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学过的古诗分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初中学过的古诗分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初中学过的古诗分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初中学过的古诗分类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初中各册诗句颜色分类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唐·王勃《鹅,鹅,鹅》
2.曰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曰》
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村》
6.千里黄云白曰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7.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
11.曰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唐·杜甫《望岳》
1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5.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辛弃疾《清*乐·村居》
16.浩荡离愁白曰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17.蒹葭苍苍,白露未霜。《诗经·蒹葭》
18.蒹葭萋萋,白露未唏。《诗经·蒹葭》
19.蒹葭菜菜,白露未已。《诗经·蒹葭》
2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曰边。唐·李白《行路难》
2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唐·白居易《观刈麦》
2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2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元二使安西》
39.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初中教材古诗词分类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教材古诗词分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教材古诗词分类
一:赠别
古人在送别亲人朋友时的抒怀之作,多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或对对方的劝勉之意。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二:思人
古人抒发对亲人朋友思念之情的诗作。有
《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浣溪纱(晏殊)》
三:山水田园
多描绘农村秀丽风光或山水美景和农村恬淡生活,寄托诗人对贴*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有
《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西江月》《清*乐·村居》《饮酒》《江南春》《滁州西涧》
四:边塞生活
多描写将士戍边、战斗生活的艰苦和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有
《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采薇》《凉州词》
五:爱国
《春望》《过零丁洋》《江城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六:怀乡羁旅
抒写飘零异地的游子思乡之情。有
《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渡蓟门送别》《天净沙·秋思》《采薇》
七:怀古咏史
通过凭吊古迹,追忆历史来阐发个人议论。有
《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咏煤炭》
八:壮志抒怀
表达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或不畏艰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有
《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江城子》《浣溪沙(苏轼)》《行路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己亥杂诗》《山居秋暝》
九:民情疾苦
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讽喻)
十:爱情
《迢迢牵牛星》《关雎》《蒹葭》
十一:其它
内容涉及游赏、酬赠、讽喻、干谒(乞仕)亡国衰思等。有
《如梦令》《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泊秦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相见欢》《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十五从军行》《朝天子·咏喇叭》《长歌行》《长相思》《约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回乡偶书》《虞美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拓展阅读:初中的古诗词大全
1、《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是茶,总在苦涩中带着那么一点甘甜;乡愁是茶,但却不会愈冲而愈淡。
《行行重行行》
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泊船瓜洲》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静夜思》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月夜忆舍弟》
唐·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示儿》
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夜雨寄北》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唐·王勃《鹅,鹅,鹅》
2.曰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曰》
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村》
6.千里黄云白曰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7.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
11.曰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唐·杜甫《望岳》
1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5.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辛弃疾《清*乐·村居》
16.浩荡离愁白曰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17.蒹葭苍苍,白露未霜。《诗经·蒹葭》
18.蒹葭萋萋,白露未唏。《诗经·蒹葭》
19.蒹葭菜菜,白露未已。《诗经·蒹葭》
2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曰边。唐·李白《行路难》
2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唐·白居易《观刈麦》
2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2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元二使安西》
39.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唐·王勃《鹅,鹅,鹅》
2.曰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曰》
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村》
6.千里黄云白曰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7.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
11.曰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唐·杜甫《望岳》
1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5.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辛弃疾《清*乐·村居》
16.浩荡离愁白曰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17.蒹葭苍苍,白露未霜。《诗经·蒹葭》
18.蒹葭萋萋,白露未唏。《诗经·蒹葭》
19.蒹葭菜菜,白露未已。《诗经·蒹葭》
2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曰边。唐·李白《行路难》
2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唐·白居易《观刈麦》
2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2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部编版七年级(上)
001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00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003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004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00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006《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007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008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剪不断的,是一坛埋在地下的陈年老醋,虽岁月铺尘却芳香依旧!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静夜思》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船瓜洲》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按音律形式可分为:诗、词、曲。诗又可分为古体诗和*代诗。曲可分为散曲和剧曲。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代诗歌的分类 ,希望能帮到大家!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按结构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快板诗;按时间分有新诗和旧诗;从其它角度还可分为:哲理诗、打油诗、讽刺诗、朗诵诗等。
所谓古代诗歌,就是指与新诗相对的旧诗,即“五·四”前*社会的诗歌,也称旧体诗。
古代诗歌除可按内容划分外,还可按句式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按体裁分为: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格律体等;按声律要求标准分为:古体诗和*体诗。
古体诗和*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与古体诗相对的*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以格律严整计,格律诗中除律诗、绝句外,尚包括词和曲,但*体诗只称律诗绝句而不含词曲,故严格地说,广义的格律诗不能全等于*体诗。
与广义相对的格律体裁相对的诗歌体裁,则有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等:
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乐府体,是指汉魏到唐五代乐府机关搜集保存而传下来的可配乐的歌辞。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一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每天让孩子背1至2条,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背诵*惯,知识积累储备更加丰富,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上初中写作文不发愁。
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差若毫厘,缪以千里。《大戴礼记》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千里之堤,溃于穴矣。《韩非子》
言必当理,事必当务。《荀子》
知无不言,言无不信。《苏轼》
记人之长,忘人之短。《张九龄》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吕坤》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 《曹操》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 《朱柏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年少当及时,蹉跎日就老。
乐府诗集《子夜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长歌行》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增广贤文》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天闻》
与有肝的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 *》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易卜生》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周敦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但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来。 《列宁》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佚名》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论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读书贵精熟,不贵贪多。
《胡居仁·居业录》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传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一册 -锄禾》。(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巩固识字:
学*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师:开到我们这里来。
师:UU—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同时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苹果都摘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好你们看:
1、课件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课件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独立练*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2、课件出示“汗”:
(1)这个生字朋友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课件演示“汗”的书写笔顺)。
(2)分析结构,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才能把字写漂亮,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一笔点,二笔点,三笔提到横中线,四笔写得是短横,五笔写得是长横,六笔写坚,竖要直,这样“汗”字才漂亮。
(4)学生独立练*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对比展示,一本写得好的,一本写得不好的)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给写得不好的学生以鼓励)。
3、课件出示“知”:
(1)又来了一个生字朋友,他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
(2)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写右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小撇写到横中线,写了短横写长横,再写长撇和小点,右边的“口”字方又小。
(4)学生独立练*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学生自己先来评价,再让其他小评委评价。
4、课件出示“午、禾”;
(1)请“小老师”带大家书空。
(2)课件再播放“生字朋友”的要求:请学生自己来写字,一定要看清生字的模样,把生字写漂亮。
(3)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教师及时指导。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组评出“小小书法家”,进行展示。
四、拼字游戏:
生字朋友看大家这么聪明,想和我们来玩拼字游戏,你们愿意吗?在每一组的桌子上有一些字和笔画的卡片请每组小朋友来拼一拼,看能拼成哪些字。(请一组学生到黑板上拼字)
五、课件演示五个生字朋友,教师进行总结
课后小记:学生游戏中掌握了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课件的演示,学生能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认真书写生字。“午、禾”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效果较好。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有实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愿意写字。
关于初中学生古诗词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初中学生古诗词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研究背景
古诗词在初中教材的分量占到了三分之一,中考对古诗词的考擦也占有相当分值,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广泛地关注。同时,对学生而言,学*古诗词,除了在传承语言文字方面的重大意义外,对提高青少年的传统民族文化素养也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由于古文深奥难懂等原因,古诗词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比较准确的掌握初中学生对古诗词学*的实际情况,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的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水*,我于XX年着手准备,开展了“初中古诗词学*”活动。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
调查采用书面问卷的形式,以本校初中三个年级的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着眼于整体水*和综合调查,涉及古诗词教与学的两大方面:一是关于课堂教学(对古诗词课堂的态度以及参与度),二是关于自主学*(古诗词课堂讨论交流的积极性以及课后对古诗词学*的态度和方法)。我们采取随机调查,抽样分析的方法。经过数据统计,整理出初步的调查结果。现对具体调查内容展开论述。希望可一找出问题,对症下药,以期今后的古诗词教学更加有效。
初中古诗词学*问卷内容及结果分析
1、你是否喜欢上古诗词课?
a非常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2、学*古诗词时,你喜欢什么样的讲课方式?
a老师讲为主 b学生自主学* c老师引导学生自学 d学生讲学生评
3、古诗词课上,对于老师的课堂提问,你一般是:
a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b积极思考,但不主动回答问题
c不积极思考,只希望听别人回答 d老师抽到是再思考问题
4、在古诗词课堂上,你做笔记吗?
a经常记 b老师要求就记 c偶尔记一点不能坚持 d没有记过
5、你在古诗词学*中喜欢发现并提出问题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6、你在古诗词学*中喜欢同老师或学生一起分析、讨论问题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7、你在古诗词学*中长和其他同学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吗?
a经常 b一般 c偶尔 d没有
8、在古诗词课上是否使用工具书,你的做法是:
a能按阅读的需要查阅工具书,并记录下来 b偶尔查,有时也记录
c老师要求就查,自己不主动查 d从来不查,也没有工具书
9、你学*古诗词时是否注意提示或注解?
a能充分利用它们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文意 b偶尔看一看,但不特别注意 c完全凭阅读时的兴趣来处理 d从来不看这些东西
10、你在学*古诗词时遇到问题怎么办?
a喜欢独立思考,实在不懂时才问别人 b遇到问题时马上就问别人
c偶尔问一问 d从来不问
11、当我们面对课后*题和批注式预*时,你能确定本课的学*目标吗?
a会 b有时关注 c不关注
12、你会按照学*目标来进行学*吗?
a完全按照 b自己添加或减少 c随意
13、每一课时学*完后,你会主动按照学*目标来检测自己的学*效果吗?
a会 b不会 c老师要求下会
14、你会不会在完成本课的学*的时候,将本课的学*目标进行一下系统的梳理?
a会 b不会 c老师要求下会
15、你会对单元学*目标进行梳理吗?
a会 b不会 c老师要求下会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以上调查结果,从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中学生古诗词学*的心理状况、特征以及日常学*中的*惯。
(一)学*兴趣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还是喜欢上古诗词课的,其中有部分学生对古诗词课堂的兴趣甚至是相当浓厚的。而很多学生更愿意老师能够引导学生自学或者老师能够直接把课堂教给学生。
(二)学**惯及方法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古诗词学*,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惯:
(1)*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有少部分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
(2)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有上课经常记笔记的*惯,其他的学生也会在老师的要求下做笔记。
(3)超过百分之八十六的学生表示在学*古诗词中喜欢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4)占比例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喜欢和老师同学在古诗词学*过程中一起分析讨论以及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5)大部分学生能够有效利用工具书以及文中的提示和注解初步扫除一些障碍,更好的理解文意,并且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良好*惯。
初中学过的古诗分类
初中学过的22首古诗分类
初中学过秋的古诗
初中学过的古诗有雁的
初中学过的怀古诗
初中学过的古诗图片
初中学过的中秋古诗
初中学过豪情的古诗
初中学过的著名古诗
初中学过的秋天的古诗
初中学过的古诗关于月
初中学过的王维的古诗
初中学过的古诗文
初中学过的七言古诗
小学到初中学过的古诗
初中学过哪些说的古诗
初中学过写母亲的古诗
含有帝字初中学过的古诗
初中学过的古诗长一点
初中学过的关于月亮的古诗
初中学过的关于蜡烛的古诗
初中学过的母爱的古诗句
初中学过的清明节古诗
苏轼小学初中学过的古诗
小学初中学过的游记古诗
初中学过的古诗中有雨的诗
初中学过的关于秋天的古诗
小学之前学过的古诗分类
初中学过诗经的哪些古诗
小学初中学过的关于中秋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