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大家闺秀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大家闺秀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大家闺秀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大家闺秀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每一个人都会想家,特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让你更想念家,想爸爸,想妈妈,想哥哥,想疼我爱我的八十岁的奶奶,想着,想着,就有了像进入梦乡的感觉。
2、父爱像冬日的阳光,在寒冷的冬天,只有那抹阳光让我感到暇意,当我参加比赛时紧张的心情布满全身,额头都是汗珠的时候,爸爸递给我一丝鼓励,一块冰凉的饮料,使我勇敢直冲,取得了好名次。
3、家是一扇门,有了门就不再害怕坏人到我们家来;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旅途疲乏了,可以好好休息,再起航;家是一只船,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馨。
4、妈妈肤色白皙,那白里透红的脸颊,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楚楚动人。每当妈妈在医院里穿起洁白的工作服,匆匆忙忙走过,宛如吹过一阵白色的轻风。
5、亲情不是浓烈的醇酒,不是甜美的饮品,它只不过是一杯纯净*淡的白开水,虽然无色无味,却是我们生活中不能须臾离开的。它不会让我们兴奋,却能让我们安静;它不会给我们刻骨难忘的体验,却始终为我们提供着不可或缺的营养。亲情中自有一份纯朴和自然,不用刻意的雕琢,在我们意识到时,它早已悄悄浸润在我们的指尖脉络中。
6、找个坚强的理由,选择合适的方法,让自己行动起来,累我一人,幸福一家人。
7、家也许就是一种期盼,是每天下班后放弃一切急匆匆赶回去的地方,有时候,无论你走多远在外过多么舒适的生活,你都会牵挂着它,即使远在天边你也会想到立刻回去的地方。
8、家,是受委屈后的避风港。如果工作不顺心,世事不如意,在外受了委屈,回到家里,便如船回到避风港里,外界风浪再大,港内终是波轻浪微。你*安地调节好情绪,第二天,再继续奋进、继续努力。
9、假如我是那盘似的银月,那么光明如火的太阳才是家,因为它,给予了我光明。假如我是一颗尘埃,那么广阔无垠的大地就是家,这里有我无数的同胞兄弟。
10、时常想,自己前世肯定是一株顶着太阳幸福生活的向日葵,每天在太阳下幸福的生长,看着头顶上的小鸟唱着愉快的歌自由的飞过。要不然,怎么可以那样那个的喜欢阳光,喜欢温暖。渴望向日葵般的生活,就那样在阳光下简简单单的成长,只要有阳光就可以昂着头对天空很幸福的微笑。
11、家,永远是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亲人,有我们渴望的温暖和爱。
12、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来,和大人赠给孩子们的那些最精致的礼物一样珍贵。
13、家庭意味着责任,家庭尽管是独立的社会单位,但这个独立是相对的,他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外有亲戚朋友,对父母要有赡养的义务,对子女要有养育的责任,对亲戚朋友要有互助的精神。
14、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15、母爱就像阳光,感觉到的想到的都是热热的!母爱是一首田园诗,悠遥清净;母爱是一幅山水画,自然清新;母爱是一首歌,婉转深情。
16、你能深深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吗?我就能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在我家里,每个人都是快快乐乐的,非常的可爱。
17、家是理解奉献思念呵护,是圣洁宽容接纳和谐,是磨合欣赏忠诚沟通,是心心相印,浪漫曲折,生死相依,海角天涯。家是个让人汲取温暖享受呵护的窝,家也是块需要职责感恩的田!国际家庭日,无论你身在何处,请牢记回家的路!
18、母亲的爱犹如于春天里灿烂的阳光,带给我温暖,带给我光明;母亲的爱,犹如于狂风中的一把稳定而沉着的大伞,为我遮风挡雨;母亲的爱,总在我困难的时候给予我帮助,给予我动力。那股如丝般连绵不断的爱意成为我坚强的后盾,让我时时刻刻不再有空虚的感觉。
19、最绚目的是烟花,能放烟花,就是幸福。不论男生女生都会喜欢,尤其是释放的那一瞬间,实在太酷太炫,能看到灿烂的烟花,就是幸福,幸福就这么简单,可以和你一起看烟花,放烟火。
20、家,是每个人值得依靠的地方,家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是每个孩子栖息的港湾。
21、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父爱像一本厚重的书,耐人寻味;父爱像一杯甘醇的酒,回味无穷。
22、快乐如清风,吹走笼罩在人们心头上的乌云;快乐如美酒,酝酿得越久味道越醇香;快乐如小溪,只有流入大海才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快乐如饮料,一经打开便冒出诱人的沁凉。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谢谢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国色天香、貌若天仙、环肥燕瘦、倾城倾国、窈窕淑女秀丽端庄、艳若桃李、花枝招展、温柔可人、活泼可爱、亭亭玉立、如花似玉软玉温香、兰质蕙心、秀外慧中、楚楚动人、明眸皓齿、天生丽质
肌肤胜雪,眉目如画,花容月貌,貌美如花,如花似玉,玉洁冰清,冰雪聪明,明艳动人,人见人爱,出尘脱俗,吹弹即破,白璧无瑕,美艳绝伦,美伦美奂,楚楚可人,人淡如菊,娇艳如花,至真至纯,尽善尽美,美若天仙,温文尔雅,品貌端庄,丽质天成,窈窕淑女,天姿绝色,国色天香,风姿绰约,风华绝代,语笑嫣然,含苞待放,娇艳欲滴,玲珑剔透,美丽清雅,高贵绝俗,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倾国倾城,如花似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婀娜多姿,媚眼如丝,酥胸微露,败柳残花,水性杨花,身材惹火,*,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风情万种,玲珑毕露,浮凸有致,妖娆妩媚,水性杨花,河东狮吼,水性杨花,花枝招展,袒臂露肩,妖媚动人,斗艳争辉,明眸皓齿,小家碧玉,金屋娇娘,婷婷玉立,步步莲花,冰肌玉骨,粉妆玉琢,野草闲花,人老珠黄,杏脸桃腮,花容月貌,千娇百媚,玉碎香残,红颜薄命,香消玉殒,天生尤物,秀色可餐,齿若编贝,齿若瓠犀,莺声燕语,明眸善睐,眼若秋水,秋水为眸,宛转秋波,媚眼盈盈,回眸一笑百媚生
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
一顾城,再顾倾人国。
2,.云裳花想容,春风拂槛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4,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5.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6,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7,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8,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
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7,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9,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0,梨花一枝春带雨11,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13,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14,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15,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
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瓠犀发皓齿,双蛾颦翠眉。
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
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
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16,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17,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18,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螓首蛾眉,巧笑倩兮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温泉水滑洗凝脂双眸剪秋水,十指拨春葱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语离情翠黛低其形也,,婉若游龙,荣雎秋菊。
华茂春松兮若轻云之蔽日;飘飘兮若流风之日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而察之,灼若芙渠出鸿波。
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花开花落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硕人》中描写庄姜的美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
。
。
1、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经四大家是哪四家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四大家是哪四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诗经四大家是哪四家?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即:
鲁人申培,取其国名,称为鲁家诗。
齐人辕固,取其国名,称为齐家诗。
燕人韩婴,取其姓氏,称为韩家诗。
赵人毛苌,取其姓氏,称为毛家诗。
因此,鲁诗的创始人是鲁国人;齐诗的创始人是齐国人;韩诗的创始人是燕国人;毛诗的创始人是赵国人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诗经》是*韵文的源头,是*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是*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后,它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虽经秦始皇焚书,但《诗》由于学者的口头传诵,得以流传下来。
《诗经》在*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诗经》的表现手法:
一、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二、《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二: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诗经的介绍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的产生年代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现今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公元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公元前770年)以后。
古代楷书四大家之颜真卿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初欧阳询、盛唐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楷书四大家之颜真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原太守,世称“颜*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书法
成就、地位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比较端庄遒劲还有《颜勤礼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正如范文澜《*通史简编》所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尤其是印岁以后的楷书,已形成一种范式,后世学*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
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第二境界
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可以说是第二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其间作品有《金天王庙题名》(758)、《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758)、《鲜于氏离堆记》(762)、《磨灭记》(762)、《颜允南碑》(762)、《韦缜碑》(763)、《臧怀恪碑》(763)、《郭家庙碑》(764)、《颜秘监碑铭》(765)、《颜乔卿碑》(769)、“逍遥楼”三字(770)、《殷践猷碑》(770)、《张景倩碑》(770)、《元子哲遗爱碑》(770)、《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771)、《麻姑山仙坛记》(771)、《小字麻姑山仙坛记》(771)、《大唐中兴碑》(771)、《颜含大宗碑》(771)、《宋广*碑》(772)、《重建颜含碑》(772)、《八关斋会报德记》(772)等等。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书生——斗士——统帅,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频繁转换,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
第三境界
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说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此时期的作品有《元结碑》(772)、《干禄字书》(774)、《竹山堂联句》(774)、《妙喜寺碑》(774)、《颜杲卿碑》(774)、《李玄靖碑》(777)、《颜勤礼碑》(779)、《马璘碑》(779)、《颜家庙碑》(780)、《颜氏告身》(780)、《奉命帖》(784)、《移蔡帖》(785)等等。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至此境界,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
主要作品
《自书告身》
《自书告身》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是颜真卿晚年的名作。三十三行,二百五十三字,结衔小字十三行。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有人疑为伪托。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皇甫诞碑》
《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仆射郭英又的书信手稿。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时“乡里上齿,宗庙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
《化度寺碑》
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楷书,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建中元年(公元780)七月立,碑存西安碑林。碑四面环刻,碑阳24行,行47字。碑阴同两侧各6行,行52字。额篆书“颜氏家庙之碑”六字,为李阳冰书。是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所立,记载家族世系情况。
《鲜于氏离堆记》
《鲜于氏离堆记》(762年)。楷书,字大三寸,为颜真卿53岁所作,正值其书法艺术中期,书风渐熟。其用笔雄逸,字画刚健,结体宽博挺然,形势精绝,斩金截铁。且是摩崖大字,丰硕伟岸,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为颜书大字的杰出代表。可惜只残存47个整字和7个残字。
《颜真卿三表帖》
《颜真卿三表帖》作于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其中《让宪部尚书表》为唐肃宗授颜真卿为宪部(即刑部)尚书时,颜真卿自薄自谦、表示辞让的奏章。时间早于《祭侄文稿》(758年)一年,为安史之乱爆发后17个月后。
元宵优秀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宵优秀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
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着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端午节文秀的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文秀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3、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4、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
5、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6、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7、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0、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11、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3、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14、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5、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6、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1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8、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9、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20、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2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22、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殷尧藩《端午日》
23、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4、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25、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26、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7、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28、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29、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30、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3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关于春的优秀古诗
在古代,春是诗人笔下优美的古诗题材。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关于春的优秀古诗,欢迎大家浏览。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关于家的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栾家濑
唐·王维
飒飒秋雨中,
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
白鹭惊复下。
【注释】
①濑:石沙滩上流水湍急处。
②飒飒:风雨的声音。
③石溜:石上急流
【译文】
山谷中的溪水蜿蜒曲折,深浅变化莫测。有时出现一深潭,有时出现一浅濑。所谓濑,就是指从石沙滩上急急溜泻的流水。这流水虽然湍急,但明澈清浅,游鱼历历可数,鹭鸶常在这里觅食。它把腿脚静静插在水中,树枝似的一动不动,直到麻痹大意的游鱼游到嘴边,才猛然啄取。正当鹭鸶全神贯注地等候的时候,急流猛然与坚石相击,溅起的水珠象小石子似的`击在鹭鸶身上,吓得它扑漉一声,展翅惊飞。当它明白过来这是一场虚惊之后,便又安详地飞了下来,落在原处。于是,小溪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赏析】
王维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品。飒飒秋雨中,这一句看似*淡无奇,其实是紧要之笔。因为有这场秋雨,溪水才流得更急,才能溅起跳珠,惊动白鹭。浅浅石溜泻,正面描绘栾家濑水流的状态。浅浅(jiān间),同溅溅,水流急的样子。泻字也极传神,湍急的流水从石上一滑而过,一泻而逝,
石榴比喻新奇,独出心裁。正因为水流很急,自然引出水石相击、跳波自相溅的奇景。前三句,实际上都是为第四句作铺垫,为烘托白鹭惊复下而展开的环境描写。
白鹭受惊而飞,飞而复下,这是全诗形象的主体,诗人着意描写的也就是这场虚惊。诗人巧妙地以宁中有惊、以惊见宁的艺术手法,通过白鹭惊复下的一场虚惊来反衬栾家濑的安宁和静穆。在这里,没有任何潜在的威胁,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宁静生活。这正是此时走出政治漩涡的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7.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8.白居易思乡诗三首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描写大家闺秀的古诗
形容大家闺秀的诗词
描写大家闺秀的句子
描写大家闺秀的诗句
形容大家闺秀的句子
古诗词形容大家闺秀的词语
优美的古诗词形容大家闺秀的
赠与大家的古诗
有关大家的古诗
古诗八大家的
与大家交流的古诗
大家最爱的古诗
封建大家的古诗
祝愿大家的古诗
有难大家帮的古诗
大家一起好的古诗
给大家拜年的古诗
就是祝福大家的古诗
靠大家的古诗词
古诗八大家写的诗
舍小家顾大家的古诗
大家对古诗的评价
分享给大家的古诗
号召大家背古诗的
宋唐八大家的古诗
大家都熟悉的古诗
和大家互勉的古诗
请大家指教的古诗
元代四大家的古诗
北宋八大家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