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题目是楼的古诗有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题目是楼的古诗有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题目是楼的古诗有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题目是楼的古诗有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高僧出手,必是精品!高僧之作,往往不喜繁复的字句,最爱用最简单的字眼,说出世人都参不透的道理,达到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效果。这一点,连最懂佛理的诗佛王维也学到了,这就是王维诗能空灵绝美的最大原因。
萧索单调的冬季里,总是在盼望春天。盼望她的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盼望她的千树琼花,碧波涟漪,盼望她的兰馨蕙草,润物如酥.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五代: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清*乐·别来春半
五代: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 一作:愁肠断)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春日偶成
宋代:程颢
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思
唐代: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晚春二首·其一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 一作:草木)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夜
宋代: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新雷
清代: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鸟鸣涧
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忆江南词三首
唐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们知荣明耻,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劳动吧,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吧!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唐·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瓮,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适,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蹑。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水从西下,极目高突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悉索。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古诗文阅读《晚春》题目及答案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文阅读《晚春》题目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花褪残红的暮春,在古代诗歌中一般带有凋零感伤的特点;但本诗所描绘的暮春之景,却是“生气勃勃”,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简析本诗是怎样描绘这一景象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8分)(1)6分)答:本诗描绘暮春之景,一反常态,不写暮春凋零,而写草木的生机勃勃。(1分)一二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便各施解数,吐艳争芳,争芳斗菲;(2分)三四句,写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2分)全诗运用拟人手法,寥寥几笔描绘了暮春的勃勃生机。(1分)
(2)(2分)答:本诗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描写,(1分)表达出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赞美之情。(2分)
拓展延续
韩愈古诗晚春赏析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才思:才华和能力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不仅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送别的诗题目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送别的诗题目,希望对你有帮助。
送别
唐代: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注释
⑴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
⑵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⑶归卧:隐居。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陲:边缘。
⑷但,只。
讲解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谢榛语)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这样就把题旨点足;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对友人的劝慰。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间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无穷无尽的。这里明说山中白云无尽,而尘世的功名利禄的“有尽”,无常,已含蕴其中。这两句意蕴非常复杂、丰富,诗的韵味很浓。句中有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山林的向往。似乎是旷达超脱,又带着点无可奈何的情绪。从全篇看,诗人以问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双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还使得诗意空灵跳脱,语调亲切。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禅宗师弟子间斗机锋,常常不说话,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传达禅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将深邃意蕴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让弟子自己去参悟。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吸收了这种通过直觉、暗示、比喻、象征来寄寓深层意蕴的方法。他在这首诗中,就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凝缩融汇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从而达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梦二首其二
唐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斯人:指李白。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因梦而得《梦李白》诗二首,此为其二。
1.下列各项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开篇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见浮云而念游子,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
B.“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梦李白(其一)》“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C .“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通过动作、神态和外貌描写揭示人物心理,使得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
D.“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一声沉重的嗟叹中,诗人只是寄托了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并没包含诗人自己的心事。
E.诗歌通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表达了作者的不*之气和诗人自身的感慨。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3分,B2分,E1分(C这两句诗并没有神态描写,D这两句诗也含有诗人自己无限的心事,E诗歌并没有写疑幻疑真的心理)
2:这首诗写诗人梦中见到李白的情景,抒写了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2分)“浮云”二句抒写诗人对李白的思念,“三夜”二句抒写诗人对故人的一片衷情,“告归”以下六句从几个侧面刻画了李白枯槁惨淡的形象,“冠盖”二句抒写对李白生*遭际的不*,末二句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4分)
简析
《梦李白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全诗体现了李杜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梦李白二首其二鉴赏题目和答案]
诗词比赛题目及答案
诗词鉴赏在语文科目占有很大的分量,因此在语文竞赛中古诗词也是重头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词比赛题目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组参赛题目
一、必答题:
1、不要人夸颜色好,答案:只留清气满乾坤
2、恰同学少年,答案:风华正茂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答案:浪遏飞舟
4、楼船夜雪瓜洲渡,答案:铁马秋风大散关
5、醉卧沙场君莫笑,答案:古来征战几人回
6、男儿何不带吴钩,答案:收取关山五十州
7、青海长云暗雪山,答案:孤城遥望玉门关
8、银烛秋光冷画屏,答案:轻罗小扇扑流萤
9、星垂*野阔,答案:月涌大江流
10、衣沾不足惜,答案:但使愿无违
11、不知细叶谁裁出,答案:二月春风似剪刀
12、粉身碎骨浑不怕,答案:要留清白在人间
13、曾经沧海难为水,答案:除却巫山不是云
14、落红不是无情物,答案:化作春泥更护花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答案:病树前头万木春
16、不畏浮云遮望眼,答案:自缘身在最高层
17、长恨春归无觅处,答案:不知转入此中来
18、春潮带雨晚来急,答案:野渡无人舟自横
19、一树寒梅白玉条,答案:迥临村路傍溪桥
20、水光潋滟晴方好,答案:山色空蒙雨亦奇
21、等闲识得东风面,答案:万紫千红总是春
22、沾衣欲湿杏花雨,答案:吹面不寒杨柳风
23、春城无处不飞花,答案:寒食东风御柳斜
24、竹喧归浣女,答案:莲动下渔舟
25、这次第,答案:怎一个愁字了得!
26、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
答案:物是人非事事休
27、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答案:只恐双溪舴艋舟
28、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答案;两情若是久长时
29、_______________流不尽,许多愁。
答案:便做春江都是泪
30、只愿君心似我心,______________
答案:定不负相思意
3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_____________
答案:波上寒烟翠
32、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_____________
答案:化作相思泪
二、抢答题:
1、填空(数字)
两句()年得,()吟双泪流
答案:三、一
2、填一种水果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洲头。
答案:橘子
3、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中的.“霜天”指的是哪个季节?
即兴演讲的题目
即兴演讲,就是在特定的情境和主体的诱发下,自发或被要求立即进行的当众说话,是一种不凭借文稿来表情达意的口语交际活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即兴演讲的题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曾经有这样一首小诗,饶有趣味:
你不可以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可以事事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你不可以改变不公,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可以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细心品味这首诗,然后针对此诗,自定主题,即兴演讲。
2、请根据“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句话,自定主题,即兴演讲。
3. 你心中对“朋友”的定义是什么?请围绕朋友这一主题即兴演讲。
4、有人认为:青春像一座山背负一路感伤;郭敬明也曾说: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请围绕“青春”这一主题,即兴演讲。
5、清晨—微风—草坪(展校园一景:柳条依依,绿草青青)
注:(1)以上给出的词为即兴演讲的主题关键词;(2)括号内给出的是参考演讲方向,便于各位选手更好理解主题关键词,并非要求。
6、责任—义务—自豪感(使命感,主人翁精神)
7、请您以“人生处处是考潮为话题进行演讲。
8、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
一类像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请以“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为话题演讲。
9、有位哲人说:“真正让我疲惫的,不是遥远的路途;而是鞋子里的一颗沙。”体会其中的深意,并以此为话题演讲。
10、张爱玲女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选自《十八春》)请以此为话题进行演讲。
11、人生的道路上,处处可能遇上不可磨灭的创伤。有句话却说:“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您同意这种说法么?说说你的看法。
12、“不凡是瞬间的风景,*凡是永恒的罗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若要你选择,你会选择瞬间的风景还是永恒的罗兰?
13、现在我们所看的每场晚会都经历过了精心的彩排。然而人生却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请谈一谈对“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句话的理解。
15、常有人说:单独思考往往会创造奇迹。请针对“智慧总是在孤独中生根”这句话,谈谈你的见解。
16、“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请以此为话题演讲。
17、人生中处处可以遇到值得我们感恩的人。里根在婚礼上的发言说了这样一句话:“上帝把南希赐予我,就足以让我毕生感激。”请以“感恩”为话题,以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例子,阐述你对感恩的看法。
18、请以“生命中的空白”为话题演讲。
19、生活里人们往往力求改变,以让人生向自己的目标更加靠*。“大多数人想要改变这个世界,但罕见有人想改造自己。”请以此为话题演讲。
20、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现实中也存在着很多需要察纳雅言,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时候。请说说你的看法。
21、
1. 坚守心灵的一方沃土。
2. 给快乐找个理由。
3.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4. 心底无私天地宽。
5. 一个当代大学生的思考。
6. 我们与时代同行。
7. 放飞梦想,展翅翱翔。
8. 生活从“心”开始。
9. 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
10. 让更多的人快乐。
11. 端正心态,挑战自我。
12. 和谐、健康、快乐。
13. 善待自己,呵护希望。
14. 失败面前挺起胸膛。
15. 培养积极心态,感悟责任人生。
16. 呵护美丽心灵,打造完美人生。
17. *衡个人心态,促进校园和谐
1. 无数人看见苹果掉下来,但只有牛顿问了个为什么。请试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请以“岔路口”为话题演讲。
3.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请以此为话题演讲。
辩论赛题目
辩论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iàn lùn,意思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辩论(赛)旨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该词语出自《史记·*津侯主父列传》。
大家在策划辩论赛时是不是感觉题目没有灵感,不够新颖呢?来看看一些辩论赛题目获取灵感吧。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辩论赛题目(精选360条),欢迎阅读。
1、正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反方:总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2、正方:机遇出人才,反方:机遇未必出人才
3、正方:效率必然牺牲*等,反方:效率未必牺牲*等
4、正方:“一意孤行”,应当称赞,反方:“一意孤行”,应当批判
5、正方:“杞人忧天”不该贬,反方:“杞人忧天”实该贬
6、正方:不要“自扫门前雪”,反方:应当“自扫门前雪”
7、正方:不以成败论英雄,反方:英雄自以成败论(应以成败论英雄)
8、正方:大学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在于发挥个人专长,反方:大学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不在于发挥个人专长
9、正方:不应“吹毛求疵”,反方:应当“吹毛求疵”
10、正方:*墨者黑,反方:*墨者未必黑
11、正方:学*比实践更重要,反方:实践比学*更重要
12、正方:响鼓无需重槌敲,反方:响鼓也需重槌敲
13、正方:不可“得寸进尺”,反方:应当“得寸进尺”
14、正方:人心叵测,反方:人心可测
15、正方:“难得糊涂”好,反方:“难得糊涂”不好
16、正方:万事开头难,反方:万事中间难
17、正方:不可“异想天开”,反方:尽可“异想天开”
18、正方:笨鸟应当先飞,反方:智鸟应也要先飞
19、正方:强将手下无弱兵,反方:强将手下多弱兵
20、正方:“做”比“说”重要,反方:“说”比“做”重要
21、正方:知足者常乐,反方:不知足者常乐
22、正方:学生就业压力大有利于成才,反方:学生就业压力大不利于成才
23、正方:高分高能,反方:高分未必高能
24、正方:追求梦想与享受生活是矛盾的,反方:追求梦想与享受生活不是矛盾的
25、正方:成事在天,反方:事在人为
26、正方:好心总会有好报,反方:好心未必有好报
27、正方:“嫉妒之心”不可有,反方:“嫉妒之心”不可无
28、正方:知难行易,反方:知易行难
29、正方:小事也应计较,反方:小事不应计较
30、正方:应以理服人,反方:应以礼服人
31、正方:事实胜于雄辩,反方:事实未必胜于雄辩
32、正方:有付出就有收获,反方:有付出不必须有收获
33、正方:不破不立,反方:不立不破
34、正方:不要“见风使舵”,反方:应当“见风使舵”
35、正方:从小事做起,反方:从大事做起
36、正方: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反方:听话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
37、正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好,反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好
38、正方:干一行,爱一行,反方:爱一行,干一行
39、正方:“狂妄之心”不可有,反方:“狂妄之心”不可无
40、正方:成功靠实力,反方:成功靠机遇
41、正方:高枕无忧,反方:高枕有忧
42、正方:“班门弄斧”不可取,反方:“班门弄斧”又何妨
43、正方:有志者事竞成,反方:有志者事未必成
44、正方:不知者不为过,反方:不知者也为过
45、正方:开卷有益,反方:开卷未必有益
46、企业用人以德为先vs以才为先
47、情在理先vs理在情先
48、先成家后立业还是应先立业后成家
诗词鉴赏题目: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
答:
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
答案:
①(2分)
答: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安的'。
(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②(3分)
答: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
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
(上述3点,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及3点都给3分。)
题目是楼的古诗有
题目有楼的古诗
关于楼的古诗题目
题目带东楼的古诗
带有楼字的古诗题目
题目中带楼的古诗
题目中带有楼字的古诗
古诗题目中带有楼字的诗
与登鹳雀楼有关的古诗题目
古诗的题目
题目江的古诗
题目有鹤的古诗
题目是夏的古诗
好的古诗题目
题目是晴的古诗
题目是生的古诗
题目是《竹》的古诗
题目弹的古诗
题目有安的古诗
古诗的题目叫诗名还是题目
雪古诗的题目
题目是菊的古诗
登的古诗题目
题目是客的古诗
题目是松的古诗
题目为树的古诗
题目为冬的古诗
题目为《金》的古诗
题目是手的古诗
题目有已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