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表明作者宁可死去的古诗

关于离骚表明作者宁可死去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离骚表明作者宁可死去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离骚表明作者宁可死去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离骚表明作者宁可死去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77) 语录(49) 说说(112) 名言(39) 诗词(1k+) 祝福(1) 心语(1)

  • 古诗清明的作者

  • 清明,文学
  • 古诗清明的作者

      《清明》这首古诗的作者是杜牧,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其个人的生*较为曲折,有一定的文学成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清明的作者,希望能帮到大家!

      《清明》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作者杜牧的生*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

      怀才不遇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牧常在园中嬉戏。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居扬州,颇好宴游。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相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他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商。"他主张削*藩镇,收复边疆。其"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的气概很像后来岳飞的《满江红》。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说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注孙子序》)。为此,他写了《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和《孙子注》。由于怀才不遇,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放旷不羁。这些都影响到他的创作。

      据《唐才子传》载,“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刘熙载在《艺概》中也称其诗“雄姿英发”。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虽不是钟鸣鼎食般的生活,但未受过半点穷。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早在他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

      “高人以饮为忙事”,“但将酩酊酬佳节”,“半醉半醒游三日”……杜牧喜欢酒,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着丝丝细雨,也不忘向牧童寻问酒家。杜牧诗中,饮酒之句俯拾即是,他甚至情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刚刚“乞酒缓愁肠”,却不料又是“得醉愁苏醒”。酒浸肝肠,愁萦心间,唉,醉也不是,醒也不是,杜牧又发出“醺酣更唱太*曲,仁圣天子寿无疆”的梦话来。那么,就将这副身子,这腔醉意,连同满腹的经纶,交付青楼佳人,交付红颜知己,及时行乐,来个春满人间。

      风流

      杜牧风流得别具一格,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乃至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不放心,暗中派人保护。有一日,杜牧调任回京,牛僧孺劝他切莫“风情不节”,并且拿出兵卒们发回的满满一箧*安帖,杜牧见此,又愧又羞。正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字词之间,满是艳情。杜牧的风流轶事,与他的才华一样,传之于世。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七绝。杜牧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游经赤壁,他说,假如周瑜借不到东风,则将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反常人思维,给人以全新的视角。过华清宫,想起当年杨贵妃喜啖荔枝的情景,杜牧感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小中见大,虽未出现唐明皇半个字,却点出当年安史之乱的个中原委。夜泊秦淮,歌舞升*,可是,杜牧听出来了,那是什么样的歌曲啊,分明是亡国之音,若照这样下去,大唐亡国也指日可待了。杜牧咏史是表,讽今才为其里。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或许,在外人看来,杜牧一生,俊朗豪健,而他在强作笑颜、把酒尽兴的背后,却是不欲示人的悲凉吧?

      《清明》作者杜牧的典故

      力荐

      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百官公卿都到城门外摆好酒*饯行,车辆之胜,官员之多,举世罕见。此时吴武陵——他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也骑着一头老毛驴过来凑热闹。崔郾正在酒*上喝得高兴,听说吴老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过来了,非常吃惊,连忙离*前来迎接。吴老看见崔郾,把他拉到一边,拍着崔郾的肩膀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我老了,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了,不如为你推荐一个贤士。前些日子,我偶然发现一些太学生情绪激昂地讨论一篇文章,走*一看,原来是这次要参加考试的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这个人也太有才了。崔侍郎你工作繁重,日理万机,恐怕没有闲暇去浏览这篇文章,不如让我为你诵读一下。 说到这里,吴老就字正腔圆地、摇头晃脑地将《阿房宫赋》读了起来。崔郾也是一个有品味的知识分子,听后也称赞不已。吴武陵乘热打铁,要求崔郾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将杜牧评为状元。崔郾面露难色,推辞道:状元已经被他人预定了。吴老穷追不舍,大声说道:如果真得当不了状元,就退一步,让他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崔郾还在踌躇犹豫,吴老倚老卖老地说:如果还不行的话,就把这篇赋还给我,看有没有比这写得更好的赋。崔郾迫不得已,只好满口答应,然后目送吴老离开。

      进士及第

      回到酒*上,喝酒的同僚问吴博士来做什么。崔郾回答说,吴老推荐了一个人为第五名进士。酒客连忙追问是谁,崔侍郎回答说是“杜牧”。旁边立刻有人接茬说:听说过杜牧这人,才气是大大的有,只是品行不太好,不拘小节,喜欢烟花风月,好出入娱乐场所。崔侍郎为难地说:我已经答应吴博士了。即使杜牧是个屠夫或卖酒的小贩子,我也不会改变了。

      崔侍郎重然诺,讲诚信是好事,不过他以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考试前就如此轻易地决定众多考生的命运,还是让人对这样的考试产生怀疑,那里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黑幕呢?不过,杜牧终究没有辜负吴武陵,也没有辱没崔侍郎。大和二年(828),杜牧在洛阳高中进士,感到无限荣光。若干年后,唐代进士便以杜牧为荣了。

      由吴老这样的清流赏识推荐而进士及第,杜牧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荣耀。皇榜公布后,他曾赋一首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放榜的时候,洛阳的花儿还未绽开。三十三名中举的进士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地行在街上进,他们要去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出*各种酒会宴*,喝着秦地的美酒,心情舒畅,满面春风,好像春色也被他们带进了长安。

      三十三人,就是这次进士及第的全部人数,大致相当今天全国高考各省文科状元的人数,这个数目在唐代还是偏高的。唐朝前期,及第人数一般是十七到十九名,中唐以后才上升到三十名左右。据说唐朝二百九十年间,进士共有六千四百二十七人,*均每年二十二人。人数少,所以能一朝成名天下知,如张籍《喜王起侍郎放榜》。

      诗人很惆怅

      东风节气*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这个春天是属于杜牧的。他正月参加考试,二月登第,闰三月又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以第四等及第,随即授官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二十多岁的杜牧毕竟年轻,接连碰到这样的喜事,无法抑制心中的喜悦,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耍。“曲江水满花千树”,它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尤其在春天时候,通常是摩肩接踵。晚唐诗人姚合曾大发感慨,要想到曲江从容赏花,非得日薄西山的时候才行,不过到那时,花儿被人看了一天,精神业已萎靡不振,色彩暗淡:

      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这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一举手,一投足,都才情万种。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寺院,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攀谈起来。僧人便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满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露出追星族的狂热。谁知这位僧人面色*静,木然地追问杜牧从事什么职业。这让杜牧分外失落,同行的朋友赶紧把杜牧连中两元的喜事拿出来夸耀,僧人依然不为所动。诗人很是惆怅,现场赋诗一首:

      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

      杜牧究竟是不是吴武陵推荐及第的,这件事很值得怀疑。小杜有封信名为《投知己书》,其中曾向朋友夸耀当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情形:“大和二年,小子应进士举。当其时,先进之士以小生行看可与进,业可以修,喧而誉之,争为知己者,不啻二十人。”可见当时看好他的人很多。《唐摭言》说酒*上有人反对吴老的荐举,理由是杜牧不拘细行。其实杜牧不拘细行、风流名闻天下,是在他及第之后,主要在二十六岁到三十六这十余年间,这时他基本上在各方镇使府中为幕僚,有名气,有才气,环境宽松,有条件充分展示他的风流倜傥。李商隐含蓄地说杜牧“刻意伤春复伤别”,所指的也是这段幕僚生活。估计《唐摭言》中的故事,是依据杜牧后来的倜傥形象编造出来的。

      幕府生涯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他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他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学爱好者,对当时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顾,与杜牧的关系也颇为密切。杜牧撰写《李贺集序》,就是应沈传师之弟沈述师所请。杜牧经常往沈述师家中跑,听歌赏舞,蹭饭蹭酒,还对沈家中的一个歌女张好好很有好感,可惜主人对此女子分外珍惜,抢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将她纳为小妾,使小杜空有羡渔之情。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为杜牧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宣和书谱》评论道:“(杜)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清人叶奕苞《金石录补》也给于了极高的评价:“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见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这幅《张好好诗卷》自然珍贵异常,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此卷,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个人所有,又捐赠*,藏于故宫博物院。

      在此期间,小杜另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他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听后,将之收为小妾,让她度过一段甜蜜时光。后来李锜起兵对抗朝廷,兵败被杀,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继续发挥她的专长,充当歌舞姬。杜秋娘再以这一曲《金缕衣》俘虏了年轻的唐宪宗,被封为秋妃。杜秋娘虽然总是唱同一首歌,但智商很高,经常不著痕迹地参与*大事,甚得宪宗皇帝宠信。后来宰相李吉甫劝唐宪宗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宪宗皇帝自豪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穆宗皇帝即位后,还任命杜秋娘为皇子李凑的保姆。也正是这一任命,让她卷入权力的角逐中。李凑失势被废,杜秋娘也被撵回老家。

      到金陵出差的小杜,看见曾经光彩照人的杜秋娘如今又老又穷,便提笔写下了《杜秋娘诗》。据说这首诗当时脍炙人口,传唱大江南北,可能是因为大家对这个风云一时的歌女太熟悉了。李商隐与小杜结识后,共写过两首给他,一首自谦“高楼风雨敢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称颂“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另一首起句就是“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可见“小李”也认为这首诗为“小杜”的代表作。

      在湖州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这样一首诗:

      自是寻春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黄庭坚的古诗清明

      政治主张虽有不同意见,但政治不能超越人性,不能因为政治主张不同,就要变更祖先的来源。

      《清明》黄庭坚赏析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

      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

    [阅读全文]...

2022-04-29 20:44:03
  • 春日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

  • 感情,春日,文学
  • 春日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日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品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泗水河边观花赏草,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到处都是春天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致.

      名句赏析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4. 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作者简介

      朱熹(xī )(1130-1200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汉族。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岁[绍兴十八年(1148)]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扩展阅读:朱熹的文学著作

      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拘无束,自由自 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朱熹也善书法,名重一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

    [阅读全文]...

2022-05-31 03:44:16
  • 高中离骚原文(高中必背古诗文离骚赏析及翻译)

  • 离骚,高中,古诗文
  • 《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由屈原创作。诗篇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饱含深意,是不得不学*和背诵的佳作。它的内容很长,共有377句,2476个字,其中有一部分高中必背内容。这里截取一段内容,教你如何快速记忆它。

    很多人看过我们发布的记忆方法,嗤之以鼻,觉得是无用之物,甚至有些人觉得,所谓超级记忆法就是骗人的,大家也可以看到很多篇文章后边,总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发表自以为是的观点:

    “这种长诗分成几段来背,从来没觉得有啥费劲的。”

    “现在很多所谓记忆法,给人脑子里建立一系列怪诞逻辑,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万万不可让孩子学。”

    “乱七八糟,越搞越复杂,念过三五遍不就背下来了吗?”

    “不用这么麻烦吧!到底记什么啊!我儿子六岁的时候就会背了,也不是想教他背是我在哪背,大声朗诵出来,一个晚上我没会他会了!”

    “多此一举,害人不浅”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方法有很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某些人自己是“过目不忘”的“高手”就不要在这里和我们这些记忆力差的人来争论,没有意义。就像是一位心算天才嘲笑一个拿笔计算的人:”愚蠢的人,口算都出来了,还用得着在纸上写写画画嘛,可笑!“

    如果你觉得自己记忆力不足,或是记忆力还可以,想进一步提升记忆效率的,可以持续关注我们,那些个参加世界记忆比赛的高手们都在学*和训练,反而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人总觉得自己了不起,看不起别人的方法。

    以下是《离骚》部分内容,结合110数字编码进行联想记忆,大家可以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长太息:一根大肠缠在树上,吐气叹息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2、余虽好:鱼虽好吃,可我不能吃,只能想着流口水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3、既替余以:鸡蹄抓着一件雨衣得来盖在大山上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亦余:和尚拿着一本英语书在寺门口抓耳捞腮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5、怨灵修:小女孩跳舞的样子越来越灵秀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6、众女嫉余:一群女的手上的柳条各穿着一条鲫鱼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7、固时俗:一本写着关于下棋的故事书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8、背绳墨:长发美女背着一条绳,绳子缠着一 瓶墨水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9、忳郁邑:酒瓶子张口吞了一件雨衣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0、宁溘死:周润发一头磕死

    以上内容需要熟悉1-10 110数字编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1、鸷鸟:知了在姨姨肩头叫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2、何方:婴儿把盒子放地上撒尿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13、屈心而抑:打着雨伞取信给鳄鱼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4、伏清白以:一把钥匙刺穿父亲的白衣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5、悔相道:鹦鹉一口啄毁了一条巷道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6、窑炉工人很会整车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7、拿仪器造出了一条会捕鱼的马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18、腰包口太小,手进不入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9、药酒用一只只纸盒装了起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0、不吾知其:恶灵在布屋里置气

    以上内容需要熟悉11-20 110数字编码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1、高余冠:鳄鱼高高的顶着鱼罐头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2、放鱼在水中去蛰鹅鹅鹅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23、一个戴耳机美女忽然反顾了一下我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24、赔一碗冰粉给要饿死的孩子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5、民生好,人人会拉二胡了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6、二流子在医院躺着体检

    以上内容需要熟悉21-36 110数字编码

    这篇文章我都是提取每一句的前两个字或者三个字进行记忆。记忆法在运用过程其实主要是起到一个把手提取的作用,并非一字一句的全部记下。相对来说,这篇古文朗朗上口,又有着自身的含义,包含思想情感,我们只需多读几遍就会很容易记住。一般记不住的只是下一句是什么,而不是这一句记不住了。此方法免费供各位学*参考,希望各位多评论,多提观点,交流方法!谢谢!

    [阅读全文]...

2022-02-08 10:03:58
  • 屈原《离骚》的诗作赏析

  • 屈原,离骚
  •   《离骚》

      年代:先秦作者: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唯通:惟)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阅读全文]...

2021-12-20 04:03:08
  •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长歌行》选自宋代郭茂倩收编的《乐府歌词》汉代民间诗歌,那么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歌行古诗作者是谁?

      【作者】:无名氏(汉乐府)

      原文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简析

      《长歌行》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在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

      其实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

      也正是应为这样,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

      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

      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长歌行》它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阅读全文]...

2022-06-01 21:03:42
  • 关于《离骚》的诗句

  • 离骚
  • 行见白衣人送酒,已拚痛饮读离骚。——仇远《九月八日持螯》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鲁迅《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倪瓒《题郑所南兰》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黄滔《过长江》

    于越城边枫叶高,楚人书里寄离骚。——包佶《酬顾况见寄》

    *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榴花葵花争笑,先生醉读《离骚》。——马致远《仙吕·青哥儿》

    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纳兰容若《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李白《笑歌行》

    风月养吾生老饕,江湖歌楚客《离骚》。——乔吉《中吕·满庭芳·铁马儿虚檐》

    缘情无怨刺,却似反离骚。——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惜贤览屈氏之离骚兮,心哀哀而怫郁。——刘向《九叹》

    叹《离骚》以扬意兮,犹未殫于《九章》。——刘向《九叹》

    兴离骚之微文兮,冀灵修之壹悟。——刘向《九叹》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及之推死怨嗟。——黄庭坚《长短星歌》

    《离骚》曰纫秋兰以为佩,秋兰兮蘼芜。——方回《题沈伯隽所藏赵子昂墨兰》

    屈原离骚二十五,句句字字皆瑶琨。——项安世《贺杨枢密新建贡院三十韵》

    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欧阳修《啼鸟》

    可以读离骚,可以击壤诗。——陈著《敬赋虚斋孙君容膝》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惜哉此子巧言语,不到圣处宁非痴。——韩愈《感春四首》

    谁道离骚乃变风,可怜忠原心无己。——屈大均《赠陈药长》

    离骚既日月,九辩即列宿。——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

    乘醉读离骚,意欲招湘原。——陈著《午酌对盆兰有感》

    老子不堪尘世劳,且当痛饮读离骚。——陆游《对酒·老子不堪尘世劳》

    传伯枝癢不可禁,篝灯起诵离骚经。——黎廷瑞《松风》

    不为千载离骚计,屈子何由泽畔来?——陆游《读唐人愁诗戏作·天恐文人未尽才》

    风雨离骚秋暮行,荃兰墨妙连舟重。——汤显祖《送前宜春理徐茂吴》

    吟把离骚忆前事,汨罗春浪撼残阳。——齐己《湘中寓居春日感怀》

    中书有安石,慎勿赋离骚。——苏轼《荆州十首》

    风标宜作梅花伴,不入离骚亦偶然。——仇远《题史寿卿二画·香草何时号水仙》

    先生不遇关何事,更作离骚一段愁。——方回《文公故居有怀》

    旋吟新乐府,便续古离骚。——元稹《送东川马逢侍御使回十韵》

    秋镫照影读《离骚》,异闻如见周忠武。——陈文述《雨夜题彭甘亭周忠武公墓纪事诗后》

    未制芙蓉裳,已*离骚语。——郑樵《涤愫·嗟余本固陋》

    定师离骚经,不入相如室。——赵蕃《读吕益卿所寄诗编明日四月一日也》

    午窗试读离骚罢,却怪幽香天上来。——谢宗可《挂兰》

    挟得《离骚经》一卷,行吟长对楚江边。——徐勃《送俞本之游楚》

    松花飘可惜,睡里洒离骚。——司空图《杂题九首》

    《离骚》子史遍搜揽,志欲出仕苏苍生。——金华宋氏《题邮亭壁歌》

    不照明珰翠步摇,书帷自剪读《离骚》。——袁宏道《客有赠余宫烛者即*同刘元定方子公丘长孺陶》

    一朝樱笋德星聚,离骚可奴玉可衙。——喻良能《二月二十一日何司业集客于张园玉牒给事命予》

    贾生作傅无封事,屈*忧世多离骚。——苏辙《次韵子瞻见寄·我将西归老故丘》

    睡起香炉圆觉,醉中山芋离骚。——李石《扇子诗·蜂蜜新房日课》

    贾生作傅无封事,屈*忧世多离骚。——并叙《次韵子瞻见寄》

    谈麈一挥尘事少,离骚才读醉魂醒。——戴复古《与侄南隐等赓和》

    楚人搴木末,已见离骚就。——梅尧臣《廨後木芙蓉》

    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方岳《买兰》

    章甫经殊俗,离骚继雅风。——包佶《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

    空堂悲坐发孤咏,风刺欲斗《离骚》家。——宋濂《次刘经历韵》

    [阅读全文]...

2022-02-06 21:26:33
  • 屈原《离骚》名句欣赏_离骚屈原的诗句

  • 离骚,屈原,经典
  •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屈原《离骚》名句欣赏!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太阳与月亮互相交迭,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相互交替,永无止境。

    5.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清晨,我吮吸着木兰花上的坠露,傍晚,我餐食着菊花瓣上的蓓蕾。

    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7.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没人理解我,就让他去大放厥词吧!只要我内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

    8.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颛顼啊,我是你的远代子孙,伯庸——是我先祖的光辉大名。岁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从天上翩然降临。

    9.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我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联缀起秋兰作为自己的佩巾。

    10.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驾着龙马,飞快地向前猛奔!来!我给你充当向导。沿着康庄大道走向幸福与光明。

    延伸阅读

    乐莫乐兮新相知。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广开兮天门 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 使冻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 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 何寿夭兮在予

    高飞兮安翔 乘清气兮御阴阳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屈原名句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大司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大司命》)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山鬼》)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阅读全文]...

2022-04-11 11:48:30
  • 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

  • 优美,诗歌
  • 导语: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

    长 歌 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阅读全文]...

2022-07-26 13:53:12
离骚表明作者宁可死去的古诗 - 句子
离骚表明作者宁可死去的古诗 - 语录
离骚表明作者宁可死去的古诗 - 说说
离骚表明作者宁可死去的古诗 - 名言
离骚表明作者宁可死去的古诗 - 诗词
离骚表明作者宁可死去的古诗 - 祝福
离骚表明作者宁可死去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