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入党申请书

关于少数民族的入党申请书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少数民族的入党申请书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少数民族的入党申请书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少数民族的入党申请书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少数民族节日作文

  • 节日作文
  •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谷也日益广泛.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阅读全文]...

2022-10-27 00:00:00
  • 少数民族谚语

  • 谚语
  •   种成的麦,锄成的秋。

      头伏萝卜,中伏芥,末伏种好蔓菁菜。

      四月芒种才搭镰,五月芒种不见田。

      水草肥美的地方鸟儿多,心地善良的人朋友多。

      谁有亚麻的种子,谁就有自己的衬衫。

      秋后犁地不带耱,不如家里坐。

      七月半栽如蒜。

      牛过谷雨吃饱草,人过芒种吃饱饭。

      母亲的宝贝是子女,好汉的宝贝是志气。

      麦争日,秋争时。

      麦没二旺。

      麦黄种豆,豆黄种麦。

      麦过小满自死。

      立秋前三日不早,立秋后五日不晚。

      骏马吃饱后仍回到木桩上,高空飞翔的鹰仍落到石崖上。

      旱不死的谷,饿不死的猪。

      谷三千,麦六十,豌豆好的只八颗。

      谷间一寸,等于上粪。

      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

      从跌跤中学会走路。

    [阅读全文]...

2022-10-27 00:00:00
  • 《少数民族》说课稿3篇

  • 说课稿
  •   从选定教材,查找资料,三次试教,以及不知道多少次的修改打磨教案,课件,*一个多月的时间,每一环节,每一句过渡语和总结不知道在我心中回放了多少次。磨课过程中让我对品德课堂转型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有一些困惑。

      一、明确教学目标,有舍才有得

      1、正确认识学生的起点

      在课前在班中进行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孩子们去过云南的只有2个同学,对云南的缺少一定的感性认识,而对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了解也仅限于本单元1、2两课的学*,更缺少生活中的积累和体验,在上课前也做过小调查让学生写写自己愿意了解的少数民族风情,但是发现学生各有所爱,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来选择学*内容似乎是不可能的。

      2、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确定了教学目标

      本课教材内容比较繁杂,云南这么多少数民族,可介绍的内容从民族艺术、服饰、文化等涉猎的内容也可以有很多。如果不会取舍,内容选择过多,那结果一定会使教学目标过多,煮成一锅没有主菜的杂菜。教学过程蜻蜓点水,匆匆而过。如果从仅学生兴趣来考虑,课堂趣味性来考虑,那么民族服饰也许可以列为教学内容,但是仔细研读教材后我发现民族服饰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56个民族是一家》中已经有过涉及,不适合重复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确定了教学目标。简单的其中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民族建筑和民族节日与文字文化之间的关系。舍弃了许多不合适的内容后,明确目标后,教学板块自然也清晰了,聚焦建筑和节日。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所有的教学环节必须为目标服务,去除一些无效环节。在第3次试教的过程中我和我的团队都发现,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我设计的一个傣族小导游的带领同学们游民族村的这个环节,太假、太空,而且中间有一个环节对傣家概况的介绍和教学目标无关,所以在今天的课堂上这个环节去除了。另外在原本的教学设计中在聚焦彝族火把节这一板块中还有一个环节是跳阿西跳跃的舞蹈,但是最后也因华而不实,与教学目标无关被删除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再精彩的环节如果不能很好的为教学目标服务,那么即使再闪亮也是画蛇添足。教师有得时候要忍痛割爱,懂得取舍,真实有效才是课堂的生命。教学目标的定位植根于整个教材体系,同时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读懂教材,懂得取舍,那么教学目标的确定就会更加准确,教学板块自然也清晰了。

      二、给的适时有效,给的有智慧

      这样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常识性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材料,但是给予也需要智慧。我们需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有智慧的给予。所以我在课堂上注意所有的资料给予都建立在学生思考后有疑问的基础上,例如给学生傣家竹楼和苗族吊脚楼学*的资料是在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资料无法解答疑惑,又特别想要解决自己的疑惑的时候,给资料也并不是学生思考的终结,而是希望学生通过两则资料的比较,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例如猜一猜入彝族人为什么要过火把节的问题,都是希望改变教师给予学生信息的方式,希望学生的思维在与教师资料的碰撞中燃起更多智慧的火花,同时也希望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思考获取信息。

      三、点面结合,为学生后续研究服务。

      如果把学*比成学*捕鱼的过程,那么要让学生学会捕鱼不仅要把池塘还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时指导学生学会捕鱼的方法。在学生还不会捕鱼的时候,即使教师把池塘给了学生,也许学生也只能在池塘上扔几个石头。同样的在品德课堂上在我们要先给予学生学*的方法,他们才有独立学*的可能性。作为《少数民族之乡——云南》学*的第一课时,我的任务就是给予学生学*的方法。而我对第二课时的设计是,让四人小组的同学在民族建筑、节日或者音乐、文化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进行后续的研究研究,并在课堂上小组汇报,并且模仿一站到底,进行民族知识小擂台。

      于是在本节课教学中,在民族建筑教学中老师们可以看到我以两大楼为重点,以白族民居,和两座佛塔为次重点,努力做到把点做足、做透,真正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探究、研读材料,了解民居和自然环境、民族文化之间关系,努力营造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提高学生获取、整理信息、主动学*的能力。而以其他的特色建筑作为面,希望通过简单了解,让学生对各种民居多一些认识,并且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民居进行独立研究打开学生认识民族建筑的窗口。

      点抓紧,面扩散。点面结合,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既抓住关键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知道学生研究的方法。比如在在学*民居中学生可以学*到对比研究法。同时注意面的扩散,让学生能从自己的角度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巧妙地点面结合能让教学既有深度又又:广度,使教学更加有效,同时也能让学生既掌握研究的方法,有寻找到研究的方向。我想如果我的品德课能够给打开一扇了解云南民族文化的窗口,能过激发去学生想要去云南,想要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欲望,那么我的品德课堂就是让学生有所收获,给学生留下了一点痕迹了。

      当然在备课上课过程对课堂转型也有一些困惑,例如在教学白族民居教学环节是我昨天才临时加上去的,主要想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研究发现民居的特点和与环境文化的关系,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还是有些保守,给得太多,学生探究的太少,我想知道在这个环节中如何把步子迈得再大些,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另外也想知道如何使两大节日教学更显示他们各自的特点,更加灵动。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湖南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 政策,高考
  •   考生户口由非少数民族聚居区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时间不足3年的,不能享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优惠政策。省民委、省教育厅、省*厅、省纠风办等4部门下发通知,对高考中少数民族考生可享受的民族优惠政策作出新规定。

      新规定主要内容包括:考生本人及父或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常住户口、且户口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时间3年(即从迁入之日至当年高考时满3年)以上的考生,才可享受少数民族聚居区考生的优惠政策,以往的政策所规定的时间界限是两年。二是各有关部门对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区考生的审核要严格把关,并单独公示。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考生必须提供以下证明材料的一种方可进行审核:1、考生父母(或一方,下同)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购买商品房(面积由市州确定)或通过其他合法方法获得住宅的产权证明材料;2、考生父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投资兴办实业及经商(投资数额由市州确定)的营业执照;3、考生父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含三资企业)聘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并已参加当地养老保险和社会统筹的,由用人单位提供证明材料;4、考生父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由所在单位县级主管部门提供证明材料。

      我省去年符合享受民族优惠政策考生资格的有4万多名。往年我省政策是:少数民族聚居州、县、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可降低20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可降低10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农村少数民族考生可降低10分;散居在城镇的少数民族考生可降低5分。

    [阅读全文]...

2022-10-28 00:00:00
  • 新疆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 政策,高考
  •   今年高考成绩公布在即,南疆考生迎来重磅好消息。经*教育部批准,从今年开始,南疆四地州(喀什、和田、克州、阿克苏)高考录取实行特殊扶持政策,主要包括调整加分政策和新增招生名额。其中,父母一方为*尔、哈萨克等11个少数民族的考生,使用汉语考卷并报汉语院校的,高考投档加分由10分增加至50分。此前,只有父母均为上述民族的考生才能享受50分的加分。此外,只要未享受少数民族加分的汉语言考生,也可获10分加分。

      新疆哈密一考点老师为少数民族考生解答考试相关事项

      据中新网报道,22日,新疆招生办公室公布上述消息,该“新政”今年将使南疆四地州4.7万名学子受益,这一数据也包括地处四地州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学生。

      据新疆招生办公室主任孙红新介绍,上述“新政”是为深入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扩大南疆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规模,让更多南疆各族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而实行。

      据悉,在继续执行《新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各项政策性加分规定的基础上,对符合相关资格条件的南疆四地州考生照顾加分政策调整如下:汉语言考生中,对目前未享受民族成份加分的各族考生,给予增加10分;对民考汉、双语班、汉考民考生中父母一方为*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藏、俄罗斯11个民族的考生,调整至增加50分。

      据相关政策,所谓“民考汉”是指*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藏、俄罗斯11个民族的考生,在高考时使用汉族考生参加高考同样一套试卷,并报考汉语言招生院校及专业。按照新疆全区的现行规定,父母双方均为上述民族者,加50分投档;父母一方为上述规定的少数民族者,加10分。

      所谓“汉考民”,是指汉族、*等母语为汉语的考生,从小上民族学校,以少数民族语言参加高考和上学的学生。一般这样的“汉考民”都是由于所居地区以少数民族为主, 由于从小在多民族环境下长大,他们更容易与少数民族沟通和理解,一般毕业后都比较受重视。按照2011年出台的现行规定,新疆“汉考民”考生在录取时与“民考汉”考生的照顾分值一样对待。

      此外,今年还将新增单列面向南疆考生招生计划。今年面向南疆考生单列计划共计3680名,其中本科层次计划1881名,高职(专科)层次计划1799名,共有734所院校安排了南疆单列计划。

      据统计,新疆今年共有16.05万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较去年减少0.21万人。报名人数最多的是乌鲁木齐市,达到2.56万人;其次是喀什地区,考生人数2.18万人。

    [阅读全文]...

2022-10-28 00:00:00
  • 少数民族活动总结5篇

  • 活动总结
  •   为配合学院学风建设,提高同学们的民族知识水*,软件学院民族部在20xx年10月29日晚六点在三阶举行了第三届少数民族知识竞赛。

      本次知识竞赛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让参与的同学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并且多民族共繁荣大团结,更需要我们二十一世纪大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知识。大学生要善于通过各种形式继续学*,不断充实,提高和发展自己。通过这次知识竞赛,可以使同学们对少数民族风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促进同学学*的兴趣,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本次专业知识竞赛的形式和内容比较新颖:

      创新之一:打破以往知识竞赛的单一类题型。

      此知识竞赛为照顾全系的班级,使09和10新生都积极参与,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以及观众互动题目综合在一起,摆脱了以往知识竞赛只有单一的.试题。增加了全系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民族知一步的巩固,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主要也在必答题的题的内容,更加贴*生活。

      创新之二:颠覆了传统的“台上答,台下看”的竞赛风格。

      在会场的的布置上,我们一扫往届知识竞赛台上答题,台下观看的“高高在上”和亲和力不强的缺点。独辟蹊径,把竞赛赛场从台上搬到台下,把赛场布置成“梅花”的形状,各参赛代表队的位置与各个亲友团对应,而且积分的是大家熟知的太阳月亮等图案,增加了小乐趣。这种赛场的布置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增进了各队之间的亲和力。在无形中使大家深刻体会到软件系是一个团结和富有凝聚力的集体。

      创新之三:加强互动性,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

      本此知识竞赛,由各班推荐3人组成“答题组”,负责答题。再由本班其他同学组成“智囊团”,为答题组提供技术支持。这样组成的参赛队,非常富有朝气,因为它不仅让班级的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而且还提升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了互动性和参与性。在比赛中,“答题组”努力答题,“智囊团”积极配合,并助威呐喊。不仅活跃了比赛气氛,还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创新之四:改进并丰富了答题的形式。

      在以往答题形式的基础上,我们还增加了“限时判断题”,“限时描述题”和“观众题”以及才艺表演。在竞赛的开始阶段先是“必答题”,这种题多为基础知识,易得分,先给各个代表队“吃定心丸”;接下来就是“抢答题”把会场活跃气氛逐步提升;然后穿插观众题,进行放松;紧接着就是紧张无比的“限时判断题和描述题”,再把会场的紧张气氛台高;然后再穿插观众题,增进互动性;然后就是一决。

      整个活动进行了两个小时,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竞赛共设了五个环节,分别是必答题,才艺表演,抢答题,观众互动和风险题。各组选手的才艺表演把本次竞赛推向了高潮,各民族独特的表演,赢到各位嘉宾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大家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将比赛进行到了最后,本次活动在激烈的角逐过后在掌声与笑声中成功的拉下帷幕。

      此次活动不仅增加了同学们对少数民族节庆文化认识,激发起他们对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的兴趣,而且弘扬了少数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次活动中也有不足,场外同学在加油时有些混乱。

      但本次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20XX年3月29日—5月15日,我们“探索风尚”少数民族协会举行了“大手牵小手,爱心满校园”主题活动,此次活动是去花溪海洋小学进行义务支教活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次活动让我们都感触很深。

      当我们领着小孩子们做游戏或上课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停留在我们身上,都好奇的问“你们是干什么的阿?”当时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想我不是一个小孩子了,我已经长大了,我们九零后正在以一种新的风貌承担起建设祖国的大任,祖国的未来就靠我们了,我们90后正在成长。而我身后的这些小孩,他们也都是祖国的未来。

      随后我们的活动有做游戏和上课,刚开始,就给我了巨大的震撼,在游戏和表演中,同学们的多姿多彩很令我折服。我想有的同学的节目不仅是有意思,更有意义,比如说有个通过动画片中人物的优点交给小学生们好多做人的知识,再如那个一段故事中有好多国家的游戏,教给同学们更多的知识。在课堂上,他们踊跃的回答问题,活泼可爱,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看到了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时间活动就结束了,当活动结束的时候,孩子们纷纷扑到我们的身边,告诉我们姐姐哥哥再见,姐姐哥哥我们会想你们的。曾经支教过的我们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想起乡村里很多渴望知识的小朋友们,他们都是不幸的,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农民工,在各处饱受压迫,但他们又是幸运的,有这么多有爱心的人包围着他们。想起我们协会回来时同学们都积极响应,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我想我们世界上正是有了他们这群富有爱心的人,才变得更加美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此次的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但仍有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此次活动宣传不够,这次活动是极其具有意义的活动,但是由于我们的宣传不够,没有吸引足够多的同学前来参与,这样的活动我们应该定期的做宣传,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实现自我价值,让我们的校园充满爱,充满温暖。

      20XX-2010年度,我们通过开展以上这四个活动,丰富了协会成员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同时也使我协会在广大同学心目中有了一个更加好的印象,符合我协会的发展宗旨,弘扬了少数民族文化。

      丹桂飘香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贵州大学“探索·风尚”少数民族文化协会在共青团委员会、校社联、各兄弟协会(社团)的支持及本协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招新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招新工作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我们在继承各届前辈的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面试这一道程序,目的是为了从中吸纳优秀会员,这也为我们的招新工作增添了难度与挑战。

      此次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中间也是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误差,正因为这些误差的存在,也为我们下次的工作增加宝贵的检验教训。

      第一阶段(又称前期工作):前期工作主要是商讨本学年招新得工作。在招新开始之前一共召开了三次会议。1、换届大会,会议中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了各部部长及南北区负责人;2、老成员见面会,老成员见面会除了增加老成员的相互了解外,还对过去的一年工作作出了批评和赞扬;3、招新工作的最后准备,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对17---20日南北区招新工作的任务安排。此三次会议的主要问题有:与会人员较少;成员间交流不主动;对协会的了解程度不深;工作不积极等。

      第二阶段(又称招新阶段):招新阶段是三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主要是通过对本协会的介绍,吸引更多的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并通过招新中的交流,来了解新成员普遍关心的问题。招新工作又分南北区两地进行,17--18日两天主要在北区,而19--20日则在南区进行。本次一个有108位同学填表报名,与预期的人数相比出入不大。工作中的问题:个别部门负责人通知不到位,值班人手不够;部分值班人员中途无故离场;部分成员因不是自己值班时刻而不见踪影等。

      第三阶段(面试阶段):面试阶段是本协会自20xx年以来的第一次伟大而又大胆的尝试,目的是为了从中选取优秀人才并使得协会焕发光彩。面试不仅让我们的老成员在其中吸取优秀成员,这同时也为新成员往后的大学生活作出准备。面试中出现的问题:各部宣传力度不够;面试问题较为单一;工作程序杂乱等。

      总的来说:本次招新工作问题不少,但是从总体上来讲,问题的出现既给了我们教训同时也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所以此次招新工作还算是成功的, 总结这次经验,希望我们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取长补短,积极发扬好的方面,改正我们以往的不足,争取以后做得更好。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之花”,这首耳熟能详的旋律时刻萦绕在我们耳旁!今天,墨协以“民族一家亲”为主题开展了少数民族交流会,邀请了各系少数民族同学参加。本次活动围绕主题,设有发放少数民族通讯录,互相交流,文艺表演,民族语言展示和特色风俗秀等几个环节。在活动中,墨协成员以最热情的方式招待少数民族朋友,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整个活动在歌与舞的海洋里,充满欢声笑语!在这个舞台上,没有了束缚,同学们尽情欢愉。墨协发扬“墨协精神”,让各民族同学,手与手相牵,心与心相连!

      通过这次活动,让全校来自*,壮族,蒙古族,满族,苗族,白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同学进一步加深了解沟通。同是龙的传人,同事中华儿女,墨协为学院少数民族同学创造了一个温馨的港湾,各民族在这里畅所欲言!正是这次活动,让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得以沟通,也正是这次活动,增加了民族之间兄弟姐妹的深厚情谊,促进各民族的团结。

      “民族一家亲”活动在三个小时內结束了,但他的精神永驻,——民族团结!因为是一家人,我们互相包容;因为是一家人,我们互相支持;因为是一家人,我们彼此努力,共同进步!

      祝祖国繁荣昌盛,民族永远相亲相爱!

      为了增强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风俗*惯、饮食的了解,让同学们接触到身边不同民族的风情,最终推动整个高校校园生活向更为积极有益的方向开展,我药学院按校学生会安排开展了“少数民族文化节”,并组织院内同学积极参加。活动大概内容如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根据学校要求,少工部在活动前期,通过给各班负责人开会,积极调动少数民族同学们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

      2、 在学生会其他部门的配合下,我们认真挑选由各班上报的文艺节目,进行了初选、复选,选出5个节目参加校里文艺展出,最终由校学生会选出2个节目代表园参加当天的少数民族文化节。

      3、 给参加此次民族街展示的苗族和蒙古族的几位同学开了5次会,布置任务,并随时了解进展情况。

      二、活动当天:

      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们终于迎来了少数民族文化节,在学生会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们认真布置本院的民族街,活动刚刚开始,我院的民族街便受到的同学们的关注,通过板报的宣传、同学的介绍,以及对苗族和蒙古族食物的品尝、衣物的试穿,让同学们对两个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院民族街的文艺表演更是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尤其竹是竿舞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更是将活动带到了高潮。参加校里表演的文艺节目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次少数民族文化节,让同学们在娱乐的同时更加了解少数民族的自然情况、民族民俗以及风俗*俗,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但是活动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

      1、有些班级的节目不符合少数民族特色的要求。

      2、舞蹈动作不熟练。

      3、活动举办的当天路过的同学混乱,占了表演场地。

      4、表演节目时没有找好台心。

      虽然美中不足,但一部分不足已经在前期工作中得到了补救,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此活动中我院表现还是很突出的,在同学中反应热烈,并且在此活动中我院获得了最佳创意奖。

      在此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放松了*时紧张的学*心情,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了少数民族的风俗*惯,让所有的同学感受到了56个民族的趣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部会继续努力,为同学们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活动。

    [阅读全文]...

2021-11-24 16:06:28
  • 少数民族运动会团结宣传口号

  • 运动会
  •   1、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多彩阿巴嘎,和谐锡林郭勒

      3、共享民族体育健康快乐,共系民族文化永续传承

      4、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示民族健儿竞技风采

      5、高举民族团结大旗,共建美丽和谐草原

      6、发展民族体育运动,增强各族人民体质

      7、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建民族和谐家园

      8、叙民族情谊,谱和谐新篇

      9、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繁荣发展

      10、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11、团结、*等、互助,共同繁荣

      12、欢乐文化节,幸福阿巴嘎!

      13、心与梦的阿巴嘎,你和我的草原盛会!

    [阅读全文]...

2022-10-27 00:00:00
  • 少数民族毕业生求职信

  • 求职信
  • dear manager,

      i learned from the newspaper that your company wanted to hire an english translator. i‘m interested in this job very much. i‘d like to get this job.

      now i‘d like to introduce myself to you. my name is li ping. i‘m 30 years old. i‘m 180 cm tall. i‘m healthy. i like swimming, singing and dancing in my spare time. i graduated from beijing university in 1994. then,i went to work in nantong middle school.in 1996, i began to work in suzhou middle school and i have worked there until now. i work hard and i can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s. i‘m good at english and especially my spoken english is very good. i‘ve translated many chinese books into english. i can understand japanese and i can talk to foreigners in japanese freely.

      if you agree with me, i‘ll work hard and try to be a good translator.

      if you agree with me, please write a letter to me or phone me. i live at no.1 renmin road,suzhou city. my telephone number is 3654371.

      thank you very much.

      yours truly

      liping

    [阅读全文]...

2022-10-27 00:00:00
  • 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作文 (菁选3篇)

  • 作文
  •   我的家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这里。为此,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境内.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

      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了呢?

      每年除夕去田头祭土地神,以求来年丰收。收割新稻,新米饭先祭祖宗、祭灶神。正月十四晚上,村民手执火把、扫帚去田边烧茅草,谓“迎神驱虫”。村中第一家拔秧种田(俗称开秧门)忌“地火日”,以防地火烧死。播种时忌递秧,以为递秧易发手掌风。视妇女跨越农具为不吉利。妇女遇到搁置在道路上的农具须绕道而行。遇久旱不雨,农民即群集向龙神求雨。遇虫灾,迎神驱虫;亦有把破扫帚倒插田中,意为“请扫帚神驱虫”。**后,以上旧俗基本上被革除,科学种田逐渐普及。

      农村大都聚族而居,村落朝阳背阴,住房有泥木结构、砖木结构、石木结构等。大多坐北朝南,坐西朝东,坐北朝南谓之“朝南享福”,但忌朝正南,以为正南与南极星相冲克,要绝后,只有庵堂、庙宇、祠堂才朝正南。*房、楼房多为三间一体或三间两居头,楼房前后有窗称“双开口”,只前面有的称“畚斗楼”。有的堂屋无楼板,以备红白两事。豪富人家深宅大院,有台门天井。沿海沙地多为草房,通常二间一披,俗称“稻桶屋”。旧时造屋颇多禁忌,先请风水先生定向,择日动工。新屋右侧不能高出或突出于邻居的老屋,称为“左青龙,右白虎”,否则左边人家要丧丁破败。上梁时要披红避邪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作文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作文。上梁后梁上挂一只麻袋,内放一只活雄鸡及秤、斗谷麦等避邪物和祭品,梁上贴横联,上书“紫微高照”等。抛上梁馒头,第一双馒头由户主长辈用被单布接住。晚上办上梁酒庆贺。以为“青龙怕灸,白虎怕臭”,故灶间建在右边。80年代以来,建房以混凝土结构为主,且多为二层晒台楼屋,讲究宽敞明亮,美观实用,造屋时求吉利的*俗基本沿用不变。

      我的家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这里。为此,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境内.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

      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作文作文。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了呢?

    [阅读全文]...

2022-10-09 00:00:00
  • 其他少数民族春节*俗有哪些3篇

  • 春节
  •   蒙古族

      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晓,男女老幼便穿上崭新的民 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着,开始拜年。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安。

      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进全羊酒宴。 每逢节日期间,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各族群众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彝族 彝族同胞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

      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

      *人正月初一吃面条和炖肉,初二方食饺子;白斩鸡、酿豆腐、粽子、油堆等则是壮族人的春节食品。

      在春节期间,宁夏西海固地区回*民群众有表演社火*俗,liuxue86.com表演队将太*鼓、威风锣鼓、安塞腰鼓敲得如响雷,滚过六盘山上空,当地老百姓夹道欢迎奔走相告,耍社火啦!一派喜庆的节日气氛。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族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傣族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安。

      黎族

      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傈僳族

      傈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拉祜族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别重视糯米粑粑,除食用外,总要给牛吃一点,关在犁、锄、砍刀等农具上摆上一点,以酬其一年来与主人合作,祝愿新的一年里创造更多的财富。

      达斡尔族

      居住在东北嫩江*的达斡尔族,农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妆打扮,先向长辈请安、敬酒、行礼,然后逐户拜年,每家都准备有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吃蒸糕,据说吃了之后,liuxue86.com生产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会在山坡上或赛场里唱山歌,尽情歌唱劳动、生活和爱情。

      独龙族

      唯一的节日就是先在冬腊月的“卡雀哇”节。最隆重的仪式是牛祭天。这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青年妇女将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此刻,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然后分吃牛肉。

      鄂伦春族

      在东北的鄂伦春同胞,春节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斟酒,幼者给长者叩头,*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时要先叩头。

      赫哲族

      春节,赫哲语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们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等服装。在年节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作成饼子,同时摆满鱼、兽类肉等食品。对待贵客,则用杀活鱼,或把鱼条烤熟,用这种“塔拉哈”招待。

      基诺族

      春节到来,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口嚼槟榔的老翁扬头打钹,戴大尖帽的老妪低首鸣锣,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响,男女青年围成一圈徒手跳舞。少数民族的春节有哪些春节*俗吗?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

      有说“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

      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