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田园乐的阅读题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田园乐的阅读题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田园乐的阅读题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田园乐的阅读题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田园乐(其四) 阅读答案
王维的古诗田园乐(其四) 主要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呢?全诗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练*下试题体会其情感。
《田园乐 王维》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一词的?(2分)
2.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参考答案:
1.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2分。
2.描绘了一种闲适、*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
译文
茂盛的春草,在秋天还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
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注释
①绿:全诗校:“一作碧。”
②落落:松高貌。孙绰《游天台山赋》:“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辋川村居的风光,表达了自己生活其间的安闲自在,采用的是以少积多的描写笔法,一句一景,就像一幅幅图画一样,这些画面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含蕴丰富的`“辋川闲居图”。
首句是*视的景色,正是春天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茂盛的芳草,这就给人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次句写仰视的所见,村边有高高的松树,绿油油地透出些许寒意。“春绿”“夏寒”是互文的表现方式,说明春天有芳草,夏天有长松,“萋萋”形容“芳草”,“落落”形容“长松”,其色调、形态就给人一种幽美感,与隐逸生活似乎有一种天然联系;而“萋萋芳草”“落落长松”正是隐士的象征和写照,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环境啊。
前两句写自然环境,下两句写人事环境。“牛羊自归村巷”,天色将晚,牛羊归圈,归则归矣,妙就妙在“自归”,而不是牧童驱赶着回来。这一方面是说牛羊的温驯,显出村巷的和*、宁静;另一方面,牛羊也不是真的自己归来,牧童随在其后,不过是因为个子矮小,一时未被发现,或者因为贪玩,落在了后面而已。
“童稚不识衣冠”,这句就写牛羊归巷之后,牧童出现了。“衣冠”,做官人穿戴的衣帽,这里代指诗人自己。诗人虽然隐居在此,但并不是一个下田劳作的农夫,他的身份仍然是朝廷官员,只是赋闲在此罢了。所以他穿的衣服,与那些村夫野老所穿的衣服肯定是不同的。小孩见了他的穿戴打扮,自然不认识他是做官的人,而只是觉得与当地人穿着打扮不同,所以表现出好奇的样子来。这就表现出这里的静僻和人民的纯朴,这朴实的乡间不需要繁文缛礼,不需要人事应酬,这在外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真像桃花源中人那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又像上古那首古歌所歌咏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足见这里人们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啊。
六言绝句由于句、字都是偶数,自然趋于骈偶,又由于两字一顿构成语义单位,不便灵活组合,因此,音节就不免单调,容量也不免窘促。“诗中有画”最是符合六言绝句体性,王维这几首诗受到后人很高赞誉并被绘入《唐诗画谱》。
王维生*: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公元701年,生于蒲州(今运城永济市)。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此后半官半隐居。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息后下狱。因其弟王缙*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
他才华早显,既是诗匠,又精禅理。生在一个虔诚佛教的家庭里,据其《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田园乐古诗赏析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田园乐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田园乐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试题】
1.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2.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绘行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闲适恬静。
2.营造了清晨一种清幽的意境,如诗歌最后一句用“莺啼”的声音衬托了“犹眠”的静。(或用“未扫”、“犹眠”等写出了幽静也可。
3.这首诗意境的落脚点在什么字上?
答:诗人一上来就写粉红的花瓣上略带昨夜的雨珠,色泽更加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清新,还弥散出一股股清淡的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枝笼在一片缥缈的水气中,那种朦胧的绿色更加迷人。地面上风吹雨打之后,花瓣落了一地,因为家童尚未起床,所以满地的落花无人过问,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粉红的春装,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树枝上黄莺正在欢快的叫着。在这境美莺啼的环境中,山客却如同身处无声之境,还沉醉在酣睡中。这里写莺啼是以动衬静,其意境主要落在一个“静”上。
4.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此诗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答:.红红的桃花花瓣上还凝着昨夜的雨珠,碧绿的柳丝还萦绕在早晨若有若无的烟雾中。一、二句描绘了春天夜雨过后清晨美丽的景象。
5.此时末句“莺啼”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以动衬静,以莺啼声衬托“山客”居住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闲适
二
(1)这首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请简要分析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在本诗中的表现。(4分)
参考答案
(1)(4分)反衬/衬托(术语1分)
“花落”“莺啼”的动作、声响(1分),衬托出了“山客”居处的安静与“山客”心境的宁静与愉悦。(2分)(仅答对偶的给1分)
(2)(4分)总说(1分):描绘了一幅柳暗花明春色宜人的图画。意象(2分):捕捉了最富有春天特征的景物:桃花、柳丝、宿雨、朝烟、莺啼。色彩(1分):抓住春天鲜明艳丽的色彩:红、绿
参考示例:描绘了一幅柳暗花明春色宜人的图画。深红浅红的桃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缕缕花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袅娜迷人,。莺儿轻啼,落花满地,山客酣眠,别有一终清幽的意趣。使人心醉。
三:
【阅读训练及答案】
(1) 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析。
特点:A、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绘形绘色 B、以声 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C、渲染了悠闲恬淡的静谧气氛
(2) 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情?
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美景的闲适心情。
(3)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乐趣?
体现了诗人亲*自然的乐趣。
【译文】
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雨滴,绿绿的柳树笼着淡淡的春烟。家童还没有打扫地上的落花,莺鸟啼叫,山客还在酣眠。
【赏析】
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个雨后的早晨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而又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你看,一个春天的早晨,桃花带雨,绿柳含烟,花落莺啼,山客犹眠,景象是多幺的宁静美好,生活是多幺地闲适惬意!特别是诗歌所写之“莺啼”而山客“犹眠”的情景,除了具有以动显静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之外,从人物的酣眠的表现我们不难体味到山中生活的无限情趣!
黄升《玉林诗话》云:“六言绝句,如王摩诘‘桃红复含宿雨’及王荆公‘杨柳鸣蜩绿暗’二诗最为警绝,后难继者。”评说葚当。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诗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的乐趣。这是其中的第六首。诗中写到“莺啼”、“花落”、“宿雨”,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在勾勒景物的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二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拢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来自于唐朝诗人王维的《春中田园作》。全诗如下: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我觉得有必要把这诗文翻译成白话解释一下了。我相信会有一部分人不知道什么是“春鸠”、“泉脉”和“临觞”。
《春中田园作》是一首写景咏春的诗。
村边杏花白——村子边上的杏花开了,纯白的一大片。
这些诗句都是具体的描写,完全可以照样拍成摄影组图。当然,每一句诗文所描写的景色都是不同的,有屋里、有屋外,有动物、有植物,有流水、有树木,如果想集齐所有的画面元素,融汇在同一张摄影作品里,难度还是有些高的,不如拍摄组图,在实际拍摄时,能够施展的空间还会大一些。
《春中田园作》这首诗,一句一景。远、*、中景全都有,所以,拍摄时首选全画幅机身加三大元镜头。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再加上一支包含400mm焦段的长焦镜头。
拍摄比鸽子还小的斑鸠,至少是需要200mm的长焦镜头抓拍才行。当然,比200mm更长一些的焦段也可以,不过价格也会更高,一般的*民摄影玩家可能不会考虑入手。
杏花的拍摄方案很多,可以用长焦镜头拍摄单枝单朵;也可以用中焦段镜头表现几树杏花的绰约风姿;还能够用广角镜头展示出漫山遍野都铺开的繁盛景象。当然,拍远景的时候,最好是让杏花环绕在小村周围。
适合用中焦段镜头抓拍,辛勤的农人在田间地头劳作、仔细查看溪流的画面。
燕子和斑鸠的个头差不多。但是燕子不怕人,还可以与人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所以拍这样子的安全,距离可以稍微*一些。在镜头的选择方面,焦距也可以稍微再短一点。
这句话主要是拍摄室内人像摄影。室内光线不足,拍摄时要注意用反光板补光。如果室内的空间比较小,也有必要考虑用广角镜头拍摄。
饮酒的人,可以是一位,自斟自饮;也可以是两位,互诉衷肠。
饮酒是动作,惆怅是表情。
饮酒的人是摄影主体;酒壶、酒杯、以及配菜是摄影陪体;室内还应有相关的环境布置。
古诗词阅读题(精选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的身影,阅读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阅读题(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这首词中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词语是 ,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3分)
2、 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
1、 词语是 徘徊 ,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3分)
2、 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山花子春恨
陈子龙①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③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②五更钟:亡国丧音。③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
⑴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4分)
⑵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深层寓意?(4分)
参考答案
(1)前两句描写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2分)这些意象形成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令人凄惶惆怅。(2分)
(2)这两句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或反衬)的手法,以燕舞东风的乐景反衬皇室衰落惨败的凄凉和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之感。(手法1分,寓意3分;若写拟人或衬托的手法亦可得分)
阅读练*二
1、词的上阙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词题为春恨,恨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上阚描绘了一幅悲凄的残春月夜图。暮春时节,杨柳迷离,小雾笼罩,杏花飘零,人未成脶,宫殿冷寂,月光残照。(3分)营造了悲凉衰败、冷清孤寂的艺术氛围,为下阚的抒情做铺垫。(2分)
2、本词借春色已逝的遗憾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怨恨。(2分)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亡国的惨痛现实;(2分)无情双燕子,舞东风两句,以双燕依然在东风中翩翩飞舞,讽刺投奔新贵门下的原明室官员。(2分)
赏析
【《白雨斋词话》卷三】陈廷焯曰:凄丽*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
陈子龙,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妙。这首山花子春恨是首借景表情的怀古词,词意动人,所陈之景冷艳,所表之情凄清,短短四十八字的小令把对惜春春去,恨春不住,的情怀表露的一览无余。但和其他的春词不同,由怨春不留,到怨己凭多闲愁。所有由赋到比兴的过程都是在题内尽述了。就象刘禹锡答白居易的诗,刘、白二人都在格式以内。未出题外之意。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
陈子龙的恨春有何不同呢?不同在用字达意上。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我画在扩号内的字请提问人注意。本来是盎然春意,奈何作者却如此用字?更有下半句的尽、空、无情、等字。(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燕子居然在作者眼中落得无情二字的评语,更甚者还是双燕子。燕好是*人对有情男女爱情的美化词,这里居然被作者灌上无情两字。这里却是作者大有深意呀。不可脱离历史的看人物,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词?
这里给提问的朋友介绍下陈子龙这个人,他是生在明末死在清初的人,是历史上很有名气的文人,更是个抗清义士,明亡以后多年转战南北追随南明武装反清复明,最后被捕投水而死,死后还被**。
了解这样的背景在看这首春恨想必提问的朋友多少读出了作者的题外之意了吧。落花春去,杨柳迷离,故国宫院(景阳宫明永乐年修的)月照残红,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多情燕子哪知我国破神忧,(一点爱国意思没有,所以被作者说成无情双燕。)只知在东风中呢喃。一首写惜春词表诉的是作者情伤故国的忧思。神交南唐的亡国后主,此处想来亦在情理之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
【答案】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考点】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第一空: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思路分析】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思路分析】第一问: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问: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解题格式: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采桑子
《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阅读练*附答案
在学*、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阅读练*附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也不像对三国群雄那样热络,处在一种似远似*、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
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请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静、优雅。
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影神赠答诗》
“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自然而*淡,恰恰因为这一点,所以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
B.作者将陶渊明和历史上许多文人作对比,表现出他的安静是一种自觉的处世态度。
C.陶渊明与魏晋名士一样也追求“回归个体”,但他却表现得*静、自然、优雅。
D.标题中的“田园”是陶渊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这种境界的核心。
E.本文朴素的语言风格与所表现的陶渊明淡泊宁静的精神境界浑然一体,令人回味。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1)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
(2)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
3.依据原文,简要概括陶渊明诗作的特点。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陶渊明的“田园”的理解。
1.AE
2.(1)许多归隐田园的名士都因自我的迷惘与动摇或世俗的胁迫、生存的压力而最终屈从,又一次迷失了自我,失去了独立。
(2)有了高远的心志情怀,才会主动地远弃污浊世俗,归隐田园乡野,甘于清贫寂寞,恬然自立于仕途官场的边缘。
3.①文笔自然,言辞通俗而心怀高远;②以*静而优雅的姿态来保持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③歌咏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田园。
4.①“田园”是陶渊明远离官场、远离尘嚣、耕作自资的归隐之地;②“田园”是陶渊明保持安然自立文化人格的精神家园;③“田园”是陶渊明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并以最自然的文笔去加以描写的具体对象;④“田园”是陶渊明彻底自如的高远心怀的物态象征。
古诗田园乐王维解释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古诗田园乐王维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田园乐·其六
作者: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
1.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组成的组诗,表现了王维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的乐趣,所以一题做“辋川六言”。
2.宿雨:昨夜下的雨。
3.山客:隐居山中的人。
译文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
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了庭院,家童还未起床打扫,
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眠。
赏析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的人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非常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
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王维诗人的意思,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桃红、宿雨、柳绿、朝烟、花落、莺啼等景物,和谐而富有诗意。诗歌题目中的“犹眠”一字最能表现王维诗人当时的内心感受。
、
每日一首诗词,和孩子品读经典!
父母每天欣赏一首古诗词,在浊世里洗涤心灵,修身养性。在观察生活,感受自然和生活的万千变化时拥有一双“诗性的眼睛”。
孩子每天学*一首古诗词,领略中国古诗的精妙,继承中国的优良文化和传统。开阔与提高孩子的眼界、胸怀和品格!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社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5、《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6、《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0、《山居秋瞑》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1、《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2、《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田园风光的古诗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田园风光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田园风光的古诗 篇1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新筑场泥镜面*,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3、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6、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7、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10、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1、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12、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1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4、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1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6、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17、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8、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19、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20、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2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22、满眼悲哀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23、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24、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25、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2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27、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28、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29、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30、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1、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三径,植果盈千树。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冲天羡鸿鸪,争食羞鸡鹜。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山水田园古诗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水田园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1、《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日田园杂兴十二首》
宋·范成大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
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
系牛莫系门前路,移系门西系碡边。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
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
日长路好城门*,借我茅亭暖一杯。
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
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
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
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
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3、《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
宋·范成大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
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
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
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
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
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
古诗田园乐的阅读题
群文阅读古诗中的田园诗
古诗田园乐田园乐的朗读
古诗田园乐的读音
古诗田园乐乐的读音
古诗田园乐的朗读朗读
古诗田园乐的题目意思
古诗的阅读题
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
田园乐的古诗朗读视频
田园乐古诗的
田园乐王维古诗朝的读音
古诗田园乐的事
夜雪的古诗阅读题
示儿的古诗阅读题
阅读古诗的配乐
乐于阅读的古诗
田园乐的古诗的图片
古诗的题阅读题答案
草莓的阅读题古诗
李白的古诗阅读题
古诗的阅读题方法
古诗的阅读理解的题
阅读为主题的古诗
田园乐的古诗王维
王维田园乐的古诗
徐玑写的田园乐古诗
带音乐的古诗阅读
田园乐的拼音古诗
田园乐古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