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花有关的古诗

关于唐诗与花有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唐诗与花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唐诗与花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唐诗与花有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51) 语录(13) 说说(20) 名言(528) 诗词(2k+) 祝福(1) 心语(69)

  • 关于唐诗的古诗

  • 唐诗,文学
  • 关于唐诗的古诗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关于唐诗的古诗,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1、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玉树和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7、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8、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2、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3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4、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6、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7、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8、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李绅《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1、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2、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3、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44、罗隐《蜂》: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5、胡令《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6、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阅读全文]...

2022-04-10 17:57:08
  • 有关荷花的诗句古诗(描写荷花的唐诗)

  • 荷花,唐诗
  • 夏天,是荷花盛开的季节。

    荷花,还有几个好听的名字,如芙蕖、莲花、水芝、菡萏(hàndàn),光听名字,就很美了。

    在炎炎夏日中,万物皆受炙烤,只有那池中的荷花,迎着烈日,开得正好。

    微风吹过,清香扑鼻,让烦躁的内心为之一爽。

    如今,已是夏天,暑热躁心,不如来读一读荷花的诗词,清爽你的夏日。

    夏天,花木阴阴正可人。

    但是,最吸引眼球的,还是荷花。

    朱自清说: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

    在燥热的天气中,那一塘荷花治愈了朱自清,也治愈了许多在夏夜躁热的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卜算子·*间再作》

    宋·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

    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

    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南歌子·荷盖倾新绿》

    宋·程垓

    荷盖倾新绿,榴巾蹙旧红。

    水亭烟榭晚凉中。

    又是一钩新月、静方栊。

    丝藕清如雪,橱纱薄似空。

    好维今夜与谁同。

    唤取玉人来共、一帘风。

    《鹧鸪天·赏荷》

    宋·蔡松年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夏天,在江南等水乡等地,有一项诗意的活动——采莲。

    采莲的多是女子,她们撑一只小船,行在荷花塘中。

    女子的温柔与娇娋,与盛开的荷花,那么相衬,有时候,她们还会碰到心仪的郎君: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在荷塘里,藏着采莲女们最快乐的夏日。

    《西洲曲》(节选)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阅读全文]...

2022-06-29 09:43:41
  • 古诗花影的诗意

  • 诗意
  •   《花影》是首饶有趣味的小诗,而且作者也有争议,但普遍认为是苏轼所作。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却教 一作:又教)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注释

      1.重重迭迭: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浓厚。

      2.瑶台:华贵的亭台。

      3.几度:几次。

      4.童:男仆。这两句说,亭台上的花影太厚了,几次叫仆人扫都扫不掉。

      5.收拾去:指日落时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阳收拾走了。

      6.教:让。

      7.送将来: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现,好像是月亮送来的。将,语气助词,用于动词之后。这两句说,太阳落了,花影刚刚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随着月光出现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这首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变化中表现出光的变化,写光的变化中表现出影的变化。第一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为红日逐渐西沉了。第二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表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三四两句,一“收”一“送”是写光的变化,由此引出一“去”一“来”影的变化。花影本是静态的,诗人抓住了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着力表现了花影动与静,去与来的变化,从而使诗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动态美。

      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传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收拾去”写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倏忽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有人评论说:“上瑶台”比喻小人在高位当权;“扫不开”比喻正直之臣屡次上书揭露也无济于事;三四两句以太阳刚落,花影消失,明月东升,花影重映,比喻小人暂时销声匿迹,但最终仍然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从诗人一生仕途坎坷,政治失意的情况来分析,产生鄙视群小,痛恨官场腐败的感情也许是可能的。但作为文艺作品,它显然不能是生活的实录,它比生活本身应该更概括,更集中,更有典型性,因此,一定要坐实哪一句即喻什么人或什么事,难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了。

    [阅读全文]...

2022-03-29 07:19:57
  • 唐代古诗大全(100首最著名唐诗)

  • 唐诗
  •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一本《全唐诗》,二千二百余名诗人,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许多诗人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土中,唯有诗作,永远流传。

    诗词君总结100位唐代诗人,一人一句经典唐诗,值得一辈子收藏!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杳杳寒山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长安古意》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在狱咏蝉》

    宁为百夫为,胜作一书生。——《从军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题大庾岭北驿》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独不见》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汾上惊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白日依山尽,黄江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送魏万之京》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春泛若耶溪》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终南望余雪》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

    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小长干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送崔九》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省试湘灵鼓瑟》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早朝大明宫》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寻陆鸿渐不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听筝》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丹阳送韦参军》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过山农家》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题红叶》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征人怨》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除夜宿石头驿》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阅读全文]...

2022-01-14 14:24:56
  • 唐诗山行古诗朗诵89句

  • 唐诗,经典
  • 杜牧唐诗《山行》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杜牧唐诗《山行》,欢迎大家阅读!

      《山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言】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1]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阅读全文]...

2022-03-01 23:22:28
  • 《李花》唐诗赏析

  • 唐诗,学生
  • 《李花》唐诗赏析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花》唐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介绍】

      《李花》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24首。

      【原文】

      李花

      作者:唐·李商隐

      李径独来数,愁情相与悬。

      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

      减粉与园箨,分香沾渚莲。

      徐妃久已嫁,犹自玉为钿。

      【注释】

      ①数(shuò):频繁。

      ②悬:悬挂,牵挂。

      ③笑:指花开。

      ④挥:此指新竹,其表面有白色粉霜。

      ⑤沾:全诗校:“一作活。”

      ⑥《南史·后妃传》载,梁元帝徐妃与帝左右暨季江私通,季江每叹日:。“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初,妃出嫁之夕,车至西川而雪霞交下,帷帘皆白,帝以为不祥,后果不终妇道。钿:花钿,金翠珠宝作成的花朵状头饰。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对照】

      卷539_124 【李花】李商隱

      李徑獨來數,愁情相與懸。

      自明無月夜,強笑欲風天。

      減粉與園箨,分香沾諸蓮。

      徐妃久已嫁,猶自玉爲钿。

      悼李花唐诗赏析

      这首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悼李花》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

      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

      长姬香御四罗列,缟裙练帨无等差。

      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赏析

      李,蔷薇科,落叶小乔木,高约3-5米。叶长椭圆形至椭圆状倒卵形,边缘有锯齿。枝干如桃,叶绿而茂,花小而繁,三四月间花先于叶而开或花叶同发。李与桃、杏、梅一样,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花木并结果实,其历史大约已有三千多年。

      李花赠张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

      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

      译文

      在江陵城西郊在二月底,白色的李花到处开遍,几乎看不出红色的桃花。

    [阅读全文]...

2021-12-18 11:47:49
  • 黄巢《菊花》唐诗

  • 菊花,唐诗
  •   黄巢《菊花》是如何描写菊花的,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菊 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 《菊花》诗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 待到秋来九月八 ”, 意思是重阳佳节未 到 ,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 。“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 ”,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 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 奔腾的湍流来考察 ,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 九月八 ”,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 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象“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中 的“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 ;“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 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而第四句中的“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 满城尽带黄金甲 ”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 ,这些石破天惊 、走雷挟电的,象一簇簇闪动着反抗精神的火焰,闪烁在历代反抗权威者的民众心中。

      这首诗的题目,《全》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

      “待到”那一天又怎样呢?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三、四句承“我花开”,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艺术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的制约的。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正应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

    [阅读全文]...

2021-12-25 22:35:55
  • 关于描写春天的唐诗古诗句有哪些

  • 春天,唐诗
  •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玉楼春

      辛弃疾【宋】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____王维《鸟鸣涧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唐贺知章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__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____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唐孟浩然

    [阅读全文]...

2022-02-16 05:25:37
  • 《落花》唐诗诗词鉴赏

  • 唐诗
  • 《落花》唐诗诗词鉴赏

      根据《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等法规和文件精神,在市武装部以罗部长为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我市武装部圆满成功的完成了临湘市一中、五中的新生国防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工作。经过这次军训工作,使广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军事技能,增强了国防意识,基本成功的实现了“安全、高质、高效”的培训目标,下面我就这项工作做如下四方面的汇报:

      一、军训工作的“四个基本情况”

      1、基本确保了培训时间的充足。

      20xx年高中军训,时间前后12天。期中四天时间用于开训动员和汇报表演,实际军事技能训练共64个课时,军事理论学*、国防教育、军训娱乐共16个课时,教官每日在校的训练、管理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

      2、基本确保了培训教官的高质。

      按照往年学校的军训惯例,时间安排在署假期间,为此20xx年的军训工作,重点对军训教官进行了培训,从五月份起,对教官进行摸底、培训,从中精选军训教官27人,军训后勤3人。

      3、基本确保了培训内容的高优。

      这次学生军训,重点练好了《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组织学生学*了《国防法》、《国防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等内容。在军训娱乐上,组织学生唱军歌,观看了“国庆阅兵教育片”。

      4、基本确保了培训规范的高效。

      为搞好这次学生军训,认真编写了《学生军事技能训练预案》、《军事训练教案》、《军事训练计划》、《军训歌曲》;制订了军训教官纪律“十不准”、“学生军训纪律”、“学生军训教官责任状”;建立了“教官政审档案信息表”和“教官联络手册”;示范表演了单个军人队列动作、摔擒、升*。确保了军训期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军训工作的“四个做法”。

      *年来,针对各校受训学生人数多,独生子女多,训练时间短,气侯条件热等特点。我们积极主动的制订了训练计划,采取多种办法,合理发挥教官的特长,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中的几点做法加以总结如下:

      第一、强化队伍建设,确保教官高质。

      在开始训练前,都要组织教官进行集训,从中选出一批思想素质好、军事技能精、组织指挥好的教官予优先上岗。在内容上,严格按照“训练大纲”的要求及“训练教案”的内容进行统一。使广大教官确实掌握所训内容及标准,为提高训练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强化统筹规划,确保规范高效。

      1、健全制度。

      在军训开始前一个月,我们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对今年学生军训工作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先后编印了学生《军训手册》,编写了军事技能训练教案,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签订了“安全责任状”,学*了“教官十不准”。目的使承训教官明确自己的行为和职责。

      2、建立组织机构,实行分工合作。

      我们每到一处学校都要借助学校政教处或保卫科成立临时办公室,主要负责军训工作统筹、指挥、协调等;在参训学生安排上,我们实行部队编制,并指定排长、连长各负其责;在军训工作的实施上,我们实行“两套班子,一支队伍”同时运围,确保了军训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强化上下沟通,确保团结协作。

      军训前后,我们承训方与学校及时沟通,交换意见,统一思想,按照双方约定的分工和职责及时稳妥的开展工作。工作中双方相互尊重,加强配合,分工明确,团结一致,真正与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受到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第四、强化日常管理,确保安全第一。

      1、抓内务,促统一。

      我们利用中午和晚上对学生宿舍进行了规范和统一,组织学生进行参观。

      2、抓养成,促形象。

      在*时要求学生“三人成路,两人成列”,见到老师和教官要敬礼问好。

      3、抓课间组织,防人员失控。

      我们利用训练的间隙及时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活动,如拉歌、唱歌,给训练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4、抓公卫生,防疾病发生。

      特别是每次的训练收操,及时督促各班、排轮流对训练场的垃圾进行清理,培养了学生懂文明、爱护公共卫生的良好*惯。

      5、抓好研究,防事故。

      白天进行了一天的强化训练后,我们利用晚上的时间由教官组织进行防事故研究,对当天工作的开展进行奖评,对出现的苗头进行研究。让学生养成“事事讲安全,人人防安全”。

      三、军训工作存在“四个不足”。

      总体看来,今年的学生军训工作较之以往上了一个台阶,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武装部领导的支持和关心、得益于学校领导的关照与帮助、更得益于各位教官的付出,当然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在下步工作中加以改进。

      第一、教官的示范教学上,还不能适应学生训练的需要。

      第二、教官在做学生思想工作上,不能保证训练的需要。

      第三、在管理教官上还不够人性化。

      第四、训练期间的安全措施,还不够细致。

      四、军训工作的“四个希望”。

      第一、希望创办一所固定的学生国防教育军训基地。

      第二、希望在教官的选拔任用上,实行长效机制,建立档案和通讯录。

      第三、希望在军训的教学上,有一套规范的'教材及教案,考虑在保持今年的教学模式上,明年提前编好一部多媒体教学课程。

      第四、希望在军训教官的管理上,建议集中住宿、统一行为、全时签到的管理措施。

      最后,我们在武装部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我们会把学生的军训工作做得更好!

      《落花》

      唐代: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文及注释

      韵译

    [阅读全文]...

2021-11-27 05:28:26
唐诗与花有关的古诗 - 句子
唐诗与花有关的古诗 - 语录
唐诗与花有关的古诗 - 说说
唐诗与花有关的古诗 - 名言
唐诗与花有关的古诗 - 诗词
唐诗与花有关的古诗 - 祝福
唐诗与花有关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