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于写景的山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于写景的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于写景的山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于写景的山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代诗词中描写山水的名句: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4、*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8、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0、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我们沿着蜿折的小路,攀山峻岭,旁边那些茂竹和郁郁葱葱的大树尽收。
树林里的空气特别新鲜,让人觉得幽雅宁静,仿佛置身于无声世界。
2、优美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
俯瞰足下,白云弥漫,环观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处,似朵朵芙蓉出水。
3、这儿的岩石,有的娇小玲珑,宛如破土而出的唇笋;有的精巧雅致,好似含苞欲放的睡莲;有的气势磅礴,仿佛飞流直下的瀑布。
4、山中一条小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散落,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步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
水 5、你瞧,在那绿树成荫的两山之间夹着雄伟的大瀑布。
急弛飞奔的水流直泻而下,像奔腾咆哮的万匹野马破云而来,又像神话中的仙女披着银纱,在斜阳的照耀下,光彩夺目。
6、湖水蓝蓝的,真静啊
静得让你看不出它在流动,轻风一吹,层层水浪,犹如起了皱的群幅,均匀地*铺在湖面上。
蓝蓝的湖水映着雪白的云,鼓起的浪花吻着流云的倩影,明极了,亮极了。
这云,这水,这天,这浪,和着柔柔的微风,好一派优美的景致,使人心旷神怡。
7、那蜂拥而来的层层巨浪,犹如千万匹脱缰狂奔的烈马,“哗”地扑向堤岸,溅起几丈高浪头,绽开万朵洁白的梨花。
8、山河真美啊
清澈、碧绿、恬静,令人神往,远看它是那样的绿,绿得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看,它是那样清,清得可以看见河底那游动的鱼虾,夜晚那弯弯的月牙倒映在“愁带”上,是那样美丽、温柔、迷人。
9、飞瀑中喷溅出来的水珠,大的如珍珠,晶莹透亮,欢蹦乱跳;小的如烟尘,弥漫与空气之中,成了蒙蒙水雾,给山涧林木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10、小河清极了,像一张碧绿、透明的玻璃纸,水底的一块块卵石也都像水晶似的光滑、透亮。
早晨,小河像刚刚睡醒似的,眨着水波粼粼的眼睛。
整个水面绿得如翠,亮得如玉;袅袅升腾的雾气像洁白的面纱,遮掩着小河羞涩的脸。
11、这里群峰迭起,湖水清静,真是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与朱元思书原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原文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chán)则千啭(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zhòu)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xiàn)日.
冬天到了,寒流也来了,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整个世界穿上了白色的外衣。
你瞧,在那绿树成荫的两山之间夹着雄伟的大瀑布。
急弛飞奔的水流直泻而下,像奔腾咆哮的万匹野马破云而来,又像神话中的仙女披着银纱,在斜阳的照耀下,光彩夺目。
《岳阳楼记》文章中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
文中写景的句子很精彩,景物特点如下:1、“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
一“衔”一“吞”,有气势。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
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
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
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秋游景山课文原文
《秋游景山》以进公园,来到万春亭,再到公园,最后出公园的路线游览北京景山公园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游景山课文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游景山课文原文
10月的北京阳光灿烂。一天,凉爽的秋风把我们送到了景山公园。走进公园大门,抬头望去,山顶的万春亭红柱黄瓦,在茂密的树木映衬下,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山脚下是一个大花坛,盛开的菊花像节日的礼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我们沿着山路来到果园。这里各种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离开果园,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万春亭。举目眺望,美丽的北京城尽收眼底。
朝西望,北海公园那洁白如玉的白塔,屹立在琼岛的顶峰。岛的四周是明亮的湖水。湖面上,一只只游船仿佛是一片片叶子,飘荡在水中。
向南望,庄严的紫禁城建筑群展现在眼前。披着金装的故宫,一直延伸到雄伟的*。远处,是布局整齐、色彩淡雅的高楼大厦。
往东看,一幢幢高大的楼房,一排排崭新的厂房,鳞次栉比;一座座新型的立交桥,纵横交错。
首都北京正迈着巨人的步伐,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秋游景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2、3段,理解词语“果实累累”、“拾级而上”、“举目远眺”、“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意思。
2、读懂作者按游览顺序及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
3、初步了解抓住重点事物写出其特点的方法。
4、让学生感受到景山公园美丽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重点学*第三段,读懂作者按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进入角色,相互协作,自主感悟。
1、走进大门。复*朗读第一段,再现情景
2、进入果园。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果园图。(整体图,果实累累局部图)
(2)交流感受。观察说图,体验“果实累累”(说品种,说数量,说重量,说特点。)
(3)学文体验。读第二段。划:景物、特点。悟:词句美。说:感悟体验
3、登亭远眺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北京。
(2)学文体验。自读:读远眺北京城西、南、东三个方向的美景的词
自悟:划出描写景物及特点的词句,体验词句美。
(3)作交流。说说自己登亭远眺中哪个方向的景物印象最深?
随机出示相应画面
交流感悟体验:重点讨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读懂课文如何写出北京城的美丽,体验文字美举目眺望(美丽)
朝西望:洁白如玉明亮一只只一片片
向南望:庄严金装雄伟延伸
往东看:鳞次栉比新型纵横交错巨人的步伐
(4)再现情景,梳理游踪。
阅读题
【1】写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万春亭上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眺望的。
【3】根据短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中作者对万春亭写得比较简略,对果园写得比较详细,对山道的描写最详细。
B.短文中作者对万春亭写得最详细,对果园写得比较详细,对山道的描写最简单。
C.短文中作者对万春亭写得最简单,对果园写得最详细,对山道的描写比较详细。
【答案】
【1】景山大门→山脚下→山道→万春亭→果园
【2】东面西面南面
【3】B
描写雪山美景的古诗
雪山绵绵长长,仿佛还流溢着袅袅的'颤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雪山美景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木公《题雪山》
郡北无双岳,南滇第一峰。四时光皎洁,万古势龙从。
绝顶星河转,危巅日月通。寒威千里望,玉立雪山崇。
2、李京《雪山歌》
丽江雪山天下绝,堆琼积玉几千叠。
足盘厚地背擎天,衡华真成两丘垤。
*生爱作子长游,览胜探奇不少休。
安得乘风临绝顶,倒骑箕尾看神州。
3、五绝·咏玉龙雪山
峰高云自扰,
雾重絮飘繁。
山半飞流泄,
林深鸟去闲。
4、七绝·玉龙雪山
雪域仙山秘境长,无人踏雾揽苍茫。
嶙峋万仞终年雪,泻玉流穿古镇滂。
5、七律·雪山风雅颂
四季常思雪,孤村见雪山。
虹霓濡笔砚,暮色扣禅关。
石隙泉飞泻,林丛鸟哕环。
巅峰寻雅趣,何惧步维艰。
6、五绝·雪山
云浮瑶玉色,皓首碧穹巍。
上古高寒远,朝阳灿世晖。
7、鹧鸪天·雪山风情
岭上茫茫点绿桠,天边淡淡舞红霞。雪崩轰散坡前鹿,虎啸惊飞谷底鸦。
松壁陡,石阶斜。小溪冰冻脆声些。谁言破腊无春意,且看山巅雪莲花。
描写山林美景的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山林美景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为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6、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夏日山中(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9、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终南山(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一、《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宋)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登庐山五老峰》
李白(唐)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三、《次北固山下》
描写泰山景色的古诗句
1、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元好问《登岱》
2、绿野风烟,*泉草木,东山歌酒。——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3、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中秋》
4、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7、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8、万里江山知何处。——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9、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10、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1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12、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李白《游泰山》
13、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徐文通《岱宗》
14、况有文章山斗。——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15、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李白《从军行》
16、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17、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18、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游泰山》
19、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李白《游泰山》
20、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转关山月。——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21、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2、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23、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贾鲁《登泰山》
24、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25、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
26、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贾鲁《登泰山》
27、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李白《游泰山》
2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9、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李白《游泰山》
描写山水景色的诗句
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3、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黄庭坚《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6、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7、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
8、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9、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1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1、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12、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13、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14、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16、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桃花溪》
1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19、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20、"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22、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香严闲禅师》
2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4、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25、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26、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27、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28、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2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0、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31、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3、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3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5、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36、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王维《山中》
3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3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39、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40、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41、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4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43、*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4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5、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46、西城杨柳弄春柔。——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47、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48、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49、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50、蛾儿雪柳黄金缕。——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山居秋暝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及翻译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居秋暝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写作背景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山居秋暝》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原文】
商山⑴早行
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照)驿墙。
因思杜陵⑸梦,凫(fú)雁满回塘。
【白话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对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注意以下读音: 水淋淋(lín) 啼啭(zhuàn) 倾吐(tǔ)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感悟,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⑴ 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 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 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④ 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产生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⑵ 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 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 点击教学软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同时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 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⑶ 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① 自己练*,边读边体会。 ② 组内朗读比赛。 ③ 各组代表在班上展示读,并配以音乐,读后师生评议。
四、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画一幅《山雨》的彩*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2、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作。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适时适当地给予点拨、引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学生要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等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
[写山景欣赏的教案设计]
关于山水的诗句古诗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3、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4、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5、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6、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7、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8、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翃《宿石邑山中》
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0、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1、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12、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二首》
1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14、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15、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6、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17、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李白《行路难三首》
18、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9、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朱栴《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
20、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21、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22、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陈与义《登岳阳楼》
2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5、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宋琬《渡黄河》
26、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刘彻《秋风辞》
2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9、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30、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苏轼《后赤壁赋》
31、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2、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3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佚名《伯牙绝弦》
34、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35、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李华《吊古战场文》
36、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张蠙《登单于台》
37、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38、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40、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41、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4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43、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44、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
45、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46、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47、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宋琬《江上阻风》
48、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49、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50、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春景山景的古诗
写景山水的古诗
写景山的古诗词
关于景山罪槐的古诗词
描写风景山的诗句古诗
赞美景山公园的古诗词
描写风景山水的古诗词
流连忘返诗句美景山水
有山有景的古诗
山行古诗的情景
坐山观景的古诗
山风景的古诗
古诗山行的景象
登山观景的古诗
山行古诗的风景
山中景的古诗
山间寺景的古诗
山行古诗的景物
山形古诗的景象
古诗山行中的景色
庐山的古诗背景
梁山八景的古诗
庐山的景色古诗
雪景的山水古诗
河山美景的古诗
山景观桥的古诗
深山雪景的古诗
秋山远景的古诗
山水写景的古诗
山上的风景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