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田园乐王维解释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古诗田园乐王维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田园乐·其六
作者: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
1.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组成的组诗,表现了王维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的乐趣,所以一题做“辋川六言”。
2.宿雨:昨夜下的雨。
3.山客:隐居山中的人。
译文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
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了庭院,家童还未起床打扫,
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眠。
赏析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的人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非常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
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王维诗人的意思,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桃红、宿雨、柳绿、朝烟、花落、莺啼等景物,和谐而富有诗意。诗歌题目中的“犹眠”一字最能表现王维诗人当时的内心感受。
、
古诗田园乐王维注音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的乐趣,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古诗田园乐王维注音,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田园乐【tián yuán lè】
作者:王维【wáng wéi】
桃红复含宿雨,【táo hóng fù hán xiǔ yǔ】
柳绿更带朝烟。【liǔ lǜ gèng dài cháo yān】
花落家童未扫,【huā luò jiā tóng wèi sǎo】
莺啼山客犹眠。【yīng tí shān kè yóu mián】
古诗翻译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庭院,家童还未起床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眠。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关于古诗田园乐王维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田园乐王维,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代】:唐
【作者】:王维——《田园乐》(其六)
【内容】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赏析】:
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花瓣上略带隔夜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愉快和“花落知多少”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思想固有消极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生趣,给人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美。唐诗有意境浑成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这里表现出是人工剪裁经营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田园乐七首
其一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其二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四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白话译文
其一
饱见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经常出入北里南邻上层社会。
追名逐禄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发隐居者是什么人?
其二
有人很快就能够封侯万户,在交谈的当时就能得到赏赐玉璧一双。
这怎么能比得过归隐躬耕南亩,怎么比得上高卧东窗的闲适生活。
其三
采菱泛舟体验渡头疾风正吹,拄着拐杖到树林西面看夕阳西斜。
我就是那杏树坛边的渔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其四
无论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
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的服装。
其五
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
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
其六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王维的田园诗》,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王维的田园诗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气晚来秋。
2、《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3、《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4、《李处士山居》
君子盈天阶,小人甘自免。
5、《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6、《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7、《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8、《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9、《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0、《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
11、《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1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13、《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
14、《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旧简拂尘看,鸣琴候月弹。
15、《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16、《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17、《登裴秀才迪小台作》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18、《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19、《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20、《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有关夏天田园的五言诗。
王维《田园乐》古诗翻译赏析
导读:《田园乐》是王维的一组六言绝句。该组诗为作者退隐辋川时所作,故一题作“辋川六言”。诗歌表现了作者退居辋川之后与大自然相亲相*的无穷乐趣,同时也集中体现出作者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艺术化境与归隐自然之后的心迹轨道。
作品名称: 田园乐
创作年代: 唐代
文学体裁: 六言绝句
作者: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
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
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得花瓣洒满庭园 ,家童还未打扫。
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诗文解释】
红红的桃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萦绕在早晨的烟雾之中。
昨夜被雨水打落下来的满地花瓣,家童还没有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眠。
【词语解释】
1、宿雨:昨夜下的雨。
2、朝:早晨。
3、未:没有。
4、山客:隐居山庄的人。
5、犹眠:还在睡觉。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夜雨过后,清晨美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悠闲的心情。 诗中的描写绘形绘色,由景生情,诗中有画。“桃红”、“柳绿”、“花落”、“莺啼”,诗人抓住了春天的特征,描画出一幅柳暗花明、清新幽寂的春之图。全诗对仗工整,音韵铿锵。王维对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的艺术辩证法运用得可谓炉火纯青。诗中那些发自“象外之趣”而又摇曳多姿的静美之境,表现出了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中某种特别的情趣和意蕴。王维山水诗中的“动”,只是一种艺术手段,而描写和表现大自然中田林山水的静美境界,才是其山水诗中主旨所归。作为艺术手段的动态性,其目的和作用就是为创造静的意境服务,以造成某种特定的艺术效果。
其他几首赏析
其一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官府鸣珂有底,崆峒(kōngtóng)散发何人。
其二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讵(jù)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四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田园乐·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
1.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组成的组诗,表现了王维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的乐趣,所以一题做“辋川六言”。
2.宿雨:昨夜下的雨。
3.山客:隐居山中的人。
译文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
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了庭院,家童还未起床打扫,
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眠。
赏析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着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
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着优点。
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桃红、宿雨、柳绿、朝烟、花落、莺啼等景物,和谐而富有诗意。诗歌题目中的“犹眠”一字最能表现诗人当时的内心感受。
王维的田园诗词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维的田园诗词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3、《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
石路往回驾,山家谁候门?
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
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
4、《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旧简拂尘看,鸣琴候月弹。
桃源迷汉姓,松树有秦官。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
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
5、《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6、《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7、《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8、《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田园乐·其六》诗讲析
《田园乐·其六》,这诗表现了作者退居辋川之后与大自然相亲相*的无穷乐趣,同时也集中体现出作者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艺术化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田园乐·其六》诗讲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维】 (701-761),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描写自然,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浑然融合。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称为“王孟”。
一
王维的《田园乐·其六》诗,上次好像已涉及过,现在再巩固一下。
王维曾经在陕西的渭南蓝田辋川,就是在今天蓝田县内,买了一块别墅地(别墅也叫别业,有的又称为行窝),这成了他晚年退隐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他很多的诗作都创作于其间。王维的诗歌里有很多悠闲的成分,有很多禅意,所以我们在领略诗歌的美的时候,也别忘了要品味一下诗歌的背后所体现出的这样一种宁静的、闲适的情趣。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桃红复含宿雨”,红,动词,桃花变得更红艳了;复,是还、又的意思;复含宿雨,还含纳着昨晚所下的雨水,开放的桃花上还含有水珠。反过来说,从花上所含的水珠,也应该知道,昨夜这里下了一场雨。这雨下得好啊,春天,最稀罕的就是雨水了,“春雨贵如油”啊。所以这春天让大地焦渴的时候,而正好下了雨,可谓万物“得时”,其天顺人意的如愿与满足感就暗暗地显现了出来。虽然昨天晚雨下的情形诗人没有写,但是从“桃红”“桃含宿雨”可以想象得出。
这首诗像一幅画,一开头就将一个特写镜头展现在读者目前。还有,“柳绿更带朝烟”也是。诗人捕捉到眼前所能看到的情景,除桃花更红艳外,还有柳树也变得更葱绿了,可能昨天柳枝开始抽芽还是鹅黄色,一转眼,它现在就变绿了。“柳绿”与“桃红”一样,都给人耳目一新、令人称奇的感觉。这是前一个晚上因为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春雨所致啊。变化就是这么奇特,而欣喜总是这么及时。
再看“柳绿更带朝烟”,因为昨晚下了雨,所以空气里还弥漫着一层水雾气,又因为在山里,多的是雾霭,这水雾就显得更浓厚了,就在远处,还能看到水汽沿着山坡升腾而起。可能有时还有一阵风什么的,于是风过处,烟霭有层次地飘动着。这就是所谓“朝烟”。当然,你说是“炊烟”,可能还是不确,因为谁会那么一早就起来弄炊做饭呢?要知道,甚至连家童们都还没起来,或起来都还没有动静呢。不过,有人可能并不认同以上看法。在他看来,这“朝烟”有如宋人宋祁《木兰花》词“绿杨烟外晓寒轻”中的“绿杨烟”,是指绿杨枝叶纷披,连缀成片,笼聚着雾气如淡烟,远看如绿烟氤氲。如果联系本诗首句,则这第三层解释似更为贴切。
我们看,柳树获得了雨水,也变得更加地滋润,所以长势旺盛,用了“绿”字来体现,直观,显眼。有桃红,有柳绿,颜色既鲜艳又养眼。而且,因了雨水,桃花更含着娇羞的情态,更楚楚动人;而柳树,也因了这春雨,可能也因为山里地理环境,而变得丰姿绰约,氤氲缥缈了。——在这里,花柳的美丽,都因为雨水的辅衬,正是有了雨水这一个介质,由它催生出了如此迷人的景象。可以说“宿雨”二字,正是诗歌解读的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点。有了帮衬、有了烘托,也有了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远或*的景致,因而在这一层上,诗歌取得了绘画的效果。当然,诗要成画,画要入诗,还要着意于主客体的视界的相融,也就是情与意,象与心,要在最富饱蕴的那一个点上、那一刹那上相遇。诗人将时间浓缩为一瞬,而画家将空间变化里的那一瞬的时段进行定格,诗和画各让一步,各获得了突破,于是才有了这多情含羞而蒙胧的“桃柳春晨图”。
在这样一幅桃柳春晨图里,诗人只是印象主义地展示了一两件风物,其余的都没有说,像花香,柳枝,莺燕,晨曦啊等等诉诸我们听觉,触觉,味觉,还有示现的很多内容,都隐括而去,这些读者都可充分调动想象力去想象的。你说春深似海,或者柳暗花明,都无妨。我们看,蓝图已描绘,你根据你的体验,就可以尽情地展开了。这就是好诗的妙处。当然,千万要注意的是,莫忘记了这取景背后的那个作诗作画的人。当然,你就不妨就是那个角色了。
二
我们再看,“花落家童未扫”,花落,什么花落?承接前面,应当是桃花落了一地。“花落”自然又是另一个景致,它并非动态性,而是静态,是偶尔能看到的而*时不会注意却一直在发生的微妙的自然现象,当然也是间隔一定的时间再起身一看就感到惊骇的已然存在的美妙的物象。我们看,有些花瓣落了下来,满地都是落英,可谓缤纷绚烂,画面着实很美。而且,假如眼前是一片桃林,花海应该还很壮观,那么地上就是一片桃红色的海洋了。而三百多年前,大诗人陶渊明所描绘的情形,“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想必还有印象吧?对于落花,两年前三月的一个见花的境遇,对我,也是非常奇特:
看到了花,纯白色的,大朵大朵地开在树上。/我呆呆地看了半时,没有挪动一下。/而我的脚下,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瓣儿。/她们飘落于何时,我并不知道。/我的周围都是白色,很纯净的白色,并带着淡淡的清香。/我知道,我是享受着一种清福了。/然而我忽而颇感踌躇了,随后轻轻地走开。/我无意中闯入了一个世界,显得非常鲁莽。
再回来看王维的诗。“家童未扫”,为什么?作为童仆,本来是要早起进行清扫的,但是这里不比山下,而且主人似乎也不计较,估计小童们都贪睡,这雨后的山里的春光,空气更清新,也更潮润,负离子多,含氧量大,睡觉迟起,正是山里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顿享用呢。何况“莺啼山客犹眠”,不打扰就好。当然,贪睡的小童是有的,但贪睡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没有充足的理由。所谓“家童未扫”,在我看来,这家童应该是一个不俗的孩子。我们想像诗人的身后一定站着一个同样早起的家童。他耳濡目染,也有很高的鉴赏力,他现在也是一个爱花人,他知道眼前那一片纯美的世界,最好先欣赏一番,错过了太过可惜,而动扫帚清扫掉却是严重的糟蹋。所以主人站在那里未动,他也未曾挪身。这时候,他们主仆都沉浸在大自然为他们铺就的一层绝艳的绯红之中。他也觉得,现在任何举动,都是鲁莽的,不*人情的,和残忍的。“不闯入那个世界”,是他也是他的主人的明智的选择。
确实,美要靠人去领悟,去呵护,越是精细,越是情境化,那么所获得的感受就越是丰富。
“莺啼山客犹眠”,这“莺啼”二字精妙,这是诗歌里唯一有声响的地方,它打破了晨间的所谓的宁静,它清脆、宛转而悠扬,呼朋引伴,雌雄互答,做足了山间夫妻的自由与快意,更是给这清丽的清晨增添了和悦的亮色。再看,家童的行为,或者暗示山庄主人的行为,恰恰与“山客”的酣睡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眼前的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美,不过“犹眠”二字,表达了对山客的些微遗憾。是啊,如此大好春光,他竟然在睡梦中度过而浑然不知!不过,再细细思来,诗人好像并非错怪,而是取他入景,将他的酣睡作为黄莺欢啼的一个反衬,这一动一静,也恰似自然律动的一部分。当然,“犹眠”,还是睡眠当中也不坏啊,一个*惯于晨起的人,他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感受到了山里雨后的崭新的春景,他有耳鼻身受之福;而晨睡者亦有福,他沉浸在这一片山光朝霭里,他也呼吸着山间的桃柳散发的清新,他同样享受着夜雨所带来的万象滋润,他睡在那里,正养足精神,莺啼叫不醒,颇有些“万物皆备于我”的风度呢。
如此说来,诗情,就是诗人的情绪,诗歌的情绪,在诗歌文字的背后委婉地、曲折地流动着,顺着你的指尖幽幽地流着,随着你的意识流或静观默察,或欢鸣奔跃,或隐伏潜行,或哗哗喧闹,凡所到之处,皆轻灵光滑,舒适自在,于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心灵经受了沐浴,心底里浮躁、郁闷,甚至是猥琐,都会被这股情绪流带走,于是你感到你一身干净清爽了。
三
《田园乐》是王维一组六言绝句,是诗人退隐辋川时所作,集中表现了诗人的自然山水田园的情趣。尽管他的身份还是官员,但在这山中,已经可以不需要那些繁文缛礼,还有那些人事上的种种交接应酬。在这里感受风日,感受朴野,感受宁静,同时更多的时间因为留给了自己,于是内在的精神生活的提修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在《田园乐·其六》诗以及其它的诗作里,诗人不慌不忙,一句一景,简淡勾勒,然后连缀成画,悠悠然表现辋川风光和自己生活其间的安闲自在。难怪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里非常感叹地说:“每哦此句(指“田园乐·其六”),令人坐想辋川春日之胜,此老傲睨、闲适于其间也!”
傲睨,词典里的解释是“傲慢斜视;骄傲”的意思。当然这里不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但有那么点洋洋得意的意思,有那么点凛然不可侵犯的意思,于是我们看到了王维非常自恃,不将他人与世间的荣华富贵放在眼里,确实很见个性。闲适,就是“清闲安逸;优游自在”的意思。就是淡看世界,该放的要放下,关键在心有不急,从容而舒缓。静下心来,让心清闲,然后就知道世界的宽旷了。
胡仔将这两个词,“傲睨”与“闲适”,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齐用在王维身上,也是用意卓深。有了清闲,才能有时间无默察冷清、僻静的寂然之处,也因此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简淡物欲基础之上不被物役的纯净的欢快,诗人取景、优游于辋川山庄,时随友朋一道唱和,原始的自然护育着他的不会受伤、**的心灵,于是尊贵的元素获得了生长,睥睨天下,颉颃王侯,乡野宁静自在的生活,除了赋予人以简淡的生活,还一并赋予人自由、尊贵与美德的`精神种子。
或许,有的同学还纠缠于“山客”的字义,那也无妨,我们来看,字典里主要有这么两个意思,隐士,与居住在山中的人。不少诗评诗注家都将这里的山客理解为隐士,这没有问题。但山客还可以指到山里来拜访王维的客人。王维是不是山客?也可以是。黄莺啼叫,声段婉转,大家都没有感觉,只有一个人感觉到了,原来大家都还没有醒,就“我”醒着。这是诗人的先机独占,唯有知时会者,才不失天赐的机会。这点一定要注意。
另外,王维这首诗,还要注意是一首六言诗。它也是旧诗的一种体裁,不像五、七言诗那样繁荣和普及,不太流行。当然,这首诗歌对仗很工整,四句两两对应,所以这样的诗歌很锤炼,很雅静,富有闲稳的劲头。
四
下面来看看一个涉及诗歌比较的问题。
这四句诗,构成了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当然,这里面写到春眠、莺啼、宿雨等,与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所描写的颇有相似之处,试比较两诗的特色。应当说,孟浩然的诗更富有时间感,而王维这首《田园乐》则更富有空间感,空间的画面感。从意境上看,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重在描绘春天的美丽的情境,这种情境里有鲜明的色调,还有人物静观与睡眠的情态。
第二,这首诗歌对仗很工整,音韵很和谐,恰切地表明了诗人那种恬静的、闲散的、宁静的内心。不同点,孟浩然的《春晓》里,写诗人被欢快的鸟声所吵醒,然后是诗人对花的牵挂,含有惋惜、珍爱的情感,以及一丝惆怅,所表达的还有“惜春”的意思。总而言之,珍惜、留恋之感是很显著的。而王维的《田园乐》,所表达的是享受春天的怡情。所以,这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绪颇不一样。
田园乐七首·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
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注释
1、宿雨:昨夜下的雨。
2、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3、家童:童仆。
4、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5、犹眠:还在睡眠。
赏析/鉴赏
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与孟浩然的五绝《春晓》相似。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此诗是其中一首。此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王维后期的诗,主要写隐居终南山、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贬官济州时已经有了隐居思想的萌芽。再加上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化,他渐渐觉得仕途生活压抑、黑暗,理想也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没有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深了。王维是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他的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于是,后期的王维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甚至对于他个人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安史之乱,在他的诗歌里面也几乎没有什么积极的反映。他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最初隐居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念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这首诗就是作于王维隐居辋川蓝田时期。
来源:世界名著每日读
1.《山居秋暝》唐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鸟鸣涧》唐朝·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新晴野望》唐朝·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4.《终南山》唐朝·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5.《漆园》唐朝·王维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6.《积雨辋川庄作》唐朝·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7.《书事》唐朝·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8.《青溪》唐朝·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9.《终南别业》唐朝·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0.《春中田园作》唐朝·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1.《山居即事》唐朝·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备注:
春中:指农历二月
春鸠:即布谷鸟、杜鹃
伐远扬:用斧头砍去长得太远而扬起的桑条
觇(chān):察看
御:进用
鉴赏
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从诗所展现的环境和情调看,似较《辋川集》的写作时间要早些。在这首诗中,诗人只是**地叙述,心情*静地感受着、品味着生活的滋味。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像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他们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旧人、归燕,和*安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地更替与前进。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新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像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开了一样。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他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这首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他敏锐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象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展。
田园乐王维的古诗诵读
田园乐的古诗王维
王维田园乐的古诗
王维的古诗田园乐
田园乐王维古诗朝的读音
王维写的田园乐古诗
王维古诗田园乐的诗意
田园乐王维的古诗加拼音
王维的田园乐古诗意思
诵读王维的古诗
田园乐其四唐王维的古诗
田园乐唐王维的古诗词
田园乐唐王维古诗的拼音
有关于王维田园的古诗
田园乐其六唐王维古诗的拼音
田园乐王维古诗带拼音版的古诗
王维的古诗词诵读
王维田园风光的古诗
王维的山水田园古诗
三百首古诗王维的田园里
王维的山水田园派的古诗
王维的山水田园古诗大全
关于王维的题山水田园古诗
王维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王维的十首山水田园古诗
田乐园王维的古诗意思
王维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
古诗王维的田家乐
古诗田园乐田园乐的朗读
王维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古诗
古诗词鉴赏的原理讲座
不惧灾难的古诗
有关写作的名言古诗
好听的艺名古诗吃
关于写荷花美丽的古诗词
古代关于动物的古诗
关于爱情的七字古诗词
中考考的课外古诗默写
描写盛大节日的古诗
描写杭州荷花的古诗
赞美泰山日出的古诗
考出好成绩的古诗6
王维的古诗画解析
与聪明有关的古诗词
沪教版8上语文书中的古诗文
写洞庭湖的古诗阅读答案
换位思考的古诗伦语
架鹤西去的古诗
描述江南美女的古诗词
带花的古诗歌词
形容含蓄的古诗
古诗引水行的朗诵视频
描写成才的古诗词
歌颂领导者的古诗
形容人有创新精神的古诗
赞美妻子辛劳的古诗
关于饮食礼仪的古诗词
古诗农家的ppt
豆字开头的古诗
工作中肩负责任的古诗词
表达辛苦劳动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