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凉州给人的印象

关于古诗中凉州给人的印象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凉州给人的印象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凉州给人的印象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凉州给人的印象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32) 语录(14) 说说(36) 名言(940) 诗词(859) 祝福(7) 心语(165)

  •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

  •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

      王之涣是盛唐著名诗人,他的诗,很多都被教坊乐人入乐歌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凉州词王之涣古诗,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適、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阅读全文]...

2022-05-05 01:19:22
  • 凉州词古诗

  • 文学
  • 凉州词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凉州词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薛逢(唐)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凉州词·其一》

      张籍(唐)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凉州词·其二》

      张籍(唐)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安无使来。

      《凉州词·其三》

      张籍(唐)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赏析1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適、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赏析2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阅读全文]...

2022-05-09 03:25:47
  • 马的古诗《凉州词》

  • 对于马的古诗,实际上我认为有关马的成语很多,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马的古诗,虽然说在我们的学*过程中,学*马的古诗要比学*马的成语很复杂,但是我们能够从马的古诗中,体会出不一样的意境。

    马的古诗赏析系列(二)《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听到常常在马背上弹奏的琵琶曲,曲调铿锵激越,仿佛在催促我上前线作战。喝醉了躺在沙场上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出征打仗的人,有几个活着回来?

    诗是咏边塞荒寒艰苦情景之名曲。全诗描摹了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中一次难得的盛宴,将士们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

    开篇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忽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眼前展现出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景象使人惊喜,为全诗抒情创造氛围、定下基调。第二句“欲饮”二字渲染出美酒佳肴不凡的诱惑力,表现出将士豪爽开朗的性格,进一层描写热烈场面。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美酒加音乐”欢快的宴饮场面。

    三、四句描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历代评注家颇有争议。有的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这话对读者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赏析笔者:婧喆

    《凉州词》

    唐代乐府曲名,是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凉州

    古地名,在今甘肃省西北部的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段,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中原与少数民族战争的主要战场。

    夜光杯

    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琵琶

    胡人乐器。作战时用作出发号使用,这里指欢快的琵琶曲。

    催人出征。

     

    [阅读全文]...

2022-03-25 17:24:33
  • 凉州词古诗意思

  • 凉州词古诗意思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凉州词古诗意思,一起来看一下吧。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译文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赏析

      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王翰

      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

      鉴赏评价

      其一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评价

      《唐诗绝句类选》:语意远,乃得隽永。

      《唐诗直解》:悲慨在“醉卧”二字。

      《艺苑卮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葡萄美酒”一绝,便是无瑕之璧。盛唐地位不凡乃尔。

      《增订唐诗摘钞》:诗意在末句,而以饮酒引之,沉痛语也。若以豪饮解之,则人人所知,非古人之意。

      《而庵说唐诗》:此诗妙绝,无人不知,若非细细寻其金针,其妙亦不可得而见。若论顿挫,“葡萄美酒”一顿,“夜光杯”一顿,“欲饮”一顿,“琵琶马上催”一顿,“醉卧沙场”一顿,“君莫笑”一顿,凡六顿,“古来征战几人回”则方挫去。夫顿处皆截,挫处皆连,顿多挫少,唐人得意乃在此。

      《唐诗别裁》:故作豪饮旷达之词,而悲感已极。杨仲弘论绝句,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盛唐多与此合。

      《诗法易简录》:“君莫笑”三字喝末句有力。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气格俱胜,盛唐绝作。

      其二

      这首诗抒写的是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

      诗的前两句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后两句极力渲染出了一种思乡的氛围:寒冷的夜晚万籁俱寂,而笳声的响起更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并且悲凉的笳声吹奏的偏又是让人伤怀别离的《折杨柳》,悠悠的笳声在夜空回荡,教战士们的思乡之意更加浓厚。

      这首诗抓住了边塞风光景物的一些特点,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这仍然是盛唐气象的回响。

    [阅读全文]...

2022-05-03 22:47:11
  • 古诗凉州词王之涣拼音

  • 古诗凉州词王之涣拼音

      拼音有助于我们朗读。而在王之涣这首诗《凉州词》拼音是怎样的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古诗凉州词拼音,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凉州词二首·其一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赏析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古诗凉州词王之涣诗意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意

      黄河之水汹涌奔腾,仿佛来自云端,

      孤零零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的群山。

      羌笛何必要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

      春风他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遥远的玉门关。

      注释

      ①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方的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②黄河远上:黄河的尽头。

      ③孤城:孤零零的戍(shù)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万仞(rèn):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形容极高。

      ⑤羌(qiāng)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后常作军乐。羌: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卫生。

      ⑥何须:有什么必要。

      ⑦杨柳:指古代的一种歌曲《折杨柳》,其中提到行人离别,常常折柳枝相赠,因“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

      ⑧度:越过。

      ⑨玉门关:古代西北边关名,汉代建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的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委婉的批评了朝廷对于他们缺乏关怀和呵护的冷漠做法。诗人没有从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入手,而是在第一句远眺黄河上游,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端直泻而下,渲染了恢弘的气势,烘托了开阔的意境。第二、三句描写了边疆将士的生存环境是在群山峻岭之中的一座孤城,以及在这孤独寂寞的环境中,传来了如泣如诉的《折杨柳》这首曲子,让人心碎。最后一句中的“春风”比喻“封建统治者”,尽管将士们的生活环境很不好,离开家很久,非常思念家乡,但是统治阶级根本感受不到这些,诗句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于边疆将士疾苦漠不关心的社会现实。全诗苍凉悲怆(chuàng),深沉含蓄,打动人心。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阅读全文]...

2022-06-01 19:46:29
  • 郑州印象周记

  • 郑州,日记
  • 郑州印象周记

      你有一个对你来说比较深刻的地方吗,你去过那个地方吗?他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州印象周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今年一放假我就去了郑州。如果你们问那里给我留下什么印象的话,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挤,挤死了!”

      挤:车挤

      一到郑州,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汽车占满了整条街道。每辆车的屁股挨着头,头挨着屁股,个个都像好兄弟似的不想分开,也不知道到底是红灯亮了还是堵车了。很多司机都闲的没事儿干,有的低着头抠手机,有的下车观望,有的把脚翘在方向盘上闭目养神,还有的司机干脆拿出桌子打起牌来!我看着满大街的车,心里虽是急得不行,但却无可奈何。站出来看看,红绿灯好像在五十米开外,前面的汽车渐渐变成了一只只小蚂蚁,……再看看身边的妈妈,早已进入了香甜的梦香。她应该在梦里梦见街道上只有我们一辆车在畅通无阻地行驶。你看,她还在梦中笑呢!

      挤:人挤

      其实早在家里和姑姑打电话时就听姑姑说:“你都不知道郑州有多挤,干啥都不方便,一出门就是一长排的汽车,前两天火车站那边一直从下午4点多堵到晚上9点多,怎么办啊这!”我却一直不相信,这不,跑去试了试,正所谓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一个字:挤!两个字:受罪!姑姑领我去银基买新年穿的衣服,在商场外面看着也没有多少人,一进去,天爷,人山人海!挤在人群里好费劲,从电梯上看下去,人头攒动,多得受不了,氧气好像都不够用啦。等到下午回去的时候,等公交的人也数不胜数。公交来啦,人们一窝蜂地挤着,我和姑姑等了好几次才挤了上去。

      挤:楼挤

      走在郑州的大街上,除了人多之外,就是建筑了。满世界的高楼大厦,一幢紧挨着一幢,天哪!楼与楼之间空间少的可怜。再抬头往高处看,

      高楼直插云霄,连太阳都难得一见,天空只有小小的一片。

      真挤啊!每天出个家门都不方便,一趟光走路都要一个多小时,坐车?那就更别说了,两个小时都不一定到家!不过,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处,有很多好看的节目,好玩的地方,好看的景色,好吃的食品……不过,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好,人少,方便!嘿嘿。

      年轻的时候曾在郑州的三外婆家小住几日,除了感觉城市的繁华和新奇之外,略微感觉郑州的环境没有文字和电视上视觉看到的那样干净。那时的视力范围仅限于家乡和郑州之间,一到郑州就感觉像井底之蛙,忽然看到了大天大地一样,惊喜一直在心中缭绕着。

      随着时光的推移,路过郑州的次数逐渐增多,或在郑州转车,或在郑州做短暂停留。对郑州的印象逐渐差了起来,那新奇的朦胧期已过,便发现了她揭开面纱后的真面目。一个很差的`印象就是------脏,原想着是接*新密的缘故,那边多煤矿,把那黑色带到了郑州,因此遭受了污染。总感觉有点脏乱不堪。

      今年春节从深圳回来,又一次在郑州做中转站。新郑机场虽大,可是给我的印象却是四顾茫然,站在入口处连一个机场的标志都找寻不到,看了半天连想在此留影的想法也打消了。坐上朋友的车,看看那灰蒙蒙的天空,路是灰蒙蒙的,到处看不到洁净,让人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到了郑汴路那个长途客运站,站内到处是尘土,到处是垃圾。等一辆车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车来时是蜂拥而上,完全没有秩序,连一个指挥的人都看不到,只好这样一哄而上,好像你谦让很笨蛋似的。

      五一期间和儿子坐车去郑州游玩几日,在高速路上飞驰,窗外那绿树高山成了我们欣赏的对象,高速路上两边的经典设计吸引着我们的视线,一座座山一座座桥向我们展示着祖国的现代化设施的突飞猛进,已经进入了国际化的前列,要想富,先修路。如今的道路已是阡陌纵横,贯通了大江南北,出行不再是个难题,到全国走一走,已经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了。

      在赏心悦目中度过了两个多小时,嵩山的旖旎,那秀气一直在窗外闪耀着灵光。虽然遥远,虽然朦胧,可是那白白的山体,那挺拔的身姿,那峰峦叠嶂一直在默默无声的展示着。不由得你不惊讶,不去遥首翘望,不得不被那风姿所折服。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是一种灵气在舞动。欣赏罢嵩山,路边的雕刻又在窗外跳动,少林寺的建筑,一帮和尚劈、跃、舞、醉的图案,各色型在路边的岩壁上展示着独有地优美动作。看着看着不禁想起了曾在中原南北征战的李世民、王仁则、少林棍僧,还有那把这少林功夫带到全世界的李连杰,还有那绵绵歌曲---《牧羊曲》,都说“女儿娇……小溪水潺潺,山下羊儿跑。“。一直沉浸在此地发生故事的云游中。那自然地美景配上那优美的传说,让人不禁热爱起这片土地了。

      下了高速,开始返回人间,开始出现了鳞次栉比的高楼,路边开始呈现出很多建筑垃圾,有点把那刚刚沉浸在美妙思绪的心情驱逐似的。看看路标接*郑州市区,想着几年不见郑州市区已经变了模样,新区应该有新的动向,可是有点失望,到了市区又是那样熙熙攘攘。到了火车站广场,那人流更是摩肩接踵,除了拥挤还是拥挤,到处是垃圾,很*的垃圾桶仿佛成了摆设,地面脏的没法说,这在创建文明城市的今天,不知这个省会城市怎么创建的这样。

      过人行横道的时候好多地方都没有红绿灯,车和人争抢着道路,一招不慎就可能出现意外。看着这边的行人很*惯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是适应环境所致。这边除了人多还是人多,除了嘈杂还是嘈杂,一种精神上的不适感。我和儿子不禁感叹这边的人素质有点差了。洛阳虽然破旧却还是有序的,在过人行横道时还是忙而有序的。在二七广场除了展示繁华和物品的多样化外,更多收获的是喧闹和嘈杂。住在附*的宾馆,那喇叭的喧闹声仍然不绝于耳,这时更向往的是家乡的那份宁静。

      走过几个城市那街道的干净,让人对城市有种莫名的崇拜和向往感。北京的市内卫生很雅致,让人有一种破坏环境有种罪恶感,都在积极的维护着,市民也在积极的去义务监督着某些人的行为。只有在五环外偶尔能看到不和谐的地方,其余的地方都可以称得上令人赏心悦目的。深圳那可以说是我去过的城市里最能叫得起棒的一个地方。湿润的空气还有那现代化的建筑,看不见一点破烂,一种年轻的气息在到处浮现。在街上见不到闲人,在公交车上看不到拥挤,在地铁里没有嘈杂。在景点和大型购物场所没有混乱,总之看到的忙而不乱,秩序井然。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特点,这也能从郑周市民的举止言行中看出一个地方的国民素质来。

      郑州虽然是省会城市,可是卫生却是极差,这不能不给人一种很不好的印象。路况的抢道挤道现象给人以一种不安全感。随地到处扔垃圾,就是环卫工人以再大的精力去清扫,也抵挡不了那源源不断的人潮的无素质的袭击。

      喜欢坐在公交车上欣赏着陌生城市的景色,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起点到达终点,还喜欢在一个自认为养眼的地方下车,在那段路面行走,再看看两边的风景。

      今夜我又一个人坐在车上,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郑州的夜空,看着那高楼上的万家灯火和那远远的街灯,还有那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默默走在街道上,路边的大排档里散发着孜然烧烤的烟味。其实各地的城市都是一样的。钢筋水泥架里禁锢的是受压的心灵。对城市有一种麻木感。这时却特别留恋家乡,向往家乡的寂静。

      告别那喧闹,在心静自然凉中渐渐进入梦乡,梦见了郑州变得整洁了,好看了,人们的素质也提高了。

    [阅读全文]...

2021-12-09 15:52:44
  •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意思

  •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意思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下面小编整理了凉州词王之涣古诗意思,欢迎大家阅读学*!

      凉州词

      黄河远上②白云间,

      一片孤城③万仞④山。

      羌笛⑤何须⑥怨杨柳⑦,

      春风不度⑧玉门关⑨。

      ——唐·王之涣

      注释

      ①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方的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②黄河远上:黄河的尽头。

      ③孤城:孤零零的戍(shù)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万仞(rèn):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形容极高。

      ⑤羌(qiāng)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后常作军乐。羌: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杂文廖郎

      ⑥何须:有什么必要。

      ⑦杨柳:指古代的一种歌曲《折杨柳》,其中提到行人离别,常常折柳枝相赠,因“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

      ⑧度:越过。

      ⑨玉门关:古代西北边关名,汉代建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解读翻译

      黄河之水汹涌奔腾,仿佛来自云端,

      孤零零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的群山。

      羌笛何必要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

      春风他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遥远的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的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委婉的批评了朝廷对于他们缺乏关怀和呵护的冷漠做法。诗人没有从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入手,而是在第一句远眺黄河上游,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端直泻而下,渲染了恢弘的气势,烘托了开阔的意境。第二、三句描写了边疆将士的生存环境是在群山峻岭之中的一座孤城,以及在这孤独寂寞的环境中,传来了如泣如诉的《折杨柳》这首曲子,让人心碎。最后一句中的“春风”比喻“封建统治者”,尽管将士们的生活环境很不好,离开家很久,非常思念家乡,但是统治阶级根本感受不到这些,诗句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于边疆将士疾苦漠不关心的社会现实。全诗苍凉悲怆(chuàng),深沉含蓄,打动人心。

      凉州词(其二)

      (唐)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

      1、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泛指外族首领。

      诗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唐·卢纶《塞下曲》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汉书·李广苏建传》

      2、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张仁愿既定漠北,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云堆又为中受降城的别称。唐,李益《拂云堆》诗:“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金,元好问《醉中送陈季渊》诗:“陇头地寒无草芽,拂云堆边春更晚。”清,纳兰性德《沁园春》词:“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十一·榆林镇》。

      3、登坛:登上坛场。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史记·淮阴侯列传》唐司马贞索隐述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拜登坛。”唐皇甫曾《送徐大夫赴南海》诗:“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众所尊。”

      4、神武:神明而威武。

      5、和亲:封建君主为了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与汉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6、归去来:(1)辞赋篇名。晋陶潜所作。《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后用以归隐之典。宋梅尧臣《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2)回去。唐杜甫《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唐·颜真卿《赠裴将军》诗:“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3)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体,仄韵。清王奕清《词谱》卷七:“《归去来》调见《乐章集》词二首,因词有‘歌筵舞,且归去,休惆悵,好归去’句,取以为名。”

      【赏析】:

      冷风中望着远方的拂云堆,不知道多少次我登坛杀马以祭。今天的大唐王朝是多么的威武雄壮,再也不肯用和亲这样的方略来换取短暂的和*了。

      盛唐边塞诗人名家王之涣一生才高运蹇,惜只六首诗作传世,实让后人叹嗟!《凉州词》其一可谓人人皆知,网路上轻易便可找到相关的解释。但《凉州词》其二多录其诗文,注解却是鲜见少闻。无奈,泊云居只得自己动手。有不恰处,阅者莫笑泊云居才浅也!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开题便以别样的.视角入笔,诗写外族首领北望拂云堆,其心内情感想必是复杂多变的吧。每次打算入侵中原之前我都会到拂云堆神祠祭酹求福。这是我祖辈生活的土地呀!而今只能远远的望着它了。多少无奈多少悲愤皆入诗中,仿佛一个末路的英雄虎目含泪仰天悲鸣。

      敢于从这样的角度写诗,敢于替敌人鸣不*,纵观*历史怕只有盛唐才有这样的胸襟气度。从这两句诗中不难发现王之涣自身的豪放不羁,和观察想像的深入。唐朝虽然政治清明,诗人们多敢于言。但能站在这样的立场来看待思考问题实难能可贵,晚于王之涣的边塞诗人李颀在《古从军行》也有相类似的诗句:"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这两位诗人都能从另外的角度来说战争,的确难能可贵。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这两句直白道来更有一种激刺的震憾。藏在诗后的深切的情感波涛才是直指人心灵深处的由血和泪交织而成的争战历史。自春秋战国起,华夏周边诸马上民族战力强盛,汉家天子多以和亲之策以换得短时间的和*,图谋发展。而周边外族在汉族和亲之后和得到汉族朝贡来的礼物多也烽鼓暂息。

      汉、唐时汉族国力强大起来,用不着再用和亲的政策来换取和*了,而且强大起来的汉家天子野心勃勃,对外族发起战争。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唐朝名将张仁愿乘默啜悉率其众西击突骑施、营州一带空虚之机,奏请朝廷夺取漠南并沿黄河北岸筑“受降城”,加强防御,首尾相应,断绝突厥南寇之路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张仁愿正好把中受降城筑于他们誓师之地。东城建于今内蒙托克托。西城筑于五原西北。三城各相距四百余里,占据黄河北岸险要之地,遥相呼应,构成一道坚强的防御屏障。王之涣诗中的单于可能便是指默啜悉吧,他更是连祖宗的宗庙也失去了。从自“不敢渡山畋牧”。再想汉家天子用和亲来安抚自己,怕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吧!

      这首诗视角独特,观察深入。描写动人心魄。虽不如为人熟知的人《凉州词》其一,但在其直白的描写中道出战争不只是给汉家带来灾难,同样的,战争的另一方也同样是为了生与死,国与家而轻死舍生。实应为后人警耸也!纵观《凉州词》二首,不难发现这位个性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却时运不济的诗人悲天悯人的另一面。

    [阅读全文]...

2022-05-01 22:58:12
  • 秋日印象(组诗)

  • 秋日
  •   1、雕像    秋天  所有的相逢都在铺垫,时光里  那些固执的遗忘    树下,蝉鸣被石块打磨出嘶哑的颤抖  千斤的负重  压垮夜的窗棂  它用弯折的回忆,还原一些莫名的疼痛  让灵魂和印象中的废墟  成鼎足之势    2、秋月?止容    树与树之间,藤蔓努力恢复着日子的韧性  把炊烟反复拉扯  等掌心的红叶,随泉水从指间涌出  大片的月光从远处投过来  漫过树梢  人间的寂寞,被撩拨得恰到好处    叶下的蝴蝶,此刻一动不动  对着自己的影子,阅读泠泠的月色  影子移动  明日变得遥远而又漫长  远不是当初的模样    3、脚步声    一定是某种预言  惊醒了古老的睡眠  由远及*,再由*及远,听觉在恍惚中  失真  命运从外向内合拢,灯光闪亮的瞬间  一只黑猫破窗而出    夜分明是孤独的夜  它把喧嚣的种群逐个分开  寒露始于最初的一点凉意  里面藏着,不为人知的孤独

      编辑点评:

      一组秋日印象,借景抒情,含蓄表达了一种凄美的情绪。《雕像》,秋日,相逢、回忆、痛苦都只是过程,所有的这些,无论是否遗忘,都在时光里真实地存在。秋日的美景未见,只感触到蝉鸣的颤抖、弯折的回忆、莫名的疼痛,这源于何因?是外力的影响,是情绪的反应。此时此刻,“印象中的废墟”,并非就是真实的废墟,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某些想象力,正是这实境与虚境、情景与灵魂打造了秋日里的立体情绪。《秋月?止容》,月亮还是那轮月亮,月光却不会还是那片月光,或明或暗,或隐或显,这都是眼前的月光;“藤蔓努力恢复着日子的韧性,把炊烟反复拉扯”,月光和藤蔓,表达了一种留恋的心情,无论是季节变换,还是日子变化,都渴望恢复到往日的状态。“叶下的蝴蝶,此刻一动不动,对着自己的影子,阅读泠泠的月色”,月光投过来,无论蝴蝶动与不动,影子都会变化,或是拉长,或是缩短,或是清晰,或是模糊,而这影子隐含着变化的自己。日子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又能如何恢复到当初的模样?《脚步声》,秋天的脚步声,由远及*,再由*及远……这是预言,那是过去进行时;这又不是预言,这是现在进行时,看似命运所致,实则自然所向。黑夜里,黑猫在无光亮的情况下是不可见的,“灯光闪亮的瞬间,一只黑猫破窗而出”,一语道破,看不看见,黑猫都是真实存在的。其意,在于表达“里面藏着,不为人知的孤独”,尽管黑夜仍有喧嚣,有也凉意,但孤独是真实存在的……诗文含蓄凝练,意境深邃,内蕴丰富,情感饱满,耐人寻味。问好诗人,感谢赐稿,推荐欣赏。

    [阅读全文]...

2022-02-21 08:36:47
  • 凉州词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唐王之涣的诗意

  • 诗意,优美,诗歌
  •   作为唐诗三百首当中的经典诗作是小学生必备的古诗了,那么王之涣这首到底具有什么样的诗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原文进行赏析吧。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远望黄河的源头仿佛在白云之间,孤零零戍边的城堡在高山之中。

      羌笛何必去吹《折杨柳》这样哀伤的曲调呢?去埋怨杨柳、春天不来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外的啊!

      赏析:

      只是一种曲谱,在唐朝的时候有许多诗人都为这首曲调来填新词,因此也有许多的,比如说王翰的也很有名。

      而王之涣的这首从感*彩上来看,可以说写的是极其苍凉慷慨但是又不失雄壮。虽然说在描写当中写出了戍守边疆的战士不能够回到家乡的幽怨,但是又没有半点的消极和颓废,是非常具有广阔胸怀的。

      尤其是从诗的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直接带给人一副动人壮阔的画面,其次再说“一片孤城万仞山”,可以看出这座孤城在群山的环绕之下是巍然屹立的。这两句直接写出了祖国山川的雄伟,从而显示出战士在戍守边疆时的一个境遇。

      而后两句就是直接抒情了,从听到羌笛声开始,羌笛弹出的曲调就是《折杨柳》,这就不难看出其实戍守边疆的战士是非常想念家乡的,而古人有离别时相赠杨柳这一*俗,也是难免会触动人的离愁别恨的。

      但是诗人却用豁达的感情来排解忧愁: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为什么要吹奏哀伤的《折杨柳》呢?要知道玉门关外就是吹不到春风的,所以就没有杨柳,也不要去抱怨了。

      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豁达的胸襟,但是也有人说这其实是带有讽刺意外的。

    [阅读全文]...

2022-02-10 11: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