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问题的古诗词

关于有关于问题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于问题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于问题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于问题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85) 说说(156) 名言(2) 诗词(8k+) 祝福(54) 心语(2)

  • 古诗词阅读题

  • 阅读
  • 古诗词阅读题(精选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的身影,阅读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阅读题(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这首词中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词语是 ,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3分)

      2、 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

      1、 词语是 徘徊 ,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3分)

      2、 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山花子春恨

      陈子龙①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③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②五更钟:亡国丧音。③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

      ⑴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4分)

      ⑵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深层寓意?(4分)

      参考答案

      (1)前两句描写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2分)这些意象形成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令人凄惶惆怅。(2分)

      (2)这两句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或反衬)的手法,以燕舞东风的乐景反衬皇室衰落惨败的凄凉和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之感。(手法1分,寓意3分;若写拟人或衬托的手法亦可得分)

      阅读练*二

      1、词的上阙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词题为春恨,恨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上阚描绘了一幅悲凄的残春月夜图。暮春时节,杨柳迷离,小雾笼罩,杏花飘零,人未成脶,宫殿冷寂,月光残照。(3分)营造了悲凉衰败、冷清孤寂的艺术氛围,为下阚的抒情做铺垫。(2分)

      2、本词借春色已逝的遗憾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怨恨。(2分)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亡国的惨痛现实;(2分)无情双燕子,舞东风两句,以双燕依然在东风中翩翩飞舞,讽刺投奔新贵门下的原明室官员。(2分)

      赏析

      【《白雨斋词话》卷三】陈廷焯曰:凄丽*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

      陈子龙,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妙。这首山花子春恨是首借景表情的怀古词,词意动人,所陈之景冷艳,所表之情凄清,短短四十八字的小令把对惜春春去,恨春不住,的情怀表露的一览无余。但和其他的春词不同,由怨春不留,到怨己凭多闲愁。所有由赋到比兴的过程都是在题内尽述了。就象刘禹锡答白居易的诗,刘、白二人都在格式以内。未出题外之意。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

      陈子龙的恨春有何不同呢?不同在用字达意上。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我画在扩号内的字请提问人注意。本来是盎然春意,奈何作者却如此用字?更有下半句的尽、空、无情、等字。(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燕子居然在作者眼中落得无情二字的评语,更甚者还是双燕子。燕好是*人对有情男女爱情的美化词,这里居然被作者灌上无情两字。这里却是作者大有深意呀。不可脱离历史的看人物,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词?

      这里给提问的朋友介绍下陈子龙这个人,他是生在明末死在清初的人,是历史上很有名气的文人,更是个抗清义士,明亡以后多年转战南北追随南明武装反清复明,最后被捕投水而死,死后还被**。

      了解这样的背景在看这首春恨想必提问的朋友多少读出了作者的题外之意了吧。落花春去,杨柳迷离,故国宫院(景阳宫明永乐年修的)月照残红,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多情燕子哪知我国破神忧,(一点爱国意思没有,所以被作者说成无情双燕。)只知在东风中呢喃。一首写惜春词表诉的是作者情伤故国的忧思。神交南唐的亡国后主,此处想来亦在情理之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

      【答案】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考点】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第一空: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思路分析】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思路分析】第一问: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问: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解题格式: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采桑子

    [阅读全文]...

2022-04-11 07:35:45
  • 阙题古诗词

  • 阙题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阙题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阙题》

      作者:刘脊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解】:

      1、道由句: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2、闲门句:门一开,便可见上山之路。

      【韵译】: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评析】:

      从诗的语意看来,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诗以“暮春”为主题,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全诗无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

      【1】阙题:即缺题。“阙”通“缺”。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2】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道:道路。由:因为。

      【3】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4】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5】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6】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7】每:每当。

      作品赏析:

      【评析】:

      从诗的.语意看来,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诗以“暮春”为主

      题,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全诗无

      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引自"超纯斋诗词"翻译、评析:刘建勋

      【简析】:

      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至”字和“随”字。它们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

      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来了。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仅仅给你以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光景来描写。“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里的“每”作“虽然”讲。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因而这首诗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阅读全文]...

2022-06-11 17:38:14
  • 《阙题》古诗词

  • 《阙题》古诗词

      【原文】:

      《阙题》

      作者:刘脊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解】:

      1、道由句: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2、闲门句:门一开,便可见上山之路。

      【韵译】: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评析】:

      从诗的语意看来,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诗以“暮春”为主题,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全诗无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阅读全文]...

2022-05-09 22:30:54
  • 古诗词诗眼题答题技巧例说

  • 写作
  • 古诗词诗眼题答题技巧例说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诗眼题答题技巧例说,欢迎大家分享。

      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阅读古诗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什么是诗眼呢?简单地说,诗眼就是诗词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详细地讲,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和情趣性的能够统领全句、全联或全篇的字词,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诗眼有很多特性,准确把握和分析诗眼的艺术表达效果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鉴赏诗词。

      一、诗眼能够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用做诗眼的'词语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比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字,就直白地流露了诗人虽然有满腔的报国热忱却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怅惘与悲愤,不仅读之令人扼腕,还准确深刻地点明了本诗的主旨——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二、诗眼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与情趣性

      这类用做诗眼的词语一般都是动词。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就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盎然之景,还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了诗人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更流露了作者经历罢相后虽被征召回朝却依然忧虑重重的情思,其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与丰富的表现力的确让人称道。这大概也是王安石不厌其烦地易“十许字,始定为‘绿’”的原因吧!再如,宋祁《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更是运用拟人手法将杏花怒放时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形象且极具情趣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并被王国维赞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三、诗眼能统领全句、全联、全阕甚至是全篇

      白居易《长相思》的上阕是“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读完前三句,根本不会觉得词句有什么奇特之处,无非就是写了两条河在流,而且还是流到了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到“愁”字诗意就陡然发生变化,不仅山水含愁,而且万物齐悲,词人的哀愁一下子就弥漫于山水,充塞了天地,一个“愁”字便点燃了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准确把握和分析诗眼的艺术表达效果,体味诗眼的艺术表现力,要遵循鉴赏诗歌的基本原则——“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诗眼的最终指向是诗词的意境,鉴赏者应该从诗词的创作背景、诗词的结构、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词中的意象、诗词中的句式,以及诗词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等角度,去品味诗眼的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7-09 14:04:15
  • 无题古诗有哪些(8篇无题古诗词)

  • 在我国诗歌中,

    诗人常常以“无题”为题作诗篇。

    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

    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

    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

    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古代无题诗代表人物是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读读李商隐

    最著名的八首《无题》诗,

    每一首都情意绵绵。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全诗以“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

    也有人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

    《无题》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首诗是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痛苦,是一篇“刻意伤春”之作。

    “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诗人由香销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为具象,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了美好事物之毁灭,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这首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写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

    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无题》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哪儿传来阵阵清亮的筝声,伴随着急骤的箫管?在樱花怒放的深巷,在垂杨轻拂的河岸。东邻的贫家中有位姑娘,年纪大了还嫁不出去,对着这当空的丽日,对着这暮春*。

    溧阳公主刚刚十四岁,在这清明回暖的日子,与家人一起在园墙里赏玩。这位贫家姑娘回到家后一夜辗转无眠,只有梁间的燕子,听到她的长叹。

    《无题》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阅读全文]...

2022-06-04 19:31:12
  • 流夜郎题葵叶古诗词

  • 流夜郎题葵叶古诗词

      古诗原文

      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

      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

      译文翻译

      你能卫足让我惭愧,感叹我被移根迁往远方。

      *如能光顾,我定要返回我的家乡。

      注释解释

      ⑴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葵叶:葵,蔬类植物,不是向日葵,其叶可食,古人用以制作酸菜。

      ⑵卫足:古人以葵之嫩叶为菜,不待其老便掐食,而不伤其根,令葵再长嫩叶,所以称葵能“卫足”。《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

      ⑶白日:比喻朝廷。

      ⑷故园:泛指故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白长流夜郎途中,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诗人在流放途中见到葵叶,触景生惰,遂写下此诗。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五绝形式的咏物寓慨诗。前面两句,以对比出之:“惭君”写葵,“叹我”自谓,寓意相辅相成。作者为自己当时无力雪冤自保、终至被迫流放夜郎的艰险处境发出无可奈何的低吟。对葵叶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葵菜,一说是向日葵,两说都通。根据杜预注《左传》,以为葵指向日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此诗由“卫足”联想到“白日”,当时受到杜注影响。向日葵的叶子始终护卫着它的根,李白由此产生惭愧的心理,从而叹息自己却移根走他乡为异客。

      后面两句,则是表明作者的希望。李白期待着白日能够分一点光来照耀他,使他能够返回故乡守护故园。李白由“葵”联想到“日”,盼望朝廷赦免他,这与《上崔相百忧章》“覆盆傥举,应照寒灰”两句寓意正同。只是在《上崔相百忧章》里,作者在希望得到昭雪的同时,多少还表达了愿为朝廷效力的`心意;而《流夜郎题葵叶》的最后两句,只是希望归隐故园,了此残生,情绪更加低沉了。不过后来他尽管遇赦了,一点点白日之光已经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他仍然未能“还归守故园”。

      李白“凡所著述,言多讽兴”(李阳冰《草堂集序》)。这一特点在此诗中表现很突出。由葵叶之“卫足”反衬自己之“移根”,愧叹自己的“无能”自解冤狱。又借“白日”的“分照”,比喻“皇恩浩荡”,盼望朝廷宽宥,放自己回故园和亲人团聚。

      此诗纯用寻常语,词意*易浅*,不像李白长篇歌行那样,表现出睥睨一切的浪漫主义情调。通过浅言淡语挥斥幽愤,透露出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对朝廷给予自己不公正待遇的控诉,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十分感人地传达出诗人南流夜郎途中的真实思想情绪。

    [阅读全文]...

2022-07-03 17:46:28
  • 诗名含有问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问字的诗词

  •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李白〔唐代〕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东林七问 其五 问夜

    成鹫〔清代〕

    高枕得无事,出门胥有营。红尘骑马客,白发听鸡声。

    茅屋閒将老,蒲团坐到明。相看同此意,谁浊更谁清。

    后七问 其一 问天

    成鹫〔清代〕

    我有千古恨,高高将听卑。亦知曾补后,不似未分时。

    得气清何少,流光照或私。可能空阔外,容我管中窥。

    后七问 其七 问剑

    成鹫〔清代〕

    举世争雄日,何妨独守雌。冤亲*等视,风雨寂寥为。

    浩气销能否,全身付与谁。一弹三太息,惟许湛卢知。

    后七问 其五 问夜

    成鹫〔清代〕

    孤灯坐终夕,坐久灯力微。晓漏知多少,邻鸡闻庶几。

    病躯慵下榻,花气促披衣。笑问儿童道,晨星稀未稀。

    后七问 其六 问字

    成鹫〔清代〕

    自从闻鬼哭,不复更摊书。渐觉乌成马,无心獭祭鱼。

    偶来观越绝,相失半秦馀。稽首空王问,三伊如不如。

    后七问 其二 问影

    成鹫〔清代〕

    不辨谁宾主,何因有往还。怜君时一顾,笑我未能閒。

    世态胶难合,前尘迹可删。终当事韬晦,相待掩重关。

    东林七问 其六 问字

    成鹫〔清代〕

    相知无厚薄,相见有疏亲。偶尔逢新识,悠然思古人。

    阅穷千载事,赢得半生贫。何似秦灰后,金张早致身。

    东林七问 其七 问剑

    成鹫〔清代〕

    往往难*事,烦君几濯磨。风尘频抖擞,岁月易蹉跎。

    钟虡消兵器,铅刀当太阿。不知三寸管,谁较**多。

    东林七问 其一 问天

    成鹫〔清代〕

    碌碌今如此,冥冥非所知。胜人宁有定,于我或无私。

    劫火焚刍狗,青云变素丝。杞忧诚罔极,深信转成疑。

    [阅读全文]...

2022-02-19 02:44:12
  • 含有问字的古诗词 带问字的诗词名句

  •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第五回》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第二十章》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试上张籍水部 / *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问汝*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篇》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王维《酌酒与裴迪》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冯道《天道》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篇》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佚名《送别诗》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格言联璧·学问类》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上集》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学记》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李白《山中问答 / 山中答俗人问》

    入门休问荣枯事,且看容颜便得知。——《增广贤文·上集》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中庸·第二十章》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

    [阅读全文]...

2022-04-01 12:52:07
  • 初中古诗词默写训练题

  • 初中,训练
  •   七上诗文默写:

      1、曹操的《龟虽寿》

      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是(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的《过故人庄》

      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的《夜雨寄北》

      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杜牧的《泊秦淮》

      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7、晏殊的《》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8、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他感觉学*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9、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朱熹的《观书有感》

      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的句子是(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下诗文默写:

      1、吴均的《山中杂诗》

      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是(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2、的《竹里馆》

      诗中以动衬静,表现诗人悠然自得情怀的诗句(诗中充满了诗情画意,体现了诗中有画的优美语句)是: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抒写峨眉山月色,即写月映清江之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4、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岑参的《逢入京使》

      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诗中借走马相逢的生活细节描写,蕴含诗人复杂情感的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6、韦应物的《滁洲西涧》

      以横卧舟中的撑船人的悠闲,反衬有才人得不到重用的无奈而忧伤情怀的诗句(诗中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诗人虽有志改革却无回天之力,思归又不能的两难境地的诗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的《江南逢李龟年》

      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诗中描绘二人晚年重逢,彼此飘零异地、感慨万千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两句是(描绘竹林寺景致的诗句或描绘竹林寺幽静环境的诗句):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两句是(描绘灵澈上人披着夕阳的余晖,独自走向远方的诗句):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9、赵师秀的《约客》

      常被用来形容江南梅雨季节的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的两句是(描写江南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诗人一直伴着孤灯,焦急地等待所约的客人,营造出孤灯、夜雨、独坐的清寂氛围的诗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八上诗文默写:

      1、《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王绩的《野望》:树树皆春色,山山唯落晖。

    [阅读全文]...

2022-07-27 01:33:02
  • 解佩令·自题词集古诗词鉴赏

  • 解佩令·自题词集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

      译文翻译

      十年磨砺宝剑,在豪杰聚集地区结交宾客,把*生的眼泪都飘落干尽。年华老去填写歌词,有一半是在虚空中传递愁恨。身边几时曾经围绕着头戴玉燕钗、鬓式如蝉翼的美人?

      不学*秦观词的婉约,不学*黄庭坚词的奇崛,依照新的声调填词和张炎所作风格大致相*。漫游江湖,放浪不羁,姑且吩咐筵*上红粉歌女演唱遣兴。料想自己直到头发全白,也没有封侯的缘分。

      注释解释

      解佩令:词牌名。始见北宋晏几道《小山乐府》。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五仄韵。亦有少叶二至三韵者。

      词集:指朱彝尊的词集《江湖载酒集》,凡三卷,编成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

      十年磨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五陵:指西汉五个皇帝陵墓,即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陵,均在今陕西咸阳市附*,渭水北岸。汉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辄迁徙四方豪富及外戚在此附*居住,令其供奉园陵。后因以五陵代指豪门大族。

      结客:结交宾客,多指结交豪侠之士。

      空中传恨:比喻虚浮的言情之作。

      燕钗蝉鬓(bìn):代指女子。燕钗:一种燕形的.钗;蝉鬓:古代妇女发式的一种。

      秦七:北宋词人秦观,排行第七。

      黄九:北宋词人黄庭坚,排行第九。

      倚新声:按新谱填词。

      玉田差*:谓词人所填词接*张玉田。或谓自己博采众长,达于新境,回视张炎,似与己差*。玉田:南宋词人张炎的号。

      落拓:放浪不羁。

      江湖:泛指四方各地。

      歌筵(yán):有歌伎唱曲劝酒的筵*。

      红粉:胭脂和铅粉,女子化妆品。

      创作背景

      词人少壮时曾与爱国志士结交,从事抗清复明斗争,后来事败出亡,飘零四方。于是词人将这时期所作的部分词篇编成《江湖载酒集》,并题了这首词。

      诗文赏析

      上片抒发壮志难酬,抛却浮名、填词传恨的苦衷。词的开端:“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生、涕泪都飘尽。”这是说,词人的性格,本来是豪爽刚毅的,与豪侠结友,佩剑自随,想建立一番事业,但事与愿违,处处碰壁,洒尽涕泪而已。接着写“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在其词集中,虽有一些艳词,不过是空中传恨而已,并不曾在青楼歌馆,留连声色。但强调其空中恨的词只有“一半”,而另“一半”也许并非空中传恨,所以用词甚妙。

      下片揭示其词学宗旨和落拓失意的情怀。换头写“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词人认为秦少游之词,偏于柔婉;黄山谷之词,偏于奇崛。他对张玉田崇尚清空,乃奉为圭臬,认为己词之风格,与玉田接*。接着写“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这几句是照应开头,壮志未酬,垂暮之年,封侯无分,只好“老去填词”,落拓江湖而已。这与辛弃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捏英雄泪”之句,用意相同。英雄失志的悲哀与无可奈何的愁绪,跃然纸上。这种结语,又与开端互相映照,显得结构谨严。

      这首词以自述式的描写,活画出一个失意丈夫形象,他因大志难酬而调怅唏嘘,只好舞弄文墨,借填词来写其怅恨,以声色来消其心中块垒。词人意兴颓丧,且又笔致冷隽,使全词笼罩着一片灰暗凄切的消极情调。然柔中有骨,字行间仍使人感受到作为一个词人的主人公不懈努力的精神。壮志既不成,干脆愤而填词,以遣情怀,这正是词中所着力表现的题旨。这首词尽管用典良多,却给读者以自然浑成感,毫无琐屑堆砌之病。

    [阅读全文]...

2022-03-07 18:04:00
有关于问题的古诗词 - 句子
有关于问题的古诗词 - 语录
有关于问题的古诗词 - 说说
有关于问题的古诗词 - 名言
有关于问题的古诗词 - 诗词
有关于问题的古诗词 - 祝福
有关于问题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