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竹的古诗唐诗

关于带有竹的古诗唐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有竹的古诗唐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有竹的古诗唐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有竹的古诗唐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52) 语录(7) 说说(18) 名言(496) 诗词(1k+) 祝福(1) 心语(51)

  • 关于唐诗的古诗

  • 唐诗,文学
  • 关于唐诗的古诗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关于唐诗的古诗,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1、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玉树和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7、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8、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2、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3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4、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6、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7、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8、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李绅《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1、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2、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3、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44、罗隐《蜂》: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5、胡令《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6、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阅读全文]...

2022-04-10 17:57:08
  • 寒食古诗唐诗朗读80句

  • 唐诗,经典
  • 唐诗《寒食》

      《寒食》

      年代:唐作者: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赏析: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臣”的意思。

    [阅读全文]...

2022-03-21 16:23:12
  • 《竹里馆》唐诗赏析

  • 唐诗
  • 《竹里馆》唐诗赏析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竹里馆》唐诗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深林人不知下一句:明月来相照

      作者:[唐]王维 全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十三。这是《辋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幽深的`竹林。

      ⑵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指“幽篁(huang)”.

      ⑷相照:与“独坐”对应。

      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或是吹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皎洁的月光从空中映照。

      《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曾被选进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

    [阅读全文]...

2022-07-11 06:45:49
  • 写鱼的诗句古诗(唐诗关于鱼的诗句)

  • 唐诗
  • 文/唐文玺

    上岸不得活,

    生长于水国。

    畅游江湖海,

    美味现餐桌。

    稚子求鱼

    文/空心菜

    山村溪涧涓流缓,

    清水浮鱼自在游。

    稚子偷瞄忙相约,

    提竿备饵美肴求。

    七绝 痛失金鱼

    文/永不言弃

    西风漫卷雨敲窗,

    喂养金鱼痛失双。

    长夜不眠难悟道,

    嗟来拒食困于缸?

    七绝 怜鱼

    畅游碧水乐如仙,

    误入金钩别洞天。

    莫道红尘皆雅士,

    煎蒸破肚几人怜?

    文/程魁星

    才抛饵食入江流,

    就见浮漂水面游。

    莫笑鱼儿频嘴急,

    人间几个不贪钩。

    文/杜烜

    东躲*水里游,

    *生最怕尔垂钩。

    贪心一旦任由去,

    岁月匆匆命恐休。

    钓鱼

    文/程魁星

    碧水蓝天白鹭飞,

    金秋时节鲤鱼肥。

    风和日丽心开锁,

    入护银鳞映夕晖。

    文/郑剑*

    江河湖海尽酣游,

    骇浪惊涛壮志酬。

    唯恐人间多诱惑,

    一朝落网悔无休。

    【浣溪沙】鱼

    (一)

    文/山人

    轻逐水波浸绿苔,

    [阅读全文]...

2022-01-18 23:43:13
  • 竹里馆唐王维古诗99句

  • 经典
  • 竹里馆古诗王维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全诗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深密的竹林。篁(huánɡ),竹林。

      长啸:撮口出声叫啸。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

      (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二:

      (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答: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3、“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答:“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4、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答:独坐、弹琴、长啸。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5、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宁静、淡泊的心情。

      【译文】

      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吹着口哨。在茂密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只有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映照。

      【赏析】

      这首诗是《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是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作品以简朴清丽的诗句描写山林幽居的情趣,表现的是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追求宁静、淡泊、脱俗的生活态度的绝佳表述。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便是进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诗人一个人*于幽深茂密的竹林里抚琴弄弦,显然是情有不足,不然怎么会又打起口哨来呢?这是诗人情致绝佳的抒发,颇有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品味与格调。本人前面在赏析《阮籍<咏怀·其一>赏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时曾有过“夜半更深,却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无奈之下,索性起来弹琴”的句子,在《咏怀·其一》中诗人阮籍表达的是“内心深处极为复杂的感受”,在这一点上,王维与之是截然不同的,诗人王维“独坐幽篁”,流露的是一种孤寂情怀,追求是一种宁静、淡泊与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茂密幽深的竹林里,外界看不见人,也很难听到琴声,没有人知道诗人此时在竹林里干什么,只有皎洁的明月知道他此时的所作所为,理解他此时的心情,因而才“来相照”。本人前面在赏析《阮籍<咏怀·其一>赏析》“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时曾作过如下阐释:“‘薄帏’上的清冷月光,撩动衣襟的徐徐‘清风’,月色之下,清风之中,独自弹琴,内心苦闷无人可诉。所见气氛肃杀,寒气森森;所感孤独凄冷,落寞至极。”作为夜中弹琴的阮籍,作品“抒写的是找不到人生出路的孤独、落寞、忧愁和不安”,而“独坐幽篁”“弹琴”“长啸”的王维,虽然内心深处也同样有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结,但王维本篇所表现出来的则是心境*和,不问世俗,比起阮诗《咏怀·其一》的意境,本篇则要宁静安详很多,悠然淡泊很多。

      在写作艺术手法上,作品以简朴的词句营造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充满想象的意境。幽深茂密的“幽篁里”,“独坐”着以为“弹琴”、“长啸”的老者,无人知晓它的存在,只有明月相伴,意境是何等的清新淡泊,何等的宁静悠然。特别是结束句“明月来相照”,诗人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思想意识和人的丰富情感,对于诗人和他的琴声来说,那竹林梢头挂着的一轮明月仿佛就是陪伴着他的知己,是他琴声的欣赏者。

    [阅读全文]...

2022-04-12 01:07:28
  • 唐诗二首是古诗词吗68句

  • 唐诗,经典
  •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测试

      一、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挂罥(juàn)翩翩(piān)一丈绫(líng)

      B.塘坳(ào)伐薪(xīn)口称敕(chì)

      C.两鬓(bìn)突兀(wù)辗冰辙(niǎn)

      D.布衾(jīn)庇护(bì)风怒号(háo)

      下列加点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看见)

      B.安得广厦千万间(安然)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把)

      D.可怜身上衣正单(使人怜悯)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系向牛头充炭直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属于*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朝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B.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诗人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二、情景默写

      诗文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

      学完本课后,班级举行以“古诗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活动。

      (1)[活动一:识诗人,长知识]

      唐代不少诗人都有雅号,这些雅号同他们的诗篇一样流芳千古。如李白的雅号是“诗仙”,杜甫的雅号是“诗圣”,王维的雅号是“诗佛”等。请问下列诗人中谁的雅号是“诗杰”?(____)

      A.王勃B.孟郊

      C.刘禹锡D.贺知章

      (2)[活动二:仿句子,我会填]

      仿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金黄的夕阳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漠漠向昏黑(接*)

      B.翩翩两骑来是谁(骑马)

      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盖、覆盖)

      D.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指价钱)

      下列对《卖炭翁》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公文,诏书”,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阅读全文]...

2022-03-16 11:24:45
  • 有关蝉的诗句及作者 有关蝉的古诗唐诗

  • 唐诗
  • 有关蝉的诗

    1.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唐•卢殷(《晚蝉》)

    2.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3.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风蝉》

    4.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5.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早蝉》

    6.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垂丝钓》

    7.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六月三日夜闻蝉》

    8.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唐•元稹《送卢诗》

    9.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早蝉》

    10.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听早蝉歌》

    11.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

    12.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闻新蝉寄桂雍》

    13.娇声娇语。恰似深闺女。三叠琴心音一缕。趓在绿阴深处。《清*乐(咏蝉)》

    14.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稍断当窗梦,更凄临水意。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闻蝉》

    15.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闻蝉》

    16.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间早鸣秋树。薄翦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有关蝉的诗句有关蝉的诗句。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齐天乐(蝉)》

    17.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稍断当窗梦,更凄临水意。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闻蝉》

    18.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六月三日夜闻蝉》

    19.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20.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

    21.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闻蝉感怀》

    22.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闻新蝉寄桂雍》

    23.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垂丝钓》

    24.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闻蝉》

    25.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26.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谢,能令万感生。《新蝉》

    27.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28.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听早蝉歌》

    29.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30.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唐•白居易《早蝉》

    31.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唐•姚合(《闻蝉寄贾岛》)

    32.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听早蝉歌》

    33.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闻早蝉》

    34.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秋蝉声》

    35.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闻蝉感怀》

    36.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唐•司空曙《新蝉》

    37.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垂丝钓》

    38.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39.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咏蝉》

    40.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秋蝉声》

    41.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江湖乱走无。《咏蟹》

    42.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

    43.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阅读全文]...

2021-12-11 07:39:29
  • 王维《竹里馆》唐诗译文及赏析

  • 唐诗
  • 王维《竹里馆》唐诗译文及赏析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王维《竹里馆》唐诗译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译文

      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竹里馆》注释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竹里馆》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竹里馆》赏析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幽篁”指幽深的竹林。《楚辞·九歌·山鬼》说:“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竹里馆”顾名思义是一座建在竹林深处的房子,王维独自坐在里面。他的朋友裴迪的同题诗写道:“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仅诗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

      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知道王维是著名的音乐家,所以考取进士后,当上了太乐丞。但是他独自坐在竹里馆中弹琴显然不是供人欣赏的,而是抒发自己的怀抱。“长啸”指拖长声音大声吟唱诗歌,如苏轼《和林子中待制》:“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啸老斜川。”可见弹琴还不足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接着又吟唱了起来。他吟唱的诗也许就是这首《竹里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像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三、四两句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理解。“深林人不知”本来就是诗中应有之意,如果对人知与不知毫不在意,那他就不会写出这句诗,既然写了这句诗,就表明他还是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遗憾的是陪伴他的只是天空中的一轮明月。起句写“人不知”,结句写“月相照”,也可谓相互呼应了。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竹里馆》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原作】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注释】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深密的竹林。篁(huánɡ),竹林。

      长啸:撮口出声叫啸。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古诗今译】

      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吹着口哨。在茂密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只有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映照。

      【赏析】

      这首诗是《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是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作品以简朴清丽的诗句描写山林幽居的情趣,表现的是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追求宁静、淡泊、脱俗的生活态度的绝佳表述。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便是进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诗人一个人*于幽深茂密的竹林里抚琴弄弦,显然是情有不足,不然怎么会又打起口哨来呢?这是诗人情致绝佳的抒发,颇有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品味与格调。本人前面在赏析《阮籍<咏怀·其一>赏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时曾有过“夜半更深,却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无奈之下,索性起来弹琴”的句子,在《咏怀·其一》中诗人阮籍表达的是 “内心深处极为复杂的感受”, 在这一点上,王维与之是截然不同的,诗人王维“独坐幽篁”,流露的是一种孤寂情怀,追求是一种宁静、淡泊与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茂密幽深的竹林里,外界看不见人,也很难听到琴声,没有人知道诗人此时在竹林里干什么,只有皎洁的明月知道他此时的所作所为,理解他此时的心情,因而才“来相照”。本人前面在赏析《阮籍<咏怀·其一>赏析》“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时曾作过如下阐释:“‘薄帏’上的清冷月光,撩一动衣襟的徐徐‘清风’,月色之下,清风之中,独自弹琴,内心苦闷无人可诉。所见气氛肃杀,寒气森森;所感孤独凄冷,落寞至极。”作为夜中弹琴的阮籍,作品“抒写的是找不到人生出路的孤独、落寞、忧愁和不安”,而“独坐幽篁”“弹琴”“长啸”的王维,虽然内心深处也同样有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结,但王维本篇所表现出来的则是心境*和,不问世俗,比起阮诗《咏怀·其一》的意境,本篇则要宁静安详很多,悠然淡泊很多。

      在写作艺术手法上,作品以简朴的词句营造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充满想象的意境。幽深茂密的“幽篁里”,“独坐”着以为“弹琴”、“长啸”的老者,无人知晓它的存在,只有明月相伴,意境是何等的清新淡泊,何等的宁静悠然。特别是结束句“明月来相照”,诗人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思想意识和人的丰富情感,对于诗人和他的琴声来说,那竹林梢头挂着的一轮明月仿佛就是陪伴着他的知己,是他琴声的欣赏者。

    [阅读全文]...

2022-01-07 22:08:30
  • 关于描写春天的唐诗古诗句有哪些

  • 春天,唐诗
  •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玉楼春

      辛弃疾【宋】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____王维《鸟鸣涧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唐贺知章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__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____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唐孟浩然

    [阅读全文]...

2022-02-16 05:25:37
带有竹的古诗唐诗 - 句子
带有竹的古诗唐诗 - 语录
带有竹的古诗唐诗 - 说说
带有竹的古诗唐诗 - 名言
带有竹的古诗唐诗 - 诗词
带有竹的古诗唐诗 - 祝福
带有竹的古诗唐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