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怨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怨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怨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怨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征人怨》古诗鉴赏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征人怨》古诗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解」:
1、金河:现内蒙古自治区内。
2、三春:春季。
3、青冢:汉代王昭君的坟墓,在内蒙古自治区。
4、黑山:在内蒙古自治区。
「韵译」: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
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
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评析」: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
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
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征人怨》
作者: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解】:
1、金河:现内蒙古自治区内。
2、三春:春季。
3、青冢:汉代王昭君的坟墓,在内蒙古自治区。
4、黑山:在内蒙古自治区。
【韵译】: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
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
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评析】: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
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
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春怨》古诗翻译及赏析
《春怨》唐代: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译文
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上乱叫。
它清脆的叫声,惊醒了我的梦,害得我在梦中不能赶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注释
辽西:古郡名,在今辽宁省辽河以西地方。
妾:女子的自称。
莫:不。
赏析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这一特点,人所共称。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更赞美这首诗的“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但这些评论只道出了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还应当看到的另一特点是:它虽然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它总共只有四句诗,却是每一句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下一句解答了这个疑问,而又令人产生一个新的疑问。这在诗词艺术手法上是所谓“扫处还生”。
诗的首句似*地奇峰,突然而起。照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不能不产生疑问,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求答案。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鸟语中,黄莺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的。人们不禁还要追问:又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
到此,读者才知道,这首诗原来采用的是层层倒叙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为不教莺啼而要把莺打起,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答案。但是,这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这里,还留下了一连串问号,例如:一位闺中少女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难道怨的只是黄莺,只怨莺啼惊破了她的晓梦吗?这些,不必一一说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读者去想象、去思索。这样,这首小诗就不仅在篇内见曲折,而且还在篇外见深度了。
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怨篇古诗词鉴赏
《怨篇》
猗猗秋兰,植被中阿。
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虽曰幽深,厥美弥嘉。
之子之远,我劳云何!
「翻译」
茂盛葱笼的秋兰,生长在高高的山巅上。淡电影的花儿,发出阵阵的幽香。尽管生长在幽深的山里,却依然这样美艳动人。离你这样遥远,我是多么的忧伤啊。
「注释」
(1)猗猗:美盛的样子。
(2)被:被覆,遮盖。《楚辞·招魂》:皋兰被径兮。
(3)中阿:丘陵之中,亦指山湾里。《诗经·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4)有馥:即馥馥,形容香气浓郁。
(5)葩:秦人谓花曰葩。
(6)厥:它,第三人称代词。
(7)嘉:善,美。《周礼·大宗伯》:以嘉视亲万民。
(8)之子:即“是子”,指兰。
(9)劳:忧伤嗟叹。
「赏析」
《怨篇》是东汉诗人张衡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的前六句写秋兰所处的环境及其美善品质,结尾两句写诗人的感叹。诗中采用隐喻和对比的手法,以兰喻美善的人才,批判埋没人才的社会制度。《文心雕龙》评《怨篇》为“清典可味”。
诗人张衡先说秋兰生于大山陵中,那是荒远之所在,但秋兰茂盛,生命力顽强,这是一种对比。接着诗人具体介绍秋兰的色香浓郁,色彩艳丽。诗人又写秋兰的品德:虽然生于幽远深山之中,它的美善却更加完备、充溢。这又是一种对比。结尾诗人发出感叹:这位人士居幽深之僻远,我忧深嗟叹又如之奈何?诗人篇末点题,用拟人化的称谓以物喻人,指明人才虽然美善,处于不用之位,我因而怨恨嗟叹。诗人怨叹的是社会制度,看到当时社会的缺陷:埋没人才。
古琴曲有《猗兰操》,晚于张衡的蔡邕在其《琴操》一书中说:“《猗兰操》孔子所作,孔子……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谓然叹曰:‘夫兰者,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当然,《猗兰操》不见得是孔子所作,但其为古琴曲则是可信的。这说明以兰喻人才埋没,由来甚远。但最早把这个意思完整地写成一首诗的,却是张衡。
从艺术上来说,诗人用的是隐喻和对比的.手法,本来“秋风兰蕙化为茅”,秋天草木凋谢,但诗人笔下的秋兰却“猗猗”(茂盛),虽处深山荒僻之处,却美善充溢。诗人虽极为赞赏,却无能为力。这三重对比说明当时的社会制度缺乏“唯才是举”的机制和活力。这是古代专制时代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病根。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加上隐喻手法,发人深思。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怨篇》“清典可味”。
「诗人简介」
张衡(78—139年),字*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17岁张衡画像[6]离家,后到长安、洛阳,就读于太学,通五经,贯六艺,精天文历算。张衡28岁任南阳鲍德主薄,34岁为郎中,升迁太史令,掌管天象观测,写成天文著作《灵宪》,创造浑天仪。汉顺帝统治早期,张衡复任太史令,132年(阳嘉元年)创造地动仪。59岁张衡离京任河间相,在职三年归,又被征为尚书,不久病逝。
*总结张衡的主要成就在发明了于地动仪,开创了中国天文、地理研究之先河,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为纪念张衡在南阳建设有张衡博物馆。
张衡为汉赋四大家之一,著有诗、赋、铭、七言凡32篇,其诗今存3首,四言诗《怨篇》、五言诗《同声歌》和七言诗《四愁诗》各一首。张衡原有集十二卷,已散佚,明人著有《张河间集》,《后汉书》有张衡传。
《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出处】唐·金昌绪《春怨》
【意思】赶飞黄莺,不让它在枝上啼叫。啼叫时惊醒了我的好梦,使我不能到辽西跟丈夫相见了。教:让。妾:古代妇女的自称。辽西:辽河以西地区,在今辽宁省西部。
【鉴赏1】
当我正在梦中会见丈夫的时候,偏有那可恨的黄莺鸟在树上不停地鸣叫着,以致打断了我的美梦,于是我起来赶打黄莺儿,不许它在树枝上啼叫,免得惊醒了我的好梦,使我不能到爱人所在的辽西地方去与他会面。
“伊州歌”是伊州地方的民谣。伊州地在边疆区,是古时的伊吾国。又“辽西”即今奉天地方。
【鉴赏2】
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整日啼叫,因为它的叫声总是扰了我的好梦,害我不能在梦里到辽西与夫君相会。这首诗语言生动自然,成功之处在于其谋篇布局之妙:诗句善于设悬念,起句引起读者的疑问,为何要“打起黄莺儿”呢?因为它总是啼叫;啼叫时又会怎么样呢?黄莺儿啼叫时会惊扰我的梦;黄莺儿是在白天啼叫的,为什么会惊扰你的梦呢?因为我对远方戍边的丈夫思之甚重,只好白天睡觉以企求梦里与之相会。句句相承,环环相扣,通篇自然流畅,结构浑然一体。在设置悬念的同时又为读者解开悬念,最后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在思想意蕴上,这首诗触及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戍边兵役给战士及其家人带来的痛苦。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女子对爱人寤寐不泯的思念。[例]事后佳秀向那个学生学会了这首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从此,她一思念长征的肖望东,便轻轻地念着这首“闺怨”诗来。(欧阳球琳《将军家的童养媳》)
二、用以形容驱赶鸟雀,以免啼叫影响睡眠。[例]春眠人总是倦慵不起,“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古代女子不得不用竹竿驱走乱啼的晨鸟,怨它们惊破了一觉好梦。(薛尔康《鸟儿,你早》)
【全诗】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释】①诗题一作《伊州歌》。②打起:用竿棒驱赶。莫教:不让,不使。
③辽西:辽河以西,今辽宁省西部。
【题解】
这首诗语言*易清新,蕴藏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它通篇词意联属,篇法圆紧。每句诗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一句扣一句,一气呵成。首句起笔突兀,引起“悬念”:为什么打鸟呢?次句点明原因,原来是“莫教枝上啼”。为什么不让黄莺啼叫呢?原因在于“啼时惊妾梦”。末句画龙点睛,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女主人公在梦中去辽西和征夫相会。辽西,汉郡名,它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迁西、乐亭以东,长城以南,辽宁松岭山以东、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区。唐人喜欢以汉喻唐,所以常借用古地名。此诗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内容层层深入,感情步步深化,生动刻画了少妇复杂的内心活动。
【赏析】
这首诗的神妙处,就在于以层层倒叙手法,把闺中少妇那种思念征人借物发泄的憨态表露得淋漓尽致。其捕捉形象,新颖活泼,暗示感情含蓄蕴藉。诗句质朴自然,不啻脱口而出,意境天然浑成,可称唐人绝句精品。
春晨,一位少妇,刚刚做上难得的好梦,飞越千里万里,与久别而又远在军中的丈夫相会。就在这关键时刻,窗外传来一连串莺啼,把少妇从美梦中惊醒。诗是用少妇对莺嗔怨的口吻写成的。
一句先将梦醒后打鸟的情状表出,起得很突兀。就艺术效果而言,这种写法能一下子抓住读者,引起“悬念”,又符合气急、恼怒时语无次第的实际情况,口角逼肖。二句解释打鸟的原因——“莫教枝上啼”。春莺的歌喉原是美妙的,但少妇听来,却烦心死了。不准它在树枝上叫,这为什么呢?“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辽西”是唐代征东部队的驻地。由于少妇的丈夫从军在外,无由相会,这里点出“春怨”的题旨,“悬念”释然。枕上片时春梦,可以行尽千里,在梦中会见亲人,对少妇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但梦境到底难续,既已惊梦,打鸟何益?但还是要打,这不但把少妇气恼而又单纯得*乎痴稚的情态活现纸上,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中常有的幽默情趣。
在写作布局上,《春怨》采用倒叙手法,一浪追一浪,后句说明前句,篇法圆紧,语气蝉联,增添了全诗活泼的情趣。试想一下,要将篇法结构改作“离别——入梦——惊梦——打鸟”,即使内容完全一样,不免*板枯索,化神奇为*庸了。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诗中反映了思妇渴望与丈夫团聚的心情。
诗的起句突兀:“打起黄莺儿”。黄莺是一种令人喜爱的鸟,本是春天的美好事物,但女主人为什么要把黄莺赶跑呢?这就形成了悬念。次句点明了“打起”的原因:“莫教枝上啼”。原来是她不愿让黄莺在枝头啼鸣,但是这一句还是没有解释事情的原委。黄莺的鸣啭是婉转浏亮、悦耳动听的,女主人干吗不让那美丽可爱的黄莺儿在春天的早晨歌唱呢?这就形成了新的悬念。这一联写的是假想的动作,是女主人的心理活动:想把黄莺赶跑。但我们好象可从中看到她被吵醒后,气急恼怒的神态。这种迁怒于物的方式,我们在唐人李端的《闺情》诗中亦可见到,“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诗歌第三句紧接着作了解释:“啼时惊妾梦”。原来是黄莺儿的叫声惊醒了她的美梦。黄莺啼晓,说明本是应该梦醒起床的时分了,但女主人为什么还要沉浸在梦境中呢?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梦呢?最后一句用画龙点睛的方式作了彻底的交代;“不得到辽西”。原来这个梦不是寻常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去会见那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梦。“辽西”指辽河西部一带。唐朝曾东征高丽,在那里驻扎了重兵。丈夫远戍辽西,音讯难通,思妇唯一的希望只是枕上的片刻春梦,在梦中与千里之外的亲人一叙衷曲。诗歌至此,才点出“春怨”题旨,令人恍然大悟。
诗歌刻画的是思妇复杂的心理活动,诗人没有正面描绘思妇愁苦不已的`形象,也没有直接抒写思妇对生离死别之命运的怨恨,只是选择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写她希望在梦中与丈夫相会。试想,现实生活把她与丈夫活活拆散,天涯遥遥,只有在梦中才可以打破这种空间的阻隔,获得短暂的虚幻的幸福。但偏偏这些许的愿望也不得实现,不知趣的黄莺又来把她闹醒,这岂不令人可恼生恨。诗表面上写思妇的这种单纯痴稚,怨怒黄莺,好象思妇与丈夫不能相会全是黄莺的过错。但实际上人们自然知道,思妇怨的真正对象应是拆散他们夫妇生活的战争,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限痛苦,这才是此诗意义的真正所在。
诗贵含蓄。此诗题为“春怨”,诗中却无一怨字,而是通过“打起黄莺儿”的细节描写,委婉地表达了诗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一气呵成,意脉贯通,采用倒叙手法,一个悬念接一个悬念,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尽曲折之妙,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那呆子骑着白色骏马,黄金羁马头,奔驰在辽东半岛。
我这里绣帐锦被,只有春风陪伴。
月下西山,月光透过窗户偷窥,只见蜡烛燃尽,人还未入睡。
落花乘春风飞入室内,也笑:怎么只有一个人!
赏析
此诗大意是写一个妇人思念在那遥远的辽海之东从军的丈夫,夜很深了,也无法入睡。“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是拟人的写作手法。月亮西落,从低低的窗户斜照进来,偷偷地看着将燃烧尽的蜡烛,凋谢的花瓣飘飞进门,也笑床空,表现出妇人因思念丈夫,内心的忧愁苦闷。全诗对仗工整有趣。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春怨》
作者:刘方*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解】:
1、金屋:原指汉武帝少时欲金屋藏阿娇事。这里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韵译】:
四怨三愁五情诗十二首。一怨
曹邺〔唐代〕
美人如新花,许嫁还独守。岂无青铜镜,终日自疑丑。
怨春风(闺怨)
赵鼎〔宋代〕
宝鉴菱花莹。孤鸾慵照影。鱼书蝶梦两浮沈,恨恨恨。结尽丁香,瘦如杨柳,雨疏云冷。宿醉厌厌病。罗巾空泪粉。欲将远意托湘弦,闷闷闷。香絮悠悠,画帘悄悄,日长春困。
四怨三愁五情诗十二首。二怨
曹邺〔唐代〕
庭花已结子,岩花犹弄色。谁令生处远,用尽春风力。
四怨三愁五情诗十二首。三怨
曹邺〔唐代〕
短鬟一如螓,长眉一如蛾。相共棹莲舟,得花不如他。
望江怨 闺怨
董元恺〔清代〕
春云晚。妾泪朝朝长在眼。影动湘裙展。*湖绿水明如剪。
难消遣。一夜正愁深,东风忽吹浅。
闲怨(一作闺怨)
孟郊〔唐代〕
妾恨比*,下盘烦冤根。有笋未出土,中已含泪痕。
四怨三愁五情诗 其一 一怨
郭之奇〔明代〕
燕丹谋国事,田樊空自戕。卿匕一何短,王剑一何长。
四怨三愁五情诗 其二 二怨
郭之奇〔明代〕
鸿沟不可割,乌江不可济。虞兮从逝骓,幸不为人彘。
四怨三愁五情诗 其三 三怨
郭之奇〔明代〕
策疲驱远道,偶得憩高林。不解轩车至,喧阗尽此阴。
四怨三愁五情诗 其四 四怨
郭之奇〔明代〕
山泉自宜清,海水自宜浊。高深既已殊,浓淡休相学。
瑶瑟怨译文评析古诗词
《瑶瑟怨》
作者: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解】:
1、冰簟:喻竹*之凉。
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韵译】:
银床竹*多凉爽,我却偏偏不能入梦;
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远处传来几声雁叫,雁群飞过潇湘去;
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评析】: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
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
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
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抱怨的意思_抱怨的*义词反义词和造句!
抱怨[bo yun]
词语解释:心中怀有不满,责怪别人
*义词:埋怨、怨恨
反义词:理解、谅解、感激
抱怨造句
1、请不要抱怨生活,它对每个人都是公*的,每个人一天都可以享有24小时。
2、总是抱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3、小华抱怨他的爸爸不给他买篮球。
4、我们应该有颗宽大的心,不能总是去抱怨他人。
5、我先帮你解决问题,再帮别人解决,怎么也没有想到,你居然还抱怨我。
6、同学们总是抱怨食堂的伙食不好。
7、不要抱怨命运不济,只怪自己努力不够。
8、无论是谁总会对生活有所抱怨。
9、不要抱怨生活,要适应生活。
扩展阅读
【中文】:微弱
【读音】:wēi ru
【微弱的意思】:十分弱小。
【*义词】:弱小
【反义词】:强烈
【微弱造句】
1、病人昏迷不醒,气息微弱。
2、即使最微弱的光芒,也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4、总认为微弱的灯光不刺眼,但看久了觉得它比太阳还伤人。
5、你就像是我黑暗的人生中微弱的光芒,是那样的微弱又不真实。
6、无论过程多么漫长,光一定会到来。再微弱,也足以照亮自己。
7、喜欢清晨微弱的阳光,喜欢夜晚微凉的晚。
8、黑夜中最微弱的光芒,是影子的希望。
9、孩子们在微弱的灯光下读书.
10、他生病了,气息微弱得像死了一样。
11、我用自己微弱的目光,藐视了他。
12、他说话的声音十分的微弱。
13、今天他生病了,气息混乱而且微弱。
14、风中之烛在风中摇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终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
15、致命的失败,决定于微弱的劣势。要力争决定性的优势,决不能忽视微弱的劣势。
16、人一旦要坚持他是纯洁的或是脆弱的,任何微弱的理由都可以成为他的支持。
17、下雨后,会更坚强,我们都要勇敢,不要因为微弱的攻击而变得脆弱。
18、微弱的风,吹起了他的头发。
19、微弱的雨,淋湿了我。
20、这是一个微弱的生命,我们要好好保护他。
【中文】:粗暴
【读音】:cū bo
【粗暴的意思】:鲁莽,暴躁。
【*义词】:粗鲁、暴躁
【反义词】:温和
【粗暴造句】
1、家长如果用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2、如果粗暴的触碰玫瑰的话,可是会被刺伤的哦。
3、简单粗暴效果好啊,一目了然嘛。
宫怨闺怨的古诗
怨为题的古诗
怨字的古诗
闰怨的古诗
有春怨的古诗
征人怨的古诗
写愁怨的古诗
古诗的诗怨而不怒
有恩怨的古诗
陶怨明的古诗
幽怨的古诗
代春怨的古诗
彩书怨的古诗
李益与宫怨的古诗
怨秋悲秋的古诗
有雷的闺怨的古诗
表幽怨的古诗
关于寂怨的古诗
有关怨情的古诗
劝人勿怨的古诗
春怨古诗的配图
闺怨的古诗6
以德抱怨的古诗
古诗春怨的诗意
古诗春怨的诗配画
古诗中的怨字诗
关于情怨的古诗
征怨的古诗句
以怨结尾的古诗
古诗中的怨情
语文练*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答案
赞美春天的古诗
默默等一个人的古诗词
描写秋天的古诗五首
庭中有奇树的古诗配画
祝贺老师生日快乐的古诗
小学生正确的背诵古诗
小孩子过年前买新衣服的古诗词
古诗的抗疫情宣传语
你能找出课外积累的古诗词吗
表示女孩子的古诗
李商隐的感恩老师的古诗
简单描写动物的古诗
浪淘沙其一古诗表达的情感
古诗春望的主要思路
喜爱动物的古诗
诗中含有传统节日的古诗
描写梅花的古诗简单的
盘点那些小学生改过的古诗
担当责任的古诗词
抗击疫情的励志古诗词
描写爱情的隐晦的古诗
儿童读的现代古诗
我的梦古诗68字
140字的古诗词8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词配画简单
江上渔者古诗的写作背景
描写初夏农忙景象的古诗
描写大自然中美丽景色的古诗
形容少年时间宝贵的古诗词
杜牧写的芭蕉古诗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