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月光的古诗

关于田明月光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田明月光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田明月光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田明月光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32) 语录(35) 说说(61) 名言(2) 诗词(1k+) 祝福(1) 心语(611)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全诗赏析

  • 学生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全诗赏析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状物,自然,月亮,月夜

      【名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处】

      唐?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注】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好像是地上泛起了的一层霜。

      【说明】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篇。

      【赏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朴实无华,信手拈来,语意简单明了,却又言之不尽。“疑是地上霜”这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把床前的月光比作地上之霜。“霜”字用得极妙,霜作为大自然常见的一种自然景象,有两种特征:一种是形态上即色白,另一种就是性质上的寒冷。诗人用霜来比喻月光,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异乡的`孤寂凄凉之感。其实把月光比作霜并非李白的独创,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也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构思巧妙。李白吸取前人精华,登高望远,算是运用得最为出色的一个。“疑是地上霜”的“疑”字,则将诗人从奇特的想象之中拉回现实,同时向读者交代诗人是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清霜。

      这两句主要月描写光,自古描写月光的诗不可胜数,李白的这首《静夜思》突破前人窠臼,将古诗中月光的意象深入广大人们的心中,具有无尽的魅力。

    [阅读全文]...

2021-12-11 18:53:41
  •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 明月
  •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注释:

      1、促织:蟋蟀。

      2、玉衡: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七星。北斗七星形似酌酒的斗:第一星至第四星成勺形,称斗魁;第五星至第七星成一条直线,称斗柄。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从地面上看去,斗星每月变一方位。古人根据斗星所指方位的变换来辨别节令的推移。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这句是说由玉衡所指的方位,知道节令已到孟冬(夏历的七月)。

      3、历历:分明貌。一说,历历,行列貌。

      4、易:变换。

      5、玄鸟:燕子。安适:往什么地方去?燕子是候鸟,春天北来,秋时南飞。这句是说天凉了,燕子又要飞往什么地方去了?

      6、同门友:同窗,同学。

      7、翮(合):鸟的羽茎。据说善飞的鸟有六根健劲的羽茎。这句是以鸟的展翅高飞比喻同门友的飞黄腾达。

      8、“弃我”句是说,就象行人遗弃脚印一样抛弃了我。

      9、南箕:星名,形似簸箕。北斗:星名,形似斗(酌酒器)。

      10、牵牛:指牵牛星。轭:车辕前横木,牛拉车则负轭。“不负轭”是说不拉车。这二句是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宿的有虚名无实用,比喻朋友的有虚名无实用。

      11、盘石:同“磐石”,大石。

      赏析:

      此诗之开篇“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读者可以感觉到诗人此刻正浸染着一派月光。这是的皎洁的月色,蟋蟀的低吟,交织成一曲无比清切的夜之旋律。再看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北斗第五星)、“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柄(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包括那披着一身月光漫步的诗人。但是“此刻”究竟是什么时辰:“玉衡指孟冬”。据金克木先生解说,“孟冬”在这里指的不是初冬节令(因为下文明说还有“秋蝉”),而是指仲秋后半夜的某个时刻。仲秋的后半夜——如此深沉的夜半,诗人却还在月下踽踽步,确实有些反常。倘若不是胸中有着缠绕不去的忧愁,搅得人心神不宁,谁也不会在这样的时刻久久不眠。明白了这一层,人们便知道,诗人此刻的心境非但并不“美好”,简直有些凄凉。由此体味上述四句,境界就立为改观——不仅那皎洁的月色,似乎变得幽冷了几分,就是那从“东璧”下传来的蟋蟀之鸣,听去也格外到哀切。从美好夜景中,抒写客中独步的忧伤,那“美好”也会变得“凄凉”的,这就是艺术上的反衬效果。

      诗人默默无语,只是在月光下徘徊。当他踏过草径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什么:“白露沾野草。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那是秋气已深的征兆——诗人似*直到此刻才感觉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驶有多疾速呵!而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又有时断时续的寒蝉之流鸣。怪不得往日的燕子(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意谓:这些燕子又将飞往哪里去呢?这就是诗人在月下所发出的怅然问叹。这问叹似乎只对“玄鸟”而发,实际上,它又是诗人那充满失意的怅然自问。从下文可知,诗人之游宦京华已几经寒暑。而今草露蝉鸣、又经一秋,它们在诗人心上所勾起的,该是流离客中的惆怅和凄怆。以上八句从描述秋夜之景入笔,抒写诗人月下徘徊的哀伤之情。适应着秋夜的清寂和诗人怅惘、失意之感,笔触运得轻轻的,色彩也一片渗白;没有大的音响,只有蟋蟀、秋蝉交鸣中偶发的、诗人那悠悠的叹息之声。当诗人一触及自身的伤痛时,情感便不兔愤愤起来。诗人久滞客中,在如此夜半焦灼难眠,那是因为他曾经希望过、期待过,而今这希望和期待全破灭了。“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在诗人求宦京华的蹉跎岁月中,和他携手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这在当初,如一道灿烂的阳光,把诗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缓纷。他相信,“同门”好友将会从青云间垂下手来,提携自己一把;总有一天,他将能与友人一起比翼齐飞、邀游碧空。但事实却大大出乎诗人预料,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陌路之人。他竟然在*步青云之际,把自己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这毫不经意中运用的妙喻,不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同门好友“一阔脸就变”的卑劣之态,同时又表露了诗人那不谙世态炎凉的惊讶、悲愤和不*。全诗的主旨至此方才揭开,那在月光下徘徊的诗人,原来就是这样一位被同门好友所欺骗、所抛弃的落魄者。在他的背后,月光印出了静静的身影;而在头顶上空,依然是明珠般闪烁的“历历”众星。当诗人带着被抛弃的余愤怒仰望星空时,偏偏又瞥见了那名为“箕星”、“斗星”和“牵牛”的星座。正如《小雅·大东》所说的:“维南有箕,不可以颠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车)”。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还要取这样的名称,真是莫大的笑语。诗人顿时生出一股无名的怨气,指点着这些徒有虚名的星座大声责问起来:“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突然指责起渺渺苍穹中的星星,好像太奇怪了,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诗人心中实在有太多的苦闷,这苦闷无处发泄,不拿这些徒其虚名的星星是问,已经无人客问。然而星星不语,只是狡黠地眨着眼,它们仿佛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么样呢?不也担着‘同门友’的虚名,终于被同门之友抛弃了吗?”——“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着同门之谊的“坚如盘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盘石”友情不在。诗人终于仰天长叹,以悲愤的感慨收束了全诗。这叹息和感溉,包含了诗人那被炎凉世态所欺骗、所愚弄的无比伤痛和悲哀。

      抒写这样的伤痛和悲哀,本来只用数语即可说尽。此诗却偏从秋夜之景写起,初看似与词旨全无关涉,其实均与后文的情感抒发脉络相连:月光笼盖悲情,为全诗敷上了凄清的底色;促织鸣于东壁,给幽寂增添了几多哀音;“玉衡指孟”点明夜半不眠之时辰,“众星何历历”暗伏箕、斗、牵牛之奇思;然后从草露、蝉鸣中,引出时光流驶之感,触动同门相弃之痛;眼看到了愤极“直落”、难以控驭的地步,“妙在忽蒙上文‘众星历历’,借箕、斗、牵牛有名无实,凭空作比,然后拍合,便顿觉波澜跌宕”(张玉谷《古诗赏析》)。这就是《明月皎夜光》写景抒愤上的妙处,那感叹、愤激、伤痛和悲哀,始终交织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蝉鸣之中。

    [阅读全文]...

2022-03-09 09:49:27
  • 床前明月光的打油诗

  • 床前明月光的打油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床前明月光的打油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歌一:床前明月光打油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我爸是我爸,

      李刚是李刚。

      诗歌二: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想喝疙瘩汤。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烤冷面。

      人比黄花瘦,犹记锅包肉。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看排骨炖豆角。

      月落乌啼霜满天,松仁玉米地三鲜。

      君问归期未有期,来盘榛蘑炖笨鸡。

      我劝天公从抖擞,煎饼果子配鸡柳。

      在天愿作比翼鸟,街边坐等吃烧烤。

      诗歌三: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地上有张床。

      李白躺床上,默默思婆娘。

      诗歌四: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

      坐在黑屋里,肚子饿得荒。

      诗歌五: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

      千万人唾骂,只因爸当官。

      诗歌六: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姨是有黄金。

      举头望明月,地头有蚊香。

    [阅读全文]...

2022-04-17 07:35:42
  • 明月几时有描写月光的句子是48条

  • 明月,月光
  •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你略作赏析。

    2.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3.窗外群星闪烁,夜景迷人。深蓝色的天空上,星星如一颗颗钻石,倾洒出万点银灰。月光皎洁得好似一块白玉,一块晶莹剔透的白玉,镶嵌在漫无边际的夜空。那是何等的美丽。我们呼吸到过滤的洁净空气,看到昙花上轻柔的白纱……

    4.《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6.松风吹解带,山月照抚琴。 王维

    7.在万星璀璨的银河系,做一颗不太引人注目的星星,点缀着夜空把世间的永恒尽收眼底!也许只有夜的黑静,才能反衬星光的明亮,就算只能做一颗渺小的星星,我也要把灿烂的星光与光明的温暖传递给您!

    8.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9.从来不喜欢仰望夜空,即使有璀璨夺目的星星眨眼,怕看到那一轮圆月,想到离乡已远的自己是那么孤单;或是怕看到一轮残月,会幻想团圆是何等的珍贵,亦是多么的奢侈……

    1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1.《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2.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14.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5.在远处的天际那边,还有一颗又亮又大,高悬在夜空的孤星,它是那样的高远灿烂如此美丽温馨,在那茫茫的夜色中,那些星星眨了眨眼又躲起来的时候,它依然独自在朦胧中焕发出迷人的光辉;它虽然孤独,寂寞,没有同伴,但它坚韧自信;在那远远的天边独自俯瞰辉映着大地山川河流;它有一种独与天地同在的壮美。是它,让黑暗如此美丽,而这种孤独的美,总是寂寞的,尤其是那些恒久而坚定的美丽……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17.《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18.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19.初冬的月亮,又清又冷,从西面泻下冰一样的银辉。

    20.人物欣赏:()五柳先生的形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1.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22.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23.词的上阙写问天,下阙写问月,全词主旨是通过想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探索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24.风还在轻轻的吹着,看天空时间似乎已经很晚了,可自己还不想休息,因为我眷恋着这夜晚的天空,看着它,自己似乎感觉到心灵被净化了,整个人感到好轻松好轻松。

    2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李白

    26.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里。 李白

    27.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28.《马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9.《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0.更深月色半人家,斗极阑干南斗斜。 刘方*

    31.夜晚的明月似冰盘,清亮典雅;像明镜,清明高贵;如宁潭,清澈纯洁,美若天仙。

    32.碰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33.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4.山高月小【拼音】:shān gāo yuè xiǎo【简拼】:sgyx【解释】:形容夜景的气势:从山下望去,山高高耸立,天上的月亮小而明亮。

    35.中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36.重点实词: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3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里明。 杜甫

    38.赏读诗词,应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这首词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上阕感情缠绵悱恻,下阕则乐观旷达(或积极乐观)。

    39.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40.《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4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42.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43.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就是佐证。

    4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李白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泠泠幽月微云里,寂寂人生冷眼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5.夜深人静,夜像个沉睡的婴儿,又像个不被污染的森林。天空是毕加索刚挥抹上去的普蓝,还保持着水份,正蒸发在一片净土当中,细细的滋润着静土上的每一个熟睡的生灵,包括我们的心田,我们的思绪。我喜爱夜,它是馨风起舞的时间。我喜爱夜,它拥有独一无二的宁静。我喜爱夜,那是属于我自己的世界……

    46.《三峡》中描写*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7.这夜,这星空,忽然之间就是一次偶遇,而这种偶遇总是会季节性地出现。秋的萧瑟,秋的浅殇,总是无意间给生命增添了一种催化剂。我想:我等待在青春,却错过了彼此,但我永远记得,那年……最灿烂,最寂寞的星空。

    48.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年夜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彼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回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堪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该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久长,千里共婵娟!

    [阅读全文]...

2022-02-09 21:28:16
  • 描写月光的古诗句

  • 月光
  •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2、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贺铸《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3、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韦庄《章台夜思》

    4、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5、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刘克庄《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温庭筠《苏武庙》

    8、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王维《伊州歌》

    9、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10、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11、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12、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3、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青门引春思》

    14、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枝》

    15、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李白《行路难其三》

    16、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1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8、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19、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王昌龄《送郭司仓》

    20、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1、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2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4、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5、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26、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27、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8、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朱敦儒《好事*摇首出红尘》

    29、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30、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1、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

    3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33、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34、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王沂孙《眉妩新月》

    35、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36、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37、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38、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39、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40、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41、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42、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43、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44、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45、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46、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47、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48、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49、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50、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5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阅读全文]...

2022-07-24 18:00:57
  • 关于明月的古诗有哪些(关于明月的古诗词分享)

  • 明月,分享
  • 中秋明月故人情感诗词六首:故人心似中秋月,二千里外故人心

    用月亮代表一片诚挚的相思和牵挂之情,早在有中秋节之前。

    年代真的是久远而不可考。因为上古的人们更接*自然,如同我们的童年,看见美丽的光芒常常痴迷很久,又往往记得那月光下的人和人温暖的互动。

    故人,不是指故去和死去的人,在相当长的汉语语境当中,它是指的你熟悉的人,他们是一切熟悉的人,是兄弟姐妹,是同窗同学,是和你有过交集的童年伙伴,是岁月中回望和你发生过感情和关联的人。

    故人的分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支撑过你的成长和感情。通常古人会把熟悉又有段时间不见的朋友称呼为”故人“,但其实“故人”也包括了曾经发生过爱慕爱恋的女性。

    在明月的光芒如衣裳一样覆盖在你身上,那些亲人和故人的思念,是一种天然的思绪,飘荡在月光下。

    最早出现“故人”的文字是在春秋时代的《庄子》里,但是最初的文字是语言思想的记录,可以知道“故人”这个词,起源和使用更古老。古老在诗经之前,文字之前。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最早的明月友情诗是在《古诗十九首》,

    这是秋冬的月光,蟋蟀还叫唤在东边的墙壁见,一个男人在明月下徘徊,想到的是他的同窗好久,曾经两个人一起读书,一起登高如飞。

    虽然这里写的是怨恨之词,说你们不记得我们曾经相处的美好,把我忘记了,把我丢在这无情的地老天荒的月亮下,你们哪里记得当初的友谊?那些都是假的。

    实际有爱才有怨恨,有牵挂才有伤心。只是汉朝末年,他的朋友在外面也未必是真的忘了他,或者音讯不通,或者是自身茫茫,生死都没有知道。

    我一念及此,忽然潸然,这明月下的怨恨,也是爱啊,因为他一直惦记他们。

    ”芳洲有杜若。可以赠佳期。

    望望忽超远。何由见所思。

    行行未千里。山川已间之。

    离居方岁月。故人不在兹。

    清风动帘夜。孤月照窗时。

    安得同携手。酌酒赋新诗。“谢朓[南北朝]《怀故人诗》

    唐朝之前,是没有中秋节这个节日的,但是会有秋天的明月,且当时的人,多在秋天月明之夜登高祈福。古代读书不容易,也倍加珍惜一起读书的同学,或者有好感的朋友。在少年和年轻时代,读书不但获得知识,更是重要的社交场所,是感情的重要交流场所,此时结下的友谊更纯真动人。

    时到今日,童年少年结实的朋友,同学,仍旧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友情资源。当我们离别后,这种感情往往经历岁月更加醇厚,甚至持续终生。

    比如谢朓在离开朋友后,到了秋天,他看到地上开满杜若花,天上有美丽的月光,忍不住想起了知心的故人。我离开你还不到一年,却惆怅你不在我身边。

    这清风吹动帘幕,一轮孤独的月亮升上天空,如果是从前,我们一定会把酒写诗,一起畅谈热闹,但现在,我只能对着月亮,写下我对你的相思。什么时候能够携手一起,在月光下重温美好岁月?

    这首诗比《古诗十九首》直白动人,或者这个时代还有所谓的安稳,知道故人安好,只是等待一场重逢,没有怨恨,只有牵挂和惆怅。那皎洁的明月,照见纯洁牵挂的内心。

    古人是发自内心的珍惜朋友,因为许多人离开家乡,在外读书,同龄人,同学,同乡,这些都是人海中的难得的同类项,支撑和陪伴着你的成长,让你闯荡世界的同时,又是最好的救生圈,有现实的,也有心灵的。

    月亮在树上Moon over trees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楼)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唐朝白居易时代,还没有中秋节这个称呼,但是八月十五是法定的节假日,这个节日基本涵盖了后世中秋节的主要内容,比如祭祀祖先月神,阖家团圆,也是重要的社交时段,有重要一项功能,就是牵起或者怀念友谊。

    元稹和白居易虽然不是同乡和同窗,但是他们是同一批的进士,分在同一个部门做事,两个人有着同样对于文字的敏感和时局的共鸣,很快由同僚变成了知己,而且两个人当时都不宽裕,相同的处境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和精神上中互相支撑,情同兄弟。

    所以当元稹因为耿直得罪*而被皇帝贬谪到江陵,白居易感同身受,坐立不安。

    虽然这个中秋节,他还在皇宫的翰林院值守,心早已经飞到元稹的江陵荆州。

    白居易比元稹大七岁,在日常生活中,元稹大气外向,但是不会照顾自己,白居易因为小时候生活艰苦,就一直是病秧子,反而很会生活和养生。

    所以他担心元稹是自然的。这家伙,不知道在那边怎么安排自己,这又是贬官,又是外放,元稹性格刚烈,只怕心里有很多不痛快。

    于是这个八月十五,他赶紧写了一首诗。

    这里的月光虽然美,可是我牵挂两千里外的你,想必你今夜也在看月亮吧。

    我就是担心你那个江陵,不像北方多晴少雨,只怕那边今夜没有月亮。

    这潜台词并不是要求元稹一定要看月亮,而是希望他赶紧回信,那边天气如何,你住的如何,有没有生病,心情可好?

    这二千里外故人心,有一多半是说自己,放心不下他。而也担心元稹受到这样的挫折,看见月亮,远离京城和家乡,心情悲凉。

    说实话,友谊做到如此程度,我都感慨啊。这才是患难与共,牵肠挂肚的故人,绝对不是虚词。

    当然,能够给白居易做兄弟,元稹也不惭愧,元稹会经营,不像白居易又穷又老实,白居易生活中重大的经济坎,都是这位小兄弟想办法接济,哪怕他自己也并不富裕。

    [阅读全文]...

2022-07-02 20:43:48
  • 古代描写月光的诗句(写月光的唯美古诗词)

  • 月光,古代,唯美
  • 古诗词中关于月亮的诗不胜枚举,几乎每个时代都有咏月或者使用月亮这个意象的优秀诗篇。下面我列举各个朝代的关于月亮的诗,顺便简单说一下古诗词诗体的发展轨迹。

    卿云烂兮 ,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最早的带有“月”这个字诗歌大概是远古时期的《卿云歌》,据说是虞舜禅让给大禹是君臣们唱的歌,这首歌因为歌颂的是禅让,所以还被*之初被定为第一首*。这里的故事可以看我的上一篇文章:《中国历史上第一首诗是什么 比诗经还古老的这些诗歌满满都是故事》。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

    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

    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多数作者的名字都没有流传下来,这首《陈风·月出》不知道是不是最早的专门咏月的诗。这时候的诗歌可以看出来是以四言为主,诗经里也有五言七言等字数的诗句,但是四言诗在这个时候占据的主要地位。

    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

    何氾滥之浮云兮?猋壅蔽此明月……..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

    宋玉据说是屈原的学生,在《九辩》中多次使用了“月”的意象。骚体诗以屈原宋玉为代表,亦称楚辞体, 总是有不少“兮”字。骚体诗以前的诗句多是四言,屈原在早期写作《橘颂》时,所采用的还是四言体。后来的作品中如《离骚》就有了大量的五言、六言、七言等长句式。另外屈原的离骚里也使用过“月”的意象: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古诗十九首是诗歌史上的一颗明珠,虽然只有十九首,但是影响力不亚于诗经和楚辞,这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在明月之下徘徊,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叹和愤激,杜甫的诗经常写这种心境,“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被杜甫化用为《秋兴八首》的一句诗:“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另外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押入声韵的诗,分别符合后来*水韵的【入声十二锡】【入声十一陌】【入声七曷】3个韵部,其实诗经里不少诗的押韵也基本符合后来的*水韵(例如硕鼠)。可见隋朝陆法言他们制定《切韵》的时候,口音和秦汉时期差距不大。

    这时候可以看出来,五言诗的地位大大上升,汉以后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这是一首句句押韵的乐府诗,曹丕的燕歌行被认为是有据可查的第一首齐言的七言诗。

    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月下的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

    后来的诗多是隔句押韵,在唐朝句句押韵的诗有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但是不同于曹丕一韵到底的燕歌行,岑参的是一首换韵的诗。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陈上祈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关山月》也是汉代乐府古题,作者是齐梁永明体诗人徐陵。但是这一首是早期的五言律诗,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一时期的沈约王融等人总结出了四声规律,诗歌开始进入了重视格律的时代,

    徐陵《关山月》明显有了格律诗的影子,仅仅是第三联与第二联失黏,放在初唐时期,也会被当作*体诗看待,在《唐诗三百首》律诗目录下就有这种失黏的律诗。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徐陵奉命出使东魏,后因侯景之乱,不得南归,诗风有所改变,《关山月》就是这一时期写下的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徐陵的《关山月》同时也是一首月下思人的闺怨诗。

    暮江*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杨广的这一首五言绝句算是无我之境的典范之作。《春江花月夜》诗题原为陈后主(叔宝)所创,后来被无数诗人使用,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隋炀帝杨广都可以算是隋朝第一流的诗人。四句都是律诗的句式,但是第二句失对,这是*体诗发展过程中的现象。

    可以看出来,在隋朝五言诗的地位也一直高于七言诗。在南北朝的鲍照是第一个大力写七言诗的人,但是七言诗的地位是在唐朝渐渐被认可的。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完全标准的五言律诗了,律诗的规则在齐梁时期基本完善,但是唯有黏连是在初唐上官仪时期确定的。

    上官仪一派倒台后,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约645-约708)等人继承发展,*体诗被纳入了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中。诗赋进入科举是唐高宗李治永隆二年即公元681年。

    张九龄时期(678年—740年)是唐中宗景龙初年(707)进士,这时的读书人为了作官必须要学会作*体诗。唐朝人也写了大量的古体诗,但这时候*体诗(格律诗)已经成熟,这时的诗人不可避免的受到格律的影响,因此唐朝人作古体诗是有意而为,永明体以前的古体诗更加自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作为歌词之辞,起源说法比较多,一般认为在唐朝起源,在宋朝达到了高峰,苏轼把“言志”这种诗的特色加入了词中,开拓了词的豪放一派。

    作者个人虽有”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但是整个时代,还是一派繁荣景象。

    王沂孙是宋末元初词人,元世祖至元时期,王沂孙一度出为庆元路学正,但是他的作品一般都归为宋词。

    元朝建立于1271年,南宋灭亡与1279年,在宋元之交的1278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掌江南佛教事务的杨琏真伽盗掘钱塘、绍兴宋陵,窃取陵中珍宝,弃皇帝尸骨于草莽之间。 王沂孙等人冒险收拾遗骨安葬,并写不少诗文抒发悲痛之情,下面这首《 眉妩·新月》就是此时所作。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江山易主,文人的咏物词被赋予了深深的黍离之悲。这种寄托之词不像苏东坡辛弃疾直抒胸怀的豪放之词,全词由赏月到伤月,故国哀思全借咏月婉转流出,托物寄怀,耐人寻味。

    诗词到了宋朝,各体皆备,唐朝是诗的顶峰,宋朝是词的顶峰,以后元明清没有革命性的突破。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新体的自由诗出现了,旧体诗词渐渐失去了过去的荣光。以写新诗出名的诗人层出不穷,写旧体诗的诗人除了*以外几乎都默默无闻。

    [阅读全文]...

2022-07-13 09:57:50
  • 古诗欣赏愁明月泪相思

  • 明月,相思
  •   夕阳西下,

      明月替代了那火热的骄阳,

      悬挂在月桂梢头,

      喧嚣的白昼也停止了脚步,

      在月下缓缓游荡。

      眸光穿过无尽的凄凉,

      降临这黑暗,

      踏碎了一地的温柔。

      在这寂静的夜晚,

      看着那如明镜般的明月,

      我把叹息装进行囊,

      思念瞬时穿越千古,

      在笔下谱成音律,

      霓裳风中轻舞,

      夜色朦胧,

      曲声悠扬,

      是谁在月下孤独的徘徊,

      把落寞的身影拉的长长?

      又是谁扬手间拂落忧伤,

      把飞舞的霓裳缀成点点星光?

      总是不忍将往事惊醒,

      情愿追随岁月深深的目光,

      守候一季又一季的花香,

      藏在眉间的心事,

      纠缠的情结,

      和着幽怨的琴声,

      月下轻舞水袖,

      寂寞的诉说着忧伤。

      空荡的房间,

      寂静的,

      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心跳。

      自窗台斜射进来的月光,

      对你如水的柔情萦绕在心头。

      昏黄的街灯下,

      月光闪耀着迷人的色彩,

      梦幻般的场景,

      婀娜的身影,

      轻舞月下,

      多年的思念,

      这一刻如烟花般绽放。

    [欣赏愁明月泪相思]

    [阅读全文]...

2022-05-12 12:02:55
田明月光的古诗 - 句子
田明月光的古诗 - 语录
田明月光的古诗 - 说说
田明月光的古诗 - 名言
田明月光的古诗 - 诗词
田明月光的古诗 - 祝福
田明月光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