万条丝。恰似轻盈女,好风姿。——欧阳炯《女冠子》
41、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42、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孟郊《乐府三首》
43、不会频偷眼,意如何秋宵秋月,一朵荷花初发。——欧阳炯《女冠子》
44、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李白《古风(其二十六)》
45、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黄升《酹江月·夜凉》
46、面面湖光面面风,可人最是白芙蓉。——姚勉《四望亭观荷花》
47、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48、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49、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50、藻国凄迷,麹澜澄映,怨入粉烟蓝雾。——吴文英《过秦楼·黄钟商芙蓉》
古诗词中的折花
古诗词中的意象折莲花表
古诗词中的折叠词
有关折梅花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折柳的含义
古诗词中的折柳文化
折柳在古诗词中的含义
折杨柳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古诗词中表达转折的字
折翼的古诗词
折字的古诗词
含折的古诗词
在挫折中加油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花
带有折的古诗词
古诗词八折的
折磨的古诗词
与折有关的古诗词
有转折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写花的
做折纸的古诗词
表转折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桐花
光的折射的古诗词
太硬易折的古诗词
带折纸的古诗词
光的折射古诗词
关于折冠的古诗词
乱折腾的古诗词
诗中花的古诗词
关于经典阅读的古诗词
1-6写春天的古诗
带日的古诗要求日表示太阳
对古诗词的鉴赏
小学生必背的描写月亮的古诗
思乡的古诗月亮
世界上的所有古诗
容易记的古诗词
关于猫的古诗6
夜幕下的大海古诗词
形容男子容貌的古诗词
搜一首心情不好的古诗
含有满的古诗
含有青灯的古诗
有关才华的古诗词
飞花令带黄字的古诗
元宵节的古诗七绝
谈谈你对古诗词关系的认识
关于老牛的五言古诗
毕业考必考的古诗
考试比较容易考到的古诗
高中古诗复*的反思
古诗顽皮的诗
五个字以内的古诗题目
滁州四涧的古诗
最受人欢迎的一首古诗
带衫字的古诗词
约定三生的古诗
表示可惜遗憾的古诗词
形容日子惬意的古诗词
搜一搜中考必背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