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熹说过的关于读书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朱熹说过的关于读书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朱熹说过的关于读书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朱熹说过的关于读书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朱熹的读书的诗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朱熹的读书的诗句,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朱熹写过两首关于读书的诗,《观书有感》两首: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
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
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
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寓意:
这是两首有哲理性的小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而水正因为有这样接收新事物的品质,所以才可以把巨舰轻松举起。对于人也是一样,人们在读书后(读书也就是接受新事物),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人们是一种极大的提升。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中流自在”,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
2、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
3、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朱熹
4、天下事,坏于懒于私 ——朱熹
5、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 《劝学诗》
6、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 朱熹
7、朋友,以义合者。
8、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 朱熹
9、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朱熹 《朱子全书》
10、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 ——朱熹
11、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朱熹
12、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朱熹
13、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朱熹
14、礼即理也。
15、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朱熹
16、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朱熹
17、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18、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朱熹 《*思录》
1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 《春日》
20、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
21、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朱熹
22、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朱熹
2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朱熹
24、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 ——朱熹
25、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
26、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27、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2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朱熹
29、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朱熹
30、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生 ——朱熹
31、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 ——朱熹
32、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朱熹 《四书集注》
33、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朱熹
34、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 ——朱熹 《论语集注》
35、志者诗之本也 ——朱熹
3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朱熹
37、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朱熹
38、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朱熹
39、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朱熹
40、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朱熹
41、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 ——朱熹
42、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朱熹 《宋名臣言行录》
43、师严道尊,教乃可施 ——朱熹
44、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5、活到老,学到老。
4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47、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48、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朱熹
49、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朱熹 《朱文公集》
50、礼即理也。 ——朱熹
朱熹读书的方法有哪些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熹读书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朱熹读书的方法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一生热爱教育,他先后做官不足十四年,但讲学却达五十年之久,而且始终不倦。实为*古代教育史上所罕见,堪称“宋代孔子”。也有人说:“宋之有晦庵(朱熹),犹周之有孔子。”据史料记载,朱熹在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时,曾讲学于樊川书院。他所倡导的读书方法,很值得我们学*和借鉴。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唯是笃志虚心,反复详改,为有功耳。
2、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起处,方可换一书,乃为有益。若但轮流通念,而复之不精,则也未免枉费功夫也。
3、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然亦各有次序,当以急者为先,不可杂而无统也。
4、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5、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明日去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6、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7、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8、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理义,穷理而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9、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点,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0、心不存,虽读万卷书,亦何所用。心不定,故见理不得。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暗镜如何照物?
11、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是始。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12、观书须从头循序渐进,不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13、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下一段。须如人受讼词,听其说尽,然后方可断。
14、从头熟读,逐字训释,逐句消详,逐段反复,虚心努力,且要晓得句下文意。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15、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6、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17、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致于此。
朱熹的读书方法
1、循序渐进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读书要讲究次序,读一本书如此,读一个合集或了解一段时期的历史也应如此。而且,这个“序”,还不完全是书本目录的顺序,更多的是知识层级和理解程度之“序”,由浅入深、由易入难。
2、熟读精思
所谓熟读精思,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语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书若不反复读,难免浮光掠影,理解肤浅,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但熟读而不在气定神闲之时细细玩味和思索,则读过的内容,即便字字珠玑、微言大义,也会如风过耳。熟读停留于了解,精思则至于理解。读书止于了解而不能理解,如同掘井至半,每每无功而返。
3、虚心涵泳
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所谓“虚心”,是朱子鼓励人以虚怀若谷的`心态对待读书,对于其中的内容和观点,不要先入为主,以己度人,甚至穿凿附会。对于某一问题,即便众说纷纭,也要虚心以待。朱熹解释说:“所谓涵泳者,只是仔细读书之异名也。”“涵泳”是“虚心”的落脚点,即读书要反复咀嚼,细细玩味,天长日久,必有真知。
4、切己体察
对于“切己体察”,朱熹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意思是,读书不能一味地在纸上寻求义理,需要联系自身来推寻探究。自己还不能理解的,圣人早就阐述过,我们只有在圣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去推究,才能日益精进,有所收获。否则,哪怕“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也不过一台“复读机”,终无法融会贯通。
5、着紧用力
“着紧用力”,自然是指读书当下功夫、花力气,但朱熹所谓下功夫,并非稍作努力的层次,而是超乎常情的努力、超乎常人的功夫。他说:“读书时当将此心葬在此书中,行住坐卧,念念在此,誓以必晓彻为期。外面有甚事我也不管,只一心在书上。”又说:“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甚么精神,甚么骨筋?直要抖擞精神,莫要昏钝,如救火、治病然,岂可悠悠岁月?”读书要紧迫到什么程度?如救火,如治病,一刻也不能耽搁。
6、居敬持志
对于“居敬持志”,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真正要把书读好,达到至精的上乘境界,便须居敬持志。“居敬”,有恭敬之意,亦有安静之意(敬又通静),就是读书要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心静则诚,心诚则灵。学生问朱熹“敬如何地持”,朱熹回答:“只是要收敛此心,莫令走作(放逸)而已。”
至于“持志”,便是对待读书要如其他大事业、大学问一样,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向,迈着朝圣者坚定的脚步,十年如一日地朝着目标奋进,才能有所成就。对此,朱熹说得极为简单:“立志不定,如何读书?”又说:“看文字须此心在上面,若心不在,便是不曾看相似。所谓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
春日朱熹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日朱熹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日
宋代含义: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就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就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含义:春天。
胜日含义: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含义:游春,踏青。
泗水含义:河名,在山东省。
滨含义:水边,河边。
光景含义:风光风景。
等闲含义:*常、轻易。“等闲识得”就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含义: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就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就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就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就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就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就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就是春”,就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就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就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就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就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就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就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就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创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就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朱熹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就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代·朱熹《春日》
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追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追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无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无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无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追一时新”,描写观赏春追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追”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追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追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的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追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追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追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追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到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追”,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无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无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无”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追”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1、《咏蕙》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2、《忆秦娥·梅花发》梅花发。寒梢挂着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野桥流水声鸣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3、《兰涧》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4、《兰》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5、《游烂柯山》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空叫禾樵客,烂柯不知归。
6、《赋水仙花》隆冬凋百卉,江梅历孤芳。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纷敷翠羽帔,温艳白玉相。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弱植晚兰荪,高标摧冰霜。湘君谢遗褋,汉水羞捐珰。嗟彼世俗人,*焚衷肠。徒知慕佳冶,讵识怀贞刚?凄凉柏舟誓,恻怆终风章。卓哉有遗烈,千载不可忘。
7、《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8、《水口行舟》郁郁层恋隔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烟波一桌知何许,鶗鴂两山相对鸣。
9、《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云起欲为雨,中川分晦明。才惊横岭断,已觉疏林鸣。空际旱尘灭,虚堂凉思生。颓檐滴沥余,忽作流泉倾。况此高人居,地偏园景清。芳馨杂悄蒨,俯仰同鲜荣。我来偶兹适,中怀淡无营。归路绿泱漭,因之想岩耕。
10、《忆秦娥·云垂幕》云垂幕。阴风惨淡天花落。天花落。千林琼玖,一空鸾鹤。征车渺渺穿华薄。路迷迷路增离索。增离索。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1、哪里能找到读书的乐趣,心中有多少梅花。
2、读书的方法,循序渐进,读而思之。
3、路不像人那么险,几个人到此为止。
4、所谓共君子言,胜读十年书,若说至彻处,十年功也。
5、读书无疑要有疑问,毫无疑问,到这里就是进步。
6、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独特的魏氏编者并不是一个行数不清的墨客。
7、书不记事,读书要记事;公义不美好,心意却美好。但不会站直,直是没有努力。
8、没有比一步一步来更好的读书方法了。
9、读书是毫无疑问的,必须教有疑问的,有疑问的,但要向无疑问的,到这里就是进步。
10、学*的道路,不在前穷;缺乏贫穷的理由,必须先读书。
11、学*就是思考;思考就是明辨是非。
12、读书的方法,首先要了解他的外表,还要了解他的骨髓里面。
13、大的心就是一切,小的心就是一切。
14、学得比你知道的更多;要知道的比要做的多。
15、去问那清澈的沟渠,要流动的水的来源。
16、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圣贤不改变圣贤的底,也没有一个圣贤不关上门去看圣贤底。
17、只有做不到,才能有所作为,无所不包,安能做到。
18、圣人之所以神圣,是因为要学会发问。
学*强国答题系统中有很多题目都是关于中国诗词文化的,学*强国,赏析诗词,岂不快哉!书生整理其中部分相关题目,供大家学*借鉴,若有错误疏漏之处,还望大家多多包涵,让我们共同学*,共同进步!
(文中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通知必删!)
强国题目
诗词原文
诗词译文
诗词注释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考亭先生,南宋徽州婺源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曾在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讲学。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等书,门人辑有《朱子大全》。朱熹四首诗,经久不衰 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春日朱熹古诗
朱熹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春日朱熹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日
宋代含义: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就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就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含义:春天。
胜日含义: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含义:游春,踏青。
泗水含义:河名,在山东省。
滨含义:水边,河边。
光景含义:风光风景。
等闲含义:*常、轻易。“等闲识得”就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含义: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就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就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就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就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就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就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就是春”,就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就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就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就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就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就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就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就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创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就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朱熹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就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的著名诗句集锦
1、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偶成——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4、鹧鸪天——朱熹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5、浣溪沙——朱熹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6、菩萨蛮——朱熹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7、忆秦娥——朱熹
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8、好事*——朱熹
春*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9、西江月——朱熹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10、南乡子——朱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11、水调歌头——朱熹
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12、念奴娇——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麤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13、青玉案——朱熹
雪消春水东风猛。帘半卷、犹嫌冷。
怪是春来常不醒。杨柳堤边,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请。
而今白发羞垂领。静里时将旧游省。
记得孤山山畔景。一湾流水,半痕新月,画作梅花影。
14、满江红——朱熹
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
朱熹说过的关于读书的古诗
朱熹写读书的古诗
朱熹写过有关读书的古诗
朱熹读书的诗句
朱熹的古诗读书要三到
关于朱熹读书的古诗
宋代朱熹的读书古诗
读书名言朱熹
朱熹读书名言
朱熹的读书名言
朱熹的诗句关于读书
朱熹有关读书的名言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朱熹的名言关于读书
与读书有关的古诗朱熹创作的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朱熹
古诗观书有感朱熹还是朱熹的
朱熹描写读书重要性的古诗词
朱熹读的是哪个古诗
朱熹的观书有感是古诗吗
读朱熹的泛舟古诗
宋朱熹的古诗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朱熹有名的古诗
朱熹的古诗还
搜朱熹的古诗
朱熹观书有感的诗句
朱熹写过哪首著名的古诗
古诗朱熹的兰
朱熹写的古诗
朱熹的写的古诗
罗隐赞美蜜蜂辛勤劳动的古诗
古诗一年的美景是指
青葱流年里的古诗
赞扬老师优秀的古诗
古诗的记忆力
关于所见的古诗配画
各种形式的古诗词活动
古诗带楚山碧的
七言古诗的节奏特点
帮我找一个有关四季的古诗
月亮树的古诗
描写洛阳战争的古诗
进入十月的古诗
描写稻花的古诗词
中秋节的古诗画静夜思
中国教育改革中的古诗词
丁香花结的古诗
衣品如人品的古诗
关于岳阳楼的古诗和对联
雨中太阳的古诗
莲藕的古诗100首
勇往直前的爱情古诗
查战士们的古诗
无畏人言的古诗
明月的诗词古诗大全
告诉人要积极向上的古诗词
提醒不要感冒的古诗词
写出带有明字的古诗
鼓励面对的古诗
适合小学生背的比较长的古诗
现代史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