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闹元宵的古诗五言律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闹元宵的古诗五言律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闹元宵的古诗五言律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闹元宵的古诗五言律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写雨的古诗》,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写雨的古诗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6、《听雨》
宋方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7、《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8、《春日游湖上》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9、《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0、《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1、《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12、《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13、《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4、《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15、《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6、《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17、《送元二使安西》
闹元宵的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闹元宵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折桂令》元宵(元)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星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夕影永冰灯(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诗(清)施闰章
燕台夜永鼓逢逢,猎炬金樽烂漫红,列第侯王灯市里,九衢士女月明中。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汴京元夕
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元夕无月其二
丘逢甲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父亲的爱如同大山,大爱无言,通常都是默默的关注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恩父爱,感恩这伟大的爱。
汝坟贫女
梅尧臣(北宋)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种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寄东鲁二稚子
(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2、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3、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劝报亲恩篇》
4、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5、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6、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7、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
8、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9、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1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11、了解自己孩子的父亲是明智的父亲。——莎士比亚
12、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13、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14、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15、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16、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17、父亲是财源,兄弟是安慰,而朋友既是财源,又是安慰。——富兰克林
18、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19、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20、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21、重资财,薄父母,不*子。——朱柏庐
22、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23、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藏头诗 三首
《一》
正 藏头诗妙语连,
月 圆煮亮灯串串。
十 里长街笑声欢,
五 彩烟花飞满天。
祝 福声声九霄传,
大 地欢歌喜气联。
家 和万兴财运通,
元 宝堆堆紫气旋。
宵 夜聚会宴宾朋,
节 气花开富贵添。
快 意龙灯舞长街,
乐 享吉祥笑开颜。
《二》
元 圆阖家吉祥添,
宵 夕花灯抢猜先。
佳 宴一杯桂花酒,
节 猜字谜乐翻天。
欢 聚一堂斟佳酿,
欢 呼雀跃喜庆联。
喜 气洋洋渡良宵,
喜 吃汤圆颗颗甜。
《三》
欢 唱金曲天地宽,
度 假亲朋笑开颜。
元 命福寿过逍遥,
宵 盘灯谜喜猜签。
合 弹一首吉祥曲,
家 家户户彩运添。
欢 度佳节事顺意,
乐 享富贵入堂前。
新韵 闹元宵 五首
《一》
正月十五闹元宵,龙飞凤舞祥云飘。
五彩花灯庆盛世,阖家欢聚醉今朝。
谜语万千灯笼串,妙字巧猜乐淘淘。
金银璀璨元宵夜,一轮明月乾坤照。
《二》
元宵灯节嬉戏闹,男女老少齐欢笑。
丑笑秧歌花脸俏,永夜不眠趣兴高。
龙飞凤舞高翘戏,锣鼓喧天齐奏敲。
龙莲彩船行旱路,大红灯笼映今朝。
《三》
十五月圆喜气盈,门前花灯绕眼明。
登高得趣赏长街,熠煜花灯闪烁影。
眼底尽收秧歌舞,耳边犹听奏和鸣。
佳节欢乐人共贺,阖家同赏良宵景。
《四》
元宵佳节别样呈,五彩缤纷歌箫笙。
龙腾飞凤舞盛世,锣鼓喧天迎太*。
五言律诗大全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体诗范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言律诗大全,欢迎阅读!
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0、《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关于闹元宵的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闹元宵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1、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汴京元夕
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3、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4、元夕无月其二
丘逢甲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5、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7、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8、京都元夕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9、上元竹枝词
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10、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关于五言律诗大全
五言律诗,是*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体诗范畴。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关于五言律诗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七步诗
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草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三:暮秋山行
作者: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四: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
作者:陈子昂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五:江南曲
作者:储光羲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六: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八:旅夜抒怀
作者: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九:前出塞
作者: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经典*古代五言律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典*古代五言律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州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5、《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6、《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9、《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0、《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弹琴》
李白五言律诗鉴赏
五言律诗,是*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体诗范畴。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五言律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典型的唐律。李白诗才奔放,适宜于纵横错落的歌行句法。碰上律诗,就象野马被羁,只好俯首就范。这首诗是他的谨严之作,风格已逼*杜甫了。
诗是为送别友人而作,开头二句就写明送别之地。北郭东城,不宜死讲,总在城外山水之间。看到这种修辞方法,不必提出疑问:到底是在东城呢,还是在北郭?反正你可以体会作东北郊,也就差不多。如果作者说北郭南城,或西郊东野,那就该研究一下了。
第三句紧接上文,点明题目,底下即承以“孤蓬万里征”一句,说明这位朋友是孤身漂泊,远适异乡。可见主客双方,都不以此别为乐事。萧士赟注此句云:“孤蓬,草也。无根而随风飘转者。自喻客游也。”(见《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他说此句是作者自喻客游,大误!被他这样一讲,这首诗变成“别友人”而不是“送友人”了。这一联诗句,从思想内容来讲,是一个概念,或说二句一意:我们在此地分别之后,你就象蓬草似的飘零到远方去了。上句与下句连属,都不能独自成为一个概念。但从句子形式来讲,它们是很工稳的一对。词性结构,毫不参差。它们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也是一副流水对。不过,“一为”对“万里”,也有人认为不够工整。“为”是虚字,“里”是实字。凡词性不同的对仗,例如以状词对名词,象“云雨”对“长短”之类,又如这一联的以虚字对实字之类,晚唐以后的诗人都尽量避免。宋人称为这是犯了“偏枯”之病。但在初、盛唐诗中,经常可以见到,当时不以为是诗病。
“浮云”、“落日”一联是即景抒情。友人此去,成为万里孤蓬,他的心情,岂非宛如眼前的浮云;送行的老朋友,对此落日斜阳,更有好景不长、分离在即之感。唐汝询在《唐诗解》中引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为此二句作注释,很容易迷惑读者。因为“浮云蔽日”与“浮云落日”这两个成语,诗人使用时大有分别,决不可混而为一。此诗“浮云”与“落日”分开用,便无“浮云蔽日”之意。“浮云游子意”也不是“游子不顾返”的意思,这里的“落日”,如果要注明来历,似乎可以引用陈后主的诗“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自君之出矣六首》之四)较为适当。
结尾一联写友人既已挥手上路。送行者情绪很忧郁。但作者不直说出来,而用“萧萧班马鸣”来表达。班马是离群之马,送行者的马与友人的马,也早就是好朋友。一朝分别,马也不免悲嘶。马尚如此,更何况人!清人顾小谢《唐律消夏录》在此句下批释道:“尚闻马嘶,荡一句。”他的意思是说:友人既别,行行渐远,已望不见,然而还听到马嘶之声。故以此句为荡开一笔的写法。这样讲固然也通,但作者用“班马”一词的意义却透豁不出来。所以我还宁可用我的讲法,认为这是深入一句,而不是荡开一句。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枫叶落纷纷。
牛渚是一座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山北突出在长江中,称为牛渚矶,是江船停泊的地方。李白停船在牛渚矶下,想到了这个地方的一个古事。东晋时代,有一个出身孤贫的青年袁宏,能做诗。他有五首咏史诗,是得意之作。他的职业是为大地主或公家运送租米。有一天夜里,他的米船停在牛渚矶下。他闲着就吟诵自己的咏史诗。这时,镇守牛渚的是镇西将军谢尚,当时的大贵族、大诗人。他恰巧带着部下泛船巡江。听到袁宏的吟诗声,便派人查问是谁。知道了是袁宏,便请他上自己的大船,和他投机地谈了通宵。此后就请他在自己幕府中担任参军。从此袁宏的名气大了,官至东阳太守。
李白在牛渚停船,想起了袁宏和谢尚的故事,便写出了这首诗。诗很浅显,只要知道这个故事,便能懂得。开头两句是叙述:地点是在西江上的牛渚。时间是夜里。风景是“青天无片云”。这样就点明了诗题“夜泊牛渚”。南朝的京都是建业(今南京)。从建业到现在的九江,这一段长江,当时称为西江。第三、四句说自己在船上赏月,因而想起了谢将军。这就交代了诗题的“怀古”。为什么说是“空忆”呢?因为光是怀念,也无用处。这个“空”字的意义在下面二句。我也能象袁宏那样的高声吟诗,而象谢尚那样的人却听不到。这五、六句是全诗的主题思想。所谓“怀古”,其实是慨叹当今没有赏识他的人,没有提拔他的人。于是,只得待到明天,在纷纷落叶中,挂帆开船而去。
这首诗是李白的著名作品。写得极自然、清净。修辞全用白描手法,一点不渲染、夸张,和他的乐府歌行对读,好象是两个人的作品。这是因为他既采用律诗形式,便无法施展其豪迈奔放的才华。但这首诗和第一首诗不同,他的不受拘束的性格,还是表现在这首诗里。我曾讲过孟浩然的《洛下送奚三还扬州》,那是一首全篇无对句的五言律诗。我提出来作为五言古诗发展为五言律诗的轨迹。现在李白此诗也是同一类型。音节、*仄,全是律诗,可是没有一联对句。
可以设想,李白大概愿意接受音节和*仄粘缀的规律,而不愿意接受对偶的规律。所以这首诗仍然表现了他的不羁的性格。杨升庵说这种诗是*仄稳贴的古诗,这是依据句法来给它归类。但是,从来选诗者都没有把它选入古诗类中,可知大家都承认它是律诗。
《宫中行乐词》其二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宫中行乐词》是乐府旧题,这一组诗原来也编在“乐府”类中,但它们的形式完全是五言律诗,所以和其他二首律诗放在一处讲。
李白以布衣身份被玄宗召见后,就被留下为“翰林待诏”。翰林是学士办公的屋子。待诏是职称,还不是官名,意思是还在等待正式任命。他的职务是撰写宫中随时需要的文件,但不是正式的诏令文件。玄宗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每当他和杨贵妃赏花饮酒,常常命李白撰作歌词,使乐工谱为新曲,现在李白诗集中有《清*调词》三首和这《宫中行乐词》八首,都是在宫中奉诏而作。
这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游乐宴会服务的作品,风格还继承着南朝宫体,使用华丽浓艳的字句,描写宫中奢侈享乐的生活,最后以颂扬作结束。这里没有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没有自己的本色文字。止要能配合曲子,使歌妓唱出一支新歌,博得皇帝贵妃高兴,就是成功。
李白把杨贵妃比之为赵飞燕,自以为恭维得很恰当。在《清*调词》第二首中,也用同样的比喻:“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得宠于汉成帝,因得立为皇后。她在宫中做了不少争宠的坏事,甚至谋杀太子。当时朝野称之为“祸水”。李白以赵飞燕比拟杨贵妃,止是比喻其美貌和得宠,却没有想到高力士在贵妃面前挑拨离间,说李白贱视贵妃,因此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话。玄宗几次要给李白授官,都为贵妃阻挠,终于只得把李白“赐金放还”。这就是李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失败史。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原文}
独坐敬亭山⑴
众鸟高飞尽⑵,孤云独去闲⑶。
相看两不厌⑷,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⑵尽:没有了。
⑶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白话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创作背景】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因为:
首先,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作者情绪来看,既然是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情写照,那么,李白当时的处境应该是非常艰难的,其情绪也应该是非常低落的。如果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这正是李白初次来宣城的时间,那时的李白正值中年,且诗名如日中天,他来宣城并不是漂泊流离而至,而是应其从弟、在宣城为官的长史李昭多次殷勤相邀的结果。这有李白在《寄从弟李昭》一诗为证:“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李白到宣城后,受到时任宣城太守宇文先生的热情款待,受到当地文人墨客的追崇和欢迎。他经常与崔侍御、宇文太守、从弟李昭等人对酒酣高楼,散发弄扁舟,“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经常与诗朋文友“时游敬亭山,闲听松风眠。”“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他用如花妙笔将宣城描绘为:“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他豪情勃发,心中激荡着“但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冲动,他沉醉在“歌舞共讴吟,欢笑相拜贺”的兴奋之中。不仅如此,李白还在敬亭山下盖起了住房,接来了子女共住以享天伦之乐。有诗为证:“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初到宣城的李白,生活的如此悠闲自在,称心如意,怎么可能会有“独坐敬亭山”的孤寂和“众鸟高飞尽”的.伤感呢?此外,从这首诗的字面上分析,既然李白对敬亭山达到了相看不厌的程度,应是看了多次,而不会是初次相看,所谓“不厌其烦”、“好书不厌百回看”便是这个道理。由此推测,李白这首诗不太可能是天宝十二载初次来宣城时所作,而应是在多次登临敬亭山后所发出的感慨。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经典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01.《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创作于公元761年。在这首诗中,诗人怀着喜悦的心情描写了春夜喜雨的美妙情景,是写雨诗中难得的佳作,被誉为描摩精工、独具风采、通体精妙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着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什么是*诗歌?这就是)
02.《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具有爱国爱民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他的'诗歌境界是雄浑壮阔的,可是这种雄浑壮阔的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达到的。这首诗全篇先感时,后念家,再及己,显示诗人忧国忧民的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本诗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五律第一?)
03.《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圣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盛唐五律第一)
04.《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此诗为王维一“流”,可谓意态横生,妙趣无穷!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山水诗的代表作)
0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千古传诵,有口皆碑。从文学史的角度欣赏这首诗,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有“诗杰”之称。(不世经典)
06.《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07.《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678-740)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这首诗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起句高华浑融,历来被人传诵。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查了资料,有人将其归进五律,有人将其归进“五言古诗”)
闹元宵的古诗五言律诗
十五闹元宵的古诗
闹元宵3的古诗
闹元宵台词
正月闹元宵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闹元宵
关于喜闹元宵的古诗词
五言律诗的古诗
写元宵节的古诗8言律诗
雪的古诗五言律诗
描写闹元宵节的古诗词
有花的五言律诗古诗
写花的古诗五言律诗
写草的古诗五言律诗
唯美五言律诗
带牛的古诗五言律诗
关于欢欢喜喜闹元宵的古诗
庆新春闹元宵的古诗词20字
关于秋的古诗五言律诗
关于虎的古诗五言律诗
悲伤的五言律诗古诗
优美的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的古诗词
爱国的五言律诗古诗
唯美的五言律诗
景物的古诗五言律诗
春天的古诗五言律诗
儒雅的古诗五言律诗
古诗有八句的五言律诗
读书的古诗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