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巳节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上巳节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上巳节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上巳节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上巳节的诗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王维【唐】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
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王维【唐】
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
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苑树浮宫阙,天池照冕旒。宸章在云表,垂象满皇州。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王维【唐】
彩仗连宵合,琼楼拂曙通。年光三月里,宫殿百花中。不数秦王日,谁将洛水同。
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风。天保无为德,人欢不战功。仍临九衢宴,更达四门聪。
《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王维【唐】
长乐青门外,宜春小苑东。楼开万井上,辇过百花中。画鹢移仙妓,金貂列上公。
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渭水明秦甸,黄山入汉宫。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卢纶【唐】
钟陵暮春月,飞观延群英。晨霞耀中轩,满*罗金琼。持杯凝远睇,触物结幽情。
树色参差绿,湖光潋滟明。礼卑瞻绛帐,恩浃厕华缨。徒记山阴兴,祓禊乃为荣。
《上巳》崔颢【唐】
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
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孟浩然【唐】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沙翠幕连。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孟浩然【唐】
摇艇候明发,花源弄晚春。在山怀绮季,临汉忆荀陈。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坐歌空有待,行乐恨无邻。
日晚兰亭北,烟开曲水滨。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石壁堪题序,沙场好解绅。群公望不至,虚掷此芳晨。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唐】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沈佺期【唐】
天津御柳碧遥遥,轩骑相从半下朝。行乐光辉寒食借,太*歌舞晚春饶。
红妆楼下东回辇,青草洲边南渡桥。坐见司空扫西第,看君侍从落花朝。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徐彦伯【唐】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
上巳节的民俗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民间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上巳节的民俗,希望有所帮助!
祓禊
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为什么要选在巳日呢?应劭解释说,“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风俗通义·祀典·禊》)。这种看法为许多学者赞同,如现代学者乌丙安认为该节日的原初意义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在上古时期,节日的作用就是驱邪避灾,实际原因是由于冬天河水太冷,3月初的水温恰好,人们急着去洗越冬后第一次澡。
祭祀高禖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畔浴
畔浴(沐浴,上古人们去河边水边,唐宋时流行泡温泉尤其露天温泉池)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羽觞
羽觞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双耳酒杯,因其形状似鸟得名;还有一说称因觞身可插羽毛,遂被命名为“羽觞”。它的材质多种多样,有木质、玉质、陶质等。木质羽觞较为轻盈,其他材质的则需置于荷叶上,方能*稳地在水面“行走”。
互赠香草
古人认为,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
郊外游春
郊外游春(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是*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泡温泉
泡温泉(唐宋时期于郊外游春,然后于野外温泉祓禊)。
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也叫临水浮卵(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曲水流觞称之为“流杯曲水之饮”。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水一般则要弯曲才行)《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魏明帝曾专门建了一个流杯亭。
值得一提的是,曲水流觞的风景要很雅,除了初期在自然的水边外,混合着自然的美景,魏晋以来由于文人文化的兴起,贵族多在优雅的庭院,庄严的宅院里,假亭山石,人工弯弯的'曲水。人们整齐的正座于草上*塌,好一点的摆上屏风,还有持扇的侍从,设有香炉等。喝水后还有写诗,应人相对。
临水饮宴
临水饮宴(又叫曲水宴)(流觞时,水边设*障,茶具与花,进行宴饮,吟诗作赋。十分风雅)它和曲水流觞都是这种巫术的演变,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此风在唐尤甚,至宋以后则渐无闻。
射雁司蚕
上巳节期间还进行一种弋射活动,即利用一种带丝线的箭射击野雁,射中后即索丝而取雁。这种雁与其说是猎物,莫如说是送礼的最好赠品。南方劳动妇女则开始育蚕,采桑喂蚕。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重庆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上巳节其实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过这个节日了。上巳节是什么节日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上巳节的知识,希望大家有用哦。
上巳节的意思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又称女儿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2017年上巳节是哪一天:2017年03月30日 星期四 (丁酉年(鸡年)三月初三)
上巳节是个风情摇曳的美丽节日,在神话中,制定它的是女娲,她分阴阳,定姻缘,制定了自由恋爱的上巳节.。中国原本有自己的情人节,它不在秋天,而是在春天。情感丰富的华夏先民在《诗经》时代就曾举办过自己的情人节——“上巳节”,也有表达爱意的花朵——“芍药”。
上巳,是指以干支纪日的历法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又有三巳、元巳之别称《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
因此在先秦时,这个日子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主要活动是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魏晋以后,该节日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云云,就是对唐代长安曲江风景区内节日盛景的描绘。此节在中国流传时间甚长,不少地区至今尚有余韵可寻,当然在节日性质和内容上已发生了不少变化;此外,一般多认为当前南方许多少数民族中盛行的各种以三月初三为期的节日活动,也与古代的上巳节有渊源关系。为此,对上巳节的起源及其原初涵义的探索,成为民俗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上巳节的起源和意义:这种活动远在殷周时就已经形成,*还专门设置女巫之职进行主持。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为什么要选在巳日呢,“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风俗通义·祀典·禊》)。这种看法为许多学者赞同,如现代学者乌丙安认为该节日的原初意义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
(一) 高禖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来自腜。,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事实上,远古时期一些*的妇女像有着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在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还与婴儿连在一起。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后来高禖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河南淮阳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权制下的高禖神。同时还出现了性具崇拜,先*后男根崇拜。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汉代以后,上巳节虽然仍旧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并且传说农历三月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经是贵族炫耀财富和游春娱乐的盛会。
(二) 祓禊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云南初春流传的洗脚大会,就是古代祓禊的遗风。
(三) 曲水流觞
在上巳节中还有临水浮卵、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三种活动。在上述三种水上活动中,以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则是由临水浮卵演变来的。不过,这是一种比较文明的孕育巫术。曲水流觞和临水饮宴则是这种巫术的演变,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
(四) 会男女
在上巳节中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即“会男女”。这种节日中的野合,由来已久,本来自氏族时期的季节性婚配——野合群婚,后来也有残存,如广西左江崖画、成都汉墓画像砖上都有男女野合图。后来的记载也多见此俗。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少会男女的风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踏青也是此类遗风。江苏武进地区在初三游南山,民谣曰:“三月三,穿件单布衫;大蒜炒马兰,吃了游南山。”
(五) 蟠桃会
道教兴起后,认为农历三月三为西王母蟠桃会之日。拜西王母在全国普遍盛行,但其他地方也有祭其他神求子的风俗,如扬州拜三茅真君,又称瞎子赛会。温州则在农历三月三供无常鬼,祈求健康,多生贵子。厦门有石狮会,成都有抛童子会。在抛童子会上,谁抢到童子,谁就能生子,故抢到童子的人被视为英雄。山东齐河不育妇女,在农历三月三要去娘娘庙烧香叩拜,主持赐给一根红线,求育者用红线拴一个泥娃娃,象征娘娘神赐子,生子后把泥娃娃放在墙洞内,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都要给娘娘神烧香上供。在杨柳青年画中有一幅“大姐拴娃娃”年画,说明京津地区也流行拴娃娃风俗。
上巳节的风俗有哪些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古代的节日到了现在已经变味了。比如古代上巳节,也就是三月三,大家应该了解这个节日,但是真正有在这一天过节的地区已经不多了。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上巳节的风俗有哪些,希望有所帮助!
1、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它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2、三月三举家出游赏杏花
“春明三月杏花香”,三月初三,举家出游,有的人家带着酒菜在郊外野餐,而这时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开放的时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说法,还有“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的说法。实际上作为赏花来看,杏花并不算好看,但除去迎春花以外,它是“东风第一枝”开得早,农历三月已经绽放,在城市内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春暖乍寒,人们走向郊外赏杏花成了“三月三”的一个活动了。青岛也不例外,郊区“小水村”一带遍植杏花,城里市民去赏杏花的人群络绎不绝。
3、吃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俗,我们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在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云南曲靖农村,同样有很多人喜欢吃鸡丝藤。但曲靖不像琼海、北海等地会在三月三或七月初一专门吃鸡丝藤,带有很隆重的仪式的味道。在那里,只要是鸡丝藤发嫩芽的日子,当地人家就采摘下来食用了,或用来炒肉,或是素炒,或是凉拌,就如同食普通的蔬菜一般简单自然。
4、放风筝
“正是人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三月初三还有放风筝的民俗,风筝的来源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说曾为战争中传递情报的功具等,但在民间是一种游戏。大人、孩子都喜欢放风筝,有人认为是一种健身活动。风筝的做法形形色色,难得有大的不同,许多已经成为工艺品。人们也认为经过了冬天,应该到户外活动,所以三月初三放风筝,其实不仅这一天,可以说从上巳日到清明都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5、祓禊
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
4、畔浴
畔浴是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5、出游
三月初三,举家出游,有的人家带着酒菜在郊外野餐,而这时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开放的时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说法,在城市内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春暖乍寒,人们走向郊外成了“三月三”的一个活动了。
7、互赠香草
古人认为,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朋友、家人、情侣之间都会互送香草香囊以期望身体健康、*安。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微风帘幕清明*,花落春残。——冯延巳《采桑子·小庭雨过春将尽》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蝶恋花·窗外寒鸡天欲曙》
落梅暑雨消残粉,云重烟深寒食*。——冯延巳《上行杯·落梅暑雨消残粉》
寒食过却,海棠零落。——冯延巳《思越人·酒醒情怀恶》
风微帘幕清明*,花落春残。——冯延巳《采桑子·风微帘幕清明*》
柳岸花飞寒食*,陌上行人,杳不传芳信。——冯延巳《鹊踏枝·粉映墙头寒欲尽》
落梅着雨消残粉,云重烟轻寒食*。——冯延巳《上行杯·落梅着雨消残粉》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檐春睡重。——冯延巳《上行杯·落梅着雨消残粉》
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冯延巳《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冯延巳《清*乐·雨晴烟晚》
冯延巳(903年—960年),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
冯延巳 ,又作冯延嗣,字正中,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大臣,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生活优裕舒适,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
今天复*冯延巳的《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原文如下: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这首词的大意是:雪后天晴,小园里仍然白雪皑皑,春天尚未来临。池水清澈,池畔的梅花,却早已悄悄地绽开。高高的树梢上,喜鹊衔枝而至,精心地筑巢。斜挂天边的月儿,照亮了满地的枯草。
山峦河川,风景秀丽,风光无限好。自古以来,宽广而又繁华的金陵道,早就闻名于世。看起来,年轻人也已经不再年轻,少年转眼就变苍老。相逢不易,请让我们开怀畅饮,不要推辞怕喝的醉倒了。要知道,人生在世,离别时多,欢聚时少。
冯延巳作为一个位极人臣的南唐宰相,虽生活优裕,但国况日下、宦海沉浮,使他对人生有着深沉的思考。纵情歌酒之余,也产生淡淡的哀愁,也有光阴如电的慨叹。这首《醉花间》就是其士大夫闲逸生活的写照。
冯延巳的《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是一首春词,主题是咏春惜别,伤年华之易逝,叹良会之难得。这首词写的是“欢会”之情,却并非缠绵悱恻,而是俊朗高远。写景部分,构思精巧,意境深邃,造语自然,堪称佳制,写得上下连贯、层次清楚,令人目不暇接,既清新自然又深邃含蓄。全词既有写景,又有言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最终诠释了人生易逝,更要珍惜大好时光的理念。
以前也做过介绍,冯延巳是花间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但单就本词而言,它不同于冯延巳其它词作那样营造完美意境。而这首词的下片,更象是“赋体”,特别是最后三句“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冯延巳直抒胸臆,十分直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人生苦短,青春易逝,嘉会无常,故人们应珍惜这大好时光,利用这短暂的相聚,杯酒联欢,畅叙衷情。这就是他所要表达的情,也是这首词的主题。使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他深入骨髓的忧患意识,也更能理解其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冯延巳在这首词里,跳出了“花间”窠臼,使词具有更广博的意境、更深沉的情感、更高尚的品格,这是冯词不可磨灭的艺术成就。
2021年6月10号
今天复*冯延巳的《谒金门》,原文如下: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这首词的大意是:毫无征兆,春风突然吹起。吹皱了一池塘的碧水,顿时荡起层层涟漪,水面泛起粼粼波光。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无聊地逗引池中的鸳鸯玩耍。百无聊赖,随手折下一枝粉红的杏花,把花蕊轻轻地揉碎。
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为戏。看到忘情处,头上的碧玉簪子斜垂下来。整日思念心上人,日思夜盼,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抬头,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喜鹊喳喳叫,好事要来到,难道是我的心上人要回来了。
至于冯延巳这首《谒金门》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时间,因无书面资料可以佐证,均难以考证。只知道这首词引发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有关史料记载,李璟曾责问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吓得冯延巳只好涎着脸皮说:“未如陛下‘小楼吹砌玉笙寒’。”也就是说,冯延巳的这首词,引起南唐中主李璟的嫉妒,最后,冯延巳不得不厚着脸皮,拍了李璟一个大马屁,才算是侥幸过关。
冯延巳的这首《谒金门·风乍起》,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怀人小词。全词细致委婉,生动简练,形象地表现了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终日望君君不至”的苦闷心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写的很有画面感。一般而言,作为一个杰出的诗人或词人,灵感和天赋,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又必须是一个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之人,更重要的是必须热爱生活,热爱人世间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冯延巳应该就是这样的人,否则,他也不会将女子的心绪刻画得如此入木三分。
后世对冯延巳的这首闺怨词给予很高的评价,最有名的就是这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作为全词开头首句,劈面而来,先入为主,一句话就把春天的风景引入读者的脑海,画面感极强。而且,这句词是有象征性的,这吹皱的春水意象,还象征着望着这一池春水的贵妇,心也被这乍起的风搅乱了,乍起之风,不仅吹乱了一池春水,还吹乱了思妇之心,含蓄委婉,极具美感。
2021年4月28号
说到冯延巳,研究古诗词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其人应该在词坛上占有一*之地。
且不说其在诗词创作上的造诣,单说从政经历,即堪称传奇。斯人曾三度入相,辅佐过南唐的两朝国君。更值一提的是,其曾任南唐后主李煜的帝师。
最*,本人学*了冯延巳的几首诗词,感触蛮多。其中,有一首《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秋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上半阙重在抒情,下半阙侧重写景,情景交融,以景抒情,作者虽身居高位,但适逢乱世,且常伴君侧,也是多多少少有些压力,不时流露出一些惆怅情怀,借酒消愁,不忍看镜子里青春红颜渐渐老去,感叹道:敢辞镜里朱颜瘦。由此也才有了后世王国维的:“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然而,岁月无情,不会因任何人的惆怅和感伤,而有丝毫改变,最终也只能是“独立小桥风满袖”的落寞和无奈。
最后,我想,南唐后主李煜之所以成为一代词坛宗师,是不是一定程度上受了冯延巳这个老师的影响呢?
诗说谷雨:谷雨毋须添国色,江南上巳杜鹃看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说谷雨:谷雨毋须添国色,江南上巳杜鹃看,希望大家喜欢。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咏谷雨的一首《七言诗》。诗中表达了在不刮风、不下雨的晴和天气里,翠竹刚刚吐出新叶,傍晚微凉,友人到访,与之论诗作画、品茶赏竹的美好心境。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今年谷雨为4月20日。谷雨,顾名思义,播谷降雨是也。如《群芳谱》所言:“谷雨,谷得雨而生也。”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谷雨时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民间农谚有“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等句。
除了郑板桥的那首颇有名气的谷雨诗外,古代诗人还留下了不少写谷雨的佳作。
有借谷雨即景寄怀的:
孟浩然在《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诗中云:“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许浑的《送前缑氏韦明府南游》诗说:“酒阑横剑歌,日暮望关河。道直去官早,家贫为客多。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莫尽远游兴,故园荒薜萝。”
唐寅《牡丹图》诗道:“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谷雨时节正是新茶上市之际,诗人们常会围桌品茗吟诗:
林和靖的《尝茶次寄越僧灵皎》一诗写道:“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
陆希声在《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中也有“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的诗句。
清乾隆皇帝也写了首《观采茶作歌》:“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云栖取*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毕竟是皇帝,那口气实在是大。
写得最美的要数宋代诗人仇远的一首《浣溪沙》词,活脱脱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词云:“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正当谷雨弄晴时。射鸭矮阑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弹指又春归。”
“浮云富贵客心寒,故里空怀紫牡丹。谷雨毋须添国色,江南上巳杜鹃看。”这是现代诗人吴藕汀写的一首《谷雨》诗。整首诗描绘了谷雨时节的.诸多景物,给人以联想,思绪也跟着走进“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意境里,走进那柳树飞絮、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的浓浓春意中。我特别喜欢这首诗,还是早年抄在笔记本上的。因为谷雨时节于自然界是生百谷,于人则生梦想。
谷雨,“雨生百谷”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自此始雨水明显增多成绵绵状,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一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春天是文人骚客的一支笔,诉说春愁秋怨,追忆去年桃花,仰俯万物生气,种下红豆相思,在谷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诗人必不吝笔墨,尽情挥洒最后的纸短情长。有《谢中上人寄茶》《老圃堂》《谷雨后一日子大再有诗次其韵》《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水龙吟·牡丹》等名篇流芳,更有乾隆皇帝御笔一题《采茶歌》,天下谁不识“谷雨”?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明朝方太古的《谷雨》,诗名虽浅,却不失为我们认识谷雨的一扇窗户。
谷雨
[明] 方太古
春事阑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
花前细细风双蝶,林外时时雨一鸠。
碧海丹丘无鹤驾,绿蓑青笠有渔舟。
尘埃漫笑浮生梦,岘首于今薄试游。
方太古,(1471—1547)明浙江兰溪人,字元素。读书学古,不应征召。正德时隐于白云源,自号一壶生。嘉靖初徙居金华,晚年归故里,自号寒溪子。一生喜欢漫游山川朗月之间。
病瘳,bìng chōu,疾病痊愈的意思。
诗意:春天即将成为昨日,借酒消愁带来的身体疾病渐渐痊愈,山里的茶农迫不及待地采摘珍贵的“雨前茶”。牡丹花开,微风里彩蝶翩跹,深林中时不时有布谷鸟的啼叫穿过清雨而来。我想要乘丹鹤飞往海上的仙山,却只见披蓑戴笠的渔民正驾舟而行。那只能是自己一场缥缈虚幻的美梦了,今天能在岘首山小游一日就已经足够。
首句“春事阑珊酒病瘳”,春天是一个多情的季节,万物初生,情亦缱绻,燕草碧丝,落花双燕无一不引起人们情动,于是春天成了一个个萦损柔肠,独倚栏杆的憔悴美人,成了一位位宦游在外,素笺难寄的羁旅游子,“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殊不知酒多伤身。谷雨到,春天了,仿佛因春天惹起的一切愁思都被蒙蒙如牛毛的谷雨一并带走,终日饮酒烙下的病痛也能偃旗息鼓了。谷雨的功劳真是不小啊!
后半句“山家谷雨早茶收”一句则引入摘茶*俗。南方谷雨摘茶,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茶、夏茶、秋茶中唯独春茶沁脾,清香袅袅。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滋味鲜活。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泡水饮。
“花前细细风双蝶,林外时时雨一鸠。”颔联二句又引出另外两个*俗。一是赏牡丹,这里的花应指牡丹,“谷雨三日牡丹开”。作为富贵的象征,“花开时节动京城”之日也是“出门俱是看花人”之时。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
二是布谷声,催谷种。谷雨有三物候,其二便是布谷鸟。谷雨后,尤其是南方地区降水增多,是农耕最佳时节。布谷鸟用“布谷布谷”的叫声,提醒尚在享受春光无限好的人们,不要忘了播种的大任务,错过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好节气!
颈联中“绿蓑青笠有渔舟”半句,不知道是诗人无心插柳,还是有意为之,我们在这里看到了“祭海”的影子。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谷雨之后除了降水增多之外,气温也会持续升高,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渔民们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人们往往在这一天举行祭海仪式,祈求接下来能够像五谷丰登一样,每每满载而回,有个好收成。
尾联“尘埃漫笑浮生梦,岘首于今薄试游。”两句,诗人一生不仕,独善其身,漫游吴越,醉心田园,这里虽不能驾鹤游览心驰神往的仙山但是可以像诗仙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岘山,快意人生。
当然除了以上*俗,谷雨还有着走谷雨、吃春、祭祀文祖仓颉、谷雨贴的*惯,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说一说啊。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译文
导语:《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特别着重描绘日暮回城时喧哗熙攘的情景,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这首词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译文,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译文
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很好。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从道旁的柳树行中奔驰而过。
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注释
①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以消除不祥。
②争道:游人车辆争先而行。
③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汉制,太守所乘之车,以红漆涂轮。
④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这句是说装着朱轮的钿车在绿柳之下驶过。
⑤相将:相随,相携,即手牵手。
⑥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
赏析
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俗。《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
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春游的队伍。读完这首词,再回头看看第一句:“清明上已西湖好。”就不难看出,作者是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西湖好的。词中每一句都有丰富的内涵,全词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图。
整首词通过朱轮钿车争道、游人簪花而归的特写镜头,形象描绘了一幅颍州西湖清明上巳时期的风情画。这首《采桑子》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1.三月三,除灾求福: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2.三月三,春日里,愿幸福尽情浏览,好运时刻萦绕身边。
3.花开三月三,春光暖人心。
4.花是春天的名片,花是吉祥的祝愿。三月,愿你容颜如花,笑颜如花,青春如花,心情如花,爱情娇艳如花,事业锦上添花,天天乐开花!
5.吉星高照伴随你三生三世,祝你三月三快乐!
6.三月三,春天来,杏花桃花开满山;谷雨前,清明后,满山遍野走一走;春风吹,春花飞,草长莺飞惹人醉;走一走,游一游,健康快乐就足够!
7.三月三,一世情缘相伴永远。
8.三月三时节,愿你春光得意。
9.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又是一年新生的伊始,温和的阳光,泻了满城的春色,人生恰入三月花,正道春光无限好。愿所有美好,不负归期!早安!
10.又是一年三月三,不负春光无限好!
11.又是一年三月三,吃鸡蛋不头晕。
12.三月三,祝你元气满满,幸福满满,生活一切都美满!
13.三月三的记忆,愿能温暖你。
14.又是一年三月三,祝幸福,吉祥。
15.愿你年年春花灿烂,月月*安如意,天天好歌相伴!
16.又是一年三月三,我在等花也等你。
17.迎接春暖花开的三月,祝你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18.三月三祝愿你三月里一帆风顺,事事顺心顺意,福顺运顺财气顺。
19.三月三,与春光,与春风,来一场诗情画意的约会,愿长河悠远,岁月无痕,愿大地不老,阳光普照。
20.美在冬天之后,飞来春天,暖在沉默之后,融化时间,梦在昨天之后,走到今天,我的祝福经过岁月送到你的身边,春的季节,愿你健康快乐。三月三快乐!
21.难得的桃花雪啊!你来得太及时了,土地需要你,庄稼需要你,人们需要你,看啊!它们飘过田野,洒在村庄,落在人的身上,甜在人们的心里。
22.农历三月三,出门踏青山,户外郊游多玩玩,呼吸空气更新鲜,写条短信发朋友,通知大家多转转,踏青节到了,祝你心情愉快幸福美满!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释:
1、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2、上巳:节日名。秦汉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改为三月三日。
3、永夜:长夜。恹恹:精神不振貌。
4、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5、认取:认得。
6、杯盘:指酒食。
7、梅酸:代指菜肴可口。梅是古代所必需的调味品。
8、“随意”三句:故此三句意谓酒*虽简单,但很合口味。
赏析:
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是一首寄寓南渡之恨的力作。
上片首句“永夜恹恹欢意少”开门见山。南渡以后,清照隽永含蓄的风格,一变而为沉郁苍凉。上巳虽是传统的水边修禊节日,但词人此时心情不愉,欢意甚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写长夜辗转反侧,梦见汴京,看到汴京的宫阙城池,然而实不可到,故说“空”,抒写对汴京被占的哀思和沉痛。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写今年的自然春色和往年一样好,而今年的政局远远不如从前了。“为报”二字,点明这春天的消息是从他人处听来的,并非词人游春所见。实际上是说,今年建康城毫无春意,虽是朝花夜月如故,而有等于无。“宜相照”的“宜”字,作“本来应该”解。“相照”前着一“宜”字,其意似说它们没有相照,更确切一点,是词人对此漫不经心,反映出她的忧闷。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承上启下,点明题旨,透露了女主人公并无心过好这个上巳节日,酸梅酿成的酒,和自己辛酸的怀抱是相称的。这两句,貌似率直,其实极婉转,极沉痛。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这里把“花”拟人化。“花莫笑”,就是不要笑我老大不小还插花,这一层词意,与末句“可怜春似人将老”紧接,意思是说最需要怜念的是春天也像人一样快要衰老了。(m.ju.51tietu.net)“春”暗喻“国家社稷”,“春将老”暗喻“国将沦亡”。
《蝶恋花》是一首六十字的词,这首词题是“上巳召亲族”,带含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厚的感伤情绪,写得委婉曲折,层层深入而笔意浑成,具有长调铺叙的气势。写出作者的国破家亡之恨,寄寓词人对国家社稷的赤子之情。
上巳节诗句
上巳节的诗句
上巳节的古诗两句
关于上巳节的古诗4句
上巳的诗句古诗
上巳节的古诗大全
上巳节相关的古诗
上巳节古诗短一些的
上巳节的自创古诗
描述上巳节的古诗
关于上巳节的古诗四句诗
有关于上巳节的古诗名句
与上巳节有关的古诗词
和上巳节有关的古诗词
有关上巳的古诗
上巳古诗的诗意
和上巳节有关的古诗词和主题
上巳崔颢的古诗
上巳在古诗中的含义
关于上巳游春的六言古诗
上巳古诗中犹和更的妙处
上巳在古诗词里的意象
上巳寒食清明的古诗词
冯延巳的醉花间的古诗句
一首或两首关于巳节的古诗
上元节诗句
巳蛇的一句古诗
巳月的语录
巳时的古诗
冯延巳丁香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