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李隆基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李隆基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李隆基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李隆基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提到端午节,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
历史发展到今天,纪念屈原成为端午节由来的一个主要依据,所以有人提出,既然是祭奠先人的节日,就不能说“端午节快乐”,而应该说“端午安康”,这样的说法,是否有道理呢?
端午
我们就先从端午节的历史说起。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在古代认为奇数重叠的日子不吉利,又有端阳节、正阳节等叫法,它最初是起源于我们的祖先、对于天象的崇拜,是南方吴越地区先民、祭拜龙祖、祈福、辟邪的日子。
后来,战国时期的屈原也在这一天投江而死,因此人们也开始在端午节这天纪念屈原,并且这个*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所以,端午节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用于纪念屈原,而是在屈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除此之外,端午节其实还有纪念伍子胥、介子推等历史人物的说法。
屈原
但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对于屈原到底是哪一天去世的,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并不能排除*故意将五月初五这样的“不吉利的日子”和屈原的死、联系起来的可能。
然后呢,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俗是自古都有的,划龙舟起初在南方,是祭祀水神的一项活动,和屈原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所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祭祀逝去的先人。
那么端午节到底是一个悲伤的节日,还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呢?
龙舟
我们来看看,端午节,在唐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唐玄宗曾经在端午节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两句: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还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玄宗在端午节这一天宴请群臣,他感叹节气循环时光飞逝,但是很高兴的是,这一天他可以和自己的群臣,一起快乐地过节,所以叫做“美君臣之相乐”,非常快乐。
那么这种快乐的场面,也从“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这句诗中可以体现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来。
屈原
可见,端午节在唐代的时候,人们已经就过得非常的喜庆和欢乐。如果有人问唐玄宗端午节应该“安康”还是应该“快乐”,唐玄宗一定会站起来大声说:祝大家端午快乐!
现在,我们在很多节日后面都会加上“快乐”两个字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美好祝愿。而“快乐”这两个字似乎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祝别人节日快乐,除了祝她在这一天开心高兴之外,也蕴含了希望他身体健康、事事顺心的含义。
粽子
在端午节时说“端午快乐”,当然也是希望家人和朋友们能够健康幸福、开心快乐。
所以说,端午节到底该说“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我认为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对于家人朋友的祝福重在心意,而不是故意在用词上咬文嚼字、斤斤计较,显摆所谓的文化讲究。
《幸蜀西至剑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诗作,这是作者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隆基《幸蜀西至剑门》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幸蜀西至剑门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注释】
⑴幸蜀西至剑门:幸蜀:驾临四川。剑门,古县名,今四川省剑阁东北,因剑门山而得名。此诗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时长安收复后从四川回京时,行至剑门时所写。
⑵銮舆:皇帝的车驾,此处是李隆基自指。出狩:皇帝到外地巡视称出狩。
⑶五丁开:传说中蜀道是由五个大力士(五丁)开通的。
⑷乘时:造就时势。
⑸勒铭才:建功立业的才能。西晋时张载作《剑阁铭》,晋世祖司马炎派人刻于石上。铭中有“兴时在德,险亦难恃”之语。
【白话译文】
剑门山高耸入云,险峻无比;我避乱到蜀,今日得以回京。只见那如翠色屏风的山峰,高有千仞,那如红色屏障的石壁,全凭五位大力士开出路径。灌木丛生,好似缠绕旌旗,时隐时现;白云有如飞仙,迎面拂拭着马来。治理国家应该顺应时势,施行仁德之政,各位大臣,你们*定叛乱,建功立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创作背景】
《唐诗纪事》卷二载有该诗的本事:“帝幸蜀,西至剑门,题诗曰: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至德二年,普安郡守贾深勒石。”《旧唐书》本纪和《通鉴》的记载相同:十月,肃宗遣中使啖廷瑶入蜀奉迎,当月车驾离蜀,十一月至凤翔,十二月至京。又据《元和郡县图志》:普安郡即剑州,剑门就在剑州境内。玄宗车驾返京,经行剑阁,作有是诗,州刺史以为中兴盛事,勒石以示纪念。此诗境界开阔,基调高昂,也不似仓皇避乱时情景。可确定为公元757年(至德二载)回舆长安时所作。
【赏析】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二句,开篇扣题,力度千钧。剑阁天险,銮舆人主,铢两悉称。“峻”是剑门山主要的特征,其它如道路险曲等,都由“峻”字生出。诗中不去写山,只抓住山腰“横云”这一特定景观来写:在*原高不可及的层云,此刻只是层层低徊于剑门腰际,足见山高岭峻路险。“横”字,描绘出层云叠起,横截青峰,与峻伟山势,共同构成一种浩然雄劲的气势。经过首句先声夺人的渲染,出句交待皇舆返京,经行剑阁情事。《春秋》为尊者讳,天子逃窜,每称“出狩”,用来不免难堪。但“出狩”下紧缀一个“回”字,又很能显出玄宗心境的爽朗和愉悦。两句一景一事,领起下文。
颔联二句:“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互文见意。“屏”,“嶂”均指山峰,“翠”、“丹”渲染山色之美,玄宗回京经过剑阁,虽已是十月初冬时分,但南国天气,正是枫叶流丹、青松积翠的好季节。山路萦绕,只见座座山峦,红绿纷呈,丹翠辉映。“千仞合”写道路险阻。皇舆经行,抬头看去,剑门七十二峰拥挤堆叠,壁立千仞,仿佛扇扇闭合的大门。山势最险处,“峭壁中断,两岩相嵌,形似剑门”,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所在,山也因此得名,“五丁开”形象道路之险,其中流传一个神奇的传说:
秦惠王伐蜀不识道路,于是造五只石牛,置金牛尾下,扬言牛能屙金。蜀王负力信以为真,派五壮士拉牛回国,为秦开出通蜀的道路。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落笔于事,事中见景。“灌木”句写道路之曲。太白诗“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足见弯道众多。仪仗左转右转,旌旗摇动,乘舆前行,反觉是路边的树木山石在转移倒退。“仙云”呼应首联“横云”,山中之云;远看阴浓层叠,等到拂马而来,却丝丝缕缕,轻灵洁白,使人看了,顿觉澄洁清爽,加上地势之高,如入仙境。
尾联“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是就剑阁石壁所勒张载铭文发议论,张氏在《剑阁铭》中明确提出,“兴实在德,险亦难恃”,并在文尾声明撰铭宗旨:“勒铭山阿,敢告梁益”,警告汉中和四川的不臣者,天命所钟,在德不在险。玄宗读罢铭文,深有同感。“乘时方在德”,“乘时”,是说眼前出现*叛的大好形势。他相信李唐王朝德在人间,也相信其子肃宗的仁智,祸患很快就会消除。当然,面对铭文,玄宗也不会忘记,他追求享受、滥用佞人,与这次动乱的发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免感叹自己昔日之非,不无悔恨。因此对张载的识见才华十分称赏:“嗟尔勒铭才”,“嗟”是赞叹之词。
此诗格调庄严,笔力扛鼎。虽作于乱中,不失盛唐气象。
【作者介绍】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唐代的中兴君主,唐睿宗第三子。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英武有才略,开元时期(713—741)文治武功鼎盛,世称为“开元之治”。天宝(742-756)后,宠爱,其父兄均骤贵,势倾天下。及安禄山反,避难奔蜀,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谓杨国忠通于胡人,而有安禄山之反,乃杀国忠,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后唐肃宗即位于灵武,尊之为太上皇。在位43年。喜爱歌舞音乐,曾于梨园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为伶人之祖师爷。
端午
唐代: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代: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李隆基《登蒲州逍遥楼》
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今岁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蓐收御节,寒露微结,气清虚兮。——李隆基《鶺鴒颂》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直为经过行处乐,不知虚度两京春。——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去年馀闰今春早,曙色和风著花草。——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自从关路入秦川,争道何人不戏鞭。——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远看骊岫入云霄,预想汤池起烟雾。——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先圣按剑起,叱咤风云生。——李隆基《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
顾惭嗣宝历,恭承天下*。——李隆基《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
幸过翦鲸地,感慕神且英。——李隆基《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
啄木觜距长,凤凰羽毛短。——李隆基《续薛令之题壁》
苦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李隆基《续薛令之题壁》
紫府求贤士,清溪祖逸人。——李隆基《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
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李隆基《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
地道逾稽岭,天台接海滨。——李隆基《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
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李隆基《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
伊我轩宫,奇树青葱,蔼周庐兮。——李隆基《鶺鴒颂》
行摇飞鸣,急难有情,情有馀兮。——李隆基《鶺鴒颂》
顾惟德凉,夙夜兢惶,惭化疏兮。——李隆基《鶺鴒颂》
节变寒初尽,时和气已春。——李隆基《同刘晃喜雨》
飒飒飞*野,霏霏静暗尘。——李隆基《同刘晃喜雨》
悬知花叶意,朝夕望中新。——李隆基《同刘晃喜雨》
棠棣花重发,鴒原鸟再飞。——李隆基《句》
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李隆基《送张说巡边》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李隆基《送张说巡边》
茂先惭博物,*子谢文章。——李隆基《送张说巡边》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李隆基《送张说巡边》
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李隆基《送张说巡边》
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馀。——李隆基《过晋阳宫》
岂徒劳辙迹,所期训戎车。——李隆基《过晋阳宫》
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李隆基《过晋阳宫》
长怀经纶日,叹息履庭隅。——李隆基《过晋阳宫》
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踟蹰。——李隆基《过晋阳宫》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李隆基《题梅妃画真》
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李隆基《途次陕州》
山川入虞虢,风俗限西东。——李隆基《途次陕州》
鸣笳从此去,行见洛阳宫。——李隆基《途次陕州》
长榆息烽火,高柳静风尘。——李隆基《登蒲州逍遥楼》
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李隆基《登蒲州逍遥楼》
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李隆基《登蒲州逍遥楼》
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李隆基《送张说巡边》
唐玄宗李隆基名言
李白写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写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采莲曲》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7、《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0、《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1、《独坐敬亭山》
合沓牵数峰,奔地镇*楚。
中间最高顶,髣髴接天语。
12、《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短歌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李白古诗大全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诗句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古诗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3、《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9、《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0、《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1、《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
1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李商隐古诗《霜月》
《霜月》是李商隐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想像为主,栩栩然传达了一种生动而优美的景象。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商隐古诗《霜月》,欢迎大家阅读!
《霜月》原文: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注释:
①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
②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
③楼南:一作“楼台”。
④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⑤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⑥素娥:即嫦娥。
⑦斗:比赛的意思。
⑧婵娟: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霜月》白话译文: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霜月》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无考,冯《注》以为艳情诗。这首诗是诗人在深秋月夜,登楼远眺所观赏到的景色时所写下的。
《霜月》赏析:
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画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特点。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所以才经得起寒冷的考验。
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当然不能肯定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诗中寓情寄兴,是不会如此狭隘的。王夫之说得好:“兴在有意无意之间。”(《姜斋诗话》)倘若刻舟求剑,理解得过于窒实,反而会缩小它的意义,降低它的美学价值。
范元实云:“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他引了《筹笔驿》、《马嵬》等篇来说明。(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五引《诗眼》)其实,不仅咏史诗以及叙志述怀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兴的小诗里,同样可以见出李商隐的“高情远意”。叶燮是看到了这点的,所以他特别指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寄托深而措辞婉”(《原诗》外编下)。于此诗,也可见其一斑。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点值得注意: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秋深了,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闻征雁已无蝉”二句,是实写环境背景。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摇篮,它会唤起人们脱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摇篮里,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被人排挤,潦倒终身。诗歌成就很高,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
李白的古诗大全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的`古诗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5、《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6、《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7、《口号》(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食出野田美。
酒临远水倾。
东流若未尽。
应见别离情。
8、《别东林寺僧》
东林送客处。
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
何烦过虎溪。
9、《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隆基写的古诗
关于李隆基的古诗
李隆基的古诗忆梅妃
李隆基的端午古诗洼释
李隆基杨玉环的古诗
李隆基与杨贵妃的古诗
端午节的古诗是李隆基写的
端午李隆基古诗的感受
端午李隆基古诗的楷体
端午唐李隆基的古诗语音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李隆基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李隆基
端午节的古诗李隆基注音
端午古诗带拼音李隆基写的
端午的古诗词唐代李隆基
唐朝李隆基的端午古诗词
杨贵妃和李隆基的爱情古诗句
我要听李昕隆的古诗词
李兆基名言
乾隆写的古诗
含有隆的古诗
乾隆的古诗好吗
乾隆的古诗杂诗
乾隆70岁的古诗
清乾隆的古诗
古诗长隆的图片
乾隆最贵的古诗
隆中对的古诗
带有兴隆的古诗
乾隆时代的古诗
高中必背古诗文的分类
简单的中秋五字古诗词
三十个字笔画少的古诗
赞美人鱼的古诗
藏在古诗里的绝美名字
屋顶上的月光古诗全集
古诗的结局
最美写美景的古诗词
秋天的色彩的古诗词
赞美祖国的两分钟古诗词
古风带歌的古诗
关于怀古诗五言的
形容秋景的古诗
描写夜晚寂寞的古诗词
小学古诗中的四季课程
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古诗词
关于学本的古诗
见面错位的古诗词
新时代的诗歌古诗
主题是边关的古诗
夸女孩子善良的古诗词
白居易写三峡的古诗词
写三峡古诗的美文
表达感谢重用的古诗词
古诗鉴赏中的讽刺的手法
小升初里最容易考的古诗词
潇洒不羁的古诗
江南古诗的类别
带礼和仁字的古诗
写农人辛苦劳作的古诗
别董大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