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数词的用法作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数词的用法作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数词的用法作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数词的用法作用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逗号的用法和作用
导语:逗号是文章中常用的标点符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间隔,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逗号的用法和作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汉语用法/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5、用来分开句内各词语或表示语气的停顿。
提示:“,”不可放在一行之首或开头。
6、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呀”“啦”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如: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像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7、并列成分做谓语时,如果并列成分是主谓结构,那么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例如:她衣服新潮夺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外文用法/逗号
逗号不再是中文中的全角格式“,”,而变成了半角格式“,”。
在英语逗号(即comma)和撇号(Apostrophe)“'”和右引号“'”的外形很相似,但贴底线书写;在汉语它的形状为“,”,一般置中或置底,并占一大格;在日语它和汉语中的`顿号形状相同。
但汉语的逗号同其他语言不同,分隔并列的词汇另有顿号。而在大部分语言中,“,”都可用来分隔并列的词汇。
在部分欧洲语言,“,”可以视为小数点。
在英语,它亦可表示超过三位的大数,每三个数字分隔起来以便阅读;现在多以空白分隔。因为他们在读大数时是以千进位的,一千个千为一个million,一千个million为一个billion,一千个billion为一个trillion。大概英国人在与大额数字打交道时也遇到了与我们一样的烦恼,于是想出了这么个好办法。英语国家的人有了千分号,哪怕是十位数字也能轻而易举地读出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千分号被引进了*,但并不能解决*人读数难的问题。因为*人读数的*惯是以万进位,一万个万为一亿,一万个亿为一兆。如果要引进,也应引进人家的思想和原理,结合*的实际来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本着这个思想,有人向出版部门提出一个建议,在出版物中的大额数字中取消千分号,而代之以“万分号”,即对大额数字由右至左每隔四位数用一个逗号分开,这样,*人就不会再为读大数而烦恼了。
扩展:
标点符号的用法:
1.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2.问号:表示一个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3..感叹号:用在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表示强烈的感情。感叹句和语气很重的祈使句才用感叹号。
4.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5.顿号: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的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
6.分号:表示一个并列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7.冒号:一种是用在总括语之后(提示下文)。一种用总括语之后(总结上文)。
8.引号:第一种表示引用。
第二种表示特定称谓。
第三种表示着重指出或强调的内容。
第四种表示讽刺和反语。
9.括号:表示括起来的语句是对前边词语或句子的注释或补充说明。
10.破折号:第一种表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话。
第二种表示后面是跳跃或转折的话。
第三种表示语音的中断、延长。
第四种表示递进。
11.连接号:第一种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的起止。
第二种连接相关的名词,表示一个独立的意义单位。
第三种表示事物的发展。
12.省略号:第一种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第二种表示说话断续。
第三种表示话未说完或语意未尽。
13.着重号:标出需要读者注意的重要词语。
14.间隔号:第一种表示文字间的间隔。
第二种表示外国人名字和姓氏的音界。
15.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名称。用书名号时,不要把后面的普通名词引进去。
语文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
在我们*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表示数量词
文言文中的数词,有时表示一个数量词,其特点是量词省略,或数词后置。例如: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一食”中的“一”是一顿之义,量词“顿”省略。
②箱奁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孔雀东南飞》)“六七十”指六七十只,数字后置,并省略量词。
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一”指一粒,量词“粒”省略。
④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孙子兵法·谋攻》)“三”指三种情况,量词省略。
⑤方一沐,三握其发。(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一”为一次,“三”为三次,数量省略。
2.表示概数
有些数词只表示一个大约的数目,而并非表示确定的数目,是虚指而非实指。例如:
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十二”指军书多,非实指有十二卷。
②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序》)“二三”表示两三里左右。
③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各千计。(蒲松龄《促织》)“百”“万”“千”均非指实数,都是指很多。
④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卫风"氓》)“三”指多年。
3.表示序数
有些数词含有第几之义,表示顺序。例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一”指第一次,“三”指第三次。
②以孔子遇虎言之,圣人不能先知,六也。(王充《知实》)“六”即第六。
4.表示两数相加
这种情况是用“有”将前后两个数连接起来,表示两数相加,有时量词省略。例如:
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陈情表》)“四十有四”即四十四岁,“九十有六”即九十六岁。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二十有一年”指二十一年。
③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勾践灭吴》)“亿有三千”即十万三千(亿:十万)。
5.表示两数相乘
有时两数连用,表示所指的数是两数相乘的积。例如:
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三五”是指阴历十五。
②急走趋之,乃二八姝丽。(蒲松龄《画皮》)“二八”即十六岁。
③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三五”即农历十五,“四五”即农历二十。
6.表示一个分数
有时两数或连用,或用“之、无”等将两数隔开,表示几分之几,前一个数代表分母,后一个数代表分子。例如:
①曩与吾祖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十无一”即十分之一,“十无二三”即十分之二三。
②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洪亮吉《治*篇》)“十之一二”指十分之一二。
③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司马迁《陈涉世家》)“十六七”就是十分之六七。
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十一”即十分之一。
7.“一”的特殊用法
“一”在文言文中十分活跃且具有多种意义,用法灵活,常用义项有“相同”“一样”“统一”“满”“全”“都”“整体”“一体”“专一”“竟、乃”等。例如: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是一体、整体之义。
②而或长烟一空。(范仲淹《岳阳楼记》)“一”义为全。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一”指专一。
④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一”即统一。
⑤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一”即满、全。
⑥一至此乎。(《史记""滑稽列传》)“一”即竟、乃。
8.表示长度、重量
古代有些表示长度、重量的数词,常与量词融为一体,相当一个数量词。常见的有:咫(八寸)、仞(八尺或七尺)、寻(八尺)、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跬(半步,跨出一只脚)、常(两寻,十六尺)、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一亭(十里)、舍(三十里)、锱(六铢,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六斛四斗)。例如: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跬”即半步。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忽微”在此形容极微小的事。
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锱铢”在此形容极其细小。
9.拓展:阅读文言文的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
冒号的作用和用法
冒号是行文中常用标点符号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冒号的作用和用法,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冒号的基本用法
1、用在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示例:
亲爱的:
早餐已经买好放在餐桌上。
2、用在“问、答、说、想、认为、指出、宣布、证明、发现、透露、表明、例如”一类动词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示例:
大部分人都认为:昆虫度过了严寒的冬季,到了春天,天气转暖,它就会苏醒过来活动。
3、用在总说性词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示例:
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面,表示引出解释和说明。示例:
本店经营品种:服装、鞋帽、钟表、玩具和家用电器。
冒号的一些特殊场合用法
1、冒号的形式是“:”,左偏下,不要与上下左右居中的比号“∶”混淆。比号是数学符号。
2、冒号的提示范围。一般说来,冒号用在句子内部,它的提示范围到一个句子完了为止。但是,它的提示范围有时也可以超出一个句子,管到几个句子,甚至是几个段落或成篇的文字。如人们写信时在开头收信人的'称呼后用的冒号,又如讲话稿一般在开头的称呼语后面用的冒号。
3、“问、答、说、想、认为、指出、宣布、证明、发现、透露、表明、例如”一类动词的后面,有时也可以不用冒号而用逗号。示例:他在讲话中指出,做伟大时代的创业者,必须立足本职岗位,矢志艰苦奋斗。
4、“问、答、说、想、认为、指出、宣布、证明、发现、透露、表明、例如”一类动词的后面,如果宾语不长,这些词语后没有什么停顿,就不必用标点符号。示例:他说今晚不回来吃饭。
冒号使用常见错误
1、冒号套用。应避免一个冒号范围里再用冒号。如:
记者在北京一些小学采访,不少教师反映: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劳动*惯;生活自理能力低,不懂得爱惜财物。(第一个冒号应改作逗号)
2、不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逗号,把句子肢解了。如:*她暗下决心,一旦成婚,就把支持丈夫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今生今世最大的追求。(“作为”前面的逗号应去掉)
3、提示性动词指向引文之后的词语,这个动词之后却用了冒号。如:厂领导及时提出:“以强化管理抓节约挖潜、以全方位节约促成本降低、以高质量低成本开拓市场增效益”的新思路。(中间的冒号应去掉)
4、冒号用在了没有停顿的地方。如:女乘务员小心地端起杯子,正准备换个地方放,突然,随着一声:“谁让你动我的杯子”的怒吼,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一把夺走了杯子。(中间的冒号应去掉)
5、冒号与“即”“也就是”一类的词语同时使用。如:他们加强了施工现场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甚至每一个工点的安全管理。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苗头实行“三不放过”:即没查出原因不放过,当事人和施工人员没有深刻认识事故苗头的后果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中间的冒号应改作逗号,或者保留冒号去掉“即”字)
冒号怎么打
在键盘上面,冒号的位置是在键盘上的L键右边,按住shift+:号键即可打出冒号来!
1、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这种用法很常见。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取下文。
2、句中点号的一种,形式为“:”,写在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的停顿,并有提示、总括作用。冒号的停顿,大于分号,小于句号。它不仅能引出下面要说的话,还能加重语气,提起读者的注意。
3、冒号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这种养老金的领取:要么60周岁时一次性领取,合同终止;要么每年领取,直到被保险人身故为止。[例]编辑委员会对这篇稿件,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没有刊用价值,应当退稿;另一种认为,数据不够全面,可以让作者继续调查并作修改;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观点比较新颖,可以刊用。
1、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如:“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有人时常忽略称呼语后边的这个冒号,容易将它写为逗号。
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例如:他夸奖我说:“你真是个聪明的人!”
3、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但是也有例外,如果句中没有较长的停顿,就不要用冒号。如:全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忆安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有人会在“三位女杰”后面加冒号,这是错误的。
4,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例如:“话题:诚信。”“座右铭:不求最好,但求最亲”。
5, 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例如:“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论文数字用法的写作要求
论文数字用法写作要求是怎样的呢?数字是我们常用的符号,而关于论文数字用法写作要求将有助于论文的撰写。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论文数字用法写作要求,欢迎阅读!
1.1 *数字使用规则
a. 凡是使用*数字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数字,如1998年12月16、20世纪90年代;
b.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必须使用*数字;
c. 年、月、日可按国标gb 2808-81用全数字式表示,有三种形式:1998-12-20、1998 12 20、19981220,本刊采用第一种;年份用4位数表示,1998年,不能写成98年或’98。 避免使用时间代词,例如“去年”、“上月”、“明天”、“下星期”等。
d. 日的时间采用 gb/t 7408-94 的规定写法,例如15时36分8.5秒写为15:36:08.5;
e. 计数和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的数字一律使用*数字;
f. 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数、期数、页码等用*数字;
g. 多位数的*数字不能移行;
h. 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采用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留适当空隙(空一键);不用“千分撇”(“’”)分节法。年份、部队代号仪号、邮政编码等非计量数字不分节。
1.2 汉字数字的用法
a. 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词或具有修辞色
彩的词句应使用汉字,例如:二倍体、三级护理、九五规划、十二指肠等;不是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数字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例如:两次检查、三本书、四种产品等;
b. 邻*的两个数字(一、二、...... 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应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用顿号隔开。例如,三四人、五六斤、四十五六岁、十之八九等;
c. 夏历(即农历,相传此历法始于夏代,故名,又称旧历、阴历)和*清代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如:清咸丰十年正月十五日。
1.3 数字使用的注意事项
a. 5位数以上,尾数零多的数,可以用“万”、“亿”作单位,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十亿等作单位。例如:3 579 000,可写成357.9万,但不能写成357万9千;
b. 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面的“0”,数值有效位数末尾的“0”也不能省略;
c. 过去用于处理数目的四舍五入法,影响结果的精确度,不完全适用于实验数据的处理,为使某一总数等于100%,国标要求数值的修约,采用“四舍六入”法(gb 8170-87/gb1-81手册p94 ):“4舍6入5看齐,5后有数进上去,尾数为零向左看,左数奇进偶舍弃”(5后全为
零奇进偶不进)。 例如:4舍:2.3456→2.3(保留小数后一位数),6入:3.467→3.5;当被约的数等于5时:如其右边的数不全是0则进:6.0501→6.1)
若其右边的数全为0,则要看5前面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奇进(0.7500→0.8)偶舍(0.8500→0.8;0算偶数,如6.0500→6)。注意不得连续多次修约,如25.4769→25.477→25.48→25.5→26是不妥的。但0.95要约到小数点后一位数的话,是非进行两次修约不可了(0.95→0)。
d. 附带有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时,每个数值后单位不能省略。例如:40 mm×20 mm×30 mm,不能写成40×20×30 mm,也不能写成40×20×36 mm3。
e. 分数分号一般用斜线表示,例如“3/4”,不用;数学公式不宜用斜线表示,如由于版面安排需要用斜线时,注意正确使用符号,例如用斜线表示应为(a + b)/(c + d),括号不能省略。
f. 检验结果的构成比统一用小数表示,不用百分号,例如: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75%,应为0.75。
g. 数字的增加和减少要注意用词的概念,增加可用倍数或百分数,例如:原来为100加现在是200,应为增加了1倍或为增加了100%;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百分数或分数表示,例如:原来为100现在是50,应为减少了50%或减少了1/2,不能说减少了1倍。只有浓度的稀释例外,我们可以说某种液体的浓度稀释了多少倍。
01表示数值
(1)为便于阅读,四位以上的整数或小数,可采用“千分撇”或“千分空”两种方式之一。“千分撇”方式是指整数部分每三位一组,以“,”分节,小数部分不分节;四位以内的整数可以不分节。例如:5188(5,188);688,923,000;83,245;688,339.34169265。“千分空”方式是指从小数点算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即二分之一个*数字)的位置;四位以内的整数可以不加千分空。例如:5188(5188);688 923 000;83 245;688 339.341692 65。
(2)书写纯小数时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小数点是齐*数字底线的实心点“.”,尾数“0”不能随意增删。例如:一组有3位有效数字的电流值“0.380 A,0.580 A,0.490 A”,不写成“.380 A,.580 A,.490 A”“0.38 A,0.58 A,0.49 A”“0.380 A,0.58 A,0.490 A”或“0。380 A,0。580 A,0。490 A”。
(3)书写尾数有多个“0”的整数和小数点后面有多个“0”的纯小数时,应按照科学计数法改写成“k×10n”的形式,其中k为10以下的正整数或小数点前只有1位非“0”数字的小数(即1≤k<10),n为整数。例如:“86 600 000”可写为“8.66×107”(保留3位有效数字),或“8.7×107”(保留2位有效数字),或“8.660×107”(保留4位有效数字);同理,“0.000 000866 0”可写为“8.66×107”(保留3位有效数字),或“8.7×107”(保留2位有效数字),或“8.660×107”(保留4位有效数字)。
(4)*数字可与数词“万、亿”及可作为国际单位制(SI)中单位词头的“千、百”等其他数词连用。例如:“二十三亿六千五百万”可写为“23.65亿”,但不写成“23亿6千5百万”,因为这里的数词“千”不是单位词头;“4 600 000千瓦”可写成“460万千瓦”或“460万kW”或“4.60×106 kW”,但不写成“4百60万千瓦”,因为这里的数词“百”不是单位词头;“8000米”可写成“8千米”或“8 km”,因为其中“千”是单位“米”的词头,但“8000天”不能写为“8千天”,因为单位“天”不允许加词头。(不得使用词头的还有*面角度单位“度(°)、分(′)、秒(″)”,时间单位“日(d)、时(h)、分(min)”,质量单位“千克”(kg)。)
(5)一组量值的单位相同时,可以只在最后一个量值的后面写出单位,而其余量值后面的单位可以省略,各量值间可以用逗号或顿号分隔,整篇文章统一即可。例如:“10.40 m/s,11.20 m/s,4.40 m/s,6.80 m/s,16.30 m/s,9.40 m/s,0.98 m/s”可写成“10.40,11.20,4.40,6.80,16.30,9.40,0.98 m/s”。
02表示数值范围
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可采用浪纹式连接号“~”或一字线连接号“—”。例如:-0.148~-0.004;200~600 kg(200—600 kg);1~8页(1—8页);10万元~15万元(10万元—15万元);20%~40%(20%—40%)。为避免与数学中的负号相混淆,中文表达中常用“~”而不用“—”作为数值范围的连接号。
前后两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相同时,在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前一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如果省略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会造成歧义,则不应省略。例如:“50 g~150 g”可以写成“50~150 g”;“100 m/s2~180 m/s2”可以写成“100~180 m/s2”;但“3°~10°”不可写为“3~10°”,以免将角度的单位“ °”与弧度的单位“rad”相混淆,即将3°错误理解成3 rad。
(1)不是表示数值范围就不要用浪纹号。例如:“1996~2010年”“2~3次”这样的表述都不妥:前者是两个年份(不是数值),其间的“~”应改为“—”;后者“2”与“3”之间没有其他数值,改为“两三次”更合适。
(2)用两个百分数表示某一范围时,每个百分数中的百分号(%)都不能省略。例如:“0.2%~80%”不能写成“0.2~80%”,因为后者容易理解为“0.2~0.80”。
(3)用两个有相同幂次的数值表示某一范围时,每个数值的幂次都不能省略。例如:“1.67×104~2.29×104”不写成“1.67~2.29×104”,后者容易理解成“1.67~22 900”。
(4)用两个带有“万”或“亿”的数值表示某一范围时,每个数值后的“万”或“亿”都不能省略。例如:“2万~3万”不写成“2~3万”,后者容易理解为2~30 000。
(5)用两个单位不完全相同的数值表示某一范围时,每个量值的单位都应该写出。例如:“6 h~8 h 30 min”不写作“6~8 h 30 min”,最好写成“6~8.5 h”;“4′~4′30″”不写作“4~4′30″”,最好写成“4′~4.5′”。
03表示公差及面积、体积
(1)中心值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且上下公差也相同时,单位可写一次。例如:“22.5 mm±0.3 mm”可写作“(22.5±0.3)mm”,但不能写成“22.5±0.3 mm”。
(2)中心值的上下公差数值不相等时,公差应分别写在量值的右上角、右下角。若公差的单位与中心值相同,则在公差后面统一写出单位;若公差的单位与中心值不同,则分别写出中心值与公差的单位。例如:可以写成“”或“”,但不能写成“”;也可写成“”。
(3)中心值上下公差的有效数字不能省略。例如:“”不能写成“”或“”。
(4)中心值上或下公差为0时,0前的正负号可以省略,如宜写成。
(5)用两个绝对值相等、公差相同的数值表示某一范围时,表示范围的符号不能省略。例如:“(-22.5±0.3)~(22.5±0.3)mm”不能写成“±22.5±0.3 mm”。
(6)中心值与公差是百分数时,百分号前的中心值与公差用括号括起,百分号只写一次。例如“(50±5)%”在任何时候都不宜写成“50±5%”或“50%±5%”。
(7)用量值相乘表示面积或体积时,每个量值的单位都应该一一写出。例如:“80 m×40 m”不能写成“80×40 m”或“80×40 m2”;“50 cm×40 cm×20 cm”不能写成“50×40×20 cm”或“50×40×20 cm3”。
04表示数值修约
在数据处理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准确度不相等的数值,若按一定规则对这些数值进行修约,则既能节省计算时间,又能减少错误。所谓数的修约就是用一个比较接*的修约数代替一个已知数,使已知数的尾数简化。数的修约可参照GB/T 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及GB 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中的附录B《数的修约规则》(参考件)。
05表示数值增加或减少
英语语法顺口溜基数词变序数词口诀
英语语法是针对英语语言的语法进行的研究,指英语中语言的结构规律。为了帮助各位同学更准确的记忆英语入门语法,小编特别为大家整理了英语语法顺口溜系列,在此与大家分享!
英语语法顺口溜:基数词变序数词
基数词变序数词(之一)
基变序,有规律,
词尾字母th。①
八减t,九减e,
f要把ve替。②ty把y变成i,
记住th前有个e。③
①按:指first、second、third。
②按:指eight去掉t,nine去掉e,five和twelve去掉ve加上f。
⑦按:指twenty→twentieth等。
基数词变序数词(之二)
第一、二、三要全变,①
其余“th”加后边,⑧“th”里有例外,
你需格外记明白:
八减t,九减e,②
字母f代ve,④ty变tie。⑥
①one——first,two——second,three——third。
②four-fourth,seven-seventh,hundred-hundredth。
③eight——eighth,nine—ninth。
④five—fifth,twelve—twelfth。
⑤twenty—twentieth,sixty——sixtieth。
直接引语间接引语的记忆口诀、定语从句记忆口诀、被动语态的口诀
人称变更怎么办? “一主①、二宾②、三不变”③
若是自引自的话, 听者不变称不变。
注:①“一主”指在直接引语中的第一人称变为间接引语时,要和主句中的主语在人称上保持一致。如:
He sad,“I am forty,”→He said that he was forty.
②“二宾”指直接引语中的第二人称变为间接引语时,要和主句中的间接宾语保持人称一致。如:
He said,“Are you coming tomorrow?”→He asked me if I wascoming the next day.
③“三不变”指直接引语中的第三人称变为间接引语时,人称不变。如:
He said,“Is she an English teacher?”→He asked if she was an English teacher.
另外注意直接引语为复数,引述者主语为单数,间接引语主语相应变复数。如:
He said,“Are you interested in English?”→He asked me/us if Iwas/we were interested in English.
一般现、过用be done,be有人称、时、数变。
完成时态have done,被动将been加中间。
一般将来shall (will) do,被动变do为be done。
将来进行无被动,shall (will) be doing,
现在完成进行同,have (has) been doing。
现、过进行be doing, 被动be加being done。
情、助、有、是妥安排,一律随新主语变。
否定助后加not,疑问一助置主前。
主语恰是疑问词,直陈语序主在前。
一般情助加be done,双宾多将间宾变。
复合宾语宾变主,宾补、主补相应变。
英语语法顺口溜:冠词、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口诀和用法
【导语】英语语法是针对英语语言的语法进行的研究,指英语中语言的结构规律。为了帮助各位同学更准确的记忆英语入门语法,小编特别为大家整理了英语语法顺口溜系列,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定冠词的用法口诀
特指双熟悉,上文已提及;
世上独无二,序数最高级;
某些专有名,*语及乐器。
粉底的作用和用法
对于经常化妆的萌妹子来说,粉底液这三个字算是耳熟能详了,作为一款护肤品,粉底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的化妆,还可让肌肤保持水润光滑,下面看看粉底的作用和用法。
粉底的作用
1、改善肤色。使面容增添青春、健康的色彩,同时遮盖面部不均匀的色素及细小的瑕疵。
2、保护皮肤。使用粉底后,化妆品不直接接触皮肤。粉底还可以防止外界尘埃进入毛孔。
3、调整皮肤性质。起到保养皮肤及滋润皮肤的作用。增加皮肤对风霜雨雪及烈日曝晒的抵抗力,可以帮助油性皮肤减少分泌物。
4、深色粉底可涂在脸部凹陷的地方,如鼻梁、眼窝、两腮等。明亮的粉底可涂在脸部凸出的部位。通过二者的明暗对比,使面部立体感增强
粉底的使用方法
1、厚薄要均匀适宜,由上至下打粉底,可顺著脸毛方向, 使粉底深入;
2、轻压细抹有助于在皮肤上长久保留粉底,待粉底在脸上稳定后,将不匀的多余的粉底用面纸擦掉。
3、颜色要与肤色相配。选用粉底要因肤质而异。干粉的使用扑干粉是为了使妆面更柔滑,妆面结实, 不易脱落,起到“定妆”的作用。 使用干粉时,也要选用与肤色相配的颜色,先打好粉底,将一个粉扑蘸少许干粉与另一个粉扑拍均匀。将干粉先轻扑在面部的五个部位: 额头、两颊,鼻部,眼部,下巴。
粉底液的作用
1、控油
对于油性肤质的美女来说,选择粉底液是再合适不过了!粉底液的控油效果很不错,因此符合以上肤质的美女可以大胆尝试哦。
2、保护皮肤
粉底液的一个主要的作用是可以防晒,防尘保护皮肤,有些肌肤公害很难避免,比如即使你素面朝天,也无法躲避紫外线和空气中的污染物。而粉底液的第二大功能就是阻隔这两种不可抗击的自然因素。有些粉底液还有防晒功能,能起到“防尘”的效果。
3、提亮肤色。
对于皮肤暗淡的女士来说,粉底液简直就是一个福音,因为使用粉底液之后,脸上的瑕疵,斑痕都会被遮住,因此模糊斑和皮肤中间的边界是粉底液的另一功能,美女上粉底前涂上粉底液会收到更好的遮瑕效果。
粉底液的用法
1、首先在额头、鼻头、两边面额及下巴五点等毛孔特别明显的部位,可以再用手指取少量粉底液轻轻拍按,使之融入肌肤毛孔当中。然后再以放射性的方向,由内至外把粉底推开,而两边面额位置以内至外手势扫上。
2、接下来粉底液额头部位的则以放射性的手势推开。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只用一指或者多个二指涂抹,这样会令粉底不够均匀,二指涂抹会比较适合。
3、涂好容易涂的`部位后,就剩下鼻翼及嘴角的细微部位。在眼底及鼻梁位置以横向推开,令1-3点的粉底推更均匀。而鼻梁位置则以上下手势在鼻梁上打直推匀,令鼻梁位置的粉底较薄,令之后上的碎粉更贴服,光影也更明显。
粉底霜和bb霜可以一起用吗
一、BB霜不能与粉底混合使用
小P老师表示很多人不知道bb霜怎么用是最合适的,他提醒大家如果将bb霜与粉底混合在一起涂在脸上,会影响妆效,也降低它对皮肤的护理效果。若希望底妆更明显,可以选择粉饼来定妆。建议每次涂完bb霜后,用蜜粉定妆,妆容会更持久。
二、用手温热BB霜让妆效更好
借由手温上BB霜是最好的方式,但仍有鼻翼、嘴边等手指无能為力的死角,用海绵先轻扫,消除粉痕,再推匀多餘粉体,最后弹压让粉底更贴肤。
三、鼻翼处分量要加倍
鼻翼是一般人最容易忽略、也是出油时最容易卡粉的地方!在鼻子两侧各点上薄薄一层BB霜,以无名指轻拍推开,让粉体被拍进肌肤中,达到填补毛孔、遮盖黑头粉刺、修饰细纹的效果。
四、痘痘肌也能用BB霜
问题肌肤包括痘痘肌肤、敏感肌肤、油性肌肤等。油性肌肤可以选择有控油效果的BB霜,敏感肌肤则可选择芦荟、绿茶、银杏等成份的BB霜,不要选择那种有光粒闪的。但痘痘肌肤和油性肌肤都建议不要每天使用,这样容易会加速痘痘的生长。
五、脱妆时用纸巾吸油比吸油纸好
出油时用吸油面纸,有时一吸太乾反而在脸上结成粉块。建议用纸巾吸油,吸油量最恰到好处!面纸由两张薄面纸合為一张,取其中一张,双手拉住面纸两端,按压出油位置,将油光吸掉再薄补粉饼,即能恢復完美妆容。
粉底霜怎么用
第一步:用手指沾取粉底霜点涂在面部,例如额头、下巴、鼻子、两颊等处。
第二步:用沾湿的海绵或粉底刷从鼻子开始往外抹,注意用粉底刷的话力度不要太重,小心留下刷痕。
第三步:鼻翼、嘴角、发际线等地方也要带过,易脱妆的鼻头、鼻翼等处不要太厚,薄薄的一层即可。
第四步:上完粉底霜后,用散粉或粉饼在全脸定妆,使妆容更持久。
粉底霜有什么作用
粉底霜是一种常见的底妆产品,是化妆的基础。涂在脸上轻薄自然,妆容持久不脱妆,从而成为了日常妆、约会妆的最佳选择。
粉底霜的质地
粉底霜的质地是介于粉底膏与粉底液之间的霜状质地,流动性不强,用手指推开会略显厚重。部分的粉底霜的质地是介于奶油质地的,易推开。
粉底霜可以遮盖瑕疵
粉底霜保留粉底膏的遮瑕力度,滋润的同时也能遮盖面部瑕疵。黑眼圈、痘痘、痘印基本都能遮盖,但陈年痘印以及较严重的黑眼圈,后续用遮瑕再次遮盖会比较好。
遵循的词义和用法
在我们的学*时代,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我能掌握”的内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遵循的词义和用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遵循的词义和用法
遵循 zūnxún 背离 bèilí
【遵循】动词。依照着去做。常与“教导”“规定”“路线”“方针”“政策”“方法”“原则”等词语配搭。多用于书面语。
〔例句〕
1.我们的责任,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2.艰苦朴素,与群众同甘苦,永远是我们建设繁荣幸福社会必须遵循的道路。
3.这些原则是必须遵循的。
【背离】动词。离开,违背。能带动态助词“了”。常作带宾谓语,可用在“是……的”格式中。
〔例句〕
1.他的作品背离了现实主义道路。
2.我们终于背离了世俗,结成了夫妻。
3.从此,我背离故土,飘零他乡30多年。
〔应用例句〕
1、它们全部都遵循例子中所描述的模式。
2、学*语言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如果你想要你企业中的人进行变革,你必须以身作者,树立榜样让他们遵循。
4、所以当有的人问我该遵循什么样饮食规则时,我总是告诉他就按照你现在的饮食方式就可以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才是你要的饮食方式。
5、所以人格理论所遵循的人格特性,是错误的,如果我们说两者都不是拿破仑。
6、朋友和家人可以遵循你设置的每一步,但你来决定谁可以‘看到‘你。
7、这样做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但是对于相似的系统类型,分割倾向于遵循相同的模式。
8、没有规定你必须严格遵循一个宗教信仰和盛行的那个唯一思想。创造你自己的灵性。
9、这允许您遵循最适合您的应用程序的'命名约定。
10、如果遵循层次模型,他们可以很好地解决某一个问题。
11、对于每个活动,日志记录的一般格式遵循上面描述的定义。
12、这个减肥法遵循了这样的概念:所有的食物都有吸引健康或者疾病的磁性。
13、这就是说,它们同意遵循需要的协议。
14、但是,由于这些疫苗不提供100%保护,应始终遵循基本卫生防护措施。
15、如果仔细地阅读本文并遵循其中的建议,那么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16、如果您不遵循计划,即使是最好的计划也毫无用处。
17、如果我们遵循回归理智的道路,敌人就会枯萎。
18、我们学*到了这种一步步设定目标的过程,并且遵循每一个目标。
19、需要得到理解和遵循的原则。
20、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员或质量经理将验证特定实体是否恰当地遵循了指导方针,然后将调用转换,以过渡到下一个状态。
21、该阶段的结果应当是详细的升级说明,可以在生产升级期间遵循这些说明进行操作。
22、在每个应用程序环境中,只有一个工作队列映射到一个服务分类;工作队列将仅遵循服务分类的名称。
23、我明白要遵循这一伟大的爱之法则有多困难,但所有伟大和美好的事情不是都很难去做到吗?
24、如果你遵循这个计划并牢记这些原则,你就能轻松的过梦想中的生活。
25、如果您将工作订单构造为一个OO应用程序,这些软件对象将包含所有必需的业务规则,并且理解应该遵循的业务流程。
26、要安装这些代码,请遵循以下步骤,这些步骤在下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27、这是一个关于上帝存在与否的历史悠久的争论,传说上帝凭想象创造了人类,然后给人类注入了道德意识,也作为一种遵循或忽视的自由意志放在那儿。
28、我国一贯遵循“和*共处五项原则”,并始终不渝地同背离它的言行作不懈的斗争。
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及作用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及作用,欢迎阅读与收藏。
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及作用
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散文:反复地抒**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以静衬动: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热闹、灵活、敏捷等)特征。
17、以动衬静: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
18、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19、白描:不用华丽的辞藻,用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20、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1、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22、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23、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24、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实际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顿号的用法写作基础
写作是人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顿号的用法写作基础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都知道,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它所表示的是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并列关系。然而,在实际运用中,顿号的使用却常常出现错误,一些考生在答题中对顿号使用的判断也似是而非。大致说来,顿号使用的错误有以下几种类型: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1995年全国卷)
[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她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点拨]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时,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十七八岁”是相邻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数字之间就不能用顿号。如果用上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显然不符合原意。1993年高考上海卷的“十七、八个人”,1995年全国卷的“三、四里”的错误正在这儿。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生动感人”“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点拨]“*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团员、青年”“关、停、并、转”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应该去掉。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97年)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点拨]实际上三个分句,即“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和“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1997年高考全国卷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是三个主谓俱全的短句,也不是句中词语的并列,中间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点拨]并列词语之间有了连词“和”“及”“或”“与”等,在连词前面是不能用顿号的。可以根据句子的不同情况,删去顿号,或者改为逗号。
8、联合词语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点拨]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使得句子脉络不清,应用逗号以显示层次。上例,“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二者之间都用顿号就显示不出层次的区别,所以应将“淮剧”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9、并列词语作谓语和补语之间用不用顿号。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点拨]上例中的“进步、识字、生产”是三个并列词语作全句的谓语,三个词语间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上例中的“真实”和“动人”都充当句子的补语,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10、停顿较小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点拨]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者停顿较小,又不会产生歧义,这时,中间就不必加顿号。“风、马、牛”三个词语之间停顿较小,不应该用顿号。
考生应该注意的是,高考试题中关于标点符号的测试,一般都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因此,在复*和应试中,要特别注意把对标点的运用同对文意和语气等的理解分析结合起来,一定要结合语境来判断标点运用的正误。
点击题目下方诗词天地,邂逅一份古典与优雅
数字是本来是很抽象的,它给人们可能会产生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而诗歌却是形象思维的,它给人一种情感的寄托。数字入诗,别有一番情趣。数字诗犹如一枝奇葩,在我国古代诗苑中格外的引人注目。
可以描写优美景色,意境深远:
一去二三里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出自《西游记》
明·吴承恩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绵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宅,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腐楼台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一
清·何佩瑜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咏雪诗
清·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可以托物言志,寓情于景:
咏麻雀
清·佚名
一个二个三四个,五六七八九十个,
食尽皇家千种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题秋江独钓图
清·陈沆
一帆一桨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春江钓叟图
唐·卫贤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古诗数词的用法作用
数词古诗的用法
古诗词中数词的表达作用
古诗中数词的教法
有数词一的古诗
数词作主语的句子
古诗中的虚数词
古诗里整十数字的用法
古诗数字的作用
古诗词中数字的作用
古诗中有数词的
鉴赏古诗中的数词
时谈古诗词中的数词
古诗词的数词的起源
古诗里的千杯不是数词
数字在古诗中的三种用法
含有数词的古诗词
带约数词的古诗文
数字在古诗中的作用
古诗文中的数词
古诗中的数字的作用
古诗词中手法的作用
含有序数词的古诗
古诗中用到数词的古诗
运用数词的妙处古诗词
诗中含有数词的古诗
古诗中数字虚指的作用
数量词在古诗文中的作用
图想法背古诗的作用
游戏法在古诗的作用
忆的古诗意思
古诗中的写作方法
有浣字的古诗
关于声音的古诗文鉴赏
李白描写祖囯河山的古诗
关于大年初二的古诗
李白写的字数多的古诗
祝愿别人生日快乐的古诗词
含有都江堰地名的古诗
志向远大有理想的古诗
关于国学的古诗词大全
十首关于思乡的古诗
春思古诗的全部拼音
阅读古诗词的研究方法
关于古诗词的历史知识
写关于动物的古诗词
上海有培训古诗词的地方吗
古诗中最难攀登的路
小时侯被玩坏的古诗之李白
高字开头的古诗8上
有关于漓江的古诗词
用古诗改的搞笑歌曲
人才的的古诗词
关于树叶的古诗和意思
依恋的古诗词
意象为竹的古诗
有带春字的古诗名
关于描写自己的古诗
州桥古诗的感受
赞扬工作辛苦的古诗
做力所能及的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