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含有妆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妆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妆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有妆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咏柳古诗中妆的意思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下面小编收集了这首诗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她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她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她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她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鉴赏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名家点评
明钟惺《唐诗归》:“奇露语开却中晚。”
明黄周星《唐诗快》:“尖巧语,却非由雕琢所得。”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欧阳炯《献衷心·见好花颜色》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苏轼《望海楼晚景》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纳兰容若《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
孤怀待月惟枯坐,余恨添眉却晚妆。——白居易《早春即事》
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王沂孙《绮罗香·红叶》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纳兰容若《减字木兰花·新月》
寒香带雪南枝,晚妆临水西施。——张可久《柳营曲·西山即事挽》
袅袅娉娉不自持。晚妆迟。画得蛾眉胜旧时。——陆游《忆王孙·春风楼上柳腰肢》
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娉娉何样似,一缕轻云。——赵子发《浪淘沙·约素小腰身》
沙雁也能留客,倩溪光、相照晚妆明。——胡祗*《木兰花慢·题倪都运南塘莲社庐山社兰亭会后》
学画娥眉弄晚妆,娇羞无语暗思量。——朱权《宫词·学画娥眉弄晚妆》
独自镜台前,晚妆还为理。——吴鼎芳《唐嘉会妻》
云鬟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李煜《捣练子令·云鬓乱》
佩声悄,晚妆残,恁谁整翠鬟。——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玻璃盆泻琉璃水,素娥晚妆欲梳洗。——杨万里《雪後霜晴,元宵月色特奇》
惟有寒花怜寂寞,晚妆微露水红腮。——谢复《芙蓉花开》
最*和朋友出去约着吃饭,她画着精致的妆容,服装也经过一番精心的搭配,让我不禁感叹,女孩子真是最美好的生物啊,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整洁,让别人看得心生愉悦,汪曾祺也曾经感叹,女性似乎有一种被上天赋予的坚韧的力量,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柔韧的坚持下来,照顾身边每一个张着嘴等着吃饭的人 。
在古代女性是不幸的,经常被当作男性的附属物,但是也有不同的情节,比如我们家喻户晓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汉乐府诗歌《木兰辞》里这样描述木兰重回女儿身的情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是个英气十足的姑娘,在战场上能够拿起刀剑替父从军、穿上戎装保家卫国,在家里也能穿上女装再对窗理发,温柔打扮对镜贴妆,不管在哪个场景下她都能够成为最优秀、最忠于自己的那个人,甚至和伙伴们一起相处了十二年,都没被大家识破身份,这样的女子应该是每个人的榜样。
不是所有的女子都能够像木兰这样,能够展现自己的才能,能够真正地为自己活一场,但是即便是只能被迫成为附庸,还是有不少诗人写诗记录她们的美貌与她们精致的妆容,最为别人熟悉的应该是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首诗描述的是闺中少妇独自一人起床后的熟悉打扮,对于第一句“小山重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写环境中的屏风,有人认为是写重叠的眉妆,有人认为是写少妇的头发,不管是哪种,都能够看到少妇初起的慵懒美感。
少妇的头发向云朵一样层层叠叠,随意地披在雪白的脸颊上,晚起慵懒地画个眉毛,慢慢的熟悉打扮,照照镜子,再向额头上插一朵花,前后都是花的影子和自己如花的面容交相辉映,在绫罗绸缎上新帖了鹧鸪,金线绣好了贴着的鹧鸪成双成对,倒是撩起了她的相思之情。
诗中的少妇是矛盾的,家中夫婿外出,并没有人欣赏自己的美貌,所以晚起,梳洗也迟了,但是爱美之心又让她认认真真的对每一处都细细的打扮过。尤其在《甄嬛传》中,姚贝娜柔软的唱腔加上甄嬛的一生写照,这种“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美好愿望和帝王之家爱江山也爱美人的矛盾,让这首词尤其应景。
温庭筠是晚唐没落贵族家中出身,读他的诗就能够看到一种懒散的美感,似乎对什么都是不甚在意的,按照现在的话来说,他是那种有足够的爱与财,很有底气潇洒的人,所以他才能够成为“花间派”的开山鼻祖。
不管是在怎样的环境之下,愿意打扮自己总是没有错的,只有自己干干净净光彩照人,才能让环境和别人也显得可爱,我们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礼物,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时时刻刻留意自己,让自己成为照亮环境的人。
兰蕊残妆含露泣, 柳条长袖向风挥。——刘禹锡《送春词》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元稹《离思》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李白《清*乐·禁庭春昼》
庭前唯有蔷薇在,花似残妆叶似衣。——刘商《代人村中悼亡二首》
闰怨宝鉴残妆景,帕罗新泪痕,又见梨花雨打门。——张可久《金字经·稽山春晚若》
梦里乍时誇彩笔,睡来徒复把残妆。——张乔《落花诗·其一》
旧赠恐能开宝匣,新年时候梦残妆。——黄庭坚《再和元礼春怀十首·双盘锦带丁香结》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朱淑真《减字木兰花·春怨》
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刘禹锡《巫山神女庙》
荷珠贯索断,竹粉残妆在。——刘禹锡《和乐天秋凉闲卧》
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不知。——白居易《伤春词》
残妆色浅髻鬟开,笑映朱帘觑客来。——卢纶《古艳诗》
残妆添石黛,艳舞落金钿。——刘长卿《扬州雨中张十宅观妓》
残妆满面泪阑干,几许幽情欲话难。——薛逢《贫女吟》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王建《赏牡丹》
岭梅乍暖残妆恨,沙鸟初晴小队闲。——罗隐《西塞山》
残妆添石黛,艳舞落金钿。——张谓《扬州雨中张十七宅观妓》
胧胧欲曙色,隐隐辨残妆。——吴融《赋得欲晓看妆面》
云髻已收金凤凰,巧匀轻黛约残妆。——施肩吾《妓人残妆词》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江采萍《谢赐珍珠》
滴尽绮筵红烛暗,坠残妆阁晓花羞。——徐夤《泪》
悲风鸣叶秋宵冷,寒丝萦手泪残妆。——秦观《拟题织锦图》
雅持本色明清昼,肯驻残妆媚黑昏。——陈著《连山王开诗试子午花四首·低垂不足畏炎氛》
愿君怜织素,残妆尚有啼。——江总《紫骝马》
长垂玉箸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苏轼《过潍州驿,见蔡君谟题诗壁上云:绰约新娇》
露曦风晚别春丛,拂掠残妆可意红。——黄庭坚《王立之以小诗送并蒂牡丹戏答二首·露曦风晚别春丛》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王安石《杏花·石梁度空旷》
酒泻银壶莫*傍,怕惊花睡损残妆。——方岳《次韵宋尚书山居十五咏·海棠径》
宿烬分余麝,残妆晕浅螺。——高启《咏梦》
残妆带雨犹含泣,薄质随风易损神。——皇甫汸《太华寺咏落花》
垂柳池边见海棠,一枝寂寞倚残妆。——于慎行《四月一日曹常侍园看花同冯用韫葛仲明二馆丈·垂柳池边见海棠》
残妆洗作胭脂水,流出宫墙污燕泥。——朱权《宫词·钧天迭奏昆明池》
独艳迎人笑,残妆带雨斜。——胡仲弓《春晚山茶花数朵艳甚》
残妆简介
残妆是汉语词汇,拼音是cán zhuāng,指女子残褪的化妆。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刘禹锡《和乐天春词》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秦观《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
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丘浚《咏菊》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张籍《酬朱庆馀》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李白《采莲曲》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清*调词》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池中旧水如悬镜,屋里新妆不让花。——骆宾王《畴昔篇》
有人相伴,开镜点新妆。——朱敦儒《满庭芳·花满金盆》
绝忆水晶帘下立,手抛蝉翼助新妆。——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杜甫《牵牛织女》
琼瑶初绽岭头葩,蕊粉新妆姹女家。——徐夤《梅花》
陈宫内宴明朝日,玉树新妆逞娇逸。——王毂《玉树曲》
自然颜色变韶稚,况乃新妆露初洗。——王洋《王亚之元夕招客庭下红梅两株相对盛开》
大江以东北山北,时样新妆皆失色。——释道璨《和余山南佥判清溪观荷》
顾影应先惜,新妆已足夸。——周绮《巫山一段云·题晓妆图》
众中别有人如玉,新妆艳艳娇红烛。——紫静仪《长信宫》
徵书夜夜下昭阳,紫髯郎将促新妆。——张萱《迷楼怀古》
晚花特地歛新妆,莫道无情总不妨。——杨万里《瓶中红白二莲五首·晚花特地歛新妆》
凤箫抛旧曲,鸾镜懒新妆。——李频《古意》
红泪金烛盘,娇歌艳新妆。——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孤影仍哀雁,新妆忽翠娥。——蒋春霖《东台杂诗·其十五》
谁家姊妹斗新妆,园林散步频携手。——唐寅《踏莎行·闺情》
画船花舫总新妆,进入池心*岛傍。——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美人艳新妆,敛袂照秋水。——秦观《荷花》
空中捧出百丝灯,神女新妆五彩明。——张时彻《陈都阃宅看烟火》
智人静理会,临镜对新妆。——何南凤《星郎温生自上杭访余于齐昌同过端午于中洲寺佳句见示援笔属和以相印正云》
纷纷落尽泥与尘,不共新妆比端正。——韩愈《寒食日出游》
争妍竞媚誇新妆,承颜贾宠未肯降。——孙承恩《题屏障》
何人早起酬怜惜,孤负新妆倚翠楼。——沈周《落花五十首·其五》
夜半钟声起景阳,六宫粉黛试新妆。——张凤翔《宫词(十八首)·夜半钟声起景阳》
桃李出新妆,周张环绣黼。——郑清之《江汉亭百韵》
共待新妆出,清歌送落梅。——上官仪《八咏应制二首》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秦观《画堂春·春情》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木兰诗》
秾春冶叶朱门里,弄东风红妆初试。——陈维崧《咏滇茶·秾春冶叶朱门里》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刘沧《秋日望西阳》
卧看西湖烟渚,绿盖红妆无数。——张元干《如梦令·卧看西湖烟渚》
六月西湖锦绣卿,千层翠盖万红妆。——杨万里《清晓湖上三首·六月西湖锦绣卿》
落日美人秋水上,红妆一面乱荷花。——吴宽《题院画·琼楼金屋映丹霞》
镜里只应谙素貌,人间多自信红妆。——*甫《贫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杜甫《新婚别》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李白《江夏行》
红妆宝镜珊瑚台,青琐银簧云母扇。——王翰《飞燕篇》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苏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李白《子夜吴歌》
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张可久《水仙子·怀古》
绿树当门酒肆,红妆映水鬟儿,眼底殷勤座间诗。——张可久《红绣鞋·春日湖上》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妆。——唐寅《题拈花微笑图》
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苏轼《满庭芳·香叆雕盘》
记银烛红妆夜来,洞房深掩映闲斋。——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玉肌花脸柳腰肢。红妆浅黛眉。——欧阳修《阮郎归·玉肌花脸柳腰肢》
听水上、红妆笑声。——许桢《太常引·西池池上好新亭》
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王建《宫词一百首》
几时来翠节,特地引红妆。——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
我来湖外拜君侯,正值灰飞仲春琯。广宴江亭为我开,红妆逼坐花枝暖。——元稹《何满子歌》
一枝着雨湿红妆,便觉群芳自尘俗。——王之道《定慧院海棠追和东超呈虞季然陈德夫》
楼上美人相倚看,红妆透出水精帘。——顾况《宫词五首》
双双素手剪不成,两两红妆笑相向。——崔颢《行路难》
贼城破后先锋入,看著红妆不敢收。——王建《田侍郎归镇》
村落寻常绩麻处,隔帘时复见红妆。——方回《三竺道中三首·武林风物异他乡》
晚风归棹急,细雨湿红妆。——苏辙《寒食游南湖三首》
公暇羽衣凭水槛,渐多翠盖倚红妆。——程公许《种秋池塘荷盖方密有四五朵花》
幽花笼绮*,疏柳媚红妆。——陈高《丁酉岁述怀一百韵》
旋刺篙竿令过岸,满池春水蘸红妆。——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宫娥小小艳红妆,唱得歌声绕画梁。——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秋晚红妆傍水行,竞将衣袖扑蜻蜓。——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汗湿红妆行渐困,岸头相唤洗花钿。——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含风翠筱弱欲扶,带雨红妆欹不正。——王复《寒食日雨中吴竹屿先生招同钱献之洪稚存孙渊如集杏花春雨山房看花用昌黎寒食日出游韵》
朝来别奏新翻曲,更出红妆向柳堤。——吴伟业《鸳湖曲》
钱塘*颜如玉,一一红妆新结束。——杨炎正《钱塘迎酒歌》
日长深院小榴开,懒斗红妆傍镜台。——王伯稠《青楼曲·日长深院小榴开》
翠黛红妆画鹢中,共惊云色带微风。——卢纶《曲江春望》
掷果潘郎谁不慕,朱门别见红妆露。——司空图《冯燕歌》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嫩岚滋翠葆,清渭照红妆。——杜牧《华清宫三十韵》
未见红妆窈窕娘,先排翠羽参差扇。——苏辙《送梁交之徐州》
天晴日暖笼紫烟,镜里红妆犹带酒。——黄庭坚《赋陈季张北轩杏花》
春风吹雨湿衣裾,绿水红妆画不如。——杨基《望武昌(二首)·春风吹雨湿衣裾》
鸾驾常操内教场,何曾汤火试红妆。——韩邦靖《长安宫女行》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春的古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春的古诗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2、《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3、《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7、《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9、《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0、《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1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13、《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14、《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5、《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6、《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17、《绝句》
蜂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蜂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罗隐 蜂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及注释】
无论是*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这首诗通过对蜜蜂形象的描写,歌颂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生活,并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1、山尖:山峰的顶端。
2、尽:全部。
3、占:占其所有。
4、甜:醇香的蜂蜜
5、采:采摘。
6、为【wèi】替。还读wéi,如“敢作敢为”
【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借引用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与不满。
1、《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4、《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5、《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
6、《始夏南园思旧里》
唐·韦应物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
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7、《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8、《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9、《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0、《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效古诗古诗词
古诗原文
寒沙四面*,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诗文赏析
也许是长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绿水,不闻飞骑击虏、角声马鸣之故吧,南朝稍有壮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热衷于*出塞千里、勒铭燕然的军戎生涯和辉煌业绩。因此,仿“古诗”、叙汉事,借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感慨,也成了他们作诗的一大爱好。范云这首诗,正以“效古”为题,倒转时空,把自身带入了六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
诗之开篇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寒沙四面*”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千里飞雪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一个“惊”字,表现诗人的主观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辞·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令人心骇而骨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诗人恍已置身于顶盔贯甲的汉卒之中,正冒着风雪,向茫茫阴山、皑皑交河进发。“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东遥接内兴安岭。山上本来草木葱茏,而今在狂烈的寒风袭击下,时时可见高大树枝的摧折;“交河城”则远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正是车师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雾气缥缈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阴山到交河城,空间相距远不止千里。诗中却以“风断”、“雾失”两句,使之*若比邻。如此巨大的空间转换,不仅表现了塞外瀚漠的辽阔,更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战生涯,增添了几多壮色和扑朔迷离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写景,豪情万丈的出塞健儿,似还只在背景中若现若隐。自“朝驱左贤阵”以下,他们终于大显身手了。“朝驱左贤阵”一句,写的是飞将军李广亲自指挥的一场激战。据《史记》记载,当时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迎战匈奴左贤王十倍于己的骑兵。李广布圆阵拒敌,“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执大黄弩射杀匈奴偏将数人,终于坚持到援军到来,突围而出。“夜薄(迫*)休屠营”抒写的,则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一次胜利远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折兰王、斩卢胡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时名震遐迩。这两次战役,在时间上相隔五、六年。诗中却以“朝驱”、“夜薄”使之紧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战的紧张态势,将出征健儿勇挫强敌的豪迈之气,表现得痛快淋漓!接着“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写主人公先后追随前将军李广、嫖姚校尉霍去病屡建奇功的经历。语气沉着,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身为名将部属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节描述出塞千里、接战强虏的.英勇业绩,读来令人神旺。不过,军戎生涯除了长驱直进的胜利外,也难免有意外的失误和挫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功业显赫的名将,也仍要受到军法的惩处。“失道刑既重”,说的正是李广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广率师出征,因为无人向导而迷失道路;大将军卫青追究罪责,李广终于含愤自杀。“迟留法未轻”,则指博望侯张骞,随李广出塞,迟留后期,按法“当斩”,只是由于出钱,方才“赎为庶人”。这样的失误,虽然难免,但军法如山,不可宽贷。这又使充满英勇气概的军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壮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诗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气息和奇异的吸引力。汉代的边塞征战,正是这样,以它辉煌的业绩和悲壮的色彩,写在了汗青史上。何况,这些业绩,又是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分不开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断决策,汉代则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壮举。所以,诗之结尾,诗人不禁发出了“所赖今天子(汉武帝),汉道日休明”的热烈赞叹。倘若联系诗人生活的齐梁时代,朝廷积弱,只能坐看北方异族铁骑纵横,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结句又包含了无限感慨和不尽之意。
“效古诗”名为“效古”,诗中其实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范云身为齐梁诗人,写的虽为汉代古事,但因为用了第一人称,在时序上又故意倒“古”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诗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现在诗中的主人公,看似汉代士卒,却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诗人回到了汉代,倒似当年的李广、霍去病,穿过六百年的时空,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朝,正率领着诗人,仰对瀚漠的朔雪、狂风,转战于阴山、交河。而读者呢,也恍惚与诗人一起,参加了“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的战役,为胜利的突围而欢呼,为“失道”名将的陨身而堕泪。这是一种错觉,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这首《效古诗》的独特表现方式所造成的。
妆字的古诗
含妆的古诗
红妆的古诗
古诗的红妆
开头是妆的古诗
写妆容的古诗
有关妆容的古诗
含有妆字的古诗
妆场粉博的古诗
与美妆有关的古诗
古诗妆的拼音
含有红妆的古诗
有关化妆的古诗
上妆的古诗词
提及红妆的古诗
形容雪妆的古诗
含有妆奁的古诗
女人妆容的古诗
有关嫁妆的古诗
碧妆成树高的古诗
炫服华妆着处逢的古诗
带有妆容的古诗歌
形容浓妆的古诗
镜前小梳妆的古诗
和化妆有关的古诗
柳树梳妆的古诗
嫁妆的古诗词
妆开头的诗句古诗
与桃花妆有关的古诗
红妆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