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赠鹤的古诗词

关于鹅赠鹤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鹅赠鹤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鹅赠鹤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鹅赠鹤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1) 说说(118) 名言(519)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1)

  • 黄鹤楼古诗词

  • 黄鹤楼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鹤楼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创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古诗赏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阅读全文]...

2022-06-10 05:35:25
  • 黄鹤楼古诗词

  • 黄鹤楼古诗词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题北榭碑

      唐代: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译文

      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

      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注释

      郎中:官名,为朝廷各部所属的高级部员。钦:当是史郎中名。一作“饮”。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本谓史钦,其生*不详。黄鹤楼:古迹在今湖北武汉,今已在其址重建。

      迁客:被贬谪之人。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长江、汉水滨,故称江城。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赏析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对此调的题解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诗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读者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首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古诗赏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 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 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 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 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 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 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 “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 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 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 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 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 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古诗原文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译文翻译

      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

    [阅读全文]...

2022-05-05 20:19:07
  • 《瑞鹤仙》古诗词

  • 《瑞鹤仙》古诗词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瑞鹤仙》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

      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

      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

      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

      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

      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注释:

      此词写于作者逝世前不久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时,表达了词人晚年深沉的忧患之感。词中先写酒醒后的追叙,然后写作者扶残醉以赏花,最后以东风无情,引出流光易逝之慨叹。

      首句“悄效原带郭”作一四句法,于“悄”字处略顿,作为“领字”。前三句描写的是:效外的原野映带着城郭,漫长的道路通向远方,客人描摹景象,也传达心情。行人离去,若有所失,作者感到“悄然”,觉得心里空荡荡荡的。“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写孤城落旧,借以抒发惜别之情。

      作者把落日斜晖称作“馀红”。造语颇为新颖,又用移情手法,说斜阳对城楼上的一角栏杆恋恋难舍,迟迟不忍敛去它那微弱的光影。这样描写,就把作者的主观感情扩展开来,使得那种由送别而产生的依恋之情,一并笼罩于周围的客观景之上。于是主客融为一体,全都沉浸在离愁别绪之中。下面,笔锋转向人物,描写陪同送行的歌妓。“凌波步弱”是说她感到劳顿。化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过短亭、何用素约”,是因她“步弱”而须小憩,因小憩而“过短亭”,因“过短亭。而遇“流莺”。故下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之事。“流莺”者即作者相识的另一歌妓。短亭巧遇,“何用素约”意即不用预先约好而“意外遭逢”。即相逢,因之应“流莺”之劝,又再下马饮酒。

      下片写次日酒醒以后的情况,笔致更加摇曳多姿。“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活画出乍醒时的惺忪迷茫心态。昨日之事,隐约记得,但并不十分清晰。什么时候来到这里?谁扶着自己上的马?想来都觉恍恍惚惚。待到“惊飚动幕”,一陈狂风吹动窗帏,也吹走了几分醉意,似乎清醒多了,但“残醉”仍未消尽。“扶残醉,绕红药”,流露着对春光的深切依恋之情,有这样的深情,才能与下文的“叹”字连接得上,而“东风何事又恶”则紧承上文的“惊飚”二字,这种谨严缜密的结构,也是周邦彦词的一个特点。结句荡开一笔,把烦恼抛到一旁,求得自我宽解。“任流光过却”,也包含着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先是惊叹春将归去,继而又对年华虚度感到惋惜,最后觉察到感慨悲伤之无济于事,才说“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则含有退而求其次的意思,作者的内心深处,似乎还有更高的理想追求,但在求之不得的情况下,也只好以此聊自宽慰了。“洞天”,是借用仙家字眼,把自己暂时休憩的北里青楼(“朱阁”)称作仙人的福地洞天。“犹”和“自。用来表达复杂的心情和委婉的语气。

      此词章法上直叙中有波澜,顺叙中插逆转,结构精巧,波澜起伏,词人善用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均有所指。词之上片写郊外送客,驿亭春酌;下片写酒后赏花,感时抒情。整首词以“扶残醉”为转折,把醒后追叙和惜花寄慨巧妙结合起来,层层铺叙,步步腾挪,纵横交错,回环曲折,写景含情,耐人寻味,委婉的表达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迟暮之悲。

      译文

      ⑴瑞鹤仙:词牌名。《*集》、《梦窗词集》并入“高*调”,但各家句豆出入颇多。全词一百二字,前片十句七仄韵,后片十二句六仄韵。上片第二句及下片第八句为上一、下四句式。

      ⑵捎:一本作“梢”。

      ⑶迭:一本作“送”。

      赏析/鉴赏

      此词为梦窗再至苏州之作。上片以景衬情。“泪荷”三句,状秋天风雨景致。言风紧雨密,池中荷叶上的水珠像击得粉碎的玉璧碎块似的向四周抛洒。密集的雨点,随着风势斜袭着紧闭的窗隙。“林声”三句,风雨启愁心。言风雨侵秋林,使林中发出似怨似泣的声音,正是“秋风秋雨愁煞人”。因此,词人凝视着对面雨幕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山,山上的草木由碧转黄,不觉兴起人生苦短之感,所以紧锁眉头,愁上心头。“凉欺”两句,因凉而想到添衣,进而思念起曾为他制衣的亲人。“帻”,古人包发的头巾。词人说:“凉风袭人,头上虽然裹着头巾,但仍旧感到阵阵寒意。由此想起添加衣衫。但衣衫虽在,那曾经为我漏夜赶制这衣衫的人儿如今却在哪儿呢?”据陈洵《海绡说词》云:“暮砧催、银屏剪尺”一句,是全词最惊心动魄处。盖因闻砧而思裁剪之人也。“最无聊”两句,点出制衣之人已去。“燕去堂空”句中之“燕”, 在《梦窗词》中多指人, 如《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犹是曾巢,谢堂双燕”;《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唐多令》“燕辞归、客尚淹留”;《绛都春·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南楼坠燕”。杨铁夫《梦窗词笺释》说:“燕指去姬”。但从《夜合花》“似西湖燕去,吴馆巢空”,及《绛都春·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题中的“燕亡”与词中的“南楼坠燕”来看,应是指杭之亡妾。总之,是梦窗亲人无疑。此言最没有意思的是人去楼空,只剩下词人孤身一人,室中无人打扫,常会身沾灰尘,额触蛛网。

      下片情中含景。“行客”两字换头,点明词人是位离井背乡,在外羁旅行役,以度生计的人。“西园”三句,言此刻即使去园中所见的'也无非是残柳败花,而这凄凉的秋景,又与当日词人与苏姬分手时的西园景色极为相似,因此更加引起词人的伤感情绪。正是因为词人心中先有了离愁别恨,所以景物也变成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句)。“西园”,即吴文英在苏州的居所旁花园。在《梦窗词集》中,词人多次提到“西园”,如:《水龙吟》“西园已负,林亭移酒,松泉荐茗。”《风入松·桂》“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莺啼序》“残蝉度曲,唱彻西园。”《浪淘沙》“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可见“西园”并非泛指。据《莺啼序》词有“横塘棹穿艳锦”,“念省惯吴宫忧愁”等句可知其地在苏州。*人有直指在阊门之西的。“西风”三句,“西风”点出秋季,“破屐”刻画“行客”的装束。“林下路”、水边石”,都是词人旧地重游之处。“念寒蛩”三句,言在蟋蟀的悲鸣声中,好梦难果。而词人思念故土,归心似箭,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暮寒中江村里发出的哀笛声。“看雪飞”两句自叹。“苹”,蕨类植物,生在浅水中,茎横生在泥中,质柔软,有分枝,叶有长柄,四片小叶生在叶柄顶端,到夏秋时候,叶柄的下部生出小枝,枝上生子囊,里面有孢子。也叫田字草。此言空中的飞雪,浮苹背面的茸毛,芦的花絮都是纯白色的,但与词人的双鬓相比,还是头发白。结句叹己由愁而发白,有感叹老之已至之意。

      【年代】:宋

      【作者】:袁去华——《瑞鹤仙》

      【内容】: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 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 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 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 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 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 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作者】: 袁去华,字宣卿,生卒不详,南宋初期奉新(今江西)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善化、石首知县。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

      【注释】: 黛: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后代指女子眉毛。 岩花:岩山的野花。 邮亭:驿站。 收香藏镜:指收藏爱情的信物。 人面桃花:指恋爱中的女子。

      【赏析】: 这首抒发离恨之作,写与所爱女子别后相忆的种种情事,情致缠绵,动人心魂。

    [阅读全文]...

2021-12-27 03:20:35
  • 有关天鹅的古诗词

  • 文学
  • 有关天鹅的古诗词

      天鹅为鸭科中个体最大的类群。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多数是一夫一妻制,相伴终生。求偶的行为丰富,雌雄会趋于一致的做出相同的动作,还会体贴地互相梳理羽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有关天鹅的古诗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海东青行

      清代:乾隆

      鸷鸟种不一,海青称俊绝,

      摩空健翮上层霄,千里下击才一瞥。

      当其脱韝始纵时,风力未会迟飞掣,

      群燕缘扑或坠落,何异淮阴胯下气且折。

      鹰鹯之雏可罹(四童),海青之雏得未逢,

      闻之育卵大海东,追逐天鹅入云中,

      回顾忽失故国踪。海东青,

      尔不远为利,尔不高腾空,

      安得受制于人垂头仰饲居樊笼!

      王孙莫恨未央宫!

      八月二十三夜梦中作

      宋代:陆游

      道士上天鹅一只,老僧住庵云半间。

      去来尽向无心得,痴黠相除到处闲。

      江山千里互明晦,鱼鸟十年相往还。

      高岩缥缈人不到,醉中为子题其颜。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八十三

      宋代:汪元量

      每月支粮万石钧,日支羊肉六千斤。

      御厨请给葡萄酒,别赐天鹅与野麕。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九十

      宋代:汪元量

      雪子飞飞塞面寒,地炉石炭共团栾。

      天家赐酒十银瓮,熊掌天鹅三玉盘。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九十六

      宋代:汪元量

      夜来酒醒四更过,渐觉衾裯冷气多。

      踏雪敲门双敕使,传言太子送天鹅。、

      白海青

      宋代:仇远

      素禽敏疾出扶余,六翮双拳胆气麄。

      海外天鹅能独击,云间后鹘敢齐驱。

      {扌雙}身直上非无见,恋主归来不待呼。

      渭水鹰扬亦如何,好将粉墨写成图。

      契丹风土歌

      辽朝:萧总管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

      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

      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

      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

      *沙软草天鹅肥,胡儿千骑晓打围。

      旗低昂围渐急,惊作羊角凌空飞。

      海东健鹘健如许,上风生看一举。

      万里追奔未可知,划见纷纷落毛羽。

      *章俊味天下无,年年海上驱群胡。

      一鹅先得金百两,天使走送贤王庐。

      天鹅之飞铁为翼,射生小儿空看得。

    [阅读全文]...

2022-05-04 05:57:15
  • 有关黄鹤楼的古诗词

  • 文学
  • 有关黄鹤楼的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在十年后,李白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唐·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唐·卢郢

      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

      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作者简介

      卢郢善文章、有勇力、好吹铁笛。乾德年间,卢郢一日偶 与恶霸——都城烽火使韩德霸狭路相逢。卢郢不回避,韩德 霸命左右捕执。卢郢击倒十余人且将韩德霸摔于马下,打伤 面目。韩德霸诉于后主,却被罢职,卢郢声名大显。次年,举 进士,状元及第。卢郢之姐夫徐铉受命撰文,数日不成。卢郢口授而令人 笔录,一蹴而就。徐铉进呈,后主对其说:“语势遒俊,似非卿 作”徐铉实告。自此卢郢文名大振。晋升后主*侍。 宋朝建立后,卢郢入宋任全州知州。卒于知州任上。 《全唐诗》中存卢郢诗。

      宋·苏轼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履音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鋐落门关,缥渺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原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蔽*毡,夜穿茆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忿喧,讼归有司令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哀可怜。

      原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宋·游景仁

      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收。

      汉水北吞云梦入,蜀江西带洞庭流。

      角声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秋。

      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

      现代·泽东

      茫茫九派流*,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阅读全文]...

2021-12-05 13:38:52
  • 黄鹤楼古诗词5篇

  • 黄鹤楼古诗词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鹤楼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东汉末年,黄祖杀祢衡而埋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因称其洲为鹦鹉洲。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创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古诗原文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阅读全文]...

2022-06-26 01:03:28
  • 含有赠字的古诗词 带赠字的诗词名句

  •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崔郊《赠去婢》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张籍《节妇吟·寄东*李司空师道》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鱼玄机《赠邻女 / 寄李亿员外》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赠妓云英 / 嘲钟陵妓云英》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二首》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刘琨《重赠卢谌》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杜牧《赠别》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杜荀鹤《赠质上人》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赠卫八处士》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李商隐《赠荷花》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张衡《四愁诗》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佚名《戏赠张先》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

    托身白刃里,**红尘中。——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赠卫八处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谢直《卜算子·赠妓》

    [阅读全文]...

2022-02-11 11:37:12
  • 黄鹤楼的古诗词有哪些(详解黄鹤楼最著名的三首诗)

  • 武昌蛇山的黄鹤楼是武汉地标建筑,也是湖北省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更是古今奇楼,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建楼历史已经1700多年,早已经是中国历史文明的一部分。特别是1700多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登临,使得名楼配名诗,诗与楼互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鹤楼人文景观。

    千古名楼竞歌咏

    千古第一黄鹤楼诗词,当然是浪荡文人崔颢的七言古诗《黄鹤楼》。尽管太白搁笔事件,无意中抬高了它的身价,加大了对它的传播,但细味此诗,笔意出奇,开阔大气,前所未有,确实当得起李白为它折腰广告。也不负众诗人,众诗词评论家力捧它。只是李白说自己名楼当前,不得题诗,却不是实话。

    太白仙才,还是留下了关于黄鹤楼的千古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知名度一点不比崔颢《黄鹤楼》差。只不过一个专咏名楼,重在感怀;一个惜别故友,重在叙情。黄鹤楼都是诗情的激发者,也都*添了诗意。所以说,纵然有崔颢《黄鹤楼》珠玉在前,李白嘴上说“眼前有景道不得”,手上还是技痒,不甘示弱。也确实不差。

    还有人说,自崔颢题《黄鹤楼》,名动天下,加之太白却步,所以古往今来登楼者众,却没人敢写黄鹤楼诗了。这个说法也是不存在的。登楼对景,诗人们的跃跃之心是根本压不住的。诗人当歌,好坏不论。

    事实上,关于黄鹤楼的诗词文章,1700年来,多达400多篇。明知有个崔颢牢牢把持着黄鹤楼第一诗的位置,历代诗人吟咏热情依然不衰。只是写出名气的,似乎真的不多。这也可能是造成有人认为,自崔颢后,少有人再题诗的原因。

    一代伟人书新篇

    不过虽然如此,名篇不是没有。光是*现代就有两个人。一个是***,一个是民族魂鲁迅先生。相对来说,大家可能对**的《菩萨蛮·黄鹤楼》要更熟悉一些。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词作于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的1927年,彼时*已显裂痕,大的摩擦不断,*敏锐地捕捉到了某种气息,在一次登临武汉黄鹤楼时,怀着复杂的心绪写下了这首《菩萨蛮·黄鹤楼》。

    不同于《沁园春/雪》这一类诗词大包大揽的豪放气魄,《菩萨蛮》词风苍凉沉郁,兼以激情腾跃。既对未来充满信心,又为当前革命焦虑不已,心曲难*。全词用字精警,将美景、斗志、时代焦虑融为一体,也是一大特色。

    *一生多次登上黄鹤楼,1953年那张蛇山与小贩交谈的照片,同样为人熟悉。

    鲁迅先生剥皮崔颢

    比起**,鲁迅先生的黄鹤楼诗十分另类,属于打油一体,却将杂文的辛辣与讽刺艺术展示得淋漓尽致。丝毫不改其犀利本色。堪称一绝。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 鲁迅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作于1933年,*已丢东北,华北也岌岌可危,北京作为文化古城,已经开始往外转移文物,结果当局却规定,文物要转,而大学生不能逃难。如此重文物而轻人命,鲁迅先生愤慨不已,连续撰文炮轰当局。这首剥皮的七律便是其中一篇。

    诗不避俚俗,无意装腔,只以诗词为议论之声,酣畅尽意。鲁迅先生对青年的热忱和其爱憎分明的个性,可见一斑。

    [阅读全文]...

2022-02-11 17:55:07
  • 关于酬赠诗词有哪些 古诗词大全最新整理

  • 1.《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唐朝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赠汪伦》唐朝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节妇吟》唐朝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4.《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唐朝

    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赠郭给事》唐朝

    王维

    洞门高阁霭馀晖,桃李阴阴柳絮飞。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6.《*试上张水部》唐朝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7.《贼*后送人北归》唐朝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8.《酬郭给事》唐朝

    王维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9.《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朝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10.《赠王子直秀才》宋朝

    苏轼

    万里云山一破裘,杖端闲挂百钱游。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幅巾我欲相随去,海上何人识故侯。

    11.《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宋朝

    欧阳修

    *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12.《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唐朝

    李白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一度浙江北,十年…

    13.《醉落魄·苍颜华发》宋朝

    苏轼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裛。弹在罗衣,图得见时说。

    14.《行香子·携手江村》宋朝

    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

    15.《赠钱征君少阳》唐朝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16.《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宋朝

    欧阳修

    *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17.《酬谈少府》唐朝

    李白

    一尉居倏忽,梅生有仙骨。三事或可羞,匈奴哂千秋。壮心屈黄绶,浪迹寄沧洲。昨观荆岘作,如从云汉游。老夫当暮矣,蹀足惧骅骝。

    [阅读全文]...

2022-01-19 07:19:59
  • 黄鹤楼古诗词李白

  • 李白,写景
  •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题北榭碑

    唐代: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江夏送友人

    唐代: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4、望黄鹤楼

    唐代: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5、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唐代: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阅读全文]...

2022-02-11 22:27:30
鹅赠鹤的古诗词 - 句子
鹅赠鹤的古诗词 - 语录
鹅赠鹤的古诗词 - 说说
鹅赠鹤的古诗词 - 名言
鹅赠鹤的古诗词 - 诗词
鹅赠鹤的古诗词 - 祝福
鹅赠鹤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