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代传统音乐的古诗

关于有关古代传统音乐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古代传统音乐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古代传统音乐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古代传统音乐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289) 说说(261) 名言(185) 诗词(10k+) 祝福(89) 心语(2)

  • 关于*古代传统节日的古诗集锦

  • 传统节日,古代,文学
  • 关于*古代传统节日的古诗集锦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传统节日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节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秋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端午节

      日赐衣

      (杜甫)

      官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

      香罗叠雪轻。

      元宵节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 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阅读全文]...

2022-06-16 04:21:12
  • 11个古代传统节日

  • 传统节日,古代,节日
  • 11个古代传统节日

      就节日风俗而言,许多节日元素早在远古时代已经出现了萌芽。流传至今的春节、上巳、端午、中秋、冬至等节日元素,先秦时代大部分已经形成,但当时的节日比较少,内容不够丰富,时间也不那么固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1个古代传统节日,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春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汉武帝太初元年起)

      别称:年节、过年、新年,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后使用公历纪年,称1月1日为元旦。

      *俗:蒸年糕、贴春联、贴年画、拜年

      相关诗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2、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别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夕、元夜

      *俗: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吃元宵(宋代开始)

      相关诗词: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欧阳修《生查子》

      3、寒食节

      时间: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前1-2日

      别称:冷食节、冷节、禁烟节

      *俗:严禁烟火,只能吃冷食,纪念介子推

      相关诗词: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唐】卢象《寒食》

      4、清明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时间:农历三月上半月

      *俗:祭祖、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

      相关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5、端午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别称:端阳、重五、重午

      *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花、挂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

      相关诗词: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宋】梅尧臣《五月五日》

      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宋】姜夔《诉衷情》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6、乞巧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别称:女儿节、七夕

      *俗:纪念牛郎织女

      相关诗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7、中元节(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时间:农历七月十五

      别称:七月半、中元节(道教)、盂兰盆节(佛教)、鬼节

      *俗:上坟扫墓,祭祀祖先

      相关诗词: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唐】卢拱《中元日观法事》

      (四孟:一月孟春,四月孟夏,七月孟秋,十月孟冬)

      (三元: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

      8、中秋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阅读全文]...

2022-05-31 11:03:10
  • 关于中国古代传统节日的古诗

  • 传统节日
  •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因此也著有很多关于节日的名篇。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杜甫)

      官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

      香罗叠雪轻。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阅读全文]...

2021-12-03 22:39:32
  • 传统民族音乐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 传统
  • 传统民族音乐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在日常学*和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民族音乐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族器乐有比较深远的历史,在创作现代流行音乐过程中,如果将器乐元素跟现代音乐结合起来,就能体现出音乐的真正意义。

      目前,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现代流行音乐在我国逐渐开始崛起,但是发展的时间很有限,现代流行音乐的技术和曲风都不是那么成熟。本文主要对*传统民族音乐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希望让更多的音乐人可以意识到流行音乐大潮中传统民族音乐风格的不可或缺,并在今后的音乐创作中可以融合传统民族音乐的元素。

      一、在现阶段音乐中我国民族音乐的地位

      民族音乐被广泛应用并且非常受重视。民族音乐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音乐,它的音乐曲风和音乐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可以毫不羞愧地说,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特色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至宝,它应该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与喜爱。同时,也需要我们把它继续发扬光大。*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民族都有不同的音乐特色。例如,藏族的音乐特色既高昂又宽广,青藏高原的音乐特色是高亢的,这种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很容易让人们有喜爱之情。演奏风格也在民族乐器中不断改变,民乐合奏的形式都只能在以往的民族乐器中进行,现在的民族乐器都是与各个国家的乐器进行合作,结合到大型的乐队中,民族乐器的存在是别具特色的,根据民族乐器的各种特点,音乐创作者会编排出更加具有音乐灵魂的流行音乐。

      二、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影响

      目前,在创作流行音乐的过程中,民族音乐元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把两种不同的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既把流行音乐的内涵丰富了,也推动发展了流行音乐。下面分别介绍民族音乐元素。

      1.声乐的元素

      *有非常丰富的民族声乐元素,各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艺术特点。如果把民族与流行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为流行音乐增加多种文化元素,音乐的文化情境也会不一样,这在引起听众的共鸣上有一定的作用。

      2.器乐元素

      *民族器乐有比较深远的历史,在创作现代流行音乐过程中,如果将器乐元素跟现代音乐结合起来,就能体现出音乐的真正意义。例如,《菊花台》这首歌在过程演奏中,运用了琵琶与京胡两种传统乐器,给音乐的本身增添了意境,而且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了民族器乐的微妙之处。

      3.戏曲的曲艺元素

      在*的戏曲里,曲艺的元素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戏曲的每种都有其独特的味道。目前流行音乐还是很单一的,但是为了这一因素的改变,把戏曲中的元素融入其中,那么就可以满足听众的需求。在《新贵妃醉酒》这首歌中,创作者很好地将戏曲融合了进去,在音乐过程中,可以让听众很好的体会到美好情境,让更多人对我国的戏曲曲艺有更好的了解。

      三、现代音乐中民族音乐的融入方式

      这几年来,很多创作中的音乐人在现代流行音乐中融入了传统民族音乐,融入的具体方式主要是四种。首先,在创作流行音乐的过程中,加入戏曲的曲艺元素,这样既丰富了音乐本身,也给听众带来非一般的`享受;第二,将流行音乐与有特色的地方民歌结合起来,例如,《康定情歌》这首歌曲就是引用这样的方式吸引了很多听众,不仅让人们了解了地方传统文化,还能让听众体会到音乐融合创造的魅力;第三,在流行音乐会的过程中,民族器乐的演奏不可少,这种结合对广大听众有强烈的吸引力,能让他们真正进入到音乐中;第四,可以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的必须有少数民族的音乐。

      四、对现代音乐创作的影响

      1.流行音乐形式变得多元化

      现在,我国流行音乐的形式多样,大多数的歌曲由于缺乏特色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忘,事实说明,消失在流行音乐圣坛中是这些音乐注定的结局。为了防止这种循环现象出现,音乐创作人开始利用各种元素创造有特色的音乐。比如,在《*梦之声》中,很多选手都融入了民族音乐,这些新鲜元素给现代音乐带来了新的动力,使音乐变得更加饱满。

      2.使现代音乐更加充实

      在演奏过程中,民族音乐变幻莫测,时而粗犷时而幽静,各个地方的音乐风格都不是依照传统音乐模式进行的。每种民族乐器能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有高昂的、有欢乐的、有悲伤的,不同乐器运用到每首歌曲中都可以体现出不同的风格,让听众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丰富的民族文化贯穿在传统民族音乐中,人文学、艺术学与之息息相关。随着历史的逐渐发展,民族音乐的形式开始丰富起来。如此,音乐创作者开始把不同民族的元素融入流行音乐中,不仅使现代流行音乐成长得更加饱满,还把*的传统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各具特色,有深刻复杂的特点,所以不管是音乐老前辈还是后来人,都需要努力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地摸索与成长。

      参考文献:

      王磊.*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J].文化教育论坛,2012(23):2.

      扩展:论文格式要求详解

      论文格式要求

      (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字。

      (二)应完整扼要,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结论”部分。如稿件内容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长等原因,编辑有权删改。

      (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

      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关键词后请列出作者的*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个人会员的登记号

      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数字表示。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下表:

      表; 标题体例

      标题 级别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一级标题 三号标宋 居中 题目

      二级标题 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顿号,如“一、”

      三级标题 四号仿宋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括号,如“(一)”

      四级标题 小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数字加下圆点,如“1.”

      五级标题 小四号宋体 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 *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

      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图题 五号宋体 排图下,居中,单占行 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

      图注 小五号宋体 排图题下,居中,接排 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题 五号黑体 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 如“表2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栏头 小五号宋体 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

      图文/表文 小五号宋体 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6.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著作: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如有两个以上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

      (2)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阅读全文]...

2022-05-29 15:11:57
  • *古代建筑的特点传统结构

  • 传统,古代
  • *古代建筑的特点传统结构

      *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代建筑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斗拱

      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有四:

      以木结构体系为主。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时木结构也有很多缺点: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不过,*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砖石建筑和金属建筑,如《史记索隐》中称:“石室金匮,皆为国家藏书之处。”;如《水经注》中有多处记载,《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砖石结构多用于塔式建筑。金属建筑以铜为主,著名的铜建筑实例有北京颐和园宝云阁、湖北武当山金殿和昆明太和宫金殿。

      *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三、五、七、九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十一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立面上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屋顶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单坡、*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斗栱是*木架建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特异的外部轮廓:多层台基,色彩鲜艳的曲线坡面屋顶,院落式的建筑群,展现广阔空。两千多年前汉墓砖画上已经有院落建筑的表现,及至明清最宏大的建筑群——紫禁城,也采用的复杂的围合形式。

      在建筑思想上,*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强调风水。

      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墻壁亦往往作图画。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亦多有画人物故事,善恶毕背,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

      *有很多著名的建筑著作,其中城市著作有《考工记》,建筑条例著作有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清代《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园林著作有《园冶》。著名的匠人有隋朝的宇文恺、宋朝李诫、明朝蒯祥、清朝样式雷。

      单体造型

      *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基本形式,并有了重檐顶。以后又出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为了保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用较大的出檐。但出檐有碍采光,以及屋顶雨水下泄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用反曲屋面或屋面举拆、屋角起翘,于是屋顶和屋角显得更为轻盈活泼。

      方正严整

      *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

      *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当一组庭院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在主要建筑前后延伸布置多进院落,在主轴线两侧布置跨院(辅助轴线)。曲阜孔庙在主轴线上布置了十进院落,又在主轴线两侧布置了多进跨院。它在奎文阁前为一条轴线,奎文阁以后则为并列的三条轴线。至于坛庙、陵墓等礼制建筑布局,那就更加严整了。这种严整的布局并不呆板僵直,而是将多进、多院落空间,布置成为变化的颇具个性的空间系列。像北京的四合院住宅,它的四进院落各不相同。第一进为横长倒座院,第二进为长方形三合院,第三进为正方形四合院,第四进为横长罩房院。四进院落的*面各异,配以建筑物的不同立面,在院中莳花植树,置山石盆景,使空间环境清新活泼,宁静宜人。

      山水园景

      *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造景家用山水、岩壑、花木、建筑表现某一艺术境界,故*古典园林有写意山水园之称。从造景艺术创作来说,它摄取万象,塑造典型,托寓自我,通过观察、提炼,尽物态,穷事理,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以之表现自己的情思。赏景者在景的触发中引起某种情思,进而升华为一种意境,故赏景也是一种艺术再创作。这个艺术再创作,是赏景者借景物抒发感情,寄寓情思的自我表现过程,是一种精神升华,使人心性开涤,达到高一层的思想境界。

      在*古典园林中,景的意境大体分为: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儒学讲求实际,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重视道德伦理价值和治理国家的政治意义,这种思想反映到园林造景上就是治世境界。老庄思想讲求自然恬淡和炼养身心,以静观、直觉为务,以浪漫主义为审美观,艺术上表现为自然境界。佛、道两教追求涅与幻想成仙,园林造景上反映为神仙境界。治世境界多见于皇家苑囿,如圆明园四十景中约有一半属于治世境界,几乎包含了儒学的哲学、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的全部内容。自然境界大半反映在文人园林之中,如宋代苏舜钦的沧浪亭,司马光的独乐园。神仙境界则反映在皇家园林与寺庙园林中,如圆明园中的蓬岛瑶台、方壶胜境、青城山古常道观的会仙桥、武当山南岩宫的飞升岩。

      *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神内涵特征有三。其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其二,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三,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往往动用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成一个整体形象,从空间组合到色彩装饰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抽掉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

      木构架为主

      *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斗栱是*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宋以后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木构架结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渐减少。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用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斗栱的形体变小,不再起结构作用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用越发加强了,形成为显示等级差别的饰物。

      木构架的优点是: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宜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

      装修与装饰

      *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

      台基和台阶本是房屋的基座和进屋的踏步,但给以雕饰,配以栏杆,就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屋面装饰可以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五脊四坡,正脊两端各饰一龙形大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条垂脊的檐角部位各饰有九个琉璃小兽,增加了屋顶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门窗、隔扇属外檐装修,是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间隔物,但是装饰性特别强。门窗以其各种形象、花纹、色彩增强了建筑物立面的艺术效果。内檐装修是用以划分房屋内部空间的装置,常用隔扇门、板壁、多宝格、书橱等,它们可以使室内空间产生既分隔又连通的效果。另一种划分室内空间的装置是各种罩,如几腿罩、落地罩、圆光罩、花罩、栏杆罩等,有的还要安装玻璃或糊纱,绘以花卉或题字,使室内充满书卷气味。

      天花即室内的顶棚,是室内上空的一种装修。一般民居房屋制作较为简单,多用木条制成网架,钉在梁上,再糊纸,称「海墁天花」。重要建筑物如殿堂,则用木支条在梁架间搭制方格网,格内装木板,绘以彩画,称「井口天花」。藻井是比天花更具有装饰性的一种屋顶内部装饰,它结构复杂,下方上圆,由三层木架交构组成一个向上隆起如井状的天花板,多用于殿堂、佛坛的上方正中,交木如井,绘有藻纹,故称藻井。

      于建筑物上施彩绘是*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一项装饰艺术。它原是施之于梁、柱、门、窗等木构件之上用以防腐、防蠹的油漆,后来逐渐发展演化而为彩画。古代在建筑物上施用彩画,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庶民房舍不准绘彩画,就是在紫禁城内,不同性质的建筑物绘制彩画也有严格的区分。其中和玺彩画属最高的一级,内容以龙为主题,施用于外朝、内廷的主要殿堂,格调华贵。旋子彩画是图案化彩画,画面布局素雅灵活,富于变化,常用于次要宫殿及配殿、门庑等建筑上。再一种是苏式彩画,以山水、人物、草虫、花卉为内容,多用于园苑中的亭台楼阁之上。

      简述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屋顶

      *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色彩

      *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坦广阔的华北*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从这里也可知道,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主要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衬托性建筑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了的故宫午门。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

      台基

      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

      1、普通台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

      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

      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级台基

      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开间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 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古代以奇数为 吉祥数字,所以*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 多,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阅读全文]...

2022-01-22 15:36:45
  • 浅析*传统音乐美学思想

  • 音乐,思想,传统
  • 浅析*传统音乐美学思想

      在日常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关键词:传统思想;墨家

      论文摘要:*传统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丰富的音乐关学思想,对*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当中的儒家、道家、墨家的美学思想。

      *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民族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民族传统音乐体系在与西方所谓专业音乐体系的对照与比较中,呈现出了鲜明而特有的审美特征。纵观整部美学史,我们不难发现,*音乐发展其问出现过入、道、墨、法、佛、阴阳等诸多美学流派,但大体都被儒道两家所包融、吸收而失却独立存在的价值,儒道两家美学思想从先秦产生至今,始终贯穿音乐发展中。

      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善、和

      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思想的审美朴素之美,简朴之美,含蓄之美,是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他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是中正*和的,也应当是适度的,有节制的,这同他的“中庸”思想是一致的。荀子认为音乐在动荡年代可以鼓舞前方将士英勇善战,而在和*中又能使人们以礼相代。在音乐内容与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家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儒家的音乐理论还把音乐家艺术看成是一种认识真理的途径。

      《乐记》是儒家的音乐家美学思想的代表著作。《乐记》论述了音乐的本源:“凡间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用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是由间组成,其根源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动,“物动心态”,是原始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乐记》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如书中写道:“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乐情篇》)。就是说,作品的思想内容是主要的,技艺是次要的,品德的修养是首要的,事情的完成是次要的这就给我们一启示:在当代的音乐教学中,专业的音乐人才固然需要但通过音乐培养、扩展音乐素质,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更为重要。

      孔子(公元前511——公元前479)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伟大思想家、家和教育家,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音乐、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政以德”,提倡“礼治”,重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上能感化人。他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凡合于所谓仁德者为善,表现*和中庸者为美,形成了人类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之一。推崇以歌颂舜的文德为内容的《韶》乐为尽善尽美的艺术,把表现武王伐纣的《大武》评为尽善未尽美的艺术。孔子认为音乐家反映人们的痛苦和欢乐情感要有节制,不应该超越中庸之道的论理准则。强调形式与内容要统一,推崇“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雅乐,不喜热情奔放或具有反抗精神的民间俗乐“郑卫之声”,“恶郑声之乱雅也”,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偏见。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238年)荀子在哲学上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生性的恶*的必须教育才能变善,因为更加强调礼乐教育的重要性,是人的必然需要。他主张音乐从实际出发,并随着时代前进而发展变化,但在音乐思想上仍有崇雅贬俗倾向。

      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自然、天人合一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的音乐文化揉合到了一起,它的核心是自然、虚静,渴望达到“大音希声”的境界。道家倡导“天地之和”的思想。崇尚朴素自然,追求*和;认为主客体和谐产生美感,以内心纯朴自然性情的复归作为乐的实现,用乐调调和阶级矛盾,追求人类*衡,认为合乎其理想社会的乐,是具有自然无为,*和恬淡属性的“乐”。

      学派以和为代表,他们也不提倡,甚至是否定音乐。老子的思想具有很多辨证的观点,如“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老子在(《经》第十六)在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对统治阶级主张无为,对被统治阶级主张无知,因此,他反对一切欲望,而声音、颜色、味道正是引起人们欲望的根源,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爽,”(《道德经》第十二)所以要统统取缔。

      而庄子对上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希望能够过一种“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理想生活,因此他对一切科学都是抱着一种排斥、否定的态度,他说:“五音乱耳,使耳不聪”,(《庄子·天地》)对音乐也是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

      道家既然崇尚清静无为,爱好当然在题材上就偏重于山水美,它的“天人合一”观必然向往宇宙和人的合一,上凡道家思想浓厚的人,大多是超然物外的知识分子,他们或寄情山水、自然或借助于自然景物来自我观照,琴曲《梅花三弄》就是一首代表性的作品,她借用了梅花的自然属性,钢筋铁骨的'性格,不畏严寒的精神,隐喻知识分子的人格美,用清虚朗畅的泛音,三次出现梅花主题B,穿插A、C、D音乐作为烘托陪衬。梅花的洁身自好,清雅高旷,是作者对人格美的物(乐)化表现,此曲是一首小型套曲,后部带有戏剧性,似梅花笑绽枝头,笑弄风霜,其韵昧令人回响不遗。道家不仅主张自然之美,而且追求境界无限,因此在音乐上就追求“神余言外”和“弦外之音”。同一时代一首咏梅诗句,可和此曲对照,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南朝梁、陈人何逊)。这首乐曲使我们不仅可以见到道家崇高自然,更可以体昧到道家主张自然和人的统一,以自然观照人是道家的“天人合一”观的组成部分。

      三、墨家的音乐思想:非乐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与的音乐思想相对立的乐派墨子名,生于鲁国。伟大的思想家、博学的学者和政治活动家。他在音乐上竭力反对儒家以礼乐治天下的主张。墨子禁止音乐。墨子再三强调:“为乐,非也!”意思是,“从事音乐活动是不应该的啊!”

      为什么墨子会这样说呢?墨子说:“如果是对百姓有利的,那么我是不敢禁止的。”战国时代的君王为了追求糜烂的生活,而大兴歌舞。为了制造乐器而征用大量,为了追求音乐的享受而把劳动力男性抓去跳舞和乐。而那种华丽的音乐却不能使百姓得到任何好处,所以墨子极其痛恨这种“音乐吃人”的现象,反对由于对音乐的需要而阻碍生产,坚决要求禁止音乐。此外,儒家宣称音乐可以消弭祸端,使得人们变得高尚,国家昌盛。墨子针锋相对地指出:音乐不能解决当时的三大问题——老百姓没有食物、缺乏衣服、没有休息时间。此外,音乐不能让骗子的人停止欺诈,不能使强大的停止欺凌弱小的,不能消除战争,不能让那些贵族停止对*民的蔑视,不能消除盗贼。所以在当时,墨家认为音乐是必须被禁止的。墨家音乐美学思想存在了一段时间后就消亡了,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仍以儒道二家为主。

      *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对*的音乐的影响深远,至今所使用的音乐美学还源于传统。它是*音乐发展的主导思想,也是几千年来*音乐美学思想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动力因素。我们作为现代人,要学会取传统其精华去其糟粕,随时代的变革、发展、开拓出新的美学思路,以传统的的音乐作为根基,运用好的音乐手段、方法为*音乐,为世界文化艺术作出贡献。

    [阅读全文]...

2022-07-10 12:54:31
  • 我国传统音乐特征的论文

  • 音乐,传统
  • 我国传统音乐特征的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国传统音乐特征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经济原因

      在*传统社会里,个体农民经济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它们的生产规模狭小而且分散,并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的自然经济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经济显得较为孱弱,甚至不存在商品交换的问题。纵观历代王朝,统治者均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把“重农抑商”奉为基本国策,使我国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受到严重的束缚和遏制。这样的封闭性经济基础,决定了人们之间所形成的社会是建立在宗法血缘关系之上的“熟人社会”。其衍生的基础和生存环境就是一定规则的规制下,形成有序的.社会,而为其熟人社会纽带就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伦理道德关系。正是由于农业经济的长期存在和巩固,才造成了*的伦理型社会形成的可能性。*传统音乐就在这种经济基础所营养的伦理社会中产生、完善并发展,

      二、社会原因

      *传统社会的封闭性、自给自足性,不仅仅塑造了*伦理型传统音乐艺术,而且使得伦理型传统音乐艺术又突出表现为艺术与伦理的密切结合,这是东方音乐艺术伦理的特点,且这种特征在*更显显著。宗法制度在*根深蒂固,不仅由于氏族社会解体不充分,此后自然经济长期延续,由血缘家族拼合而成的、封闭自足的村社构成*社会的细胞群。而这些村社中又包含家庭宗族与邻里乡党两大环节。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成为国家的基石。这种社会结构为宗法制度、宗法思想的迁延、流衍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这也是*传统音乐中作为高*分的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存在和发展的土壤。

      三、家庭原因

      在*传统社会,家族是伦理道德秩序维护的出发点和中心。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也无论成年与否,均处在依附于家族的地位,他们的权利义务关系必须服从家族的利益。而在家族中存在一个最高的指挥者,无论是“大家族”还是“小家族”。*历代王朝都面临着以少数管理多数的矛盾。采用宗法家族制度便成为历代王朝的管理政策,明确各级*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与族权相结合,形成天子臣民关系,这样的制度也更容易与重视血缘的传统社会相融合。而传统音乐艺术往往作为家族或家庭最高指挥者维护自身权威,巩固家族规制的祭祖等重要家族活动议程的主要内容。

      四、统治阶层的原因

      在*庞大的文化系统中,本体论和认识论只是诸多分支之一。有关宇宙与智力问题的探讨,往往都从属于或落脚于道德问题的基点上,认为“齐家、治国、*天下”都要以“修身为本”,呈现一种以“修己”为核心的,向“齐家、治国、*天下”扩散的一组同心圆。由于受到伦理中心主义熏染,*历代统治者的“治道”均特别注重道德感化。如尊者、长者尤其要讲究“身教”;帝王在发生灾荒或社会动乱时,便下诏“罪己”。*的统治者主要以伦理的训条,而不是以法律精神治理国务家事。*的每一个个人首先考虑的也不是遵从国家的法治,而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履行伦理义务:臣对君尽忠,子对父尽孝,妇对夫尽顺,弟对兄尽悌,与此同时,君、父、夫、兄等等尊者、长者,对臣、子、妇、弟等卑者幼者也有特定的义务。在五千年的阶级社会历程中,这种文化芥蒂形成得根深蒂固,并成为阶级社会的主流文化,因此,它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传统音乐的主要内容和*传统音乐的精神要义。

      五、儒家指导思想

      儒家思想作为*古代多数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其核心思想是“仁”,“仁”从人从二,讲的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它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去。“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样的“仁学”便成为宗法思想与国家观念的纽带,因而受到国家和统治者特别的推崇。孟子又将孔子的道德学说加以条理化,提出“仁义礼治”“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道德条目。刚健自强的基本精神——刚健思想是儒家的基本思想,它表现为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态度和对人格的追求。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孔子主张“事人”“知生”,而反对“事鬼”“知死”,显示了对道德的热衷和对宗教的冷淡,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诚然,儒家不能认识德与力的相辅相成,但诸子却主张伦理道德教育的落脚点是“乐”,即“成于乐”。特别是借助“乐”的力量,倚赖*传统音乐的社会功能来移风易俗,教化大众,成为多数统治者治人醒世之道。

      结语

      “传统是一条河”,在中华文明衍生的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过程中,道德伦理伴生于阶级社会的自始自终。传统音乐作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有*特色的历朝历代伦理社会中,理论化也成为其稳定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究其原因,不仅有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领域因素的影响,而且与社会微观层面,如社会阶层、家族家庭、文化流派、个体意识不无关系。

    [阅读全文]...

2022-06-03 20:56:47
  •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 传统节日,文学
  •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

      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火阑珊处。

      1、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一年佳节过西厢。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3、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4、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5、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6、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7、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8、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9、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10、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11、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12、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阅读全文]...

2022-01-29 02:32:10
  • 元宵传统节日古诗

  • 元宵,传统节日
  • 元宵传统节日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宵传统节日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着词声。

      4、《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5、《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6、《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7、《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9、《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10、《折桂令元宵》

      (元)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阅读全文]...

2022-03-13 08:01:49
当前热门
有关古代传统音乐的古诗 - 句子
有关古代传统音乐的古诗 - 语录
有关古代传统音乐的古诗 - 说说
有关古代传统音乐的古诗 - 名言
有关古代传统音乐的古诗 - 诗词
有关古代传统音乐的古诗 - 祝福
有关古代传统音乐的古诗 - 心语