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吟花木兰的古诗意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吟花木兰的古诗意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吟花木兰的古诗意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吟花木兰的古诗意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木兰诗中花木兰的形象
在《木兰诗》里,出现了一个非常健康明朗的女性。她生命的充沛与情感的活跃,配合北方伟大的自然背景,组成了雄健刚强的交响乐,使我们听到了未曾听过的弦乐,体现祖国精神的无限高昂,那就是花木兰。
一、被迫的英雄
1木兰为什么要出征?
诗歌开篇即展开深夜纺织的情景: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在白天耕作之后,还要深夜织布,不仅为全家的吃尽力,还为家人的穿熬夜。这样说,符合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态。而家中缺少男丁劳力,木兰自然免不了耕作。这样耕织兼顾,劳作自然十分辛苦。织布机的声音是比较轻微的,却清晰在耳,反衬出夜晚的宁静。就在这宁静的深夜,我们听到了木兰的轻轻叹息。
她叹息什么?她为什么叹息?这样的悬念让人不禁下读。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按照当时的征兵制度,每家都有兵役任务。《隋书》卷24《貨食志》记载北魏的征兵制度:“凡人自十八以至五十有九,皆任于役。”这里的“人”自然是指男丁。到战时,每家必须出丁,还自备武器装备。花家的男丁只有木兰的父亲花弧和年幼的弟弟花雄。当时,花弧年事已高(据各种推测,应在59岁以内),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怎么办?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这样既可以完成兵役,也避免了父亲丧命战场。
众所周知,在当时,女子是不能出征的。若冒名顶替,必然冒着欺君被杀的风险;若不去,兵役无法完成,全家也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但为了父亲的安危,全家的安危,木兰毅然决定出征。
其实,要替父从军,还有比她稍大的姐姐花木莲更为合适。能不能请求姐姐出征?出征还是不出征?风险如何规避?一声声轻轻“叹息”透露了她矛盾挣扎的内心活动。“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愿”字,写尽她的无奈和决心。若不是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兴兵南下骚扰,*静的生活事多么美好啊。然而,时局的变化迫使她做出无奈的决定。这决定,是为了保全父亲、姐姐还有全家亲人。为了亲人的安危,她毅然果决,决定替亲人们出征。
2在做出这被迫的决定之后,她开始了被迫的出征。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此处,作者一改前文的短句紧张铺陈,而改为内涵更为丰富的长句,让朗读的`节奏不由得慢下来,进入了一个情意绵绵沉重纠结的意境:
“旦辞爷娘”,一定是这场痛苦长征的开始。出生以来,日日亲人相随相伴,和和美美,其乐融融。今天就要离别。而这离别,每个人的心中一定都知道,这是生离死别。战争意味着死人,木兰还能回来吗?当时征战,“死者十九”,木兰能够经历九死一生再归故里吗?
木兰心中的纠结悲苦更是难以言表:出征是为了保全亲人,保全全家的幸福,能够再与亲人们长相厮守。这一去,生还的希望却是异常渺茫。不能生还,还怎么与亲人们长相厮守?
木兰一定是泪眼婆娑,一次次回首,想把亲人、故土都装进眼睛里带走。她很想时间停下来,停在此时此刻,停在能够与家人相处的时刻。但时间太长了!她必须走。终于,她心一横,毅然决然,转身跃上马背,抖动缰绳。马蹄激扬,亲人,房屋,熟悉的一草一木,都飞快地退到远处,没入迷茫的烟雾之中。她也一定频频回首,向迷蒙烟雾深处极目望去。然而,只有烟雾迷茫。
3耳畔是呼呼的风声。
她在向战场飞驰。但这思念之情,不仅未能减轻,相反愈加强烈,刚才的一切更加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似乎透着熟悉的温热。这正如汪国真的诗句所写:
没有距离/便没有思念//当轮船的汽笛拉响/当火车的启迪长鸣/当汽车的轮子开始转动/当飞机冲出跑道腾空而起/思念便开始了。
是的,木兰一转身,马蹄飞扬时,思念便开始了,并随着距离越远而愈强。这思念,犹如一条牢实的绳索,距离越远,拉力越大,直拉扯得木兰心儿生疼。两处“不闻爷娘唤女声”,分别出现在远离故土的黄河边和危险临*的黑山头。她多么想听到父母亲人的声音啊,多想回到父母亲人的身边啊!这强烈的思念之绳,一定在千百次促使她回望故乡,虽然眼前仍然是关山重重,迷雾无边。
这思念,也一定让疲惫的她无法入眠。她的耳畔是“黄河流水鸣溅溅”,是“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在她听来,却是黄河的呜咽,是马儿的悲鸣。移情于物,物著人情。这景里,溢满了木兰的思家之苦!尤其后者,燕山胡骑之声,是敌人在前的证据,是残酷战斗在前,生命危险在前的警示,但木兰都毫无感知,因为她的整个心思都在思亲的浓浓愁苦之中,哪里还想得到自己已经身处险境呢?“鸣溅溅”“鸣啾啾”,作者巧用“ABB”词组结构,放在长句的末端,让读者气息难续,形成一种无言的哽咽,极为巧妙地服务了情感需要,达成了词语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但她还得忍痛赶往边塞。因为亲人在身后。为了团聚,必须离开。这是多么纠结的命题啊!马背上的木兰,就这样矛盾纠结地飞一样地奔赴战场,奔赴一场被迫的战争。
4战争的细节,诗人略去了。仅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概括性语句。
但我们可以洞见木兰的状况:
为了亲人而出征,为了亲人而战斗。残酷的征战中,唯有奋力杀敌,才可以保全自己,才能够拥有回到故土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敌兵呼啸而来,鲜血染红阴郁的天空,浸透荒芜的沙场。木兰咬牙奋力苦战,砍倒逼*的敌人,躲开如蝗的箭矢,冲向九死一生的微茫希望,她只有一个信念:回家!
凯旋时,她成了众人仰慕的英雄。她应该没有想到“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她只是为了亲人。出征是为了亲人,战斗是为了亲人,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她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因此,她能够果决地“不用尚书郎”,似乎不需要经过考虑权衡,也从未有过功名利禄的期待。她只想回家!回家,是这位英雄十余年来的一贯追求,因为她是被迫的英雄!
二、可爱的女子
“尤妙在语带香奁,无男子征戍气。”(明代谭元春)此语甚妙。本文本是战争题材,但作者却着重铺陈木兰的可爱女子形象,让人感慨。
1.重亲情,爱亲人胜过爱自己。
深夜忧叹,因为父亲要被迫去完成兵役。“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却并不期待姐姐出征。她“从此替爷征”,决定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亲人的生命。为维持家庭的幸福生活,木兰愿意牺牲自己。这难道不是中华民族重视家庭,追求家庭幸福生活的明证吗?
从离家的痛苦,旅途的思念,可以看得出她对家人的热爱。而归家时家人的反应更是佐证了家人之间深厚的亲情。你看: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相扶将”,说明父母已经垂垂老矣。木兰出征时他们已经年岁不轻,何况还是木兰征战十余年之后呢?年老体衰,却出郭相迎,可见对女儿的思念之深,想见女儿的心情之切。阿姊急忙“当户理红妆”,激动的心情在提示她:应该用一个最好的面貌来迎接妹妹!而已经初长*的小弟听说姐姐回来,便去杀猪,以农家隆重的礼节表示欢迎。一家人各自忙碌,好一派欢迎亲人的景象!若不是亲情浓郁,怎会有热烈隆重的欢迎仪式呢?这番真诚动人的欢迎,也进一步回答了木兰冒着风险出征的原因,也证明了她决定的正确。她为了亲人,值得!而这样幸福的生活情景,又怎不令人羡慕呢?
2.真性情,不做作。
木兰的真性情,让我们觉得她是一个真实的人,有血有肉的人,甚至就是邻家的女子,就是我们自己。常人有的离别之苦,她有;离别之后的思念之苦,她有;常人感情与现实逼迫下的无奈形成的矛盾与纠结,她也有。而一般女儿爱美的天性和撒娇的可爱,她更是个性鲜明: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刚回到家,就飞一般地打开每个房间看看,每张床都坐坐。看什么?看变化,看是不是十多年前的模样。为什么坐?这一“坐”,既是了却思念之苦,又是对亲人的关怀之举。其兴奋激动,令人感慨。
看完坐好之后,心情似乎*静了些。突然才明白,自己还是戎装在身。这哪里是面见亲人的样子?“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一“脱”,毫不犹豫,动作麻利。十年征战,枕戈待旦,这身铠甲陪伴了她多少日夜,又多少次保护了她的身体?然而,木兰依然觉得它是多余的,可见铁衣战袍定非木兰所爱,功名利禄定非木兰所求。这一脱,便如释重负,浑身欢畅,“若脱笼之鹄”,归水之鱼。而“著”也急不可待,“旧时裳”才是她日思夜想的装束。一“脱”一“著”,节奏明快,态度截然。其间,可见她的人生选择:不做血腥英雄,而做*凡女子;不喜功名利禄,只愿亲人团聚。你看,红装在身,多么飘逸!铁衣战袍委地,成了令人讨厌的垃圾!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被头盔压抑十多年的长发,马上梳理成亭亭的“云鬓”。 “云鬓”指女子盛发如云。可见发式之美。如杨贵妃“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还要贴上“花黄”。 “花黄”,古代女子流行额饰,多为金电影。木兰贴花黄,点缀脸庞,增其秀美。这番打扮之后,军人木兰,幻化为美女木兰。难怪“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木兰为什么要“出门看火伴”?
除了应酬的必需外,一定是为了让战友惊艳。爱美,爱打扮,并把美好展示给异性,是多真实的女儿性情啊!真是可爱的木兰!而战友们的“皆惊忙”暴露了他们的惊艳:“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他们不由得放下茶碗,停止闲谈,双眼直勾勾地看着木兰:想不到木兰是女郎,竟然还是这么漂亮的女郎!一起征战多年,我怎么就没有早些发现呢?瞬息之间,众人面对陌生又熟悉的女郎木兰,失态之状一定十分滑稽。而木兰也一定抿嘴一笑。
3笑什么?在尴尬之时,木兰又是怎样对答的呢?
作者之笔戛然一转,巧用兔子来设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用木兰的口吻,一个“安能”反问,巧妙准确地写出木兰的骄傲得意:你们看,我掩饰得多好!我身为女子,但也能同你们男儿一样征战沙场!穿上女儿装,我又是多么漂亮!比喻一出,俏皮而幽默,含蓄而形象,小女子的调皮可爱天性就跃然纸上了!
但这美丽可爱的女子,只存在于*常家庭生活中。一旦进入战争,就消解得没了踪影。哪怕是用十余年的时间,也难以辨识。可见战争是对美好的摧残和毁灭。木兰在战争与和*环境下的判若两人,正是战争与和*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区别。要拥有美丽可爱的木兰们,就必须反对残酷的战争。
“一将功成万骨枯”。征战杀伐,古今多少儿郎血洒疆场,真有那么多值得争夺的利益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梦里的幸福生活与沙场森森白骨的残酷对照,撕碎了多少家庭的幸福梦境啊!威灵顿公爵目睹滑铁卢战场的惨烈之后悲戚地说:“胜利是除失败之外的最大悲剧!”战争的残酷和野蛮是人类的天敌!
幸好,木兰不仅没有丝毫的居功自傲,反而如弃敝履般丢弃功名官爵,只“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她的这一选择,代表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不要战争,不要杀戮,只要和*,人人和*相处。
这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心愿。《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分分合合之间,人们总是*在各种军阀势力的战车上,在“城头变幻大王旗”之间,成了路边的草芥,成了任人宰割的贱民。然而,农业文明,种植收获的周期漫长,最需要安定和*;华夏地势西高东低,长江黄河常发洪灾,最需要天下大同。若是多些木兰该多好啊!她不愿战争,但被迫参与战争之后,就以战争来消灭战争,得到战功之后却又不享受战争带来的好处。若人人如此,那么,从此就不再有战争了。这是多好的和*愿望啊!
这愿望愈是强烈,木兰的形象就越是鲜明。因此,在人们心中,木兰是一个反战的形象:她是一位真实可爱的女子,是一缕残酷征战缝隙中难得的美丽,是一份幸福家庭生活的期待,是一股潜藏于动荡纷争历史中华夏民族对和*的千年企盼,是一贴*息民族纷争内耗的中药处方!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花木兰诗歌词,欢迎参考!
花木兰诗歌词一
谁说新世代的姑娘家
嫩的像朵花
我大笔将汉字落下
一派 潇洒
新世代的姑娘家
民族的嫩芽
调整好性别的时差
巾帼的天下
城市闹区的霓虹下
没有竹篱笆
炊烟袅袅的山居人家
也没有网吧
世代在跳接变化
节奏在敲打
我突然
想起木兰花
这西方钢琴跟琵琶
到底谁强大
我偏爱唐诗里的晚霞
有家的牵挂
超时尚感的脸颊
配东方文化
在这里
撞击出火花
谁说新世代的姑娘家
嫩的像朵花
我大笔将汉字落下
一派 潇洒
新世代的姑娘家
跟传统对话
挑染头发行道天涯
思想超混搭
也或许前世我半生戎马
可汗点兵代爹离家
种下木兰花
了断了牵挂 放下
谁说新世代的姑娘家
嫩的像朵花
我大笔将汉字落下
一派 潇洒
新世代的姑娘家
学*山水画
走南闯北历经风沙
痛饮一壶茶
花木兰诗歌词二
花氏巾帼解甲归
门庭若市圣恩垂
木窗镜下描红妆
兰闺帏前舞紫薇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她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由此流传千古。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花木兰诗歌,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花氏巾帼解甲归
门庭若市圣恩垂
木窗镜下描红妆
兰闺帏前舞紫薇
女子不输男儿志
中有苦辣笑面对
豪气冲天摧贼胆
杰出才干灭敌威
不想边关当年事
让尽功劳凯旋回
须当流芳传后世
眉批千古美名随
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
花门木兰,女中豪杰,不让须眉。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娘子军连歌》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木兰祠赛神曲
【明】何出光
汉家事业拓雄图,勇健娇娇媲丈夫。
挥槊当关百战后,堂堂正气至今无。
题木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花木兰的诗歌]
花木兰诗词原文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花木兰诗词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文言常识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著我旧时裳:“著”通 “着”,穿。
古今异义
爷:卷卷有爷名
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走:双兔傍地走
古义:为跑,
今义:行走。
但: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为只,副词
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郭:出郭相扶将
古义:为外城
今义:仅用作姓氏
户:木兰当户织
古义:为门
今义:人家、门第。
迷离:雌兔眼迷离
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一词多义
市:东市买骏马(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10]度:关山度若飞(越过)
度已失期(估计,考虑)——西汉.司马迁《陈涉世家》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
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译文: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译文: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此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声,唯闻女叹息。”唧唧是叹息声。木兰当户织,却不闻机杼声,这暗示木兰此时已无心织造。唯闻女叹息,进而暗示木兰内心忧思深重。以“唧唧复唧唧”开头,则此一暗示,效果突出。起唱已见出手不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两问实是一问,出以排比,便扣人心弦。“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问得那样关切,回答却如此*静,可见木兰性格之沉着,亦意味着木兰内心之忧思,经过激烈冲突后,已毅然下定决心。“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征兵文书连夜发至应征人家,这说明军情十分火急,显然是敌人大举进犯。可汗大征兵,则千家万户皆有关系。“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书指征兵名册,十二卷是言其多,卷卷有父名是夸张,言父亲应征,册上有名,千真万确也。“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此二句言一事:家中父老子幼,支撑门户唯有木兰。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之凝聚,亦为巾帼英雄本色之发露。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连下四个排比句,铺陈四市购买鞍马,尤其“骏马”、“长鞭”二语,极有气派地写出木兰出征之前的昂扬士气。士气,原是士兵的生命。“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暮至,不必坐实为一日内事,此言晓行夜宿,征途之长,行军之急。此四句展开巨幅出征情景。先言其情。古时一少女离开闺阁远赴沙场,不异投入另一世界。旦辞爷娘,暮宿黄河,黄河激流溅溅之鸣声,代替了*日父母亲切之呼唤,这层层描写,将一女性出征之后全幅生活翻天覆地之变化、全幅心态之新异感受,一一凸现出来。唯其如此,所以真。再言其景。黄河边上,暮色苍茫之中,一位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十分苍凉而又悲壮之境界。此种境界,在*诗史上稀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此四句与上四句为一排比,但意脉已大大发展。暮至黑山,言至而不言宿,暗示我军已经前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直提起战斗即将打响,亦意味着木兰昔日之儿女情怀,从此将在战争中百炼成钢。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上二句写我军征战之奋勇,“赴”字、“度”字、“飞”字,极有气势。中二句写宿营之戒备警惕,亦点出战地生涯之艰苦卓绝。四句虽写全军,木兰自在其中。下二句以将军之战死,衬凸木兰生还之不易。“百战”、“十年”皆非实数,概言战事频繁,岁月漫长也。此六句,写尽木兰从军生涯,笔墨异常精炼。
花木兰的感人台词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需要用到台词的情形越来越多,台词是我们在表演时候的对白、旁白、独白等。什么样的台词才让人映像深刻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花木兰的感人台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贰 勇,肝胆相照兄弟谊
感人段落:随着柔然进犯战斗惨烈,小虎和胡奎成为患难兄弟,小虎被俘,胡奎冲出去救兄弟牺牲。木兰率众准备与敌决一死战时唱起挽歌。
经典台词: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我爹说,战场上不应该有感情……人生百年,如梦如幻。有生有死,壮士何憾?保我国土,扬我国威,生有何欢,死有何憾?北地胡风,南国炊烟,思我妻儿,望我家园,关山路阻,道长且远……
飙泪指数:★★★★☆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指在千百场战争次撕杀多年,有的人活着回来了,而有的人却战死在沙场上,兄弟情谊是世间最动人的感情之一,银幕上也从来都不会缺少兄弟情,通常都是感人至深,让人垂泪,特别是能让男性观众心生无限感慨。因此《投名状》里百战死的生死之交到头来没能共享荣华,《集结号》里虽不是亲兄弟,却比亲兄弟还亲。兄弟们用自己的生命掩护了大部队,谷子地为了属于兄弟们的荣誉和尊严,付出一生。
小虎与胡奎兄弟情义来自不计前嫌,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患难兄弟,花木兰与小虎情义与竹马之交,花木兰眼见小虎众弟兄被屠,带头吟咏挽歌,数千兄弟悲壮而坚定,成为影片最具感染力的一幕,如果《花木兰》全部以此格调制作,那么它将会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花木兰》感人段落
赵薇身披戎装替父从军
壹 孝,替父从军父女情
感人段落:军令如山,花弧爱国心切,无奈年老气衰,百病缠身,身为女儿身的花木兰孝字当前,灌醉父亲,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回头看家乡,依稀望见父亲在村口高台上不舍的目光。咬紧牙关,忍住泪水,走上未知的战场。
经典台词:花家的人,只会在战场上打……天上多了颗星星,就是我去找你娘了。
飙泪指数:★★★☆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电影若完全按照原诗格局,开篇则注定*淡无奇,花木兰从小徐娇到赵薇的转变,也是刻画父女情升华的全过程。和原诗相比,花弧不是军令下无力抗争的*民百姓,而是一个为了国家安危即便退役也要再次报效国家的爱国士兵。在父亲的感召下,身为女儿身的花木兰展现的也不是当时的封建制度,而是忠孝礼义,于是灌醉了老爸,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天上多了颗星星,就是我去找你娘了……"父亲高台目送,眼中流露无限情感,木兰忍泪前行让人动容。
文泰与花木兰在片中的感情催人泪下
叁 情,铁石心肠爱情殇
感人段落:小虎带来文泰腰牌,木兰失意放纵,麻醉自己,到被兄弟激醒……身中两箭,文泰撕心裂肺的喊着“木兰、木兰、花木兰”……战事*息,文泰即将迎娶柔然的公主,与木兰爱情无以为继,最初也是最后的无奈相拥。
经典台词:就是死,我也要死在战场上,你会陪我吗……逃避,停止不了战争;害怕,只能让我们失去更多!从今以后,我会保护你们每一个人,变得更加强大!
飙泪指数:★★★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当然电影中有两人始终知道同行是女郎,重视花木兰作为女性的“温婉之美”和七情六欲之情是木兰戏添加精彩的砝码。而马楚成最擅长儿女情长,煽情催泪,因此对于影片的儿女情长爱情戏浓墨重彩,大肆渲染。性格倔强、武功超群的.她毕竟是一个女人,儿女情长,电影后半段基本上就在解决个人与家国的冲突难题,但马楚成感情戏份过重,喧宾夺主,是叫人嚼舌头的地方。因此战时残酷中的爱情、友情混乱扭曲时,饱受拨弄的男女情感显得有点做作,甚至被人说是大情怀遗失在小情调里的爱情片。
花木兰统领千军万马为国而战
肆 智,马革裹尸报国心
感人段落:花木兰两次慷慨激昂的演讲……军队被困峡谷,大将军背信弃义,被逼入绝境的花木兰面对老弱残兵的兄弟慷慨激昂的誓词……屡次奇兵制胜,让柔然闻风丧胆。
经典台词:我们大魏将士,永不屈服,绝不退让!身后就是家乡,我们要拼死守护她!今天,我们将血染沙场……将军可以叛我,士兵可以弃我,但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
飙泪指数:★★★☆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花木兰屡次奇兵制胜,报效国家,立了最大的军功,成为令柔然人闻风丧胆的北魏花将军。最后一战,大将军妒忌花木兰,不予救援,却也动摇不了木兰保家卫国的决心。
花木兰顾全大局拒绝了文泰
伍 忠,大爱无疆忠孝观
感人段落:一切尘埃落定,花木兰回到阔别12年的家乡,婉拒赏赐,婉拒文泰相约私奔之意。
经典台词:有人说,离家太远就会忘记故乡;**太多,就会忘记自己。在战场上死去,生命像雨水落入大地,毫无痕迹。如果那时候,你爱上了一个人,希望会从泥土中重新绽放,热烈的拥抱生命。
飙泪指数:★★★★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花木兰作为古代女子当自强的典型人物,从一个人普通女子,代父从军上战场转变为英雄人物,背后的辛酸,失去战友、失去自由、失去爱情以及失去生命中最灿烂的青春无疑是痛苦的。然而尽管如此,木兰选择归家孝父。文泰为两国联姻,奉旨娶柔然公主为妻。当文泰决定与她私奔,并向木兰表白绵绵深情。木兰含泪拥抱却断然拒绝,却顾全大局,让人揪心。
1、在战场上,决不能有感情!
2、你穿上了将军的盔甲,就不再属于自己!
3、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4、让我放弃生命很容易,但让我放弃最爱的人太难!
5、如果朋友让你生气的话,说明你还在乎他的友情。
6、我怕他们的家里人,看到这些带血的*会难过。
7、就是死我也要死在战场上,你会陪我吗?文泰:陪!
8、你曾经说过,如果用生命换取国家的安宁,你会去做……
9、因为你我才有勇气把眼睛睁开,以后的每一天也都会这样!
10、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11、他的离开让我明白到逃避停止不了战争,害怕只能让我们失去更多!
12、不要再有更多的小虎,不要再让更多的亲人最后直等到一块带血的*……
13、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但容易被*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14、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15、逃避,停止不了战争;害怕,只能让我们失去更多。但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
16、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17、十二年来,因为有你,每天早上我才有勇气把眼睛睁开……以后的每一天,也将会这样!
18、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致花木兰诗歌400字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致花木兰诗歌400字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她本是一位普通*凡的少女,待在家中,守着父母姐弟,过着男耕女织的宁静生活。然而,可汗的一次大征兵,打破了原有的*静。因为肩负着孝悌的责任,木兰不得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十二年的戎马生活,十二年的南征北战,十二年的思念与痛苦.征战十二年,是一个男子都未必承受得了的,但木兰这样一个极其*凡的女子却经受住了这个严峻的考验。她坚韧不拔的意志,临危不乱的镇静,机敏过人的聪慧的确令人敬佩。但当烽烟过后,尘沙散尽,面对悲凉、冷峻的月亮,她的心怎能不涌起一股悲伤?那一幕幕往事随着凄婉的琴声缓缓飘入她的脑海中,此时的她,怎能不牵挂远在万里的父老乡亲?怎能不渴望曾经宁静的生活?从前的生活虽然*静,但却能守着父母,守着弟弟妹妹,悉心照顾他们,看着他们一天天快乐地生活,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但是,战争,这残酷的战争,却让自己与亲人分别两地。人的心毕竟不是钢铁做的,这思乡的愁苦,她怎能没有呢?
十多年的南征北战终于结束。木兰带着赫赫战功归来。天子对她大加封赏,并要授予她尚书郎的官职,但是她拒绝了.表面看来,木兰是不慕功名,愿回家与父母团聚。在我看来,这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户外,女主户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代父从军,并发挥她潜在的智谋与才能,然而她却不能由战争转入和*,继续在朝廷为治国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并不是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木兰只有辞去封爵,解甲归田这唯一道路可走。
回到家中,她迫切地换上旧时的女儿装.理云鬓、贴花黄,其实,木兰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她的身上并无豪气,她同天下女子一样,爱美丽,爱生活,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我想,当木兰对着窗子梳妆打扮时,她的内心一定会涌起一股悲痛的凄凉。十多年的征战除了带给她一段千古美名之外,也只留给了她一张逐渐苍老的面孔,回想起那逝去的美好年华,她的心怎能不为之惋惜呢?
哎!木兰啊,木兰,你在人们的心里也许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但在我的心中,你其实是古代劳动妇女悲剧的一个缩影。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出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亦……”这首诗在汉朝时期匈奴进军中原,长安兵马短缺。于是皇上下令,到家家户户索要男丁一人。花家只有年长的奶奶,爸爸,妈妈,和女儿身的花木兰。花木兰不忍让上过战场的父亲再去上战场我心中的花木兰作文400字我心中的花木兰作文400字。于是,她偷偷穿上了父亲的战袍、铠甲,带走了宝剑和应战的圣旨,骑着马儿替父从军。在从军的过程中她遇到了许多讲义气的人,并成为了好朋友,一起杀死了凶恶的匈奴人,保护了皇上,救出了百姓,光荣耀祖。
我最喜欢的是电影中的花木兰英勇无畏,在战场英勇杀敌的样子,让我认为在女性中,花木兰才是英雄。它不但勇猛,也非常有智谋。她不但替父从军,进了孝道,还战功沙场,为国家尽忠为百姓造福。
我想我也要像木兰一样,做事不要因为一点困难就罢休。要用精神当支柱,勇于突破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但是,有勇还要有谋。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向木兰学*她有勇敢也有谋的精神。电影中,在与匈奴雪岭作战时,木兰也用了智谋,使敌人愧不成军,死伤大半。我们一定要向花木兰学*。
[致花木兰诗歌400字]
《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白话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作品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此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的响声,只能听见木兰的声声叹息。问姑娘在想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想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买来骏马、垫子、嚼子,缰绳和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就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一样。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军、战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给木兰记最高一等的功勋,赏赐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回到自己的家乡。
听说女儿回来了,父母相互搀扶着到外城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窗户梳洗打扮;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的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的战袍,穿上我女儿时的衣裳,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装饰。出门去见战时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吃惊:同行这么长时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两只脚经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作品赏析:
第一段主要写木兰考虑到父亲年迈,没有成年的儿子,决定代父从军。第二段主要描写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木兰愿意为父亲分担责任,使我们感受到其中洋溢的浓浓亲情。第三段主要描写了木兰多年来的征战生活。从中我们能体会到,战争是持久而惨烈的,很多战士都牺牲了,从而衬托出了木兰的英勇善战。第四段主要描写木兰回朝见天子,并提出辞官归乡。这其中有木兰的思亲之情,同时也有着自己的难言之隐。第五段描写木兰与家人团聚和恢复女儿装扮的喜庆场面。第六段以比喻的方式结尾,以双兔在一起奔跑时难辨雌雄来隐喻木兰女扮男装多年未被发现,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将女扮男装的木兰塑造的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感人。她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真实写照,既有英勇的男儿气概,又有娇美的女儿姿态,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她忠君爱父,不慕*厚禄,只为报效国家,让父母*安。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被人们广为传诵。
花虎:只有打过很多年战的人才会知道,战场上没有壮士,有的只有死人和疯子,讲感情,傻瓜!
那些被雨打湿的木兰花,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疏朗的木兰花,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的贪看着早晨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她们,生怕惊动了一个美丽的梦;繁密的木兰花透着灵动,令快乐与自然流放,最后只剩下了淡泊。
花开是陶渊明对山独酌的闲适,奢靡成杨玉环颈上的伤痕;梅花的凋零,化作窦娥的冤屈;牡丹花的衰败,是花的宿命。木兰花的衰败,如泣嗟叹长恨歌。
老山兰墨绿的叶子宽长挺拔,就像五把锋利的钢剑。那深绿的叶脉清晰可见,梗下五朵茄紫色的小花香气四溢。
门外木兰花艇子,垂杨风扫纤埃。*湖一镜绿萍开。缓歌轻调笑,薄暮采莲回。
花木兰:他的离开让我明白到逃避停止不了战争,害怕只能让我们失去更多!
有人说,离家太远就会忘记故乡;*太多,就会忘记自己。在战场上死去,生命像雨水落入大地,毫无痕迹。如果那时候,你爱上了一个人,希望会从泥土中重新绽放,热烈的拥抱生命……
不要再有更多的小虎,不要再让更多的亲人最后直等到一块带血的*……
纯洁无瑕的素心兰,香味清雅,姿态婀娜。她亭亭玉立于高处,似乎向人们传谕:春回大地啦!春天来了!
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米兰的叶子有的肥厚浓绿,有的娇嫩青翠,都闪着亮光。米兰的花非常奇特,像葡萄那样一串串的,中间有一枝嫩绿的主枝,大约有一寸来长的主枝上分出无数的小枝,上面都长着一个小黄球,像小米粒一样。
逃避,停止不了战争;害怕,只能让我们失去更多。但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
蹲下身,轻轻捧起零零碎碎的花瓣,风儿阵阵吹过,拂去花瓣上的尘秽,露出皎洁的华美,那浅白的香气带着微微凉意缠上指尖,仿佛在流动,窜入我的心田。
花木兰:就是死我也要死在战场上,你会陪我吗?文泰:陪!
花木兰父亲花弧:天上多了颗星星,就是我去找你娘了。
我喜欢这样的木兰花,不羡慕高贵的玫瑰,不嫉妒沁人的牡丹,不青睐优雅的紫罗兰,他仿若大自然的天工巧夺,素雅得令人心无止水。我想。在这喧嚣繁杂的世事中,木兰花难道争夺权力?他们清醒的欲望从不迷途,沿着那与世隔绝的小路上,去寻找心中的宁静。
窗前的一盆米兰,生机盎然它那卵形的小叶子,绿莹莹的,不但绿得可爱,而且绿得很有层次。
你曾经说过,如果用生命换取国家的安宁,你会去做……
那兰花披洒着利剑般的绿叶,叶子中间隐藏着秀雅的兰花。那叶瓣绿茵茵光亮亮,那姿态,像百花丛中扑扇翅膀、翩翩起舞的蜂蝶。那甜滋滋、香喷喷的兰香溢满小院。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远远看上去,宛若穿着缟素的玉女翩翩起舞,带着圣洁的美,木兰花开的芳香,是笼罩在我们周身的陆离,或恬静优雅,或从容内敛,清新无不妩媚,灿烂无不浮华,令人返璞归真,正是因为这份风情,它才更有韵致。
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
花木兰:因为你我才有勇气把眼睛睁开,以后的每一天也都会这样!
这样支支朵朵的木兰花,好似一幅轻笔淡墨的山水画,清淡恬雅。枝头上的木兰花,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淡或浓,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美。
你穿上了将军的盔甲,就不再属于自己!
米兰的颜色形状很像金黄的小米,而它的香味又恰似兰花,给它起名米兰最恰当不过。
你是我一生唯一不会忘记的人,这十二年来,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你,因为有你在,我才有勇气把眼睛睁开,以后每一天我也会这样……
在战场上,决不能有感情!
卵形树冠上开满了白玉兰,千花万蕊,皎洁清丽,像一只只白玉雕成的小鸟歇在青枝绿叶之间。
抬头一望,绽放的花瓣泛着脱俗的气息,为春天为涌动的春潮,增添亮丽的景色,细小的花蕊被如玉似雪的花瓣紧促着,不时探出圆圆的头儿,用优美的声音谱出悦耳的歌曲,风儿似乎停了,欣赏着,小草静了,陶醉着,蝴蝶飞扬着翩跹的舞姿,伴奏者。则有的花苞张开白嫩的小嘴,呼吸着春风荡漾的芳泽。
五六棵白玉兰竞相开放,雪白一片。抬头望去,有千朵万朵嵌在枝头,芬芳各异。那花仿佛是用美玉精雕细琢而成,玲珑剔透,仿佛是高高在上的一件珍宝,圣洁美丽。它们一朵压着一朵,开得竟是如此势烈,好想要把自己的芬芳写进这春光里。
应该是在说花木兰哦
! 那么。
从“木兰不用尚书郎”中可以看出木兰淡泊名利、只愿回到故乡的形象。
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中不仅能看出木兰孝顺、关心父亲,还能看出木兰的爱国情。
我之举了两个例子,你可以学着写点
替父从军,不怕艰险,勇敢智慧,高尚无畏的精神。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傅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现了木兰的非常勇敢、非常坚毅的优秀品质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中看出木兰是一个勇敢、孝顺的人,她不怕战场上的凶险环境,这也是她爱国精神的体现“不愿尚书郎”,只愿“还故乡”,这同样是英雄行为.她充满着劳动人民的骄傲,完全轻视封建时代很多人所寤寐以求而惟恐不得的东西: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了花木兰的理机智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烘托渲染了军旅生活的艰苦与惨烈,从正面塑造 了一个勇敢刚强的战士形象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 ――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孝顺,爱国,勇敢,勤劳,忠孝两全, 机智,谨慎,有儿女情怀和英雄气概的女子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体现了木兰勤劳孝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体现了木兰勇敢坚毅,忠孝两全.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体现了木兰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的精神品质.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体现了木兰归家及恢复女儿身的喜悦,突出木兰的女儿情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体现了木兰征途之遥,生活之苦,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体现了木兰的机智、谨慎
木兰诗中关于花木兰英雄豪迈的:万里赴戎机山度若飞。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吟花木兰的古诗意思
有花木兰的古诗
夸花木兰的古诗
写花木兰的古诗
花木兰台词
花木兰诗句
花木兰的诗句
花木兰的诗词
花木兰语录
花木兰的台词
开花木兰的古诗
写花木兰的诗词
花木兰参军的古诗
花木兰和铠的台词
花木兰台词大全
花木兰的古诗文
花木兰古诗是初中的吗
描写花木兰的古诗
关于花木兰的诗词
关于花木兰的诗句
有关花木兰的诗词
描写花木兰的诗句
形容花木兰的诗句
花木兰经典诗句
兰陵王花木兰台词
花木兰所有台词
花木兰盾山祝福
关于花木兰的名言
古诗花木兰的课程
花木兰出征前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