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中桃花的寓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桃花的寓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桃花的寓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桃花的寓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导语: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花中四君子的相关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一、梅
*原词《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寓意
梅,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明代李渔曾论赏梅之无奈:“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吾以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哉!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深黄的,磬口的,*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妻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二、兰
唐李白《古风》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寓意
兰,幽而不病。处深山,厌都市喧嚣,不以境寂而色逊;居幽谷,喜明月清风,不因谷空而貌衰。艺兰之人,跋涉林壑之间,寻采野生之兰,驯其野性,育其良种,配山石衬其隽秀,置曲房显其香幽;兰叶,如挑破凡障睿剑,兰花,如指点群迷佛手,闻其香,瞻其容,如入禅境矣。兰香如檀,置兰之室不宜久坐,久坐而不闻其香,故痴迷呆滞者,实难见识兰之雅趣。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三、竹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寓意
竹,轻而不佻。其茎有方圆之别,其色有青紫之分;竹无心性随和,山野路旁,庭院庙堂,随遇而安,四季茂然;栉疾风扬其劲节,沐春雨耸其玉笋,披月辉露其窈窕,偎峭石显其轻灵;傍窗而植,赏月投之秀姿;临池而栽,顾波泛之倩影。宋代苏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爱竹之情,由此可见一斑矣。
而竹,我小时常见。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四、菊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寓意
菊,丽而不娇。傲然临霜,怒放于群芳凋零之际;不畏肃杀,尽展其万方娇媚之态。园艺之菊与野生之菊不同矣,野菊婆娑,点缀村舍疏篱,随处而生,毋须人工;而园艺之菊,从春之下种至秋之绽放,其间治地酿土,防燥虑湿,摘头掐叶,接枝捕虫,防雨避霜,使艺菊之人难得闲暇。从古到今,历代艺菊之人倾心培育,使其种类纷繁,姿态万千。是谓:菊之美,三分出自天工,七分来自人力,艺菊之人终年辛劳,以人力助天工,菊之美,实臻天人合一之境也。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桃花的寓意和象征有很多。它可以象征爱情,爱得痴狂,爱得忘我;可以象征美貌,多形容女子面容姣好;可以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如同通往人间仙境的一道门扉;还可以象征学生,桃李满天下就是指培养出的优秀学生很多。
一、爱情
象征爱情的花有很多,而桃花对爱情的表达也多种多样。其花语是爱情的俘虏,用它来表达自己爱得炽热,爱得失去理智。而在红楼梦的故事中,林黛玉所葬的也是它,这代表了她逝去的爱情。另外桃花运也代指了缘分。
二、美貌
桃花也可以形容女子的美貌。在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中,作者就是把女子和桃花联系起来,暗指其面容姣好。也由此衍生出一个成语——面若桃花,另外还有桃花相、桃花眼等,都是对美丽的阐述。
三、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在桃花源记中,作者陶渊明说武陵人迷路之后经过了一片桃花林,便进入到了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后来人们也用桃源或者桃花源来代指人间仙境,或是人们向往的那种生活。而桃花在故事里就像是通往仙境的一扇门扉,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四、优秀的学生
相信大家都知道桃李满天下这个成语,这里面的桃和李代指的就是学生。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称之为桃李,更多的时候还是指优秀的学生。
很多人都认为桃花只是代表感情、代表异性缘、代表恋爱、代表结婚的机会等等,实际上,延伸出去,桃花在工作生活中还有很多其它的作用和体现的。
那么,这个桃花在工作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呢?
(一)桃花,可以是人缘好的表现
桃花,固然本身可以代表是异性缘好,有感情或恋爱的信息。但是,延伸出去,其实桃花也代表这个人的异性缘好、人缘好。比如,这个出生时间里面带桃花,比如子日见酉,酉日见午等等,都是命中有桃花星;比如,这个流年里面带桃花星,例如今年的桃花在酉,在走酉的大运或出生时间里面有酉,就是有桃花星到,有这样的组合或现象时,也往往体现这个人在工作、生活中的人缘好,比较受人欢迎。
(二)桃花,也是口才好、沟通能力强的体现
这是我对桃花的特点和作用的另外一个理解,因为*时看得多,慢慢就发觉,原来出生时间里面带桃花星,或带桃花多的组合里面,其实,这个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或者说是口才比一般人的要好,或者说在表达上、沟通上、言语上和一般人有不同,或者可以这样说,在表达上、沟通上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或艺术,甚至可以说是在表达、沟通上有自己的气质,能吸引别人,或能为别人所注意、留意的。
(三)桃花,也可以是一个人名气、荣誉的体现
这个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会更加的明显,比如一些出生时间里面是食神、伤官带桃花或坐桃花,又或者是财星带桃花的组合来说,就往往会体现在一些才华上、才情上,说明这个人的空间思维或是思考能力、角度比较的另类或有自己的特色,能创造出和一般人不一样的作品等等。因此,可以说,桃花也是一个人名气、获奖或荣誉的体现。例如,出生时间带桃花的人,一般也比较容易出名,或有名气或是创作的作品比较容易获奖等等,也往往会有这样的效果的。
所以,我们对于事物的理解要尽量多角度、多元化,还要不断地深入,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更好地、更加全面地认识、认知这样一个事物。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梅
*原词《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明代李渔曾论赏梅之无奈:“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吾以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哉!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深黄的,磬口的,*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妻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二、兰
唐李白《古风》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兰,幽而不病。处深山,厌都市喧嚣,不以境寂而色逊;居幽谷,喜明月清风,不因谷空而貌衰。艺兰之人,跋涉林壑之间,寻采野生之兰,驯其野性,育其良种,配山石衬其隽秀,置曲房显其香幽;兰叶,如挑破凡障睿剑,兰花,如指点群迷佛手,闻其香,瞻其容,如入禅境矣。兰香如檀,置兰之室不宜久坐,久坐而不闻其香,故痴迷呆滞者,实难见识兰之雅趣。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三、竹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轻而不佻。其茎有方圆之别,其色有青紫之分;竹无心性随和,山野路旁,庭院庙堂,随遇而安,四季茂然;栉疾风扬其劲节,沐春雨耸其玉笋,披月辉露其窈窕,偎峭石显其轻灵;傍窗而植,赏月投之秀姿;临池而栽,顾波泛之倩影。宋代苏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爱竹之情,由此可见一斑矣。
而竹,我小时常见。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四、菊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丽而不娇。傲然临霜,怒放于群芳凋零之际;不畏肃杀,尽展其万方娇媚之态。园艺之菊与野生之菊不同矣,野菊婆娑,点缀村舍疏篱,随处而生,毋须人工;而园艺之菊,从春之下种至秋之绽放,其间治地酿土,防燥虑湿,摘头掐叶,接枝捕虫,防雨避霜,使艺菊之人难得闲暇。从古到今,历代艺菊之人倾心培育,使其种类纷繁,姿态万千。是谓:菊之美,三分出自天工,七分来自人力,艺菊之人终年辛劳,以人力助天工,菊之美,实臻天人合一之境也。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与桃花有关的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桃花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崔护《题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白居易《大理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杜甫《绝句漫兴》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吴融《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刘敞《桃花》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韩愈《题百叶桃花》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杨凭《千叶桃花》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周朴《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陆游《泛舟观桃花》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元稹《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齐己《桃花》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苏轼《桃花》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
张旭《桃花》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华林满芳景,洛阳编阳春,未颜合运日,翠色影长津。——唐太宗《樱桃春为韵诗》
2、为花结实自殊常,摘下盘中颗颗香。味重不容轻众口,独于寝庙荐先尝。——宋·朱淑真《樱桃》
3、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唐·白居易《感月悲逝者》
4、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宋·赵彦端《豆叶黄》
5、独绕樱桃树,酒醒喉肺干。莫除枝上露,从向口中传。——宋·苏轼《樱桃》
6、瑞香端合谱离骚,有子傅芳韵亦高。失却薰笼红锦被,化为矮树紫樱桃。——宋·杨万里《初夏即事十二解》
7、书帘朱箔燕为家,青草门庭只产蛙。一树樱桃红半落,园丁愁矸雨如麻。——宋·陆文圭《山村示暮春三绝句和韵》
8、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9、一树笼松玉刻成,游蜂多思正经营。攀枝弄雪时回顾,还绕樱桃树下行。——宋·王安石《即事五首》
10、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寓意新的开始的古诗
新的开始,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充满信心,充满希望,我们还要一如既往的相互鼓励,相互欣赏,步伐轻盈,充满阳光,走向明天,走向理想!下面就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代表寓意新的开始的古诗。希望可以帮助你们。
《浣溪沙》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bai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南歌子词二首》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新雷》
【作者】张维屏 【朝代】清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於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新柳》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春日》
【作者】朱熹 【朝代】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元日古诗解释意思
意思是: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原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解析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桃花溪(作者: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
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
飞桥:高桥。
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
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尽日:整天,整日。
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赏析: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名叫桃花源,他笔下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张旭因此而受启发,用陶渊明笔下桃花溪的意境,作此诗文。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景。*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石矶西畔问渔船”,诗人站在露出水面的巨大岩石上,向溪里漂动摇荡的渔船大声询问。这里一个“问”字,将诗人自己也写入了画中,静止的景物和活动的人一起构成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诗人看着飘满桃花的溪水,不由得被这里的幽静和美丽陶醉了,仿佛自己就身处在陶渊明诗中描绘的那个桃花林中,他不由得把渔船上的渔夫当成了武陵人,于是,脱口就问渔人:“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每天都从桃花源中流出,那么可知道那个桃花源入口的洞在哪里吗?一个“问渔船”,表现了诗人对桃花源环境的向往。可是这个洞在哪里呢,诗人以一个问句结尾,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渔人不可能知道,诗人也不会知道,这一问,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因无法到达理想环境而内心渺茫惆怅的感情,同时也给人留下了很多遐想的空间,言尽意犹存,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七言绝句虽然篇幅短小,但诗人字斟句酌,用精练的文字轻松自然地将如诗似画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妙无穷。一个恰到好处的结语,让人沉浸在诗人笔下的幽美环境中浮想联翩,意蕴深长。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构思非常巧妙,该诗正面写实景由远及*,然后用一个问句由实入虚,布局新颖,角度变换灵活。诗人文笔简练、清丽自然,诗文意境空灵缥缈、情趣深远。王维也曾以桃花源为题材写了《桃源行》,读者可以参读比较。
古诗词中“杜鹃”“鹧鸪”有什么寓意
杜鹃 【含义】 杜鹃,又称布谷,子规,它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中“杜鹃”“鹧鸪”有什么寓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鹃
【含义】
杜鹃,又称布谷,子规,它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例句】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辛弃疾《定风波·杜鹃花》
“杜鹃”“鹧鸪”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扩展资料:
生活*性
喜欢单独或成对活动,像其他鸡类那样善于结群。飞行的速度很快,常作直线飞行。它们的警惕性极高,总是隐藏在草丛或灌木丛里,极难发现。受惊后大多飞往高处,这一点与其他鸡类不同。
鹧鸪为杂食性,主要以蚱蜢、蝗虫、蟋蟀、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各种草本植物,以及灌木的嫩芽、叶、浆果和种子,还有农田中散落的谷粒、稻粒、花生、黄粟等粮食颗粒和甘薯、半夏、槐树果、油菜花等。
雄鸟还有着美妙的歌喉。每当春暖花开之时,在晨曦照耀下,雄鸟们飞落在高高的岩石上或树枝上,放声歌唱,往往是一鸟高唱,群鸟响应,此起彼落,遍及山野,给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
都具有十分善斗的性格,也是一个为了保护巢区而表现得很强悍的种类,所以鹧鸪的产地有“一个山头一只鹧鸪,越界比斗”的说法。这种对巢区的保护,使营巢的鸟类有较均匀的分布,保证了繁殖期中的成鸟和雏鸟都有充足的食物供应。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鹧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鹧鸪的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也就成了一种哀怨的象征。唐代诗人郑谷因为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鹧鸪》诗,被人们称为“郑鹧鸪”。
李白写过“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李商隐写过“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苏轼写过“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张籍写过“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秦观写过“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古代交通不发达,那些出行的游子,客居他乡,不知自己的归期,不知自己的未来,他们思乡恋亲,于是,他们把浓浓的长长的情思寄托给了林中飞翔的这只小鸟——鹧鸪。在夕阳古道中,在衰柳长堤下,断肠人听到了断肠声:行不得也哥哥。它们在哀求,不能去啊,哥哥,前方有荆棘,有险滩,有狂风,有暴雨,有无边无际的相思……。在古人眼中,鹧鸪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它已经是古人灵魂的一种写照,是古人情思的一种寄托。
*文化中与鹧鸪相关的古诗词著名的当属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喻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
鹧鸪 ,在古典诗词里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含义或象征 - …… 鹧鸪在诗词中代表离愁、悲情、爱情、相思.鹧鸪属禽,与杜鹃、鸳鸯、燕子、鸿雁等齐名,皆为诗词之所宠爱.多产于南方,其形如母鸡,鸣曰:“哥哥,哥哥”,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一为离别.唐朝张籍《湘江曲》:“湘水无潮秋...
鹧鸪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古诗里常提到,有何象征意义? - …… 鹧鸪主要分布在*的南方,并且数量较多(古代应该更多),鹧鸪是鸟类的一种,一般为中华鹧鸪,属省级保护动物.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成年的鹧鸪全长约30厘米,体重约...
在古代鹧鸪鸟象征什么 - …… 古代鹧鸪鸟象征思乡之情.鹧鸪是一种鸟,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据说鹧鸪的叫声嘶哑,但也有认为其叫声婉转悠扬,不管怎样,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哥哥,哥哥,你别走)”,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故在...
鹧鸪一般在诗词里代表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 …… 离愁,伤感,呼唤哥哥,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多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 鹧鸪属禽,与杜鹃,鸳鸯,燕子,鸿雁等齐名,皆为诗词之所宠爱.多产于南方,其形如母鸡,鸣曰:“哥哥,哥哥”,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迁客骚人寓鹧鸪以深情,表已之意也
古诗“鹧鸪”的赏析
鹧鸪 朝代:唐代 作者:郑谷 原文: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赏析: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其鸣为...
鹧鸪在诗词里有什么别称么? -
花豸,怀南,首南鸟,越雉,蛮禽,遂隐.不一定是诗词里的.,但以上都是鹧鸪的别称. 杜鹃和鹧鸪不是同一种鸟,当然不是啦……
鹧鸪代表什么,有什么寓意,有什么深厚含义? -
鹧鸪的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也就成了一种哀怨的象征.唐代诗人郑谷因为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鹧鸪》诗,被人们称为“郑鹧鸪”.李白写过“宫女如花满春殿...
“鹧鸪”是什么东东?是鸳鸯吗?为什么古代的诗词经常出现?什么“鹧鸪飞”、“鹧鸪天”
鹧鸪是一种鸟,但在代的诗词经常出现是有这特殊意义的!鹧鸪是诗歌中常见意象.鹧鸪鸟.凄凉哀怨.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非常特别,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鹧鸪天”是词牌.“鹧鸪飞”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这回明白了吗?希望可以帮得到你!Catch you leter!
什么叫鹧鸪诗?
《鹧鸪》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描绘了鹧鸪的外形和声音,表达游子的凄苦和强烈思归之情.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深得读者好评,作者也因此诗而时誉远播,人称“郑鹧鸪”.郑谷(约851—约910),唐末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唐僖宗光启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诗歌中鹧鹄的意象是啥?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我国自古以来就用桃花来象征春天。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争开不待叶",盛开于枝头。它芳菲烂漫、妩媚鲜丽,那么含桃花的古诗句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欣赏含桃花的古诗句吧!
含桃花的古诗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出自: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出自:崔护《题都城南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出自:佚名《桃夭》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出自: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出自: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出自: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出自:周朴《桃花》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出自: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出自:黄庭坚《清明》
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
——出自:如晦《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出自: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出自: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出自:李白《箜篌谣》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
——出自:秦观《点绛唇·桃源》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出自: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出自: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出自:李白《山中问答》
草*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出自: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出自: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出自:李贺《将进酒》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出自:赵孟頫《东城》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出自: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
——出自:王维《桃源行》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世间之物,最美丽莫过于绽放的花儿。无论是哪一个季节,也无论是什么花,都会依循着自己的花期,在时光里尽情地绽放。即使,它生不逢时,默默无闻,即使,它不幸生在偏远的地方,不能与别的花儿争奇斗妍,没有人来观赏和赞美,也没关系,一心一意地开着,就已很好。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清·袁枚《苔》
太阳照耀不到的角落,春天到来时,也焕发出了生机。看那青苔的花儿,就像米粒一样细小不足道,但它仍像牡丹一样,努力地绽放,从不妄自菲薄,放弃对明天的期待。世间最可怕的,从来不是*凡,而是放弃,在梦想面前,每一种花儿都是*等的。阳光也许都会偏心,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却让人动容。
世上有那么多花,尤其是到了春天,百花争艳,美不胜收。而那些不起眼的花儿,貌似不会吸引人注意,却也热闹地开着。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唐·白居易《春风》
春风吹拂,先吹开了园林中的梅花,樱花杏花桃花梨花也跟着纷纷绽放,可谓万紫千红,花团锦簇。而在幽深的村庄里,同样也迎来了春风,荠菜花和榆英生机盎然,欢喜的样子,好像说道:“春风也是为我而来!”自信,乐观,再偏远的地方,也没关系呀。春天总会来,该开放时,也是一片欢闹,经营着属于自己的春光。
花儿绽放美丽,吐露芬芳,其实并不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是遵循本心。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春天里的幽兰翠绿繁盛,秋天的桂花皎洁芬芳。草木散发着勃勃的生机,顺应着美好的季节。在林间隐逸的高人,闻到了风中的花香,心情愉悦。其实,一花一木皆有自己的本心,散发香气是出于天性,哪里是为了求美人攀折偏爱呢!开花,不为别的,而是深知,这是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事,与他人无关。
你看也好,不看也好,花儿都是要开的。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宋·戴复古《淮村兵后》
一株寂寞的小桃树,无人观赏,默默地开着花。春草笼罩着茫茫的烟雾,黄昏里几只乌鸦盘旋着。一处处倒掉的矮墙,围绕着废弃的老井,从前到处都住满了人家啊。如今,一场战乱夺去了美丽*静的家园,人们离乡背井,只有桃花,像往年一样地绽放,娇美的花儿,仿佛在眷恋着曾经的热闹,也好像在等待着离人归来。
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花期,不必和别人比,该开花的时候,自然就开了。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宋·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田野上,柔软的桑树枝发出了嫩芽,东头邻居的蚕种已孵化出一些小蚕来了。*坦的山坡上,电影小牛在那里吃着春草,不时发出鸣叫,黄昏时,夕阳西照,映着带有寒意的树木和栖息的乌鸦。青山远远**,绵延不断,山路横斜,引人向远方,还可见挑着旗子卖酒的酒家。城里的桃树李树害怕风吹雨打,而溪头的荠菜花开得正是闹热,春意十足!有谁会特意来看荠菜花呢,可是它终于等来了最美的春光!
花儿的命运,也是各不相同的,哪怕是同一种花,也会因为不同的际遇,而有了不同的待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百花凋残,春光逝去,而高山古寺里的桃花却才刚刚绽放。诗人感慨万千,我常常怨恨春天离去,无迹可寻,却想不到它来到了这里!而对于山寺的桃花来说,迟来的绽放,也依然美丽,它不是为了有人来而开花,而是因为,它不会错过春天最后的时光。虽然迟,却不遗憾。
花儿哪里需要人来看呢?它也有它自己的追求和向往。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初夏的天气,分外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刚刚才放晴,青山翠绿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分外明净。这时节令人舒适,没有随风而舞的柳絮,只有葵花朝着太阳而粲然绽放。葵花追逐的,是温暖明亮的太阳,而非其他。
不论哪一个季节,花儿既是生活的点缀,却更是它自己。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唐·王建《雨过山村》
雨里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可见一两户人家,竹溪之上,板桥横斜,村路逶迤至远方。媳妇和小姑子,有说有笑去选蚕种,闲着的,只有庭院里那自在开放的栀子花了。栀子花不懂得世间的忙碌,它所能做的,就是好好开花,哪怕没人顾得上来看它。那缕缕芬芳,悠然自得的姿态,终会让劳累的人们眼前一亮,顿感疲意尽消吧。
要说哪里的花开得最艳最繁,那一定要到大自然里去寻找。野外的花儿,一开起来没个约束,撒欢儿似的。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
百般景物堪图画,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
一轮明月林梢挂。
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桃花溪(作者: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桃花溪:在金湖南省桃源县西南。隐隐:忽隐忽现。石矶:水边凸出的岩石。
译文:
远眺桃源山谷,透过薄薄的云雾,隐约可见一座大桥飞架溪水之上,在桃花溪的石矶西边,我向打渔的人询问:桃花每天随溪水流来,可桃源洞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
赏析: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名叫桃花源,他笔下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张旭因此而受启发,用陶渊明笔下桃花溪的意境,作此诗文。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景。*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石矶西畔问渔船”,诗人站在露出水面的巨大岩石上,向溪里漂动摇荡的渔船大声询问。这里一个“问”字,将诗人自己也写入了画中,静止的景物和活动的人一起构成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诗人看着飘满桃花的溪水,不由得被这里的幽静和美丽陶醉了,仿佛自己就身处在陶渊明诗中描绘的那个桃花林中,他不由得把渔船上的渔夫当成了武陵人,于是,脱口就问渔人:“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每天都从桃花源中流出,那么可知道那个桃花源入口的洞在哪里吗?一个“问渔船”,表现了诗人对桃花源环境的向往。可是这个洞在哪里呢,诗人以一个问句结尾,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渔人不可能知道,诗人也不会知道,这一问,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因无法到达理想环境而内心渺茫惆怅的感情,同时也给人留下了很多遐想的空间,言尽意犹存,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七言绝句虽然篇幅短小,但诗人字斟句酌,用精练的文字轻松自然地将如诗似画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妙无穷。一个恰到好处的结语,让人沉浸在诗人笔下的幽美环境中浮想联翩,意蕴深长。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构思非常巧妙,该诗正面写实景由远及*,然后用一个问句由实入虚,布局新颖,角度变换灵活。诗人文笔简练、清丽自然,诗文意境空灵缥缈、情趣深远。王维也曾以桃花源为题材写了《桃源行》,读者可以参读比较。
古诗中桃花的寓意
桃花古诗的寓意
古诗中的花的寓意
古诗中梅花的寓意
古诗中芦花的寓意
菊花古诗中的寓意
古诗中的桃花意向
樱花在古诗中的寓意
雪花在古诗中的寓意
兰花在古诗中的寓意
桃花在古诗中的意象
古诗中写桃花的意义
花这个字在古诗中的寓意
古诗中关于桃花的意向
晚桃花在古诗中的意境
古诗中舟的寓意
草在古诗中的寓意
古诗中的寓意物
杏在古诗中的寓意
古诗中燕的寓意
古诗中莲的寓意
蝶在古诗中的寓意
古诗中剑的寓意
在古诗中柳的寓意
鹤在古诗中的寓意
梅古诗中的寓意
舟在古诗中的寓意
秋在古诗中的寓意
绿在古诗中的寓意
古诗中的月寓意
袁枚的一首青苔古诗
形容鸿鹄之志的古诗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的古诗
白露的古诗到底有多长
广安山水的古诗
描写淫雨的古诗词
观沧海古诗的意境
日照香如生子烟的古诗配图
流行语用传统的古诗
古诗词把握语速的技巧
走在古诗词里的桥梁上
写家徒四壁的古诗
预测古诗发展的依据
女儿和花朵的古诗
有龟和萍的古诗
只描写迎春的古诗
入秋思念你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烘托渲染
不用等工期的国风古诗
古代大诗人的古诗诗意
石山漱秋水的古诗
有关我国古代的古诗词
爱人回来表达愉悦心情的古诗词
关于11假期的古诗
中秋思念远方的女儿古诗词
古诗有33个字的
惠子和庄子的古诗
形容悦涵的古诗
唐诗三百首有关写鹅的古诗
爱情心有余力不足的古诗
古诗的朝代作者写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